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滑坡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排水、力学平衡和改变滑带土三类。
1.滑坡排水地下水活动是诱发滑坡产生的主要外因,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滑坡,都必须做好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处理,排除降水及地下水的主要方法如下:(1)环形截水沟(2)树枝状排水沟树枝状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排除滑体坡面上的径流。
若以自然沟渠作为排除地表水的渠道时,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整修、加固和铺砌,使水流通畅,不渗漏。
(3)平整夯实滑坡体表面的土层,防止地表水渗入滑体坡面造成高低不平,不利于地表水的排除,易于积水,应将坡面做适当平整。
(4)排除地下水排除地下水的方法较多,有支撑渗沟、边坡渗沟、暗沟、平孔等。
2.力学平衡对于滑坡的处治,应分析滑坡的外表地形、滑动面、滑坡体的构造、滑动体的土质及饱水情况,以了解滑坡体的形式和形成的原因,根据公路路基通过滑坡体的位置、水文、地质等条件,充分考虑路基稳定的施工措施。
在滑坡体未处治之前,禁止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如停放机械、堆放材料、弃土等)。
当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不大时,可采用刷方(台阶)减重、打桩或修建挡土墙进行处理以达到路基边坡稳定。
牵引式滑坡、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不宜用滑坡减重法。
牵引式滑坡是指坡脚的土体先失稳,向下滑动,坡体后部土体由于失去支承而相继滑下。
上积土减重后并不能防治该类滑坡的产生和发展,因而对于牵引式滑坡,不采用减重法。
牵引式滑坡多发生于粘土和堆积层滑坡中。
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的滑带土(或滑体)具有卸荷膨胀的特性,减重后能使滑带土松散,地下水浸湿后其阻滑力减小,因而引起滑坡下滑,故不宜采用减重法。
填方路堤发生的滑坡,可采用反压土方或修建挡土墙等方法处理。
3.改变滑带土用物理化学方法改善滑坡带土石性质。
一般有焙烧法、电渗排水法和爆破灌浆法等。
(1)焙烧法:利用导洞焙烧滑坡脚部的滑带,使之形成地下“挡墙”而稳定滑坡的一种措施。
(2)电渗排水:利用电场作用而把地下水排除,达到稳定滑坡的一种方法。
滑坡防治技术介绍_pdf

(一)平面特征
二、滑坡的特征
3
4
5
6
1
2
7
8
9
11 10
图1-5 滑坡的平面形态
程
水
田
地
质
稻田
平
稻田
面
图
砂坝村
塘
水池
怀化
溪
河
砂坝滑坡平面示意图
砂坝滑坡主轴横断面图
罗依溪滑坡远景
返回
二、滑坡的定义、要素和术语
(一)滑坡的定义 斜坡上的部分土体或岩体沿着一定的面或带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 (二)滑坡的要素和术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 13 14
w1
17
9
3 11
2
17
93
8
L’
1
18 16
D D’
15 7
10
7
10
15
w2
L
图1-4 滑坡要素平、剖面示意图
1.滑坡体;2.滑坡周界;3.滑坡壁;4.滑动面;5.滑坡床;6.滑坡剪出口;7.滑坡舌与滑坡鼓 丘;8.滑坡台阶;9.滑坡后缘;10.滑坡前缘;11.滑坡洼地(滑坡湖);12.拉张裂缝;13. 剪切裂缝;14.羽状裂缝;15.鼓胀裂缝;16.扇形裂缝; 17.牵引性裂缝; 18.主滑线
滑坡体积500万m3,破坏厂房设施,一二期治理费 5000余万元 滑坡体积60万m3,摧坏6个车间,7人死亡,损失2000 多万元
1992年
滑坡体积400万m3,变成碎屑流冲出4KM,摧怀1个村庄
1992年5月
1995年1月 30日 1996年9月 18日
滑坡体积30万m3 ,中断运输35天,砸坏明洞,改线 花费8500万元
滑坡防治

– 增加土体强度,防止土体破坏 – 添加材料改变岩土成分 – 直接拌合(沥青,水泥,石灰等) – 灌浆法 – 其他方法
3.1具体工程防护措施
• 防御避绕
– 避开滑坡,施工防护结构 – 明硐和御塌棚 – 内移做隧和外移做桥
• 挡, 排, 削, 护, 绕
3.2 治理边坡照片
4 滑坡的工程治理措施
丹巴滑坡完成后的锚索
丹巴县城后山滑坡应急处理-在滑坡体上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应急治理
滑坡治理-格构网1
滑坡治理-格构网2
5 滑坡-预防
• (1)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立专业人员与 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队伍,对重要的地质灾害点建立专 业队伍为主的监测网点,对其它地质灾害点建立群测群防 为主、并与专业队伍指导和定期巡查相结合的监测网点, 通过专业监测系统、群测群防监测系统、信息系统实现对 山区地质灾害的适时监控,为政府和有关部门防治地质灾 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减灾的决策和实施提供 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建立山区地质灾害专家分析制度。某个滑坡体发生 险情后,由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召集地灾及 相关专家召开会商会,分析监测预警系统所采集的信息, 判断滑坡体所处状态及预警级别,估算涌浪影响范围,形 成会商意见,供当地政府决策参考。
3.1具体工程防护措施
• 削坡减荷
– 降低滑坡体 的下滑力 – 减小滑坡体 坡度 – 削去滑坡体 后缘的土体 – 增加滑坡体 前缘的重量
3.1具体工程防护措施
• 边坡防护
– 岩石边坡防护 – 抹面、喷浆、喷混凝土、片石护墙、锚杆喷浆 护坡、挂网喷浆护坡 – 避免边坡滑落和冲刷
3.1具体工程防护措施
• 滑坡位移、开裂变形观测的方法很多,简易的观测方法有以下几类:
对公路路基滑坡的进行预防与处理对策

1
产生公路路基滑坡的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公路路基产生滑坡情况大 多在山区公路或丘陵地区公路的内侧,其 土壤具备有蓄水的构造和聚水条件,大量 地表降水的渗透,容易产生滑坡。发生滑 坡是诸多内因和外因相匀作用的结果。内 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 质。那些破碎断层、节理发育、褶皱倾斜、 岩层与线路走向接近的大倾角岩层,是 滑坡发生频率高的地质构造 同时地 层的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也是引起滑坡产生的 币要因素。滑坡发生的外因一般有 : 积水 渗水、地下水变化、人下挖采破坏了原有 的地层内应力平衡构造、较大的荷载或 冲 击振 动能量 。
建 筑科 学
ZO0 7 NO . 1月 S C I〔 E & T FC I予幻1 1 〕 1 C归MA 丁 N NC ) 丫 阶 IO
对 公 路 路基滑 坡 的 进行 预 防 与处 理对 策
田洪 光
贵州省公路工程公司 5 5 0 00 1 摘 要: 山体滑坡作为公路路基边坡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不仅会使交通中断,甚至会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对公路运营造 成极大的损失。在笔者在这里分析产生公路路基滑坡的原因、预防措施等等。 关键词: 关键词 原因 预防 中图分类号: U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一 3791(2007)05(b )一 0089一 1 0
滑坡是路基长期受到地面水和地下水的 作用, 土壤结构受到破坏, 粘结力失效, 土壤棱 体要求的休止角变大, 重作用下, 在自 沿一定 的活动面, 使整个土体向下滑移形成。山体 滑坡作为公路路基边坡的主要病害之一,它 不仅会使交通中断,甚至会造成车辆损坏人 员伤亡,对公路运营造成极大的损失。因 此, 积极对公路滑坡情况进行分析, 找出原因, 有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是当前公路 建设需要重视研究的课题。 稳固坡面、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四 是可在坡脚设置浆砌片石挡土墙,加固坡 脚。抗滑挡土墙应设置在滑坡下部或前缘抗 滑段,对于大型滑坡,可与排水、减重等 措施联合使用. 对于中、小型滑坡,都可 与支撑渗沟联合使用。
公路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公路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坡性质及形成及变形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该公路的滑坡机理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使其至施工后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滑坡;成因;治理措施
0 引言
边坡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是人类工程活动中最基本的地质环境之一,也是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工程形式。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经常要开挖大量边坡,边坡的开挖破坏了原有的植被覆盖层,导致边坡的不稳定,出现大量的次生裸地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
如何对边坡进行综合处治正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
边坡综合防护设计是公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需根据自然边坡的稳定状况、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坡体结构、岩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风化程度等)和人为改造的程度(开挖深度、坡形、坡率等)、材料来源及边坡的稳定性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选择实用、合理、经济、美观的防护措施,同时要达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环境相对平衡,美化公路的目的。
1 工程概况
某公路K37+250~K37+550 段通过地段为潜在滑坡,路基以半填半挖的形式通过,路线中线的最大挖深为16m,右侧最大边坡高近30m。
路线设计按普通边坡进行坡面防护,边坡开挖后,适逢当地雨季,遇强降雨引起边坡失稳,诱发潜在滑坡滑动变形。
下滑体宽140m,长80m,。
高速公路工程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

高速公路工程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摘要:工程施工过程中引发滑坡较为常见,其诱因大多数为施工组织不当。
施工组织设计时,通过了解滑坡形成的机理,充分考虑相关诱发因素并采取合理的施工组织措施以降低工程滑坡产生的风险或在坡体变形的初期就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工程滑坡;诱发因素;稳定性分析;治理引言在降雨、地震等外部条件的作用下,部分自然坡体容易由稳定状态逐渐变为失稳状态,引起滑坡失稳,造成较为严重的事故。
此问题引起了诸多研究和实践人员的关注。
论述分析了某公路中滑坡体的危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公路滑坡体的措施。
采用有限差分动力分析法,分析了以2#滑坡整治后的抗震稳定性,同时结合现场监测评估坡体的安全性。
以下个寮大型深层凝灰岩滑坡体实例,分析了大型深层凝灰岩滑坡勘察的难点,提出了综合勘察新思路,并建立了大型凝灰岩滑坡勘察综合体系。
1滑坡成因(1)该滑坡原地貌右侧为冲沟,且左侧发育坡面浅沟,坡体两侧临空条件较好;边坡岩层产状151∠12°,边坡坡向147°,岩层缓倾坡外,且岩体发育两组不利结构面,产状分别120∠80°和36∠72°,分别形成坡体后部及侧向切割面,总体情况不利于边坡稳定。
(2)便道和涵洞施工时,在坡体前缘和侧面形成了临空面,未及时作回填处理,坡体前缘和侧面形成临空条件,为边坡的变形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
(3)由于边坡前缘临空,坡体松散堆积体在自重作用下产生变形,坡体后缘开始产生拉裂缝。
随后持续强降雨条件下,一方面降雨沿裂缝入渗,对下部基岩及层面浸泡软化,尤其基岩顶部风化层裂隙发育,加剧雨水的入渗,致使其力学强度降低,另一方面坡体范围内岩土体含水率高、质量增大。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边坡变形逐步发展并形成贯通滑动面,最终发生滑移。
综上分析,不利的结构面组合以及岩土体力学强度参数低是内在原因,人工扰动使坡体形成较好的临空条件和持续降雨是外在诱发因素。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及治理措施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及治理措施四川作为低山丘陵广布,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具有较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鉴于此,本文将以四川某地区为例分析滑坡多发原因和相应的治理措施,并由此引发对滑坡预防和治理的思考。
标签:滑坡多发原因治理措施1工程概况案例中的四川某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受盆地地形和北半球中纬度环境影响,此地区具有四季区分明显、雨热同期、降水充足、温和湿润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征。
该地区的季风气候使得该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6至8月,这三个月同时也是滑坡灾害高发时期。
而且该地区多山川丘陵,基岩多裂缝,山体丘陵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灾害。
该地区的地下水主要由自然降水为补给,地下水深度一般在3至5米深,而且多为基岩缝隙水和山体裂缝水。
另外,通过对其地下水的成分分析得知其水质无法腐蚀混凝土。
2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2.1滑坡形迹及基本特征根据平面测绘图和剖面图可以看出,图1中2#是一个椭圆形的平面状、坡度落差较大、山体滑动方向主为南偏东的滑坡地形。
通过对该地区的数据特点和结构特征分析,可知该地区多为古崩滑体地理物质组成,目前多发的滑坡灾害就是这种组成物质在地下水影响下逐渐重生。
通过对该地区的现场勘查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前该滑坡山体的浅表层正以虽然缓慢但是不间断的一定速度向南偏东的临空方向进行位移,从而导致山体和岩层的变形,在这种位移和变形的影响下,位于该滑坡地区的一段路面在经过此段位移地区时,路面由于受变形影响向边缘外方向即山体滑坡位移方向鼓出几十厘米的距离,这导致路面受损较严重,而且该山体的滑坡山体位移年年都有,因此对该段公路的维修也是年年必须的,造成大量维修费用的消耗。
另外,此滑坡地区还有一个受地下水和降水及山体影响导致处于活动现状的1#滑坡体,此滑坡体距2#滑坡较近,位于其后偏东方向。
由于降水较为集中且量大,导致滑坡山体地下水达到饱和,在这种饱和状态的地下水影响下,滑坡体会被软化和缝隙化,从而开始向下方发生缓慢位移,最终淤积并堵塞住路面。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一)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二)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
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
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
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路滑坡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摘要:滑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很大,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
本文结合实际,重点阐述了公路滑坡的形成原因,提出了公路滑坡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关键词:公路;滑坡;原因;措施
abstract: the landslide hazards on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ten traffic disruption, affecting the normal transport of the road. in this paper, reality, focusing on the causes of highway landslide highway landslid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highway; landslide; reas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向山区延伸,公路的建设大规模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挖填方等土石方工程日益增大,随之而来的是滑坡灾害日益严重。
滑坡,作为一种主要地质灾害,由于其产生的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预测的困难,治理费用的昂贵,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主要地质和工程问题之一。
一、滑坡概述
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和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个滑
动面发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的现象称为滑坡。
滑动面可以是受剪应力最大的贯通性剪切破坏面或带,也可以是岩体中已有的软弱结构面。
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的、长期的往下滑动,有些滑坡滑动速度也很快,其过程分为蠕动变形和滑动破坏阶段,但也有一些滑坡表现为急剧的滑动,下滑速度从每秒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区的斜坡、岸边、路堤或基坑等地带。
滑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很大,轻则影响施工,重则破坏建筑;由于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
滑坡分类的目的在于对发生滑坡作用的地质环境和形态特征以及形成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反映出各类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滑坡的发生,或在滑坡发生之后有效的进行治理。
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指标,各国学者和工程部门对滑坡提出了各种分类方案。
对于一个滑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但实践中,我们应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根据突出因素对滑坡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则就是看对我们认识、防治和处理此滑坡是否有帮助。
二、滑坡的形成原因
(一)产生滑坡的内在条件
内在条件是指斜坡体本身就具备的有利于滑坡发生的地质地貌
条件, 这在滑坡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通常情况下, 滑坡形成于地形高差偏大的山地、高原地区,且高差越大,滑坡越易形成。
同时在另一方面还要有适宜的斜坡坡度、高度和形态, 便于形成滑动的临空面。
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是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
2、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它的性质和结构对滑坡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般情况下,外表坚硬, 结构完整的岩石, 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也强,斜坡整体性好,不易发生滑坡。
3、地质构造条件:地质构造是滑坡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断裂构造面促进了斜坡岩土体的风化作用及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 地下水或地表水将沿着断层滑动面运行, 为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产生滑坡的外在机制
1、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力等,为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2、滑坡的外形条件:如洪水的冲刷,人工的开挖、爆破振动、局
部加载减载使滑坡体的平衡状态受到了破坏, 为滑坡的产生提供
了条件。
特别是爆破振动影响最为直观, 在潜在的滑坡体上产生附加爆破震动力,降低潜在滑体的稳定系数,爆破震动产生的惯性力
增加了岩体的下滑力, 从而易触发和诱发滑坡, 对含有软弱面的
岩石斜坡震动更容易发生滑坡。
三、公路滑坡防治的原则
对公路滑坡的防治,要从滑坡产生的条件进行分析,以现行经济技术手段为依据,在公路设计中应以预防为上策。
复杂大型的滑坡,因处治技术难度大,勘察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和投资大,应以绕避为上策。
在某些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差,有崩塌滑坡相连地区,难以绕避时,要避重就轻,路线放在相对有利部位。
在具备易滑地形、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丰富的地段,应尽量避免和减轻人为作用的影响,例如尽量减少切坡与加载,以及减少爆破的影响。
对于已发生的滑坡,在整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坚持以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依据。
(2)根据防治对象重要程度、设计使用年限、地震条件、地下水条件,合理地拟定滑坡推力计算的安全系数。
(3)利用一切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措施,做到工程措施技术经济合理性。
(4)工程施工过程要有利于滑体逐步趋于稳定,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5)注意协调施工与当地居民生活关系,尽量不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生活,重视环保绿化。
四、滑坡灾害的预防与治理
在对滑坡灾害进行防治时要结合当地施工条件综合分析,具体研究滑坡体失稳情况,务求取得实效。
根据工作实际,结合国内外治理滑坡的经验,我们提出:公路建设滑坡灾害预防工作应按照设计线路时回避、工程开展前预防、工程施工中治理、养护期定期观察四个步骤开展工作。
(一)设计线路时回避
滑坡治理工作,工程量大,特别是山区大、巨型滑坡治理起来技术复杂,工程难度大,且有复滑危险。
因此,在设计单位进行线路设计时,应该对工程地质开展认真细致的勘察绘图工作,查明拟建路线上可能存在滑坡灾害的位置、滑坡体尺寸、滑坡体稳定特性及可能对公路造成危害的程度。
遇到可能存在严重滑坡危害的路段,应当主动在设计中采取回避的措施,对线路进行修改,采取避绕方案,使线路绕离滑坡易发区,确保公路建设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滑坡现象。
(二)工程开展前预防
当公路进入重山区,滑坡危险较多,线路不易避绕,或者采取避绕措施工程造价过大时,就要做好滑坡灾害的预防工作,尤其是对工程勘察中发现的易滑坡路段进行预防处理。
在工程开展前期,应多向政府汇报、协调,争取得到林农部门配合,在滑坡易发区临公路面山坡进行封山育林、撒播草种,严格禁止乱砍滥伐现象,以增
加降水涵养量,防治水土流失,确保公路上侧山体稳定,以期达到消除滑坡隐患的目的。
(三)工程施工中治理
对工程施工阶段中遇到的滑坡隐患,应该分析滑坡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及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理。
根据滑坡体的类型不同,考虑造价问题,山区农村公路大致可采用强化排水、圬工防护、综合防护及改变滑坡面岩土状况等四种治理措施。
根据数据统计发现,滑坡现象多发于暴雨洪水侵袭期,因此在治理过程中要把排水设施的建设与滑坡灾害的防治结合起来,重点隐患部位的公路上侧山体及临河路段的护坡,一定要站在预防滑坡的高度进行综合考虑,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易滑坡山体修建排水设施,防治降水对山体的直接冲刷。
圬工防护多采用护面墙、浆砌片石、块石、混凝土预制块、喷浆、抹面、锤面等方式,适用于多数情况。
综合防护多采用混凝土网格中空植草、土工合成材料种草等方式,因其造价相对较高,多采用于景区旅游道路滑坡防治中。
对于建设中易发滑坡的滑坡体,高边坡山坡顶部有悬空孤石等情况,可以采取措施进行进行预滑坡处理,使之发生可控的小范围滑坡,进而消除其岩石临界应力,消除滑坡产生的条件。
(四)养护期定期观察
公路竣工转入养护期后,公路养护部门应设置专人专岗,对易滑坡路段山体进行定期测量观察,防治山体开裂变形,尤其是在雨季、
汛期,要把防治山体滑坡作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重点来把握,一旦发生山体上部裂缝加大等滑坡征兆,要及时对道路进行封闭,派专家进行排查,确保安全后再恢复通行,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管养期间要加强管理,避免随意开山取石,避免实施大规模爆破作业,避免改变山石岩体结构的稳定性。
五、结语
公路滑坡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应根据滑坡类型,对基础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详细查明滑坡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本着“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施工场地条件、施工条件以及业主对工期的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及社会效益,确定最优的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