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门为何而死——《卡门》悲剧命运的多元化因素探究

卡门为何而死——《卡门》悲剧命运的多元化因素探究
卡门为何而死——《卡门》悲剧命运的多元化因素探究

卡门为何而死

——《卡门》悲剧命运的多元化因素探究

摘要:卡门的悲剧命运的原因,不仅仅是孤立的一个方面,通过对卡门的形象了解,女性主义的思想的知晓,梅里美的小说特点的研究,以及卡门和其他女性比较的通览,本文作者准备从多方面的角度对卡门的悲剧命运做分析。在本文作者看来,卡门的悲剧命运的原因,虽然有外因,但是正所谓内因决定外因,从卡门本身入手会比较具有研究价值。本文就是想从多方面来对卡门的悲剧命运做深入的探析。在本文看来,除了唐何塞这个外因之外,卡门的民族精神、美貌和性格是原因的关键,本文正是想以此作为突破口,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了解卡门这个人物。

关键词:卡门悲剧命运多角度

19世纪欧美的现实主义文学显示了西方文明的繁荣。而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里,属司汤达、梅里美、福楼拜为主要代表。其中,关于梅里美及其作品的研究与分析一直都是比较热门的。而一直以来被很多人喜爱的中篇小说《嘉尔曼》(又名《卡门》)则是这个擅长写中短篇小说的作家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中的卡门是个倍受争议的人物,她的美貌,她的性格,她的形象,一向来是大家比较喜欢写的话题。这几年来,对于《卡门》的研究也坡为热门。文学史上更是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本文作者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探讨梅里美的中篇小说《卡门》的文献有很多,虽然资料的数量有很多,标题也五花八门。但是经过本文作者整理后,基本上是分为几下几类。

一、卡门的形象分析

二、卡门的女性主义思想分析

三、从《卡门》看梅里美

四、卡门与其他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

五、卡门悲剧原因分析

而对于卡门悲剧原因的分析目前来说文献数量不是很多,历史上也存在很多空白。本文作者就是想通过对卡门悲剧命运的原因做多方面的探讨,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卡门》这本伟大的著作,了解卡门这个人物。在本文作者看来,卡门的悲剧命运的原因,虽然有外因,但是正所谓内因决定外因,从卡门本身入手会比较具有研究价值。而在本文看来,卡门悲剧内因总共有三个方面,它们是:民族精神、美貌和性格,本文就是想从这几个方面来做深入的探析。

以下就是本文对于卡门的悲剧原因的分析。

外因——唐何塞的占有欲

从第一次见卡门,满脸通红,无言以对,到后来鬼使神差地放走犯了罪的卡门,再到后来加入卡门的团队,为卡门吃醋,最后杀死卡门的罗姆(丈夫),男主人公唐何塞的占有欲可谓是越来越强,以至于最后在与自己的爱人协商不得,过不了自己的理想生活后,他用极端的方式选择了继续他的恋爱——杀死心爱的卡门。

古往今来,男人对女人的占有欲可以说是十分强大的,不管是哪个男人,能够让自己的任何一个女人忠于自己,那么才意味着成功。而我们的男主人公唐何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无法控制住自己对卡门的情感,在他的内心里,他要完全占有这个让他神魂颠倒的女人。甚至于他加入他们的走私团伙,也是为着心爱的卡门去的。“我觉得这种冒险和反叛生涯会使我和她的关系更加亲密,认为从此以后,便能栓住她的心。”但是我们的唐何塞却想错了,这个女人不是那么好屈服的。

唐何塞会对喜欢卡门的中尉吃醋,会对那个被卡门看成猎物的英国人嫉妒,并且看不惯卡门的丈夫加西亚,当最后唐何塞用死来威胁卡门的时候,卡门却拒绝了和他过安稳生活的要求。这个绝望的男人最后只能痛下杀手,结束了心爱之人的生命来达到永远得到她的目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耐心和勇气都快用完了。”确实,唐何塞的占有欲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同样也是可怕的。

内因——卡门的魅力

当然,唐何塞是卡门悲剧命运的一个原因,但是正所谓内因决定外因,要想了解卡门的悲剧命运原因,恐怕我们还要从卡门自身入手。在本文看来,卡门悲剧命运的内因,完全是因为卡门自己的魅力所在而造成的。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别阐释。

(1)自由不羁的吉普塞人

作为一个吉普塞女郎,我们的卡门在其言谈举止中可谓是透露着一种民族特性。

吉普塞人十分讨厌异族人,他们有自己的民族骄傲。我们的卡门也不例外。在唐何塞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刚相见时的情景,就是由于吉普塞人的这一特性。就因为几句口角,卡门就动用手中切雪茄的刀在对方脸上划了个斜十字,由此才发生了与唐何塞的一段纠结故事。

吉普塞人选择情人十分挑剔,因为讨厌异族人,他们是不会爱上与他们是不同民族的人的。尽管卡门一生在很多男人中周旋,但是只是因为看上他们的钱,想掠尽其财而以,那纯粹是逢场作戏。不过巧的是,唐何塞并不是异族人,这点卡门在刚开始认识唐何塞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再加上唐何塞的舍命帮助,所以卡门看上唐何塞或许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吧。

同时吉普塞人靠别人的轻信为生。以上说过卡门在很多男人中周旋,她有一张甜美的嘴巴,讲什么别人就能信什么。甚至于唐何塞,在刚见面的同时,卡门就能说服他放了自己,我们能从中看到卡门的口才有多好。他最后甚至是说服了唐何塞加入他们极度危险的走私团

队,使这个本来很本分的男人走上了一条整天东躲西藏的道路还一点也不后悔。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吉普塞的女人在丈夫有难时,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唐何塞杀了卡门的丈夫加西亚之后,就预示着他是卡门的丈夫了。在一次走私活动中,唐何塞碰上了士兵,受了重伤,据唐何塞的说法:“卡门在格林纳达,听说后立即赶来,寸步不离地待在我身边足足有半个月,觉也不睡,对我精心照料,无微不至。”我想,也正是这一点,唐何塞才会更加对卡门着迷着。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卡门作为一个吉普塞女郎,可谓是展现尽了自己的民族天性。而这些天性,却也把卡门带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和唐何塞的认识,可以说也让读者渐渐地看清楚了卡门身上的种种民族性。

(2)瑰姿艳逸的美貌

本文作者始终在考虑的一点是,卡门为什么屡屡博得男子喜爱,最终为自己种下祸根?是的,卡门,是一朵玫瑰花,这朵玫瑰花很漂亮,可是也带着尖锐的硬刺,一不小心,就会让人流血。而这个女人,一生都是在依靠男人生活,却从不依附某个特定的男人,这个女人,到哪都可以生活下去,她不需要颠沛流离,她只需要眨眨自己的眼睛,动动自己的腰肢,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或许读者会说我把卡门这个形象神话了,卡门尽管很神通广大,但是生活得却也很辛苦。不管怎么说,我们必须承认,卡门的生活,不管物质上怎样,但是她却是在过她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她拥有一样很有人都想拥有的秘密武器——美貌。

“她嘴角还叼着一朵花,款摆腰肢,一步步往前走,活像哥尔多巴养马厂的一匹小裸马。”,“她扔给我的那朵金合欢,花虽然干了,但香味还在……如果世界上真有巫婆,这娘们儿就是其中一个!”,“这一回,她打扮得像装圣骨的盒子,花枝招展,异常妖艳。”……在《卡门》这篇小说中,对卡门容貌上的描写真的是有很多,手法也很多样化。是的,有时候,很多权利只有漂亮的女人才能拥有。比如像卡门这样,她可以以自己的美貌来打动男人,再把他们骗到一个地方,然后得到自己想要的。

而我们的唐何塞就是被卡门美貌俘虏的一个男人。在小说中,唐何塞有这样的一句话:“一个漂亮的姑娘使你神魂颠倒,你为她决斗,闯了祸,只好上山落草,根本没有考虑过便从走私贩变成了强盗。”是的,因着卡门的美貌,唐何塞被彻底征服了,但也因着卡门的美貌,故事的结局却悲剧了。

我想,在卡门的世界里,唐何塞决不是唯一一个想独占她的人,但是唐何塞却是唯一一个敢这么做的人,而这一切,卡门的美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或许,我们在想像和欣赏卡门美貌的同时也想想这个资本带给卡门的坏处。

(3)桀骜不训的性格

卡门是美丽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人,造就了她自己最终的悲剧,卡门自己

的内心性格揭示了卡门其实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她本身就应该身处大草原,自由不羁地随着风奔跑。

卡门的生活和很多人联系在一起,她缺不了男人,但是却不是没他们不可,如果说她靠男人生活,倒不如说那些男人们以卡门为生。卡门的美貌是最好的武器,她为她的团队带来目标人物,带来财富,如果不是她,这个团队也就生存不下去了。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卡门自己说的一些话中看看到卡门那颗不愿屈服的心。

是的,卡门无疑是狂野的,她拥有一颗谁也牵绊不住的心,甚至是她自己。

“别再想卡门姑娘了,否则她会让你取一位木腿寡妇的。”

“你永远是个傻子!加西亚本来该把你杀掉,你那种纳瓦拉的防守方式不过是儿戏,比你强的人死在他手下的多着呢。他大限到了,而你的也快了。”

“我不愿别人困扰我,尤其不愿别人向我发号施令。我要的是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小心别把我逼急了。如果你使我烦了,我会找个棒小伙子像你对付加西亚一样对付你。”

“对,我愿意和你去死,但决不会和你生活在一起。”

“仍旧爱你,不可能。和你一起生活,我不干。”

……

不能不说,卡门是勇敢的,面对安定的生活和尖刀,她好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她爱的只是能听令于她,却不想操控她的人。就像小说最后出现的那个斗牛士一样,当他受伤,对卡门来说没用的时候,卡门就不再爱他了。

面对这样一个卡门,难道还不足以导致最后的悲剧吗?

本文认为即使没有唐何塞,卡门的这种天性也迟早会带给她灾难。但是唐何塞作为一个核心人物,确实在卡门的事件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正是他对卡门的爱欲和占有欲,使卡门进入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她再也不能自由地爱任何她想爱的人了。所以本文认为卡门命运的悲剧原因不能孤立开来看,任何一个因素都是不能忽略的,哪怕是是文中被卡门戏弄的那个英国人或多或少也存在关系,因为这也促使了唐何塞的醋意。当然,这样来说又未免太过细致。总之,本文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了卡门的命运悲剧,希望读者从多个角度来认识我们美丽的卡门,从而更好地了解作者梅里美小说。

参考文献:

【1】[M]嘉尔曼,梅里美,译林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M]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梅里美著,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3】[M]梅里美,梅里美著,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司垚:论卡门形象的典型性与独特性,[J]文教资料,2009年10期

【5】史曙华:“卡门”新论,[J]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03期

【6】姜磊:理智与激情的对立——解读梅里美小说《卡门》,[J]阅读与写作,1998年01期

【7】张立凤:梅里美和《嘉尔曼》,[J]语文天地,2006年06期

【8】魅力四射的邪恶之花——梅里美和他的《嘉尔曼》,[J]少年作文辅导(中学版),2006年04期

【9】赵文慧:被主宰与被毁灭——谈梅里美作品中的女性自觉反抗,[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10】孙莹; 胡蕾蕾:生与死的对决——梅里美对死亡的复杂认识的探究,[J]名作欣赏,2005年10期

【11】徐丹玲:男权主流社会的反抗者——再论嘉尔曼,[J]乌蒙论坛,2007年03期【12】吴俊忠:走近嘉尔曼——外国文学经典形象的文化阐释,[J]外国文学,2005年05期

【13】敬沁竹:被“误读”的卡门,[J]青年文学家,2009年03期

【14】葛雅萍:卡门形象新论,[J]文学教育(下),2009年08期

【15】彭江浩:梅里美小说中的伦理意识探析,[J]理论月刊,2006年09期

【16】赵凤翔:嘉尔曼是怎样的一个形象,[J]现代传播,1979年02期

【17】萱艾:梅里美小说特点探究,[J]网络科技时代,2004年05期

【18】贾慧:歌剧《卡门》序曲的艺术魅力,[J]华章,2011年01期

【19】韩争艳:两朵绚烂的罂粟花——思嘉与卡门的比较,[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0】裴旭东:从卡门的“自我意识”看梅里美的思想倾向,[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1】李满:原始生命活力的精灵——梅里美《卡门》的文化意蕴之阐释,[N]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2】赵雪莹:苍白的是道德动人的是野性──梅里美和他的《嘉尔曼》,[N]开封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23】薛迪之:《卡门》的梅里美风格,[N]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24】李沁方:嘉尔曼悲剧原因浅说,[N]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25】丛松:自由不羁的精灵──简论嘉尔曼形象,[N]集宁师专学报,1999年03期【26】查清华:《嘉尔曼》的幽默及其审美效应,[N]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04期

【27】霍小娟:中西两朵“恶之花”——野猫子与嘉尔曼形象之比较,[N]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8】付素娥:守望精神家园——从梅里美三个小说的人物看其精神追求,[N]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9】杜进:吉普赛女郎与“吉普赛情结”, [N]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0】陆锐:梅里美的《嘉尔曼》和艾芜的《山峡中》的比较,[N]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31】赖太禄:试谈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N]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探春的悲剧命运探究

探春的悲剧命运探究 贾探春,荣国府贾政次女,贾府三小姐又叫“三姑娘”,乃贾政与赵姨娘所生,与迎春一样皆为庶出。与迎春这出名的“木头”最大的差别就是两人的性格,探春有才干、精明、敢作敢当,是红楼梦中与凤姐齐名的女子英雄。正如第五回判词所说:“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女中豪杰却最终在命运面前无力挣扎,远嫁他乡。 命运,在古希腊被反复吟唱的东西,在其面前有多少英雄倒下又有多少女子香消玉殒。俄狄浦斯、普罗米修斯、阿契里斯……还有我们的探春。一出生便注定她的命运的悲剧。庶出的身份,身为女子,生于贾府末世,一切注定将会以一场悲剧收场。探春的第一次出场是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端的是神采异常。但是她确是在悲伤地离别与对家人依依眷恋中退场。一个弱女子的肩头压上了一副身系国家的重担。 探春的悲剧命运既有身世的无奈当然也有性格的必然。“一入侯门深似海”,在别人眼中,她是三姑娘,是千金大小姐。但是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庶出的身份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身份的低微,人微言轻。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只是偏房,说的难听就是妾,自己要叫王夫人为母亲而自己的亲生母亲只能叫做姨娘。不是正妻上的,就算你再有才能又怎能挽救你自己。这是一个弱女子能够改变的了的吗?尽管你是女中豪杰,你能够担得起传承了几千年的制度吗?不能,你只能逆来顺受。 另一点便是她生在了一个侯府,一个大厦将倾的末世贾府。那是一个漩涡,无数人在争权夺势,尔虞我诈,一不小心便会粉身碎骨。尽管她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知道自己是赵姨娘生的,是个很大的弱势,能看清贾府的整个形势,知道如何抓住机会向上“凫出水面”攀高枝。她看清贾府是以贾母、王夫人、王熙凤为中心而贾母和王熙凤又是一系。尽管王夫人表面上对贾母言听计从但是早就开始对贾母的权威开始自己的冲击。可惜的是精明的探春成为了王夫人手中的棋子。而这悲剧便在凤姐病倒探春理家的时候开始了。凤姐节后小产卧病不起,偌大的一个荣国府便没有管家。于是便由贾珠之妻李纨掌家,但是李纨性格软弱,于是探春这个精明能干的女中豪杰便有了自己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机会。当然这也是王夫人推荐。于是便有了李纨、探春和薛宝钗共同理家。如此看来探春便站在了王夫人这个自己的母亲的阵营,当然这也不是突兀而来,在之前第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这节里,贾赦要鸳鸯,贾母将一腔怒火撒向王夫人的时候,众人都躲出去了,只有“探春是有心的人”,她向贾母陪笑道:“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她的一句话为王夫人翻了案,申了冤。她也博得了王夫人的欢欣。这也就为后面的王夫人用她理家埋下伏笔。 但是真的是重用探春吗?未必吧。如果是,那他为何又让薛宝钗参与呢?那时,宝钗还不是贾家之人,怎能由一个外人管家呢?此时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很好,贾府下人也都看好他们两个。但是此时薛姨妈正在为金玉良缘造势,就是在这个时刻,王夫人要用薛宝钗管家。这其中的内涵可想而知,尽管贾母喜欢黛玉,但是王夫人早已经把宝钗当做儿媳。聪明伶俐,精明能干的探春尽管用尽自己的才智希望扶大厦于将倾,殊不知自己只是权力中心的人物博弈用的工具。这就是尔虞我诈的侯门,触及权利中心利益的下场便是被放逐,远嫁他乡,再也无法回来。

爱情是只自由鸟 歌剧《卡门》(卡雷拉斯版)赏析

剧评 爱情是只自由鸟 ——歌剧《卡门》(卡雷拉斯版)赏析 班级: 学号: 姓名:

爱情是只自由鸟 ——歌剧《卡门》(卡雷拉斯版)赏析自从上学期选修了《歌剧欣赏》这门课,我就渐渐喜欢上了歌剧。《卡门》是我看的第一部歌剧。这部歌剧取材于法国作家梅里美的中篇小说《卡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之一,也是19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它以其生动鲜明的音乐语言、丰富巧妙的和声配器手法以及强烈感人的戏剧性的发展,把作品的主题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作为《卡门》的创作者——比才,他是浪漫主义终结和现实主义兴起的接力者,尼采曾称他为“地中海的太阳”,也曾受到李斯特的高度赞扬。比才为这部作品付出了相当大的精力,也对它寄予了很多的希望,在他离开人世四个月后,《卡门》在维也纳的演出终于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后来,也成为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剧情简介: 四幕歌剧《卡门》围绕着四个人物展开:卡门,一位水性杨花、富有魅力的吉卜赛烟草女工;唐·荷西,一位因追求卡门而陷入痛苦之中的士兵;米卡埃拉,忠诚于唐·荷西的善良的姑娘;斗牛士埃斯卡米利奥,卡门的狂热追求者。在1830年西班牙的塞维尔城,一个非常漂亮、性格直爽又风情万种的吉卜赛姑娘卡门成功地诱惑了已有情人米卡埃拉的荷西,接着,卡门因为和人打架被捕,荷西放走了她而自己却坐了牢,卡门则加入了走私集团。荷西除了监狱后,找到卡门,从此荷西加入了卡门的走私集团。后来,卡门又不顾一切地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利奥而舍弃了荷西。在斗牛场中,卡门不愿以丧失自由为代价,拒绝了荷西与她开始新生活的请求,烦躁欲狂的荷西一怒之下杀死了卡门。 人物分析: 歌剧《卡门》着力刻画了女主人公卡门。卡门,这个自称与撒旦同盟的女人,风情万种,不知究竟出自上帝还是魔鬼之手,无论如何这都是个杰作,真正的尤物,神灵见了,也会为她的风情所动吧,倘若真有神明的存在。更何况唐·荷西呢! 卡门是自由的。她真实面对自己的情欲,不受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当她不再爱荷西时,无论他怎么哀求,甚至拿刀来威胁也没有用,她宁愿死也绝不改口或求饶。对于自我情欲,以及自我与道德之间冲突的处理,卡门也是独一无二的。她是现实中也许并不存在的人物形象,是超越现实的一种极端表达。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同样高举着男女平等的旗帜,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像卡门那样不受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卡门张扬了一种浪漫和野性的自由精神,因而呈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 卡门是泼辣的。她不择手段,蔑视和反抗来自社会和他人的任何束缚:“宁可把整个城市烧掉,也不愿坐一天牢”。被一起工作的女工调侃了一句,她拔刀相对,在对方脸上画出圣安德烈十字架。卡门像“一只狂野的豹子,光鲜无比的外表下潜藏着无限杀机”。卡门的行为举止惊世骇俗,然而,正像荷西疯狂地迷上她一样,我们也感受到了她那光彩夺目的美丽。 卡门是悲惨的。她追求自由,但是荷西不理解卡门,不理解吉卜赛人对自由的向往,他到最后也无法把卡门对自由的崇尚融入自己的生命,这就注定了他和卡门悲剧的结局——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或者说他们是两条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过了这个交点便是永远的分离。如果卡门是鸟,那么荷西就是一个漂亮的鸟笼。鸟儿喜欢这只漂亮的鸟笼,但是它忘了鸟笼会夺去鸟的自由。卡门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只鸟,漂亮鸟笼和飞翔,她只能选择其一——她选择的是自由。“作为我的罗姆,你有权杀死你的罗密,但卡门永远是自由的!”这是卡门最后的自由宣言。 米卡埃拉,虽然,她并不是本剧的女主人公,但是在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才推动情节的发展中,首先描写了米卡埃拉羞涩,单纯,柔情似水的一面。在第一幕中,一群士兵在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探析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探析 摘要:老舍作为我国的人民作家,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无论是普通的人力车夫还是无奈的妓女都在向读者讲述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向读者传递着小人物的生活感受。《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就是老舍笔下小人物的代表。祥子的悲剧是整个社会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是当时社会背景下小人物悲剧的缩影。本文首先分析祥子人物悲剧的具体表现。其次探求人物悲剧的根源,最后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进行深入探究,寻求摆脱悲剧命运的途径。 关键词:《骆驼祥子》;悲剧命运;根源 何为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们之所以对祥子的结局感到惋惜,是因为我们对起初那个阳光,健康,充满活力祥子的毁灭感到遗憾。当那么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开始慢慢的走向毁灭的时候,读者的心情十分沉重。祥子的悲剧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但是我们在深受感染的同时,应该思索这悲剧的根源,思索如何挣脱这命运的束缚。 一、祥子悲剧的体现

《骆驼祥子》中祥子命运的悲剧造成了祥子的毁灭,当祥子变成一个无所事事的行尸走肉的时候,我们感叹命运的不公,也同时思索祥子的悲剧到底体现在哪里,是什么让我们那么强烈的感觉到祥子的悲剧[1]。爱情的悲剧,祥子是充满活力的,作为正当年的小伙子,他也开始春心萌动,慢慢地他爱上了大院的小福子。但是现实中他却不得不娶了骗婚的虎妞,虎妞和祥子那么不登对,当祥子知道虎妞拿孩子来骗婚的时候祥子的爱情悲剧就幻灭了。后来虎妞因为难产死掉了,祥子又因为同情和心中的爱意,让已经成妓女的小福子等着他,但是文章的结局,祥子也没有娶了小福子,铸就了爱情的悲剧。理想的悲剧,祥子的最大理想就是买车,但是祥子几度买车却最终也没有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起初祥子为了给自己买车拼命攒钱,虽然历经坎坷,但是祥子终于有了自己的车,但是好景不长,很快祥子的新车被抢去了,祥子痛苦极了。又开始重新买车,虎妞为祥子买了辆旧车,祥子也算拥有了一辆自己的车,但是虎妞因为难产而去世了,祥子为了给虎妞办丧事又卖掉了车。祥子又走上了买车的理想奋斗中去,但是直到文章结尾祥子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奋斗和他的悲惨形成鲜明的对比,让祥子的悲剧色彩更加的浓厚。性格的悲剧,

探究《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

探究《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 中文系06级4班宋金红0601424 摘要:文章讲述的是漂泊的乡村人到现代都市寻梦的悲惨遭遇。着力塑造了祥子这一悲剧形象,其悲剧命运主要根源于个人自身缺陷以及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文明病两个方面。文章追问的是在传统文化解体,道德颠覆的年代里,真诚、善良之人如何生存下去? 关键词:祥子;悲剧;个人因素;城市文明病 老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非常熟悉底层贫民生活的艰辛和悲剧命运,以此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是一部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影响深远。作品塑造了祥子这一典型悲剧形象。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1]刚开始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祥子,是一个有生气充满进取精神,勤劳、善良、朴实、忠厚,能任重致远的具有“骆驼”性格的形象。但是,在他几经城市生活波折之后,他已丧失了原来的美好品质,没有了进取心和人生的理想,最终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在这部力作里,老舍以其独特的视角,着力挖掘了以祥子为典型的车夫们身上所蕴蓄的深刻悲剧性因子。同时,作品的深层意图不只在表现祥子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更在揭示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究其原因根源于个人因素和城市文明病。 一、个人因素 《骆驼祥子》有一个明显的意图,即竭力把祥子的悲剧写成社会的悲剧,但这毕竟是外部因素,我们知道外部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从祥子自身来看他的悲剧。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一个人的命运。”同样,祥子的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祥子的命运。在作品中,老舍独具匠心,精巧构思,先扬后抑地安排了人物性格变化轨迹,通过前后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着重突显了人物自身性格矛盾,让形成这种矛盾的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对立贯穿始终。[2] 祥子是一位破产的农民,早期的农村生活赋予了他憨厚、质朴、善良且富有

音乐欣赏——《卡门序曲》

音乐欣赏——《卡门序曲》 欣赏作品:《卡门序曲》(管弦乐) 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探索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网络使学生能独立获得所需的音乐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充实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更方便更积极地学习知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时代接轨,使严肃音乐成为学生可以学习的一部分。) 二、依据曲式图听辨作品《卡门序曲》,把握作品各主题,从作品的结构深入认识音乐作品。 三、以当堂测验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掌握作品的情况。 四、欣赏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直观性地了解──歌剧,定义: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 [教学重点] 运用曲式图听辨《卡门序曲》,正确认识每个主题的发展变化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断。[教具]录音机、录音资料、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收集有关歌剧《卡门》的资料, 请两位同学来讲解或介绍,在课下收集有关歌剧《卡门》的资料。(由学生亲自演示)。二、欣赏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 《卡门》是世界著名歌剧之一,在这部歌剧中最具代表性及流传最广的器乐作品就是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又称《卡门前奏曲》,经常被一些交响乐团作为音乐会曲目来演奏。欣赏作品,在音乐会演出中作品就演奏到这里结束。这段音乐描写欢乐的节日气氛和剧中斗牛士的英雄形象。而在歌剧中作品并没有结束,让我们继续欣赏,提问:这段音乐留给你的印象? 一、首先来欣赏作品《卡门序曲》(录像)——欣赏到第一大段落结束,(在一般的音乐会演奏时,我们所欣赏到的《卡门序曲》就结束了,而在歌剧中的序曲乐曲没有完,让我们来继续欣赏。(磁带)学生的感受() 1、引出——曲式图 卡门序曲 并置曲式 三部曲式 A a b a 8 8 8 10 8 8 B 引 c c1 4 8 16 8 14 A a 8 12 展开性段落 引 d d1 d2 2 4 4 4 4 10

歌剧卡门观后感

歌剧《卡门》观后感 宋凯林2010210120 经济学院10经济三班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四幕歌剧《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匕首下 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换班的士兵到来时,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步伐开路。孩子们在轻快的2/4拍子,d小调上,唱着笛鼓进行曲《我们和士兵在一起》。在这一幕塑造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富于魅力的形象。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卡门被逮捕后,龙骑兵中尉苏尼哈亲自审问她,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此曲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还是这一幕中,卡门在引诱唐·豪塞时,又唱出另一个著名的咏叹调,是一首西班牙舞蹈节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进一步刻画了卡门性格中的直率和泼辣。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也十分有名,选自第二幕中唐·豪塞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第二幕中还有一段吉普赛风格的音乐,表现的是两个吉普赛女郎在酒店跳舞时纵情欢乐的场面,跳跃性的节奏和隐约的人声烘托出酒店里喧闹的气氛。第二幕中著名的《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奥为感谢欢迎和崇拜他的民众而唱的一首歌曲。这首节奏有力、声音雄壮的凯旋进行曲,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第二幕与第三幕之间的间奏曲是一段轻柔、优美的旋律,长笛与竖琴交相辉映,饱含脉脉的温情。第四幕的结尾,正象柴科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当我看这最后一场时,总是不能止住泪水,一方面是观众看见斗牛士时的狂呼,另一方面却是两个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尾,这两个人不幸的命运使他们历尽辛酸之后还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剧中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西班牙风格舞曲“阿拉贡”,也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出的曲目。 歌剧中的卡门事隔非常美的吉普赛人,美到只要让她看一眼你就会深深爱上她。是个奔放、不羁的女人。而扮演者虽说在美貌上差了些,但卡门的大胆,狂野,热情,忘情地舞蹈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本身就是一只跳动的音符,随着音乐为唐·豪塞翩翩起舞。她连回答审讯也用歌曲,甚至只是哼哼旋律而没什么词。就像《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中唱的她就是一只叛逆小鸟,没人能捕捉她,驯服她,限制她,即使最终因为自由而死。 作品不仅仅是作品,其实它反映着一个社会的现实问题。当歌剧《卡门》首演于巴黎喜歌剧院时却遭到失败。一位批评界人士认为乐队的演奏“乱七八糟”;而另一位则评价说,乐曲缺少“创新和个性”。但在今天,《卡门》既获得了评论界的美誉,又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并且成为19世纪能与旷世奇才莫扎特的作品相提并论的几部歌剧之一。这只能说明巴黎上

从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性格探究其悲剧命运

从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性格探究其悲剧命运 何燕 内容摘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所钟爱的人物之一,她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和争议,林黛玉的才华横溢,多愁善感,身世之悲使她的人物形象可以用“凄美”二字来概括,她的敏感多疑,善良纯真,缺少心计的性格又使得她在贾府无法长久的留存,加之自身体弱多病,家道中落,父母双亡给她的人生蒙上了许多阴影,再加上当的社会制度最终导致了他和贾宝玉爱情的失败,人生走向了悲剧的命运。本文试图从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入手,去探究造成她悲剧性格和命运的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多愁善感;悲剧命运 众所周知,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曹雪芹笔下所钟爱的的人物之一,她的身世和命运凄惨迷离,令众多的读者所感叹惋惜,本文试图从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入手,去探究她悲剧性格的形成、以及造成悲惨命运的原因。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被美化成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相当于神仙转世来到了凡间,让人多少觉得有些遥不可及,似乎也是机缘巧合,神仙都要经历许多磨难才能得道升天,《西游记》中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方才取得真经,列入仙班,《红楼梦》中林黛玉也是命运如此多作弄。她的形象特点可以概括为“凄美”二字。“凄”主要表现在林黛玉“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在气质、才气内涵”。这两者相加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总体性格可以概括为聪明伶俐,悟性极强,内向多疑、敏感善变而又孤高自诩,同时又带有自卑自怜的成分。比如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得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她的敏感是因为她寄人篱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也因此养成了多疑的性格特点,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她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她把贾宝玉当做一颗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另一个方面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林黛玉这种猜疑和消极的性格,结果一方面伤害了自己,另一方面又伤害了自己的心上人。这类性格就是心理学家定义的内向型性格。其心理特点上往往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她们的行为孤僻,寡言,但又常为一些别人认为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动感情。表面上看,她们有时似乎很坚强,但内心世界却充满自卑和怯懦。当然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林黛玉也是一个有新思想的女子,她一方面担忧自己的命运和与宝玉的爱情,另一方面她又坚持和宝玉自由恋爱,不喜欢仕途经济,因此在她的内心里还是有一股敢于反抗和冲破封建社会的内在精神。 形成林黛玉这种悲剧性格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与林黛玉的身世遭际和多变命运有密切的关系。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出生于封建社会一个书香望族和钟鼎之家,她是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生有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林黛玉本是姑苏人氏,五岁时因父做

歌舞剧赏析

歌舞剧赏析 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工一班20094525 范冰倩

歌剧《卡门》观后感 刚开始知道《卡门》是因为《哈巴涅拉舞曲》里面的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鸟儿》。玩世不恭地唱调,却又饱含着炽热而又倔强的感情底下,掩盖着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性,怎样的一个故事。当观赏完歌剧《卡门》后,不可抗拒的被吸引住了,《卡门》无愧于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歌剧的美名。 自“卡门”经梅里美之手诞生以来,这个名字已经成为西方文化中一个具有多维象征意味的著名符号。在近一百六十年的演化史中,“卡门”这个女性人物吸引各路英杰,历经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不同媒介的诠释,但只有在歌剧《卡门》中,“她”才获得了充实饱满和有血有肉的本体存在。这是一个必须依靠音乐的呼吸才能获得全部生命的人物,她的妖冶、狂放、热情和坚决,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几乎“本能地”召唤音乐的加入——因为音乐在所有艺术媒介中,是一种最有效的直刺神经的感官武器。以音乐塑造卡门,优势不言而喻。卡门似专为音乐而生,音乐也在期待着卡门。 在空气中洋溢着浪漫与激情的十九世纪,在美丽的西班牙小城塞维利亚,有一位迷人的吉普塞姑娘用她短暂的生命轨迹奏响了一曲震慑人心的爱情咏叹。她的名字叫卡门。当她爱上一个男人,她会全心全意;当她不再爱的时候,就义无返顾地放弃。放荡不羁的卡门轻而易举地诱惑了年轻的士兵堂·何塞,并引发了何塞对她疯狂的爱

情。 然而当卡门遇到了斗牛士埃斯卡米洛时,她意识到这才是她的真爱。在何塞的疯狂与艾斯卡米洛的爱情面前,卡门选择了真爱的同时也选择了死亡。何塞的匕首被卡门的鲜血染红。这与卡门所钟爱的红裙一样鲜艳刺目的颜色,正映衬了卡门用生命所捍卫的对真爱的追寻。 卡门就像一股惊心动魄的祸水,把动乱和牺牲带到她流经的地方。这部震惊世界的巨著果然名不虚传,剧中的音乐完美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音乐中体验了鲜明的吉普赛风情,主人公卡门的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卡门》无愧于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歌剧的美名,在音乐中,比才把浓郁的民族色彩,个性鲜明的音乐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喜欢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当时法国歌剧最高成就。 歌剧中的卡门是个非常美的吉普赛人,美到只要让她看一眼你就会深深爱上她。是个奔放、不羁的女人。卡门的大胆,狂野,热情,忘情地舞蹈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本身就是一只跳动的音符,随着音乐为唐·何塞翩翩起舞。她连回答审讯也用歌曲,甚至只是哼哼旋律而没什么词。就像《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中唱的她就是一只叛逆小鸟,没人能捕捉她,驯服她,限制她,即使最终因为自由而死。 卡门渴望爱情,不仅敢爱,而且敢于追求爱,敢于表白爱,同时还敢于表明不爱和摆脱不爱。卡门的确是个很特别的女人,她愿意为了自由而牺牲所有,她敢于做男人才能做的事,她喜欢打情骂俏,自己挑

歌剧《卡门》作品赏析

歌剧《卡门》作品赏析 歌剧《卡门》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该剧在比才死后才获得成功。美国女高音格拉汀·法拉的有声电影和查理·卓别林的一部无声电影更是扩大了歌剧的名声。《卡门》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四幕歌剧《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匕首下。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卡门》虽然描写的是爱情、欲望、嫉妒、仇恨的悲剧,但因为剧中有大量的对话,所以它的体裁是喜歌剧,可见当时的歌剧和喜歌剧之间的区别并不是从内容来考虑,而完全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比才的最大优点,也是他最深刻的独特性,就是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因素:民间因素、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并成功地将三者融为一体,所以作品的一致性是最先引人注目的特点。然后,悲剧因素再渐渐主宰整部歌剧,最后并吞了其他两个因素。从序曲开始,这个极富特色的主旋律就预告了卡门的命运。 《卡门》的旋律紧凑,节奏充满活力,人物的性格描写逼真细腻,因而造成许多戏剧高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悲剧性。比才的和声也很富想象力,音域也很宽广,很能表现卡门紧张、激动的悲剧情绪。这部作品的音响结构也很完整,它的丰富感来自于配器法与伴奏中精致的对位材料。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四二拍子,回旋曲式。然后突然把A大调转到F大调,突出了第二场中《斗牛士之歌》的副歌,在短小的序曲的最后27小节中,作者引进了卡门,用她的一个具有增二度音程特点的主题来加强观众对她的印象。随着增二度音程越来越清楚地成为减七和弦的一部分,这个减七和弦往往使人联想到剧中邪恶的事物。最后序曲在一个加倍的ff减七和弦结束。 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第一幕中换班的士兵到来时,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

朱淑真爱情悲剧心理探微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 Ξ朱淑真爱情悲剧心理探微 苏 萍 摘 要 宋代著名女诗人朱淑真在诗词中所表露的爱情悲剧心理,是由于她的超越现 实的爱情观和心灵孤傲以及强烈的个性意识而形成的。 关键词 宋代 朱淑真 爱情悲剧 朱淑真和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史上同为后世所推崇的两位才女,她们的代表作分别为《断肠集》和《漱玉词》,被誉为中国女性文学代表之双璧。明代以来,二集合刊,深受读者喜爱。可是朱淑真无论在哪方面都比李清照不幸得多。从文学事业上看,李清照以其婉约词派跻身于男性主宰的文学史中,同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并驾齐驱,争得自己独特的文学、美学价值,蜚声于古今中外,保留下来的《漱玉词》较为完整供后人研究传诵;而朱淑真的手稿被焚,流传下来的《断肠集》是同情她的才华被埋没及身世不幸的后人,从民间口诵朱淑真诗词及散见于其它书籍的书信中整理出来的。又因其诗词“骨韵不高”(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53页),偏于伤感,所以现今流行的文学史很少提及她的名字,这与我国文学史偏重政治内容的儒家思想影响有很大关系。由于历代延误,至今朱淑真的生卒年代、籍贯、家世及她曾为之心碎的婚姻情况等,仍争论不休,没有定论,这是朱淑真的不幸,更是中国女性文学的不幸。另外,李清照有一个历来为人赞美羡慕的知己之爱情,她与赵明诚志同道合,心心相印,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实为罕见;可朱淑真却“下嫁庸吏”(魏仲恭《序》),终生受尽感情的折磨,准确地说,她的《断肠集》就是这种不幸情感的结晶。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真性与品质的莫过于追求爱情过程中的种种情感体验,而才女的悲剧情感更见其思想。为了让后人更深入地理解朱淑真及其文学价值,我们从才女的特殊悲剧心理,走进她独特的情感世界,领略它独特的美学价值。 一、超越现实的爱情观所形成的心理悲剧 在众多对朱淑真生卒籍贯考证中,最有权威的是清康熙十年(1671年),王士祯于京师见到的《璇玑图记》,文末署作“绍定三年二月(1230年2月)钱唐幽楼居士朱氏淑贞书”。此后,虽对“图记”是否真为朱淑真所作各有怀疑,但其别号、籍贯、家世等均为较统一的说法。《四库全书总目》卷199《集部?词典二》著录《断肠词》一卷题“宋朱淑真撰,海宁女子,自称幽楼居士”,两处考证基本相同,虽有籍贯出入,后人多定为海宁人(今安徽休宁县,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并根据“绍定三年”(1230年),及其《元夜》诗中的“帝城”、《元夜遭雨》中的“皇州”和《闲步》诗中的“天街”等推断,朱淑真是南宋人,因为上述地名是南宋都城,较李清照稍晚。 关于朱淑真爱情不幸与《断肠集》创作及整理的最全资料是魏仲恭(宋人?)《朱淑真诗集序》,其载:“比往武林,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每窃听之,清新婉丽,蓄意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得,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词多有忆愁怨恨之语……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公所传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呜呼,冤哉!予是以叹息之不足,援笔而书之。聊以慰其芳魂于九泉寂寞之滨,

对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分析

对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分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它塑造了“骆驼祥子”这个无产阶级形象。主人公祥子原本强壮有力、勤劳淳朴,以其最高生活理想“买一辆洋车”为集中体现。但这一简单而朴实的愿望在经过了三起三落之后,终于全然落空。原本对生活充满期望的祥子也渐渐堕落下去,在唯一的依靠小福子去世后最终凄惨的迎来了自己的末日。小说表现了这样一个拉车夫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使读者对祥子这个人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思考。表面看起来,祥子身体健壮,实朴敦厚,有刘四爷的车厂可以依靠,也有虎妞这样能干泼辣的妻子,实际上祥子的命运是一个注定悲剧的结局。 一、客观原因 虎妞通过引诱、骗婚等等手段,终于逼迫祥子与她成婚。而他们的婚姻从根本上存在尖 锐矛盾。虎妞其实是导致祥子最终命运最直接的原因。虎妞是一个受资本主义影响的强悍女子,不甘心做一个车夫的妻子,因此希望祥子走上自己期望的生活轨道,做买卖、开工厂,像刘四爷一样做一个剥削别人的资本家。而祥子的愿望始终简单如一,买辆洋车,拉一辈子车。事实上虎妞对于祥子只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关心和疼爱,而祥子心理的软弱让他不得不接受不敢反抗,渐渐使得祥子对虎妞的思念和眷恋转化为了恐惧和憎恨,也感觉到了虎妞对他的爱已经全然变为了捆绑和束缚。他觉得自己“已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块肉,他没有了自己,只在她的牙中挣扎着,像被猫叼住的一个小老鼠”。最后对虎妞的感觉竟是“恨不能双手掐住她的脖子,掐、掐、掐,一直到她翻白眼,把一切都掐死,而后自己抹脖子。”通过死这一强烈的想法表达出祥子精神上深深的绝望。 除虎妞对祥子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迫外,注定的悲剧命运最根本的原因仍是社会环境因素。正值军阀混乱,时局混乱,社会黑暗剥削压迫严重。作者从祥子的命运事实上映射出黑暗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的剥削,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的把人变成了鬼的罪恶,辛酸的笔触狠狠地抨击了罪恶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表达了深切同情。 二、主观原因 虽然客观原因几乎对祥子的命运展开起到了根本的作用,但个人的命运仍由主观原因决定。祥子从农村来,带来了农村环境下善良淳朴、木讷老实的性格,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固定的思维模式。他对未来抱有盲目的信心,认为只要肯卖力气,一定可以过上好日子,而没有看清眼前这个社会的实质。他对于未来的希冀,只是一个虚幻缥缈、简单善良的梦想。这是小农阶级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另外,祥子自己心理的软弱使他在与虎妞的斗争中逐渐放弃了生活理想,毫无招架之力,任由其摆布。在三起三落之后,祥子在自己的追求理想之路上撞得头破血流,而放弃了抗争;小福子自尽后,祥子仅存的理智和道德支柱终于奔溃,开始自暴自弃,吃喝嫖赌,染上了淋病,甚至做出卖朋友的事,已然是一个地痞流氓的形象。不能不让人为之惋惜、哀叹。 在这些无法改变的原因下,祥子的命运也无法被任何人改变。小福子也好,曹先生也好,都在祥子最绝望的时候给予了一丝希望,即使如此,祥子还是无法跳出整个社会这个大圈子。在这种社会中,只有刘四爷那样通过压榨别人才能获得生存的道路行得通,像祥子这样想通过个人奋斗过上好日子只能是痴人说梦。祥子的悲剧是不止代表广大劳动者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于连的悲剧根源与小说主题探微——重读小说《红与黑》

收稿日期:2010-07-22 作者简介:范学亮(1968-),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唐山学院文法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研究。 2010年第3期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No .3 总第40期Journal of Hainan Radi o &T V University General Serial No .40 于连的悲剧根源与小说主题探微 ———重读小说《红与黑》 范学亮 (唐山学院文法系,河北唐山063000) 摘 要: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造成于连悲剧的个人原因:极端的个人野心与极端的个人自尊心之间 的矛盾导致了最终无法调和、狭隘的报复心理:一种阶级对立的仇恨意识;无法克服的幻想病。进而对小说主题作了探究,得出:小说《红与黑》是一部心理小说,一部个人奋斗者的心理小说。 关键词:《红与黑》;于连;悲剧根源;小说主题中图分类号:I 20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43(2010)03-0023-03 司汤达在小说《红与黑》中,为我们成功地刻 画了于连?索黑尔这个人物形象。成功的文学作品所赋予的人物形象,其立体感与复杂性,让我们学会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能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因此,对于文学艺术,我们也不能抛弃早在20世纪初就奉之为真理的辩证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抓住问题的关键。《红与黑》这部小说,如果我们撇开那些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等外在因素,来深入到于连的精神内部去进行一番跋涉的话,我们或许会找到其作为个人奋斗者所造成的内在的也是最根本的悲剧原因;在对这种悲剧根源进行深层剖析以后,再看小说主题,我们便发现了二者之间的血缘关系,从而对小说主题作出一种较切合作者本意的断定。 一 “为了更好的生存,人类需要永不停息地奋斗。”[1]5 对于单枪匹马的个人奋斗者,我们或许都会定下一个悲剧的结论。很遗憾,于连也没有逃脱这一宿命。但每一个失败者,除了有其共同的失败原因———外在抑制力以外,他们还有其互不相同的个人原因。因此,对于个人奋斗者来说,分析其外在的原因似乎没有意义,那么,造成于连悲剧的个人原因是什么呢? (一)极端的个人野心与极端的个人自尊心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最终的无法调和 野心对于于连这样的男人来说就是事业心。而事业心在于连这里化作了全部行动———向上爬,挤入上层社会。因此,于连的事业心与一些人通过自我奋斗、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得到社会的承认又有着根本的不同,这就要求于连不择一切手段。正如司汤达在《一个旅行者的随笔》中所说的:“不用手段而飞黄腾达,绝对不可能。”但是他极强的自尊心又要求他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与价值,因此他鄙视别人的奴才式的献媚而上。这种自尊心的极端膨胀与其相应的行为手段的原则性,对他的野心有着致命的抑制作用。整个小说就是在这种野心与自尊心的斗争、妥协的交织中形成由开端到结局的一线型构架。从《红与黑》的故事进程来看,于连的性格大体上“经历了 反抗———妥协———反抗这样的变化”,[2](P10) 可以说,于连的妥协在外部行为上表现为他对侯爵上层势力的妥协。但是,这却是于连自尊心向野心妥协的内在心理机制的外在折射。因为,从根本上说,于连对上层社会无所谓妥协不妥协,他的 ? 32?

从《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探究黛玉悲剧命运

李露 内容摘要:本文从黛玉葬花出发,以秋先葬花作为比较,探究黛玉悲剧命运的根源。既补充了葬花题材溯源上研究的不充分之处,又为研究黛玉悲剧命运找到了新的切入点。经过比较与分析,黛玉命运的悲剧既是由自身性格的缺陷造成的,又和作者曹雪芹悲观的创作态度有关。黛玉的悲剧和中国古代其他的知识分子一样,都是为了理想献身,这种悲剧命运是崇高而悲壮的。 关键词:黛玉葬花秋先葬花悲剧命运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这一情节无论从全书来看还是就其事件本身来看都是精妙绝伦,至关重要的。历来关于黛玉葬花的研究与评论诸多,既有研究其思想意义的,又有讨论其在全书中作用的,还有对葬花词进行赏析的,基本涵盖了黛玉葬花这一情节所能涉及到的各方面。但以黛玉葬花作为文章主体来分析林黛玉悲剧命运的根源的研究尚还不充分。而对葬花题材的梳理大部分是前人的诗词作品,明代冯梦龙的“三言”中《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一篇谈到了主人公秋先葬花,但将其与黛玉葬花关联起来的研究也不多。本文正是基于以上对黛玉葬花的研究情况,以秋先葬花为比较,探究葬花背后蕴含的黛玉悲剧命运的深刻根源。 一.秋先葬花与黛玉葬花的相似之处 身世相似。黛玉是林家的孤女,寄居在外祖母家中,在贾府是除了丫环以外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少女。秋先“原是庄家出身,有数亩田地,一所草房。妈妈水氏已故,别无儿女”,秋先和黛玉一样,也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一位村里的老者。 爱花之心相似。黛玉爱花,不忍心落花被糟践了,生发了葬花的行为。《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的秋先也是个爱花之人,不忍心落花被糟践,将其埋于长堤之下。 葬花之法相似。黛玉葬花,“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秋先葬花,“若到花谢时”,“亲捧其瓮,深埋长堤之下”。 叹花之词相似。黛玉有长篇诗《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花伤己之作。秋先有恨攀枝折朵而发的一大段议论“花一离枝,再不能上枝,枝一去干,再不能附干,如人死不可复生,刑不可复赎,花若能言,岂不悲泣!”他们均以花比人,由花的遭遇推及到人的遭遇。 同是葬花,秋先与黛玉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借秋先来比黛玉,为我们探究其悲剧命运提供给了很好的参照。 二.秋先葬花与黛玉葬花的不同之处 秋先爱花之心更切。同样是面对花,黛玉哀叹其逝去,亲手葬花。但秋先在花还未成形时,对花木的爱惜已情真意切了。花未开之时,盼花;花刚形成至开放之时,护花;花污之时,“浴花”;花折之时,“医花”;花败之时,“葬花”。秋先对花的爱惜,以至“花痴”之境。当恶少张委进园折花并企图侵占秋先的花园时,秋先舍命反抗。花是秋先生活的全部,但花不是黛玉生活的全部。 秋先对花寄予的情感比较单纯。同样由花而生的感慨之文辞,黛玉在《葬花吟》中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有花生花败地伤春之情,有对人命如花,美好难存的感伤,有对清白洁净生命的追求与哀悼,还有对自身飘零命运的伤痛,更有一种消极悲观的基调笼罩在全诗之中。而秋先对于人们攀枝折朵而生发的议论只有黛玉情感的前两层,总体基调是义愤怜惜的,并无大悲大伤。 秋先没有知己和朋友。与黛玉一起葬花的有知己宝玉,除了宝玉外,黛玉还有紫鹃、香菱、湘云等朋友。秋先却是真的孑然一身,独自住在自己的花园里,除了因花果会和人打交道外,基本不和外人发生联系。但在遇上困难的时候,秋先的邻里会过来帮助他,甚至天上的仙女也帮助他。而黛玉有知己和朋友,却还是郁郁焚稿断痴情而亡。身处红楼的女儿竟比离群索

歌剧卡门观后感

歌剧《卡门》观后感 高一(5)班濮兆平 歌剧《卡门》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在歌剧艺术上登峰造极之作,至今依然是世界上演出率最高的剧目! 歌剧《卡门》以鲜活的音乐笔触,叙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音乐色调的明亮与叙事内容的阴暗,两者间构成强烈反差。这种奇妙的品格不仅成就了作曲家比才的不朽伟业,也使小说家梅里美的原作在歌剧《卡门》面前相形失色。举凡文学名著的改编,陷入简化、稀释乃至歪曲的窘境,为数并不在少。仅歌剧中的文学改编,古诺的《浮士德》和托马斯的《哈姆莱特》均是简化稀释的有名例证,就连威尔第的《奥赛罗》这样被公认可与莎翁原作平起平坐的歌剧改编,也是以损失文学原作的诸多精华为代价。歌剧《卡门》的罕见在于,它不仅保留了原小说的真髓,而且通过音乐的独特力量,从根本上转化和提升了原小说的艺术品质。梅里美的《卡门》充其量是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说,而比才的《卡门》则具有充分资格被看作是一部“伟大的”歌剧。 自“卡门”经梅里美之手诞生以来,这个名字已经成为西方文化中一个具有多维象征意味的著名符号。在近一百六十年的演化史中,“卡门”这个女性人物吸引各路英杰,历经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不同媒介的诠释,但只有在歌剧《卡门》中,“她”才获得了充实饱满和有血有肉的本体存在。这是一个必须依靠音乐的呼吸才能获得全部生命的人物,她的妖冶、狂放、热情和坚决,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几乎“本能地”召唤音乐的加入——因为音乐在所有艺术媒介中,是一种最有效的直刺神经的感官武器。以音乐塑造卡门,优势不言而喻。卡门似专为音乐而生,音乐也在期待着卡门。 比才用自己的生动音乐为《卡门》注入灼热的南欧色调和浓郁的西班牙风情。在喧闹的塞维利亚街头和人声鼎沸的斗牛喝彩背后,演绎着一出令人惊诧的情爱悲剧。龙骑兵何塞受卡门诱惑,拜倒在卡门裙下。但两人发生龃龉,何塞以死要挟,卡门拒不屈从,最终导致惨剧。直截了当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配以光彩夺目的音乐和节奏铿锵的舞蹈。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连续观赏《卡门》二十次之多,他的一席话至今仍保留着当时因兴奋异常而忘乎所以的口吻:“这音乐令人愉快,但并非法式或德式的愉快,而是非洲的愉快。宿命笼罩着它;它的快乐短暂、突然、不求谅解。我羡慕比才有勇气表达这种欧洲文雅音乐先前没有语言可以表达的感性——这种更为南方、棕黑、烧灼的感性……还有爱情,被移到大自然中的爱情!爱情作为一种命运,一种灾难,讽刺、直白、残酷,就像大自然本身!结束这部作品的唐·何塞的最后喊叫——…是我杀死了她,我……我亲爱的卡门!?,如此严峻、如此可怕地表现出构成爱情核心的悲剧性反讽,我从来没有见过。” 在歌剧《卡门》中,残酷的生活真实和刺目的道德悖论却从不给人以压抑和沉重的感觉。这必须归功于比才的音乐才智和敏锐判断力。“命运”的主导动机是不祥而阴沉的,但难得在音乐中刻意渲染,而且常常跟随卡门的身影,一变转型为小鸟式的轻盈灵活。卡门的音乐配置始终充满半音的诱惑和舞曲的节律,其音乐勾人魂魄的魅力否决了观众对她进行正统道德判断的可能。何塞令人同情又让人唾弃,比才利用音乐的色调变化充分展示了他的犹豫,无奈,情不自禁,痛不欲生,以及最后的歇斯底里。就连有点让人讨厌的斗牛士,比才也通过一曲雄健豪放的《斗牛士之歌》,使这个没有多少戏剧分量的人物在观众脑海中打下深深印记。 歌剧《卡门》通过这种“举重若轻”的处理,以轻松自如和明快干练的笔调描绘出一幅灼热的南国生活画面。这种黑白互衬、明暗相映、正反交错正是《卡门》最突出的艺术特质。《卡门》揭示出人生正面价值(爱情与自由)与负面威胁(堕落与死亡)具有反讽意味的相辅相成。它以逼真的写实展现出人性的辩证悲剧,但绝无半分多余的浪漫眼泪。这得力于作曲家能以超然物外而又体贴入微的心态对待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和每一个情境。为此,比才在《卡门》中获得了堪与莫扎特媲美的成就。《卡门》在莫扎特辞世八十余年后,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再现了莫扎特般的智慧,同时又预示了真实主义的来临。透亮的莫扎特与棕黑的真实主义,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范畴在《卡门》中碰头相遇。出现这个奇迹,在整个歌剧史中仅此一次。

对“骆驼祥子”悲剧命运原因分析

对“骆驼祥子”悲剧命运原因分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它塑造了“骆驼祥子”这个无产阶级形象。主人公祥子原本强壮有力、勤劳淳朴,以其最高生活理想“买一辆洋车”为集中体现。但这一简单而朴实的愿望在经过了三起三落之后,终于全然落空。原本对生活充满期望的祥子也渐渐堕落下去,在唯一的依靠小福子去世后最终凄惨的迎来了自己的末日。小说表现了这样一个拉车夫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使读者对祥子这个人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思考。表面看起来,祥子身体健壮,实朴敦厚,有刘四爷的车厂可以依靠,也有虎妞这样能干泼辣的妻子,实际上祥子的命运是一个注定悲剧的结局。 虎妞通过引诱、骗婚等等手段,终于逼迫祥子与她成婚。而他们的婚姻从根本上存在尖锐矛盾。虎妞其实是导致祥子最终命运最直接的原因。虎妞是一个受资本主义影响的强悍女子,不甘心做一个车夫的妻子,因此希望祥子走上自己期望的生活轨道,做买卖、开工厂,像刘四爷一样做一个剥削别人的资本家。而祥子的愿望始终简单如一,买辆洋车,拉一辈子车。事实上虎妞对于祥子只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关心和疼爱,而祥子心理的软弱让他不得不接受不敢反抗,渐渐使得祥子对虎妞的思念和眷恋转化为了恐惧和憎恨,也感觉到了虎妞对他的爱已经全然变为了捆绑和束缚。他觉得自己“已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块肉,他没有了自己,只在她的牙中

挣扎着,像被猫叼住的一个小老鼠”。最后对虎妞的感觉竟是“恨不能双手掐住她的脖子,掐、掐、掐,一直到她翻白眼,把一切都掐死,而后自己抹脖子。”通过死这一强烈的想法表达出祥子精神上深深的绝望。 除虎妞对祥子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迫外,注定的悲剧命运最根本的原因仍是社会环境因素。正值军阀混乱,时局混乱,社会阴暗剥削压迫严重。作者从祥子的命运事实上映射出黑暗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的剥削,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的把人变成了鬼的罪恶,辛酸的笔触狠狠地抨击了罪恶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表达了深切同情。 虽然客观原因几乎对祥子的命运展开起到了根本的作用,但个人的命运仍由主观原因决定。祥子从农村来,带来了农村环境下善良淳朴、木讷老实的性格,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固定的思维模式。他对未来抱有盲目的信心,认为只要肯卖力气,一定可以过上好日子,而没有看清眼前这个社会的实质。他对于未来的希冀,只是一个虚幻缥缈、简单善良的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