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贮量估算研究

合集下载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进展_程鹏飞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进展_程鹏飞

· 40·
林业调查规划
第 34卷
按照区域或国家尺度土壤图上的面积得到碳蓄积总
量 .同时 , 还可以在土壤图上将土壤单元与土壤碳密 度匹配以表现土壤碳蓄积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土壤 类型法也可以利用世界土壤图和全球土壤分类系统 形 成 统 一 估 算 体 系 来 估 算 全 球 碳 蓄 积 量 [ 4] . Franzmeier等人[ 5] 就利用美国中西部 地区 12个州 的 1∶250万的土壤分布图 , 估算了所研究区域的土 壤有机碳 储 量 .Batjes[ 6] 按 经 纬 度 将 全 球 划分 为 259 200个土壤面积单元 , 根 据每个土种分布 、土壤 深度 、土壤容重 、有机碳及砾石含量等数据 , 求出每 个面积单元的土壤平均碳密度 , 最后求和得出全球 的土壤有机碳总 量 .此方 法原理简单 , 数据较易获 取 , 是目前国内外土壤碳储量估算的最常用方法 , 但 土壤类型法需具备详细的各类土壤理化性质数据 , 否则估算精度不高 .未来此方法的研究应采用更详 细 、更准确的土壤类型分布图和土壤属性信息 , 以提 高估测精度 [ 7] . 1.2 生命带研究方法
生物量与蓄积量为基础的地上植物碳储量估算方法能够用于长时期大面积的森林碳储量监测但其不足在于消耗劳动力多并且只能问歇地记录碳储量不能反映出季节和年变化的动态效应同时由于各地区研究的层次时间尺度空间范围和精细程度不同及样地的设置估测的方法等各异使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较差
第 34卷 2009年
第 6期 12月
10倍之多 , 森林碳库发生细微的变化就会对全球气 候系统产生巨 大的影响 [ 1] .因此 , 准 确地估算森林 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变动引起的全球陆地生态系统
碳储量变化受到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 .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包括土壤碳库 、植被碳库

基于IPCC法估算森林植被储碳量技术研究

基于IPCC法估算森林植被储碳量技术研究

基于IPCC法估算森林植被储碳量技术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森林植被的碳储量成为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森林植被储碳量的准确评估对于开展森林资源管理、制定碳排放政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森林碳密度估算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估算出森林植被的碳储量。

本文将介绍IPCC法在森林植被碳储量估算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一、IPCC法概述IPCC法是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制定的一种用于估算森林植被碳储量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依据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原理和森林植被的结构特征进行森林碳密度的估算。

IPCC法将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分为地上部分(包括树干、枝叶、果实等)和地下部分(包括树根、土壤有机质等)两部分,并通过直接测量和频繁抽样的方法,对森林植被的碳密度进行估算。

通过采用IPCC法,可以有效地估算出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森林植被碳储量,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IPCC法在森林植被碳储量估算中的应用1. 数据采集IPCC法在森林植被碳储量估算中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森林类型、植被结构、土壤类型、气候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通过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需要的数据,为IPCC法的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2. 森林类型的划分IPCC法将森林植被按照森林类型进行分类,包括热带雨林、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林等多种类型。

通过对不同类型森林植被的研究和分类,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出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并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3. 数据处理与模型计算IPCC法采用了大量的数学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模型计算,可以得到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估算结果。

这一过程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对于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准确估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4年基于内蒙古森林碳汇核算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范文

《2024年基于内蒙古森林碳汇核算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范文

《基于内蒙古森林碳汇核算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碳汇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显得尤为关键。

作为中国的重要森林资源地区,内蒙古地区的森林碳汇对于全国乃至全球的碳排放控制和气候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基于内蒙古森林碳汇核算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其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优化策略。

二、内蒙古森林碳汇的核算基础内蒙古地区森林碳汇的核算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森林覆盖率与类型:内蒙古地区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以阔叶林、针叶林为主。

2. 碳储量与固碳能力:通过对森林生物量、土壤有机碳等的测定,了解森林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

3. 碳排放与吸收:结合历史数据和模型预测,分析森林的碳排放和吸收情况。

三、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森林保护与恢复:通过经济激励,鼓励人们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

2. 平衡区域发展:通过生态补偿,实现区域间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平衡。

3. 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内蒙古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四、基于内蒙古森林碳汇核算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内蒙古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参与森林碳汇项目。

2. 项目资金管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森林碳汇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3. 核算与监测:通过科学的方法核算森林碳汇量,并对项目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

4. 奖惩制度:设立奖惩制度,对在森林碳汇项目中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五、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虽然内蒙古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来源单一、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 多元化资金来源:除了政府投入外,还应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如企业投资、慈善捐赠等。

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综述

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综述

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综述赵亚男;王勉;文毅;徐标【期刊名称】《绿色科技》【年(卷),期】2012(000)011【摘要】指出了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整个碳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贮存了陆地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的有机碳,同时作为全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研究就越来越重要。

分析了中国森林植被情况,国内外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进展以及森林植被固碳功能,同时提出了未来碳储量研究趋势。

%Forest ecosystem is the main body of ecology system of carbon cycle,and it stores most of the or- ganic carbon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A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global ecological system, the resear- ches on carbon reserves of forest ecosystem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in China, research progress of forest vegetation carbon reserv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functions of forest vegetation and research contents of carbon storage, and also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 of carbon storage.【总页数】3页(P193-195)【作者】赵亚男;王勉;文毅;徐标【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云南林水环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云南省高黎贡山隆阳管理分局,云南保山678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相关文献】1.祁连山森林植被净生产量、碳储量和碳汇功能估算 [J], 刘建泉;李进军;邸华2.白龙江林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汇功能研究 [J], 邱书志;薄乖民;丁骞;王伟;汪淑筠;王少明;闫毓斌;赵亮生3.县域森林植被碳储量、碳汇估算及经济价值分析——以福建省邵武市为例 [J], 黄贤松4.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汇价值研究 [J], 李娜;李清顺;李宏韬5.天然林保护工程区近20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及碳汇(源)特征 [J], 张逸如;刘晓彤;高文强;李海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_王秀云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_王秀云

第21卷 第5期世 界 林 业 研 究V o l.21 N o.5 2008年10月Wo r l d F o r e s t r y R e s e a r c h O c t.2008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王秀云 孙玉军(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摘要: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碳交换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其碳储量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社会意义。

文中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及估测方法,并展望了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碳研究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循环中图分类号:S71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41(2008)05-0024-06R e v i e wo nR e s e a r c ha n dE s t i m a t i o nMe t h o d so f C a r b o nS t o r a g e i n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Wa n g X i u y u n S u n Y u j u n(T h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S i l v i c u l t u r e a n dC o n s e r v a t i o n o f M i n i s t r yo f E d u c a t i o n,B e i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0008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m i s t h e m a x i m u m c a r b o ns t o r e i nt e r r e s t r i a l l a n de c o s y s t e m.C a r b o n e x-c h a n g e o f 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c o n t r i b u t e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t o t h e g l o b a l c a r b o n b a l a n c e,t h e r e f o r e,t h e r e-s e a r c h o n c a r b o n s t o r a g e h a s 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s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a n d s o c i a l.I nt h i s p a p e r, t h e e s t i m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a r b o n s t o r a g e r e s e a r c h o f 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i s s t a t e d,a s w e l l a s t h e f u r t h e r s t u d y p r i o r i t i e s o n 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c a r b o n i n t h e f u t u r e.K e y w o r d s: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c a r b o n s t o r a g e,c a r b o n c y c l i n g1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概况1.1 国外情况最早的森林生态系统碳研究始于E b e r m e y e r 在1876年发表的德国几种主要森林的枝叶凋落物和木材重量数据[1]。

《基于内蒙古森林碳汇核算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范文

《基于内蒙古森林碳汇核算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范文

《基于内蒙古森林碳汇核算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汇建设与生态补偿机制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区,其森林碳汇能力的提升与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对于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内蒙古森林碳汇的核算方法,并探讨基于其核算结果的生态补偿机制。

二、内蒙古森林碳汇核算1. 核算方法森林碳汇的核算主要包括生物量法、蓄积量法、过程模型法等。

内蒙古地区因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多样,故需根据不同林种、不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

通常,生物量法适用于小范围、特定树种的碳汇核算,而过程模型法则适用于大范围、多种林种的碳汇核算。

2. 核算结果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森林的碳汇进行核算,可以得出该地区森林的碳储量、碳吸收速率等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评估内蒙古森林的碳汇能力,以及为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态补偿机制构建1. 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生态补偿机制是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成本的补偿,以激励和引导各方主体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制度安排。

在内蒙古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等因素,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因此,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促进内蒙古地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补偿主体与客体补偿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

政府在生态补偿中扮演着主导角色,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生态补偿工作的开展。

企业和社会组织则通过投资、捐赠等方式参与生态补偿。

客体则为内蒙古地区的森林资源及其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3. 补偿方式与标准补偿方式包括资金补偿、政策补偿、技术补偿等。

资金补偿主要通过政府拨款、企业投资等方式实现;政策补偿则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先等政策支持;技术补偿则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式实现。

补偿标准应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森林碳汇的核算结果、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本、区域发展差异等因素制定。

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研究与发展

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研究与发展

浅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研究与发展摘要:“碳汇”是近几年森林生态建设围绕的重点,本文通过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浅论当前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发展的趋势,用以指导今后在森林生态系统方面的碳汇工作。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发展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与之相反的,向大气中排放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就称为“碳源”。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固定大气中co2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政策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发挥森林作用的核心之义,就是要努力减少由于森林破坏引起的co2排放,增加森林碳汇,抵销工业co2排放,从而减少大气中的含量co2。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t 碳,其中1.15万亿t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46%。

实践表明,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各种努力中,林业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集中反映在:增强碳吸收、碳替代和保护碳储存。

1 当前森林生态系统减缓全球变暖的作用根据我国第七次(2004—2008年)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的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hm2,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m3,森林蓄积137.21亿m3;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34.01%,蓄积19.61亿m3;森林植被总碳蓄量78.11亿t,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0.01万亿元。

我国森林面积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列世界第6位。

近年来,co2排放量升高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许多科学家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平衡以及碳存储和分布的关注[1]。

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森林作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在全球碳平衡及潜在的碳储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重要有机体,它维持的碳库占全球总碳库的46.3%,森林植被部分维持的碳库占全球植被碳库的77.1%,土壤碳贮量约占世界陆地土壤总碳库的73% [2]。

《2024年基于内蒙古森林碳汇核算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范文

《2024年基于内蒙古森林碳汇核算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范文

《基于内蒙古森林碳汇核算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篇一一、引言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碳汇建设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森林碳汇的核算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分析内蒙古森林碳汇的核算方法,并探讨基于碳汇核算的生态补偿机制,以期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森林碳汇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内蒙古森林碳汇核算方法森林碳汇是指通过森林的生长、恢复和保护等措施,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

内蒙古地区的森林碳汇核算主要采用生物量法和遥感法。

1. 生物量法:生物量法是通过测定森林的生物量(如树木的干重、枝重等)来估算森林的碳储量。

这种方法需要针对不同林种、林龄和立地条件等因素进行分类调查,并采用相应的生物量模型进行估算。

2. 遥感法:遥感法是利用卫星或航空遥感技术,通过对森林植被的光谱信息进行解析和反演,来估算森林的碳储量和生长状况。

这种方法具有覆盖面广、数据更新快的优点,适用于大尺度、动态的森林碳汇监测。

三、基于内蒙古森林碳汇核算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生态补偿机制是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而实施的一种政策工具,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来激励和约束各方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

基于内蒙古森林碳汇核算的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补偿主体与对象:政府作为主要补偿主体,对参与森林碳汇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补偿。

同时,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补偿。

补偿对象主要是参与森林碳汇建设的林农、林业企业等。

2. 补偿标准与方式:补偿标准应根据内蒙古地区的森林碳汇核算结果,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来确定。

补偿方式可以采取资金补偿、政策扶持、项目支持等多种形式。

3. 监管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监管与评估体系,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补偿效果的实现。

同时,要加强对森林碳汇的监测和核算,为生态补偿机制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n ft e ttlc r o t r g e to h oa a b n so a e. Ke r s:f r s e e ain;c r o t r g y wo d o e tv g tto a b n so a e;To la ngio
森 林作 为 陆地 生 态 系 统 的 主体 , 以其 巨大 的生 物 量贮 存着 大量 的碳 , 林 植 物 中的 碳 含量 约 占生 森 物 量 干重 的 5 % , 0 而毁林 是 仅 次 于化 石 燃 料燃 烧 的
全 球温 室气 体排 放源 。据 IC 政府 间气 候 变化 专 P C( 门委员 会 ) 计 , 估 全球 陆 地 生 态 系统 碳 贮 量 约 24 7 7
Abs r c : s d o h i ma sa d so k v l me,t e eai n c r o t r g n fr s c s se h sb e si t a t Ba e n t e b o s n tc o u he v g tto a b n so a e i o e te o y tm a e n e t—
p re t fh n f ro rs h e e t ncro t aei Z a t Q 2 0 ,a igu 2 4 e- ec n o teo eo b r o t evgt i ab ns rg h ue is 3 56 0t tkn p3 . 1p r a f e .T ao o n l i4
第3 7卷第 3期 内蒙 Nhomakorabea古




V0 . 7 No 3 13 . S p. 0 1 e t2 1
2 1 9月 0 1年
J u a fI n rMo g l o e t ce c o r lo e n o i F rsr S in e& T c n lg n n a y eh ooy
通 辽 市 森 林 生 态 系统 植 被 碳 贮 量 估 算 研 究
宝金 山, 扎 拉 干 白拉 , 韩 阿茹 娜
( 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 所 , 内蒙古 通辽 0 80 ) 2 00 摘 要: 以生物量 与立木 蓄积量 为基础 , 内蒙 古通 辽市森林 生态 系统植 被碳贮量 进行 了估算 。结果 表明 : 对
B i AO Jn—s a ,HAN Z aa a b i ,Ar n hn h lg n al a ua
( ogi ntu oe r Si c , ne n o a T nl o 20 0 hn ) T nl oI i eo r t c ne Inr a s t fF sy e Mog l , o gi 80 ,C i i a0 a
1 0 3 0 ,n wh c 07 0 t i ih,te c r o t r g ftmb rf r s ,p oe tv o e t p ca 3 h a b n so a e o i e o e t r tci ef r s ,s e i l—us d f r s ,o e o e t — e o e t p n fr s ,e c n mi oe t h u ,s at r d f r s n dd—te s4 3 4 2 0 t 7 0 t 1 0 ,8 0 t o o c f r s ,s r bs c t e oe ta d o e r e i 9 0 ,3 5 3 5 0 ,1 5 3 0 t 9 40 ,11 0 12 0
中图分类号 :7 8 5 ¥ 1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7— 0 6 2 1 ) 3 7— 4 10 4 6 ( 0 1 0 —4 0
Esi a i n o g t i n Ca bo t r g n Fo e tEc s s e i To la tm to n Ve e ato r n S o a e i r s o y t m n ng i o
07 .4万 t1. 3万 t按树种分 , 、5 2 ; 杨树碳贮量最大 , 6 0 8 为 8 .8万 t 占乔 木林碳贮 量的 8. % ; , 17 按旗县分 , 扎鲁 特 旗森林 植被碳贮量最大 , 4 2 5 为 3. 6万 t占总碳贮量的 3 . 1 。 , 24 %
关 键 词 : 林 植 被 ; 贮 量 ; 辽 市 森 碳 通
t 4 6 7 0 0 t 7 4 0 ta d 1 2 3 0 t e a a ey h a b n s r g o l rt e 0 0 , a i g u 1 7 , 2 0 , 0 n 5 0 s p r tl .T e c r o t a e i p p a r si 6 8 8 8 0 t t k n p 8 . o n e s
通 辽市森林 生态系统植被总碳贮量为 1 0 .3万 t其 中 , 70 3 , 按林种 分 , 用材林 、 防护林 、 特用林 、 疏林 、 济林 、 经
灌 木林 、 散生木 、 四旁树的碳贮量分别为 :3 .2万 t3 73 494 、5 . 5万 t1 .3万 t89 、1 5 、.4万 t1. 2万 t 6 .0万 t 、1 1 、 27 4 、
mae n T n l o h e u t s o h ti o gi o h o a a b n s r g fv g tt n i o e te o y t m s t d i o gi .T e r s l h w t a n T n l ,t e t tlc r o t a e o e e ai n fr s c s s a s a o o e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