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研究进展
CH4与CO2重整制合成气研究的研究报告

CH4与CO2重整制合成气研究的研究报告杨真一 1 ,胡莹梦2,徐艳 3 ,郑先坤4(1:20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四班,学号:09430841372::20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三班,学号:09430841413:20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三班,学号:09430841364:20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三班,学号:0943084008)摘要:二氧化碳和甲烷既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又是丰富的碳资源。
在石油资源日益匮乏以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二氧化碳与甲烷重整制合成气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从传统的催化重整反应到现今受到更多研究的等离子体重整CH4-CO2技术,还有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重整技术,都有大量的研究基础,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甲烷-二氧化碳重整技术进行了调研研究并对热等离子体重整制合成气的实验方法进行了简要说明与探讨。
关键词: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合成气研究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化学转化和利用对于降低甲烷使用量、消除温室气体等具有重大意义;而合成气又是合成众多化工产品以及环境友好型清洁能源的重要原料。
以天然气和CO2为原料制备合成气,与其他方法相比较,在获得同量碳值的合成气情况下,不仅可以减少天然气消耗量50%,还有利于减排CO2。
目前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重整制备合成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利用催化剂催化重整制合成气;(2)利用等离子体技术重整CH4-CO2;(3)前两种方法的综合利用。
一、催化重整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CH4与CO2重整的反应。
而其使用的催化剂则为重点研究对象。
(1)活性组分第ⅤⅢ族过渡金属除Os 外均具有重整活性,其中贵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抗积炭性能,但贵金属具有资源有限、价格昂贵和需要回收的缺点,因此国内研究的大多为非贵金属催化剂,特别是负载型Ni基催化剂和Co基催化剂,或是Ni-Co双金属催化剂,且研究结果表明: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抗积碳性能更优越于单金属催化剂。
粉末模压法制备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镍金属催化剂

配比 , C 4/ ( 2 :2 0 反应 温度 90℃ 、 H )n 0 ) .、 ( 5 空速 1 4 0 h 时 , I . ×1 C- h转化率为 8 .4%、 几乎 完全反应 ,{ C 96 02 } 2和 O选 择
《0 7u z .n n×1mm 整体 型催 化剂 用 于 甲烷 部分 氧 化 ) 0 反应 中取 得 了 比较 好 的结 果 。 由 于催 化 剂 主 体 为 Ni 金属 , 因此解 决 了反应 过 程 中催 化剂 活性 组 分 流
失 的问 题 。 在 ,( H4 / o ) 16 空 速 1 6× z C ) n( 2 = . 、 .
1 2 催化 剂 的评价பைடு நூலகம் .
15 条件下 ,H 转化率为 8 . 0h C4 7 3%, 2 H 的选择性
修改稿 日期 :0 60 .3 作者简 介 : 2 0 .11 ; 王嵩林 ( 90 )男 , 1 8 . , 硕士 生 , 电 话 0 3 0 1 04 , 电 邮 so y a.an @ 15 4 2 6 2 nw dy l di
天然气制合成气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开发是天然 气化工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 甲烷部分氧 化反应制合成气 生产工 艺因其具有 能耗低 、 2 H 和 C O选择性高 、 产物 , H ) n C ) z 2/ ( 0 比值接近于 2等 ( 优点而引起人们的广泛的重视 。镍基催化剂因其具
煤基合成气制甲烷工艺流程、技术及催化剂研究进展趋势分析

煤基合成气制甲烷工艺流程、技术及催化剂研究进展趋势分析宋孝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对于天然气等能源类的需求越来越大。
提高煤制天然气的生产效率,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需求量增大与生产效率过低之间的矛盾,符合国家发展“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煤制天然气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甲烷化是煤制天然气的关键反应。
推行煤基合成气制甲烷工艺创新,可以显著提高甲烷工艺的制备效率。
针对甲烷化反应的特点,对催化剂使用技术进行优化。
本文根据煤基合成气制甲烷工艺的技术细节展开讨论,提出几点优化制备流程的可行性建议。
%As social economic develops, the requirement for natural gas was more and more in industry and daily life. Improv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coal gas could eased the problems of requirements is much higher than production efficiency. Coal gas is the main path of efficient cleaning and utilization. Methanation isthe key reaction for coal gas. Innovation of methane technique by coal based gas can raise preparation efficiency. The cat-alyst use was optimiz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s of methane reaction. Some advices were given for optimizing the preparation process.【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3页(P44-45,43)【关键词】制烷流程;催化剂;煤基合成;模拟研究【作者】宋孝勇【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 22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46.61.1 甲烷化工艺从煤基合成气制甲烷工艺的工艺流程来看,首先要对煤备料进行初期拣洗工作,将粗制煤炭中的杂质去除,然后在反应器中加入H2,使用加温设备将H2加热,等待产品混合气冷却之后,析出HCl,NH3和脱酸性气体H2S等,使用低温分离的方法将重质芳烃和轻质芳烃析出。
天然气一步法合成甲醇工艺研究进展

天然气一步法合成甲醇工艺研究进展摘要:通过对天然气转化的介绍,陈述了天然气一步法合成甲醇工艺的研究现状,比较四种合成工艺的特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天然气甲醇一步法一、引言21世纪被称为是天然气的时代,根据国际能源组织的预测200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为2.5 ×1012m3,2010年为3.5 ×1012~4.0 ×1012m3,届时将在世界一次能源结构中占居第一位,如何利用好这种优质、高效、清洁的资源是当今面临的重要问题[1-3]。
天然气直接氧化转化为甲醇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但是目前天然气化工应用的基本技术是经合成气制备液体燃料和高碳烃,这种间接转化流程存在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高等缺点。
直接部分氧化将大大降低投资和操作费用,所以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一直都是一项十分具有吸引力的研究课题。
当前天然气一步法合成甲醇工艺主要有传统蒸气催化转化工艺、甲烷部分氧化工艺、甲烷自热转化工艺等。
二、天然气一步法合成甲醇工艺1.传统蒸气催化转化工艺[4,5]蒸气转化工艺(SMR)是天然气制合成气的典型工艺,是在催化剂存在及高温条件下,使甲烷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CO等混和气,该反应是强吸热的,需要外界供热。
但以此法制得的合成气生产甲醇一个突出的弊病是氢过量。
天然气蒸气转化法制备甲醇原料气典型的有美国Kellogg法、丹麦Topsφe 法、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等。
目前,此技术已相当成熟,有针对此法的各种节能型催化剂的研究,且不少已用于工业实践。
但是传统蒸气转化工艺存在如下问题[6]:①高水/碳比将使反应过程消耗更多的能量。
②高温操作带来热量传递问题,增大了转化炉管的热通量,这将使转化炉管的使用寿命缩短。
③虽然低压操作对反应有利,但却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投资费用,同时增加了合成气压缩功耗。
2.甲烷部分氧化工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然气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甲烷制合成气Ni基催化剂评述

些液体燃料如甲醇的生产成本 , 又优化 了 目前广 泛应用 的 C 和 H O重 整 C 制 合成 气 的生 产 O : H
过程 。 甲烷部 分 氧 化 制合 成 气 是 弱放 热 反 应 , 且 反应速 率 比重 整反 应快 Βιβλιοθήκη ~ 2个 数量级 , 生成 的合
因素进行 了论述。直接 反应机理是 目前制合 成气 比较 公认 的反 应机 理 , 述 了 N 催 化剂 上 C 论 i H 制合成气的活性位及原理 , 同时对透氧膜 的透氧机理 、 透氧 量及其在 制合成气 方面 的应用进行 了
综述及展望 。
[ 关键词 ] 镍基催化剂
甲烷
积炭
部分氧化
合成 气
和 N/ i 6一A , 的反应活性 和选 择性 显著提 1 上 O
高 , N/ 而 i0一A2 3和 N/ 1 O ia—A2 3上 的 活 性 和 1 O
选择性却变化不 大。A , 面酸 中心较多 , 1 表 O 容
易积 炭 , ZO , aO 而 r : L: ,和 C O e 等 利 于 抑 制 积 炭 引。毕 先钧 等 在微 波辐 照条 件 下 研 究对 " 比载量均 为 1% 的 ZO 和 L: , 0 r aO 载体 催化 剂 , 当
成气 中 n C : ( 为 1 2 是理 想 的费托 合成 ( O) n H ) :,
但目 前研究最多的是 A ,主要原因是 A: , 1 , O 1 熔 O
点高 , 易挤 压成 型或造 粒 , 隙率 和孔结 构也 较易 孔 控制 , 且价格 便宜 。
余林等 用固定床反应装置考察 了不 同类 钊
铱等元 素 。贵金 属 催 化剂 效 果 比较理 想 , 有 活 具 性高 、 定 性 好 、 积 炭 等 优 点 稳 抗 , 成 本 太 但 高, 工业 应用 受 到 限 制 。过渡 金 属催 化 剂 中镍基
晶格氧部分氧化甲烷制合成气及其氧扩散行为研究

有色 金属 ( 炼部分) 2 0 冶 0 8年 3 期
晶格氧 部分 氧化 甲烷制 合成 气 及其 氧 扩散 行 为研 究
魏 永 刚 , 华 , 翅 远 , 孔 斋 , 明 春 王 张 李 刘
( 昆明理 工大学 材料 与冶金工程 学 院, 昆明 6 0 9 ) 5 0 3
c n e t t n fH2 n O wee1 . 7, a d2 wh nC nee t l nsl wi o t 0, u o cn r i so dC r 3 6 6 n 0 ao a 9 e Ht trdi omot at t u e n e h Ni b t t e h o cnrt n f n O wee4 . n 4 5/ wh nC n ee t l nsl icu ig h ecn e t i so a dC r 5 9/ a d2 . } t ao H2 9 6 6 e Ht trdi omot at n ldn e n e
扩 散 行 为 研究 反应 器 中对 熔 融 盐 体 系 和 产 物 气 进 行 了分 析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8 0 的 碳 酸 熔 融 盐 中 , 在 0℃ C 通 过 不 含 N O氧 载 体 的 熔 融 盐层 时 H 、 O 浓度 仅 为 1 . 7 Ht i C 3 6 %和 2 % , 通 过 含 N O 氧 载 体 的 熔 O 而 i 融 盐 层 时 HzC 浓 度 明显 增 至 4 . % 和 2. % ; 验 表 明 Ni 能够 提供 出 自身 晶 格 氧 把 CH 部 分 氧 、O 59 45 实 O t 化 成 n H )n C ) 近理 论 值 2的 合 成 气 ; O 在 熔 融 碳 酸盐 体 系 中 虽 有 少 量 溶 解 , 主 要 不 以离 子 ( /( O 接 Ni 但
甲烷催化部分氧化过程的热传递研究的开题报告

甲烷催化部分氧化过程的热传递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甲烷催化部分氧化过程的热传递研究一、研究背景甲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重要燃料,其催化氧化过程是甲烷化学转化反应中的关键步骤。
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甲烷的催化部分氧化过程需要受热器进行加热,但过高的温度会对生产设备造成损害,同时也会降低甲烷转化率和选择性,因此需要对甲烷催化部分氧化过程中的热传递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究在催化部分氧化过程中的热传递规律,研究对象为甲烷催化氧化反应的催化剂和反应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热传递机理的分析通过研究催化剂和反应器的热传递机理,确定热流转移方式和热传递路径,并探究不同条件下的热传递规律。
2. 热传递的模拟与计算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催化剂和反应器的热传递过程进行模拟和计算,分析不同参数对热传递的影响,为进一步实验提供理论支持。
3.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行性,并研究影响甲烷催化部分氧化过程中热传递的因素,如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载体等。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深入了解甲烷催化部分氧化过程中的热传递规律,为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2. 提供一种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研究更加准确和可靠。
3. 对于相关领域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四、研究计划1. 文献资料收集(1个月)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阅读和归纳,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热传递分析方法。
2. 热传递机理分析(2个月)对催化剂和反应器的热传递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和模拟,确定热传递方式和热传递路径。
3. 数值模拟计算(3个月)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催化剂和反应器的热传递过程进行模拟和计算,分析不同参数对热传递的影响。
4. 实验研究(6个月)通过实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行性,并研究影响甲烷催化部分氧化过程中热传递的因素,如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载体等。
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5. 论文撰写(2个月)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论文撰写,并进行修改和优化。
甲烷还原氧化锌制取合成气和金属锌新技术

甲烷还原氧化锌制取合成气和金属锌新技术
甲烷还原氧化锌制取合成气和金属锌是一项新技术,它可以同时制取
合成气和金属锌,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等优点。
该技术的原理是将甲烷与氧化锌反应,生成合成气和金属锌。
具体反
应方程式为:CH4 + ZnO → CO + H2 + Zn。
该反应需要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度一般在800-1000℃,反应压力在1-3MPa之间。
该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该技术可以同时制取合成气和金属锌,具有双重经济效益。
合
成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合成各种化学品和燃料;金属
锌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建筑、电子等领域。
其次,该技术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等优点。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CO
和H2可以用于合成各种化学品和燃料,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同时,该技术不需要使用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没有污染;反应过程中
产生的热量可以回收利用,节能效果显著。
最后,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合成气和金属锌是两种重要的工
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该技术可以为这些领域提供高质量的原料,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总之,甲烷还原氧化锌制取合成气和金属锌是一项具有很高技术含量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它可以为工业领域提供高质量的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技术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催化剂研究现状
用于 CPOM 的催化剂可分负载型和非负载型两 种。负载型催化剂根据活性组份的不同又可分为两 种, 过渡金属镍、 钴和铁等; 贵金属铑、 钌、 铂、 铱和钯 等。贵金属铑和钌等用于 CPOM, 效果比较理想 , 但是由于成本太高 , 工业应用受到限制。 过渡金属 , 特别是镍催化性能仅次于铑 , 价格相 对低廉, 容易制备, 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研究 大部分也是围绕着 Ni 基催化剂进行的。 21 Ni 系负载型催化剂 负载型镍系催化剂所用的 载体有 Al2O3 、 ZrO2 、 GeO2 和 Mg 化合物等
他们推 断 CO 和 CO2 都可能 是由 [ ∃ CH x ] ads 和 [ ∃O] ads 生成的初级产物。由于反应过程中 O2 几乎 全部转化, 据此他们认为反应控制步骤是 CH 4 的活 化。随着 Ni 负载量的增加 , CH4 转化率和 CO 选择 性升高, 也证明了上述观点。 有的研究认为反应是一个从完全氧化到部分氧 化的转变过程, 稳态下反应器进口处有一个小的被 氧覆盖的催化剂区域, 表面氧的剩余使 CH 4 被完全 氧化 , 在此处, 反应的选择性很低; 在此区以后 , 催化
278
化
学
工
业
与
工
程
2004 年 7 月
了良好的效果。 Hayakawa 等
[11]
32 制成 Ca0 8 Sr0 2Ti0 8Ni0 2 催化剂, 其
流化床反应器 此工艺的特点是氧和天然气分开进料, 消除了
具有高活性。850 ∀ 测试 Ca0 8 Sr 0 8Ti0 8 CO0 2O3~ 8 性能 时发 现 , 催化 剂 经 CH4 预 处理 后 , CH 4 转 化 率为 70 9% , 合成气的选择性为 94% 。 Provendier 等
使用 Ni/ Al2 O3 催化剂在试验中
1
反应机理
目前 , 对 CPOM 反应机理的认识主要涉及以下
发现, 床层分为 3 个区域 : 第一区域内 , 催化剂组成 为 NiAl2 O4 , 部分 CH 4 被氧化成为 H 2 O 和 CO2 ; 第二 区域内为 NiO 和 Al2 O3 , 继续把 CH 4 氧化成 H 2O 和
[ 8、 9] [ 7]
DRIFTS 研究 CPOM 反应 , 在 TAP 反应中发现 CO 和 CO2 几乎同时出现在反应器的出口 , CO2 在氧化的 Rh 离子表面生成 , 积碳在还原的 Rh 离子表面生成 , CO 是催化剂表面积碳和 CO2 快速反应的产物 , 而且 只有存在积碳时 CO2 才发生快速反应。据此 , 他们 推断 CO2 是反应的初级产品。 1 2 直接反应机理 此机理 认为 CO 是反 应的 直接产 物。 金荣超 [ 4] 等 研究了 Ni/ - Al2O3 催化制上 CPOM 的机理, 认 为 Ni 是反应的活性相, CH 4 在 Ni 上活化、 解离生 成 H 2 , CH 4 和 O2 在 Ni 上活化解离生成的 Ni #C 和
277
CO2 , O2 完全 消耗; 第 三区域为 Ni/ Al2 O3 , 剩余 CH 4 和 H 2O 与 CO2 重整生成 CO 和 H 2 。Vermeiren 等
[ 2]
剂表面高度覆盖碳 , 反应以极高的选择性生成合成 气 。 到目前, 对甲烷部分氧化机理的认识还不统一, 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相异 , 反应条件不同 , 可 能是造成认识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 因此还需要对 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反应的机理做进一步研究, 以促 进人们对天然气的利用。
收稿日期 : 2003- 08- 13 作者简介 : 孙长庚 ( 1970- ) , 男 , 汉 族 , 河北衡水人 , 硕士 , 从事甲烷催化部分氧化方面的研究。 联系人 : 张敏华 , 电话 : ( 022) 27406119。
第 21 卷第 4 期
孙长庚等 : 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研究进展
[ 1]
能耗低 , 反应器体积较小、 效率高 , 大空速下仍具有 高转化率利高选择性 , 合成气的组成 H 2 / CO 接近 2 1, 因此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CH 4 + 2O2 CH 4 + H 2 O CH 4 + CO2
CO2 + 2H 2 O CO+ 3H 2 2CO+ 2H 2
水蒸汽转化反应
制成了 LaNix Fe1- x O3 ( O ∋ x ∋ 1)
催化 剂, 在 钙钛 矿 中 加入 铁 , 降 低 了 Ni 的流 失。 LaNi0 3Fe0 7 O3 在 800 ∀ 下反应 250 h, 活性没有下降 , 无积碳生成。 Fe ∋ 0 4 时, 催化剂 可经简单锻烧再 [ 13] 生。Ch 等 将 BaNiy Al12- y O19- ! ( y = 0 3、 0 6、 0 9、 1 0; != 1 y ) 用于 CPOM 反应 , 甲烷转化率为 92% , 2 CO 选择性为 95% , 反应 100 h 后, 催化剂活性和选 择性无变化。此催化剂在防止 Ni 流失和抑制积碳 方面性能比较优越。 催化剂是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反应工艺是否可以 实现工业应用的关键。目前, 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 但距开发出适于工业应用、 价格低廉、 性能卓越的催 化剂还有一定差距。
Abstract: Progress on catalytic part ial oxidat ion of methane to syngas was reviewed. Two main mechanisms of oxidation were recommended, i. e. direct oxidation and indirect oxidation. Attent ion was given to Ni supported catalys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xed bed reactor, fluidized bed reactor, membrane reactor and other reactors which were developed recently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methane; catalytic partial oxidat ion; syngas; mechanism; reactor 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 , 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日 益受到人们的注意。由 CH4 制合成气 , 再利用 CO 合成一系列化工产品以及燃料和烯烃是目前天然气 化工上应用最广泛的一条技术路线。 由天然气制合成气, 工业上采用水蒸汽重整工 艺。此工艺能耗大、 投资高、 产物中 H 2 / CO 比过高 ( 3) , 不利于甲醇、 费托合成等反应的进行。 甲烷催化部分氧化 ( CPOM) 制合成气反应过程 两种观点。 11 间接反应机理 此机理认为 CH4 首先反应生成 CO2 , 然后 CO2 再生成 CO, 如燃烧 ! 重整反应过程认为, CH 4 与 O2 发生完全氧化反应生成 H 2O 和 CO2 , 在燃烧过程中 O2 完全消耗, 剩余的 CH 4 再与 H2 O 和 CO2 进行重整 反应生成 H2 和 CO, 反应过程为 CH 4 燃烧反应 CO2 转化反应 Dissanayake 等
2004 年 7 月 July 2004
化 学 工 业 与 工 程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第 21 卷 Vol. 21
第 4期 No. 4
文章编号: 1004- 9533( 2004) 04- 0276- 05
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研究进展
孙长庚, 刘宗章, 张敏华
( 天津大学石化中心 , 天津 300072)
摘要 : 文章叙述了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研究的进展情况。 介绍了两种主要的反应机理: 间 接反应机理和直接反应机理; 对负载型镍系催化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 并简单介绍了非负载 型催化剂; 另外还对固定床、 流化床 、 膜反应器以及一些新开发的反应器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甲烷; 催化部分氧化; 合成气; 机理; 反应器 中图分类号 : TQ032 41 文献标识码: A
Progress on Catalytic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Syngas
SUN Chang- geng, LIU Zong- zhang, ZHANG Min- hua
( R & D Cent er for Petroleum Technology, Tianj in U 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 10]
O 高选择性的生成 CO 。反应机理为 0 CH4 + Ni Ni #C+ 2H2 O2 + Ni
0 +
Ni
[5]
+
#2ONi
+
0
Ni #C+ Ni
#O
2Ni + CO
Lapszewicz 等 在试验中发现随着空速的提高 , 在一些催化剂上 CO 的选择性提高, 在另一些催化 剂上 CO 的选择性下降, 因此他们认为 CO 和 CO2 都 可能是反应的初级产品, 其动力学试验也证明了此 点。CH4 和 O2 在催化剂上发生如下的反应 CH4 O2 [ ∃CH x ] ads + ( 4- x ) [ ∃H] ads [ ∃O] ads
0 0 0
。
Ni
+ -
#O 是反应过程的关键物种 , Ni #C 与 Ni
++#Al2 O3 熔点高 , 易挤压成型或造粒, 易控制孔隙 率和孔结构, 也可制成 % 成膜涂料& 涂在其它不可渗 透材料 表面, 因此 使用较多。但在反应 温度下 , Ni 易与 Al2 O3 生成结晶石结 构 NiAl2O4 , 其难被还 原, 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研究发现 , 加入其它物质 ( 如 GaO) , 使载体表面形成结晶石结构 ( GaAl2 O4 ) , 可缓 解因 Ni 反应造成的流失。 催化剂积碳是 CPOM 实现工业化的障碍之一, 研究发现 , 积碳主要来自 CH 4 分解。热力学计算表 明主要受动力学影响 , 良好的抗积碳催化剂可使积 碳在动力学上受到抑制。Ni 颗粒大小 影响着积碳 类型, Ni 最小颗粒在 10 nm 左右及表面 C/ Ni 原子比 为 8~ 10 是丝状碳形成的必要条件 , 再小则易生成 包容碳, 其会造成催化剂失活 。 鉴于 Ni 催化剂使用时存在诸多问题, 研究人员 加入助剂以改善催化剂性能。添加 Li 和 La 后 , 催 化剂抗积碳能力增强 , 热稳定性提高。添加 Pt、 Cu、 Mn 、 Cr 、 Ca 、 Zn、 碱金属和稀土元素等提高了催化剂 的部分氧化活性, 热稳定性以及抗积碳性能。 22 非负载型催化剂 钙钛矿氧化物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 在高温下 也比较稳定, 将其用于甲炕催化部分氧化反应, 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