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_吴妍静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研究

中医内科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研究

中医内科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以本院自拟的除湿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收集本院通过诊断标准的73例慢性湿疹患者,采取本院独特汤剂混合西药治疗内科湿疹。

并观察比对治疗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后,本组73例患者有70例题痊愈出院,总治愈了达到90%以上,比单独使用中药治疗或者西药治疗的治愈率较高。

结论:使用本院的除湿汤配合西药进行湿疹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湿疹;除湿汤临床上常出现一种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炎症性皮肤病,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形状多样、发作时溺水并向四周侵润,患者伴有瘙痒剧烈,难以忍耐。

湿疹属于反复发作性疾病,运用常用方法难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常年存在病患体内的病毒会存活较长的年限,并且在患者体内繁殖,有扩散趋势,难以根除,就本院收治的73例患者进行总结,并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与纳入标准临床上多参照《皮肤性病学》的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诊断标准中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但不包含以下情况的患者进行湿疹治疗:准备妊娠的男女患者、处于妊娠期货哺乳期的妇女;以及患有患有心、肝、肾病合并皮肤病的患者;难以确诊的患者;在短时间内使用过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菌药;药物过敏者等。

1.2临床资料本院自2009年以来收治了湿疹患者共73例,其中男性患者共42例,女性患者31例,从年龄阶段来划分:幼儿发病率较高,老年发病率较低,资料显示:不足1周岁的患者共45例,属于最高发阶段,2至5岁的患者共8例;28岁以上不足38岁的患者共12例,55岁至65岁之间的患者8例。

从病程上划分:一周以上不足3年。

患者发病部位划分:患者中发生在头部的共45例,发于其他部位的18例,发于四肢的11例。

1.3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湿疹主要选择疏风、解毒、凉血、利湿,煎服中医。

药方:15g,花粉6g,栀子花15g,白鲜皮9g,滑石12g,生地黄12g,桑皮9g,苦参9g,杏仁6g,甘草6g,蛇床子6g,每次服前用加温。

中药在治疗湿疹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治疗湿疹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治疗湿疹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药在治疗湿疹中的应用。

通过理论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本文提出了三个核心观点:中药的多成分协同作用、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以及长期治疗效果的评估。

这些观点为中药在湿疹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湿疹;中药;治疗;应用一、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征是皮肤红肿、瘙痒和渗出。

由于湿疹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和环境因素等,传统西医治疗方法往往只能缓解症状,而无法根治。

近年来,中药在湿疹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能够从多个角度调节机体功能,达到治疗湿疹的效果。

因此,深入研究中药在湿疹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本论文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中药在湿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机制。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数据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中药治疗湿疹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中药治疗湿疹的疗效进行量化评估。

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中药治疗湿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中药治疗湿疹的理论基础2.1 中医对湿疹的认识中医认为湿疹是由于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皮肤病。

内因主要包括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外因主要包括风、湿、热等邪气的侵袭。

中医治疗湿疹的原则是调和阴阳、祛邪扶正,通过调整机体的整体功能,达到治疗湿疹的目的。

2.2 中药治疗湿疹的理论依据中药治疗湿疹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能够从多个角度调节机体功能。

例如,某些中药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等,从而减轻湿疹的症状。

中药具有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中医师可以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和良好的耐受性。

相比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湿疹的副作用较小,患者更容易接受和坚持治疗。

加味苦参汤熏洗坐浴治疗肛周湿疹32例疗效观察

加味苦参汤熏洗坐浴治疗肛周湿疹32例疗效观察

加味苦参汤熏洗坐浴治疗肛周湿疹32例疗效观察作者:王挺挺王春芳吴妍静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2年第18期[摘要] 目的觀察加味苦参汤熏洗坐浴治疗肛周湿疹32例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于台州市中心医院及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就诊的肛周湿疹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治疗组采用加味苦参汤(苦参、防风、露蜂房、甘草、白鲜皮、地肤子各15 g)熏洗坐浴。

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加味苦参汤;熏洗坐浴;肛周湿疹;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75;R758.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2)18-0167-04Observation on 32 cases of perianal eczema treated by fumigation and hip bath with Jiawei Kushen decoctionWANG Tingting1 WANG Chunfang2 WU Yanjing31.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aizhou Central Hospital (Taizhou University Hospital), Taizhou 318000, China;2.Pediatric Surgery, Taizhou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affiliated to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Taizhou 317000, China;3.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ngZhou 310005,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Jiawei Kushen decoction on 32 cases of perianal eczema. Method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perianal eczema from December 2018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butyric acid cortisol cream,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Jiawei Kushen decoction (Kushen 15 g, Fangfeng 15 g, Lufengfang 15 g,Gancao 15 g, Baixianpi 15 g, Difuzi 15 g) fumigated sitz bath.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2 weeks for 1 cours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75%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71.88% in the control group (P[Key words] Jiawei Kushen decoction; Fumigation hip bath; Perianal eczema; Clinical observation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且易复发的非传染性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可分为局限性湿疹和泛发性湿疹两大类,局限性湿疹皮损部位较特殊,常见的有手部湿疹、乳房湿疹、外阴和肛门湿疹等[1,2]。

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探讨

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探讨
湿, 祛风止痒 效果 , 为治 疗皮 肤病之 要药 。用 黄柏 、 苦参、 地
l - 2 . 1 内服 中药
( 1 ) 健 脾除湿 汤 : 除湿汤可参考吴 贻军
的滋阴除湿汤方剂及唐 云峰 的 自拟祛 风除湿 汤方 剂。可
选用 当归 1 O g , 丹参 1 5 g , 茯苓 1 5 g , 白鲜 皮 1 5 g , 荆芥 5 g , 防 风5 g , 蝉衣 5 g , 土茯苓 1 5 g , 泽泻 1 0 g , 甘草 5 g , 生地 黄 2 0 g , 黄柏 1 0 g等。用水煎服 , 每 日1 剂, 共煎液约 5 0 0 m l , 分早 晚 2次 , 饭后半小 时服用 。( 2 ) 养 血润肤汤 : 润肤汤可 参考张 月桂 的健脾润 肤汤 方剂 及 王根 林 的养血 润 肤 汤方剂 。 可选用 当归 l O g , 丹参 1 5 g , 生地黄 1 5 g , 白芍 2 0 g , 赤芍 2 0 g , 茯苓 1 5 g , 苍术 1 0 g , 白术 1 0 g , 鸡血藤 1 5 g , 陈皮 6 g等 。 用水煎服 , 每 日 1剂 , 共煎 液约 5 0 0 m l , 分早 晚 2次 , 饭 后半 小时服用 。以上 治疗疗 程均 3周 。运 用 以上 中药 方剂 时应
脾虚血燥型 。5 2 例患者 中, 其 中2 5例患者 临床症 状符 合脾
虚湿盛 型症状 , 方选健脾 除湿 汤加减 ; 2 7例患者 临床症状 符 合脾虚血燥 型症状 , 方选养血润肤汤加减 J 。 , 可达 养血疏 风止 痒 的作 用 。本 文 中当归 、 丹参 与各 味药配 伍 煎水 内服 , 起 到 了 良好 的效 果 。 黄柏性苦 寒 , 辅 君 除湿 、 泄火、 解毒; 白鲜皮性 寒具 有清热燥

慢性湿疹的中西医药物外治治疗的研究进展

慢性湿疹的中西医药物外治治疗的研究进展

慢性湿疹的中西医药物外治治疗的研究进展I. 内容概述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还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中西医药物外治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些研究的最新成果,帮助您了解如何更好地治疗慢性湿疹。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慢性湿疹的,根据中医的理论,慢性湿疹是由于湿热邪气侵袭所致。

因此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在药物治疗方面,中药具有较好的疗效。

例如黄连、黄芩等清热解毒药材可以有效缓解慢性湿疹的症状;苦参、地肤子等祛湿止痒药材则可以减轻患者的瘙痒感。

此外中医还有针灸、拔罐等外治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西医是如何治疗慢性湿疹的,西医认为慢性湿疹是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所致。

因此西医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主要是修复皮肤屏障、抗过敏、抗炎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激素类药物是最常用的。

虽然激素类药物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但长期使用却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如皮肤变薄、色素沉着等。

因此医生通常会尽量减少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并采取其他治疗方法。

例如保湿剂可以帮助修复皮肤屏障;抗过敏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过敏反应;抗生素可以预防细菌感染等。

此外西医还有光疗、生物制剂等外治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A. 慢性湿疹的概述慢性湿疹这可是咱们老朋友了,它就像个顽皮的小家伙,总是不请自来,让人痒得难受。

别看它名字里带个“慢”,其实它可是个急性子,一不小心就会闹出大事。

这慢性湿疹啊,就是指那些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湿疹,它的特点是皮肤瘙痒、红肿、渗出和结痂,严重的话还会破溃感染。

这慢性湿疹可真是让人头疼,不过别担心,咱们中医和西医都有办法治疗它,而且治疗效果还挺不错哦!B. 中西医药物治疗的历史和现状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患者常常伴随着瘙痒、红肿、脱屑等症状。

自古以来中医和西医都在探索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在历史的长河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逐渐发展成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医中药疗法对皮肤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中药疗法对皮肤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中药疗法对皮肤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摘要】目的:分析中医中药疗法应用在皮肤湿疹中所取得的药物疗效。

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3月~2020年2月接诊的88例皮肤湿疹患者纳入研究治疗对象,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实施中医中药疗法,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55%,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1例,观察组复发例数少,P<0.05。

结论:在皮肤湿疹的治疗中,实施中医中药疗法显著缓解皮肤瘙痒等发病症状,减少复发,取得积极治疗价值,可推广普及。

【关键词】中医;中药疗法;皮肤湿疹;疗效皮肤湿疹是常见皮肤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以皮肤瘙痒为特征的炎性疾病,分为慢性、急性和亚急性三个时期[1]。

急性期特征为渗液倾向,慢性和亚急性表现为浸润和肥厚,皮肤损伤呈多形状、对称性特点,临床治疗复发率高,患者不适症状显著。

传统西药抗过敏或激素类药物可快速缓解症状,但复发率较高。

本文探究中医中药疗法应用在皮肤湿疹治疗中发挥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开展时间为2018年3月~2020年2月,研究病例选择我院确诊的88例皮肤湿疹患者。

患者经过皮肤科检查确诊,发病类型如下:手部湿疹24例,耳部湿疹15例,乳房湿疹18例,肛门湿疹9例,阴囊湿疹9例,腋窝湿疹13例。

患者意识清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全程配合。

排除其他皮肤病、意识障碍等。

按照就诊单双号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44例中,男女比例为23:21,年龄在15~58岁之间,平均(38.5±0.2)岁;对照组44例,男女比例为21:23,年龄在16、~59岁之间,平均(39.6±0.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经过比较时,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法如下:口服氯雷他定每天一片,氯苯那敏片一天三次,一次一片,复方甘草酸苷片每天三次,每次2片,糠酸莫米松乳膏每天两次外用适量涂擦。

湿疹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湿疹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湿疹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湿疹作为一种常见皮肤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具有多形性、瘙痒以及对称性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医事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关于湿疹中医护理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增多,本次研究笔者就湿疹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进行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中医护理;研究;湿疹;进展湿疹是指因多种内外因素造成的剧烈瘙痒皮肤炎症反应,在临床中一般分为三期,即急性、慢性以及亚急性,其中急性期湿疹具有渗出倾向,慢性期湿疹具有肥厚以及浸润特点[1]。

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入,关于中医药治疗湿疹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增多,且中医药治疗该病所具优势也越来越凸显,下面笔者就近年来湿疹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实施综述。

1.湿疹分析湿疹病因比较复杂,多为内外因相互作用所致,其中常见内因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情绪变化、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感染、过度疲劳以及失眠等,外因有食物、生活环境或者气候等,外界刺激比如化妆品、日光、炎热、人造纤维、干燥、各种动物皮毛、热水烫洗、肥皂等均可诱发[2]。

根据皮损表现可把湿疹分为三期,即急性、慢性以及亚急性,急性湿疹初期多表现为密集的小水疱、丘疹或者丘疱疹,如果激发感染可形成毛囊炎、脓疱或者脓痂等,瘙痒剧烈,多发生于肝周、头面、阴囊、耳后以及四肢远端等;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和浸润,表面粗糙,常见于外阴、小腿、肛门、手足以及肘窝等[3]。

按照皮损累及范围进行划分的话可分为两种,即局限性湿疹与泛发型湿疹,其中局限性湿疹仅发生于特定位置,多根据位置命名;泛发性湿疹是指皮损多,散发或者泛发在全身各个位置,比如乏脂性湿疹或者自身敏感性湿疹等。

在中医理论中湿疹被纳入到了栗疮、湿疮、血风疮、以及湿疮等范畴内,认为该病为热、风以及湿等,加上脏腑功能失调、禀性不耐、湿热瘀毒内积以及营卫不和所致,其发病和过分疲劳、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气候变化以及生活环境该病等有关,因湿性粘腻,故该病若未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反复发作[4]。

中医内科治疗湿疹的临床探究

中医内科治疗湿疹的临床探究

中医内科治疗湿疹的临床探究【摘要】目的:本文对中医内科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湿疹疾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案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66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医内科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中有26例呈现痊愈状态,病情呈现好转状态的有22例,治疗无效患者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72%;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中有32例呈现痊愈状态,患者呈现好转状态的有26例,患者呈现治疗无效状态的有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以上案例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并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结论:对于患者的内科湿疹疾病治疗而言,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其疗效要优于西药治疗,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内科;湿疹;临床效果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根据其皮损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病症,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障碍等内部因素及气候变化、生活环境等外部因素相关。

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具有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迁延难愈,难以有效根治,且常合并有感染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必须及时予以治疗。

从中医角度而言在对于慢性湿疹进行治疗时常常兼顾辨证治疗的方法并配合中医养生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的效果。

湿疹症状是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一种,这种疾病往往会引起患者的皮肤瘙痒现象,而患者若用手抓挠等,可能会引起患者皮肤的进一步感染,加重病情。

引发湿疹疾病的原因一般较为复杂,其既包括人体的内在因素同时和外界的环境因素也有一定关联,患者一旦染上湿疹疾病,往往容易反复发作。

医疗机构在治疗湿疹疾病的过程中,按照湿疹病症的严重程度,通常将湿疹分为重度湿疹、中度湿疹、轻度湿疹三个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针 灸 王向义等 采 [18] 取针灸疗法治疗慢性 湿 疹 65 例,针
刺以阴陵泉、内 庭、合 谷 等 为 主 穴。 伴 阴 虚 火 旺 者,加 阴谷、太溪、三阴交;伴肝 气 郁 结 者,加 蠡 沟、太 冲;湿 热 明显者,加 商 丘、陷 谷。 耳 穴 取 脾、神 门、内 分 泌、心 等 相应区,以王不 留 行 子 贴 压,治 疗 时 间 最 短 1 个 月,最 长2.5 个 月 ,治 愈 率 达 87.69% 。
张涛 认 [9] 为“久病 必 瘀,病 久 则 虚”,于 活 血 化 瘀 药 中加益气健脾 药 治 疗 慢 性 湿 疹 36 例,10 天 为 1 个 疗 程 ,共 治 疗 3 个 疗 程 ,总 有 效 率 为 91.67% 。
2 外 治 闫光英等 治 [10] 疗小腿湿疹90例,以 川 椒、艾 叶、白
· 卷第11期 SH.J.TCM Nov.,2013;Vol.47No.11
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吴妍静
浙 江 中 医 药 大 学 附 属 第 三 医 院 皮 肤 科 (浙 江 杭 州 310005)
【摘要】 从中药内服、外敷及针灸等方面综述近10年来中医药 治 疗 慢 性 湿 疹 的 研 究 进 展 。注 重 标 本 兼 顾、内 外 并 治、整 体 与 局 部 相 结 合 ,具 有 一 定 特 色 。 【关 键 词 】 慢 性 湿 疹 ;中 医 药 疗 法 ;综 述 【中 图 分 类 号 】 R711.31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7-1334(2013)11-0102-03
[3] 莫秀梅,黄咏昔,陈达灿,等.利湿散冲剂 治 疗 慢 性 湿 疹 的 疗 效 及 对 血清总lgE 水 平 的 影 响 [J].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皮 肤 性 病 学 杂 志 , 2004,3(1):25.
[4] 陈志伟,汪洋,周翘 楚.健 脾 除 湿 汤 治 疗 慢 性 湿 疹 疗 效 观 察 及 其 对 胃 泌 素 水 平 的 影 响 [J].浙 江 中 医 杂 志 ,2011,46(3):186.
鲜皮、地骨皮、红 花、威 灵 仙 水 煎 取 汁,湿 敷 患 肢,每 日 2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 治 疗 2 个 疗 程,总 有 效 率 为 53.3% 。
马丽娜[11]采用柏 榆 洗 剂 (黄 柏、地 榆、苍 术、苦 参、 川 椒 等 )外 洗 治 疗 慢 性 湿 疹 43 例 ,每 剂 2 天 ,每 日2 次 , 洗毕 用 派 瑞 松 外 涂,连 续 用 药 8 周 后,总 有 效 率 为 90.70% 。
黄梅等 采 [23] 用膀胱经背俞穴排罐加梅 花 针 叩 刺 治 疗慢性湿疹29例,3日1 次,10 次 为 1 个 疗 程,总 有 效 率 为 82.7% 。
黄蜀等 使 [24] 用火针局部围刺皮损部位 治 疗 慢 性 湿
疹患者35例,然后取背部 双 侧 肺 俞、脾 俞 速 刺 1 次,隔 2 天 治 疗 1 次 ,治 疗 3 周 ,总 有 效 率 为 92.5% 。
李敏等 用 [20] 针灸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 治 疗 慢 性 湿 疹36例,穴位注射选 血 海、足 三 里、曲 池 穴。 每 次 取 同 侧单穴,左右交 替 注 射,每 3 天 治 疗 1 次,总 有 效 率 为 80.5% 。
朱宏等 采 [21] 用梅花针叩刺局部患处治 疗 慢 性 湿 疹 40例,1周1 次,连 续 10 次 为 1 个 疗 程。 治 疗 3 个 月 后 ,总 有 效 率 为 92.5% 。
风 燥 型 患 者 50 例 ,总 有 效 率 为 82% 。 胥受天[7]认 为 慢 性 湿 疹 与 瘀 血 密 切 相 关,治 疗 宜
佐用活血化瘀、凉 血 活 血 药,使 瘀 祛 热 散;常 用 药 物 有 赤 芍 、牡 丹 皮 、当 归 、丹 参 、红 花 、益 母 草 等 。
开雁 应 [8] 用 四 物 汤 加 味 (当 归、川 芎、熟 地 黄、白 芍 、益 母 草 等 )治 疗 慢 性 湿 疹 血 虚 型 52 例 ,治 疗4 周 ,总 有 效 率 为 94.23% 。
1 内 服 涂彩霞等 治 [1] 疗 慢 性 湿 疹 107 例,采 用 复 方 茯 苓
汤(茯苓、泽泻、黄柏等),配合外用氧化锌软膏或 1%氢 醌 乳 膏 ,治 疗 4 周 后 ,总 有 效 率 为 78.87% 。
郭盾 等 采 [2] 用 健 脾 除 湿 胶 囊 (白 术、茯 苓、白 鲜 皮 等 )治 疗 慢 性 湿 疹82 例 ,每 日1 次 ,治 疗4 周 后 ,总 有 效 率 为 86.59% 。
谢长才等 采 [19] 用针刺加刺络放血疗法 治 疗 慢 性 湿 疹20例,基本 穴 位 取 曲 池、血 海 2 穴。 湿 热 蕴 肤 型 加 大椎、足三里、外关、合谷;脾 虚 湿 盛 型 加 天 枢、水 道、三 阴交、足三里;血虚风燥 型 加 中 院、气 海、关 元、脾 俞、肾 俞、外 关。 针 刺 治 疗 每 周 3 次,刺 络 放 血 治 疗 每 周 1 次 ,4 周 为 1 个 疗 程 ,1 个 疗 程 后 ,总 有 效 率 为 100% 。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eczema with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from oral administration, external application an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spects.It emphasizes that manifestation and root,internal and external symptoms,whole and part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treatment. Keywords:chronic eczema;Chinese medicine;review
李雪梅 以 [22]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为法,以 当 归 饮 子 (当归、黄芪、白 芍、何 首 乌 等)为 基 本 方 加 减 治 疗 慢 性 湿疹30例,每 日 1 剂,早 晚 分 服。 配 合 梅 花 针 拔 罐 放 血治疗,每日1 次,7 次 为 1 个 疗 程,4 周 后 观 察 疗 效, 总 有 效 率 为 86.6% 。
马宽玉等 治 [12] 疗慢性湿疹患者30例,以 中 药 洗 剂 (野 菊 花、大 黄、黄 柏、生 地 榆、蛇 床 子、苦 参、苍 耳 子 等),湿敷后外涂湿疹软膏,每日2~3次,4 周为 1 个疗 程 ,总 有 效 率 为 96.67% 。
郑喆 采 [13] 用中药 内 服 (藿 香、金 银 花、连 翘、木 通、 黄连)配合外敷(黄连、枯 矾、五 倍 子、荆 芥 等)治 疗 慢 性
参考文献:
[1] 涂彩霞,刘芳,李敬,等.复方茯苓汤治 疗 湿 疹 582 例 临 床 观 察 及 实 验 研 究 [J].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皮 肤 性 病 学 杂 志 ,2002,1(1):13.
[2] 郭盾,冯玛 莉,武 玉 鹏.健 脾 除 湿 胶 囊 治 疗 慢 性 湿 疹 83 例[J].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皮 肤 性 病 学 杂 志 ,2006,5(2):95.
4 小 结 中医学称 湿 疹 为 “湿 疮”“浸 淫 疮 ”等。 《诸 病 源 候
论·湿癣候》载:“湿 癣 者,亦 有 匡 郭,如 虫 行,浸 淫,亦 湿痒,搔之多 汁 成 疮,是 其 风、毒 气 浅,湿 多 风 少,故 为 湿 癣 也 。”
其发生或由于禀赋 不 耐、腠 理 不 密、外 界 风 热 湿 邪 侵袭所致,即湿热蕴肤证;或 因 过 食 辛 辣 肥 甘 厚 味 及 荤 腥动风之品,损伤脾胃,致 脾 失 健 运、湿 浊 内 停,蕴 久 而 化热,内蕴血分、外搏肌肤而发,即脾虚 湿 蕴 证[25];或 患 病日久、湿热久羁、耗伤 阴 血、血 虚 生 风 化 燥,致 肌 肤 失 养而粗糙肥厚,即血 虚 风 燥 证[26];或 由 脾 及 肝[27];或 久 病必瘀[28],多见皮 损 黯 黑 或 暗 红、色 素 沉 着、皮 损 肥 厚 粗 糙 、皮 损 部 位 较 固 定 。
王煜莹 采 [17] 用祛风止痒汤(秦艽、炒 黄 柏,白 鲜 皮、 地 肤 子 等 )随 症 加 减 治 疗 慢 性 湿 疹 湿 热 蕴 肤 证45 例 ,每 日1剂,配合青 黛 散 调 麻 油 外 敷,每 日 3 次,治 疗 4 周 后 ,治 愈 率 为 57.8% ,显 效 率 为 24.4% 。
莫秀梅等 采 [3] 用利 湿 散(茵 陈、薏 苡 仁、土 茯 苓 等) 治疗慢性湿疹40例,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 4 个疗 程 ,总 有 效 率 为 92.50% 。
陈志 伟 等 采 [4] 用 健 脾 除 湿 汤 (茯 苓、乌 梢 蛇、炙 黄 芪、白鲜皮等)治疗慢性湿疹57例,2周为 1 个疗程,治 疗 3 个 疗 程 ,总 有 效 率 为 66.7% 。
刘军等 治 [15] 疗慢性湿疹10例,选用 苦 参、百 部、蛇 床子、益母 草 等 将 药 充 分 浸 泡 后 加 温 水,直 接 外 洗 患 处 ,15 天 为 1 个 疗 程 ,治 疗 3 个 疗 程 ,痊 愈 率 为 100% 。
洪淑珍 以 [16] 苦参、黄 柏、地 榆、苍 术 等 微 温 外 洗 治 疗慢性湿疹患者 100 例,每 日 3~4 次,间 歇 期 外 涂 氧 化 锌 油 ,总 有 效 率 为 96% 。
郎燕静 采 [5] 用术苓 除 湿 汤 加 减(苍 术、茯 苓、猪 苓、 白鲜皮等)以温阳健脾利 湿,治 疗 慢 性 湿 疹 63 例,总 有 效 率 为 81.2% 。
曹毅等 采 [6] 用加味 桃 红 四 物 汤 治 疗 慢 性 湿 疹 血 虚
[作者简介]吴妍 静,女,主 要 从 事 中 医 药 治 疗 皮 肤 病 临 床 研 究 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