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考试重点
植物生物学期中考试题(包括答案)

植物⽣物学期中考试题(包括答案)植物⽣物学2011级期中考试题(⼀班)1.⽣命体在细胞⽔平上具有(),⼀般以⾃养、固着⽅式⽣活的⽣物谓植物。
A细胞膜质体液泡B细胞壁质体液泡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D细胞核质体液泡2.()是植物的关键特征。
A细胞质B质体C细胞壁D液泡3.下列对植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在细胞⽔平上有细胞壁,⽆液泡,有质体B在细胞⽔平上有细胞壁,有液泡,⽆质体C应激性、感应性较强D在⽣活中⽆明显世代交替现象4.植物的特征有A具有细胞壁,⽣长发育上为开放系统,全能性不易激活B⽣活中常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质体C相对不动,环境变化的应对反映相对明显D为第⼀⽣产者,应激性⽐较明显5.植物学和植物⽣物学的区别是?A植物学在植物⽣物学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还研究⽣理、⽣化、发育、进化、环境等全⾯植物⽣物学现象。
B植物⽣物学在植物学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还研究植物的形态、解剖、系统、分类。
C植物⽣物学在植物学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还研究⽣理、⽣化、发育、进化、环境等全⾯植物⽣物学现象。
D⼆者没有什么区别6.下列关于植物学与植物⽣物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物学⽐植物学淡化了植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B植物学⽐植物⽣物学加强了植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联系,加强了植物与环境的联系C植物⽣物学⽐植物学加强了植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联系,加强了植物与环境的联系D植物⽣物学⽐植物学减少了拓展与深化7.原⽣质体包括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C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D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8.组成原⽣质体的物质称为A原⽣质B原⽣质层C细胞质D质体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分为原⽣质体和质膜两部分B植物细胞由细胞质、细胞核、质膜、细胞壁构成C植物细胞分为胞间层和细胞质两部分D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和细胞质构成10.关于细胞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叶绿体、有⾊体和⽩⾊体B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叶绿体和⾼尔基体C液泡是由双层膜构成的D线粒体上不含遗传基因11.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膜是由单层膜构成B⼆倍体植物不⼀定具有两套染⾊体组C真核细胞的染⾊体的主要成分为DNA和蛋⽩质,也含少量RNA D染⾊质和染⾊体从本质上来讲不是同⼀种物质12.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机盐B蛋⽩质糖类C脂质蛋⽩质D脂质糖类13.液泡膜是A单层膜B双层膜C三层膜D⽆膜结构14.关于细胞质膜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质膜主要由蛋⽩质和多糖构成B质膜的⾻架是单层磷脂分⼦层C膜上的糖蛋⽩与细胞的识别现象有关D膜上的蛋⽩全部只是嵌⼊脂质并暴露在膜外15.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A液泡细胞核⾼尔基体B溶菌酶内质⽹C液泡线粒体D液泡核糖16.下列关于质膜的描述正确的是A质膜是包围在细胞周围的膜,也即是细胞膜B膜的结构以脂质和蛋⽩质为主,这⾥的脂质指的是固醇类物质,构成的脂双分⼦疏⽔层有屏蔽作⽤,在内部可以保证内环境稳态C其成分包括膜蛋⽩、膜糖、纤维素D其主要功能为控制物质进出和物质交换,膜上受体可以接受环境激素信号,脂质可以识别物质17.质体包括A线粒体⾼尔基体B叶绿体⽩⾊体有⾊体C线粒体溶酶体D叶绿体有⾊体溶酶体18.有⾊体是由()转化⽽来的A叶绿体⽩⾊体B叶绿体C叶绿体前质体D⽩⾊体前质体19.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并参与蛋⽩质的糖基化的细胞器是A内质⽹B核糖体C⾼尔基体D溶酶体20.⽩⾊体的主要功能是A⽣产、分泌⾊素B⽣产、分泌⽩⾊汁液C积累淀粉、蛋⽩质、脂肪D合成有⾊体21.⾼等植物和绿藻等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蛋⽩质B多糖C脂质D维⽣素22.细胞壁的层次有A胞间连丝初⽣壁次⽣壁B纹孔初⽣壁次⽣壁C胞间层初⽣壁次⽣壁D⽊质素纤维素果胶层23.下列关于细胞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等植物和绿藻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蛋⽩质B细胞壁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C胞间层、出⽣壁和次⽣壁的化学成分完全相同D胞间连丝没有进⾏信息传递的功能24.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称为胞间连丝。
大一植物学考试知识点

大一植物学考试知识点一、植物的分类植物学中对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特征。
植物的分类主要分为植物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1. 植物界:包括绿色植物、藻类、苔藓植物等。
2. 门:绿藻门、苔藓门、蕨类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等。
3. 纲:草杨纲、桃李纲、豆科纲、菊科纲等。
4. 目:大豆目、玫瑰目、菊目等。
5. 科:豆科、百合科、唇形科等。
6. 属:豆属、玫瑰属、香蕉属等。
7. 种:大豆、玫瑰、菊花等。
二、植物的组织结构1. 胚胎体结构:胚轴、胚乳、子叶等。
2. 器官结构:根、茎、叶等。
3. 组织结构: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基本组织等。
三、植物的生理功能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
2. 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3. 吸收养分: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4. 传导水分和养分:植物通过根、茎和叶的组织进行水分和养分的传导。
5. 植物生长激素:植物生长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
6.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能够通过光、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感知和调节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四、植物与环境互动1. 植物和阳光: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阳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
2. 植物和土壤:土壤为植物提供了水分和养分,同时植物的根系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3. 植物和气候:气候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范围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植物和其他生物: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包括共生、竞争等。
五、常见植物的特点和应用1. 草本植物:特点为矮小、茎柔软、主要用途是作为蔬菜、香料等。
2. 乔木植物:特点为高大、茎粗壮、主要用途是作为木材、观赏植物等。
3. 蔓生植物:特点为攀缘、茎柔软、主要用途是作为观赏植物、纤维植物等。
4. 食草植物:特点为以植物为食、主要用途是作为动物的饲料。
5. 观赏植物:特点为美丽、花色多样、主要用途是作为观赏、绿化等。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1. 植物生物学概述1.1 植物生物学定义1.2 植物的特点1.3 植物分类2.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2 植物细胞器官的功能2.3 植物细胞的生物合成过程3. 植物营养与代谢3.1 光合作用3.2 呼吸作用3.3 植物的营养元素需求4. 植物生长与发育4.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4.2 植物发育调控机制4.3 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5. 植物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 5.1 植物对光照的适应5.2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5.3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5.4 植物对土壤的适应6. 植物生殖与繁殖6.1 植物的有性生殖6.2 植物的无性生殖6.3 植物的传粉与结实机制7. 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7.1 植物对环境的响应7.2 植物与其他生物的互动7.3 植物与人类的互动8. 植物的遗传与进化8.1 植物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8.2 植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8.3 植物的种质资源与保护试题部分:1. 植物生物学概述1.1 植物生物学是研究植物生命现象及其相关原理的学科,它涉及植物的结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遗传演变等方面的知识。
1.2 植物的特点包括多细胞体构造、细胞壁与质壁、蓟丛植物、光合作用和植物细胞间质的存在。
1.3 植物分类主要根据植物形态、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目前已知的植物种类约为30万种。
2.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壁、细胞核、叶绿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等。
2.2 植物细胞器官的功能分工明确,例如细胞壁提供机械支持和保护、细胞膜调控物质进出、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等。
2.3 植物细胞的生物合成过程涉及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和有机物合成等,这些过程在细胞器官内进行。
3. 植物营养与代谢3.1 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它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3.2 呼吸作用是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它通过氧化有机物产生能量、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某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生物学》考试试卷(265)

某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35分,每题5分)1. 被子植物的成熟胚囊是雌配子体,成熟花粉是雄配子体。
()答案:正确解析:2. 硅藻之所以能运动,是由于其细胞具鞭毛的缘故。
()答案:错误解析:硅藻的运动与其原生质的环状流动有关。
3. 凤梨(菠萝)由花序发育而来,属假果。
()答案:正确解析:4. 树皮包括死的外树皮和活的内树皮,前者指的是周皮,后者指的是具功能的韧皮部。
答案:错误解析:外树皮包含新的木栓和外方的涵括死组织机构。
内树皮包括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和最内具功能的韧皮部部分。
5. 孢子植物就是低等植物。
()答案:错误解析:孢子植物中所的藻类、菌类和地衣是低等植物,而苔藓植物和苔藓植物是高等植物。
6. 在苔藓植物的较进化种类中,茎有表皮、皮层和中柱的分化。
()答案:错误解析:在苔藓植物的较自然选择种类中,茎有多种不同输导组织的细胞群。
7. 茎的维管射线和髓射线均起横向运输的作用,属于次生射线。
()答案:错误解析:茎的维管射线生物群落属于次生射线,髓射线属于初生射线。
2、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1. 维管植物[湖南农业大学2012研;江西农业大学2015研]答案:维管宣称植物是指称具有维管组织的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药用植物。
维管系统的发生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主要由韧皮部木质部和形成层组成,木质部中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胞或导管分子,韧皮部中有运输糖类等的筛胞或筛管。
解析:空2. 光合磷酸化[河北大学2005研;湖南农业大学2012研]答案:光合磷酸化是指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
光合磷酸化是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或光合细菌类囊体的载色体在光下催化ADP与磷酸(Pi)形成ATP的反应,有两种类型: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高中生物等级考植物部分考点

高中生物等级考植物部分考点
在高中生物学中,植物部分的考点主要涵盖了植物的结构、生理、生态和分类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生物学中涉及植物部分的考点:
1. 植物细胞结构:
-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质膜、叶绿体、细胞核等。
- 质体、液泡等亚细胞结构的功能和特点。
2. 植物组织与器官:
- 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 不同类型的植物组织,如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基本组织等。
3. 植物生长与发育:
- 植物生长的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细胞伸展、分化等。
- 植物的生长激素及其作用。
4.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
5. 植物的繁殖:
-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
- 花的结构、花部的生殖器官和功能。
- 授粉、受精和种子的形成。
6. 植物的生态适应:
- 不同生态环境下植物的适应性特征。
- 植物在水分、温度、光照等方面的生态适应策略。
7. 植物的分类:
- 植物的主要分类,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等。
- 植物分类的依据和特征。
8. 人类与植物的关系:
- 植物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 农业与植物栽培。
- 植物在药用和工业上的应用。
这些考点涵盖了植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考生需要理解植物的结构、功能、生理过程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分类。
深入了解这些概念将有助于成功完成高中生物学的考试。
中学生全国联赛植物生物学部分试题解析

中学生全国联赛植物生物学部分试题解析1.被子植物茎中的初生维管束来源于:A.维管形成层 B.木栓形成层 C.原形成层 D.三生形成层解析:维管形成层位于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中的侧生分生组织,包括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来源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束间形成层来源于维管束间的薄壁细胞即髓射线。
木栓形成层来源于皮层薄壁细胞及后来的中柱鞘细胞和韧皮部的薄壁细胞。
茎中的初生维管束来源于顶端分生组织即原形成层。
三生形成层是植物根次生木质部中木薄壁细胞一部分恢复分生能力,形成了三生分生组织——副形成层,由此形成层再分裂产生三生木质部和三生韧皮部。
都是木薄壁细胞和韧皮薄壁细胞。
(如甘薯和萝卜中)2.一般来说被子植物双受精时,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的雌配子体细胞是:A.卵细胞与助细胞 B.卵细胞与中央细胞C.助细胞与中央细胞 D.中央细胞与反足细胞解析:被子植物双受精时,2个精子,其中1个与卵细胞结合,另1个与位于胚珠中央的两个极核结合。
答案:B3.花粉外壁的主要成分是:A.胼胝质 B.纤维素 C.果胶质 D.孢粉素解析:花粉壁分为两层,花粉内壁的成分主要是果胶纤维素,抗性较差、在地表容易腐烂,经酸碱处理则分解;而外壁主要成分是孢粉素(含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类物质),抗腐蚀及抗酸碱性能强。
答案:D4.形成蒴果的雌蕊具有的胎座类型是:A.边缘胎座、中轴胎座与特立中央胎座 B.顶生胎座、侧膜胎座与特立中央胎座C.中轴胎座、特立中央胎座与侧膜胎座 D.边缘胎座、侧膜胎座与基生胎座解析:蒴果(capsule ),干果中裂果的一种,是由复雌蕊构成的果实,成熟时有各种裂开的方式。
如背裂(从顶端裂到基部,分成几个果瓣)的有百合、鸢尾等;腹裂的有牵牛、杜鹃等;孔裂(顶端裂开几个小孔)的有虞美人、罂粟等;齿裂的有石竹花卉等;盖裂(顶部呈盖状脱落)的有马齿苋、车前草等。
形成蒴果的雌蕊具有的胎座类型有中轴胎座、特立中央胎座和侧膜胎座。
初二生物考试重点知识点总览

初二生物考试重点知识点总览一、生物学基本概念1.1 生命的基本特征- 细胞结构- 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与繁殖- 遗传与变异1.2 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态平衡二、细胞与遗传2.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器2.2 细胞分裂与分化-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细胞分化2.3 遗传与变异- 基因与DNA- 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三、植物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3.1 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 花、果实、种子的结构与功能3.2 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骨骼与肌肉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4.1 生长发育- 胚胎发育- 儿童生长发育- 青少年生长发育4.2 生殖- 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人类生殖技术五、生态与环境5.1 生态环境-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5.2 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 水资源短缺- 土壤污染- 生物多样性保护六、人类与生物圈6.1 人类活动与生物圈-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生活消费6.2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七、实验与探究7.1 生物学实验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7.2 生物学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假设与预测- 实验设计与实施- 数据收集与分析- 结论与反思以上为初二生物考试的重点知识点总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南昌大学植物生物技术期末考试重点

1.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包括营养、激素、温度、光照、湿度)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
继代培养:指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营养物枯竭,水分散失,并已经积累了一些代谢产物,此时需要将这些组织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这种转移称为继代培养或传代培养。
2.单倍体培养:单倍体植物的主要特点是其孢子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配子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因此可以从其“表型”观察“基因型”。
利用这一特点在杂交育种中可以提高选择效率,避免误选和漏选。
对单倍体植物进行染色体人工加倍之后,即可得到同质结合的纯系,使育成的杂种不再分离,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速度。
3.悬浮细胞培养定义:将离体的植物细胞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的无菌培养步骤:选择外植体---诱导疏松易碎的愈伤组织---悬浮继代培养---悬浮细胞同步化---细胞计数与活力测定三个条件:分散性良好、均一性好、生长迅速特点:1)细胞可不断增殖,形成高密度的细胞群体,适于大规模培养;2)能够提供大量较为均匀的细胞,为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创造方法和条件。
4.花粉培养与花药培养一、从概念来看,花药离体培养是把花粉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来改变花药内花粉粒的发育程序,使其分裂形成细胞团,进而分化成胚状体,形成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
花粉离体培养是指把花粉从花药中分离出来,以单个花粉粒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由于花粉已是单倍体细胞,诱发它经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发育而成的植株都是单倍体,且不受花药的药隔、药壁、花丝等体细胞的干扰。
二、从培养层次来看,花药离体培养属器官培养,花粉离体培养属细胞培养,但花药离体培养和花粉离体培养的目的一样,都是要诱导花粉细胞发育成单倍体细胞,最后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三、从培养过程来看,花药离体培养相对较容易,技术比较成熟,但最后需要对培养成的植株进行染色体倍数检测;花粉离体培养尽管不受花药壁、药隔等二倍体细胞的干扰,但这种特殊单倍体细胞的培养技术难度较大,目前只在少数植物上获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维管形成层:不断向内侧添加次生维管组织。
9. 木栓形成层:在根的外围形成周皮。
10. 周皮:由木栓形成层,木栓层和栓内层组成,起 保护作用的一种次生保护组织。
11. 压根:由于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上升的压力。
12. 蒸腾作用:水分通过叶片蒸腾时,气孔下室附近的 叶肉细胞因失水而水势下降,从邻近的细胞吸水,而 失水的细胞又从周围的细胞吸水,循着水势梯度依次 吸水,临接导管的细胞从导管吸水,水分顺着导管上 升,最后是根从环境吸水。这种吸水是由于枝叶的蒸 腾失水所产生的蒸腾拉力传到根部引起的。
8. 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有较大 的细胞间隙,通气作用强。
9. 光饱和点:开始出现光饱和现象的光照强度。
10. 光补偿点:当光照减弱到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 碳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时,这时的光照强度。
11. 二氧化碳饱和点:当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 时,光合速率不改变,这时的二氧化碳浓度。
10. 胎座:胚珠生于子房内室,其着生的部位。
11. 上位子房:子房只有底部与花托相连
12. 下位子房:整个子房埋于凹陷的花托中。
13. 胚珠:是子房内着生的卵形小体,是种子的前体。
14. 单性结实:子房不经过受精作用形成无种子果实的 现象。
15. 单果:一朵花只有一个雌蕊形成一个果实。
16. 世代交替: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世 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根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名词解释: 1. 主根:由胚根生长出来的根。
2. 侧根:有主根生长出来的根。
3. 不定根:由茎叶或老根上长出来的根。
4. 直根系:系主根明显,主根上长出侧根。
5. 须根系:在胚轴和茎的基部丛生大量须状根。
6. 凯氏带:皮层的最内一层细胞,细胞排列紧密,没 有细胞间隙,细胞两侧径向壁和上下壁有木化、栓化 的带状加厚区为凯氏带。
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叶片由叶鞘,叶枕
(叶颈),叶片组成;叶枕:叶舌,叶耳; 叶片:表皮(长细胞,短细胞),叶肉(长 形,球形,不规则形的细胞),叶脉(平 行脉,维管束),调节水分散失的细胞称 为运动细胞
茎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名词解释: 1. 节间:两个节之间的部分 2. 顶芽:生长于主干和侧枝顶端的芽 3. 腋芽:生长于叶腋处的芽 4. 定芽:生长于顶端和叶腋处的芽 5. 不定芽:生长于老根、老茎、叶以及细胞培养、组
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使中柱鞘以外的成熟 组织破坏,这时根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 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进行平周分裂,向外分裂产生 木栓层,向内分裂形成栓内层。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统称周皮。 最早的木栓形成层起源于中柱鞘,但活动 一年或几年后停止活动,这时新的木栓形 成层在周皮以内产生,常由次生韧皮部细 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继续形 成新的木栓。
C. 维管柱:中柱鞘:位于维管柱的最 外层,1层或几层薄壁细胞组成,有潜 在的分裂能力。 维管组织:由初生木质部和
初生韧皮部组成。 薄壁细胞:位于初生木质部
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数层薄壁细胞。
2.根的次生构造及形成过程
根的次生构造: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 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周皮(木栓层,
木栓形成层),中柱鞘,维管形成层, 木射线
质体的相互转化关系: 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都有前质体发育而来,前质体 在光照下分化为叶绿体;在无光下会分化为白色体。白 色体光照转化成叶绿体,有色体主要从叶绿体和前质体 转化发育而成,有时也可以由淀粉体转化而来。 后含物:植物细胞中除了细胞质和细胞器外的一些储存 的营养物质,排泄废物和植物次生物质。 储存的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类 代谢废物:晶体 植物次生物质:。。。。 其中淀粉以淀粉粒形式存在, 淀粉粒:以一个脐点开始,向外层层沉积,形成许多同 心的层次轮纹。 糊粉粒:由一层膜包裹的圆球状颗粒,植物细胞储存蛋 白质的构造。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并密集发生于纹孔场和纹孔膜 上,沟通相邻细胞的连丝,是细胞原生质体间进行物质 运输和信息传导的桥梁。
子房的构造及大孢子的发生:子房为雌蕊基部的膨大部 分,外壁为子房壁,内部为子房室;大孢子的发生:珠 心表皮内分化出孢原细胞,有些植物孢原细胞平周分裂 一次形成周缘细胞和造孢细胞,造孢细胞发育成胚囊母 细胞(有些植物由孢原细胞直接发育成胚囊母细胞); 胚囊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大孢子,三个消失一个发 育成单核胚囊。
织培养形成胚状体上的愈伤组织的芽 6. 单轴分枝:主茎的顶芽不断生长形成主干,主茎上
的侧芽形成侧枝,侧枝再形成各分枝,但主茎生长始 终占绝对优势,有明显的顶端优势 7. 假二叉分枝:具有对生叶的植物,在顶芽停止生长
或分化成花芽后,由顶芽下两对生的腋芽同时生长, 形成叉状侧枝。 8. 心材:靠近中央部分,颜色深,质地相对坚硬 9. 边材:靠近树皮部分,颜色较浅,质地相对疏松 10. 树皮:维管形成层以外所有部分的总称,包括次生 韧皮部,皮层,周皮和木栓形成层以外的一切死细胞。
17. 孢子体:产生孢子进行无性生殖的世代称为孢子体 世代,这个世代的生物体总称。
18. 配子体:在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产生配子和 具单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
简答题:
花的形态结构:一朵完整的花由五部分组成:花梗(花 柄),花托,花被,雌蕊群和雄蕊群。
花药的构造及小孢子的发生:花药主为花粉囊,花粉囊 内壁细胞的壁常增厚不均匀,且大多木质化;从受精卵 开始,直到胚囊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止。
② 双子叶: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
A. 表皮:一层长方形的薄壁细胞;排 列紧密;部分表皮细胞外壁向外突起形 成根毛,具有吸收功能和保护作用。
B. 皮层:外皮层:最外1-2层细胞排 列整齐,无细胞间隙的薄壁细胞组成;
中皮层:多层薄壁细胞组成;
内皮层:皮层最内的1层细胞 组成,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细 胞两侧径向壁和上下壁有木化、栓化的带 状加厚区域——凯氏带
植物动物学
六界学说:古细菌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核 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植物细胞的特征:细胞壁,质体,后含物,胞间连丝 细胞壁: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纹孔:在次生壁形成时,在纹孔场不被次生壁物质覆盖, 形成的凹陷区域。 初生纹孔场:初生壁的厚度往往是不均匀的,常有一些 凹陷区域,其中有很多胞间连丝通过,是初生壁上一些 非常薄的区域。 质体:植物中特有的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具有营养物 质制造功能和储存功能的细胞器,可以分为:白色体, 有色体,叶绿体三种。 白色体有:淀粉体,蛋白体和造油体三种。
2. 根的功能及常见的根变态 根的变态:贮藏根(肉质直根,块根); 气生根(支柱根,攀缘根,呼吸根);寄 生根
叶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名叶片的叶
2. 复叶:一个总叶柄上着生多个叶片的叶
3. 完全叶:具叶柄,有叶片,托叶三部分的单叶。
4. 等面叶:叶肉细胞中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 化,或虽有分化但栅栏组织分布于叶片的上、下表皮 内方。
薄壁组织:是构成各器官的最基本组织,也是进行各种 代谢活动的重要组织。
特点:壁薄,仅有初生壁;胞间隙发达;常为等径的多 面体细胞;具生活的原生质体,液泡较大。分布最广, 分化程度低。 机械组织的分类:厚壁组织(石细胞,纤维);厚角组 织 机械组织:植物体内具有支持作用和加固作用的组织。 特点:具有加固和支持作用;细胞多成束存在,排列紧 密。 保护组织有: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附属物 保护组织:覆盖于体表,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 输导组织:木质部(导管,管胞),韧皮部(筛管,筛 胞) 输导组织:是运输水分和养料的组织。 分泌组织:外分泌结构,内分泌结构 分泌组织:能产生分泌物质的细胞或细胞组合。
植物的生殖: 名词解释: 1.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花粉粒中的两颗精子分别与卵
细胞和中央细胞结合的过程。 2. 单雌蕊:一朵花中的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 3. 复雌蕊(合生雌蕊):一朵花中的雌蕊由两个以上
合生的心皮构成。 4. 真果:完全由子房发育成果实。 5. 假果:除了子房还有其他部分参与形成果实。 6. 聚合果:有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 7. 花序:许多花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总花轴上。 8. 花被:生在花托外缘,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 9. 心皮:是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5. 两面叶:叶肉细胞中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 化,但栅栏组织仅位于上表皮下方,因此,叶片的腹 面颜色深而背面颜色浅。
6. 泡状细胞:上表皮处其位置对应于相邻两条平行叶 脉之间,细胞长轴与叶脉平行,常5-7个细胞为一组, 中间的最大,两侧的依次渐小,横切面上状如扇形的 细胞。
7. 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细胞长柱形,与表皮垂直, 排列紧密,1-4层细胞,多含叶绿体,光合作用强。
根的次生分生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
和木栓形成层
初生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首先发生分 裂形成片段状形成层。
片段状形成层顺着初生木质部向两端延 伸,直到木质部辐射角处的中柱鞘细胞, 该部分的中柱鞘细胞也恢复了分裂能力 转变成形成层的一部分,从而形成波浪状 形成层。
初生韧皮部内侧的形成层早发生,早分 裂,形成较多的次生组织把形成层外推, 从而使维管形成层成圆环形。(维管形成 层向内分裂形成次生木质部,向外形成次 生韧皮部)
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维管形成层不 断向侧方添加次生维管组织;木栓层形成 茎的外围周皮
髓射线与束中形成层相接的部分细胞恢 复了分裂能力,形成束间形成层;束间形 成层和束中形成层相连构成圆筒状维管 形成层,由于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使茎加 粗,导致表皮破坏。因此,在表皮或皮层
甚至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可恢复分裂能力, 形成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切向分裂, 向内产生栓内层,向外产生木栓层,最后 形成次生保护结构周皮。
12. 二氧化碳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 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时,外界环境中的二 氧化碳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