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部地区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塔里木盆地是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学习本节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西部地区的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与之前我们所学的地形、气候、河流、水资源等知识联系紧密,帮助学生学会更好地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塔里木盆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双赢”,具有典刑性和代表性,可以引导学生做“环保卫士”,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2.教材的处理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上使用视频、图片及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师生一起动手做模型进行知识迁移,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理解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塔里木盆的位置和自然景观,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交通线的分布特点,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动手合作做出塔里木盆地的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培养学生爱国、爱疆的情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及对人口、城镇分布的影响;塔里木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如何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和图片、地形图、河流绿洲分布图、模型二、说学情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地理学习的方法,他们能够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某一地区的位置、自然环境。
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针对这一点本节课采用多种教法和学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知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本着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本课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情况为依据,采用以下教学和学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认识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特点,以及掌握塔里木盆地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本节课内容打下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认识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塔里木盆地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对我国国土的了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以及人类活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塔里木盆地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特点,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干旱的宝地__塔里木盆地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20220229129

2干旱的宝地__塔里木盆地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20220229129干旱的宝地__塔里木盆地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20220229129一、引言塔里木盆地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地区,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本说课将以《地理》教材新版新人教版20220229129中的“干旱的宝地__塔里木盆地”为主题,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两个部分,详细介绍如何教授这一内容。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干旱地区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干旱特征。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干旱地区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干旱地区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塔里木盆地的好奇心。
2. 学习新课(30分钟)(1)呈现幻灯片,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2)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塔里木盆地的气候条件和干旱问题。
(3)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总结塔里木盆地的干旱特征和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3. 拓展与应用(1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学校周边的干旱地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学生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撰写观察报告,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4. 归纳与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和干旱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护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小组作业,以PPT形式呈现对塔里木盆地的研究报告,并提出保护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议。
三、教学实施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视频和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更加深入地了解干旱地区的特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气候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使学生了解这一地区的独特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塔里木盆地作为一个较为陌生的地区,学生可能对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深入探究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关注,增强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归纳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料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地图为背景,引导学生找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激发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兴趣。
2.探究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
3.分析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4.案例分析:以塔里木盆地内的塔里木河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改善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引导学生归纳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强化记忆。
7.拓展:介绍我国其他干旱地区的特点及其应对措施,拓宽学生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理位置:中国西北部•地形:盆地•气候:干旱•河流:塔里木河•沙漠、戈壁广布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小组合作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塔里木盆地这一区域的了解还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对于枯燥的文字内容可能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塔里木盆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认识,提高地理素养。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2. 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3. 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4. 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5. 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特点、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
2. 难点: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探讨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塔里木盆地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塔里木盆地的资料,加深对干旱地区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拓展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了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有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3.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条件允许,可前往塔里木盆地进行生态考察。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我讲的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本节是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
首先,塔里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形和丰富的资源,在我国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和城镇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最后,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区域,塔里木盆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具有典刑性和代表性。
因此教材选择塔里木盆地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
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塔里木盆的位置和自然景观。
东气西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人地关系协调的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
难点是塔里木盆地的开发。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去思考,广泛交流,通过分析进行总结。
使学生乐于思维,同时用多媒体为师生的交流和讨论提供了平台。
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边讨论,边解决疑难,获取新知,掌握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关注,提高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干旱原因的分析,以及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关于塔里木盆地的歌曲《塔里木的姑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4.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干旱地区案例,让学生分析干旱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6.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我讲的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本节是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
首先,塔里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形和丰富的资源,在我国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和城镇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最后,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区域,塔里木盆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具有典刑性和代表性。
因此教材选择塔里木盆地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
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塔里木盆的位置和自然景观。
东气西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人地关系协调的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
难点是塔里木盆地的开发。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去思考,广泛交流,通过分析进行总结。
使学生乐于思维,同时用多媒体为师生的交流和讨论提供了平台。
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边讨论,边解决疑难,获取新知,掌握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交流预习:
(四)、引导探究小组展示:
(五)、精讲点拨质疑释疑:
四、课堂检测
针对本课内容,选择相关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 塔里木盆地
自然地理:位置
河流
地形
气候
油气开发:西气东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