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摘要】职业教育仍是三大教育板块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被公认是弱势教育。造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长期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解决上述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摆在中职教育面前的最大难题,也是解决中职学校生存危机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属于薄弱环节。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结构变革,职业教育的发展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解决上述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摆在中职教育面前的最大难题,也是解决中职学校生存危机的关键所在,目前就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方面

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的问题很突出。国家在职业教育法等有关规定中,虽然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成才的观念依旧是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升普通大学,往往是报考普通学校无望的学生才报考职业院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对职业教育重要性宣传不够的问题,也有具体政策和制度不配套的问题。政策和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劳动人事制度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社会普遍不将技师人员视为人才;技能型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一般不如智力型人员,人们学技术缺乏动力。2、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不力。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以企业有用工自主权为由,不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招工准入门槛降到最低,劳动部门难以管理。

二、学校方面

1、中职教育本身的理念不清,有很多中职学校对中央职业教育精神没有很好的领悟。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不顾教学质量只图经济效益。有些学生在一些三年学制的中职学校,却只读了不到一年的书就以“顶岗实习”的名义去工作了;但为了那张毕业证却还得要交六个学期的学费,使得中职学校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信任危机。

2、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依然不畅。学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后,很难继续升学读高职院校,影响了家长送学生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和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业设臵和开设的课程,都不能与时具进;缺乏吸引力,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学生的实习实验条件差,实训设备陈旧简陋;也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开设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

4、有些中职学校制订的中专招生方案,也缺乏创新精神。仍采用自己十几年前制订的原“圈地”承包式招生方法和通过给予推荐学生的中学老师“招生回扣”的方式;用“有偿招生”的手段等来招生。

三、学生方面

1、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中职学生起点较低。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其中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游戏机房、营业性卡拉OK厅舞厅;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等。

2、中职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将来的就业形势尚可;因此在校的中职生就成了“60分万岁”一族。他们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有毕业证,有毕业证就可以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4、中职学校里有很大部分“问题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相当一部分处于自悲,不自信的心理状态。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充分,学习精神不饱满;敏感自悲;自以为是却不自信;表面自主却缺乏独立能力;仅有的雄心和抱负,却显得十分懒惰。

四、教材方面

1、中职学生现用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知识的更新。有些新版书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更新包装,内容还是老的基本没变。而近几年企业在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却还一成不变,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

2、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内容交叉重复、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到法。

3、有些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中职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确实强人所难。

五、师资方面

1、中职教育的教师有很多都是从普通教育改行过来的,特别是专业课的老师;很难做到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的要求。况且就是这样的改行教师也不能满足现有中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很多新兴的专业根本就没有教师。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职业学校教师主要从师范院校等普通高校招录,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中等职业学校中“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3、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4、中职学校专业比较多,教师有时候教3到5门专业课,工作量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六、教法改革方面

1、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不够,单纯就一种方法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虽然强调了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忽视了综合性和互补性。(2)某些基本概念认识模糊,甚至出现歧义。

2、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亟待健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中职教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分类依据不够科学。合理的分类是构建、完善教学方法体系的基础。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注重教学外部形态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忽视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内部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的内容显得陈旧。

3、我国中职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我国中职教育受普通教育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都是辅助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

4、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由于我国中职教育大多是由普通教育改制而来,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载体具有明显的普通教育的特性,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制、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

5、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如下弱点,阻碍了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1)我国职教师资队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不是经过严格的考核,而只是经过常规的认证。(2)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七、政府方面

1、办学设施普遍简陋,教育经费紧张。由于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法律规定的教育投入目标和增长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从教育投入的实际看,我国法律规定的教育投入目标和增长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2、许多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中职学校的投资兴趣与力度在减少;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制约。

3、教学和实训设备缺乏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近几年职业学校连年扩招,但许多地方并没有相应增加经费,办学条件也没有随之改善。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欠发达,地方财力弱。二是缺乏经费标准,举办者拨款随意。至今并未按培养学生成本制定经费标准。三是现有政策执行得不好。

4、中职教育的教研机构不但少而且研究水平也很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中职教育专业比较多,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八、企业方面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职业教育要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之一是抓好校企合作。企业对职业学校的支持,不仅要接受学生和教师实习,还应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或者提供一定的实习设备等。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

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目前,许多地方落实这一规定,职业学校有积极性,企业没积极性。主要原因是,企业与学校责、权、利不明确,企业只有义务和责任而没有利益。企业接受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工作的质、量可能会受影响,有些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而且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也不够完善。

【参考文献】

1、《甘肃职业与成人教育》甘肃教育厅主管、甘肃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

甘肃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主办

2、《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钱民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3、技能型人才需求与发展高职教育之思考金泽龙.职业教育论坛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的问题很突出。国家在职业教育法等有关规定中,虽然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成才的观念依旧是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升普通大学,往往是报考普通学校无望的学生才报考职业院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对职业教育重要性宣传不够的问题,也有具体政策和制度不配套的问题。政策和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劳动人事制度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我国前些年曾将从业人员划为干部、工人,受此影响,社会普遍不将技师人员视为人才。在工薪分配制度方面,技能型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一般不如智力型人员,人们学技术缺乏动力。第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不力。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以企业有用工自主权为由,不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招工准入门槛降到最低,劳动部门感到难以管理。第三,现行的招生制度存在不足之处。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招生时,常常将职业学校的招生批次排在最后,使社会上认为职业学校只能录取成绩差、素质低的学生。 问题二:办学设施普遍简陋,教育经费紧张。由于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法律规定的教育投入目标和增长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从教育投入的实际看,我国法律规定的教育投入目标和增长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职业教育办学设施简陋,教学和实训设备缺乏的

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近几年职业学校连年扩招,但许多地方并没有相应增加经费,办学条件也没有随之改善。财政拨款不足,行业、企业资助渠道不畅,导致职业学校收费偏高。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欠发达,地方财力弱。二是缺乏生均经费标准,举办者拨款随意。职业教育法规定,由省级政府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职业学校举办者应当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但至今只有个别省制定了财政生均拨款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并未按培养学生成本制定经费标准。三是现有政策执行得不好。国务院2002年、2005年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决定中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 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但这些规定在许多地区至今没有落实。 问题三: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缺编严重。职业学校由于专业和实习的需要,应当编配比普通学校更多的教师,但实际上教师编制却比普通学校少。二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职业学校教师主要从师范院校等普通高校招录,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中等职业学校中“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在教师队伍结构中,中、高级教师缺乏也是突出问题之一。三是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和收入分配没有单独的序列,往往

浅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2019年教育文档

浅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我国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已有20余年的历史,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近年来国务院连续召开了几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二是中央政府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 入,“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100所左右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三是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2005年9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时曾感叹“职业教育太需要了,也太重要了”。四是国企、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在用人政策上,很大程度上倾向专业对口的高职生。 对114名高职生“高等职业教育”问卷调查,其中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75人,占65.8%;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前景是一线生产工人的有17人,占14.9%;认为是考不上大学的才上高职院校,是低层次教育的有22人,占19.3%。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理解或认识不足。笔者针对高等职业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它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

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为了完善知识体系……;为了增进学习能力;为了培养动手能力;为了提高社交能力。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部为了适应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紧缺的国情,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有直接上岗工作能力,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 四、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以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专业培养目标规定培养专门人才的方向和标准,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是培养人才模式的重要内容。明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所需人才规格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措施的前提之一。 影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是专业划分是否恰当,专业划分取决于国家建设对专门人才提出的要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及人

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历经创业——辉煌——下滑——回升——又低落——再攀升这样一个波浪式的发展路程。它的起落直接与劳动就业市场变化,整个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政府的政策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几年,北京市的职业教育也处于“低谷”。在职教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使职业教育再次引起各界关注,搅动起思想的碰撞和实践的探新。本文是在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对现存主要问题进行诊断,并试图从创新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困惑——中等职教面临五大难题 一是学生数量萎缩。近两年“普高热、中职冷”的“生源大战”局面愈演愈烈,北京一个远郊区的某所职高去年只招了31个学生。数字表明:随着北京学龄人口的变化,初中毕业生将逐年减少,到2008年,将从2001年的14万人逐步下降到9.6万人左右;“普高和高校”的扩招导向使得普职比例呈“普增职减”之势,今后几年,职校招生数还会继续下降;初中毕业生的锐减、普高的扩招、中职缺乏吸引力带来的“招生难”,无疑给职业学校带来巨大的生存危机。 二是学生状况处于弱势。淘汰分流机制下的职校考生分数偏低,比如,为了“初中不落地”以及社会的稳定,使得一些职业学校不得不录取分数很低的学生;“考不上普高到职高”的无奈选择,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人格发展;把相当数量的不合格初中毕业生教成“学历加证书”的合格职校生谈何容易?“生源质量下降”是职教人的又一悲叹! 问题二:体系割裂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后发的教育类型,在体系上应该说是不完善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是很清晰。 其一是在层次上衔接不够。过去一般认为,“职业教育”从层次上看主要是指职高、中专和技校等中等层次,高职是众多人所陌生的,而且中高职在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也缺乏有机的衔接。中职与普通高校的交叉衔接更是缺乏有效机制。 其二是在类型上融通不够。初三后分流的职教与普教相互分离、高中阶段的职普二元并存,是我国中等职教模式的一大特色。职普相互融通和渗透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综合高中在国外是成功的模式,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取得经验形成特色。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也处于浅尝实验阶段。 其三是职业培训在正规教育体系中没有正式的地位。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多地属于非正规社会教育系统。但随着职教事业的变化,成人的、非学历的职业培训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功能之一,原有的教育体系显然具有局限性。 问题三:模式单一 尽管多年来职教取得很多经验,但用它本应有的“多样化”的内在特征来对照,依然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化”的痕迹。 一是办学功能单一。几乎都办成学历教育、正规教育,非学历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只是一种补充形式。 二是办学体制单一。在北京现有的约220所中等职业学校中,仅有20所是各种形式的民办教育,其余均为公办学校。与国家积极鼓励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采取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不相适应。 三是办学形式单一。职业教育在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学校为主的模式、以企业为主的模式、以企业和学校相结合的模式。我国是比较典型的学校本位模式,企业和行业参与的力度和广度不甚平衡,其中有认识问题、有政策问题、有企业的困难,但关键还是制度和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归纳

工作中存在的整改点 一、工作心态问题 1、计划性不周密,随意性过大,违反基本的规范要求,责任意识差。 2、对工作的责任感不强,执行力差,甚至无执行。 3、对异常问题的反映过于缓慢,异常问题发生在眼前,习惯了睁只眼,闭只眼。 就算有人反映了,依旧不解决,不落实,执行力相当不到位。 4、处理问题过分主观、随意,无品质、成本意识。 5、思想定位不正确,分不清主次,从工作表现上看,得过且过。 6、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积极性,无责任担当,喜欢推卸责任,转嫁困难。 7、不愿意付出,怕担责,喜欢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演技”好,很忙(到底是忙, 是茫,还是盲)。 8、身为管理者,喜欢制造消极矛盾,散播负能量。 二、工作中的品质意识问题 1、大部分人均无基本的食品卫生意识,包括主管。存在问题: ①穿戴制服、工帽不规范。还有口罩的规范佩戴问题。 ②生产现场带不符规定食物进车间。更衣室内、车间现场办公室吃外带零食等。 ③洗手消毒、操作设备与作业平台消毒不到位。消毒工作成儿戏,作业时有时消毒,有时不消毒。 ④生产现场乱甩乱鼻涕或乱吐唾液(痰)。 ⑤工器具或食品容器清洗清洁不到位。 2、现场管理人员对新员工缺乏基本的岗位培训和教育,缺乏对产品品质的宣导, 缺乏对生产现场持续的检查。 3、管理责任缺失,从不主动了解现场发生的品质异常事件或事故。 4、对卫生(品质)的事情,不调查,不分析,不挖掘真相,主观臆测。 5、对产品工艺执行力度不到位,缺乏工艺管理能力。 6、只晓得把事情做到结束,不晓得做到结束的事一定要做对、做好、做的使你的 客户满意。 7、车间管理者花过多精力在办公室处理文件报表,疏于对品质管控。 8、没有把握工艺品质精髓,缺乏对异常问题的品质判断能力。 三、现场管理的问题 1、员工的思想行为没有通过宣教优化,作业随意性较大。 2、员工缺乏对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管控意识。 3、忽视或遗失细节,工作没有重心,存在方方面面的死角。 4、现场管理环境“脏、乱、差”问题明显。 5、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与手段,做事时眉毛、胡子一把抓,无核心。 6、无效益意识,无品质观念。 7、制程中浪费问题突出,成本概念缺乏。 8、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现场的化学品管理,作业平台的清洁)。 9、工作执行力度差,有应付心态。 四、设备管理的问题 1、使用人员每日生产前没有对设备的构件、传动作点检工作。

浅谈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18-07-18T14:46:22.743Z 来源:《中国教师》2018年9月刊作者:王颖莉 [导读] 王颖莉威海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 2642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9-063-0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没有真才实学是当不了职业学校的老师的。在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教师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更高了。同样,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职校教师要胜任新时代所赋予的神圣使命,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还应该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培养的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从教育对象的特点、职业的特点、专业的特点、学生参与程度等因素入手,从培养的目标出发,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标准。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首先考虑教育对象,职业学校教育对象的构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律性差,学习习惯不好,但思维灵活,参与性强。通过教育培养,使其一般都能具备比较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比较专业的职业工作能力和较强的操作能力,具有比较高的综合素质,满足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同,存在以下突出的弊病: 1.未“以学生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2.未“以能力为重点”,“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较为普遍,强调灌输忽视交流,虽然灌输了一些知识,但学生能力增长幅度小、增长速度慢。显然不能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是生产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才是生产力”的步伐。 3.未“以内因为驱动”,强调外因忽视内因,强调制约忽视创新,既违背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基本规律,也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显然,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职业学校的教师需要有意识的经常的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需要采取一些恰当、适合职业教育对象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职业教育学习的课堂更为生动、活跃,教学的效果更为显著,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达到使学生愿学、会学、爱学、学好的效果。 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问题,传统职业技术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为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一般都采取班级授课制。其特点是:拉平取齐,按照统一进度教学。容易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分工合作,无必然的依存关系。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现代教学论提出加强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近年来,也有些教师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分组教学。例如,有的教师把全班按照英语水平分为甲、乙、丙3组。对甲组学生鼓励独立学习在达到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做一些带有综合性、富有思考性的题日。对乙组学生要求掌握好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有困难的适当予以帮助。对丙组学生则多加辅导使他们逐步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这样的教学使全班的学习水平得到了整体的提高。由此可见,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提出了新要求,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综合化、丰富化发展的局面。自19世纪末以来,人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开了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探索,一方面完善和改进了班级授课制这一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使其更加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另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行“一体化”教学也是提高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所谓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一体化。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的转变。一体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素质优良技术过硬、单项技能拔尖的技术型人才。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构成了一体化教师,理论课教材与实习教材构成了一体化教材,理论教室与实习车间构成了一体化教室。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落实推行一体化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具体表现在首先它提高了教学质量。由于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每块内容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及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最后,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上完课后要布置相应的作业,才能起到复现固的作用。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技校的学生不是初中生,他们不喜欢做大量的作业,但作业又不能不布置,学习完后不看不练,不能起到复习巩固的效果,所以布置课后作业时既不能布置的太多,也不能不布置。这样作业的布置就要适当且有针对性,根据每次课所学的内容,有计划有条理的制定出重点,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要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除了以上我提到的几点外,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方法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摸索前进,提升自身教学素质,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教育质量已成为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表现,质量高,则学校兴;质量差,生源就难以保障,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危机。我们说办人民满意教育,质量不好,人民肯定不会满意,树立教育新形象,首先是在质量上树形象,一个没有质量的教育肯定不是好的教育,一个没有质量的学校肯定不是一所好学校。 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看到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限于教学结果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学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扭转那种只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论成败的片

浅谈对职业教育特点的分析

浅谈对职业教育特点的分析 摘要: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区域性、实用性、开放性、生产性和时代性的总体特点。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并列的一种教育。作为 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具有一般教育的特征,也具有职业教育的特征,但作为 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它具有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点。本文对职业教育的特点, 作了以下分析,望同行采纳! 关键词:职业教育总体特点特殊特点 一、职业教育的总体特点 1.专业性 职业教育的专业性主要是专门为某一职业培养专业性人才。这个特点主要是 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的。基础教育没有专业性,但是有基础性,为职业教育打下 良好的基础。虽然普通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特点,但它的专业跟职业教育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教育主要侧重于学术性、理论性和基础性。但是职业教育不论是初等、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新型农民 以及其他劳动者,与一线职业的对口性很强,他们更注重实践性和实际工作能力 的培养。 2.区域性 所谓区域办教育,是指为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服务。社会与教育的互动发 展表明,教育的区域功能越来越重要,区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区 域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职业教育必须针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 岗位的需求状况,不断调整专业的方向、修改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等,这样 才能更好地服务当地的经济和社会。 关于依靠区域办教育,是指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它必须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依托社区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教育。现在职业教育的办学和管理模式不 再是单纯的学校模式,职业教育是一种学校和社会密切相结合的教育,主张企业、行业、社会和个人的广泛参与。尤其要重视组建由企业人士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委 员会,聘请企业领导人或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改革,修订培养计划、指导教学 设计、教学改革;并挑选一批有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来加强技术方面的培养。只有学校积极地与企业联系,随时掌握社会的动态,建 立密切的连接才能更好地培养专业的人才。 3.实用性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规律,就是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只有把教学与 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技术得到很好的锻炼。如果一味地纸上谈兵,只会让 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落到实处,将来就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4.生产性 所谓生产性,就是指要强调实践教学与生产、生活具有很高程度的拟合度, 给学生以良好的训练,甚至强调使学生进入工作世界,顶岗实习,经受实践锻炼,以便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一般是建立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之上。而校内实训基地不可能像工厂、企业那样利用宽敞的厂房和流水线,进行真 正的生产,主要是注重生产内涵和流程上的仿真性。 5.时代性 所谓时代性,即关注时代变化,体现现代性,及时反映现代教育发展潮流和

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6-03-23T10:48:42.0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5期供稿作者:李惠民1 方宪遵2 郑强1 张坡1 [导读]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商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国家通过一系列再就业培训扶持政策。 李惠民1 方宪遵2 郑强1 张坡1 1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2商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陕西商洛 726000 摘要: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于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促进产业两性发展十分重要。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存在的五个问题,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良性开展,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问题;对策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国家通过一系列再就业培训扶持政策,使下岗职工提高技能水平或者掌握新的技能,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就业培训对象范围的扩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明显,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技能培训与市场脱节,培训课时缩水、培训对象信息不实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既能充分发挥职业培训在就业工作中的促进作用,防止出现就业资金管理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发生,又能切实提高就业资金的使用效益,是我国当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难点。 1 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具有不确定性 通过培训提高技能素质解决就业问题是国家培训补贴政策的初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国家通过一系列再就业培训扶持政策,使下岗职工提高技能水平或者掌握新的技能,以达到再就业目的,有力推动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提出:“要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技能培训”。在明确就业技能培训条件(一是有就业要求,二是有培训愿望)的同时,使培训政策的帮扶范围不断扩大,培训对象除了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外,还包括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几乎含盖了所有未就业人员。 随着培训对象范围的扩大,培训对象的资格审核难度也随之增加,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解决培训需求的真实性等问题。目前,多数地方采取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由通过招投标确定的定点培训机构先行组织实施免费培训,然后通过审核将培训补贴拨付培训机构。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参加培训的对象都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比如农村转移就业培训,一般情况下,春节过后,外出务工人员都出去务工,在家的很少,培训机构有可能把农村的“留守人员”召集起来进行培训,其中有多少人真正需要培训、多少人需要就业,作为监管部门无法完全审定。另外,由于受专业、条件的限制,培训后是否符合就业需要也难以保证。有些培训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培训补贴,千方百计扩大生源,花费较大的成本组织培训,甚至组织一些没有培训需求的人员参加培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训补贴资金的浪费,没有真正发挥就业培训资金应有的作用。 1.2 培训监管已成为各级人社部门的难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技能培训补贴引发的就业资金违规违纪使用屡屡发生,主要原因除相关人员的主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培训政策的落实缺乏有效监督,培训过程没有统一的、切实可行的监管办法。 由于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缺乏,怎样做好监督,各地采取的措施五花八门,有的效果比较明显,有的则因人力财力不足,出现监管死角。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培训补贴政策与现实脱节,市场是调节劳动力的主导因素,劳动力的市场化势必要求劳动者技能需求通过市场来实现,而现实是,技能培训的主导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因此,要做到培训补贴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化要求相适应,国家就必须对培训补贴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1.3 普遍重视普通高等教育导致技能人才严重不足 高考制度恢复30多年来,我国不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1977年高考录取27万,录取率约4.7%;以后报考人数和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13年高考录取人数近700万,录取比例大幅度上升;2014年全国平均录取率近80%。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14年就超过70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政府最大的就业压力。与此相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几乎百分之百都能安置就业,但却因为就业后待遇的差距失去吸引力。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招生量不断扩大,加之近年来,初、高中毕业生人数开始下降,我国职业教育走下坡路,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院校生源大幅度下降,招生难度越来越大。以陕西为例,从2008年开始,全省初中毕业生从70万人逐步减少,到2014年以后初中毕业生将只有45万左右,减少约35.7%。生源的急剧减少无疑给高、中等职业教育带来巨大压力,招生困难使职业院校失去了发展的空间。而现实是,一方面普通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多数毕业生只想做“白领”,而“白领”阶层毕竟不占社会就业的主体,需求有限,导致普通高校毕业生“过剩”;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培养的“蓝领”逐年减少,大多数企业招不到技术工人,出现用工荒,这种现象已对我国的教育政策敲响了警钟。 1.4 短期培训严重影响技能人才培养 我国近几年出现大面积“用工荒”,事实上“ 用工荒”主要是“技工荒”,一般普工则供大于求。近年来,国家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放宽,劳动预备制培训期限由原来的二至三年缩减为半年到一年,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大量就业资金用于补贴短期培训,致使培训对象受训时间缩短,有的培训只有几十课时,培训后就安置就业了。 这种情况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培训后的技能水平依然低下,适应不了现代产业发展需要;二是将培训对象这一资源提前“采青”,尤其是初、高中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就走上就业岗位,导致中高等职业教育失去生源,造成中等以上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而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我国的产业发展在国际上将处于落后地位。 1.5 职业教育困境中求生存,教育质量不高 一方面,由于人口减少、生源下降,收入减少,职业院校缺乏资金投入,办学水平难以提高,加之师资力量薄弱、设施落后,特别是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0篇)_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二7、8班语文课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参加自学考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一学期来,本人共听课32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四、加强研讨,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本学年,本人参加省级教研课题“开放性问题学习的研究”的子课题及县级课题"开放性教学课型的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撰写个案、教学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为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资料,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系民生民计,既要关注精英教育,更要关心大众教育。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普通中等教育一样属于大众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劳动者的任务。但是,这些年来,随着普通教育和高校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却每况愈下,变成了事实上的弱势教育、穷人教育、差生教育。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在新的职教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职业教育如何才能怎样走出困境,办出特色,赢得市场? 第一,提高教育质量是职教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职教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个是中等职业教育到底要不要质量的问题,第二个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职业教育到底要不要质量?回答显然是肯定的。职高和普高一样,都需要有质量,教育质量是职教和普教发展的生命线。与普高不同的是,职高的质量要求与普高存在差别,普高以为高一级院校输送人才为主要目标,而职高以为企业和市场输送掌握一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为目标,不同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它们不同的质量标准。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首先必须满足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在劳动者的素质方面,培养学生守法与守纪、敬业与奉献、服从与服务、诚信与合作等素质,其次,职业教育要按照企业与市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上岗后能胜任岗位技能的需要,这就是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它包含了国家和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又包含了企业和市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要求,所以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展教育活动。但是实际上针对这个质量标准缺少象高考一样统一的硬性的考试形式和评价方式,导致近年来中职业教育办学的针对性不强,职高教师的质量

浅析职业教育教学的论文

浅析职业教育教学的论文 一、准确把握课程教材 首先教师要分析市场及产业结构的变化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影响,研究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课程计划及课程标准,弄懂教材,吃透教材,精炼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要从课程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与关键点三方面把课程教材研究透彻。首先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处理教材,重新组织材料,经过加工之后将其转化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综合的教学内容。教师要以课程标准、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以及教学经验为依据制订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细化。细致的教学目标可以体现整个教学设计的条理性与充分性,能更好的指导教学。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出自于工作过程知识,应该是复杂、灵活的创造性动作技能以及智力技能。对于难点,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学情尤其是学生的认知来判断,难点是基于学生而言的。专业技能课的难点是指教师难教、难讲、难以示范、学生较难掌握或容易产生错误的教学内容。而关键点,是学生解决重点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目标与任务决定教学方法。无论是选择成熟的教学方法还是选择自身正在探索实践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基于实际的课程、学生、教师及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抓住关键的主要手段。其次,课程性质与内容制约教学方法。比如,专业技能课程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一些具体教学方法,并结合讲授法与之配合。课程的某一阶段,随着具体内容的不同,

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与之相对应。另外,学生的年龄与知识水平、教师个性与风格也能影响教学方法。总之无论怎样选择教学方法,最终一定要落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样的认识上。 三、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具体步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的匹配。比如,对于陈述性知识多采用讲授法,与之匹配的是“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步课堂教学结构。以程序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的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诸如四阶段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及项目教学法等,此时的教学结构就应为“计划、实施、评价”这样的三步课堂教学结构。另外,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掌控课堂的应变能力。无论课前教师计划的有多么周密,课堂上总是会发生一些预想不到是问题,甚至是比较复杂教学情况。这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能力加以应对,并表现出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力和应变的教学机智。 四、深刻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如果教师仅满足于以往的经验而不进行教学反思,那么他的专业成长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要重视并深刻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教学设计反思主要从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职业资格标准、课程标准、岗位设置要求,是否清晰准确;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特点,是否实施了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突出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学过程反思要从是否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如何,是否巧妙应对突发事件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成

浅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想法

浅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想法 发表时间:2016-08-09T09:41:47.3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0期作者:戚其舜[导读]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威海职业学院山东威海264210 摘要:在国家大力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当下,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限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机制体制、专业设置、管理水平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发挥。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探讨了其相应的有效对策和实现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措施思考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一、发展存在问题 1.职业教育定位不清,职业教育停留在专科层次。学生专科毕业后除了少数人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其他绝大多数学生无法继续深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和社会技术技能人才在工资待遇上存在的落差,造成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无法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的青睐。学生在义务教育结束后的中考分流后,“高分考生读高中上本科,差生读技校上高职”。 2.高职院校热衷于扩大专业规模,追求专业数量的大而全,由此导致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不足,导致人才培养成效低、无特色,甚至与市场需求脱节,出现“结构性浪费”。2014年,我国高职院校停招和撤销专业点数5269个,多于新增的专业点数2004个,超过61.4%。 3.职业教育的机制体制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需求,不能及时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职业的要求,从而出现职业教育缺乏办学活力,无法与行业企业良好互动,更加无从引领产业发展。职业教育院校因为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在产教融合方面院校单兵突击,行业企业缺乏热情,课程体系改革和校企合作无法深化。 二、问题产生原因 1.职业教育没有构建完整的体系。在院校层次上缺乏本科、研究生相关阶段的教育,从中职、高职到本科及研究生的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建立,职业教育“断头路”的问题一直存在。 2.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没有形成,专业设置由院校申请、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没有相关的调查数据支持和专家论证,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统筹力度不大。 3.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渠道比较单一。实习实训是最主要的合作形式,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处于浅层次水平,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渠道与形式相对单一,联合办学的职教集团无法打破体制壁垒,企业在办学方向上没有话语权。 三、改进措施办法 1.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应用型本科建设为职业教育拓展了新路。要构建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本科、硕士”有效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通过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高职转应用本科”的路径,逐步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选择高校“转本”,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 2.机制体制的创新。职业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搞好教学改革,面向行业和企业办学,深入开展工学结合,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大力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充分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构建高效、多元的校企合作机制,做到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从而激发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为十三五期间的经济社会供给侧改革提供坚定的支持。 3.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学院最重要的软件设施。职业教育要发展,必然会对原有的教师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及时加快这方面的建设速度。在编制管理、职称评聘、绩效工资等方面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引进和培养高学历人才、高技能职称人才。要大力发展兼职教师队伍,吸收行业、企业的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任教,加快教师的流动和知识更新。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情况下,过去所设置的一些传统性专业已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必须研究人才市场,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还要对形势发展、人才需求有一定的预测。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实现社会需求什么人才就开什么专业、培养什么人才,把社会需求与人才市场作为学校设置专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5.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要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强化管理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参考文献 [1]肖慧英张朝乐创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36,(5),15-16。 [2]潘立国于京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12),26-27。 [3]曹钧尧郑兴国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J].管理观,2013,9,(10),28-29。 [4]杜永兵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四个着力点[J].职业时空,2012,8,(6),16-17。

各部门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汇总

各部门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汇总

公司各部门工作中存在问题汇总 一、电气事业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运行人员的责任心还需要加强,后续工作中要严格、认真的监盘,才能保证设备在客观上出现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今年入职的新员工技术、能力提升工作非常艰巨,需要花长时间,大力气去做培训。 3、重抓员工思想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基层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力争将检修、运行工作做的更出色。 4、辅助材料的采购及时性不能满足要求,采购力度需要加大。 5、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气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更高,高技术人才缺口很大,熟练工招收困难。 6、部门管理范围越来越大,管辖的设备也越来越多,人员分布广泛,管理权限交叉且不明确。 7、改扩建、新建、维护等工作量不断增大,工作责任和安全越来越重,但人员收益却未做相应调整。电器事业部各岗位工资自2014年8月以来,几乎未做调整,员工调整工资待遇呼声较高,从目前套改薪酬薪档上来看,调整幅度不均衡,不利于人心稳定和配合绩效考核办法的实施。 8、由和君管理咨询公司为电气事业部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

做到请进来,走出去。 1、生产现场管理:产品的生产没有完整的作业指导书和操作标准,都是边摸索边改进,造成生产现场胡乱,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教低,现场缺少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指导人员。 措施:随着生产线不断投产,现急需聘请一位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的生产厂长,并尽快培养一批管理技术人才,规范现场指导生产。 2、生产人员管理:工作现场环境差,员工健康和安全存在隐患,其次是薪资水平满足不了车间员工期望,造成人员流动性大,投产到目前为止又200-300人流失,生产车间新员工较多,对设备构造、性能不能完全掌握,必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最近矿棉车间发生两起安全事故,其中工人缺乏安全意识和工作经验不足是主要因素。人员紧缺,部分岗位出现一人多职现象,员工个人精力有限,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生产线安装人手不足导致安装进度缓慢,拖延了正常投产时间。 措施:及时了解员工的诉求,尽力满足员工生产生活需求,投入设备整治现场卫生状况,调整岗位薪酬,做到能者多劳,劳者多得。提高加班费用,减少工人对加班的抵触情绪,既保证工作质量,同时也变相的增加工人工资。

关于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中国职业教育自黄炎培先生创建中华职业教育社以来已经发展了近百年历史,当今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培养出大批量的懂理论、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这些职业教育学校对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推动社会的文明发展、促进就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当今职业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通过调研对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职业教育应当将职业道德的教育放在首位 当今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职业道德缺失、人际关系淡薄、与人沟通能力欠缺,不能融入到除工作之外社会环境,在工作、生活过程中就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问题有些人就会走极端,采取的处理措施对人对己都会造成伤害,发生这些状况,归根结底就是我们职业教育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没有将道德修养教育提到相应的高度来重视。 二、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主要谈民办职业教育)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类学校分公办类和民办类两种。公办类职业教育院校有国家的经济后盾、国家的政策倾斜的支持,而民办职业教育类学校确存在很多的问题: 1、校园校址 民办职业教育都属于社会力量办学,说白了就是个人投资,政府不会因为你在做教育而给你一分钱,因此,民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校园校址一般都选的比较偏远(因为偏远了地皮才便宜),交通都不太发达,相应的医疗卫生、周边人群整体素质都不高,很多精力都用在和周边的村民“斗争”上,所以民办职业教育学校前进发展很艰难。

2、开设专业 黄炎培先生确定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社会化、科学化”。现代的职业教育要求开设的专业不仅要社会化、科学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开设专业、设立项目要有前瞻性。培养学生、开设专业不能只做现在的热门专业(不能说西安在建地铁,所有的学校都开设地铁专业,地铁建成之后就业需求是有限的),培养过剩的问题在开设专业的时候,每个职业院校都应该考虑。 3、教育质量 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其原因在于:第一、师资问题,大部分民办学校没有自己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好一些的师资都是从公办院校聘请来的,毕竟大部分民办学校的办校时间较短,没有培养和吸纳自己专职的高水平的师资,要想确保教育质量只能到公办院校去聘请,聘请来的师资会受到公办院校、聘任教师以及自身的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第二、资金问题,聘请高水平的师资,必须高水平的聘用金;第三、民办院校教学设施设备相对公办院校较少,或有设备但为了节约开支很少让学生用。因此,民办院校的师资和资金始终是一对矛盾,苦恼着所有的民办学校的领导,资金问题成为民学校教育质量的瓶颈。 4、资金问题 因为民办学校国家不会投入资金,因此所有的资金都由民办院校自筹,当民办学校扩大规模需要大量资金的时候,银行贷款需要抵押,从银行这里民办学校贷款是很困难的,好多民办学校就从民间募集资金,民间贷款的利率得出到同期银行利率的3倍以上才能贷到款,这无形中给民办学校在资金方面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5、关于短训职业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