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有关中越战争的资料非常稀缺

现在国内有关中越战争的资料非常稀缺
现在国内有关中越战争的资料非常稀缺

现在国内有关中越战争的资料非常稀缺,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收集到的信息现在看来许多都难辨真伪,所以我们认为对中越战争的研究应慎之又慎。我的外国友人在今年夏末已经写就了第二篇分析报告,后根据网友提供的资料对许多细节作了相应的修改,但仍然被他们的上司以文章过于亲华、过于赞誉邓小平为由而加以否定。而我看这篇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如果就此废弃扔掉实在可惜。于是我按着自己的理解将该文翻译成汉文,标题没有更改,这就是下面即将奉献给大家的《中越战争——冷战的转折点》一文。

由于本人的理论认知水平有限,如翻译过来的东西有何言词不当,敬请各位网友谅解。如果文章讲述的事情跟大家知道的有出入,敬请批评指正。如果文章表述的观点有损现在正在实施的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敬请贵网马上屏蔽此贴。

谨以此文献给文章的原作者——我的加拿大及芬兰朋友,尽管他们不让透露真实姓名,但对他们长期关注中国等东方国家命运的研究深表感谢!同时,也以此文献给国内外关心中越战争研究的各位网友,对他们给撰写此文提供的帮助深表感谢!

最后,在此中越战争爆发3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向中越双方在战争中死难的10多万军人和平民表示深深的哀悼!向亲历这场战争的中越双方数百万军人和平民表示深深的慰问!

中越战争——冷战的转折点

冷战的转折点其实就是1979年的中越战争,这场规模有限,时间短促,方式落后的战争当时虽然引起整个世界的震动,但不久就被人遗忘,没人会想到从这一年开始,仅12年整个苏联东欧集团就彻底崩溃。而在此之前的34年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尽各种办法削弱苏联,都收效甚微,苏联在1979年反而达到了其扩张的巅峰。

(一)中国在冷战中的特殊作用

苏联在这么短的时间戏剧性地崩溃,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尽管苏联崩溃22年来各种各样的评论层出不穷,已经发表的着作和政论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其中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却论述不多,那就是中国在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之间发生了战略角色的转换:中国从苏联名义上的盟国变成了美国事实上的盟友,而完成这一转换的标致就是1979年的中越战争。

1945年以后的世界是美国和苏联分而治之的世界,但不论对美国还是苏联,中国的态度无疑都非常重要,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和份量不是美国和苏联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替代的,不论中国加入苏联和美国的哪一方,另一方都会受不了。从1945年往后的40年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都有一些卫星国或小伙伴背叛,苏联方面是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埃及等,美国方面有古巴、法国、委内瑞拉、伊朗、尼加拉瓜等,这些卫星国或小伙伴要么加入了对方的集团,要么游离于东西方之间,要么重新又回到了主子的怀抱,但不管他们采取什么措施,都没有撼动苏联或美国的世界地位,也没有影响冷战的整个格局,这些国家的离开或加入对美苏双方来说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中国就不同了,中国在冷战的前期加入了苏联为首的东方,美国跟着就开始倒霉,险一险崩溃;中国在冷战的后期脱离苏联又加入了美国为首的西方,苏联跟着也开始倒霉,最终走向了崩溃。

冷战前期中苏联盟的标致是1950年2月毛泽东到莫斯科与斯大林签定了同盟互助条约,中苏正式成为盟国。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并没有看出这一联盟的危险性,他把中国仍当成南斯拉夫、波兰那样无足轻重的次要角色。同年6月,在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杜鲁门贸然出兵朝鲜,4个月后中国也向朝鲜出兵,朝鲜于是成了中苏共同对抗美国的战场。以美国的力量当然不可能同时对付中苏两个巨人,尽管美国在朝鲜苦苦挣扎了3年,但最后还是力不从心,不得不跟明显弱于自己的中国签定了停战协定,这对自诩为世界领袖的美国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

跌了跟斗的美国并没有认真吸取教训,而是急于在别的地方重新找回面子。那时的美国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力量的有限,所以12年后,即1965年,美国在越南又介入了一场跟中苏的对抗。尽管中苏当时已经公开决裂,但在越南共同对付美国这一大事上,却是一心的。1965年时的苏联和中国当然跟1950年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美国在越南遭到了比在朝鲜更大的失败,不仅美国军队被迫全部撤走,而且亲美的南越也被亲华亲苏的北越整个吞并。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美国建国以来遭受的两场最大的挫折,前者被世界公认为美国的失败,后者更是美国自己都承认的失败。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军时,美国的民心、士气都跌到了历史的最低谷,整个国家也处于分裂的边缘。切肤之痛让美国深切认识到不能再在以一敌二的劣势环境中继续硬挺,不然强大的美国一定会走向崩溃。中国是个不能小看的独立对手,既然美国不能同时打倒两个巨人,那就得想办法把他们拆散,各个击破。由于当时美国的主要威胁还是苏联,中国又跟苏联接壤,联苏击华只能让苏联人得实惠,所以美国人经过考虑自然就选择了联华击苏。高傲的美国人于是放下架子开始向中国示好,而在此之前中苏之间的分裂、论战以及边境武装冲突也为美国战略目标的转移创造了契机,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这对不共戴天的敌人开始化敌为友。

就在美国人向自己的既定目标一步步迈进时,苏联却仍然执迷不悟。斯大林在1945年的雅尔

中越战争

《战场环境概论》论文 1

《战场空间环境概论》课程论文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二○一三年十月

论诺曼底登陆战役 盟军对战场环境的分析与利用 摘要:诺曼底战役发生在1944年,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为“霸王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地一场大规模攻势行动。 站在21世纪现代化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征程中回眸这场世界最大海上登陆作战,战场环境在战争中产生的重要影响给予我们良多启示,盟军对于战场环境的分析预测与建设保障对于我们今天的信息化战争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本篇论文将着重从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天气、地形与潮汐三个要素切入,分析战场环境对于战争的重要影响,总结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对战场环境的分析利用给予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诺曼底登陆;战场环境;天气;地形;潮汐;“H”时;“D”日 1诺曼底登陆战场环境简介 诺曼底海岸几乎都是悬崖峭壁,盟军的登陆地点选在比较平缓的5个滩头分别是奥马哈海滩、犹他海滩、金海滩、朱诺海滩和剑海滩。 犹他海滩是坡度不大的黄沙坡,被几道障碍物隔开,障碍物的纵深在低潮时约为270-370米。障碍物的后面是很窄的一段干沙滩,然后是90-180米宽的低沙丘地带。德军在靠着沙丘朝海的一面,筑起了一道低矮的混凝土壁垒。海滩的后面是淹没了的牧场,大约有1.5-3公里宽,有若干通路经过这片泛区。 奥马哈海滩位于科汤坦半岛东南端维尔河口到贝辛港之间,是长6.4公里的

凹进去的海滩,两端是30多米高的悬崖。悬崖之间的海岸逐渐上升,形成一片高地,向内陆延伸到0.8公里时,高地的高度已达45米。海岸潮间带的宽度大约为270米,由硬沙构成。 金海滩紧挨奥马哈海滩,这里海滩低平,基本上是高度不超过15米的沙质陡坡。 朱诺海滩在金海滩以东,与之相距7.2公里,位于塞尔河河口两侧,附近的海面有一段很长的礁脉,背后是沙丘。 剑海滩位于奥恩河和卡昂运河流入塞纳湾的入海口的两侧。朱诺区的礁脉一直延伸到这里,所以区内各滩都比较狭窄。 2盟军对天气要素的分析与利用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各种大气现象的综合。天气变化所造成的气温、气压、温度、风向、风速的迅速变化以及伴随产生的云、雾、降水、雷电等现象会对战争产生重要作用与影响,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主要是天气要素中的风向、风速、降水的变化对登陆的时间产生影响。 2.1盟军对天气的准备 诺曼底登陆时,盟军统帅部队对天气预测非常重视。盟军司令部成立了联合气象小组,下辖一个美军天气预报中心、两个英军天气预报中心,各中心都拥有气象侦察飞机和气象船。任命英国空军上校、气象学教授斯塔格为首席气象顾问,负责每周两次向最高司令部报告天气情况,1944年5月20日起改为每天两次汇报天气情况。 2.2盟军对天气的分析 5月29日-6月2日,斯塔格报告在预定登陆日6月5日会有暴风雨。这些报告领最高司令部的所有成员忧心忡忡。6月3日航程最远的“U”编队按计划

战场环境分析报告

一、总体分析 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5’。幅员20604平方公里。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长春位于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台地平原的过渡地带。平原面积较大,台地略有起伏,地势平坦,便利交通。长春地区除东部有小面积的低山丘陵,绝大部分为台地,第二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纵贯其间,沿河两岸则为平坦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方便交通。四通八达的自然区位,对长春的交通十分有利。 二、要素分析 长春地区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势起伏小。地表相对高差不超过40米至50米,地面坡度不超过4度至5度,有利于发展城市交通运输。二是地耐力比较好。长春地区的地质基础比较稳固,地耐力为15吨至20吨/平方米,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长春到四平深断裂是一条分割山地与平原的主要构造线,以东为隆起区,以西为沉降区,长春地区位于隆起区与沉降区之间。地质构造的过渡性决定了长春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貌特征。长春地区地貌由山地、台地和平原组成,形成了“一山四岗五分川”的地貌格局。长春山地面积不大,约占长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9%。其中,低山占%,丘陵占%。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达岭。长春台地面只较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1%。其中,平缓台地占%,高台地占%。主要有榆树台地、长春台地、双阳台地和优龙泉台地。长春平原面积最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0%。其中,河谷平原占%,低阶地占%,湖积平原占%。主要有双阳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饮马河河谷平原和农安湖积平原。 长春城区位于东部山地向西部平原过渡的台地上。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由台地和平原组成。其中,台地占70%、平原占30%。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城市建设起着不同的制约作用。长春城区地貌共分7个小区。中部平坦分水高地区。位于长春城区西南部,地处宽平大桥、沿北东方向伸延。最高点在宽平大桥和西朝阳桥一带,海拔240米至250米。分水高地顶面,地势平坦,高地两侧分别向西北、东南方向缓缓倾斜。西南部起伏台地区。位于分水高地两则,包括西新沟和孟家南沟两个部分。西新沟在分水高地西侧,由一系列宽浅的沟组成;孟家南沟在分水高地东侧,由两条浅谷组成。这里地势起伏明显,坡度1°至2°,复杂程度7级至8级,不宜建筑。。 长春市气候宜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2-3度,夏季又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3-5度。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结构与大气环流相配合的作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四季分明。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季气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较寒冷。季风显着,雨热同季。冬季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与东南移动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交汇于此,降水丰沛而集中。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差较大。冬季的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则高于同纬度地区。气候东西过渡,热量水分适中。由于长春市处于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所以具有东部山区湿润气候向西部半干旱气候过渡的特征。过渡性气候使长春市的光照充足,热量条件优于东部,而雨水条件又好于西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长春市年平均气温°C,最高温度°C,最低温度°C,日照时间2,688小时。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

海湾战争战例分析

海湾战争战场环境分析 作者:赵杨 3011020033 单位:学员二旅五营四连 摘要:本文介绍了海湾战争的过程,美军起到的作用,着重分析了战场环境。在分析战场环境时,首先,说明了海湾战争的信息化战场,美军建立了5个层次的电子传感器网;又讲了海湾战争是一体化作战的典范,作战空间被大大的扩大,七维一体的作战模式和大量先进武器的使用是美军站在场控位置的关键;最后讲述了复杂的电磁环境成为海湾战争的主导。 关键词:海湾战争;战场环境;美军;电磁环境;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一体化作战 正文 在讲海湾战争的战场环境之前,先将一下海湾战争。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在此战争中,美军起到关键性作用。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 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 V—8B、F—15E、B—52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特战区伊军部队54万人中伤亡达25%以上,重装备损失达30—45%。为了实施地面进攻作战,美中央总部陆军也制定了具体战役计划,这就是“沙漠军刀”计划。该计划事实上是“沙漠风暴”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决定,由5个军队集团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美第十八空降军在整个战线西部实施进攻,负责切断科战区伊军同后方的联系;美第七军在战线中段担负主攻任务,重点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第七军右翼,依次是北线联合部队、美军中央总部海军陆战队和东线联合部队,他们将包围科威特后方及科威特市内的伊军部队,牵制伊军战术和战役部队,其中北线和东线联合部队的阿拉伯部队将负责解放科威特市。计划制定以后,多国部队从1月17日空袭之日开始至2月24日进行了大规模部署调整。美军两个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进攻出发地隐蔽机动了200多和300多公里。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统帅部注意力。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以造成西端“关门”,东端“驱赶”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担负主攻的美第七军发起决定性攻击。先向北,随后向东,歼击伊军主力部队。伊军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进行了顽强抵抗,后逐渐向北和西方向撤退,并点燃了科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也大多完成了各自任务。鉴此,布什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

中越战争原因背景分析

1451340 王宇凡中越自卫反击战的背景分析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指于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发在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战争。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对中国采取敌对行为。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便宣布胜利,撤出了越南。越南在中方撤出之后,宣布越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直至最低点。 文章主要分析一下中越自卫反击战的背景因素。在国际大背景的推动下,以及中国和越南的各自战争和政治的目的和需求,最终导致了这场战争的爆发。 首先是国际因素。美国借中越战争来援助泰国和牵制苏联,弥补东南亚的真空状态。而苏联为打击中国,支持越南的扩张。除了这两个超级军事大国之间的争斗,西方国家投资第三世界和地区,来拉拢第三世界国家,再加上东南亚局势本身就不稳定,从而使矛盾越来越激烈。 而越南因素是越战结束后,越南自认战胜美国,认为自己是除美苏外的第三大军事强国,狭隘的民族野心暴涨,况且它在美苏两国中选择了强大的苏联为依靠,妄想建立地区霸权。越南推测中国刚结束动乱,无力与它一战,并配合苏联围堵中国发展空间。越南利用其北部地形,人员基础、军事装备、部队实战经验,越方占优,想用战争

来获取更多的领土。所以归结起来是苏联的阴谋和越南的野心。 最后来具体看看中国的考虑: 首先是国内因素-重聚人气,提高民族凝聚力。文革刚结束,政治斗争的影响还在,民族士气低落,各阶层矛盾重重。对越自卫反击战可以提高、恢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缓解、转移国内矛盾,凝聚人心、提高我国军队及民族士气。因为邓小平刚上台不久,需要在中国共产党中树立威信及核心位置,并强调“党指挥枪”,重新握稳枪杆子,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及领导。文革期间,部队管理混乱,军心有待重整,同时通过此战摸一摸我国军队战斗力如何。 接着是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争取更大的国际战略空间。中苏交恶,而此时越南倚靠苏联甚至受苏联支使公然在我边境及周边国家滋事,因此打击越南就是对苏联霸权的回应,削弱甚至打破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霸权地位,树立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强势位置。而之前邓小平访美也是借我国与美关系攀升之势,先向美国打招呼,以取得美国认同,另一方面向苏联施压:中国打击越南苏联最好不要插手,在这一点上中美是取得一致的。结合朝鲜战争,树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军事强国地位,确立了中国在东北亚的绝对强势地位,打出了到现在为止都能看得到的战略空间,威震世界。中苏珍宝岛之战,表明了中国宁愿冒受核打击之风险也不畏强权争取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威震苏联。中印之战,树立了中国在第三世界中的老大地位,并通过打压印度,威震南亚。再通过打击越南、帮助柬埔寨等国以威震东南亚,从而完善中国的周边环境并确立中国在亚洲应有的作用。

战场环境分析

战场环境分析讲义 战场环境是指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和作战效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统称。战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电磁环境及战场建设情况。 根据《司令部条例》第六章第二节第二十八条第3款规定:战场环境情况,主要搜集地形特点,部队机动、伪装、防护和工程构筑的条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气象水文特点,电磁环境,可供利用的资源等情况。 《孙子兵法》地形篇有这样一名话:“知天知地,胜乃无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第356页也有这样一名话:环境同军事行动有着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不论是对战斗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有决定性影响”。 美军认为“凡是能正确判断与利用气象和地形条件的指挥官,即可享有对其对手的决定性优势”。1943年11月,美军在进攻贝提澳岛作战中,由于对登陆海区潮汐判断错误,结果部队在低潮位登陆,登陆艇无法直接抵滩,陆战队员必须涉过数百米的浅水区才能上陆,在敌火的猛烈打击下,美军死伤官兵3000多人,损失履带登陆车90余辆。作战实践证明,指挥员能否正确分析战场环境,并根据战场环境条件去指挥作战,直接影响作战成败。 今天,我们学习三个内容: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要求、战场环境分析报告拟制。 一、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

战场环境是军事行动的舞台,把舞台搞清楚了,才能把战争的这场戏演好。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提示战场环境的作战价值,研究其对敌我双方 作战行动的影响,为指挥员定下正确决心提供依据,保证在作战行动中“趋利避害”,赢得作战的胜利。 战场环境分析一般按“五先五后”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敌方后我方、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先前沿后纵深、先概略分析后精确分析),采取整体分析、分区分析、要素分析、重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今天,我重点结合团机动防卫作战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一)通观全貌整体分析。这是战场环境分析的首要环节。就是总体审视、把握大势。比如分析我省地区地形,其总体特点就是“广、要、密、远、难”。“广”,是指其地幅面积广(土地面积166947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74%,居华东各省之首),“要”江西地处东南沿海浅近纵深,是主力军团入闽的主要通道,屯兵储物的主要基地;“密”,境内大型军用、民用机场、重要交通干线、杀手锏部队阵地、重要战争潜力目标密布;“远”与台湾本岛距离较远,最近的鹰潭市距离台湾岛480多公里,敌对我空袭密度不可能太大,便于我完成防卫企图;“难”,防守难度大,区内目标众多,分布分散,且区内交通发达,便于敌人袭扰破坏。据此,并根据上级意图、敌情和参战力量实际,研究形成“XX、XX、XX”的战法。 (二)着眼特点分区分析。就是根据地形自然构成或明显特征,把敌我双方地形划分成若干地区,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对战场环境进行分析判断。比如,根据江西省地形,可区分为北部、南部2个区

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个总结讲话够直白

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个总结讲话够直白 邓小平(1979年3月16日下午) 报告王尚荣同志作了,我不算报告,讲几句。这次对越自卫反击战,决心进行一次有限度的惩罚作战,所谓有限度,就是打击深度浅一点,时间短一点,目的是教训教训这个狂妄的东方古巴,取得我们中越边界的比较安定的边界线,同时也是对于柬埔寨反对越南侵略的一个支援。当然,从更广泛意义上说,这是我们扩大“反对霸权国际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行动。现在,这个仗今天真正完了。5日宣布结束战争,部队开始向后撤,到今天撤完了。这11天,在回来的路上扫了一些洞,藏在这里、藏在那里的一些物资,一些小村子,也扫了好几千上万人。大家知道,党中央、中央军委下这个决心是不容易的。经过反复考虑,差不多经过两个月的考虑,才下了这个决心。我们党、我们人民当中,很多担心这个问题,能不能搞得好,连锁反应有多大,会不会影响我们四个现代化建设,打得好打不好?这些担心是对的,是个严肃的问题。中央、中央军委经过反复考虑,下了这个决心。今天看来,这个决心下得是对的。当时,下决心时,最大的担心是怕北边苏修有强烈的反应。所以我们下这个决心时,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科学的分析。因为影响我们四个现代化建设,不是南边仗打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北边反应有多大,北边反应不大,那影响就不大。但是,在考虑这个问题时,越南仗恃有苏越友好条约,仗有这个条约大举进攻柬埔寨,仗这个条约在中越边界闹事,搞得我们不安宁。他们在北方的军队有

20万人,有7个师布置在我们边界线上,还有公安屯,边界长大约1700公里,队伍密集。同时,越南经营同中国对抗、打仗好多年了,就在我们加紧援助他们的时候,有的工事搞了7年,有的搞了3年,到处是工事,屯积大量的物资,好多物资都是我们援助的,大米、弹药、武器,这次搜回来一批,越南就仗恃有苏越条约才敢这样。它也想仗恃这个条约把苏拖下水,也仗恃这个条约认为我们不敢采取相当规模的惩罚。就在我们出兵前几天,它还估计我们只有两个师的小范围的行动。我们下这个决心,也确实清醒地估计到北边的反应有多大。这个不但我们在考虑,大家知道,我访美时一路上讲要教训越南,美国不赞成我采取较大的行动,怕引起苏联的大的反应。但同时我们也摸到了一点气候,美国一边反对我们惩罚,另一方面通报我们一点情报,说苏联的军队根本没动,而且告诉我们,在几千公里边界上有54个师,告诉我们没有满员师(一万二三千人)。比较充实的师,大约占满员的70%-80%,这样的师大约占1/3;第二种师也是1/3,占满员的50%-60%(六七千人),等于我们的简编师;还有架子师,大约4000人左右,占1/3。这样的情况,就可以具体分析了。所谓下决心是有风险的,风险主要来自北方。风险无非是大、中、小,大的、中的、小的。中央分析,大的牵涉到苏联战略重点转移的问题,现在苏战略重点在西方,它的3/4强的兵力布置在欧洲,所谓东面100万人,占1/4弱;而在装备上,主要装备更现代化、更重要的装备在欧洲。所以,如果要进行大规模向中国进攻,它的战略重点必须转移,起码要从欧洲调

海湾战争战例分析学习资料

海湾战争战例分析

海湾战争战场环境分析 作者:赵杨 3011020033 单位:学员二旅五营四连 摘要:本文介绍了海湾战争的过程,美军起到的作用,着重分析了战场环境。在分析战场环境时,首先,说明了海湾战争的信息化战场,美军建立了5个层次的电子传感器网;又讲了海湾战争是一体化作战的典范,作战空间被大大的扩大,七维一体的作战模式和大量先进武器的使用是美军站在场控位置的关键;最后讲述了复杂的电磁环境成为海湾战争的主导。 关键词:海湾战争;战场环境;美军;电磁环境;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一体化作战 正文 在讲海湾战争的战场环境之前,先将一下海湾战争。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在此战争中,美军起到关键性作用。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浅析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浅析 摘要: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是在陆空协同作战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大致过程是:70 年代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80年代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90年代提出了联合作故理论。联合作战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美军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发展过程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是在陆空协同作战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大致过程是:70 年代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80年代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90年代提出了联合作故理论。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越南战争,美军都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陆空协同作战,并对陆空协同作战理论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在70年代以前,美军的军事理论一般只划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陆空协同作战通常也只是作为战略或战术范畴军兵种的相直支援的问题来研究。 70年代初,正当美军在越南战争商临困境的时候,爆发了1973年的阿以战争。这场阿拉伯国家突袭以色列的战争,实际上是当时的北约和华约所用武器的一场大会战。美国原以为不可战胜的以军,岂料在战争初期遭受阿军大规模突袭后却几乎溃不成军。美军在震惊之后,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阿军用的是苏军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既然阿军能让以军无法招架,那么苏军在中欧岂不是更难对付?于是美军便组织了一批研究人员,待阿以双方刚一停火,就立即赶往中东。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其中第一条就是:军兵种均衡搭配十分重要。只有使坦克、步兵、炮兵和飞机密切配合,才能赢得战争。在总结阿以战争和美军在越南战争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前苏联诸军种进攻战役理论,美军开始从战役层次

研究陆空协同作战问题,从而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的设想。这一理论以前苏联为对象,以欧洲为主战场,认为,在华约军队数量上大大超过北约,并已取得技术上的优势的情况下,要与华约集团抗衡。仅以陆军在战术行动上连续取得胜利,己不能确保战略上的胜利,因而必须利用攻击直升机配合陆军打击敌坦克、装甲步兵,即先由地面部队、空军和攻击直升机一起压制敌人的防空系统,再由攻击直升机配合地面部队攻击敌装甲部队。并强调,要取得防御作战的胜利应采取更多的措施,不能仅仅依靠个别军种来实施,而应通过陆、空军的联合行动来达成,陆空联合作战理论在1976年7月颁发的Fl00-5号野战条令《作战纲要》中得到了充分反映。之后在1978年,美军又开始酝酿在战役层次利用空军部队,配合地面部队实施联合作战的理论,并提出了“一体化战场”和“纵深战场”等思想。紧接着,美军又对未来作战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未来的空中(包括外层空间)作战将与地面作战一起决定战役战斗的结局。1981年美军提出了“2000年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美军研究人员经过对历史,现实、未来陆空协同作战的深入研究, 1982年颁发了新版《作战纲要》,确立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强调实施诸军种部队战役层次的联合作战。虽然该纲要仍未打破陆军原有作战理论的框架,未充分论述陆、空联合作战的主要内容和协同问题,也没有论述在战区范围内如何对空地一体联合作战行动提供空中支援,对联合作战行动也只强调到军级,但应该说它仍是美军联合作战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该纲要指出:“陆军很少单独作战,美军的作战行动通常涉及一个以上军

对越自卫反击战为何再也不提了

对越自卫反击战为何再也不提了?这就是战争爆发的原因 1979年发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时间上离我们最近但被遗忘似乎更快。朝鲜战争偶尔还有一些纪录片回忆录之类。但对越自卫反击战除了在战争期间及后来十年的边境冲突期间进行过宣传,九十年代中越边境冲突完全停止后就再没有任何宣传了。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年代背景是越南刚刚赶走美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战争,而中国粉碎四人帮一个新的时代刚刚开始。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原因按照官方的说法是因为越南排华反华在中越边境制造事端挑衅中国,中国忍无可忍所以发动了教训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其实这些不过是表面现象,或者说是发动战争的借口。越南刚刚结束战争不进行休养生息就主动挑衅中国这不合情理,当然有有更深层的原因。 越战期间越南背后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老二中苏两个大国在同时支持它,那时候中苏两国已经决裂,越南被夹在了中间,为了同时得到中苏两国的援助,所以越南努力在两国之间保持平衡。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后,中苏两国的紧张关系发展到了极点,双方在边境陈兵百万,苏联准备对中国进行核打击,而中国开始了三线建设,到处挖洞进行战略转移。迫于苏联的强大压力,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得不开始转向与美国的关系缓和,而美国出于对苏的战略需求,也需要中国对苏联的牵制,双方一拍即合,这也促成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当时越南与美国还在打仗,中国的这一举动让越南非常不快,这无疑为后来越南倒向苏联埋下了伏笔,这里顺便说一下阿尔巴尼亚也是对中国与美国开始改善关系极为不满,以致1974年MAO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时遭到了霍查的坚决批评与反对,这也是后来阿尔巴尼亚与中国决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还有经济上中国实在无法满足阿尔巴尼亚的狮子大开口了。 1975年由于美国支持的南越政府不给力及美国内反战情绪的高涨,美国不得不与越共签署协议撤除越南。随后越共彻底打败了南越统一了全国。越南统一后中国由于国内经济已到了极为严峻的状况,因此减少了对越南的援助,并提出希望越南能够自力更生。这对于习惯了靠中苏两国援助过活的越南来说极为不适应,也引起了越南的不满,这一点上与阿尔巴尼亚完全一样! 而苏联并没有减少对越南的援助,反而加大了力度,另外为了牵制中国,苏联也加大了与越南的更近一步的军事合作,租借了越南的金兰湾,越南的天平开始明显倾向苏联。越南

战场环境分析

战场环境分析讲义 【点击】战场环境是指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和作战效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统称。战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电磁环境及战场建设情况。 根据《司令部条例》第六章第二节第二十八条第3款规定:【点击】战场环境情况,主要搜集地形特点,部队机动、伪装、防护和工程构筑的条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气象水文特点,电磁环境,可供利用的资源等情况。 《孙子兵法》地形篇有这样一名话:【点击】“知天知地,胜乃无穷”。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第356页也有这样一名话:【点击】环境同军事行动有着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不论是对战斗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有决定性影响”。 美军认为“凡是能正确判断与利用气象和地形条件的指挥官,即可享有对其对手的决定性优势”。【点击】1943年11月,美军在进攻贝提澳岛作战中,由于对登陆海区潮汐判断错误,结果部队在低潮位登陆,登陆艇无法直接抵滩,陆战队员必须涉过数百米的浅水区才能上陆,在敌火的猛烈打击下,美军死伤官兵3000多人,损失履带登陆车90余辆。作战实践证明,指挥员能否正确分析战场环境,并根据战场环境条件去指挥作战,直接影响作战成败。 今天,我们学习三个内容:【点击】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要求、战场环境分析报告拟制。 一、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 战场环境是军事行动的舞台,把舞台搞清楚了,才能把战争的这场戏演好。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提示战场环境的作战价值,研究其对敌我双方作战行动的影响,为指挥员定下正确决心提供依据,保证在作战行动中“趋利

避害”,赢得作战的胜利。 战场环境分析一般按“五先五后”原则【点击】(先整体后局部、先敌方后我方、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先前沿后纵深、先概略分析后精确分析),采取整体分析、分区分析、要素分析、重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今天,我重点结合团机动防卫作战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点击】(一)通观全貌整体分析。这是战场环境分析的首要环节。就是总体审视、把握大势。比如分析我省地区地形,其总体特点就是【点击】“广、要、密、远、难”。“广”,是指其地幅面积广(土地面积166947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74%,居华东各省之首),“要”江西地处东南沿海浅近纵深,是主力军团入闽的主要通道,屯兵储物的主要基地;“密”,境内大型军用、民用机场、重要交通干线、杀手锏部队阵地、重要战争潜力目标密布;“远”与台湾本岛距离较远,最近的鹰潭市距离台湾岛480多公里,敌对我空袭密度不可能太大,便于我完成防卫企图;“难”,防守难度大,区内目标众多,分布分散,且区内交通发达,便于敌人袭扰破坏。据此,并根据上级意图、敌情和参战力量实际,研究形成“XX、XX、XX”的战法。 【点击】(二)着眼特点分区分析。就是根据地形自然构成或明显特征,把敌我双方地形划分成若干地区,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对战场环境进行分析判断。比如,根据江西省地形,可区分为北部、南部2个区域,对各个区域的战场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对作战行动的独特影响。 【点击】(三)区分要素逐个分析。就是把作战地域内具有战术价值的战场环境要素,分门别类进行分析判断,从中得出每个环境要素对作战行动的影响与对策措施。比如,我们来分析一下我省的交通要素。江西省现有高速公路总里程4260公里路,可概括为“三纵四横”,连接各地市。三纵:即济广、福银、

战场环境分析之气象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气象武器

气象武器 摘要:自古以来,能否及时了解并利用战场环境,都是决定战争胜利不可忽视的因素。然而对于高科技时代的现代战争来说,单纯地获取战场环境信息,利用现有条件已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基于对环境的改造,一种新概念武器——气象武器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宠儿。本文着重介绍了气象武器的原理、种类、特点及研发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战场环境、气象武器、原理、种类、特点、现状前景 所谓“气象武器”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

暴雨、山洪、雪崩、热高温、气雾等自然灾害,改造战场环境,以实现军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总称。随着科学和气象科学的飞速发展,利用人造自然灾害的“地球物理环境”武器技术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必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气象武器的原理 采用人工手段影响天气,主要是用飞机、火箭、火炮等手段向敌某些地区低空大气层播撒催雨物质进行降雨、播撒其他化学物质进行消雾和造雾,或通过其他手段改变敌方上空的臭氧含量等方法,以制造恶劣天候,对敌方造成各种危害。采用人工手段之所以能够使天气产生变化,这是因为大气层中所包含的水汽、水滴、冰晶和各种悬浮物质,时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只要人们掌握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变化规律,就可以使用较少的能量去引发和催化它们,即形成一种使天气产生变化的触发机制,天气中的不稳定因素就会产生较大的能量转换。而大气层中这种能量转换的结果,就会导致某些地区、某些空间天气、气候的变化。气象武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按照一定的军事目的给大气施加某种能量,使天气按照有利于自己,不利于敌人的方向发展,以制造恶劣的天气和气候去直接攻击敌人,或为间接攻击敌人创造有利的战场环境。 二、气象武器的主要种类 (一)温压炸弹

战场环境分析之太空未来战争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太空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太空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古往今来,尽管在人来居住的地球上,战火频繁,此起彼伏,然而,太空始终是超脱人间兵伐之灾的一片净土。几千年来,人类对太空寄托着无限美好的憧憬,希望有朝一日能开发利用太空无穷无尽的宝贵资源,造福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未来。 但是,当新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从太平洋的彼岸就传来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信息:2001年1月,美国新总统小布什上台伊始就公开宣称,要修改1972年美苏签订的反导条约,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并称反导条约是“历史的残余”;昔日的冷战先锋、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则危言耸听地说,美国正面临一场“空间珍珠港”事件的危险,美国必须调整军事战略,加强太空站准备;美国政界、军界的其他头面人物和高级谋士们也乘机大声鼓噪太空站。

美国着眼未来发展,提出“谁能控制空间,谁就能控制世界”。俄罗斯则称“优先发展空间信息支援系统,确保有效地支持部队行动,是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战略稳定所必须的”。可见,美、俄等国视空间为当今维护国家利益所必须关注和占据的战略“制高点”。当今,战场空间已从陆、海、空进一步延伸到外层空间,未来战争将是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战争。没有强大的航天力量,就没有制天权,还将严重削弱制空权和制海权,最终丧失战争的主动权。正是因为这样,美国为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迫切需要保护其在太空的既得利益,在其公布的一系列航天政策中,明确提出了要发展控制空间能力,声称必要时要从空间使用武力,攻击敌方陆、海、空、天的重要目标,优先保卫美国的“太空资产”。 2001年1月26日,美国举行了代号为“施里弗——2001”的首次太空作战模拟演习,探索在未来太空战中有效夺取太空权的方法,该演习的主要特点:一是用电脑发动攻击,破坏对方的计算机系统;二是劫持对方卫星,让其成为己方所用,并尽力阻止对方利用他国的商业卫星。演习表明,太空军备竞赛已经拉开帷幕。针对该演习,俄罗斯作出强烈反应,首先通过了俄罗斯2001——2010年的“国家航天计划”,并决定在未来一年之内把军事航天部和导弹航天防御部队从战略火箭军中分离出来,组建一支新的军种———“天军”。 无论是美军的太空战演习,还是俄罗斯组建的“天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保证获取太空信息优势和防止敌方利用太空取得信息优势。要想取得战场制信息权,就必须综合利用军事航天力量(主要是卫星系统)和电子战系统,获取各种信息,为联合作战指挥及各种作战行动提供实时或近实时的情报,同时对敌实施进攻性和防御性信息作战,全面剥夺敌方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太空站武器系统 美国在太空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卫星通信网络、监视与侦察系统、气象预报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在过去的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全记录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全记录 1979年2月17日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通过这次战争,恢复了南疆边境的安宁,同时也将边境争议区收回,获得了一个满意的陆上边界。同时通过后来的两山轮战和对战争经验的总结,锻炼了中国军队也为未来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指引了方向。 战争背景 越南,是中国南方的邻国。历史上,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置交趾郡,越南这片土地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历史上,越南地区一直作为中国的郡县归属在中国行政区划中。随着五代十国末年越南丁朝从中国南汉独立,以及宋朝收复安南失败后,越南正式成为被中国政府承认的独立藩属国。 近代以来,越南沦为法国殖民者的殖民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两国命运相关,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唇齿相依情同手足。越共老一批革命者都有在中国战斗的经历,中越两国共产党在各自的民族独立解放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越南领袖胡志明主席曾在广东参加过中国的大革命。1951年印度支那共产党召开二大改名为越南劳动党时,将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而两军历史上更产生了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越南人民军双料少将洪水(阮山)。 在越南抗法斗争中,刚建国的新中国派出了军事顾问团指导越军对法作战,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越南战争爆发后,中国又无私地发起了抗美援越运动,派遣防空部队和工程部队进入越南,作战三年,击落击伤三千余架美机,牺牲千余人,还源源不断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资。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国的三十年间,中国约提供给越南折合二百亿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斗争。然而,随着中国与美国恢复外交接触,中越两国的关系则开始变得严峻了。 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苏联老大哥一直是中越两国所仰仗的对象。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间,中国则也是越南仰仗的对象。随着中苏交恶,越南在对华对苏关系上逐渐开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触也让尚未结束抗美斗争的越南感到不安。对于奉行实用主义的越南,在国家尚未统一之时,和中国、苏联的关系面子上都要维持。1975年越南统一,越南开始决定与苏联发展更为亲密的外交关系——因为苏联比中国强大。越南党中央亲华派如长征、武元甲逐渐靠边站,不再重用,党章里的毛泽东思想也被取消。在国内开始疯狂排华,打压华侨的正常生活,导致大量越南华侨返回中国。在中越边境则挑起武装冲突,派遣武装人员越界进行侵扰,打伤边民,推到界碑,蚕食边境,制造了浦念岭、庭毫山等事件。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从古至今,战场环境一直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虽然是独立于交战双方并且与交战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无关的客观存在,但只要运用得当,它也可以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战局。诸葛亮“巧借东风”,助周瑜火烧赤壁。抗日战争中,我一二九师充分利用平型关的有利地形,取得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阻止以色列的坦克进攻。 而现代战场是陆、海、空、天、信息、网络和心理七维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其特点可概括为战场信息透明、体系和网络对抗、战场多维、快速精确、战场纵深不断扩展、战争时间大大缩短、消耗巨大和不断创新。新军事变革加快了向信息化战场的转化。未来的战场环境将是战场信息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战场空间全球化、一体化,并向太空和网络空间扩展;武器装备信息化、精确化、高速化、智能化、隐身化、束能化;核生化大规模杀伤武器正从威慑转入实用;攻防对抗更激烈。抛开传统环境,电磁环境已经跃升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因素。此处,我重点就电磁环境分析。 电磁环境跃升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元素 人类活动的空间延伸到哪里,角逐便追随到哪里。从陆战场到海战场,再从海战场到空战场,战争方式发生了由平面到立体的巨变。当信息资源成为兵家争夺的焦点之后,情况又在悄然变化——由电磁活动构成的隐形电磁空间的形成,是战场空间发生巨变的最显著标志,它预示着战场空间不再限于由平面向立体,而且发展为从单维到多维、从有形到无形。当代战场,电磁波已经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媒介和最佳载体,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武器装备的支柱: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在飞机中已达50%(在B-2飞机中高达60%);在舰船中达25-30%;在火炮和坦克中达30%;在空间武器中甚至高达65%至70%。联合作战、体系对抗、精确打击所依赖的信息获取、传递、控制、干扰等,绝大部分要通过电磁波这个媒介完成。作战行动对电磁活动的依赖性越强,制电磁权的较量便越激烈,电磁活动空间在战场构成中的地位也越突出。电磁对抗作为信息化作战的标志性行动,从根本上决定着战场主动权的得失。 对作战行动产生巨大影响的电磁活动,构成了战场电磁环境。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代雷达对抗侦察机,可以在2万脉冲/秒的信号密度中正常工作。90年代初,信号密度增长到10万脉冲/秒,这时,连第二代雷达对抗侦察设备也难以分辨信号。战场空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并非人人都有切身感受。这是因为,电磁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环境,不能被感官直接感受,认识它,比认识地理环境困难得多,除了弄清战场电磁环境形成的复杂性,还要弄清电磁资源的特征以及作战行动对电磁环境的依赖,确立保护电磁资源、管理电磁资源、利用电磁资源的意识。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对战场环境的适应与否,集中体现在对电磁环境的适应上。因此,将军事训练置于复杂电磁环境下,就成为推动军事训练从机械化条件向信息化条件转变的切入点和“抓手”,抓住了它,对武器平台、训练体系、训练方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我军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可以预测,一种新的学科——战场环境学,呼之欲出。 战场电磁环境表现出复杂性极高的新特征

未来太空联合作战

太空与未来联合作战 [摘要]当今,战场空间已从陆、海、空进一步延伸到外层空间,未来联合作战将是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战争。没有强大的航天力量,就没有制天权,还将严重削弱制空权和制海权,最终丧失战争的主动权。因此,全球各国对制天权越来越重视,对其的争夺也愈演愈烈。 [关键词]联合作战;太空;制天权 Outer Space and Future Joint Operations [Abstract]Today, the battle space has been further extended from land, sea and air to outer space, the future joint operations will be land, sea, air, space wars integration.Without a strong aerospace force, there is no control of space, air and sea will be severely weakened and eventually lost the initiative in the war.Therefore,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 the control of space, competition has intensified its. [Key words]Joint Operations;Outer space;The rightsof Space control 1背景 古往今来,尽管在人来居住的地球上,战火频繁,此起彼伏,然而,太空始终是超脱人间兵伐之灾的一片净土。几千年来,人类对太空寄托着无限美好的憧憬,希望有朝一日能开发利用太空无穷无尽的宝贵资源,造福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未来。 现如今,美国着眼未来发展,提出“谁能控制空间,谁就能控制世界”。俄罗斯则称“优先发展空间信息支援系统,确保有效地支持部队行动,是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战略稳定所必须的”。可见,美、俄等国视空间为当今维护国家利益所必须关注和占据的战略“制高点”。当今,战场空间已从陆、海、空进一步延伸到外层空间,未来联合作战将是陆、海、空、天一体化的联合作战战争[1]。没有强大的航天力量,就没有制天权,还将严重削弱制空权和制海权,最终丧失战争的主动权。正是因为这样,美国为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迫切需要保护其在太空的既得利益,在其公布的一系列航天政策中,明确提出了要发展控制空间能力,声称必要时要从空间使用武力,攻击敌方陆、海、空、天的重要目标,优先保卫美国的“太空资产”。 美俄两国都是为了保证获取太空信息优势和防止敌方利用太空取得信息优势。要想取得战场制信息权,就必须综合利用军事航天力量(主要是卫星系统)和电子战系统,获取各种信息,为联合作战指挥及各种联合作战行动提供实时或近实时的情报,同时对敌实施进攻性和防御性信息联合作战,全面剥夺敌方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太空站武器系统 美国在太空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卫星通信网络、监视与侦察系统、气象预报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在过去的局部联合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1空间预警系统 主要是预警卫星。它可以探测到导弹发射所喷尾焰的红外辐射,提供较长的预警时间,甚至能测出来袭导弹的性质和攻击路线[2]。 2.2空间信息传输系统 2.2.1军事通信卫星 分为战略与战术2种卫星。战略通信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提供远程战略通信服务;战术通信卫星在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主要用于近程通信,为飞机、舰艇、车辆、部队间提供机动通信服务。发展趋势:完善保密措施,增强抗干能力和生存能力;攻克卫星不能与水下潜艇通信的技术难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