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关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将人的需求和福祉放在首位,以人民的普遍参与和共享为目标,以人类社会发展为核心,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
以下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一、理念转变1.增强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使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人民的需求和参与,建立公众参与决策的机制。
2.构建人与城市的和谐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使城市生活更加舒适、宜居、可持续。
3.倡导可持续发展:在城乡规划和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科技创新和社会公平,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城市规划与设计1.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能力和水平,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服务。
2.优化城市布局:发展标志性和功能性的中心城市,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多中心、分散发展的城市格局,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3.提高居住品质:增加人们的住房保障,建设优质、中等价格的住房,减少城市贫困人群的住房困难。
4.创建宜居环境:加强城市环境整治,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环境问题,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推动人口流动和社会保障1.城市落户制度:建立人口流动和迁移管理机制,推动人口在城市间自由流动,保障广大农民工及其家庭的权益和福利。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服务,解决城市居民的养老、医疗、教育等问题。
3.发展城市职业培训: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城市居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确保人民群众的良好就业状态。
四、加强公共服务和社区建设1.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2.推动社区建设:加强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建设互助、和谐、可持续的社区,提供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高质量发展下的城市规划演讲稿

高质量发展下的城市规划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高质量发展下的城市规划这一重要课题。
城市,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高质量的城市规划,不仅关乎城市的美观和形象,更关系到每一位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什么是高质量的城市规划呢?在我看来,高质量的城市规划首先要以人为本。
城市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美好,而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的繁华和规模。
我们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无论是居住、工作、交通,还是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方面。
比如,在规划住宅区时,要确保周边有完善的配套设施,让居民能够方便地购物、上学、就医;在规划交通时,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高质量的城市规划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过去,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如今,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城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绿地、公园、湿地等生态空间,增加城市的绿色覆盖率,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
此外,高质量的城市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需求,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比如,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智能化建设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城市规划中,要提前布局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为城市的智能化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要鼓励创新思维,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和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规划还需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载体,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目标是为了创造更加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强调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关系,关注人的需求和福祉,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一、人性化的城市空间设计人性化的城市空间设计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提供舒适、便利、安全的城市环境。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
例如,在公园和街道设计中,应该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方便残障人士的出行;在儿童活动区域,应该设置安全的游乐设施和绿化空间,满足儿童的游玩需求。
此外,人性化的城市空间设计还应注重提供丰富的文化和休闲设施,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设置公共图书馆、艺术馆、剧院等文化设施,为居民提供学习、娱乐和交流的场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应该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和条件。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同时,应该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和污染物的排放。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还应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增加建筑的能源效率;在交通规划中,可以推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减少汽车的使用,降低碳排放。
三、社区参与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社区参与是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环节。
城市规划和设计不应该仅由政府和专业人士决策,而应该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社区参与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加居民对城市发展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可以组织居民参加公开听证会、座谈会等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征集居民的意见和反馈。
同时,还可以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提高社区的自治能力和凝聚力。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要体现以人为本提纲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要体现以人为本提纲
党的XXXX全会对新型城镇化战略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坚持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要体现以人为本提纲,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特别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在城镇化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对此我们要深刻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
城市规划要坚持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城镇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国家的发展中,工业化、城镇化经常相伴相生,相互促进。
城市规划要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代表了文明的高度。
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就开始了向城市的迁移,这种迁移在工业文明时代得到加速。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受工业文明城市观的影响,存在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突出短板。
推动“高质量发展”途径的思考

推动“高质量发展”途径的思考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高质量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同时提高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下面从政策、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三个方面探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一、政策方面政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应制度政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其次,应当采取分类推进的方式,对于传统行业要采取优化升级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于新兴产业要采取“点带面”的政策措施,助力其发展壮大。
二、科技创新方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科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推进企业技术研发,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政府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
同时,扶持智能制造及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还应加大对环保技术研究和推广的力度,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转型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实行产业转型。
政府应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向技术含量高、环保要求严格的领域转型,例如,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和服务业转型,从传统的石油化工向新能源和环保产业转型。
此外,要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乡村经济,推动城市与农村的经济融合。
这样既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总之,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去入手,涉及政府政策的重视、创新性技术的应用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等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以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以人为核心,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四川省城市更新工作思考

城市更新以人为核心,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四川省城市更新工作思考Pushing Forward People-oriented Urban Renewal — Thoughts on Urban Renewal in Sichuan Province■ 罗 毅 LUO Yi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践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解决“城市病症”,以实现内涵式集约发展和低碳绿色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文章通过对相关政策的研读,分析各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结合中央提出的“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城市发展建设目标,对四川省城市更新工作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领作用、创新筹资模式、以人为本、绿色双碳等9条推进建议,助推“美丽四川”美好愿景的实现。
关键词:城市更新;四川省;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connotative intensive development and low-carbon green development, practicing the “people-centered new urbanization strategy” and solving the “urban diseases” have become key tasks in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By studying relevant policies, analyzing the progres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rban renewal actions in each place,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urban renewal in foreign cities, and integrating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goal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e. “adhere to intensive development, determine the total amount, limit the capacity, revitalize the stock, and improve quality”,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9 promotional advices for urban renewal in Sichuan Province,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top-level design, strengthening the piloting role of planning, innovating the financing models, people-oriented, green and dual carbon , so as to promote the vision of “Beautiful Sichuan”.Keywords: urban renewal; Sichuan Province; people-centered; new urbanization; green and low-carbon0 引言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经历了经济快速增长和快速城镇化进程。
推动高质量发展标语

推动高质量发展标语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高质量发展标语旨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并推动高质量发展,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2. 以人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
3. 优化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
4. 提升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
5. 绿色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
6. 共谋共享,共建高质量发展。
7. 国家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
8. 和谐共赢,推进高质量发展。
9. 创造机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10. 融合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
11. 质量导向,促进高质量发展。
12. 开放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
13. 知识创造,引领高质量发展。
14. 科技兴国,构筑高质量发展。
15. 稳定有序,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标语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受众来进行调整。
以下是一些针对不同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标语的参考内容。
1. 制造业:- 提升智能制造,实现高质量发展。
- 质量铸就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
- 优化供应链,打造高质量发展。
2. 农业:- 绿色农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 产地有机,实现高质量发展。
- 提升农业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
3. 服务业:- 创新服务,引领高质量发展。
- 服务至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 提升服务素质,实现高质量发展。
4. 城市建设:- 宜居宜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 绿色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 智慧城市,引领高质量发展。
5. 环境保护:- 绿色环保,推动高质量发展。
- 保护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
- 普及环保意识,构筑高质量发展。
总之,高质量发展标语的设计应该强调创新、质量、绿色和共享,目标是引导人们关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推动高质量发展。
这些标语可以以各种形式出现,如海报、广告、口号等,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10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

2019年第01期Macro window宏观视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10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2018年12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开幕式当天,举办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标准发布”活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度重视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城市、引导绿色发展为目标,从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环境质量不高、承载压力加大、安全水平不足、公共服务短缺等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加大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标准的工作力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建设和谐宜居城市”3个方面共10项标准,包括《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情况。
我国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标准质量水平也有较大提高,部分标准具备了国际先进乃至国际领先水平。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已发布356项工程建设国家标准,765项城乡规划、房屋建筑、市政工程行业的工程建设行业标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发布工程建设地方标准4468项。
相关负责人透露,为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进一步加快国际化的新型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标准的水平,以高标准支撑和引导我国城市建设、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建设和谐宜居城市”3个方面共10项标准,相关内容如下。
一、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规律的理念融入到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中,努力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把城市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情国力》2019年第7期
以人为本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本刊讯(记者张涵)6月22日,以“十四五中国城市发展·重大问题与理论创新”为主题的十四五·中国城市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了新时代,十四五规划研究也已启动,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城市群相继崛起,都市圈建设政策出台,大湾区经济快速发展,中心城市全国布局、快速交通网络延伸拓展、城市经济创新驱动等都在重新塑造着我国城市面貌。
城市发展理论工作者和决策者要认真地关注经济、交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针对新时代提出新的课题,迎接新的挑战,拿出新的方案。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各个领域长期以来先生产、后生活、重生产投资、轻生活改善的问题,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社会和法治委员会原副主任(部长级)王巨禄表示,以人为本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本需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应该努力确立以人为本,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的城市化指导思想。
面对我国城镇化“速度快、质量低”的现状,如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要实现市民化与城镇化同步,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幅度大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幅度,建立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和城乡统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元化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现代城市的发展面临极端气候变化、城市的高机动性及本地人口、外来人口等多重复杂主体等众多不确定性,对此,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对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技术实施带来了巨大冲击,未来要建设“韧性城市”,它既能化解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冲击和压力,又能维持城市基本的功能、结构、系统和特征。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经济学动态》编辑部、《经济地理》编辑部和《城市发展研究》编辑部发起和主办,旨在推动学界对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为十四五期间城市发展贡献智慧。
大数据应用提升健康产业发展水平
本刊讯(记者齐美娟)6月22日,第二届2019全国健康管理大数据应用高峰论坛暨“互联网+健联体”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
与会代表围绕“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助力健康中国”主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姚军认为,在智能机器学习技术、影像输入识别及辅助诊断技术、三维仿真及集成技术、可视化远程会诊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技术井喷式涌现,智慧医学、智慧医疗、智慧健康和智慧医院悄然兴起的大背景下,大数据和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不仅能优化健康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健康管理服务质量,还能带动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为全民健康管理注入新动力。
伴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深入开展和国民健康素养、健康诉求的不断提升,对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要求也将更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白书忠表示,作为健康服务业的新兴业态,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和相关产业须从学科建设和服务供给上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从单纯的体检服务向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转变,在慢性病防控中作出突出贡献。
二是健康管理机构建设要从孤立建设向体系化、协同化建设转变,构建健康管理联合体,通过实施“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实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三是大力发展智慧健康管理。
按照“互联网+健康管理”的顶层规划,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特别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为人民群众提供可持续、全方位、全周期的智慧健康管理服务。
当天,来自大数据和健康管理领域的600余位专家学者聚焦学术前沿,就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监管、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构建等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旨在通过学术成果分享促进健康管理大数据产业化的发展。
■编辑:齐美娟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