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卡门观后感
卡门观后感

歌剧《卡门》观后感宋凯林 2010210120 经济学院 10经济三班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
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
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
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匕首下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
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
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
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
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
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作品不仅仅是作品,其实它反映着一个社会的现实问题。
当歌剧《卡门》首演于巴黎喜歌剧院时却遭到失败。
一位批评界人士认为乐队的演奏“乱七八糟”;而另一位则评价说,乐曲缺少“创新和个性”。
但在今天,《卡门》既获得了评论界的美誉,又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并且成为19世纪能与旷世奇才莫扎特的作品相提并论的几部歌剧之一。
这只能说明巴黎上流社会无法容忍这样题材的歌剧而已。
的确,在现在的人们看来,敢爱敢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她愿意为了自由而牺牲所有,她敢于做男人才能做的事,她喜欢打情骂俏,自己挑选情人,并且玩弄和欺骗男人,最终又将他们抛弃。
关于《卡门》的读后感

关于《卡门》的读后感关于《卡门》的读后感《卡门》的读后感1她在直布罗陀附近靠打劫过往的商人来维持奢靡糜的生活,在情人面前放声大笑,花言巧语地迷惑上流人物。
梅里美没有按照世俗的标准去赞赏优雅到骨子里的法国女子,而是创造了这样桀骜不驯的异族人,对自由的追求是她性格中最为闪亮的部分,宁肯死也不屈服。
当保守的唐何塞威胁她跟自己走时,她说出了下面让人震憾不已的话“:约瑟,这是办不到的,我已经不爱你了,你却还爱着我,就是因为这个,你才想杀我。
我满可以继续对你说谎,但是我不想再费心思了。
作为我的罗姆(波西米亚语,意为丈夫),你有权杀死你的罗密(波西米亚语,意为妻子)。
但卡门永远是自由的,她生为加里人,死为加里鬼。
”这段话作为卡门临终前的独白,每每读起,都觉得荡气回肠。
想起高中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缩头缩脑,恨不得把自己与世隔绝的别里柯夫,他与卡门真是天壤之别。
位于中间的便是处于灰色地带的普通人,整日被有形无形的枷索束缚着,不敢大胆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
除了“房奴”,“卡奴”,“车奴”我还想自己造一个词“心奴”,这样的人其实是被自己打败的,瞻前顾后,反复权衡,怕这怕那。
大一上管理课的时候,老师说“: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努力拼搏一番,你们现在没有名利,没有地位,所以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
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
”以上是我读这本书的感想,仅此而已。
《卡门》的读后感2不过,从作品的数量和深度来看,如果把雨果、巴尔扎克的著作比作“大型超市”的话,那么梅里美的小说就是“精品小屋”了。
梅里美的小说篇幅不长,数量又不多,就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也远远比不上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的作品,但依然显示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梅里美现象”。
他仅以《卡门》《科隆巴》《伊勒的维纳斯》等十余部中短篇小说,就跻身于不朽作家之列,其中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
仅就《卡门》而言,847年一发表,便成为经典之作,而经比才作曲的歌剧《卡门》,又成为西方歌剧的经典。
歌剧《卡门》观后感500

歌剧《卡门》观后感500作为一名观众,我有幸观看了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的歌剧《卡门》。
这部歌剧的内容源自于法国作家梅里美(Prosper Mérimée)的小说《卡门》,讲述了一段因美女而引发的悲剧故事。
我认为这部歌剧在音乐和表演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深深打动了我。
整个歌剧分为四幕,每一幕都有不同的情节和背景。
其中第一幕介绍了军营中的生活,时而嬉笑怒骂,时而恭敬礼仪。
第二幕讲述了卡门受党派欢迎的过程,她的美貌和智慧深深吸引了唐·何塞,但也因这段恋情生出了许多后悔和痛苦。
第三幕描写了唐·何塞和卡门的分手,唐·何塞乱了“方寸”,背叛了祖国和军队。
最后一幕则是唐·何塞和卡门的终极对决,唐·何塞为了追求卡门,不惜刺杀自己的上级军官亚佩萨。
最终,唐·何塞被抓捕并处以死刑,而卡门则继续上路,寻找着自己的自由和快乐。
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故事。
表演、音乐和情节的结合相得益彰,使得我很自然地沉浸在故事之中。
作曲家比才为这部歌剧谱写的音乐非常具有特色,体现出其吸纳了多种文化和音乐元素的特质。
在听到夏令奇妙歌喉所演唱的“歌剧卡门”主题曲时,我简直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首曲子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奏响了内心深处最激动人心的弦。
仿佛这个歌曲为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动力,令人无法自拔。
此外,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精彩,他们将自己深陷进了角色之内,让观众为之感到自然而然的血脉贲张。
夏令的演唱也很出色,尤其是在卡门的表演中。
她的独特的歌声、生动的动作和精湛的演技将卡门这个角色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与此同时,在唐·何塞的演出中,演员所创造出的另一种戏剧张力也非常棒。
他的角色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光彩,使得人们在了解唐·何塞的同时,对于激情和热情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这个故事中,我发现有几个元素非常值得一提。
首先,这个故事中强调了性别角色之间的关系。
歌剧《卡门》观后感600字

歌剧《卡门》观后感600字歌剧《卡门》观后感歌剧《卡门》是由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于1875年的一部经典作品。
这部歌剧剧情紧凑,节奏明快,旋律动听,如今仍被世界各地观众所喜欢和推崇。
我也有幸观看了这部精彩的演出,下面就我个人的感受和评价来谈谈吧。
首先,这部歌剧的结构十分清晰。
它分为四幕,每一幕都是一个独立的场景,但总体上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整个剧情由卡门与唐荷西之间的爱情纠葛展开,引人入胜。
在剧情深入的同时,随着音乐的节奏逐渐加快,观众们也因此全神贯注地跟随着某一个角色的情感变化,与他们受到良好的感染和震撼。
整部歌剧唯美的画面和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荷西为了卡门而放弃一切坚强的场面,卡门时而魅惑十足时而性感动人的造型,一点也不亚于电影界的制作。
音乐更是烘托了情境氛围,戏剧中小提琴独奏美妙悠扬,为整部剧情增添了无比神秘而动人的色彩。
除了画面和音乐,演员们的表现更是令人佩服。
他们精湛的演技,感性的情绪传达,呈现出了剧中角色的内心世界。
歌剧《卡门》表现了女人的世界,对女性身形的美和女性情感的流动传达得非常感人。
所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和画面,都得以通过演员们的口吻和肢体语言,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演员是歌剧中最为关键的元素之一。
总的来说,观看《卡门》歌剧让我收获很大。
这部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人类对爱情的无尽想象力和追求的决心,同时也明白了人性的复杂与世界的多姿多彩。
此外,我也被这部作品深深地启迪。
我发现,在艺术中,无论是音乐还是表演,都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情。
这个过程需要演员和制作人员付出许多心血。
而对于观众来说,我们也同样要用心去感受,把艺术当成一门拓展思维的科学,而不仅仅是视听的享受。
综上,歌剧《卡门》在构架、表演、音乐等方面都堪称佳作。
每一桩情节,每一个动作,每一段旋律,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的心灵。
如此出色的演出,我相信它会让更多的观众明白、感受艺术的魅力,体验人性的精彩。
2024年歌剧卡门观后感

2024年歌剧卡门观后感《卡门》是由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创作的一部歌剧,于1875年首演。
以西班牙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激情与欲望的故事。
2024年,我有幸观看了这部经典的歌剧,并被其深深地打动和感动。
以下是我对《卡门》的观后感。
首先,我要盛赞这次演出中出色的演员阵容和精湛的演技。
歌剧需要演员具备优秀的唱功和演技,而这一点在这次演出中得到了完美地呈现。
主要角色卡门由女演员扮演,她们通过婀娜多姿的舞姿和饱满的嗓音,将卡门的独立和放荡完美地展现出来。
男主角唐·何塞的角色有着复杂的情感变化,而男演员们则通过精湛的演技和情感表达,将唐·何塞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演员阵容都充满活力和激情,让我仿佛置身于歌剧的世界中。
其次,我要赞美这次演出中精心设计的舞美和服装。
这部歌剧的舞台设计十分出众,通过灯光和道具的运用,将西班牙的浪漫和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舞台上的布景和装饰物都非常考究,给人一种恢弘而华丽的感觉。
而演员们的服装也非常漂亮,展现出了西班牙风情的同时,也各具特色,让观众们仿佛穿越到了19世纪的西班牙。
除了演员和舞美,这次演出中的音乐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卡门》的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它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既有西班牙的色彩浓厚的旋律,又兼具法国歌剧的华丽和优雅。
演员们的歌唱技巧和表达能力,使得音乐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我被歌剧中的那些动人的旋律所深深吸引,仿佛音乐将我们带到了一个激情与欲望交织的世界。
但是,除了愉悦和赞美,观看《卡门》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和反思。
这部歌剧所描绘的故事中,包含着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的阴暗现实。
卡门和唐·何塞的爱情故事中,既有激情与欲望的追逐,也有背叛和死亡的暗示。
这让我深思人性中的复杂和矛盾,以及追求自由和欲望所带来的代价。
《卡门》引起了我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入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自由和平静的生活。
总体而言,观看《卡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卡门歌剧观后感300字

卡门歌剧观后感300字
《卡门》歌剧观后感
我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观看了由法国剧院Laurent Pelly演出
的《卡门》歌剧演出,深深被这部70年代新编版所震撼。
皇
家管弦乐团的演奏声调优美,歌唱家们的嗓音悦耳动听,演出的唯美和悲剧基调也让我深深感悟了作品深刻的人性探索和民族情感表达。
《卡门》这部歌剧其实已经鲜明地描绘了19世纪西班牙
浪漫历史的狂热、冲突和荒诞。
卡门这个角色代表了独立、无畏和个性,不被任何人所控制。
而卡门的自由意志,引发了巴斯克人唐·何塞的嫉妒之情,展开了一系列纷争和命运转变。
演出生动地表现了这场争斗的情感冲突和角色复杂性。
歌剧里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音乐片段,例如“我心怒火
燃烧”和“勇敢的托雷多”。
它们表现出人类文化多元性和它在
音乐中的表现,为这部歌剧增添了纯粹的艺术感。
我还发现这场演出借用了原版歌剧的基调,并通过时尚元素的加入,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新鲜感。
观看《卡门》歌剧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不仅是音乐和剧情,更多的是这部作品所折射出的深入人心的民族意识和对人性文化的思考。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能够自由掌控命运的人的形象,引发了我对人生的追求和自由的思考。
总之,《卡门》歌剧不仅是一部音乐舞台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和思想深度的经典之作。
它深切触动了我的灵魂,带来了强烈的文化冲击。
我对这部作品无尽的景仰,同时也对演出团队和艺术家们的精湛演出表示赞赏!。
歌剧《卡门》观后感1500

歌剧《卡门》观后感1500作为一位观众,最近去看了歌剧《卡门》,这是一部源自法国作家普罗斯佩·梅赛贝的小说《卡门》改编的歌剧,整体感觉非常震撼和感人。
故事讲述了卡门这位女主角从一个乐观自由的吉普赛女孩逐渐堕落为不择手段、挑逗男人的女人,而且由于一个墨西哥男子多纳·何塞的爱情,最后成了悲剧。
整部作品的情节动人,虽然看上去描绘的是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但其中也不乏色彩斑斓、快节奏的场景,在德拉库斯伊的音乐下,整个故事更显现出深刻内涵和寓意。
对于我来说,歌剧《卡门》是我观看过的最棒的歌剧之一,它带给我了很多感悟。
例如,卡门在歌剧中勇敢地向自己追求自由的生活,毫不妥协的个性,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追求自由的重要性。
另外一方面,当她迷失自我,深陷困境的时候,我也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除此之外,歌剧《卡门》中的配乐、舞蹈和视觉效果都非常出色,其中第二幕中卡门和尼古拉斯·科斯特伯多饰演的多纳·何塞之间的对唱、舞蹈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他们的嗓音清晰、悦耳,而且情感真挚,让观众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慕之情与情感纠葛。
另外一个令人难忘的元素是歌剧中的舞蹈,尤其是身着华丽服装的舞蹈团队,在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下,展现出罗曼蒂克和热情的气息,非常有感染力。
作为一部歌剧,最重要的是它何以在很多年后依然受到如此多的欢迎和喜爱。
歌剧《卡门》延续并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美好、自由、崇高的精神,这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进入新时代后,我们更应该推崇前人智慧和艺术上的创新元素,同时还应该表扬在工业、经济、文化方面的进步和成就,为以后的人类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歌剧《卡门》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和不朽艺术价值的作品,不仅仅是因为其动人的表演、精妙的音乐,更因为它所代表的文化,它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是一部让人流连忘返的不朽杰作。
对于爱好艺术和文化的我来说,这是一次至高无上的享受和启发。
歌剧卡门观后感

歌剧卡门观后感《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所创作的一部经典歌剧,其故事源自法国作家梅里美底尔的同名小说。
这部歌剧以其激情四溢的音乐和戏剧冲突而著名,被广大观众誉为经典之作。
在近期的一次观演中,我有幸欣赏到了一场精彩的《歌剧卡门》演出,并对其中的细节、情节以及演员的表演给予了深入的观察和体会。
首先,我要提到的是该演出的舞美设计。
整个舞台布景精致而华丽,迷人的橙色和红色灯光烘托出了浓烈的西班牙风情。
舞台上的道具、服装和化妆,都展现出了西班牙人热情奔放、激情四溢的特点。
特别是在第二幕中的塞蒂斯广场,那些缤纷多彩的服饰和狂欢庆典的场面令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狂热的节日氛围。
舞美设计完美地诠释了歌剧主题,营造出了恢宏壮丽、热烈欢快的氛围,使整个演出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我要赞美的是演员们出色的表演。
主要角色中,我对于女主角卡门的扮演者印象深刻。
她不仅在歌唱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实力,高亢激昂的音色将卡门这个法国女郎西班牙化的角色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在舞台表演上也散发出了与角色相符的独立、自信和魅力。
男主角唐·何塞的演员也不逊色,他的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卡门伤害他的情节中,他细腻的情感演绎令人动容。
此外,演出中的舞蹈是一大亮点。
《歌剧卡门》中融入了许多西班牙传统舞蹈元素,舞蹈演员们的精彩舞姿展现了西班牙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中,舞蹈场景中的斗牛士舞更是引人注目,舞者们配合着旋律轻盈跳跃,犹如骄傲的斗牛士在舞台上舞动。
他们的身姿和动作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享受。
除了以上亮点之外,整个歌剧的音乐也是令人陶醉的。
由法国作曲家比才亲自编曲的音乐充满激情和张力,特别是卡门的入场曲《卡门序曲》,那壮丽的旋律和富有情感的音色,令人心神荡漾,仿佛置身于一个热情奔放、浪漫多情的世界。
歌剧中的歌唱部分同样精彩,演员们通过声音的娓娓动听、高亢激昂的表达,向观众传达了激情、爱恨、悲欢等情感,使观众对剧情更加投入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卡门》观后感
宋凯林2010210120 经济学院10经济三班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
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
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
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匕首下
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
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
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
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
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
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换班的士兵到来时,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步伐开路。
孩子们在轻快的2/4拍子,d小调上,唱着笛鼓进行曲《我们和士兵在一起》。
在这一幕塑造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富于魅力的形象。
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
卡门被逮捕后,龙骑兵中尉苏尼哈亲自审问她,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此曲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
还是这一幕中,卡门在引诱唐·豪塞时,又唱出另一个著名的咏叹调,是一首西班牙舞蹈节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进一步刻画了卡门性格中的直率和泼辣。
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也十分有名,选自第二幕中唐·豪塞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
第二幕中还有一段吉普赛风格的音乐,表现的是两个吉普赛女郎在酒店跳舞时纵情欢乐的场面,跳跃性的节奏和隐约的人声烘托出酒店里喧闹的气氛。
第二幕中著名的《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奥为感谢欢迎和崇拜他的民众而唱的一首歌曲。
这首节奏有力、声音雄壮的凯旋进行曲,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
第二幕与第三幕之间的间奏曲是一段轻柔、优美的旋律,长笛与竖琴交相辉映,饱含脉脉的温情。
第四幕的结尾,正象柴科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当我看这最后一场时,总是不能止住泪水,一方面是观众看见斗牛士时的狂呼,另一方面却是两个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尾,这两个人不幸的命运使他们历尽辛酸之后还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 剧中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西班牙风格舞曲“阿拉贡”,也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出的曲目。
歌剧中的卡门事隔非常美的吉普赛人,美到只要让她看一眼你就会深深爱上她。
是个奔放、不羁的女人。
而扮演者虽说在美貌上差了些,但卡门的大胆,狂野,热情,忘情地舞蹈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本身就是一只跳动的音符,随着音乐为唐·豪塞翩翩起舞。
她连回答审讯也用歌曲,甚至只是哼哼旋律而没什么词。
就像《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中唱的她就是一只叛逆小鸟,没人能捕捉她,驯服她,限制她,即使最终因为自由而死。
作品不仅仅是作品,其实它反映着一个社会的现实问题。
当歌剧《卡门》首演于巴黎喜歌剧院时却遭到失败。
一位批评界人士认为乐队的演奏“乱七八糟”;而另一位则评价说,乐曲缺少“创新和个性”。
但在今天,《卡门》既获得了评论界的美誉,又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并且成为19世纪能与旷世奇才莫扎特的作品相提并论的几部歌剧之一。
这只能说明巴黎上
流社会无法容忍这样题材的歌剧而已。
的确,在现在的人们看来,敢爱敢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她愿意为了自由而牺牲所有,她敢于做男人才能做的事,她喜欢打情骂俏,自己挑选情人,并且玩弄和欺骗男人,最终又将他们抛弃。
她随心所欲,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且总能赢。
风流奢侈、自由奔放、放荡不拘。
她不仅让女人们羡慕,更让男人们嫉妒,为爱她而付出一切,为失去她而伤心欲绝。
在十九世纪那样一个环境背景下,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是作者通过小说展现一种美好未来的假设呢?反正比才是用音乐、表演,用歌剧完美的体现了,这也是歌剧《卡门》历经百年依旧如此受到欢迎的原因吧。
有空还要再看看啊。
唯一我觉得不足的是群众演员有些凌乱,因为很多大型戏剧都是从当地招募临时群众演员,加上语言的问题,西方人明显在集体项目上不如中国人整齐,似乎过于自由了些,想想我们国人的大型舞蹈和戏剧,动作整齐流畅,这可能就是东方集体主义精神和西方自由主义精神的明显差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