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疗培训课件
妇产科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三、病理(PATHOLOGY)
巨检(Pathological anatomy)
1 、弥漫型 : 癌灶常呈菜花样物生长。灰 白或淡黄色,表面出血、坏死,有时形成 溃疡。较少浸润肌层。可导致宫腔积脓。 2、局限型: 多见于宫底部或宫角部。呈 息肉或小菜花状,表面有溃疡,易出血。 癌灶易侵犯肌层,有时病变虽小,但却己 浸润深肌层。
Carcinoma of Endometrium(弥漫型)
三、病理(PATHOLOGY)
镜下特征Histologic features
1、内膜样腺癌:占80%一90%。 2、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 3、透明细胞癌 4、浆液性腺癌 核异型性较大,约1/3 患者伴砂粒体。
四、转移途径(Paths of metastasis)
九、治疗
3、放射治疗 老年或有严重合并症 不能耐受手术或Ⅱ、Ⅲ期不宜手术 者。 4、孕激素治疗 对晚期或复发癌患 者、不能手术切除或年轻、早期、 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
九、治疗
5、抗雌激素制剂治疗 他莫西芬 10-20mg,每日2次。 6、化疗 晚期不能手术或治疗 后复发者。
十、随访(REEXAMINATION)
㈠、随访时间:术后2年内3-6月1次; 术后3-5年,每6个月至I年1次。 ㈡、随访检查内容 1、盆腔检查(三合诊) 2、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 3、胸片(6个月至1年) 4、期别晚者,可进行血清CA125检查。
Conclusion
《子宫内膜癌》课件

分期与预后因素
分期
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将子宫内膜癌分为 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不同分期预后不同。
预后因素
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包括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 、淋巴结转移等。
03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应尽量避免长 期使用。
康复与生活质量
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应进行康复指导,包括饮食 、运动、性生活等方面的指导,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心理支持
子宫内膜癌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 心理压力,提供心理支持可以帮 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
题。
提高生活质量
提供专业心理咨询
03
对于需要专业心理咨询的患者,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
疗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05
子宫内膜癌的最新研究 进展
新药研究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旨在抑制肿 瘤生长和扩散。
免疫治疗药物
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药物,通过增 强免疫反应或抑制免疫抑制因素实现。
通过康复指导和生活质量改善措 施,可以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 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融
入社会生活。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疏导
01
对于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患者,应及时提供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
建立支持系统
02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建立支持系统,增强患者的社会
支持力度。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放射治疗可能引起放射性肠炎、膀 胱炎等副作用,需要在治疗过程中 密切监测。
妇产科课件—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2022版)

根据 2020 版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的划分,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癌的病理类型包括: 1.癌前病变 将子宫内膜增生分为两类,即伴有非典型性的增生和不伴有非典型性的增生两类。 2.子宫内膜癌 在病理诊断时,主要包含以下 5 种主要病理类型。
: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约占子宫内膜癌的60%~80%左右。 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学分级主要依据肿瘤中的实性范围,分级标准如下: 1 级,实性生长区≤5%; 2 级,实性生长区占 6%~50%; 3 级,实性生长区>50%。表现为 3 级核的区域超过瘤体 50%者更具侵袭性,在分级时应上升 1 级。如果核 异型性与结构不成比例,则应排除浆液性癌。目前 FIGO 已提出了有关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两分法分级方案, 其中 1 级和2 级内膜癌被分类为低级别,而 3 级肿瘤则被分类为高级别。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
(一)危险因素人群的监测筛查。 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将子宫内膜癌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 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大部分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少部分为黏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 内膜癌病理类型包括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等。大部分子宫内膜癌属于Ⅰ型。Ⅰ型子宫内膜癌 的发生与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持续刺激直接相关,缺乏孕激素对抗,子宫内膜长期处于过度增生的状 态,进一步发展为子宫内膜癌。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如无排卵性月经异常、无排卵性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由于无周期性排 卵,子宫内膜缺乏孕激素拮抗,长期的单一雌激素作用致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甚至癌变。 2.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又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每增加 1 个单位(kg/m 2),子宫内膜癌的相对风险增加 9%。与体重指数<25 的女性相比,体重指数在30~35期间的女性发 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大约增加1.6倍,而体重指数>35 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 3.7倍。糖尿 病患者或糖耐量异常者患病风险比正常人增加 2.8 倍;高血压者增高 1.8 倍。 3.初潮早与绝经晚。 4.不孕不育:不孕不育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而与之相反,每次妊娠均可一定程度降低子宫内膜癌 的发病风险。此外,末次妊娠年龄越高,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也越低。 5.卵巢肿瘤:有些卵巢肿瘤,如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常产生较高水平的雌激素,引起月 经不调、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内膜癌。对存在上述疾病患者应常规行子宫内膜活检。
子宫内膜癌医学课件

子宫内膜癌医学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子宫内膜癌概述•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筛查•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康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心理支持•子宫内膜癌的最新研究和发展01子宫内膜癌概述1定义和历史23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呈上升趋势,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
早期子宫内膜癌通常以异常子宫出血、腹痛、盆腔疼痛等症状为表现。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遗传、激素水平、肥胖、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发病原因肥胖、未生育、晚育、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等都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
风险因素发病原因和风险因素诊断方法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包括刮宫、宫腔镜活检等。
诊断标准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确诊子宫内膜癌。
诊断方法和标准02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03手术治疗通常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应用,对于晚期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01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全面分期手术和单纯性肿瘤切除手术。
02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子宫、卵巢、输卵管和周围淋巴结,以消除肿瘤细胞,并评估患者的分期和预后。
01药物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常见辅助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02化疗药物如顺铂、阿霉素等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激素治疗则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抑制肿瘤生长,靶向治疗则针对特定肿瘤细胞进行攻击。
03药物治疗可以单独使用或与手术治疗结合使用,以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放射治疗外照射是通过放射线照射肿瘤和周围组织,以杀死肿瘤细胞并减缓其生长,内照射则是将放射源放置在肿瘤组织内,以更精确地攻击肿瘤细胞。
放射治疗通常用于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和其他症状,但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
放射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另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
子宫内膜癌科普讲座PPT

了解子宫内膜癌
常见症状: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症状包括 异常阴道出血、盆腔疼痛等。
预防与诊断
预防与诊断
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 体检以及远离激素干扰是预防子宫内膜 癌的重要手段。 诊断方法: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方法主要 包括妇科检查、B超、血液检查以及组 织活检等。
治疗和康复
治疗和康复
治疗方式: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方式包括 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具体根据病情确定。
子宫内膜癌科普讲座 PPT
目录 了解子宫内膜癌 预防与诊断 治疗和康复 生活方式与注意事项 患者心理支持
了解子宫内膜癌
了解子宫内膜癌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一种 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生于子宫内膜 组织。 发病原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尚不 完全清楚,但某些因素如激素失调、遗 传因素等与其发生有关。
康复护理:术后康复护理对于子宫内膜 癌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包括心理护理 、饮食调理以及运动康复等。
生活方式与注意事项
生活方式与注意事项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规律锻 炼、避免烟酒等不良习惯,有助于预防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注意事项:女性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避免激素干扰、及时就医等是预防子宫 内膜癌的关键。
患者心理支持பைடு நூலகம்
患者心理支持
心理护理:子宫内膜癌患者需要得到良 好的心理支持,包括家庭支持、心理咨 询等,以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
康复辅助:康复辅助措施如拓展康复服 务、社交支持、患者教育等,对于患者 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子宫内膜癌主题宣教培训课件

子宫内膜癌主题宣教
4
概 况 Overview
又称为子宫体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 性肿瘤。
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常见,故亦称子宫内 膜腺癌。
常见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 颈癌。
发病年龄:58~61岁。
子宫内膜癌主题宣教
5
病 因 Etiology
雌激素 盆腔放疗
36
预 防 Prevention
1. 普及防癌知识,定期妇科检查。
2.重视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和绝经过渡期妇 女月经紊乱的诊治。
3.正确掌握雌激素指征及 子宫
方法,严格随访。
内膜癌
4.重视高危患者。
子宫内膜癌主题宣教
37
小结
掌握子宫内膜癌的分期、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熟悉子宫内膜癌的病因、病理和转移 途径和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癌主题宣教
21
病例分析
讨论:
1、该患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诊断:子宫内膜癌
依据:①62岁女性,有糖尿病史 ②绝经后阴道流血
③体型肥胖
宫体稍大,质软,活动
子宫内膜癌主题宣教
22
诊 断 Diagnosis
病史: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1. 分段诊刮:最常用、最可靠
2. B超检查、MRI、CT
ⅣA 膀胱、直肠受累 ⅣB 远处转移
子宫内膜癌主题宣教
19
分 期 Clinical stages
FIGO(2009年)制定的手术-病理分期
Ⅰ
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Ⅰa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Ⅰb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Ⅱ
子宫内膜癌的诊治ppt医学课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8
淋巴结相关问题
1.无论从手术分期和治疗方面考虑,淋巴结清扫术 是理想的术式。 2.淋巴结取样术是近年来较多使用的术式,淋巴切 除范围介于活检和清扫术之间,对其诊治价值意见 不一,有作者认为除手术分期、提供判断预后的信 息,指导术后治疗外,本身对治疗作用不大,认为 仅用于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者。也有作者持相反意 见,认为淋巴结取样术不仅用于手术分期,减少局 部复发,改善5年生存率,且并发症少。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5
中晚期的非手术治疗
临床Ⅲ期(或以上): 治疗应以综合治疗 为主,一般首选放疗,或经放疗后癌灶缩 小后再手术;部分患者可首选手术。
(1)手术目的:明确诊断,行肿瘤细胞减灭 术,尽可能切除肉眼可见的癌瘤,达到镜 下水平。(2)术后应用放疗,化疗和激素综 合治疗。对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如浆液 性乳头状腺癌等,或已有腹主动脉淋巴结 转移者,更应重视应用化疗。
(Sorosky 2008)
2002年全球约有198 783例子宫内膜癌,其中50 327人死亡,发病率6.5/10万,为女性全部恶性肿瘤 的第七位,死亡率为1.6/10万。 (Parkin et al. 2005)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
子宫内膜癌流行病学
在我国,尽管缺乏全国详细的统计资料,但子宫 内膜癌也呈现上升状态。 对2004-2005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抽样回顾调查,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 子宫恶性肿瘤死亡率为4.32/10万,位居的第七位; 子宫颈癌为2.84/10万,位于第九位。
• 对于颈管受累的II期子宫内膜癌应行广泛子宫切 除术。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3
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时强调先将宫颈“8”字缝合,并在进腹后, 取盆、腹腔细胞学检查之后,将子宫角部、包 括圆韧带及部分宫旁组织钳夹之后再作盆腔探 查,以免探查过程引起种植转移。
子宫内膜癌课件PPT课件课件

第11页,幻灯片共40页
五、临床表现
症状
1、阴道流血:主要表现绝经后阴道流血,或为持续
性或间歇性流血;未绝经者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或经间期出血。
2、阴道排液:少数患者诉排液增多,早期多为浆液 性或浆液血性排液,晚期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 并有恶臭。
第12页,幻灯片共40页
五、临床表现
3、疼痛: 晚期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并
向下肢及足部放射。癌灶堵塞宫颈管导致宫腔 积脓时,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
4、腹部包块 早期内膜癌一般不能触及腹部包块。
如内膜癌合并较大子宫肌瘤,或晚期发生宫腔 积脓、转移到盆腹腔形成巨大包块时可能在腹 部触及包块,一般为实性,活动度欠佳,有时 有触痛
5.其他:晚期患者有贫血、消瘦、恶病质、发 热等全身衰竭表现。
第7页,幻灯片共40页
子宫内膜癌 III 期
侵 肌 全 层 、 宫 颈 、 附 件
侵肌
第8页,幻灯片共40页
四、转移途径
1、直接蔓延 癌灶初期沿子宫内膜蔓延生长。
2、淋巴转移 为内膜癌的主要较移途径。
3、血行转移
处。
少见。晚期转移至肺、肝、骨等
第9页,幻灯片共40页
第10页,幻灯片共40页
饮食
第36页,幻灯片共40页
十、护理措施
健康宣教
1、加强营养 2、预防感冒 3、适量活动 4、定期复查
第37页,幻灯片共40页
十、护理措施
随访
1、普及防癌知识,定期防癌检查。 2、正确掌握使用雌激素的指征。
3、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者, 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定期复查。
4、注意高危因素,重视高危患者。
4、绝经后延 发生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4倍。 5、遗传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