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比较

合集下载

中美教师教育认可标准比较研究

中美教师教育认可标准比较研究

中美教师教育认可标准比较研究一、教师教育认可标准的内涵分析教师教育,英文名称为teacher education,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包括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三个阶段的教育。

有机统合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进修,使这三个阶段具有连贯性,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新世纪教师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

认可,英文为accreditation,有认证、鉴定、评审之意。

1992版出版的《The Encyclopedia of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百科全书)认为,认可是一种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过程,其结果是某个院校或该院校的计划被确认符合既定的最低标准;1994年版的《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认为认可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过程,目的在于保证公众利益;1996年出版的《The Manual of Teacher Education》(教师教育研究手册)认为认可是一种自愿的行为,是专业团体对某个计划进行鉴定并承认其符合特定的专业标准的过程。

标准由主管机构批准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等特点,不过标准只是开展活动的最低要求和基本要求。

美国“全美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认为,教师教育认可标准一种全国性的、专业的、非政府的认可,用于确认那些符合特定标准的教师教育计划或机构的身份。

其目的是向公众保证教师教育的质量,确保由受过良好教育的教师来培养儿童和青少年,通过改进培养计划,从而改进教学专业,与各州实施的教师资格证书形成互惠。

综上所述,教师教育认可标准是为确保教师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类标准,一般由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可标准等共同构成,评价的是合格毕业生的表现,以及机构的专业培养能力。

二、教师教育认可标准研制的背景(一)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需要。

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比较

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比较

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综述一、背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不断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世界各国在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唯恐在未来的全球信息化社会里失去立足之地.中国和美国在信息化的建设中非常注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纷纷出台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两国标准在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内涵、实施计划等方面都有着异同之处。

为此,通过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对中美两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进行比较。

二、研究意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无疑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与美国同类标准比较, 我们既看到了我国《标准》的创新,同时也看到了其中的不足.在深刻理解我国国情基础上, 我们有必要逐步修订和完善《标准》, 使之不仅具有规范的可操作性, 又能适应地区差异.三、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关于教师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一春教授编写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2007,5),《从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看我国的教师培训》(曾兰芳、张建伟等2001)[1],《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初探》(刘雍潜2002)[2],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王铟等2002)[3]等等。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张进宝等人的研究《<美国教育技术标准〉概要》[4]是比较突出的,此文研究了美国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制定的背景、制定的目标、内容结构,重点研究了各个教育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绩效指标,勾勒了整个教育技术标准大厦的基本框架,让我们对该标准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确了各个标准对应的绩效指标的内容。

从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历届政府就把发展教育作为重要的执政目标,最初的基于标准的改革开始于1983年的“里根时代”,从“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到老布什的“美国2000年目标",再到“克林顿时代”的“2000年目标",等法案都强调了联邦教育发展的目的和目标。

中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背景、内容与比较

中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背景、内容与比较

中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背景、内容与比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是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知应会,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受到重视和信奉的信条,包括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准入、任用和培训具有重要意义,中美两国都重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制订。

目前,关于中美两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不少,但由于这些研究大都先于中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中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整体比较研究较为缺乏。

基于此,本文拟将中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与美国三个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与《NAEYC幼儿教师伦理行为准则与承诺声明》进行比较,以期为中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完善提供一些借鉴。

中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颁布背景和内容中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在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国际幼儿教师专业化运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制的。

2020年7月,为缓解国内学前教育需求强烈和幼儿教师质量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的矛盾,中国政府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提出“要建立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加强幼儿教师培养,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020年11月,中国中央政府公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指出“要多种途径加大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

”《国十条》同时指出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要在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

世界各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运动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形成。

在二十世纪后期至二十一世纪初,美、英、澳等国相继公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英、美等发达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制订,不仅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对幼儿教师管理、培养和培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提升了幼儿园教育质量。

中、英、美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与思考共11页文档

中、英、美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与思考共11页文档

中、英、美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与思考一、中、英、美教师专业标准的背景简介为提升教育质量,应对全球化、国际竞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质量。

其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制定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当教师教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的快车道时,教师专业标准已成为许多国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

2007年9月起,英格兰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①英格兰教师专业标准明确界定了各阶段教师所具备的特征,涵盖合格教师(Qualified Teacher Status)、普通教师(Core Teachers,又译为核心教师)、优秀教师(Post Threshold Teachers)、资深教师(Excellent Teachers)、高级技能教师(Advanced Skills Teachers)等各层次的教师专业标准。

[1]美国在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方面一直都走在世界前列,其教师专业标准可分为全国性的教师专业标准和州级范围的教师专业标准。

其中全国性标准的影响相对较大。

[2]不过,尽管州级标准的影响力仅局限于各州,但其更关注地方情境与特点,因而也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例如,美国《加州教师专业标准》旨在应对加州学生人口多元化的挑战,满足来自于不同社会文化、种族、宗教、语言和经济背景等学生的需要。

因此,该标准已在加州教育政策和实践领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2004年起,我国就着手研究建立教师教育标准体系,教师专业标准是其中重要内容。

教师专业标准研制工作主要经历了课题研究、标准研究、征求意见、专家审议和审定统稿等五个阶段。

[3]2012年2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三个教师专业标准。

二、中、英、美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分析(一)英格兰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英格兰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由相互关联的三个部分组成:专业特质、专业知识与理解、专业技能。

美国CCTC标准与我国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比较与启示

美国CCTC标准与我国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比较与启示

72
2019 年第 16 期 第 40 卷 总 938 期 No.16, 2019 Vol.40 General No.938
针对整 个 学习项目的期望而 确定的,对 学生在 完 成 多学 科 的学习项目之后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具备的职业素 养做出了规定,专注于可携带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
作者简介 马君(1979- ),男,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副教 授,博士,硕士生 导 师,研 究 方 向:职 业 教育(西安,710 0 62); 郭湘婕(19 9 5- ), 女,陕西师范大学教育 学 院 硕 士 生 ,研 究 方 向:比较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 2 018年度陕西省社会 科 学基 金 项目“基于 现 代学徒制培育工匠精神 的‘陕西路 径’研究” (2 018Q13);2 019年 度 陕西师范大学中央 高校 基 本 科研业务费 专项资 金 项目“企 业作 为重要主体 深 度参 与 现 代学徒制的制度 建 构 及实现 路 径 研究” (19 S Z Y B 2 4),主持 人:马君
对于 一 个 教育 项目而 言,高标准和 一致性 是衡 量 其 效 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作为典型的地方分权教育管理体制 国家,在其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像NASDCTEc这样的国 家组织、各州以及行业组织都为学生在职业项目的学习中制 定了一系列标准,这些标准在质量和特征上都存在着较大差 异,不利于学生在市场上的流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州际交流与 合作,使其在不断竞争的全球环境中处于劣势地位。同时, 美国在2010年发布的《反思、变革、引领:生涯与技术教育 新愿景》的报告中,也提出了生涯与技术教育对于确保美国 在全球竞争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至关重要。而开发CCTC, 则是美国实现其生涯与技术教育新愿景的行动举措之一[3]。 这一统一标准的制定,能够提升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的质量 和一致性,确保美国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以及为学生在今后学 业和职业生涯中的成功作准备。

中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比较之研究

中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比较之研究

中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比较之研究摘要面对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对当代教师的教育技术教育工作日趋重要。

本文以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为基本出发点,对中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培训制度、培训标准、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网络资源等5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找出了中美两国在此项工作中的差距和我们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比较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9-0066-04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师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1]。

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绩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已蓬勃开展,但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美国是教育技术开发应用最早、研究也最深入的国家。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对我国此项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中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之动态在教育信息化的历史进程中,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推进中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从20世纪末开始,在基础教育领域先后进行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基础教育项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等全国性的、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的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中有关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为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1999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7号),把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列为主要的培训内容。

同年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出要在2002年前,对全国1 0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基本轮训一遍,信息技术培训被列为全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中、英、美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与思考

中、英、美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与思考

中、英、美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与思考时,应该如何来写作?比较与思考中国、英国和美国教师专业标准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种能够改变人生轨迹的重要工作。

然而,教师们是有责任了解自身的专业技能边界的。

作为一名教师,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专业标准。

比如,中国、英国和美国都是世界几个瞩目的国家,而它们的教师也有不同的专业标准。

首先,我们从中国的教师专业标准来说。

中国的教师专业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拥有正规的老师资格教育,一般要求老师拥有本科或以上学位,并经过教师资格考试。

其次,要求老师有一定的教学基础,比如持续性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学思维训练、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等。

此外,还要求老师灵活地使用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材,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以学生为本,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接下来,我们来看英国的教师专业标准。

一般来说,英国要求教师必须获得理学院的教师资质认证,这些认证(如执教学、青少年保障认证等)能够让教师在理学院的职业资格被认可。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经过专业认证,以此考核他们的教学和评估技能,充分把握教学手段,并能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时采取应对措施。

最后,我们看一下美国的教师专业标准。

美国的教师主要要求老师具有优秀的文化、学历及专业的方面,教师也需要获得教育专业的高等资质认证,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会使用英语教学,并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学和学生发展的知识,要有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有把握实用的机遇,比如通过网络教学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数字技术赋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技能,等等。

从以上比较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他们的教师专业标准有着许多不同,主要体现在学历、语言、教育理论、专业技能和学生发展等方面。

但他们共同的是,都强调教师的职业素养,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并追求教师的专业性不断提高。

通过对比分析也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英国还是美国,都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方法体现教师的专业标准,以此来衡量教师的职业性和专业性。

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

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

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中国教师在教育技术上要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同时还要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模仿和学习别人的教育技术能力并创造,创新新的教育技术。

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

社交能力。

公共关系沟通能力。

创新能力。

应变能力,拥有独立的生活思考能力。

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要善于改变角度思考问题。

及时了解掌握教育变化的信息。

拥有预测能力。

不断调整和修正教育目标。

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教学支持与管理: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在科研与发展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在合作与交流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能利用技术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

美国教师无论是能力维度还是能力指标都是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思维、思想、及角度来进行考虑,让学生理解人类,文化。

社会,和道德不同层面的合法和合理的行为操作,并理解其内容。

理解和使用技术操作系统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工具去提高效率,对于系统出现的问题要敏感可以及时发现并且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利用现有的知识去学习新的技术的能力。

而教师利用他们擅长的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学、学习和技术方面的知识,在面对面或者虚拟的环境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综述
一、背景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不断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世界各国在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唯恐在未来的全球信息化社会里失去立足之地。

中国和美国在信息化的建设中非常注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纷纷出台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两国标准在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内涵、实施计划等方面都有着异同之处。

为此,通过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对中美两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进行比较。

二、研究意义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

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 无疑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与美国同类标准比较, 我们既看到了我国《标准》的创新,同时也看到了其中的不足。

在深刻理解我国国情基础上, 我们有必要逐步修订和完善《标准》, 使之不仅具有规范的可操作性, 又能适应地区差异。

三、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教师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一春教授编写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2007,5),《从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看我国的教师培训》(曾兰芳、张建伟等2001)[1],《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初探》(刘雍潜2002)[2],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王铟等2002)[3]等等。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张进宝等人的研究《<美国教育技术标准>概要》[4]是比较突出的,此文研究了美国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制定的背景、制定的目标、内容结构,重点研究了各个教育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绩效指标,勾勒了整个教育技术标准大厦的基本框架,让我们对该标准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确了各个标准对应的绩效指标的内容。

从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历届政府就把发展教育作为重要的执政目标,最初的基于标准的改革开始于1983年的“里根时代”,从“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到老布什的“美国2000年目标”,再到“克林顿时代”的“2000年目标”,等法案都强调了联邦教育发展的目的和目标。

2001年小布什政府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法案。

2001年1月,美国教育报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再次重申,政府始终相信信息技术应该成为学校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门有力工具,呼吁社区、私人企业、州级官员和个人行动起来,为实现21世纪美国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努力。

1986年美国卡耐基工作小组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建议国家建立专业教师标准。

1987年美国成立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制定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成为美国国家委员会认证体系(NationalBoard Certification)的基础,它成为各个地区、各州中小学和高校提供了发展职前和职后教师能力的指导。

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主持启动了一项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致力于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2061”计划项目,并在1992年出版了《科学素养的基准》(Bench Marks For Science Literacy),2000年又出版了《技术素养标准:技术学习之内容》(Standard for Technological Literacy:Content for the Study ofTechnology),提出了许多技术素养的要求。

[5]
四、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比较我国存在的问题
(1)政策和法律支持背景
美国政府对教育的推动作用,并不是以行政命令形式来实现的, 而是通过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服务和资金的支持等形式来实现的。

其政策形式有总统国情咨文、教育部规划, 还有很多法案。

我国政府则更多采用行政命令方式、政策形式多是指导性和告知性的, 如
意见、指导意见、通知等, 缺乏相应的法律来规范、也很少设置专项基金来扶持。

研制过程
(2)研制过程
美国《标准》研制过程参与人员面广、数量更多、尤其邀请了图书馆人员、重要公司代表参加, 为教育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标准》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体系结构、能力素质、一级指标和绩效概要均依据《面向学生的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 使教和学统一起来。

而我国《标准》的设计教和学几乎是同步的。

这在理论上很难保证教师教育技术的使用建立在学生更好学习的基础上。

(3)价值取向
美国《标准》从学生发展出发, 规限教师在教育技术水平方面的准入资格, 采取的是预防策略。

我国《标准》从教师适应教学出发, 要求其提高教育技术水平, 采取的是补漏策略。

五、未来研究趋势
近年来, 虽然我国教育技术标准已经有了很多的成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必须要与国际的《标准》整合。

深刻理解我国国情基础上, 我们有必要逐步修订和完善《标准》, 使之不仅具有规范的可操作性, 又能适应地区差异。

参考文献:
[1] 曾兰芳、张建伟等.从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看我国的教师培训[J]中国电化教育.2001(8):10-139
[2] 刘雍潜.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2(7):19-3-6,19 [4]王瑞霞,基于课型的网络课程结构设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3] 王铟朱京曦.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2(3):19-23
[4] 张进宝等.《美国教育技术标准》概要[J]中国教师,2005,(3):20-24
[5]高玉英《中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比较研究》,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