植物生物学 [整理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植物生物学笔记整理

(完整版)植物生物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一、植物细胞的形状与大小细胞体积小的原因(1)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所能控制的细胞质的量是有限的,所以细胞的大小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的制约(2)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包括相邻细胞)的物质交换和细胞内部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A原生质体是指细胞中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原生质),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部分。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原生质是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后含物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些贮藏物质或代谢产物B细胞壁是包围在原生质体外面的坚韧外壳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分辨率0.2µm)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和经过特殊染色的高尔基体(硝酸银染色)和线粒体(Janus green B染色)等。

亚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分辨率0.25nm)下看到的更为精细的结构。

细胞质膜细胞质和细胞器原生质体三、原生质体(一)质膜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它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 通常紧贴细胞壁,厚度约7~8 nm (原生质体表面的一层薄膜,脂类和蛋白质)内膜:光学显微镜看不到,采用高渗溶液(如高盐溶液)处理后,使原生质体失水而收缩,与细胞壁发生分离(质壁分离),可以看到质膜是一层光滑的薄膜。

1.质膜的结构脂双层+膜蛋白+膜糖单位膜:暗—明—暗(蛋白质)(类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特点:有序性、流动性、不对称性质膜的功能:1.物质跨膜运输2.能量转换3.代谢调节4.细胞识别5.抗逆性6.信号转导7.纤维素的合成和微纤丝的组装(二)细胞质:细胞核以外,细胞质膜以内的原生质为细胞质。

细胞膜或质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器1.细胞器一般认为是散布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

(1)质体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及贮藏密切相关的细胞器。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1. 植物生物学概述1.1 植物生物学定义1.2 植物的特点1.3 植物分类2.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2 植物细胞器官的功能2.3 植物细胞的生物合成过程3. 植物营养与代谢3.1 光合作用3.2 呼吸作用3.3 植物的营养元素需求4. 植物生长与发育4.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4.2 植物发育调控机制4.3 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5. 植物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 5.1 植物对光照的适应5.2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5.3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5.4 植物对土壤的适应6. 植物生殖与繁殖6.1 植物的有性生殖6.2 植物的无性生殖6.3 植物的传粉与结实机制7. 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7.1 植物对环境的响应7.2 植物与其他生物的互动7.3 植物与人类的互动8. 植物的遗传与进化8.1 植物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8.2 植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8.3 植物的种质资源与保护试题部分:1. 植物生物学概述1.1 植物生物学是研究植物生命现象及其相关原理的学科,它涉及植物的结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遗传演变等方面的知识。

1.2 植物的特点包括多细胞体构造、细胞壁与质壁、蓟丛植物、光合作用和植物细胞间质的存在。

1.3 植物分类主要根据植物形态、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目前已知的植物种类约为30万种。

2.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壁、细胞核、叶绿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等。

2.2 植物细胞器官的功能分工明确,例如细胞壁提供机械支持和保护、细胞膜调控物质进出、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等。

2.3 植物细胞的生物合成过程涉及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和有机物合成等,这些过程在细胞器官内进行。

3. 植物营养与代谢3.1 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它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3.2 呼吸作用是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它通过氧化有机物产生能量、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大一植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生命特征、结构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作为大一生物学课程的一部分,植物生物学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植物世界的机会。

以下是对大一植物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动物细胞不同,它们具有一些特有的结构。

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质膜、质网、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等。

其中,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特征,它为植物细胞提供了机械支持和形态稳定性。

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它发生在植物叶片的叶绿体中,包括光能捕获和利用、光化学反应和碳固定三个阶段。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氧气生成的重要过程。

三、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包括细胞分裂、细胞扩张、细胞分化以及器官形成。

植物的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实现的。

其中,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

四、植物繁殖与种子植物结构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主要通过植物体的一部分生成新的个体,如克隆、扦插、离体培养等;有性繁殖则涉及雌雄配子的结合,如花粉传播、花粉萌发和受精过程。

种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包括胚、种皮和胚乳。

五、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植物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植物通过一系列生理、形态和生态学上的策略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湿度以及土壤养分等。

这些适应性特征可以帮助植物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六、植物与生物多样性植物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植物通过提供氧气、食物和栖息地等资源,维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植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提供人类需要的食物、药物和建材等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大一植物生物学的学习内容涵盖了植物细胞结构、光合作用、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繁殖与种子植物结构、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植物与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植物生物学》目录.doc

《植物生物学》目录.doc

《植物学》目录上册(形态部分)绪论1.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1.1 林奈的两界系统1.2 海克尔的三界系统1.3 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1.4 六界和八界系统1.5 三原界系统2.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2.1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2 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3.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3.1 植物科学研究的对象3.2 植物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4.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5.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5.1 描述植物学时期5.2 实验植物学时期5.3 现代植物学时期5.4 中国植物科学发展的简要回顾6.学习植物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1.细胞的化学组成1.1 水和无机盐1.2 有机化合物2.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2.1 植物细胞的发现及学说2.2 植物细胞的形状与大小2.3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4 原生质体2.5 细胞壁2.6 后含物3.植物细胞的繁殖3.1 细胞周期3.2 有丝分裂3.3 无丝分裂3.4 减数分裂4.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4.1 植物细胞的生长4.2 植物细胞的分化5.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5.1 组织与器官的概念5.2 植物组织的类型5.3 组织系统第二章种子和幼苗1.种子的结构和类型1.1 种子的结构1.2 种子的类型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2.1 种子的寿命和休眠2.2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2.3 幼苗的形成和类型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根1.1 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1.2 根和根系1.3 根的发育1.4 根的初生结构1.5 侧根的形成1.6 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1.7 根瘤和菌根1.8 根的变态2.茎2.1 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2.2 茎的基本形态2.3 茎尖及其发育2.4 茎的初生结构2.5 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2.6 茎的变态3.叶3.1 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3.2 叶的形态3.3 叶的发育3.4 叶的结构3.5 叶的生态类型3.6 落叶与离层3.7 叶的变态4.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第四章植物的繁殖1. 植物的繁殖1.1 繁殖的概念1.2 繁殖的类型2.花2.1 花的经济利用2.2 花的概念和花的组成2.3 禾本科植物的花2.4 花程式和花图式2.5花序3.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3.1 花药的发育3.2 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小孢子的形成)3.3 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态结构3.4 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4.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4.1 胚珠的发育4.2 胚囊的发育和结构5.开花、传粉与受精5.1 开花5.2 传粉5.3 受精作用与无融合生殖6.种子和果实6.1 种子的形成6.2 果实的形成和类型6.3 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6.4 一些常见果的食用部分7.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植物生物学总结知识讲解

植物生物学总结知识讲解

植物生物学总结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质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通常紧贴细胞壁,厚度约7~8 nm (原生质体表面的一层薄膜,脂类和蛋白质)质膜的结构:脂双层+膜蛋白+膜糖质膜的功能:1.物质跨膜运输2.能量转换3.代谢调节4.细胞识别5.抗逆性6.信号转导7.纤维素的合成和微纤丝的组装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特点:有序性、流动性、不对称性质膜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质膜具有选择透性,能有选择地允许物质出入细胞,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质膜又具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胞吐作用;此外,质膜还具有主动运输,接受和传递胞外信息,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以及抵御病菌感染等功能。

因此,质膜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细胞壁化学组成:主要是多糖,包括纤维素、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等。

往往在多糖组成的细胞壁中添加了其他成分,如木质素,还有不亲水的角质、木栓质和蜡质等。

层次:根据时间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成三层:①胞间层(中胶层、中层):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是最早形成,是相邻细胞共有的一种结构,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面。

主要成分是果胶质,特性是柔软和胶粘,由可塑性,在细胞间起缓冲作用。

②初生壁:细胞分裂和正在生长时形成的细胞壁,即细胞停止生长前形成的细胞壁,存在于胞间层内侧。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通常较薄,柔软富有弹性,能随细胞生长而扩展。

③次生壁:细胞体积停止增大后加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常有木质素、木质、栓质等物质填充其中,常出现在机械支持或运输作用的细胞中。

功能:①包围在原生质体外的坚韧外壳;②保护、支持作用;③吸收、蒸腾、运输、分泌;④细胞识别;⑤参与细胞生长调控。

初生纹孔场:细胞的初生壁上的稀薄区域。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和胞间层,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

它是细胞原生质体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的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完整版)植物生物学知识点

(完整版)植物生物学知识点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整理(据《植物生物学》周云龙版不包含植物生理学部分+前生物比赛笔录)1.C 植物 C 植物34叶构造无“花环状” 构造,只有一种有“花环状” 构造,常拥有两叶绿体种叶绿体叶绿体维管制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维管制鞘细胞中叶绿体个体叶肉细胞中大无基粒,叶肉中数量少个体小散布典型的温带植物典型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二氧化碳固定门路只有卡尔文循环在不一样样样空间分步进行C4循环门路和卡尔文循环与二氧化碳亲和力弱强(有 PEP羧化酶)光和效率低高共同点:植物重要的生理过程,均有水分参加作用。

2、有世代交替必有核订交替,有核订交替不用然有世代交替。

3、比较旱生叶和水生叶的构造与其功能的适应旱生植物叶:第一类叶小而厚,多茸毛,表皮细胞壁角质层发达,有的拥有复表皮,气孔下陷或限生于局部地区(气孔窝)。

栅栏组织层数多提升了光合作用效率,海绵组织和细胞空隙不发达,机械组织发达。

原生质体少水性,细胞液高浸透压。

另一类为肉质植物,有发达薄壁组织,能保持大批水分,水的耗费少能耐旱。

沉水叶: 1、叶小而薄,叶经常裂成细丝状能够直接汲取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气体和盐类,表皮细胞壁薄多含叶绿体,所以表皮既是保护组织又是汲取同化组织。

2、叶肉质不发达,细胞层数少便于光的透入,提升光合效率。

3、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不发达,拥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填补气体汲取不足。

4 、一般表皮细胞壁薄,角质层薄,无气孔表皮毛。

4、比较根和茎的初生构造及其发展初生构造根茎表皮拥有根毛,无气孔,角质层薄不具根毛,有气孔,角质层厚皮层有栓质化外皮层,有内皮层,拥有凯外皮层有厚角组织,含叶绿体,无内氏带,具中柱鞘皮层,不具凯氏带,不具中柱鞘维管柱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间摆列,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对摆列,木质部形成脊成星芒状,一般不具髓形成一个维管制,一般具髓成熟方式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发展木栓形成层发源于中柱鞘(内发源),木栓形成层发源于表皮和外面的皮层皮层、表皮死亡,维管形成层无分化(外发源),皮层保存,存在束中和束间形成层5、单轴分枝 / 合轴分枝枝又以相同的方式形成次级侧枝,主轴生长显然据有优势的分时方式。

植物生理学简答题整理

植物生理学简答题整理

1. 简述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分是植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

水是光合作用的直接原料, 水参与呼吸作用、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3)细胞分裂和伸长都需要水分。

(4)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及生化反应的溶剂。

(5)水分能使植物保持固有姿态。

(6)可以通过水的理化特性以调节植物周围的大气温度、湿度等。

对维持植物体温稳定和降低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2.简述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1.土壤中可用水量: 当土壤中可用水分含量降低时, 土壤溶液与根部细胞间的水势差减小, 根系吸水缓慢2.土壤通气状况: 土壤通气状况不好, 土壤缺氧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使根系细胞呼吸速率下降, 引起根系吸水困难。

3.土壤温度:低温不利于根系吸水, 因为低温下细胞原生质黏度增加, 水分扩散阻力加大;同时根呼吸速率下降, 影响根压产生, 主动吸水减弱。

高温也不利于根系吸水, 土温过高加速根的老化进程, 根细胞中的各种酶蛋白高温变形失活。

4.土壤溶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水势降低, 当土壤溶液水势与根部细胞的水势时, 还会造成根系失水。

3、导管中水分的运输何以能连续不断?由于植物体叶片的蒸腾失水产生很大的负净水压, 将导管中的水柱向上拉动, 形成水分的向上运输;水分子间有相互吸引的内聚力, 该力很大, 可达20 MPa以上;同时, 水柱本身有重量, 受向下的重力影响, 这样, 上拉的力量与下拖的力量共同作用于导管水柱, 水柱上就会产生张力, 但水分子内聚力远大于水柱张力。

此外, 水分子与导管或管胞细胞壁纤维素分子间还具有很大的附着力, 因而维持了导管中水柱的连续性, 使得导管水柱连续不断, 这就是内聚力-张力学说。

4. 试述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答: (1)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促进植物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转运。

(3)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 以免灼伤。

植物生理学整理版

植物生理学整理版

植物⽣理学整理版第⼀章植物的⽔分⽣理●⽔势:⽔溶液的化学势与纯⽔的化学势之差,除以⽔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的⾃由能,因⽽其⽔势低于纯⽔⽔势的⽔势下降值。

●压⼒势:指细胞的原⽣质体吸⽔膨胀,对细胞壁产⽣⼀种作⽤⼒相互作⽤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种限制原⽣质体膨胀的反作⽤⼒。

●质外体:植物体内原⽣质以外的部分,是离⼦可⾃由扩散的区域,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部分。

●共质体:指细胞膜以内的原⽣质部分,各细胞间的原⽣质通过胞间连丝互相串连着,故称共质体。

●渗透作⽤:⽔分从⽔势⾼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势梯度引起⽔分进⼊中柱后产⽣的压⼒。

●蒸腾作⽤:指⽔分以⽓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主要是叶⼦),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定时间内单位叶⾯积蒸腾的⽔量。

●内聚⼒学说:以⽔分具有较⼤的内聚⼒⾜以抵抗张⼒,保证由叶⾄根⽔柱不断来解释⽔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分临界期:植物对⽔分不⾜特别敏感的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和1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势、⽔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什么变化?答:在纯⽔中,各项指标都增⼤;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理学⾓度,分析农谚“有收⽆收在于⽔”的道理。

答:⽔,孕育了⽣命。

陆⽣植物是由⽔⽣植物进化⽽来的,⽔是植物的⼀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

植物的⼀切正常⽣命活动,只有在⼀定的细胞⽔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否则,植物的正常⽣命活动就会受阻,甚⾄停⽌。

可以说,没有⽔就没有⽣命。

在农业⽣产上,⽔是决定收成有⽆的重要因素之⼀。

⽔分在植物⽣命活动中的作⽤很⼤,主要表现在4个⽅⾯:⽔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细胞质的含⽔量⼀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正常进⾏,如根尖、茎尖。

如果含⽔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命活动就⼤⼤减弱,如休眠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