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1979年中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合集下载

美国人评中越战争

美国人评中越战争

美国人评中越战争介绍中越战争是在1979年发生的中越两国之间的武装冲突。

这场战争起因于越南入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后,中国对越南的军事干预。

作为一场面积虽然不大但却具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的战争,它在当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以美国人的视角来评价中越战争的各个方面。

背景中越战争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越南战争已经结束,北越统一了整个越南,但是在经济和社会重建上面临了很大的困难。

同时,柬埔寨出现了极其残酷的红色高棉政权,越南对其进行了干涉并推翻了这个政权。

这引起了中国的不满和担忧,因为中国曾经支持红色高棉。

美国人对中越战争的评价1.军事干预的失败美国人普遍认为,中国对越南的军事干预是一场失败的战争。

尽管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军事大国,但他们在中越战争中面临了很多挑战和困难。

越南军队在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熟悉的地形优势,对中国军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此外,中国在军队装备和战略规划上也存在不足,这导致他们无法取得预期的胜利。

2.失去了国际的支持中越战争使中国失去了国际上的一些支持。

尽管中国声称他们的行动是出于保护亚洲的和平与稳定,但西方国家更认可越南在推翻红色高棉政权时的努力。

这导致中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国际孤立,无法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3.经济发展的滞后中越战争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中国军队从边境地区调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导致国内经济活动受到了阻碍。

这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4.影响中美关系中越战争也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中越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失去了一些增进互信和合作的机会。

这也为今后中美两国的互动和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结论总的来说,美国人普遍认为中越战争是一场失败的战争,对中国在战争中的表现持批评态度。

他们认为中国在军事干预和国际关系方面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而且战争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内战后影响及当地景观修复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内战后影响及当地景观修复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内战后影响及当地景观修复1979年2月17日,中越战争爆发,经历了一个月的激战,4月4日,中越双方达成停火协议。

此场战争不仅仅对中越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人力、物力损失,也对中国云南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

一、云南边境地区的战后影响1.经济影响中越两国在战争中所使用的军事资源和人力等,都对彼此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在这场战争后,中国云南边境地区的经济也遭到了打击。

由于多年的战乱,边境贸易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冲击,商品流通减缓,贸易顺畅度降低,人口迁移,物资流通也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2.社会影响云南边境地区也因战争而受到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由于战争的爆发和地区内的居民和平生活的受到极大的威胁,导致了居民的普遍恐慌,生产生活受严重干扰,不仅造成了居民人身安全上的威胁,同时也令人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3.环境影响云南边境地区的战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因为战争期间的军事行动,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和陆地水源区的污染。

同时,由于地壳的震动,也使得该地区的地质环境遭到严重影响。

这些影响不仅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健康,也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尽管战争对云南边境地区造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积极的措施正在采取,以帮助促进该地区新的发展。

1.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加强边境经济的联系,提高贸易的流通率。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教育、医疗等社会制度的建设,以促进该地的发展。

2.保护生态环境为了保护云南边境地区的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该地区环境的保护力度。

比如,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强绿林建设等工程都有助于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不被进一步破坏。

3.文化旅游推广云南边境地区以其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文化历史而闻名。

政府通过加强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游客了解、欣赏和体验这些文化底蕴和绝美风景,让云南边境地区真正地成为一个旅游胜地。

中越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中越战争有什么影响.

中越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中越战争有什么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虽然这是一场非常短暂的战争,一个月 的时间就结束了,但是发生的时候正是中国 国内的关键时刻,中国需要速战速决。首先 中国装备精良,前往越南的军队大约是22.5 万,越南虽然有苏联的支持,但是军力远不 及中国。而且越南比较小,国家实力远不及 中国,之前越南长时间和他国战争,国家实 力被不断削弱。因为中国的强大实力,中越 战争的时间几乎掌控在中国的手中。
• 中国对当时越南的残忍行径无法不能置之不 理,因此出兵越南。当时的越南妄想建立像 中国一样的大国家,因此仗着自身的力量想 争夺中国的领土。1979年的二月,中国主 动出兵越南,一方面是为了拯救生活在水深 火热的越南的华侨,另一方面是想在越南树 立国家威望。

综上所述,中越战争的起因是越南共产 党突然实行了“排华”政策。不管这场战争 是怎么发生的,越南都难辞其咎。如果越南 国内没有发生“排华”事件,中国也不会出 兵越南,如果越南不挑衅中国,中国跟越南 的关系也不会那么僵硬。

中越战争的影响很大,只要是战争就会 有牺牲,这场战争死亡的军人有十多万。万 幸中越战争时间比较短,才让死伤不至于太 多,如果中越战争的持续时间变长,那么对 两国人民都是巨大的灾难。

中越战争起因

中越战争,根据字面意思可以得知,中 越战争其实就是中国和越南的战争。中越战 争正式发生的时间大约是1979年,结束的 时间也在1979年。这场战争非常的短暂, 在那年的二月开始,在三月就结束了。那么 中越战争是为了什么而开始的呢?中越战争 起因是什么呢?

中越战争故事

中越战争是发生在近代的一场战争,它 发生在1979年,持续的时间很短。这场战 争是中国近代最古怪的战争之一,它的起因 不明,胜负成谜。中越战争对许多参战的中 国军人影响很大,战争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 件让人哭笑不得,让人无法理解,让人心生 畏惧。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内战后影响及当地景观修复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内战后影响及当地景观修复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内战后影响及当地景观修复
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中越之间爆发的一场边境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当地的景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景观修复和发展。

中越战争给中国云南边境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破坏。

战争爆发后,越南军队入侵中国云南边境的一些县城和村庄,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特别是那些靠近边境的地区,因为战争的关系,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田、房屋、基础设施等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中越战争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云南边境地区的恢复。

在战争结束之后,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了当地的景观修复和重建。

重点修复的对象包括受战争破坏的农田、水利设施、道路和村庄。

政府鼓励当地居民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通过这些努力,云南边境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恢复,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

中越战争后,云南边境地区的景观也得到了积极的修复和发展。

政府大力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投资修建了许多旅游景点和设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政府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大了对边境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如今,云南边境地区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9年打越南后观后体会500

1979年打越南后观后体会500

1979年打越南后观后体会500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云南边境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连续战斗28天,横扫越北浅近纵深地区,攻城拔寨20余座,歼敌5万,沉重打击了意图称霸东南亚的越南黎笋集团,一时成为国际政治热点。

这场战争不但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使中美联手抗苏的局面完全形成,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在炮声中拉开了序幕,赢得了一个来之不易的国际环境。

此后中越间战火不息,演变成了连绵10年的边境战争。

进入1990年代,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以后,双方就商定不再在本国对当年那场战争进行宣传和纪念,在出版物和媒体上也屏蔽相关的题材。

中国方面从此再不宣传对越自卫还击战,相关出版物被基本禁止出版,偶有提及也是用"南疆的重大军事行动"来代称,和这场战争相关的一切在公开媒体上悄悄地消失了,以至于逐渐成为了一场被人们遗忘的战争。

越南方面也在国内舆论上对中越战争进行封杀,对反华言论和行为予以打压。

中国军队在1980年代收复罗家坪大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后,都在山上建立了纪念碑。

随着形势发展,除老山主峰名气太大纪念碑予以保留外,其他几座主峰上的纪念碑都被炸毁拆除了。

政治因素终会改变,历史怎敢遗忘!居安思奋,忘战必危。

中华民族在100多年中遭受到的种种耻辱,早已无声地证明了这一切。

儒雅其外,铁血筋骨,这是强汉盛唐的灵魂所在。

今天,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

烈士英魂未远,无以索求,在心中为他们留有一席之地,足矣。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内战后影响及当地景观修复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内战后影响及当地景观修复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内战后影响及当地景观修复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中越两国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

战争结束后,中国的云南边境地区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本文将就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的影响以及当地景观修复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的影响1. 人口流动中越战争爆发后,越南边境地区的居民纷纷逃往中国云南边境地区避难。

这导致了中国云南边境地区人口的大量增加,当地社会面临了较大的压力。

这也对当地的经济、教育和医疗资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土地资源利用中越战争期间,中国云南边境地区曾经成为了军事前线,一些地方甚至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这导致了当地部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一些农田、水源和森林等土地资源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损害。

3. 民生困难中越战争结束后,越南边境地区的难民纷纷返回自己的家园。

而中国云南边境地区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民生困难问题。

包括难民安置、就业和生活保障等方面,都给当地政府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以上便是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的一些影响,但在这些影响之后,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对云南边境地区的投入和支持,帮助当地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当地也进行了一些景观的修复工作,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地景观修复工作的展开1. 生态保护中国政府为了保护云南边境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当地的生态保护工作。

通过推进森林覆盖率的提升、水土保持工程的推进和生态植被的恢复等措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有效的修复和保护。

2. 水土流失治理在中越战争期间,云南边境地区的一些地方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导致了当地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和损坏。

中国政府对当地进行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通过修建梯田、植树造林和开展水土保持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土地资源状况。

3. 生态景观建设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当地的生活品质,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云南边境地区生态景观的建设。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内战后影响及当地景观修复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内战后影响及当地景观修复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内战后影响及当地景观修复中越战争是中国和越南之间爆发的一场全面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当地的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战争的结束,中国云南边境的景观修复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开展。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战争期间,越南军队进入中国境内,破坏了大量的村庄和城市,导致当地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许多建筑物被炮火夷为平地,道路和桥梁被炸毁,农田被烧毁或者荒废。

这些破坏使得当地的景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一片废墟。

随着战争的结束,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修复云南边境地区的景观。

政府投入巨资用于重建当地的基础设施,修复被毁的道路、桥梁和水利设施,保障了交通和灌溉的畅通。

重建工作还包括修复被毁的建筑物和村庄,提供居住条件和就业机会。

政府还鼓励人民参与到重建工作中,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修复云南边境的景观。

除了政府投入的力量,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地区的影响也促使了当地景观的创新。

在重建过程中,人们逐渐摒弃了过去的传统方式,采用了更加现代化和环保的建筑和环境设计。

许多新建筑和场所的设计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当地独特的风貌。

保护和修复既有的自然景观也成为了重要的任务,包括森林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这些努力使得云南边境地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貌,并形成了一道宛如画卷般的美丽景色。

云南边境地区的景观修复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战争期间的破坏过于严重,修复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

一些地区的自然资源丧失严重,恢复生态环境的难度较大。

当地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限制了景观修复的速度和规模。

中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云南边境地区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投入和技术支持,促进景观的修复和发展。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随着战争的结束,景观修复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展开。

政府投入资源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修复工作,重建了基础设施和建筑物,恢复了当地的居住条件和经济发展。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内战后影响及当地景观修复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内战后影响及当地景观修复

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内战后影响及当地景观修复中越战争对中国云南边境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中越战争发生在1979年,是中越两国间的一场全面战争,由于中共中央距离中越边境相对较近,故云南边境是中越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这场战争不仅对云南边境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对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战后,为了修复战争带来的影响,云南边境进行了一系列的景观修复工作。

中越战争对云南边境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由于云南边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战争导致该地区的交通、物资运输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对当地的农业、工业和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许多边境地区的村庄和农田被摧毁,造成大量农民失去了生产和谋生的手段。

云南边境地区的旅游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原本吸引游客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不再具备吸引力,造成了旅游收入大幅下降。

为了恢复云南边境的经济,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政府加大了对云南边境地区的投资力度,修复了受损的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提升了交通运输的效率。

政府还建设了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恢复。

政府还将云南边境地区确定为经济特区,鼓励外资进入该地区投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还通过降低税收、提供贷款等方式支持当地企业和农民的发展,推动了云南边境经济的复苏。

除了经济方面的影响,中越战争还给云南边境的自然景观带来了严重破坏。

由于战争期间的战斗、轰炸等行为,边境地区许多原本美丽的自然景观遭到了破坏。

湄公河上游的河流、湖泊和瀑布受到了严重污染,水质严重下降。

战斗导致的森林砍伐和炮火导致的大面积烧毁,对边境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破坏。

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后果。

为了修复战争带来的景观破坏,云南边境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和景观修复工作。

政府加强了环境监测和管理,严厉打击环境破坏行为,并加大了对破坏者的处罚力度。

政府还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提升了湄公河水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1979年中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来源:彭晓菲的日志摘要:1979年的中越战争被认为是中国近30年来最后一次实兵演习。

此战进行共28天,中方在攻下越南谅山后撤军。

中越战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乃至国际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笔者以中越战争为背景,深入分析此战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对此战的研究也为我国与越南在领土纠纷问题上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越战争中国影响越南,是中国西南的邻国。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在越南设置交趾郡开始,越南被划入中国版图长达千年;直到宋代,宋发动收服安南的战争宣告失败,越南才正式被中国政府承认独立藩属国。

1883年的中法战争还因中法之间争夺越南主权而起;1950年,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其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60年的越南独立战争,中国作为越南的大后方,不仅派出以大将陈赓为首的军事顾问团,还为越南提供了203.6845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

中国政府曾经明确表示“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1]曾在广东参加过中国的大革命的越南主席胡志明写过:“越中情意深,同志加兄弟”的诗句。

中越曾有这样历史渊源也曾有亲密国际关系,为何却在1979年战场上兵戎相见?一、分析中越战争的背景中越战争的国际大背景正是美苏争霸,世界处于两级格局的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立,并形成了东西方阵营,中国自称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但是国际影响力还远远不足和美苏两国任何一国抗衡。

1975年后越南南北统一后,改变了“团结中苏,保持中立”的方针,奉行亲苏的政策这让中方甚为不满。

而中方从1969年与苏联的珍宝岛战争后到70年代,双方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这对当时仍与中国友好而与美军交战的越南来说,却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这将意味着中国将有可能减少甚至终止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

于是,越南转而全面投向苏联。

1978年11月越共总书记黎笋访苏,并同苏联签证为期25年的友好合作条约,条约规定:“在双方中的一方受到进攻或受到进攻的威胁时,缔约双方立即交换意见,以消除这一威胁,并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保障两国的和平和安全。

”[2]苏联拉拢越南的目的,在于从战略上对中国形成合围态势。

而越南全面亲苏则打算依靠苏联强有力的军事后盾,实行其在中南半岛的扩张战略。

1978年,越南中央四届全会的决议指出:“越南基本的、长远的敌人虽然是美帝国主义,但直接的敌人是中国和柬埔寨”[3]随后,越共给各部队的指示是“中国是最危险的敌人,是越南的作战对象,要采取进攻的战略,在边界进行反击和进攻”。

[4]同年12月,越南入侵并占领柬埔寨,推翻了中国盟友民主柬埔寨——由波尔布特的建立红色高棉政权。

越南一心想吞并柬埔寨、老挝,三国合并统一建立“印度支那联邦”。

越南还在国内制造多起排华举动,诬陷中国“庇护”越南南方的华侨资本家,利用华侨作为在东南亚“推行扩张主义”的“第五纵队”。

越南单方面挑起中越边界武装冲突高达1108次。

[5]此外,在南中国海,中越之间也有领土纠纷,涉及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越南的疯狂的排华浪潮和双方领土争端成为中越战争的导火索。

1978年的中国结束了“文革”时期的无政府局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也是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实际执政期间。

面对越南的咄咄逼人,1979年2月邓小平访美时,曾把越南侵略柬埔寨作为中美会谈的重点,说:“越南同苏联取得的条约带有军事同盟的性质,越南对柬埔寨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入侵,并正在中国边境的地区挑衅,越南起得的作用会比古巴更坏,我们把越南叫做东方的古巴。

对付这样的人,没有必要的教训,恐怕任何其他方式都不会收到的效果。

”[6]美国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了解到新中国的力量和在地区事务的分量。

美国国内开始有人主张同中国全面发展关系,以谋求在亚洲地区实现和平,同时对苏联在亚洲势力扩展进行遏制。

面对越南严重的反华举动和背信弃义的行径,为了西南边疆安全,援助盟友红色高棉政权,也为了与苏联争夺在共产世界中的领导权,突破中国战略上的不利形势及拓展外部空间,显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能力和对军队的指挥能力的目的,中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联合美国抗苏联的措施,并通过出兵越南进而教训越南盟友苏联。

二、战争性质以及进程关于1979年中越战争的性质,中方表述是:“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共中央于1979年2月1 4日发出《关于对越进行自卫反击战、保卫边疆战斗的通知》,指出“我们进行自卫反击战的目的是求得我国边疆地区的和平和安定,以利于四个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战斗的地区、时间和规模,都是极为有限的。

”[7]1979年2月17日,中国新华社发布声明:“越南当局无视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最近连续出动武装部队,侵犯中国领土,袭击中国边防人员和边境居民,局势急剧恶化,严重威胁我国边疆的和平和安全。

中国的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奋起反击。

”[8]2月18日中国《人民日报》在头刊中介绍了中越战争进程:“战斗在我国广西的龙州、靖西和云南河口、金平地区展开”[9]。

事实上,1978年11月底,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的参战部队已经完成一切行动准备。

1979年,中方出动边防部队20多万兵力,从云南和广西两个方向1000多公里的战线对越南6省11县发动进攻,空军部分战机起飞,沿边境一侧巡逻,海军部分战舰进入北部湾保卫石油平台。

中国的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缺149师)为东线兵团,由许世友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中国的第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为西线兵团,由曾经在越南抗法战争中作为中国军事顾问的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担任西线云南边防部队总指挥,从云南方向出击。

中越战争分为三个阶段:1979年2月17日至26日为战争第一阶段,在中越两国延绵500公里的边界线上,中国云南、广西边防部队万炮齐发,发动了对越南军队的自卫还击战。

中国政府宣称,歼灭了越南境内高平、老街两地区为据点的越南国境警备民兵,2月23日,中国军队与越军一番血战占领河江、柑塘;2月25日起,越军死守边防要地谅山。

2月27日至3月5日为战争第二阶段;3月1日,中越军队谅山激战,越军自河内增援,越军最精锐之师第308师向谅山展开逆袭,并使用化学武器。

3月4日,越军308师被中方军队击退,中国攻克占领谅山。

越南宣布全国总动员,誓言抵抗到底,并从柬埔寨和老挝抽调回国部队,而苏联开始增兵中苏边界。

中苏大战一触即发。

第二阶段中方宣称:2月1 7日至2月27日间,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间,击毙越军37,000人。

3月6日至16日是越战的第三阶段,中国已经攻下了谅山、同登、禄平、高平、复合、七溪、广渊、下琅、脱浪、和安、东溪、重庆、茶灵、通农、朔江、老街、柑糖、孟康、坝洒、沙巴、铺镂、郭参、封土等20多个越南城镇和战略要地,给予越南沉重打击。

中国政府宣布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目的已经达到。

3月13日,中国开始撤军,并在撤退路线上铺设地雷,以火箭与长程炮火掩护撤军。

该阶段中国军队主要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撤退,而越军并无大规模追击行动,中方于16日全部军队撤回国内,至此中越战争结束。

三、中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979年的中越战争是中国在结束10年“文革”后进行的最后一场卫国战争。

这场战争海外媒体普遍称为“惩越”战争,战争彻底结束了中国与越南同志加兄弟的关系,自此,中越边境冲突不断,两国关系在其后的10年里一直处于低谷时期。

中越战争直接暴露了中方军队存在的许多问题:1、武器落后,作战设备捉襟见肘。

中越战争彻底暴露了中国10年“文革”对军队造成的冲击。

武器的落后给中方作战人员的牺牲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次,越南方面的抵抗强度超乎中方预期,而中国方面由于缺乏战车、步兵、炮兵间的协同作战经验,导致战争期间伤亡惨重。

前线通讯能力不良,炮兵因常发生误击友军事件而无法充分发挥支援效果。

59式与62式战车不利于在山岳丛林地带使用,常遭到越南士兵以反装甲武器攻击,损失惨重。

62式战车装甲太薄,防御力不足。

越战中,越南士兵普遍装备苏制的AK冲锋枪,而中方还在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

军工生产质量得不到保证,手榴弹扔过去不会爆炸,冲锋枪开两下就卡壳,就连钢盔都无法做到人手一顶。

解放军的坦克很容易被越军打垮,质量很差,有的炮弹不会爆炸,有的炮兵战争第一天所发的炮弹比过去20年还多。

空军方面,苏联援越的飞机是米格21和米格23歼灭机,而中方依旧使用歼6,即米格19。

对于武器落后和装备不足的问题,中国当时总参总长助理刘华清在其回忆录这样说:“文革以来,部队大批贵重装备长期露天存放、风吹、日晒、雨淋,造成很大损失。

”[10]“1979年2月,前方打得很紧,弹药消耗量很大,尤其是大口径炮弹消耗很快。

而部队携带量不足,仓库储存也不多”[11]2、高级参谋老化的问题严重。

中越战争中方战争指挥是许世友和杨得志。

以许世友为例子,广西前线总指挥许世友已经74岁,因为受到“文革”冲击,已经被闲置10年左右,之前一直在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工作,对西南局面并不是很熟悉。

西方媒体在报道中指出,解放军高级参谋年龄老化,不愿放弃传统的防御战,虽然个人骁勇善战,但是对进行一场现代战争毫无准备,中国军队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进攻理论,在重武器装备使用和用兵理论方面同越南人相比大为逊色。

3、人员伤亡惨重。

中越战争一共进行28天,中方面对的是历经几十年抗法、抗美战争,有苏联超级大国做后盾,装备武装到牙齿,军队骁勇善战,百姓全民皆兵,“号称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而中方的军队历经“文革”内乱,军队缺乏训练,兵员多来自“老边穷”地区,对新武器知识一无所知。

中越战争里“中方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人,实际伤亡数字很可能比这个还大。

”[12]短短28天,中方牺牲的人员甚至超过美国军队在越南10年牺牲的人员,1979年的中越战争部分战场战争的惨烈程度直逼朝鲜战争。

4、军事思想落后。

中越战争,中国军队的作战方法还跟50年代差不多,中越双方没有动用空军,而陆军厮杀血腥之极,中国军队依靠人海战术,拼勇敢,拼牺牲,中方甚至还使用人肉“排雷”战法。

1984年,昆明军区作家彭荆风在其《猛士守边疆》写到:“彝族班长安忠文从容不迫的吩咐战士:‘前边是雷场,不要靠近我’,然后纵身滚向那片雷区,压发雷、绰发雷一颗接一颗爆炸了。

他的右手被炸断了,仍然咬住牙向前滚;两眼炸瞎了,还在用血肉模糊的身躯向前滚…..”[13]军事思想落后,使得中方作战人员付出了极大地代价。

5、组织混乱。

“文革”的结果是造成中国指战员红而不专,熟悉马、列主义的政治教条死板硬套领导专业军人,加上1965年中国废除了军衔制,军队等级制度变得不健全,军人之间没有外在的等级区别标志,军队指挥严重紊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