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健院)611730

血常规是最普遍、最基本的血液检查。血液是由液体和可见细胞组成的,血

常规检验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的变化,可以

判断疾病,它是医生诊断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一、对血常规的了解

血常规基本上就是对血液的例行检查。血液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在全

身循环。如果把心脏比作动力源的发动机,那么血液就可以比作身体的物质运输

工具,所以说,血液非常重要。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重量可达到人体体重的8%,占比率较高。血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负责运输二氧化碳、氧气、营养物质、水等等各种物质,与体内的许多细胞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血液的检查能够

判断出身体各个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二、血常规检验的用途

大多数人认为血常规检验就是简单的抽血化验,完成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化验。同时,他们也认为血常规检验并不重要,但可以省钱。其实血常规检验的作用是

比较大的,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病情,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

来发现疾病,进而为制定诊疗计划提供依据,还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计划。因

此可见疾病治疗期间血常规检验的意义重大,所以不要因为怕打针而放弃常规检查。

1)血常规检验可判断病情:

在实际诊断中,医生往往需要进行常规血液检测,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血液与体内的许多组织和细胞密切相关,对它们进行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出这些组织,这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对于一些特殊疾病来讲,血

常规检验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2)血常规检验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计划:

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可反应出患者细胞数量,有利于医生做进一步分析,从而

对患者存在的隐匿风险进行判断。同时还可判断出治疗所用的方式方法,是否需

要输血。另外患者病情是否严重,也可通过血常规检验结果来判断,在这种情况

下制定更加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血常规检验可观察患者动态,有利于治疗方案及时调整:

如果患者有缺铁性贫血等症状存在,可给予其相应的补充,治疗后再进行血

常规检测。这时补充物质的治疗效果,就可通过检验结果来判断。如果无显著治

疗效果,需要对其原因进行查证,从而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且具

有针对性的治疗。

三、血常规检验可以查出什么?

1)血常规检验能够查出是否存在感染:通常感冒、发烧、流鼻涕等情况下,医院医生会建议你先去做个血常规检验。因为血常规检验后能够检测出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情况,从而对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而引起的异常

症状进行有效判断。因此,生病后要以医院检查后遵医嘱为准进行合理、安全用药,而非选择滥用抗生素药物。

2)血常规检验能够查出是否贫血:血液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水平低表明有

贫血,同时可以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参考。

3)血常规检验能够查出是否患有白血病:由于患白血病早期,患者没有典

型的症状,但如果尽快进行血常规检验,可发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

蛋白等指标异常,再加上医生结合其他检查,病史、患病情况、对病人来说是更

准确的诊断,这种情况下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患者的意义重大。

四、分析血常规检验异常情况

如果血常规检验后有贫血异常结果出现,这种情况下很可能说明患者身体有

地中海贫血、缺血性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症状存在。

1)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症多见于南方沿海地区,是由于红细胞内的血

红蛋白数量和质量的异常造成红细胞寿命缩短的一种先天性贫血,属遗传性疾病。地中海贫血为遗传性血液病。在对孕妇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如果发现孕妇为此症状,将其定为高危人群并积极开展防范措施。地中海贫血可有效预防,但患重型

地中海比较难治疗,在对新生儿预防地中海贫血时,应在孕产妇婚前对地中海贫

血的基因携带者进行了解,同时产前做好贫血筛查和诊断工作。

2)缺血性贫血:缺血性贫血非常常见,如果人体没有摄取足够的铁,就会

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量显著减少,从而导致红细胞的

数量减少。因此,它会使体内的细胞和组织缺氧,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3)白血病: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分为急性

和慢性,大部分白血病患儿均为急性白血病,高发人群为儿童。其原因是细胞内DNA突变导致骨髓造血组织功能失常。骨髓中的干细胞每天产生成千上万的红细

胞和白细胞。白血病患者会过度产生不成熟的白细胞,从而阻碍骨髓产生其他血

细胞的能力。白血病可扩散到淋巴结、脾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典型

症状有进行性贫血、发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

4)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同为血液科多见病症。再生障碍

性贫血近些年患病率逐步升高,发病较多的年龄在20岁以后和60岁以后,重度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较急,而且病情进展快,主要症状表现为出血以及感染发热。

五、结语

一般来说,血液检查有很多种,其中最多且最常见的检查即血常规检验,主

要是分析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然后通过了解这些信息来判断身体状况。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一、血常规检验误差问题 血常规是人体检查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检查项目,通过血常规检验观察人体内 血细胞数量变化、形态分布等,可以对检查者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检查。临床上,血常规检验的内容主要有血小板检验、红细胞检验及白细胞检验等,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除了身体自然发生的反应会影响检验,一些心理因素 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而且,很多血常规检验项目的指标本来就属于敏感类,对检验者体内的病理反应较为敏感,所以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 计数等含量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严格把控血常规检验的质量,确保检验结 果的准确性,必须予以血常规检验高度重视。 事实上,血常规检验中常出现许多问题,较为常见的是仪器设备、标本采取 及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带来的问题。首先是检验设备、仪器或试剂带来的问题,如果对设备的功能及工作原理等不熟悉,不清楚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也不能按照 说明书的指示及时调整设备的指数等,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检验误差。而且, 设备经过长期的使用,会发生一定的损耗,倘若不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做完 实验之后不及时清洗或清洗不干净等,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甚至是错误。其次是检验标本的采集造成的实验误差,比较常见的问题多由工作人员操作不当 导致。比如,在采集标本时,工作人员的抽血速度过快,或使用试管时没有拔针头,造成溶血的情况。还有血液标本处理不当的问题,工作人员需要在分析检验 项目之前先进行预处理,但很多工作人员却没有操作该步骤。除此之外,如果标 本放置时间过长、标本盛置容器不干净及血液标本中混入其他的污染物等,都会 造成检验结果异常,影响疾病的临床诊治。还有比较常见的是由检验人员专业素 养不过关造成的问题,很多检验工作者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所以在检验工作中往 往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如不遵循规定加入抗凝剂,直接对检验结果造成严重的 影响。也有的工作人员责任心欠缺,往往工作不认真,甚至在计算检验结果时, 忘记乘算已经稀释的标本等。

血液检验科普知识,肯定有你想知道的

血液检验科普知识,肯定有你想知道的 血液在我们身体中承担着运输工和维修员的角色,负责运输我们身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且将体内产生的“垃圾”进行清理,帮助身体抵抗疾病。所以维持血液的健康十分重要,确定血液健康与否的重要手段就是进行血液检验。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有关血液检验的知识。 一、血液检验的作用 (一)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通过血液检验能够尽早发现身体中的一些疾病,通过将血液各项参数和标准状态对比,能够对身体的疾病进行预警。具体能预警的疾病有: 1.能够进行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检查 当今时代人们的食物向高热量、高糖分方向发展,增加了人们患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风险。但是这些疾病在初期的不适症状并不引人注意,等到患者意识到时,已经非常严重。通过对血液中的血糖和血脂进行检测,能够帮助患者判断身体是否已经产生了相关疾病。 2.隐性疾病 一些隐性传染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在这个时期内很难被诊断出来,所以需要通过血液检测来判断是否存在隐性疾病,以便及早进行治疗。 3.检查内脏器官的健康情况 器官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基础物质,某一个器官受到伤害,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所以可以通过血液检查去了解身体器官的健康情况,进行及早干预。

血液检验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身体的健康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调节,使身体更加健康。 (二)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血液检验能够为预后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对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比值、血小板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来评估重大疾病预估情况。 (三)在危险疾病分层中的作用 通过血液检测,能够对急性肺栓塞的危险程度进行分层,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二、血液检测的项目 (一)血常规检查 主要是对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以及红细胞进行检查,能够对人体的基本情况进行反映,对贫血和白血病等疾病的检查非常准确。另外,通过血常规也能够对细菌和病毒感染进行快速检验。 (二)血液生化 血液生化主要是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进行检查,肝脏和肾脏是人体进行排毒的主要器官,通过检查血液中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同型半膀胱氨酸等对人体的肝肾器官疾病进行追踪。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血栓等疾病进行检验。 (三)内分泌系统检查

血常规检验科普知识

血常规检验科普知识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体检和诊断检查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其中,血常规检验无疑是最常见的一项。它简单、快捷,却能为我们提供关 于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那么,这项检查到底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它在医学 诊断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本文为您介绍血常规检验的相关知识。 一、定义与重要性 1.什么是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验,通常简称为“血常规”,是通过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 分析来评估我们体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主要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此外,这项检验还涵盖了血红蛋白的浓度、红细胞压积以及其他与血液相关的指标。它 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使其能快速评估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态以及某些 疾病的风险。 2.为什么要进行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验是诊断的基石。首先,它是许多常见疾病,如贫血、感染或凝血 障碍的早期筛查工具。例如,低的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浓度可能提示贫血的存在;而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意味着体内存在感染。其次,对于已经确诊的疾病 患者,血常规检验是评估疾病活动度、监测治疗效果及检测潜在并发症的重要工具。此外,它也可以在手术前进行健康评估或评估患者对某些治疗的耐受性。总之,无论是健康人的常规体检,还是疾病患者的评估和监测,血常规检验都扮演 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主要项目与解读 ·红细胞计数(RBC):

RBC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是评估输氧能力的重要指标。正常成年男 性的RBC范围是4~5.5×1012/L,成年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 6.0~ 7.0×1012/L。 ·血红蛋白(Hb): Hb是红细胞中的一个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血红蛋白含量能够反映身体的 输氧效能。低于正常值可能提示贫血。 ·白细胞计数(WBC): WBC涉及免疫反应和抵抗感染。白细胞的增多可能提示感染、白血病或其他 疾病;白细胞减少则可能意味着骨髓功能低下或某些病毒感染。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维持血液流动性。数量过少可能导致出血倾向,数量 过多则可能增加血栓的风险。 ·其他参数: 红细胞压积(HCT)表示血液中红细胞的体积占比,与贫血的判断密切相关。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表示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帮助分类不同类型的 贫血。 三、检验前的准备 1.是否需要空腹? 通常来说,血常规检查不要求空腹,因为它主要评估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数 量和性质。然而,如果您需要同时进行其他血液检测,如血糖或血脂检查,可能 会需要空腹。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和检测目的来决定是否需要空腹。 2.服药对检验的影响:

带你了解血常规检验知识

带你了解血常规检验知识 血液是人体当中流通的重要物质,通过血液的滋养能够为身体各个器官提供动力,使其 正常发挥机能,让生命得以维持。但血液作为液体细胞很容易发生病变或者受外部因素感染,产生一系列疾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和生命威胁。不过如今人们的就医意识已经非常强,身体如果出现不适和疼痛就会去医院进行身体方面的检查,再加上当今医疗水平的进步,所以能够充分的检查身体各个部位,对于血液也能够做一个完整的检测,寻找病因,血常规 检查就是其中一种。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多患者认为在做其他身体检查后就不用再做血常 规检查了,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很有可能耽误病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本文就将带 大家了解一下血常规检查的相关知识,让大家正确的认识血常规。 1、认识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验一般是指全血细胞计数,是指通过运用血液分析仪于每升血液内血小板、红 细胞以及白细胞等数量进行计数,与此同时对于血细胞体积以及一些生物学特性和人体血细 胞当中的一些物质含量进行测定,从而对于血细胞以及相关血液成分的正常和异常情况来进 行判断。通过进行血常规检验能够帮助发现是否存在由于血液细胞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相关疾病,与此同时也能够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可能诱发血液细胞改变的某些疾病,例如感染性疾病、贫血或者血液系统肿瘤等。血常规检验是目前临床各科进行疾病筛查以及疾病诊断的一个重 要实验项目,比如通过进行血常规的检验能够帮助了解患者是否具有感染情况,或者是否患 有一些血液疾病。通过进行血常规检验还可在很多疾病的临床辅助检查与诊断中发挥作用, 如帮助发现和判断贫血、内分泌疾病、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机体营养不良以及脱水等。并且 血常规检验对于手术患者来说也非常重要,例如在手术前通过进行血常规检验能够帮助判断 该名患者目前是否具备外科手术治疗的条件。 2、血常规检验的目的与检查周期 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了解受检者是否存在了血细胞的异常情况,进而帮助 判断该名受检者是否出现了感染性疾病或者患有相关血液性疾病,能够为大多数临床疾病的 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正常情况下所有人都可以接受血常规检验,而对于是否需要进行 定期的血常规检验,则主要与该名受检者是否患有或疑似患有某些疾病有关。对于大部分的 健康者来说可不必频繁地实施该项检验,仅需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即可,然而对于接受手术治 疗的患者或者疑似某些疾病时,就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而一些患有血液疾病或需要进行放 化疗的患者群体来说,则应该严格遵循医嘱定期接受血常规检验,进而帮助了解该名患者的

血常规33项详细解释

血常规33项详细解释 什么是血常规? 血常规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用于评估人体整体健康状况。它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和指标,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进展情况。血常规通常由多个指标组成,其中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血常规33项包括哪些指标? 1.白细胞计数(WBC):用于评估免疫系统功能和感染情况。 2.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类型,其计数可 用于判断感染和炎症程度。 3.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计数可 用于评估免疫功能。 4.单核细胞计数(MONO):单核细胞是一种白细胞类型,其增高可能与感染或 某些肿瘤有关。 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类型,其增高可能与 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有关。 6.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嗜碱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类型,其增高可能 与过敏反应或慢性炎症有关。 7.红细胞计数(RBC):用于评估贫血和其他红细胞相关疾病。 8.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可用 于评估贫血程度。 9.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衡量了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可以用于 诊断贫血和其他相关疾病。 10.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反映了红细胞的大小,可以用于 诊断不同类型的贫血。 1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反映了单个红 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可以用于诊断贫血类型。 1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反映了单个红 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类型。 13.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反映了红细胞大小的变异程度, 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类型。 14.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其计数可用于评估凝 血功能和出血倾向。 1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反映了血小板的大小,可以用于 评估凝血功能和出血倾向。

血常规检验科普知识

血常规检验科普知识 1.血常规检验的指标有哪些? 血常规主要检测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通过检测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贫血以及贫血的严重程度。(1)血红蛋白计数: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在120g/L至160g/L 之间,成年女性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在110g/L至150g/L之间,新生儿血红蛋白的正常数值在170g/L至200g/L之间。(2)白细胞计数:成人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为3.5×10^9/L-9.5×在10^9/L之间,婴儿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 15.0×10^9/1L-20.0×在10^ 9/L之间,儿童白细胞计数标准范围为5.0×10^ 9/L-2.0×在10^2 9/L之间。(3)血小板计数:正常值范围为100×10^9/L-300×在10^9/L之间,由于测试仪器的不同,测试结果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2.血常规检查是有非常多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指导诊断:当出现发热或喉咙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医生建议患者检查血常规,以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如果发生细菌感染,可以观察到中性粒细胞的显著增加。如果发生病毒感染,通常可以看到淋巴细胞的显著增加或减少,为治疗提供指导,无论是添加抗生素还是抗病毒药物; (2)辅助诊断:除了上述传染病外,还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当许多血液系统疾病存在时,许多早期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如白细胞相关疾病、白细胞增多症和其他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白细胞减少症等疾病,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白细胞减少,以及轻度贫血,患者小板数量轻度增加或减少。在这一点上,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有必要进行筛查以尽早发现疾病问题。通过早期检查明确诊断,患者可以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治疗中不会出现太多并发症,这在治疗过程中相当简化。 3.血常规如何检查?

检验科科普小知识

检验科科普小知识 检验科科普小知识 检验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部门之一,它负责对临床诊断进行科学的检验分析,为医生提供客观准确的实验室结果,从而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检验科的科普小知识。 一、检验科的分类 1. 临床化验室:主要进行常规血液、尿液、粪便、骨髓 等的检验,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 2. 微生物实验室:主要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3. 免疫实验室:主要进行免疫学检测,包括免疫血清学、免疫化学、分子诊断等。 4. 临床血库:主要进行血液及其制品的储存和配血。 二、检验科的常见检验项目 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主要 指标之一,它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2. 尿常规检查:尿液检查是常见的一项检验项目,它可 以反映出人体的体内环境和器官功能的状态,通过检查尿液的

颜色、透明度、PH值、蛋白质、糖、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3. 血液生化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可以全面了解人体器官的功能和代谢情况,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4. 微生物检查:微生物检查主要是检测人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培养和鉴定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5.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用于检测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情况,包括血型鉴定、HIV/AIDS病毒感染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三、检验科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依赖检验结果:尽管检验结果是辅助医生进行诊疗的重要依据,但是不能过度依赖,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2. 重视样本采集和保存:样本采集和保存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样本采集,并妥善保存,避免污染或变质。 3. 遵守检验前禁食和禁药规定:某些检验项目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禁食,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注意个人卫生和交叉感染:检验科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和采样操作的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检验科在医疗中的作用

血常规检验的科普小常识

血常规检验的科普小常识 在医院接受体检或者治疗时,拿到一张血液检验报告单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份报告单上的各种指标和数字却让人一头雾水。其中 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就是 血常规指标。本文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验的小常识以及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血常规 血液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身各组织和细胞与血液的流动有着密切 的联系。因此,血液检查可以反映出身体多方面的信息。其中,血常规检查是一 种较为普遍常见的检查方法。它通过观察血细胞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 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来判断血液情况以及疾病的诊断。首先是红细胞计数,该指 标反映了人体内红细胞数量是否正常。如果红细胞数量过低,则可能会导致贫血 等问题;而若高于正常值,则可能会存在某些心脏或肺部疾病问题。其次是白细 胞计数,该指标主要用于监测机体免疫功能或感染程度。如果白细胞计数异常偏高,则通常说明机体正在经受某种感染;而如果过低,则意味着机体免疫系统出 现问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血小板计数,它能够反映人体止血功能是 否正常。如果血小板数量过低,则可能会导致出血问题,而过高则可能会引起血 栓形成等疾病。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指标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测来获得,如 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等。这些指标都能够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对 于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观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血液检查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前置准备流程。例如在检查前应该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饮酒 以及大量喝水等操作。这样才能够保证血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并为疾病诊断提供 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 二、怎么查看血常规检验报告 血常规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体检项目,也有时候会在医院进行疾病筛查。当我 们拿到血常规报告单时,看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项指标后带有箭头,

血常规检查科普小知识

血常规检查科普小知识 血常规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那么,血常规检查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就为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的知识。 一、血常规检查的项目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1. 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反映了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可以判断血液的供氧能力和质量。 2. 白细胞计数则反映了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可以评估人体免疫功能和感染情况。 3. 血红蛋白浓度是指血液中单位体积内的血红蛋白质量,可以反映贫血程度和氧运输情况。 4. 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反映了红细胞的大小、含量和浓度,可以帮助判断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5. 血小板计数则反映了人体内血小板的数量,可以评估血液凝固功能和出血倾向。 二、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规的临床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从而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提供以下信息: 1. 判断贫血的类型和原因: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可以确定贫血的程度和类型,进而帮助医生找出贫血的原因,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 评估感染的程度: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判断人体免疫功能和感染情况,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3. 评估出血和凝血功能:通过血小板计数可以判断血液凝固功能和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导致出血。 4. 监测治疗效果: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治疗效果,如化疗后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的效果。 5. 了解体内炎症情况:通过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可以了解体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有助于判断炎症的程度和范围。 三、血常规检查的操作步骤

血常规检查小科普

血常规检查小科普 血常规是生病住院时最为常见的一项检查,尤其是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 检验,通过对报告中血细胞形态分布及血细胞数量变化进行分析,来对是否患有 疾病等进行判断。下文介绍关于血常规的小知识! 1什么是血常规? 血常规主要是对静脉血液进行常规性检查。人体血液分布于身体各 个部位,若心脏为人体的发动机,那么血液便是营养物质运送的重要工具,血液 在人体中非常重要,其可以占据人体体重的8%,血液承担着将氧气、营养物质、水、二氧化碳等物质运输到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其与身体细胞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而通过血液检查便能将人身体其他方面情况全面反映出来。血液检查有多个种类,血常规检查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检查,人体血液可分为液体和有形细胞两部分,血 常规检查主要是用于检查血液中的有型细胞,极对血小板、红细胞以及白细胞进 行检验。 2血常规检查的作用有哪些? 血常规检查有很大的作用,可帮助医生对患者病情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在此 基础上科学进行诊疗计划的制定,同时血常规检查还有利于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 调整。可以说血常规检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一定要避免因为惧怕扎针就放 弃检查。 (1)有利于病情了解。在具体诊断中医生为了对患者病情更好的进 行了解,常常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血液与细胞、身体组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检查血液细胞能对这些组织情况进行反映,使医生能对病情有更深入的了解。 (2)协助医生进行诊疗计划制定,在完成血常规检测之后,通过对 血细胞数量等进行分析。可对患者身体方面存在风险准确判断,了解应当采取何

种方式展开治疗。同时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还可对病情是否严重准确判断,在此基础上科学进行诊疗计划制定。 (3)能动态观察患者情况。血常规检查还可检测出患者是否存在贫血,一些患者的贫血类型为缺铁性贫血,这时患者便要给予其补铁治疗,同时在治疗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再次去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结合检查结果判断此种治疗方法最终效果,若采用方法未获得明显治疗效果,便要进行原因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之上调整治疗方案。 3血常规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在血常规检查之前患者应对自身疑虑及恐惧心理进行消除,严格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进行采血。 采血当天应当穿着宽松衣物,避免衣物过紧对采血造成影响;在抽血前也要确保饮食的清淡,避免食用油腻或是高蛋白食物。同时在血常规检查之前应避免饮酒,血液中酒精会对血常规检查最终结果造成直接影响。在血常规检查前一天晚上8时之后便要停止进食,以免会对腹血糖指标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抽血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心情紧张恐惧,进而导致血管收缩,造成医护人员在采血时存在较大困难。采血过程中必然存在轻微痛感,但个体不同其疼痛感也有所差异,但一般均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所以患者在血常规检查时要放松心情,不必过于紧张。查血完成后为了避免淤血现象,脉压带压迫时间应在半分钟左右,不可过长。检测标本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检测,或是需要对标本进行保留以复查,这时应将其存放在冰箱中,并要确保冰箱温度在4-6℃。此外,一般情况下,动脉采血采用肘部静脉血,如果肘部静脉十分不明显,难以出血时,便可以采取踝部静脉、颈动脉等,这些静脉依然无法采血,才可以考虑选用股静脉。 此外,在完成抽血之后还需要按压针孔处三到五分钟。在按压过程中应该避免揉搓,导致皮下血肿的出现,按压时间应当结合个人实际情况,不同人的凝血时间有所不同,所以最好确保按压时间充分,但也不可以按压过长时间,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时就要停止。如果在出血完成之后患者出现了头晕、眼花、乏力等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血常规检查是一种疾病的检查方法,通过对人体血细胞的计数、形态、分布及大小,确定血液的状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患者的检测结果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血常规检查中有许多敏感性指标,可以对体内的各种病理变化予以指导和参考作用。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血常规检查可以在病因不明时辅助各种疾病的诊断。 一、什么是血常规? 通俗易懂话来说:通过检查血细胞的数量和分不分状态来判断血液的质量,或者检测是否有疾病,如果有疾病,通过检测还可对治疗的结果处理,对是否用药和治疗作出判断。其中有些指标非常重要,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的测量都有较大价值。 二、抽血后针眼处淤青或鼓包是什么原因? 抽血的时候鼓包然后淤青了,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现象,无需太过紧张,如果在抽血结束出现此情况,注意避免抽血处沾水,保持抽血处清洁、干燥,当天尽量避免洗澡或者洗澡时注意保护好抽血处,避免洗浴产品进入抽血处,以免发生感染。 1、操作不当:抽血的时候鼓包可能是抽血时操作不当,静脉穿刺失败,导致针头刺穿血管,使血液外渗到皮下组织而引起皮下淤血。另外也可能是按压不当所致,一般抽血结束以后,需要用棉签用力按压5分钟左右来帮助血管止血,如果按压部位错误或者是按压的时间过短,都有可能引起出血渗透到皮下组织,导致鼓包淤青的症状。此时患者可以适当用温毛巾对手臂进行热敷,来帮助淤血快速吸收,3天左右症状会逐渐缓解; 2、凝血功能异常:如果患者自身凝血功能较差,可能导致抽血后血管持续出血,引起鼓包然后淤青,此时可以化验一下凝血功能,来进一步明确诊断。凝

血功能异常一般和遗传性因素、血液系统疾病有关,必要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 情况补充凝血因子,补充纤维蛋白酶原等物质帮助进行治疗。 三、晕血、晕针采血怎么办? 晕血、晕针是生理表现,更是心理现象,也可能跟体质、个性差异有关。有 晕血、晕针历史的患者一定要告诉医护人员,以便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一 方面请家属陪同,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患者紧张、饥饿、疲劳时采血,采血前我 们会对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在采血 过程中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医护人员的技术纯熟、操作利索迅速也能减 少患者的疼痛,防止晕血、晕针的发生。但是如果晕针、晕血一旦发生,医护人 员会立即停止采血,让患者静坐休息,口服温开水或糖水,患者一般在2~3分 钟即可恢复;反应严重者让其平卧于治疗床上,采用头低足高位,必要时静脉补液。如患者出现昏迷虚脱,马上送抢救室进行急救。 四、如何读懂血常规化验单? 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红蛋白是贫血的诊断指 标以及输血依据。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70g/L,小于120g/L为贫血;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10-150g/L,小于110g/L为贫血,而孕妇小于 100g/L,即为贫血。新生儿正常值为170~200g/L;儿童正常值为110~160g/L。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但大于9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30- 60g/L为重度贫血,小于30g/L为极重度贫血。 2、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在体内起着防护作用,能吞噬病菌,增强抵抗力。 正常成人的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L,新生儿白细胞正常值是(15- 20)×109/L,6个月到2岁婴幼儿的白细胞正常值为(11-12)×109/L。白细胞不仅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也可存在于血管外各种组织中。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防卫 作用,不同种类的白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比如中性粒细胞 有很强的吞噬活性,可吞噬细菌、衰老的红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坏死的细胞等,并且能将吞噬物彻底分解。

血常规检验科普知识

血常规检验科普知识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论是因为忽然地头疼脑热前往医院就诊,还是健康体检,在医生开具化验单的项目中,一定会有血常规检查。由于抽血化验医疗成本较低,又能最直观地表现出人们的健康状况,所以面对很多疾病时医生都会开具血常规 化验单。那么,下文将针对什么是血常规检查?为什么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常 规检查结果怎么看?血常规检查有什么注意事项?人们感兴趣的这些问题进行科普,以此为参考。 一、什么是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一般指全细胞计数,即CBC。是血液检查中最基本的一项,也是 医生在诊断疾病时最常用的一种参考依据。血常规检查通常是指通过分析血液中 的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 粒细胞)、血小板等细胞的数量以及某些生物特征在与正常值进行比较,进而来 判断身体是否存在健康隐患。通过血常规检查,除了可以了解患者血细胞是否出 现异常,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病毒感染、是否患有血液病等情况,如贫血、肺炎支 原体等的同时,血常规检查也是很多疾病的辅助检查项目,如女性妊娠反应、先 天性心脑血管疾病、青少年营养不良、脱水、痛风、内分泌失调、糖尿病、心肺 功能疾病、白血病、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另外,患者在手术之前也需要进行血 常规检查,医生需要通过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具备手术条件。部分患者在术后 恢复过程中也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以便于了解患者恢复情况、是否具备出院条 件等。 二、为什么要进行血常规检查? 由于血液是人体内循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体内物质代谢最重要的途径,人体大多数疾病都会引起血液内成分的变化。所以对于血常规的检查,首先 可以为医生筛查疾病提供有效依据,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明确方向,有些常 见疾病也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结果直接确诊。既提高了治疗效率,也避免了出现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血常规是最普遍、最基本的血液检查。血液是由液体和可见细胞组成的,血 常规检验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的变化,可以 判断疾病,它是医生诊断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一、对血常规的了解 血常规基本上就是对血液的例行检查。血液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在全 身循环。如果把心脏比作动力源的发动机,那么血液就可以比作身体的物质运输 工具,所以说,血液非常重要。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重量可达到人体体重的8%,占比率较高。血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负责运输二氧化碳、氧气、营养物质、水等等各种物质,与体内的许多细胞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血液的检查能够 判断出身体各个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二、血常规检验的用途 大多数人认为血常规检验就是简单的抽血化验,完成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化验。同时,他们也认为血常规检验并不重要,但可以省钱。其实血常规检验的作用是 比较大的,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病情,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 来发现疾病,进而为制定诊疗计划提供依据,还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计划。因 此可见疾病治疗期间血常规检验的意义重大,所以不要因为怕打针而放弃常规检查。 1)血常规检验可判断病情: 在实际诊断中,医生往往需要进行常规血液检测,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血液与体内的许多组织和细胞密切相关,对它们进行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出这些组织,这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对于一些特殊疾病来讲,血 常规检验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2)血常规检验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计划: 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可反应出患者细胞数量,有利于医生做进一步分析,从而 对患者存在的隐匿风险进行判断。同时还可判断出治疗所用的方式方法,是否需 要输血。另外患者病情是否严重,也可通过血常规检验结果来判断,在这种情况 下制定更加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血常规检验可观察患者动态,有利于治疗方案及时调整: 如果患者有缺铁性贫血等症状存在,可给予其相应的补充,治疗后再进行血 常规检测。这时补充物质的治疗效果,就可通过检验结果来判断。如果无显著治 疗效果,需要对其原因进行查证,从而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且具 有针对性的治疗。 三、血常规检验可以查出什么? 1)血常规检验能够查出是否存在感染:通常感冒、发烧、流鼻涕等情况下,医院医生会建议你先去做个血常规检验。因为血常规检验后能够检测出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情况,从而对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而引起的异常 症状进行有效判断。因此,生病后要以医院检查后遵医嘱为准进行合理、安全用药,而非选择滥用抗生素药物。 2)血常规检验能够查出是否贫血:血液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水平低表明有 贫血,同时可以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参考。 3)血常规检验能够查出是否患有白血病:由于患白血病早期,患者没有典 型的症状,但如果尽快进行血常规检验,可发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 蛋白等指标异常,再加上医生结合其他检查,病史、患病情况、对病人来说是更 准确的诊断,这种情况下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患者的意义重大。 四、分析血常规检验异常情况 如果血常规检验后有贫血异常结果出现,这种情况下很可能说明患者身体有 地中海贫血、缺血性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症状存在。

关于检验科科普知识:检验科的小项目,大有为!

关于检验科科普知识:检验科的小项目, 大有为! 在当今医学领域的发展中,检验科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验项目,医生可以获取大量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从而帮助他们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1. 血液检验 血液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有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1)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样本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血常规检验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白细胞计数:4.0- 10.0×10^9/L;红细胞计数:男性4.3-5.8×10^12/L,女性3.5-5.0×10^12/L;血红蛋白:男性130-175 g/L,女性115-150 g/L;血小板计数:125- 350×10^9/L。这些指标的参考值对于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某些疾病非常关键。 血常规检验的参考值通常是根据大量健康人群的数据统计得出的,这些数值代表了正常人群的平均水平。当某个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某种疾病或健康问题。例如,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提示感染或炎症,而红细胞计数过低可能暗示贫血等。 (2)血糖检测 血糖检测是评估糖尿病和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手段。正常血糖范围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高血糖可能是糖尿病的症状之一,而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和神经系统病变

等。因此,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和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 尿液检验 尿液检验是评估肾脏功能和一些疾病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化学物 质和细胞成分,可以了解肾脏和泌尿系统的状况。 尿常规可以提供有关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信息。常见的尿 常规检测项目有尿液颜色、透明度、pH值、比重、蛋白质、糖、酮体、红细胞、 白细胞等。 尿液颜色和透明度可以反映人体的水分摄入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尿液浑浊的情况。pH值可以反映尿液的酸碱性,正常参考值范围为5-8。比重可以反映尿液浓 缩程度,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005-1.030。 尿液中蛋白质的检测可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正常参考值为阴性。如果尿 液中出现蛋白质阳性,可能提示肾脏疾病的存在,如肾炎、肾小球肾炎等。 尿液中糖的检测可以评估机体的糖代谢情况,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糖应为阴性。如果尿液中出现糖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的存在。 尿液中酮体的检测可以评估机体是否处于酮症状态,正常情况下尿液中酮体 应为阴性。如果尿液中出现酮体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 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检测可以评估泌尿系统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正常 情况下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应为阴性。如果尿液中出现红细胞或白细胞阳性, 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疾病的存在,如肾炎、泌尿道感染等。 3. 生化检验 生化检验是评估人体生物化学指标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或其他体液 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人体的器官功能、代谢状态以及是否存在疾病。常见的生化检验项目有肝功能检测和肾功能检测。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想必抽血是每个人在去医院进行检查时都经历过的检测环节,抽血 在临床上是为了用于血液检测。血常规检测化验单中会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进行 展示,临床医师会根据患者的检测结果以及数值是否超出参考值范围来判断患者 的情况。在所有抽血检查当中,血常规检测是最为基础的检查。随着临床医疗技 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临床血常规诊断技术已经可以在较少的花费下为患者反映 诸多身体问题,比如是否贫血、是否感染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疾病等等。本篇文章 对血常规检测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介绍,希望大家可以对血常规检测有更多的了解。 1认识一下血常规检测中的三兄弟 小小的血常规检测项目也涉及到非常多的检测指标如何快速读懂 血常规报告,我们需要先对于血液当中的三大主要成分有一定的了解,我们也可 以称它们为血液三兄弟,分别是白细胞、血小板以及红细胞(血红蛋白)。 1.1血液中的白细胞 血液中的白细胞可以被我们看作是身体的守护卫士,它在我们的 健康出现危险时,会与各种疾病做最激烈的斗争。当血常规报告单中显示白细胞 增多时,就意味着我们的身体出现了一定的损伤,比如细菌感染、组织损伤、中 毒出血等等,当然也会存在一些生理性的白细胞升高,比如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 娠状态下都会出现白细胞升高的现象。那么白细胞减少又说明出了什么身体问题呢?一般来说,病毒感染会导致白细胞减少,除此之外,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 病或者某些血液病时,白细胞也会相应减少,这种情况就需要医生综合临床症状 来系统考虑。 1.2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红细胞是人体血液当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氧气想要在我们 的全身通畅运输需要借助于红细胞,与此同时,红细胞还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

科普小常识:怎样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

科普小常识:怎样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 确性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它不仅能反映机体的造血状态,对其他器官、 组织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有重要意义。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提高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利于让检验 结果更加准确。那么如何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呢? 一、血常规的临床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检验结果已经成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血常规 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分析, 是临床常用的三大检验常规之一。为诊断各种血液病的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可 以为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信息,检查血常规主要是看患者有没有血液方面的 疾病及对患者病情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 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 小板等,血常规检查中的许多项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 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 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进行辅助诊断。此外,血常规检查对于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 痊愈等提供重要参考指标。一般的血常规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医生 往往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进行相应的血常规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合适 的治疗方案,建议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安排,治疗期间注意合理均衡营养。 二、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原因

科普一下血常规检验

科普一下血常规检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许多人生病后马上会去医院看病,通常 情况下,医生会让病人检查血象情况,观察血常规多种参数后对症下药。很多人不了解血常 规检验的相关知识,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什么是血常规检验呢? 在临床上,血常规是最基础的一种血液检查方法。血液的组成部分有两种,一种是液体,另一种则是有形细胞,血常规检验主要是细胞部分。血液中包含三种细胞,一是红细胞、二 是白细胞、三是血小板,这三种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血常规检验需要观察各种细胞数量改 变情况及其形态分布情况,来进行疾病的判断,对于医生诊断疾病情况来说,是一种常用的 辅助检查方法。 血常规是怎样进行检查的呢? 血常规通过针刺方法对指尖血或者耳垂末梢血进行采集,在稀释之后,将其滴到计算盘上,然后放在显微镜下来进行血细胞数量的计算。血红蛋白在遇到盐酸之后会变为褐色酸性,接着加入蒸馏水,待到和标准比色柱颜色相同的时候,所看到的液体平面刻度就是血红蛋白 克数。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时候,也要进行血涂片,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细胞大小、形态 提供方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检验仪器不断更新,现在大多数医院做血常规检验都应 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只需检测0.1毫升血液,检测结果30秒至1分钟就能够打印出来,既 节省了操作时间,又便于操作。血常规检验采血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静脉采血法,另一种是 毛细血管采血法。对于自动化血液分析仪的使用,不管放入多少样品,为了避免血液样本形 成小凝块,保证仪器中的样本能够充分混合均匀,最好应用静脉血。值得关注的是,静脉血 和毛细血管血对比之下,细胞或者化学组成部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进行判断结果 的时候要认真思考。 血常规检验的指标都包括哪些呢? 1.白细胞计数(WBC) 在人们的身体受到病原体侵入时,白细胞就会出现把它吞灭,对防御疾病起着关键性作用,当白细胞增高超过正常值范围时,可能是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了炎症或者是组织发生坏死,当白细胞降低低至正常值范围时,可能发生了病毒感染或者是自身免疫疾病。白细胞可以分 成五大类,分别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其单核细胞, 每个细胞都不相同,各司其职。 (1)中性粒细胞高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发生细菌感染或者是骨髓增殖症;中性粒细 胞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者是药物副作用。 (2)嗜酸性粒细胞高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发生寄生虫感染、皮肤疾病、过敏、恶性 肿瘤等。 (3)嗜碱性粒细胞高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发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4)淋巴细胞高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发生滤过性病毒感染;淋巴细胞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免疫缺乏疾病,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急性感染初期阶段,中性粒细胞有所 增加时,相对来说,淋巴细胞会有所减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