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寺庙园林建筑的文化意向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寺庙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寺庙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寺庙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传统建筑文化自古以来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寺庙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独具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寺庙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意义。

一、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寺庙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两大类。

宗教建筑以佛教寺庙为代表,园林建筑则主要表现为道教寺庙和儒家祠堂。

虽然风格各异,但无一例外地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1 宗教建筑佛教寺庙是中国最为普遍且影响最大的宗教建筑,其建筑风格独具一格。

佛寺通常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佛塔等建筑组成。

寺庙建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合,常常建立在具有山水优势的场所。

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结构一般采用重檐歇山顶和平顶,整体形状恢弘庄严。

1.2 园林建筑道教寺庙和儒家祠堂作为园林建筑的代表,注重体现自然山水的美感。

道教寺庙常常依山傍水,建筑布局灵活多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相融合。

而儒家祠堂则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建筑造型简洁大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平和与宽容。

二、文化意义中国传统建筑寺庙除了在风格上有所体现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寺庙建筑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诸多思想理念和宗教信仰。

2.1 宗教信仰佛寺作为宗教场所,提供了信众对佛教信仰的追寻和实践。

佛教倡导顺应自然和人伦,佛寺建筑的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了佛教的思想内涵。

道教和儒家寺庙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2.2 艺术与文化寺庙建筑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艺术与文化的结晶。

寺庙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造型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

寺庙作为文化活动的场所,还经常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如佛事法会和庙会等,从而传承和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2.3 社会功能中国传统建筑寺庙除了满足宗教信仰和文化活动的需求之外,还承担着社会功能。

寺庙常常成为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社会关爱的重要载体。

中国寺庙园林分析

中国寺庙园林分析

造园艺术手法(以广州光孝寺为例 )
• 在布局上,寺庙园林共分为宗教活动区域与日 常生活区域。与皇家园林有相同之处,寺庙园 林也注重于中轴线的布局。主要是出于传教、 营造庄严肃穆氛围需要。例如佛寺从外到内的 布局一般为:香道—影壁或牌楼—山门—前 殿—后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光孝寺的寺院 气势十分雄伟,殿宇结构威严壮丽,特点鲜明。 大雄宝殿作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筑,构筑在高 高的台基上,钟、鼓二楼分建在殿之左右。采 用中轴线对称的手法突出大雄宝殿的威严,从 而凸显出大雄宝殿作为主建筑的重要地位。
寺庙园林的文化内涵与指导思想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和谐共存的国家。它们 三者的哲学思想对于寺庙园林的营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道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要求人们 挣脱束缚,以致达到逍遥自在的境界。而儒家也有“仁者 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其思想主流主要是积极入世,致 力于用道德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而佛家则追求清静脱俗, 净根顿悟。但三家都有注重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所 以异中存同。儒家思想体现在寺庙园林的营造上的影响主 要是建筑等级的恪守,内外有别的建筑组群与中轴线的对 称。而佛道两家则在亲近自然,远离尘俗,清静修炼的宗 教追求上有深刻的烙印。
中国寺庙园林分析
寺庙园林是什么?
• 寺庙园林,英文为monastery garden,指佛寺、 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为中国园林 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 林、私家园林)之一。寺庙园林狭者仅方丈之地, 广者则泛指整个宗教圣地,其实际范围包括寺观 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 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综合体。一些著名的大型寺庙 园林,往往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持续开发,积淀着 宗教史迹与名人历史故事,题刻下历代文化雅士 的摩崖碑刻和楹联诗文,使寺庙园林蕴含着丰厚 的历史和文化游赏价值。

中国古建筑赏析

中国古建筑赏析

中国古建筑赏析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传统的智慧,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中国古建筑广泛分布于江南水乡、北方平原、西南山脉等地,形态各异,风格独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赏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1、寺庙与道观寺庙与道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宗教文化场所,它们以静谧的氛围和庄重的建筑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如北京的灵光寺、杭州的灵隐寺等,它们以高大的殿堂、雄伟的塔楼和精美的壁画著称。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和信仰,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独特之处。

2、古城与城墙中国古代的城池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防御意识的深厚积淀。

如西安的明城墙、北京的故宫城墙等,它们通过高大厚实的城墙、壮丽的城楼和巍峨的城门,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辉煌与权威。

这些城墙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仍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美感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3、园林与庭院中国的园林建筑以南方园林最为著名,如苏州的留园、扬州的个园等。

这些园林以巧妙的构造、精美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园林建筑注重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和谐,以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元素打造了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在园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象,如诗词、书画、雕刻等,强调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4、宫殿与庙宇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庙宇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规模和魄力的代表。

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雁塔等,而对外宣誓牢固的防务使国家除了在内外因素都非常和平稳定。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在这些建筑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权威和奢华,庙宇建筑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虔诚和仪式感。

这些建筑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装饰华丽,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5、民居与茶馆中国古代的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另一独特形态,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如四川的木构建筑、南方水乡的白墙黑瓦、北方平原的院落等,它们以简洁、实用和环境融合为特点。

国内庙宇建筑布局与中国传统思想

国内庙宇建筑布局与中国传统思想

国内庙宇建筑布局与中国传统思想谈及中国传统思想,影响最为长远而深刻的莫为儒家思想。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旨在于强调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和谐与稳定,是在一种礼乐观的指导下,加强中央集权即“君权”的具体政治运作。

这些都深刻地反映在我国古典建筑各个方面。

在庙宇建筑的布局上组群布局,中心对称等等都体现着传统的文化思想。

标签:庙宇建筑;布局;传统思想国内庙宇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形态存在于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其建筑的布局和装饰受到到古人建筑思想的影响具有别具一格的表现。

古代祭祀神的典礼多在露天的一座高台上举行,称为“坛”,如天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衣坛等等。

但有些自然神被更加拟人化,祭礼常在室内,此时也被称为“庙”,如泰山的岱庙、嵩山的中岳庙。

祭祀祖先都在室内,都称为“庙”或“祠”,如太庙,祖庙、孔庙、宗祠和各类先贤祠。

它们合起来就是“坛庙”,是中国独有的建筑类型,既不同于宗教寺庙,也不同于人的生活的宫殿、住宅或园林,其中坛可以认为是一种准宗教建筑,庙则更多具有纪念堂的意义。

庙宇建筑总是组合成群的,一栋简单的建筑就像是一首诗、一篇散文可以集中而明确的突出某一主题。

但要表达更复杂精妙的思想,像长篇小说那样的鸿篇巨著的群体组合就是必要的了。

建筑的群体组合使它有远超于其它造型艺术的一种结构的复杂性,如果这个复杂性不是多余的和杂乱的,而是通过群体的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与有机组织起来的,它就会产生其他艺术品不可匹敌的深刻性。

使人们仅凭着对这个复杂结构的“领悟”,就可以产生深刻的心理效应。

而群体组合布局恰恰是我国传统庙宇建筑的一大特点。

在封建社会,孔子受到极大的崇敬,由官方建庙崇祀,就是各地的孔庙(又称“文庙”),是一种广义的祖先崇拜。

中国最大的孔庙在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所建,由皇家主持建造,体现了最高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

曲阜孔庙坐北朝南,宽约140米,南北长达600多米,狭而深长。

自南而北,全庙由许多进院落组成,前三进是前导,第四进大中门以后是孔庙主体,门内有高大的藏书楼奎文阁。

浅谈避暑山庄鹫云寺建筑意象

浅谈避暑山庄鹫云寺建筑意象

浅谈避暑山庄鹫云寺建筑意象作者:杨燕来源:《卷宗》2016年第06期摘要:避暑山庄鹫云寺的建筑的众多不同之处,引发了对其深层次的思考。

本文运用传统的建筑学理念,把鹫云寺回归到佛经本体中去,充分展现宗教空间的自然本意。

关键词:鹫云寺;七堂伽蓝;佛经;园林众所周之,在避暑山庄周围分布着12座寺庙,清正史文献将这些寺庙称“外庙”,后俗称外八庙或热河喇嘛庙。

可是谁又知道,在避暑山庄之内却有数量更庞大的寺庙群。

据统计,避暑山庄内共有16座寺庙:珠源寺、旃檀林、汇万总春之庙、水月庵、碧峰寺、鹫云寺、斗姥阁、广元宫、永佑寺、同福寺、仙苑昭灵(山神庙)、法林寺、灵泽龙王庙、西峪龙王庙、涌翠岩、上帝阁等。

这些寺庙或藏于深山,或居于湖边,它们的宗教性质已经极大的扩展了皇家园林文化的内涵。

这也足可证明宗教文化在皇家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1 鹫云寺概况有真意轩西有一佛寺,名鹫云寺,山门东向,取名有“灵鹫飞来之意”。

《承德府志》载:“鹫云寺,在山庄内西峪,秀起堂之側,东向。

高宗御书额曰鹫云寺。

内为正殿三楹,前檐额曰福因殿,殿中额曰法镜同圆。

殿后崇楼三层,前额额曰香界阁,最上额曰须弥春满,次曰:莲峰甘露,下曰普门妙现。

雕插汉,宝铎韵风,俯视群山,若莲台层涌也。

”2 鹫云寺的建筑布局山庄西峪中部,紧邻秀起堂西南,名为“鹫云寺”,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占地面积虽小,但很有气势。

寺西边的墙呈圆弧形,西北面沿山岗边缘而筑,其下即山谷,故这段墙建在一个石护坝台基之上。

西山门内有蹬道,向上迎面有殿三楹,前檐额“福因殿”,殿内有额“法镜同圆”,联曰:“上塞涌花宫全庄七宝;西峰开鹿苑合证三轮”。

内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西方三圣。

“福因殿”后有蹬道向上,迎面一座三层的楼阁,六角攒尖顶,前额题“香界阁”。

三重各有匾额,一层题额“普门妙现”,二层题额“莲峰甘露”,三层题额“须弥春满”。

“香界阁”之东是一个小型院落,院内左右各有配殿三楹。

浅谈中国寺庙园林

浅谈中国寺庙园林

浅谈中国寺庙园林学院:城建学院专业:建筑学课程:中外园林简史指导教师:王婷婷学号:201003190117 姓名:王应国[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古建筑与园艺的综合艺术, 其中寺庙园林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寺庙园林的历史文化背景、寺庙园林的布局形式和植物造景等方面粗浅地分析其园林特点。

[关键词] 寺庙园林; 特点; 植物; 形式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纪念性园林和寺庙园林等。

在现存的古典园林中, 寺庙园林建筑在数量上远超过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纪念性园林的总和, 而且较其它三种园林分布更广。

同时, 佛寺的数量在我国保留的古建筑以及建造时间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中占有很大比例。

著名的寺庙园林有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山东曲阜的孔庙、河南嵩山少林寺、山西太原晋祠等。

1 寺庙园林的历史与形成1.1 寺庙园林的历史寺庙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 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

谈我国寺庙园林的出现, 可以追溯于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并逐渐形成禅宗思想与我国儒学、道教“天人合一”的精神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从而也影响了古典园林的创作。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 把宗教作为一种工具大力提倡, 并与寺舍联系在一起, 促成了寺庙园林的出现。

佛寺的修建始于东汉, 最初是作为礼佛的场所, 后因为满足僧人和施主居住、游乐的需要逐步在寺旁、寺后开辟了园林。

两晋南北朝时期寺庙及寺庙园林的兴起——“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使寺庙园林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流行程度。

到了明清时期,宗教成为统治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对各种宗教均大力提倡, 寺、院、宫、观、堂、庵等种类繁多, 数量激增, 形成寺庙发展的高潮。

1.2 寺庙园林形成的原因:寺庙园林是在历史、文化和宗教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

探究禅寺建筑中的文化

探究禅寺建筑中的文化

探究禅寺建筑中的文化禅宗自从传入中国,就在中国有了蓬勃发展,而禅寺作为禅宗文化的象征,建筑设计同样蕴含着相应的文化内涵,其中包括建筑的布局规划、风格特色、石刻内容等。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究禅寺建筑中的文化。

一、布局规划禅寺大都有一个固定的建筑布局,主要包括门厅、接待大厅、大雄宝殿、钟楼与鼓楼等几个区域。

这种布局规划的根源在于中国传统的建筑方式和禅宗所推崇的静观思维方式。

建筑布局的端正和谐,旨在传达出佛教的安和、静心之美。

在禅宗建筑当中,可以看到极为精细的纹样和色彩,这些纹样和色彩也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例如庭院中的青石,尤被注重。

青石的硬度很高,能确保长久的使用寿命,它的颜色浅灰,让人突出清灵明媚的特质。

庭院内常种植小型盆景,更可显现禅寺的细腻之处和崇尚简约的理念。

二、风格特色禅寺建筑在设计上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它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内外关系的和谐、繁简之间的平衡和光影效果的处理。

其中,光影的表现是禅寺建筑中较为独特的特色之一。

禅宗信仰中,将光影视为神圣的象征,在禅寺的空间设计中,赋予了光影更为重要和卓越的地位。

禅寺内主要以大雄宝殿,此处是供奉比丘们想当于诵经场所的正殿,殿内的墙壁上常常绘有佛教壁画,更是让这穹云垂挺的大殿久久难忘。

禅寺建筑并不追求惊人的色彩或形式上的华丽,而注重内外之间的比例和和谐。

禅寺建筑的用材,则多采用当地常见的建筑材料,如青石、楠木和琉璃瓦等,这一方面体现了其当地化的特点,同时也传达出“人文关怀、地域关怀”的理念。

三、石刻内容禅寺建筑中的石刻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旨在展示禅宗的精神和文化形态。

禅寺中常见的石刻内容包括佛经、诗句、典籍等,它们广泛地施于梁柱、壁面和门匾当中。

石刻体现出的都是禅宗所强调的内心沉静、清明、透彻、超脱和博大的境界。

在文字方面,禅寺中常见的石刻内容有《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花回《道忘经》、龙树《顿悟八正道论》、胡适《东岳观自在岩题记》等。

解读古代建筑中的文化意象

解读古代建筑中的文化意象

解读古代建筑中的文化意象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建筑工艺和技术,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象。

通过解读古代建筑中的文化意象,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古代人民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从建筑形式、装饰手法和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建筑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建筑形式的文化意象古代建筑的形式丰富多样,每一种建筑形式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象。

例如,宫殿建筑以其庄严肃穆的形式体现了君主权威和尊严。

其宏伟的规模、高大的屋顶、庄严的门楼以及精雕细琢的彩绘壁画,无不展现了古代皇权的威严和神圣性。

佛教寺庙是另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意象的建筑形式。

寺庙作为佛教信仰的场所,其建筑设计注重表达善良、宽容和超越尘世的精神。

在形式上,寺庙通常采用庄严肃穆的飞檐琉璃、高塔宝顶以及精雕细琢的石刻等装饰,使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庄严和神圣。

二、装饰手法的文化意象古代建筑的装饰手法也是传递文化意象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同的装饰手法,建筑师们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建筑中广泛使用的木构结构,给建筑提供了丰富的装饰空间。

精雕细琢的梁柱、雕刻精美的门窗以及木雕、石雕等装饰元素,向世人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尊重。

同时,这些装饰手法还常常用来表达吉祥、祈福和避邪的意味,如龙、凤、莲花、寿字等图案常常出现在古代建筑的装饰中,寓意着好运和吉祥。

三、结构特点的文化意象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象。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悬山顶”结构,通过巧妙的搭配和平衡,使建筑呈现出灵动的形态。

这种结构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追求和谐与平衡的思想,也传递了他们对自然界万物相互关联和相辅相成的认识。

古代建筑中的庭院布局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传统建筑常常围绕中轴线布局,主建筑与附属建筑、院落与花园之间形成明确的关系。

这种布局以和谐为核心,体现了中国人民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和睦家庭和社会关系的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 和居 住 者 所 生 活 的 环 境 的 影 响 , 是 “ 间 ” 的 全 面 性 ; 这 空 上 同 持久 的解 决方法 , 是提高生活条件 、 促进 经济发展 的重要手段 , 它
想 的体 现 。
关键词 : 寺庙 园林建筑 , 单体形 式 , 装饰手 法, 人文 思想
中图 分 类 号 : U9 6 T 8 文献标识 码 : A
中国建筑 根植 于一种 独 立 而 自信 的文 化 , 有其 鲜 明 的个 地 以 自然 景观的赏心悦 目作为积极 的因素来考虑 , 荒芜人烟 的 具 在 性, 寺庙园林建筑根植 于 世俗 的传 统建 筑 , 中 国特 色 的思想 文 山野筑建 寺庙 , 在 寺庙建 筑也 就必 然 以风景建 筑 的面貌 出现 , 基于 化体 系中 , 寺庙 园林建 筑 的文化 意 向不仅 是结 构和形 式 的融合 , 佛教这种 思想 渊源 , 以说寺庙 园林建 筑有其独特的文化 内涵。 所 更是 一种思想 的体现。要对 寺庙 园林建 筑作 一番探讨 , 首先要 对 1 寺庙 园林建 筑 单体形 式 的世俗 性 中国的佛 寺文化有一个系统 的认识 。 本文所指 的寺庙园林建筑主要 以南 宋佛教禅宗确 立的“ 伽蓝 纵观中国古建 筑史 , 见促使 中国古建 筑 发展 的推动 力是 : 七堂 ” 可 制度所规定的建 筑 , 由此沿 袭为 中 国传 统 的一正两厢 的 并 帝王权威 ; 宗教 信仰 。前 者造就 了皇都 宫苑 , 者创建 了众多 的 多进 院落 的格 局为例展开 阐述 。佛寺 布局基本 以对称为主 , 后 即在 佛寺 、 佛塔 、 窟寺 、 石 道教 官观 。在 我 国现存 的古 建 筑物 中 ,0 7% 纵轴 线上 安置主要建筑 , 再在 院子的左右两侧 依着轴线 以体形较 是宗教建筑 , 而宗教建 筑 以寺庙 园林建 筑居 多 , 以寺庙 园林 建 所 小 的次要建筑 相对峙。在主要建筑 的对面再建一 座次要建筑 , 构 筑在中国的建 筑史上是举足轻重 的。在佛教传 人我 国的初 期 , 当 成正方形 或长 方 形 的庭 院。佛寺 一 般 由 山门 、 钟楼 、 楼 、 王 鼓 天 时 中国的城市 、 宫殿 、 官署 和宅第 都 已有可观 的规模 。最 早接 待 殿 、 大雄宝殿及三配殿组成 。山门一般开三 门洞 , 象征 “ 三解 脱” , 西域高僧 的寓所 是鸿 卢寺 ,寺 ” “ 这一 官 署 的名 称 由此 被保 留下 里 面塑有 两尊手执金刚杵 的护法 神。山门后第一 座殿是天 王殿 ,
第3 6卷 第 l 3期 20 10 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n 『 RE
V0. 6 No. 3 13 1
Ma . 2 1 y 00
・5 ・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0 1 —0 50 10 .8 5 2 1 )30 0 —2
来, 后来转为佛教庙 宇的专 称 , 因此 佛寺 的形 成受 到宫室 府 邸的 正 中央为 大肚 弥勒佛 , 面是 韦驮天王 , 后 两侧是 四大金刚 , 天王殿 影响很大 。隋唐 以来 , 公贵族 多有 旧宅赠 给寺庙 的风 习 , 神 之后便是寺 院的正殿。大雄 宝殿一般 为重檐歇 山顶 , 内供 奉佛 王 使 殿 秘而严肃 的佛 寺宗教文化融人 了人 间的生活气 息 , 以中国汉 族 教 的缔造 者或最高领导者 1 ~3尊主像 , 所 尊 两侧一般是 十八 罗汉 , 地区的佛寺仍 以传 统的 四合院为基本单位 。 主佛背后是“ 观音” 大雄宝 殿后 面的法 堂是 传教说 法之处 , 西 , 东
浅 析 寺 庙 园 林 建 筑 的 文 化 意 向 了寺庙园林建筑的发展过程和历 史渊源, 介 在此 基础上 , 别对 寺庙 园林建 筑 的单体 形式 , 间布局 , 分 空 组群 形
式, 装饰 手法 , 建筑色彩 的特 点进行 了具体 阐述 , 总结得 出寺庙 园林建筑是“ 天人合一” 思想的佐 证 , 时代历史和人 文思 是
为寻求 幽静清 寂的修身 环境 , 们怀 着虔诚 的宗教情 感 , 他 克服 生 的佛寺殿 宇配 置 , 由于教 派不 同和兴建 时 资金等情 况 , 规模 大小 活上 的困难进 入人 迹 罕至 的山野 , 了长期 住 下来 进行 宗 教 活 为 不尽相 同 , 但受地理环 境 和建造 者的 资金影 响 , 些寺 院建筑 的 有 动, 就需修建佛寺和相应 的设施 。当时 的僧 侣一般都 有相 当高的 随 意性 还 是 较 大 。 文化 素养 , 许多僧侣也像文人名 士一样广 游名 山大川 。他们更 多 能源方面扩展 到了全面审视建筑活动 对全球生 态环境 、 周边 生态 总之 , 绿色建筑是对 环境 问题 、 资源 问题 及社会 问题 切实可行 而
寺庙园林 的构筑历 史可追溯到东 晋时期 的名僧慧 远 , 在庐 配殿各寺 不一 , 其 一般东为伽蓝殿 , 西为祖 师殿 , 的寺院还有观音 有 山“ 创造精 舍 , 洞尽 山美 ; 却负 香炉 之 峰 , 带瀑 布之 壑 ; 石 垒 殿 、 滂 仍 文殊殿 、 大士殿 、 藏殿或 药师殿 , 以 中国的佛教禅宗 寺 三 地 所 基, 即松栽构 , 清泉环 阶 , 自云 满室 。复 于寺 内别 置禅株 , 森树 烟 院有 “ 千寺一面 ” 之说。早期寺院 曾有 过以塔为 中心的现象 , 一般 凝, 石径苔生 , 风在 赡履 , 比神 清而 气肃 焉” 。这是寺 庙 园林造 园 大寺都建有 高层 的藏经 楼或 毗卢殿 , 天王殿 两侧建 有 的钟鼓 舍、 艺术 的雏 形 , 从而形成 了一种 新的 园林 类型——寺庙 园林 。僧 侣 斋厨 等几 项建 筑是不 可缺 少的 。这 是南 宋 以来 至 明清时期典 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