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陪护人员健康教育
脑外伤健康教育

脑外伤健康教育标题:脑外伤健康教育引言概述: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的脑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
脑外伤的预防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早期识别、治疗、康复和心理支持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预防1.1 佩戴头盔:在进行潜水、骑自行车、滑雪等高风险运动时,应佩戴头盔来保护头部。
1.2 注意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跌倒、碰撞等危(wei)险行为。
1.3 预防意外:注意交通安全,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脑外伤。
二、早期识别2.1 留意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含糊等症状可能是脑外伤的迹象。
2.2 密切观察:对于头部受伤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表现,及时发现问题。
2.3 寻求医疗匡助:一旦发现疑似脑外伤症状,应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查。
三、治疗3.1 头部歇息:患者应保持头部歇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苦。
3.2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止痛药、抗生素等。
3.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脑外伤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减轻颅内压力。
四、康复4.1 康复训练:康复师会设计针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匡助患者恢复功能。
4.2 心理支持:患者和家属需要得到心理支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
4.3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康复也非常重要,应避免高脂肪、高糖等不利于康复的食物。
五、心理支持5.1 与家人沟通:患者应与家人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5.2 寻求专业匡助:如有需要,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匡助。
5.3 参加支持团体:参加脑外伤康复支持团体,与同病症患者互相支持。
结语:脑外伤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和治疗脑外伤至关重要,希翼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脑外伤的认识,提高对脑外伤患者的关注和匡助。
希翼每一个人都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标题:颅脑损伤健康教育引言概述: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健康问题,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因此,进行颅脑损伤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和治疗颅脑损伤至关重要。
一、认识颅脑损伤1.1 颅脑损伤的定义: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颅骨和/或脑组织受到损伤的一种疾病。
1.2 颅脑损伤的分类:颅脑损伤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根据损伤的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度。
1.3 颅脑损伤的症状: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记忆力减退等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症状。
二、预防颅脑损伤2.1 佩戴安全头盔:在进行高风险运动或工作时,应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头盔,如骑车、滑雪、建筑工作等。
2.2 避免高危行为:避免酗酒、酒后驾车、不安全的驾驶行为,减少发生交通事故导致颅脑损伤的风险。
2.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及时发现颅脑问题,采取预防措施。
三、治疗颅脑损伤3.1 密切观察:对于轻度颅脑损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和刺激。
3.2 医学干预:对于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医学治疗,包括手术、药物治疗等。
3.3 康复训练: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等,帮助恢复功能。
四、康复与护理4.1 家庭护理:颅脑损伤患者需要得到家人的细心照料和护理,包括饮食、休息、心理支持等。
4.2 康复设施:在康复阶段,可以选择专业的康复中心或机构进行康复治疗,获得更专业的帮助。
4.3 心理支持:颅脑损伤不仅对身体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得到心理医生的支持和指导。
五、社会支持与关注5.1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加大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康复资源和帮助。
5.2 关注宣传:通过媒体、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和关注度,促进早发现、早治疗。
5.3 法律保障:建立颅脑损伤患者的权益保护机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脑外伤健康教育

脑外伤健康教育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其他原因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
脑外伤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严重的脑外伤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为了提高公众对脑外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份详细的脑外伤健康教育文本。
1. 什么是脑外伤?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其他原因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脑外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摔倒、运动意外、暴力冲突等。
脑外伤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2. 脑外伤的症状和表现有哪些?脑外伤的症状和表现因损伤程度和受伤部位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丧失、记忆力减退、行为改变等。
严重的脑外伤可能导致昏迷、抽搐、瞳孔异常等严重症状。
3. 如何预防脑外伤?预防脑外伤的关键在于注意安全。
以下是一些建议:- 在交通中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佩戴安全带和头盔。
- 在户外活动中,特别是进行高风险运动时,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 避免暴力冲突和危险环境,尤其是在夜间和人员密集的地方。
-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保持身体健康,避免因身体不适导致意外受伤。
4. 脑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什么?脑外伤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扫描和MRI。
治疗方法根据损伤程度和症状而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5. 脑外伤的康复和护理方法有哪些?脑外伤的康复和护理是脑外伤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 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 饮食要均衡,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脑部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 家庭成员和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6. 脑外伤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有哪些?脑外伤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和后遗症,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健康问题,它对患者和家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我们制定了以下的颅脑损伤健康教育标准格式文本。
一、什么是颅脑损伤?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导致的脑部结构和功能的伤害。
它可能导致头部疼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昏迷、记忆丧失、行为改变等。
二、颅脑损伤的原因颅脑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交通事故、摔倒、运动伤害、暴力袭击等。
此外,颅脑损伤也可能与职业危(wei)险、儿童意外事故等因素有关。
三、颅脑损伤的分类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颅脑损伤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颅脑损伤普通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头痛,中度损伤可能导致昏迷数分钟至数小时,而重度损伤则可能导致长期昏迷和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四、颅脑损伤的预防措施1. 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车,正确佩戴安全带和头盔。
2. 家庭安全:保持家中的地面干燥、整洁,防止滑倒摔伤。
儿童要避免高空坠落和玩具伤害。
3. 运动安全:参加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佩戴适当的保护装备,避免过度运动和危(wei)险动作。
4. 职业安全:在工作场所正确使用安全设备,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5. 暴力预防:提高个人安全意识,避免参预暴力活动,及时报警。
五、颅脑损伤的早期识别和处理1. 早期识别:当浮现头部外伤或者其他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评估。
2. 早期处理: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这可能包括歇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六、颅脑损伤的康复与护理1. 康复治疗:根据损伤的程度和类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这可能包括物理疗法、语言疗法、职业疗法等,旨在恢复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2. 心理支持:颅脑损伤对患者和家庭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匡助他们应对挑战和难点。
七、颅脑损伤的重要性和影响颅脑损伤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为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一、引言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者疾病引起的颅骨、脑组织和脑功能的伤害。
它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本文将介绍颅脑损伤的定义、症状、危害以及预防措施,以促进颅脑损伤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
二、颅脑损伤的定义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者疾病引起的颅骨、脑组织和脑功能的伤害。
它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判断。
轻度颅脑损伤通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则可能导致昏迷、抽搐、肢体活动障碍等严重后果。
三、颅脑损伤的症状1. 头痛:颅脑损伤后,患者往往浮现头痛的症状。
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各不相同,可能是轻微的刺痛感,也可能是剧烈的搏动性疼痛。
2. 头晕:颅脑损伤还会导致患者浮现头晕的感觉,可能伴有着眩晕和不稳定的步态。
3. 恶心和呕吐:颅脑损伤会刺激呕吐中枢,使患者浮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4. 记忆力减退:颅脑损伤后,患者可能浮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5. 神经系统症状:颅脑损伤还可能导致患者浮现抽搐、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四、颅脑损伤的危害颅脑损伤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能力受限:颅脑损伤后,患者可能浮现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等问题,导致生活能力受限,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2. 工作能力下降:颅脑损伤可能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严重影响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
3. 心理健康问题:颅脑损伤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4. 家庭关系紧张:颅脑损伤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可能给患者的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负担,进而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五、颅脑损伤的预防措施为了降低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不酒驾、超速行驶,佩戴安全带或者头盔,减少交通事故导致的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脑组织受损的一种疾病。
它可能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行为改变等一系列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昏迷和残疾。
为了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份关于颅脑损伤健康教育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颅脑损伤的定义和分类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脑组织受损的一种疾病。
根据损伤的程度和性质,颅脑损伤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损伤。
轻度损伤通常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混乱,中度损伤可能导致较长时间的意识丧失,而重度损伤则可能导致昏迷和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二、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颅脑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交通事故、跌倒、暴力冲突、运动伤害等。
交通事故是导致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摩托车和自行车事故。
此外,老年人和儿童也是颅脑损伤的高危人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发生跌倒。
三、颅脑损伤的症状和识别方法颅脑损伤的症状因损伤的程度和性质而异。
轻度损伤可能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
中度和重度损伤的症状可能更严重,包括意识丧失、记忆力减退、行为改变、言语困难等。
识别颅脑损伤的方法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和MRI等。
四、颅脑损伤的预防措施预防是颅脑损伤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佩戴头盔:在骑自行车、摩托车或从事高风险运动时,佩戴头盔可以有效减少颅脑损伤的发生。
2. 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车,不超速行驶,注意行车安全,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导致的颅脑损伤。
3. 防止跌倒:老年人和儿童应特别注意防止跌倒,如保持家居环境整洁、使用扶手、使用防滑垫等。
4. 安全运动: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应注意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遵守运动规则,避免发生颅脑损伤。
5. 安全环境:提高公共场所的安全性,确保楼梯、过道等地方的安全,减少跌倒和撞击的风险。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一、背景介绍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者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约有10万人死于颅脑损伤,而且颅脑损伤也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本次健康教育旨在向大众传达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
二、颅脑损伤的定义和分类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者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颅脑损伤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
轻度颅脑损伤通常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头痛、恶心等症状;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则可能导致长期的昏迷、神经功能缺失等严重后果。
三、颅脑损伤的原因颅脑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交通事故、跌倒、运动伤害、暴力行为等。
交通事故是导致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特殊是摩托车和自行车事故更容易导致严重的损伤。
四、颅脑损伤的预防方法1. 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佩戴安全头盔,正确使用安全带,特别是骑车和开车时要注意安全。
2. 家庭安全:家中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摆放易碎物品和尖锐物品,防止跌倒和意外碰撞。
3. 运动安全:参预体育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和器材,正确使用保护装备,避免高风险的运动项目。
4. 预防暴力行为:提高个人安全意识,避免参预暴力活动,特别是在危(wei)险地区要注意个人安全。
5.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脑部的反抗力。
五、颅脑损伤的早期识别和处理颅脑损伤的早期识别和处理非常重要,可以减少损伤的程度和后果。
以下是一些早期识别和处理的方法:1. 观察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等都可能是颅脑损伤的症状,及时观察和记录这些症状。
2. 寻求医疗匡助:如果浮现上述症状或者头部受伤后浮现不适,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3. 静止歇息:在怀疑颅脑损伤的情况下,应保持静止歇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剧烈晃动头部。
4. 避免用药:在未经医生指导下,避免使用任何药物,以免对颅脑损伤产生不良影响。
医院颅脑损伤患者健康教育

4
指导长期卧床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防止便秘、 泌尿系结石和感染。
手术前健康教育
病情观察指导
01
意识的观察。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伤 后一段时间突然由躁动不安转为昏迷, 常提示有脑疝发生;有典型“中间清醒 期”表示有血肿压迫脑组织,需要立即 手术清除血肿;若受伤后昏迷并进行性 加重,常表示严重的脑挫裂伤或血肿。
医院颅脑损伤患者健康教育
演讲人
小刺猬知识库
目录 /Contents
01. 概述 03. 手术后健康教育
02. 手术前健康教育 04. 出院健康教育
01
概述
概述
颅脑损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头部所造成的损伤,按受 伤部位分为颅和脑两部分,颅包括头皮、颅骨,脑部是指颅脑 内容物,即脑组织、脑血管、脑脊液。其发病率在全身损伤中 居第二位,但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居首位。常因交通和工矿作业 事故、高处坠落、跌倒、锐器或钝器打击头部所致。临床表现 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等。
02
手术前健康教育
手术前健康教育
休息与活
A
动指导
饮食
B
指导
病情观
C
察指导
术前
D
准备
心理
E
指导
手术前健康教育
休息与活动指导
告知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消除引起不良睡眠的诱因,促进睡眠。患者应 卧床休息,颅内压增高及颅脑损伤的患者在病情许可时,抬高床头15 ~ 30 ,以利颅内静脉回流,昏迷或吞咽功能障碍者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
02
生命体征的观察。讲解下丘脑前部和脑 干损伤可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出现中枢 性高热;下丘脑后部受累可导致中枢性 低温;伤后数天体温升高常提示有感染 性并发症;若伤后血压上升、脉搏缓慢 有力、呼吸深慢、提示颅内压升高,此 时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的发生;枕骨 大孔疝患者可突发呼吸停止;闭合性脑 损伤呈休克征象时应检查有无内脏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82-01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是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对疾病产生客观的认识,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疾病不确定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1),不同程度上的意识障碍(gcs评分在8分以下),病死率极高。
因此,做好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降低死亡率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所患疾病的特殊性,临床上医护人员工作重点在于疾病的抢救与治疗护理,而忽视了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
1 健康教育的难点
1.1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大部分多为突发事件,病情急、危、重。
多数病人入院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护患沟通存在困难;患者家属往往心情急躁,容易激动,不能静下心来接受健康教育知识:医护人员承担了繁重的治疗护理任务,随时需要应对患者病情急变、突变的观察、护理治疗工作,认为健康教育是工作中的一项负担,存在抵触心理。
1.2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病程相对较长,教育对象不固
定,专业配合难度比较大(2),康复缓慢,从入院、手术到功能锻炼、出院的各个环节存在大量生活上、用药知识、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由于病程长,患者有时意识不清,家属或者护工轮班看护患者,使得健康教育不连贯,可遵从性低。
因此,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采取可行的方法与措施。
2 重症颅脑损伤实施健康教育方法
2.1病人入院到出院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多数为急诊入院,往往伴随有头痛,呕吐,昏迷,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在卧床时需要将头脑抬高15度到30度,在这个阶段则要求责任护士对患者家属耐心的进行健康教育宣教。
然而患者家属比较情绪化,容易激动,对患者的病情十分担忧与焦虑,因此在宣教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语气,用词恰当,既要安抚患者家属,又要叮嘱患者家属掌握配合治疗护理的相关要点。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此时患者家属焦急万分,护士也忙于抢救患者,所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上常常出现这一环节健康教育的缺失,那么,在安慰患者及家属舒缓其焦虑心理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的急缓列出对于患者急性期的治疗护理影响最大的健康问题进行有的放缶的指导,最终使患者及家属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达到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
2.2 采用多种宣教方式结合。
在病房提供健康教育的知识手册,供患者及陪护人员来进行翻阅,如果遇到不能理解的医学知识,护士应该详细给患者讲解;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对于重症颅脑损
伤患者具有共性的问题或者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如疾病的起因、临床症状、并发症、康复等,可以定期组织患者教育大讲堂或者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讲。
优势在于可以与患者进行良好通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波动状况,对于疑难问题可以灵活机动进行针对性的回答,效果比较理想。
2.3 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宣教方法。
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分别从入院宣教,各项检查知识,手术相关知识,疾病相关知识,用药知识,治疗护理相关知识,饮食知识,功能锻炼知识,出院指导等方面[3][4]进行健康知识指导。
比如对于检查项目的指导,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进行项目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和对患者体位的要求,各项检查的重要性,检查结果,为什么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做ci 检查的原因等。
而对于相关疾病知识的讲解,则需要用患者能接受掌握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疾病的知识,并发症,病情发生发展进程以及后遗症等,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可以教会患者及家属一些自我观察的方法。
如观察各种引流管的情况,是否脱落,渗液等等,吸氧管的放置,是否通畅等。
2.4由于我科大部分患者来自于农村或县城,文化层次参差不齐。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以及病情轻重不同选择不同教育方式及侧重点。
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可以采取拉家常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讲解;针对患者及家属不同的心理需求[5],在健康教育过程采取不同的侧重点。
如对于血糖高的患者在康复期的营养健康教育;针对患者住院时间长,经常更换陪
护人员,要求患者陪护将翻身拍背的技巧与要点在小本上进行记录。
2.5提高护士健康宣教意识,加强专科知识学习。
护士长应加强管理及督促,合理安排值班人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责任护士也应该对自己的宣教效果每天进行反馈,发现不足,及时补救。
总之,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在疾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以及相关健康教育的部分缺失,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及对于缺失部分进行补充,才能使健康教育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健康教育对颅脑外伤患者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卢东文,齐鲁护理杂志[j]2012第18卷第20期,p114-115.
[2] 神经外科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思考,高早琼,赵东娥,黄友梅。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9年12月第6卷第4期,p311-313.
[3] 颅脑外伤患者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郭国云,杜红梅,孙秀兰。
中国医药指南[j],2011年10月第9卷,第28期。
p 31-33.
[4] 健康教育路径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刘立萍,中国社区医师[j], 2008年第10卷第7期p110.
[5] 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家属心理需求分析,许瑞香,欧美金,刘明恒全科护理[j], 2009年5月第7卷第5期下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