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习题及答案)
第17章总需求及答案(1)

第17章总需求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可由个别商品的需求(供给)曲线加总而得B.新古典理论的总需求曲线和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均由IS-LM 模型导出C.新古典理论的总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相等D.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相等2.价格水平上升导致()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C.实际货币供给上升,De曲线左移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右移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A.国外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B.消费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C.投资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D.以上几个因素都存在4.其他条件不变时,()因素引起AD曲线左移。
A.价格水平下降B.政府支出减少C.税收减少、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般而言,在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可变动B.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资本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C.充分就业量即所有劳动力都得到工作时的总就业量D.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就业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6.新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假设有()A.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工会对劳动力供给的一定程度的垄断B.劳动者存在“货币幻觉”C.货币工资率具有拖下刚性D.劳动供给和需求均可立即对工资率的变化作出反应7.在()的情况下,总供给水平与价格水平同向变动。
A.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均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B.劳动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而劳动需求则不作反应C.劳动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作出反应,而劳动供给则不作反应D.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均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作反应8.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前提假定是()A.价格不变B.收入不变C.生产函数不变D.不存在货币幻觉9.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则税收减少会导致(A.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上升)B.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产出不变C.实际产出上升,而价格水平不变D.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不变10.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当名义货币供给增加20%时,()A.价格水平不变B.利率增加C.名义工资增加20%D.实际货币供给增加20%11.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当政府支出增加时,()A.利率增加,且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B.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且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C.对实际货币供给及产出的组成均无影响D.对利率及产出的组成均无影响12.在新古典理论的总供给曲线分析中,如已实现充分就业,则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且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B.对实际货币供给及产出的组成均无影响C.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D.利率降低,产出的组成发生改变13.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税收降低会增加()A.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C.实际产出,但对价格水平无影响D.价格水平,但对实际产出无影响14.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政府支出减少会降低()A.产出和价格水平B.均衡的产出和实际工资水平C.均衡的产出和实际利率水平D.以上均有可能15.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总需求曲线左移会降低()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B.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D.劳动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二、名词解释1、总需求2、总需求函数3、总需求曲线4、总供给函数5、宏观生产函数6、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7、充分就业均衡8、长期总供给曲线9、古典的总供给曲线10、短期总供给曲线三、问答题1.假设某国某年的潜在GNP为500亿元,该年的均衡产出同样是500亿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一、名词解释1、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P314①在市场活动中,交易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市场作为交易关系的总和,将各个由社会分工所形成的处于分离状态的利益主体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交易关系和协作关系。
这些参与市场交易的利益主体,就是市场交易主体。
②经济学中一般将市场交易主体概括为三类:个人、企业和政府。
③总之,在市场经济中,所有参与交易活动的买方、卖方,都是市场交易的主体。
2、现代企业制度①是指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制度。
又称为“现代公司制度”,其基本形式是股份制。
②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
③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形式一般表现为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④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3、公司治理结构(05年名解,3分)①即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
②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约束机构。
二、简答题1、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重点!)P320★★★★★1)自主经营,即企业拥有自主的经营权。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的经营主体和交易主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有权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有权决定经营什么、经营多少和怎样经营,有权按效益最优化原则配置资源。
2)自负盈亏,即在扣除成本、税收后的盈利归企业所有,亏损由企业自己负责,这是核心特征。
只有自负盈亏,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才有足够的经营动力和压力。
3)自我发展,即企业规模的扩展、经营链条的延伸、跨行业甚至跨国经营,都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能力并由企业根据市场状况及其预期的获利空间自主决策。
企业投资资金主要靠自我积累,或主要凭借自身能力或信誉通过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途径获得。
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第6章)

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第6章)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第6章)(一)问答题1、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答:(1)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是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
如图17-1所示: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 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
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2和r2。
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 和P。
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的一系列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推导总需求曲线的过程看到,总需求曲线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
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经济学:国民收入的来源与分配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If there are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can be written as( )A.xY = 2xAF(L, K, H, N).B.Y/L = A F( 1, K/L, H/L, N/L).C.Y/L = A F(xL, xK, xH, xN).D.L = AF(Y, K, H, N).正确答案:B2、An economy’s production function has the constant-returns-to-scale property. If the economy’s labor force doubled and all other inputs stayed the same, then real GDP would( )A.increase by exactly 50 percent.B.stay the same.C.increase by exactly 100 percent.D.increase, but not necessarily by either 50 percent or 100 percent.正确答案:D3、Given that a country’s real output has increased, i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ses can we be sure that its productivity also has increased?A.The total number of hours worked rose.B.It is unable to judge.C.The total number of hours worked stayed the same.D.The total number of hours worked fell or stayed the same.正确答案:B4、The inputs used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are also called()A.production functions.B.productivity indicators.C.factors of production.D.capitalization producers.正确答案:C5、The Peapod Restaurant uses all of the following to produce vegetarian meals. Which of them is an example of physical capital?A.the land the restaurant was built onB.the owner's knowledge of how to prepare vegetarian entreesC.the tables and chairs in the restaurantD.the money in the owner's account at the bank from which she borrowed money 正确答案:C6、Net exports must equal zero for any economyA.for which S = Y - C - G.B.All the answers are correct.C.that is closed.D.for which Y = C + I + G.正确答案:B7、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s of private and public saving, if Y, C, and G remained the same, an increase in taxes would ( )A.lower private and public saving.B.raise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saving.C.lower private saving and raise public saving.D.raise private saving and lower public saving.正确答案:C8、A larger budget surplusA.reduces the interest rate and investment.B.reduces the interest rate and raises investment.C.raises the interest rate and investment.D.raises the interest rate and reduces investment.正确答案:B9、Dilbert’s Incorporated produced 5,000,000 units of accounting software in 2004. At the start of 2005 the pointy-haired boss reduced total annual hours of employment from 10,000 to 8,000 and production was 4,800,000. These numbers indicate that productivityA.rose by 20%.B.fell by 4%.C.fell by 20%.D.rose by 12%.正确答案:A10、In a closed economy, what does (Y - T - C) represent?A.national savingernment tax revenueC.public savingD.private saving正确答案:D二、判断题1、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production are capital and labor.正确答案:√2、Like physic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is a produced factor of production.正确答案:√3、As capital per worker rises, output per worker rises. However, the increase in output per worker from an addition to capital is smaller, the larger is the existing amount of capital per worker.正确答案:√4、Consumption depends positively on disposable income—the amount of income after all taxes have been paid. The higher disposable income is, the greater consumption is.正确答案:√5、The quantity of investment goods demanded depends negatively on the real interest rate.正确答案:√6、Government purchases are a measure of the dollar value of goods and services purchased indirectly by the government.正确答案:×7、The financial system coordinates investment and saving, which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long-run real GDP正确答案:√8、National saving is equal to Y - T - C.正确答案:×9、Public saving is equal to national saving minus private saving.正确答案:√10、If, for an imaginary closed economy, investment amounts to $10,000 and the government is running a $2,500 deficit, then private saving must amount to $12,500. 正确答案:√。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略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解答: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
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解答: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
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
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能够得以出清,这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
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有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
由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
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黏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关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
宏观经济学 习题集第十七章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判断题(×)1.财政政策能影响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货币政策则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3.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价格水平和工资总是处于粘性状态,经济恢复一般均衡需要较长的时间。
(×)4.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5.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6.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提高,总需求将下降。
(×)7.潜在总产出就是资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的总产出。
(√)8.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9.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10.在AD-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二、选择题1. 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2. 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D )。
A.当价格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 3.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C.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4. (A)5. 当(A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国民收入核算(题库含答案)

国民收⼊核算(题库含答案)第⼗⼀章国民收⼊核算(题库含答案)⼀、单项选择题1.国民⽣产总值是下⾯哪⼀项的市场价值()A. ⼀年内⼀个经济中⽣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B. ⼀年内⼀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 ⼀年内⼀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年内⼀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A.剔除⾦融转移;B. 计量GNP时使⽤增值法;C. 剔除以前⽣产产品的市场价值;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 GNP帐户不反映以下哪⼀项交易()A. 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6%的佣⾦;B. 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C. 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D. 向管道⼯维修管道⽀付的⼯资。
4. 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 为()A.10亿美元;B. 157亿美元;C. 280亿美元;D. 175亿美元。
5. 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A.实际GNP等于名义GNP;B. 实际GNP⼩于名义GNP;C. 实际GNP和名义GNP是同⼀回事;D. 实际GNP⼤于名义GNP。
6. ⼀国的国民⽣产总值⼩于国内⽣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
A. ⼤于;B. ⼩于;C. 等于;D. 可能⼤于也可能⼩于。
7. 下列哪⼀项计⼊GDP()A. 购买⼀辆⽤过的旧⾃⾏车;B. 购买普通股票;C. 汽车制造⼚买进10吨钢板;D.晚上为邻居照看⼉童的收⼊。
8.假设第1年即基年有当期美元产出为$500,如果第8年价格缩减指数翻了⼀倍⽽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当期美元产出等于()A.$2000;B. $1500;C. $1000;D. $750。
9. 在⼀个四部门经济中,GDP是()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D. ⼯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第十七章答案解析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判断题(×)1.财政政策能影响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货币政策则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3.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价格水平和工资总是处于粘性状态,经济恢复一般均衡需要较长的时间。
(×)4.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5.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6.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提高,总需求将下降。
(×)7.潜在总产出就是资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的总产出。
(√)8.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9.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10.在AD-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二、选择题1. 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2. 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D )。
A.当价格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3.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D )。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C.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4. (A)5. 当(A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二、名词简释 1.社会总产品 2.社会总产值 3.国民收入 4.国民生产总值 5.国内生产总值 6.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7.国民收入再分配 8.国家预算 9.积累基金 10.消费基金 一、不定项选择 1.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是由 A.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体力劳动者刨造的( ) B.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全体劳动者创造的( ) C.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全体劳动者创造的( ) D.全社会的全体劳动者创造的( ) 2.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从价值形式看就是 A.当年生产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消费资料价值的总和( ) B.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当年新创造的价值( ) C.全社会劳动者当年得到的收入总和( ) D.全社会当年上缴的税收和利润的总和( ) 3.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表现为 A. 在生产中已经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价值( ) B.劳动者当年新创造的价值( ) C.劳动者当年新创造的价值减去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那部分价值( ) D.在生产中已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的Pm价值和劳动者当年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 4.社会主义的消费基金就是国民收入中用于 A.社会消费的基金( ) B.社会消费和个人消费的基金( ) C.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报酬基金( ) D.个人消费基金( ) 5.国民收入分配的性质,是由 A.国民收入的总水平决定的( ) B.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决定的( )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 ) D.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决定的( ) 6.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 A.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 ) B.非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 ) C.财政部门中进行的( ) D.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 ) 7.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分为 A.消费基金和生产基金( ) B.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 C. 消费基金和后备基金( ) D. 积累基金和管理基金( ) 8、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行为的是 A.物质生产单位发放工资( ) B.物质生产单位上缴税利( ) C.物质生产单位留利( ) D.国家预算( )) 9、社会保障是一种分配关系,它是通过 A.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 ) B.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 ) C.对生产性基金进行分配形成的( ) D.对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分配形成的( ) 10.积累基金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 A.所创造的生产资料总量( ) B.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量( ) C.新增加的消费资料总量( ) D.所创造的消费( ) 11、由国民经济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值、固定资产折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纯收入三部分总和构成的是 A.社会总产品( ) B.社会总产值( ) C.国民收入( ) D.国民生产总值( ) 1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应该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情况下 A.积累基金尽快增长( ) B.消费基金尽快增长( ) C.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有所增长( )D.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等比例增长( ) 1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 B.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 C.以经营收入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 D.以风险收入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 14.在投入到物质资料生产领域的劳动量不变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下 A.国民收入的价值总量增多( ) B.国民收入的价值总量不变( ) C.国民收入的实物总量增多( ) D.国民收入的实物总量不变( ) 1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涉及到以下的关系 A.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 B.社会消费和个人消费的关系( ) C.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的关系( )D.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同的关系( ) 16.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有 A.国家预算( ) B.社会保障( ) C.银行信贷( ) D.价格杠杆( )
三、分析判断 1.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二者没有区别,可以通用。 2.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是由物质生产部门创造出来的,因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只需在物质生产部门中进行。 3.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的,难以统一的。 4.我国劳动者工资收入不高,因此不该缴纳社会保障基金。 四、问题解答 1.社会主义国民收人的再分配有哪些途径和手段 2.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3.信贷是如何对社会主义国民收人的再分配起作用的? 4.我国当前的国民收人分配存在哪些主要突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5.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为什么必须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 6.MPS指标体系与SNA指标体系的共同点 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 1.C 2.B 3.D 4.B 5.C 6.A 7.B 8.D 9.B 10.B 11.C 12.C 13.A 14.BC 15.ABCD 16.ABCD 二、名词简释 1.社会总产品 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由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包括生产性劳务〕的总和。 2.社会总产值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国的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价值总量的货币表现。 3.国民收入 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4.国民生产总值 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当年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值。 5.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凡在本国境内当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6.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是指对劳动者在当年新创造价值的分配。 7.国民收入再分配 是指以初次分配形成的三种基本原始收入作为前提条件和出发点,国民收入还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 8.国家预算 是指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首先把各个部门上缴的税金等集中起来,形成国家预算收入,然后通过预算支出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设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9.积累基金 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做追加的生产资金部分,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量。积累基金由扩大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和社会后备基金三部分构成。 10.消费基金 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 用于满足社会成员的个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共同需要的基金。
三、分析判断 1.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二者没有区别,可以通用。 这种观点不正确。国民生产总值与我国长期使用的国民收入指标是有区别的,不可通用。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范围,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而且还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它的价值计算,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新增加价值,即这些部门的国民收入加固定资产折旧,而且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新增加价值,即这些部门的纯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税金)加固定资产折旧的价值。采用国民生产总值及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指标,可以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也有利于开展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经济比较。 2.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是由物质生产部门创造出来的,因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只需在物质生产部门中进行。 这种观点不正确。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物质生产部门初次分配,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和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三个部分,还要进行再分配。(1)为了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2 )为了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3)为了设立社会保障基金。(4)为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3.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的,难以统一的。 这种观点不正确。(1)二者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积累基金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发展文教卫生事业,消费基金主要用于满足劳动者的个人生活需要。有了积累,才能迅速扩大再生产;生产进一步扩大了,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而劳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积累的增加。所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积累基金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消费基金代表了劳动人民的个人利益和目前利益,二者都是为劳动人民谋利益,是统一的。(2)二者也有矛盾的一面。这个矛盾实际上反映了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的矛盾,以及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但这个矛盾不具有对抗性,可以有效的调节与正确的处理得到解决。 4.我国劳动者工资收入不高,因此不该缴纳社会保障基金。 这种观点不正确。错误!社会保障基金是用来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费用。劳动者适度缴纳社会保障基金符合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同时也为政府减轻了负担。还可引导合理消费和调节经济的发展。
四、问题解答 1.社会主义国民收人的再分配有哪些途径和手段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主要是国家财政预算和银行信贷,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途径。 (1)国家预算。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首先把各个部门上缴的税金集中起来,形成国家预算收入,然后通过预算支出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设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2)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3)价格杠杆。利用价格体系,通过价格的调整和波动,影响交换双方的实际收入,从而对国民收入进行了再分配。 (4)银行信贷。它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手段,一是存贷活动本身,它可改变资金使用的主体、方向、时间,从而对国民收入的使用进行了再分配。二是差别利率,信贷机构通过差别利率获得的利润,用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而且利率差别可影响存、贷者的收入,从而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2.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从根本上说二者是相统—的,但也有相矛盾的一面。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就是要安排二者的最优比例,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量上,兼顾积累与消费,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有所增长。第二,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和和消费资料比例相适用。第三,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内部的生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比例。第四,正确安排消费基金内部的社会消费基金与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以及社会消费基金内部的比例。第五,确定合理的积累率,使积累基金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占合理的比例,同时应讲求积累基金使用的效益。 3.信贷是如何对社会主义国民收人的再分配起作用的? 信贷从两方面对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 (1)存贷款活动本身。信贷活动是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条件下,把社会闲置的货币和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向单位、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这就改变了资金使用的主体,使用方向、使用时间、地点、数量,从而对国民收入的使用进行了再分配。如通过信贷活动把社会闲置的货币与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就能调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以及积累内部的比例,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又如通过信贷活动中贷款方向、贷款数量的变动,就能促进或者限制某些地区、部门、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