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军阀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新趋向

1、1913年7月,袁世凯任命进步党熊希龄为内阁总理。9月,组成包括梁启超、汪大燮(xie 四声)、张謇在内的“第一流人才内阁”(强力部门由袁世凯嫡系掌握)。

2、1913年,10月6日,国会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10月10日,袁世凯就职。11月4日,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议员资格,使国会无法开会。11月26日,组织政治会议。1914年1月10日,取消国会。3月,约法会议召开。5月1日,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撤国务院,总统府设政事堂为办事机构,以“国务卿”(首任是徐世昌)为政事堂首脑。成立代行立法机关职权的参政院,袁世凯任命参政。参政院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任期改为十年,连选连任不限;总统任期届满时,若有政治必要,不必改选,即可连任;总统继任者由现任总统推荐,被推荐者无限制。专制独裁统治被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

3、袁世凯和守旧派、复辟派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4、白朗以“抚汉讨袁司令大都督”的名义发布告示,声震豫西。采用避实击虚的战术在豫、皖、鄂活动,在老河口整编称“公民讨贼军”(“扶汉军”),自称“中原扶汉军大都督”,决定进军西北。在陕西、甘肃受挫后回到河南,1914年8月失败。白朗起义是辛亥革命失败后革命低潮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打击了袁世凯反动统治,鼓舞了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力量。

5、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任总理。《中华革命党总章》“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认为民族主义已完成,没有提出反帝纲领;组织上强调党的集中统一,规定入党者必须宣誓对孙中山绝对服从,并按手印,还按入党先后顺序把党员分为“首义”“协助”“普通”三等,所享权利不同,人为地造成等级森严,加深党内外隔膜,脱离群众;过分注重军事,忽视发动群众。在东京创办《民国杂志》。

6、一战爆发后,留日但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部分国民党人,以讨论欧事为名,于1914年8月在东京成立“欧事研究会”会员主要是追随黄兴的国民党军事骨干和国民党中稳健派。坚持反袁主张,但在斗争策略上反对孙中山“急进”方针,主张“缓进”,存在着对革命缺乏信心的消极因素。

7、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分五号:中国承认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将旅大租借期及南满、安奉铁路期限延长至99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内蒙东部的特殊权利;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未经同意他人不得开采附近矿山;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中国中央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国警政、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将武昌至九江、南昌至杭州、潮州间铁路建筑权给日本,允许日本在福建有投资建筑铁路及开矿优先权。

8、1915年5月9日,经过几个月的秘密谈判(陆徵祥、曹汝霖),日本迫使袁世凯接受除第五号内容外的要求。“五九国耻”。

9、“二十一条”的谈判与签订,从上海发起国民大会,各地纷纷响应,形成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

10、1915年8月,古德诺(美)《共和与君主论》;有贺长雄《共和宪法持久策》鼓吹由袁世凯称帝。杨度、孙毓筠(yun二声)、严复、刘师培、李燮(xie四声)和胡瑛(“筹安六君子”)组织“筹安会”,公开鼓吹恢复帝制。10月6日,参政院决定不再召开国民会议,由国民代表大会决定国体。10月8日,袁世凯公布《国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2月11日,参政院投票赞成君主制,12月31日,袁世凯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11、1915年9月,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坚持共和,反对帝制。12月25日,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宣布云南独立,组成“护国军”讨袁。1916年1月1日,云南军政府成立发布讨袁檄文。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时为一战,欧美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态度因

形势变化而转变为倒袁,袁世凯集团分崩离析。

12、1916年3月,袁世凯取消帝制,废洪宪年号。5月8日,各独立省份军人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唐继尧、岑春煊、梁启超)。6月6日,袁世凯病死。

13、护国战争推翻了洪宪帝制,埋葬了袁世凯,最终迫使段祺瑞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是一次胜利的革命战争。但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段祺瑞窃取,国家政权并无革命性转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没有改变。

14、帝国主义失去统治中国的共同工具,便各自寻找和培养在华代理人,促成军阀割据。段祺瑞(皖系军阀)日本支持,握有中央大权;冯国璋(直系军阀)英国、美国支持;张作霖(奉系军阀)日本支持;阎锡山(晋系军阀);张勋“定武军”屯兵徐州,是拥立溥仪复辟的中心人物;唐继尧(滇系军阀)云贵两省;陆荣廷(桂系军阀)两广地区。

15、1916年6月,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恢复《临时约法》。

16、原国民党议员组成丙辰俱乐部、客庐系、韬园系三个政团。1916年9月,在孙洪伊倡议下,三派组成“宪法商榷会”(后客庐系分为政学系和益友社,丙辰俱乐部和韬园系合并为民友社),基本反段祺瑞。主张地方制度列入宪法,省长民选,给予地方一定的自治地位。实际上代表反对北洋军阀集权的不当权资产阶级和与段祺瑞有矛盾的某些地方军阀利益。进步党分裂为宪法案研究会和宪法研究同志会,原国民党三派成立宪法商榷会后,两派也自动合并为“宪法研究会”(研究系)支持段祺瑞。主张中央集权,省长由中央任命。实质上反映段祺瑞等北洋军阀的态度。

“中和俱乐部”是段祺瑞指使成立的御用党。

17、府院之争: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政治集团(支持者为国民党人和南方地方势力)和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军阀政治集团(支持者为研究系和亲段北洋督军)之间的矛盾。既有黎元洪与段祺瑞争权夺利的矛盾,也反映研究系和国民党间的矛盾、国民党与皖系军阀间的矛盾。到1917年提出“参战问题”时更加表面化。黎元洪担心段祺瑞以参战名义加强对自己和国会的控制,支持美国反对参战;段祺瑞为加强自己实力在日本支持下决心与德断交,继而参战。3月,国会通过与德断交案。参战问题成为府院之争焦点,也是国会两派斗争焦点。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张勋率辫子军(仅次于张勋的复辟势力是升允“勤王军”“满蒙举事团”,勾结沙俄)进京调停,逼黎元洪解散国会,乘机拥溥仪复辟(丁巳复辟,仅仅12天)。段祺瑞通电宣布讨伐张勋。1917年7月12日,“讨逆军”攻入北京,溥仪再次宣布退位。段祺瑞重新上台,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8月14日,北京政府发布《大总统布告》正式对德宣战。

18、1917年11月2日,美国国务卿蓝辛和日本外务相石井菊次郎订立《蓝辛石井协定》,美国承认日本在华有“特殊利益”;日本再次承认“门户开放”。给日本独占中国以条件。19、西原借款:1917年1月至1918年9月,日本寺内正毅内阁的重要谋士西原龟三以“私人身份”六次来华,经手八笔对段祺瑞政府的贷款,合计1.45亿日元。

20、1918年5月,段祺瑞政府与日本订立《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日本取得在我国驻兵和军队自由出入我国东北与蒙古的特权。

21、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抵达广州,举起“护法”旗帜。7月22日,海军总长程璧光和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率舰队由上海赴广州,通电拥护约法、拥护国会。8月,召开“非常国会”(不足法定人数),决定成立军政府。9月1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出兵北伐,开始“护法战争”,战场主要在湖南。

22、西南军阀害怕被段祺瑞吞并,借“护法”旗号自保,并利用护法战争扩充自己实力。

23、冯国璋(大总统)和段祺瑞(总理)开始新的“府院之争”。1918年6月,吴佩孚(直系)与西南军阀签订“停战协定”皖直两系军阀矛盾加剧。护法军政府内部矛盾也加剧:1918年5月20日,改大元帅府为总裁制的军政府由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林葆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