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工业化分析
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综述

在日本,住宅建筑工业化被称为“工业化住宅”,其特点是将住宅分解为标 准化的构件,然后在工厂进行批量生产。这些构件包括墙板、楼板、楼梯等。通 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住宅的高效生产和降低成本。
目前,日本的住宅建筑工业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设计到生产再到 施工,都有专业的公司和团队负责。同时,日本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 住宅建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对采用工业化方式生产的住宅提供补贴, 以及对工厂生产的住宅构件进行质量认证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住宅工业 化及其技术发展成为了建筑行业的重要趋势。本次演示将详细阐述住宅工业化的 概念、优势及其技术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住宅工业化是指采用标准化、系统化和高效化的方式来制造住宅。这种方式 通常包括预制构件的生产、模块化建造技术的应用和精益施工流程的优化等多个 方面。相比传统住宅建造方式,住宅工业化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 住宅质量等优势。住宅工业化还能够减少施工现场的浪费和污染,符合绿色建筑 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住宅建筑工业化产业链。从设计到生产再到施工,需要 各个环节的专业团队进行合作。因此,应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形成完 整的产业链条。
最后,应注重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 工业化住宅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应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 住宅建筑工业化技术和标准。
工程质量水平:住宅工业化可以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在工厂内进行构件的生 产和组装,可以更好地控制材料和工艺的质量,避免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不稳定。 同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减少设计变更和错误率,提高工 程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消费者满意度:通过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住宅工业化的满意度较高。装配式 建筑和模块化建筑可以更好地实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高居住品 质和舒适度。同时,工厂生产的构件可以更好地控制质量和精度,减少质量问题 和维修成本,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分层装配式钢结构工业化住宅体系研发与应用

K Y WO S h ea c i l se l ; te c n ai dh u e E RD : irrhc s mby se l o sr ci ; em a str u h j n ;i s i z o s aa o o d r le
杨建行 : 分层 装 配 式钢 结构 _3 化 住 宅体 系研 发 与 应 用 r, -k
分 层 装 配 式钢 结 构 工 业化住 宅体 系研 发 与应 用
杨 建行
( 宝业集 团浙江建设产业研究 院有 限公 司 , 浙江绍兴
摘
320) 10 0
要 : 层 装 配式 钢 结 构 工业 化 住 宅体 系是 一 种 新 型 低 层 工 业 化 住 宅 结 构 体 系, 主要 特 点 为 密 柱 、 贯 通 、 分 其 梁 柱
前 景 进 行 了分析 和 介 绍 。
关键词 : 分层装 配式 ; 钢结构 ; 梁贯通 ; 工业化住宅
RES EARCH AND P CAT oN AP LI I ON THE ERARCHI AL S M B TE HI C AS E LY oF S EL
I NDUS TRI ALI ZED HOUS NG YS I S TEM
i s a lt n n t e p p r h a k r u f s se d v lp n ,s s e c m p st n n t l i .I h a e ,t e b c g o n o y t m e eo me t y t m o o i o ,d s n r l n h i ao d i e i u e a d t e ma n g c n i u a i n o s r c u e v r u man e f r a c t s s e g n e i g p l a in x mp e f h p o u t o f r t f tu t r , a i s g o o i p r o m n e e t , n i e rn a p i t e a l o t e r d c c o c a a t rs is e f r a c n r d c p l a i n p o p c s we e i to u e n n l z d h r c e it ,p ro c m n ea d p o u ta p i t r s e t r n r d c d a a ay e . c o d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背景和政策环境[权威资料]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背景和政策环境[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61dfc3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6.png)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背景和政策环境一、重要背景装配式建筑发展背景有两个里程碑式的文件――一是1999年国务院发布的72号文件《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
在这一文件发布之后,全国开始兴起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工作。
但是因为过去长期以来市场比较活跃,重数量不重质量,住宅产业化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是相当缓慢的,直到“十二五”后期,质量受到高度重视,产业化发展的势头才呈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趋势。
据统计,在2013年以前全国累计住宅产业化的建筑量不到1800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量的10%,还包括一些成品住房;到了2014年,全国大概已经超过了2000多万平方米;到了2015年,有将近3800万平方米,基本呈现了翻番的发展势头。
应该说从“十二五”末期到现在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所以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阶段。
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这一文件。
而国务院最新颁布的《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对全行业全面推动装配式建筑是新的里程碑式的文件。
因为在国务院6号文件里提到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要使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在新的文件里作了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达到15%,2025年达到30%。
这15%、30%看起来比例不高,但对整个行业来说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到目前为止,虽然住宅产业化已经有几千万的量,但这只占了全国建筑总面积的1%-2%,接下来要用五年的时间达到15%,再接下来的五年就要达到30%,所以我们要全力以赴地做好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各项工作。
二、政策环境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家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里提出了三类地区:第一类地区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几乎是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因此,城市装配式建筑的企业就将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第二类是在人口三百万以上城市的重点区域、新区域全面地推广装配式建筑;第三类就是其他的有积极性的企业也要积极地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形式,具有节能、环保、高效、安全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本报告旨在总结装配式建筑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装配式建筑发展背景1. 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等,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装配式建筑以其优越的性能和施工效率,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绿色、环保建筑的需求。
3. 技术进步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构件质量、施工效率、安全性能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为装配式建筑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1. 发展规模截至2020年底,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达到15%,其中装配式住宅占比超过10%。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2. 技术体系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包括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环节。
其中,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技术、装配式建筑体系设计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等取得了显著成果。
3. 政策环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土地供应等,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装配式建筑存在问题1. 产业链不完善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尚不完善,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协同度低等问题。
2. 技术标准不统一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发展。
3. 市场认知度不高部分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认知度不高,对装配式建筑的性能、质量等方面存在疑虑。
4. 施工质量把控难度大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构件质量、施工工艺、现场管理等方面对施工质量把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住宅产业化进程中的SI住宅体系设计研究

住宅产业化进程中的SI住宅体系设计研究随着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SI(装配式建筑)住宅体系设计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SI住宅体系是基于工业化生产的概念,通过标准化、序列化和模块化的设计与制造,实现住宅建筑的快速、高效、环保和经济性,并在市场中形成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SI住宅体系设计的理念SI住宅体系设计的本质是工业化生产与现代居住规划相结合,打造出完全有计划、有序、标准化、规范化的建筑制造过程。
SI住宅的设计理念是:一套住宅应该是由多个不同的、可重用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可以在工厂里生产,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大的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
二、SI住宅体系设计与传统建筑的区别传统建筑是由现场施工人员在现场搭建的,工人在现场进行砌墙、铺地面、水电安装等工作。
而SI住宅体系设计则是将已经生产好的模块运到现场进行拼装。
这个过程类似于积木,每个模块都可以根据设计模板进行生产。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大减少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同时质量也会得到保障。
三、SI住宅体系设计的优点(1)施工速度快,周期短。
SI住宅体系设计采用标准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既可以加快生产速度,又节约了现场施工时间,缩短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2)环保节能。
SI住宅体系设计采用了节能、环保的原则,对环境的影响要小得多,同时在加工、生产、施工和拆除等方面也十分环保和节能。
(3)质量好。
SI住宅体系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建筑质量和可控性。
(4)经济性好。
SI住宅体系设计减少了人工成本,以及脚手架成本等,可以降低建筑成本。
四、SI住宅体系设计的局限SI住宅体系设计虽然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还存在着很多局限性。
比如说,模块化设计有一定限制,不是全部住宅都可以被模块化。
同时,有些特殊的功能比如厨房、卫生间、阳台等不能用标准化的模块方案来完成。
因此,对于住宅设计师和厂商来说,他们要克服一些设计的局限性,提高施工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应用分析和发展思考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应用分析和发展思考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预先加工好结构图纸所示的结构构件, 然后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 在现场起吊、安装就位、节点连接形成整体的混凝土结构。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对比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在于, 结构构件可以工厂预制, 实现建筑工业化, 整体结构可以施工现场装配, 实现建筑产业化, 并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构件加工精度高、节能、环保、施工进度快、经济效益高、降低施工场地限制等优点。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行业的重大变革,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国内外现状应用分析进行论述,重点提出了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现状;应用分析;发展思考进入二十一世纪,基于国内生态环境考虑,国家提出了节能减排战略,对建筑施工行业造成大气和环境污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规定;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枯竭,劳动密集和粗放型的传统建筑施工方式日趋暴露出很多问题,并且开始逐渐制约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而通过工厂预制和现场组装、生产更高效、更加节约人力成本的装配式建筑重新提上了城市建设的发展议题。
近些年,随着现代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提倡和推广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而分析和研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与发展业成为新生态形势下未来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装配式建筑的三种结构体系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属性,习惯上把装配式建筑分为三种结构体系,即木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和混凝土结构体系。
各具特点如下:(一)木结构体系在混凝土及钢材出现之前,木材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被广泛使用。
与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相比,木结构房屋建筑具有以下特点:工艺雕凿和组合安装便捷;经过防腐处理后,耐久性强、抵抗地震能力强;具有很好的保温节能性能;施工周期短,搬运吊装方便。
目前,主要用于古建筑和园林景观领域。
(二)钢结构体系钢结构可分为轻型钢结构和重型钢结构,普通建筑主要以轻型钢结构为主。
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它通过工厂化生产、模块化设计和快速安装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一、市场需求驱动下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于住房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传统建筑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
而装配式建筑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迅速崭露头角。
1. 工期压缩与成本降低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中,工期是一个影响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装配式建筑通过将主要施工工作转移至工厂进行集中生产,并辅以现场高效快速安装,大大缩减了传统建筑所需要耗费的时间。
并且由于生产过程可以进行标准化和数量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建筑成本,降低建设投资。
2.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环保装配式建筑的材料往往是预先加工的,可以减少施工现场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且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
而且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更注重节能环保的要求,使得整体能耗较低。
这符合当前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需求。
二、技术创新推动下的未来前景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基于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建筑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技术创新在其未来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 自动化与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和互联网等领域的不断突破与融合应用,装配式建筑将会迈向自动化与智能化。
例如,在装配过程中引入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减少人力成本。
同时,在设备安装、楼层组装等方面也可以借助智能系统来实现更高效、精准的操作。
2. 数字化设计与虚拟现实数字化设计的应用将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通过使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可以进行全过程协同设计和三维建模,提高施工效率并减少错误。
此外,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让设计团队和业主更直观地了解项目效果,并及时发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工业化分析
作者:郑磊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16期
摘要: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每年新建建筑量约20亿㎡,居世界之首,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建建筑的近40%,水泥和钢材消耗量占全世界的40%。
这是因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建造大量的建筑,预计这一过程还要持续25年~30年。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住宅工业化;分析
1 导言
回顾我国近30年的发展历史可知,广大从业人员对建筑工业化追求一直没停止过,我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发建设了不少的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建设部于1979年颁布实施了行业标准JGJ1-79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暂行规定,吹响了建筑工业化的冲锋号,后又于1991年10月1日修订为《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结果并不如人意,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步伐曾一度停滞。
纵览目前我国建筑业的诸方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启动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步伐已万事俱备。
2 准确定义建筑工业化的概念
建筑工业化从狭义上讲是搭积木方式建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装配式建筑。
而从广义上讲,建筑工业化是从事与装配式建筑有关的制造、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也包括与之相关的出租、金融等。
所以,建筑部件的工业化或者工厂化都不是建筑工业化,“化”代表的是知识产权,是包括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施工到后期运营管理的全产业链的一个系统。
因此,建议我们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制度,避免一些部品部件企业或单一生产加工企业,以及单一以广告形式做企业招揽业务的企业,也作为建筑工业化进入市场,扰乱市场。
3 正确认识建筑工业化的意义
目前,部分地方对“新常态和转型升级”的理解产生了偏颇,单纯认为转型升级就是“转行”,一味追求听起来“高大上”的产业,对建筑工业化的接受度不高,甚至对其概念和意义都不太清楚。
新产业呼唤新理念,其实世界上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只要改变技术和管理制度,传统产业仍可以变成现代产业,而建筑工业化就是这样一个从传统产业中蜕变出来的新产业。
4 关于工业化建筑的技术特征分析
(1)建筑工业化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组成部分有四个,分别是施工阶段、施工使用、建筑设计阶段和部件生产阶段。
目前,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高度的设计要求,如:机械化程度高、可拆建筑、建筑改造、工业生产、安全高、耐久性高。
(2)多年前,国家要澄清建设产业化技术和设计标准化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简而言之,只有在标准化发展的前提下,建筑工业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常说系统是在一定的参考标准,生产需要设计组件类型和定型,然后产生大量生产,最后到达施工现场生产状态。
(3)建筑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的设计阶段起到了支撑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施工准备阶段,将目标构件的产业化生产和实现进行分割。
其中,可拆卸是直接拆卸建筑零件的一部分,将具有一定的标准化产品形成。
(4)工业化生产技术要求满足住宅的可持续发展、高机械化和节能环保的条件,因此这不仅是一个单一的技术问题,而且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密切相关。
5 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理念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
(1)提高农民自身文化素质。
装配式建筑理念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应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
装配式是将传统的工业建筑应用材料的整体运输拆分成多个子部分进行划分同样,装配式理念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应用,同样也可以将城镇化建设划分成多个子部分,首先,提高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农民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养,可以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思想引导,为城镇化理念的实施提供思想引导,深入对我党实施新农村相关政策的深入解读。
例如:我国某市积极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对农村中农业种植方式,新型种植技术手段的应用方式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同时,当地村干部积极组织群众学习我党新农村建设中相关政策和理念的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作用,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思想指导。
(2)完善城镇住房结构体系。
城镇化建设中应用装配式建筑理念,也体现在注重应用城镇化中住房建设中数量分配和质量保障的科学性划分。
一方面,城镇化中农民实施住房回迁建设,将装配式灵活分配的结构规划体系进行城镇化中住房划分,实现住房建筑与城镇化建设中回迁住户在住房应用数量上的控制,避免出现城镇化建设中住房拥挤或者住房建设大量闲置的情况出现,完善城镇化建设中住房分配结构体系的合理性规划;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实施装配式住房建筑时,也可以直接采用装配式建筑建筑施工规划,对施工中应用的建筑材料购买以装配式作为主要的建筑施工材料,保障施工质量,实现城镇化建设中住房施工材料的灵活性应用。
例如:我国谋地区实施农村城镇化建设,当地政府为了实现城镇化建设住房施工实现低碳化建设,将工业化中装配式建筑理念融合到城镇化建设中来,实施城镇中回迁楼按人口数量实施住房划分,并对施工中施工材料坚持装配式优先选择的理念,实现了我国城镇化建设中住房建筑分配合理化。
(3)促进城镇经济转型发展。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与城镇化中经济发展整体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实现城镇化建设中经济稳定增长,一方面,稳定农民经济收益,可以应用新型技术手段,为农民提供新型种植技术手段,强化城镇化建设建设中农村农业发展水平,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的结构性和层次性种植发展;另一方面,应用农村广阔的地域环境实施工业生产开发,稳定农民的工作稳定性,提高农村人口结构的稳定性,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人才保障,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4)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结构。
装配式建筑理念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也体现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基础性设施建设中,应用装配式灵活多元化的结构发展体系,逐步实现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卫生、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社会设施结构体系逐步健全,例如:做好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性难题,为我国农村农民的生活提供可靠地完善式服务结构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此外,实现低碳理念的融入在我国我国城镇化建设中融合也是工业化建筑中装配式结构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注重城镇化建设与社会整体发展趋势之间相互吻合,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自然发展规律之间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绿色性、可持续性发展。
6 结束语
新的世界性技术革命浪潮已经到来,建筑业同样不能不面临这场挑战,也决不能放弃这个机会。
因此,要在继续加速工业化步伐的同时,在一切适用的领域内积极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迅速提高建筑现代化水平。
当前,我国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发展如火如荼,把握机遇,努力促进我国住宅工业化进程,需要建筑业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庞宝根.对建筑工业化的几点思考[J].施工企业管理,2017(5).
[2] 张文裕.“搭积木”建房子,建筑工业化设计实践与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7(5).
[3] 毛超,谢芳芸,刘贵文.建筑工业化生态系统发展与演化研究——基于仿生学Lotka-Volterra模型[J].建筑经济,2017(5).
[4] 肖明.日本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政策特点与标准规范[J].住宅产业,2017(5).
[5] 第二届新型建筑工业化创新技术交流会圆满召开[J].城市住宅,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