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污染物与洁净室
洁净室人员产生的污染

洁净室人员产生的污染洁净室工作人员是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即使是一个经过风淋的洁净室操作员,当他坐着时,每分钟也可释放十万到一百万个颗粒。
当人员移动时,这个数字还会大幅增加。
当一个人以每小时两英里的速走动时,他每分钟释放高达五百万个颗粒,这些颗粒都是来自坏死的皮肤和脱落的头发。
其他颗粒源还有喷发胶。
化妆品。
.染发。
还有暴露的衣服。
普通的衣服,即使在洁净服内,也会给洁净室增加上百万个微粒。
在洁净度非常高的洁净室内,操作员只能穿无脱落材料而且编制紧密的衣服。
而用毛线和棉线编织的衣服则被禁止,而且洁净服要制成高领长袖口的。
人类的呼吸也包含着大量的污染,每次呼气向空中排出大量的水汽和微粒。
而一个吸烟者的呼吸在吸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仍能带有上百万的微粒。
而体液,例如含钠的也是半导体器件的主要杀手。
健康的人是许多污染的污染源,而生病的人就更加严重了。
特别是皮疹和呼吸传染病患者还会产生额外的污染源。
一些制造厂对患特定病症的工作人员进行另行安排。
从总体来看,唯一使工作人员适于洁净室工作的可行的办法是把工作人员完全包裹起来。
而且洁净室工作人员的洁净服材料因洁净度的要求不同而不同。
对于一个典型的洁净区腐蚀材料应不易产生脱落,并且含有导电的纤维以对释放静电。
一般使用材料为聚酯与GORETEXTM.还要要求权衡材料的过滤能力与操作人员穿戴的舒适度。
与手套一样,重新清洗还是一次性废弃,在洁净服的使用中也是难以抉择,大多数ULST加工厂发现可以再利用的洁净服,即使有一定的清洗费用,也可以降低整体费用。
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要被罩住。
头部要用内帽来罩住头发,外面再套一层外罩,外罩的设计与脸部相适合,并带有披肩,以确保用工作服盖住披肩以压住头罩。
面罩有各种样式,从手术医师式到完全滑雪式。
在一些洁净室,内部面罩和外部面罩同时使用。
眼睛也是产生液态微粒的主要来源,用带有侧翼的眼镜盖住(通常是安全眼镜)。
在控制污染非常重要的区域,操作人员带有完全防护罩,可以完全盖住头和脸部。
室内污染控制与洁净技术课件第1章

第一章:室内环境污染概述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大大增强; 另一方面,国内外研究表明,目前室内污染日益严重,是继“煤 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现代人进入的第三污染时期的标 志。 室内环境已成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外环境,将对人类的健康和 舒适、社会化生产等行为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30多年来,有关室 内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发展很快,围绕着这一主题颁布的标准、法 规、政策,以及对人体健康影响和危险度的评价、建筑物通风设计、 空气净化等问题正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因此,创造优良的室内环 境已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愿望。
室内污染控制与洁净技术课件第1章
第一章:室内环境污染概述
1.1 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1.2 室内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1.3 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 1.4 室内环境污染的综合控制策略
室内污染控制与洁净技术课件第1章
1.1 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1.1.1 室内环境污染
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的不同,通常将建筑物分为工业建筑和非工业建 筑(习惯上称为“民用建筑”)。 室内环境污染:广义上是指室内环境系统中一切不利于室内人员行为过 程的因素,包括物质因素、能量因素、社会因素等;狭义上是指由于室 内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有害物质和放射性因素的存在及其扩散 而对人类身心健康和生产过程造成危害的现象。
室内污染控制与洁净技 术课件第1章
2020/11/18
室内污染控制与洁净技术课污染控制与洁净技术课件第1章
室外 来源
建筑材 料及装 饰材料
人类 活动
燃料燃烧 及加热
家用 电器
室内污染控制与洁净技术课件第1章
开车上下班
室内污染控制与洁净技术课件第1章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空气洁净技术 第一章 绪论

1.6 洁净空调与一般空调的区别
主要参数控制 空气过滤手段 室内压力要求 避免外界污染 对气密性的要求 对土建及其他工种的要求
1.7 实现洁净的途径
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发生量 控制污染源, 有效地阻止室外的污染侵入室内 迅速有效地排除室内已经发生的污染 流速控制 系统的气密性 建筑上的措施
主要的GMP标准年表 主要的GMP标准年表 GMP
GMP 世界卫生组织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公布时间 1992
药品生产检查互相承认公约的药品生产质量 1990 管理规范 美国FDA的生物技术检查指南 的生物技术检查指南 美国 日本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国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国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国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991 1973 1985 1992修订 修订 1998修订 修订
主要的洁净室标准年表
公布时间 1961.3 1963.12 1984 1987.10 1988 1992.11 1996 1999.5 2001.11 美国联邦标准 中国标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中国标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 73—84 美国联邦标准 FS-209C 日本空气洁净协会标准 美国联邦标准 FS-209E 俄罗斯标准 GOSTR 50766—95 国际标准 ISO 14644—1 中国标准 GB 50073—2001 各 国 标 准 美国空军技术条令 TO.00-25-203
1.1.3 空气洁净度等级
空气洁净度等级
– 以每立方米(或每升) 以每立方米(或每升) 空气中的最大允许粒 子数来确定其空气洁 净度等级. 净度等级. – 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ISO14644-1 洁净度等级计算如右
Cn:被考虑粒径的空气悬浮粒子最 : 大允许浓度( ).Cn是以四舍五 大允许浓度(pc/m3). 是以四舍五 ). 入至相近的整数, 入至相近的整数,通常有效位数不超过 三位数; 三位数; N:分级序数,数字不超过 ,分级 :分级序数,数字不超过9, 序数整数之间的中间数可以作规定, 序数整数之间的中间数可以作规定,N 的最小允许增量为0.1; 的最小允许增量为 ; D :被考虑的粒径(m); 被考虑的粒径( ); 0.1 :常数,其量纲为(m). 常数,其量纲为( ).
空气洁净技术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华北科技学院

空气洁净技术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华北科技学院第一章测试1.空气中的不可吸入颗粒物会导致哪些疾病()参考答案:咳嗽2.流感病毒污染距离是多少呢()参考答案:3米3.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会导致哪些疾病()参考答案:尘肺病4.什么病毒不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参考答案:乙肝病毒5.历史上的军团病是怎么传播的()参考答案:空调设备6.合理的地铁的送风方式应该是()参考答案:上送下回7.按照国际标准ISO14644-1洁净度等级,下列哪个N是不合理的()参考答案:3.118.空态是()参考答案:无生产设备9.静态是()参考答案:人员10.如今在芯片及集成电路行业,对洁净室微粒的粒径要求是()参考答案:纳米级第二章测试1.按微粒的来源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种?参考答案:分散性微粒2.室内要求静压第周围环境低一定数值的洁净室或场所是参考答案:生物安全洁净室3.空气洁净技术中,一般采用大气尘的()表示方法。
参考答案:计数浓度4.按微粒的通用分类,微粒可以分为哪几类?参考答案:烟;雾;烟雾;灰尘5.洁净室内的污染源主要有参考答案:设备及产品生产过程的产尘;作业人员的发尘;建筑围护结构和装饰材料产尘6.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主要有参考答案:沉降浓度;质量浓度;计数浓度7.洁净室按气流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参考答案:单向流洁净室;辐流洁净室;非单向流洁净室第三章测试1.过滤器的滤速一般用()表示参考答案:cm/s2.粗效过滤器的效率以过滤( )为准。
参考答案:5µm3.空气中小于0.1μm的粒子主要是作( )。
参考答案:布朗运动4.过滤器的选取原则或。
参考答案:null5.过滤效率是衡量空气过滤器捕集尘粒能力的参数,但不可以用穿透率来评价过滤器的好坏()参考答案:错6.一般情况下过滤器的面速小于滤速()。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哪一项不是单向流洁净室特性指标____。
参考答案:平均风速2.洁净室按气流组织分为:、、、。
洁净室工作原理

洁净室工作原理
洁净室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室内空气中的尘粒、细菌、病毒等污染物,使室内环境达到一定的洁净度和卫生标准。
以下是洁净室的工作原理:
1.空气净化:洁净室内的空气净化系统主要包括空气过滤器、臭氧发生
器、紫外线杀菌灯等设备。
通过这些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病毒等污染物,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2.气流组织:洁净室内的气流组织主要是通过送风口和回风口来控制。
送
风口将经过处理的空气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送入室内,回风口则将室内的空气排出。
这种气流组织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循环和净化,避免死角和涡流的出现。
3.压差控制:洁净室内的压差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室内不同区域的压力差
来实现。
一般来说,洁净室的压力要比室外高一些,这样可以防止室外污染空气进入室内。
同时,室内不同区域的压力差也可以防止污染物在室内扩散。
4.人员管理:洁净室的人员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进入洁净室的人员需要
经过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处理,避免将污染物带入室内。
同时,人员也需要遵守洁净室的各项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室内环境的稳定和洁净度。
总之,洁净室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空气净化、气流组织、压差控制和人员管理等多方面的措施,实现室内环境的洁净度和卫生标准。
洁净室基础知识-送回风结构形式

侧面送风、顶部回风结构
优点
空气在洁净室内形成水平 流动,有利于减少涡流和 短流现象;适用于层高较 低、面积较大的洁净室。
缺点
对于局部污染较重的区域, 可能需要增加局部排风装 置;对空气分布均匀性要 求较高。
适用场景
食品、饮料、化妆品等行 业的洁净室。
混合式送回风结构
1 2
优点
结合顶部送风和侧面送风的优点,能够形成更为 均匀的空气分布;适用于对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场 合。
回风方式及特点
上回风
回风口位于洁净室顶部,适用于 散热量较大的设备或需要较大送 风量的场所。特点是回风效果好,
但需要注意避免顶部积灰。
下回风
回风口位于洁净室底部,适用于对 洁净度要求极高的场所。特点是空 气洁净度高,但需要注意避免地面 杂物进入回风系统。
侧回风
回风口位于洁净室侧面,适用于空 间高度较低或布局较为紧凑的场所。 特点是节省空间,但回风效果可能 受到一定影响。
02 送回风系统基本原理
送风方式及特点
单向流送风
混合流送风
空气以单一方向流动,通常用于要求极 高的洁净环境,如手术室、实验室等。 特点是空气洁净度高,但能耗较大。
结合单向流和非单向流的送风方式,根 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特点是在满足洁 净度要求的同时,尽量降低能耗。
非单向流送风
空气以不固定方向流动,适用于一般 洁净要求的场所。特点是能耗较低, 但空气洁净度相对单向流送风略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缺点
系统较为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能耗可能 较高。
3
适用场景
半导体、光电子、精密机械等行业的洁净室。
其他特殊结构形式
洁净室名词解释

洁净室名词解释洁净室是指一种具有特殊空气洁净度要求的工作环境,通过控制空气中的颗粒物、微生物、有毒有害气体和电磁辐射等污染物的浓度,以保证特定工艺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卫生要求和工人健康。
洁净室常用于半导体、电子、生物医药、食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生产制造和科研实验。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严格的空气过滤和空气流动控制,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数量,从而降低对产品的污染和损坏,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洁净室可以分为多个级别,如ISO 14644标准中的1级到9级,级别越高,要求的洁净度越高。
洁净室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1.空调系统:负责保证洁净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等参数处于合适的范围,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高效空气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微生物。
2.洁净区:通常是洁净室中最干净的区域,在此区域内进行对产品的操作和处理,例如装配、测试、封装等。
洁净区通常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级别,以适应不同工艺的要求。
3.空气过滤器:是洁净室最重要的设备之一,用于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微生物。
常用的过滤器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和超高效空气过滤器(ULPA)。
4.洁净室服装:包括洁净服、口罩、头套、鞋套等,用于保护工作人员的洁净室环境免受外界污染,并防止工作人员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室。
洁净室工作原理是通过空气洁净度控制,即控制空气中的颗粒物数量来达到洁净要求。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1.空气过滤:通过高效过滤器对空气进行过滤,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保证达到洁净度要求。
2.正压控制:洁净室内一般保持正压状态,使洁净室的洁净空气向外流出,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
3.气流控制:根据工艺需要,设置合理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并采取适当的风道设计来控制和调节空气流动速度和方向,减少污染物对产品的影响。
通过上述措施,洁净室能够提供一个干净、稳定、可控的工作环境,确保产品质量,减少生产中的污染和损坏,为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科研提供良好保障。
洁净室国标规范

洁净室国标规范1. 引言洁净室是一种特殊的控制环境,能够有效控制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液滴、气态污染物以及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参数,以满足特定的工作要求。
洁净室国标规范为洁净室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助于确保洁净室的质量和性能。
2. 洁净室分类和等级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要求,洁净室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等级。
国标规范中常用的分类和等级包括: - 洁净室分类:按照应用领域和控制要求的不同,洁净室可以分为微电子洁净室、医药洁净室、食品洁净室、生化洁净室等多个分类。
- 洁净室等级:按照洁净度要求的不同,洁净室可以分为ISO 1~9等级,ISO 1级为最高等级,ISO 9级为最低等级。
3. 洁净室设计与施工洁净室的设计和施工是确保洁净室达到规定要求的关键环节。
国标规范对洁净室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以下要求: - 房间结构:洁净室的房间结构应选用耐腐蚀、易清洁的材料,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抗震性能。
- 空气处理系统:洁净室的空气处理系统应具备适当的换气量、风速和过滤效果,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 静电控制:洁净室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累积,以免对产品和设备造成损害。
- 照明和电力系统:洁净室内的照明应采用无尘、无辐射的光源,电力系统应符合安全要求,并能稳定供电。
4. 洁净室验收与运营为了确保洁净室的性能和质量,国标规范对洁净室的验收和运营提出了相关要求: - 验收标准:洁净室的验收应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包括空气洁净度检测、风速检测、压差检测等。
- 设备维护和保养:洁净室应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 环境监测和记录:洁净室应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参数,并记录相关数据。
- 应急措施:洁净室应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5. 洁净室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洁净室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将面临以下挑战和机遇: -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洁净室将会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以提高洁净室的效率和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大气尘浓度: • 特点:不同地区差异大;同一地区不同的时间差别
大(冬季大于其他季节;雨季浓度低于其他季节)
• 类别划分:通常用“工业城市”、“城市郊区”、 和“分工业区或农村”三种典型地区来划分,相应 的称为“城市型”大气尘浓度、“城郊型”大气浓 度和“农村型”大气尘浓度
表2-2 典型地区大气尘浓度
指造成的能见度小于1km的水滴的悬浮体”。微粒大小因
生成状态而异,粒径介于0.1~100μm之间,其运动性质主 要受斯托克斯定律支配,如硫酸雾和油雾等。 –4) 烟雾:包括所有液态和固态微粒,既含有分散性微粒,
又含有凝集性微粒。ISO定义——“通常系指燃烧产生的 能见气溶胶,不包括水蒸气”。粒径从十几分之几微米到 几十微米,如煤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水蒸气所形
体 积(质量)相对① 频率/%
粒径(筛上)/μm 颗粒累计频率/% 体积(质量)相对 ② 频率/% 粒径(筛下)/μm 颗粒累计频率/% 体积(质量)相对 ② 频率/%
注:①该项体积(质量)相对频率是指相对于大气尘粒子的频率; ②该项体积(质量)相对频率是指相对于该区间粒子的频率。
1.3 空气微生物
ni d i4 D4 ni d i3
D4
比重量(或重量 基于单位重量的表面积而得, 平均、质量平均、 即单位重量(体积、质量)的 体积平均)直径 平均直径,比其它各径都大 平均面积直径 平均体积(重量 或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是按微粒粒数平均面积的直径 是按微粒粒数平均体积(重量 或质量)的直径 是对数正态分布时,频率最大 的粒径,等于中值直径。总是 等于或小于算术平均值
• 1、空气微生物的种类:
– 细菌、病毒、真菌、花粉、藻类和噬菌体等都是重要的 空气污染源。
• 2、空气微生物的来源 —— 空气微生物都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污染的结果
(空气中无固有的微生物群系——因为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缺 少微生物直接可利用的养料,所以空气微生物不能在空气中生 长繁殖;空气微生物群是由暂时悬浮于空气中的尘埃携带着 的微生物构成)。 –一般情况下,空气微生物来源于土壤、灰尘、江河湖泊、 动物、植物及人类本身。
等)。
• (3)按微粒的大小分类(三种)
–1)可见微粒 –2)显微微粒 10μm; 肉眼可见,微粒直径大于10μm; 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微粒直径为0.25~
–3) 超显微微粒 在超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微粒 直径小于0.25μm。
• (4)微粒的通用分类(四种:灰尘、烟、雾、烟雾)
–1)灰尘(粉尘):包括所有固态分散性微粒,其在空气 中的运动受重力、扩散等多种因素影响,空气洁净技术接
i j
累计频率(百分数)F j 式中
1 i n 1
ni i
ni i
或Fj
fi ,且Fn i
1
j
1
Fj — 小于第j区间中最大粒径的所有粒子的百分数, 称为筛下累计百分数或小于某粒径的累计频率。而筛上 累计百分数或大于某粒径的累计频率为( - Fj),粒子 1 质量累计频率如图2 - 1所示。 某标准大气尘中悬浮粒子的粒径分布列于表2 - 1
2.1.2 微粒的分类及粒径分布
• 1、微粒的分类
• (1)按微粒的形成方式分类(两种)
–1) 分散性微粒:固体或液体在分裂、破碎、振荡、气 流等作用下变成悬浮状态而形成。其中固态分散性微粒 是形状完全不规则的粒子,或是由集结不紧,凝结松散 的粒子组合而形成的球形粒子。 –2) 凝集性微粒 :通过燃烧、升华或蒸气凝结以及气 体反应而形成。其中固态凝结性微粒是由数目很多的、
图 2 1 粒 子 质 量 累 计 频 率 -
粒数中值直径D50
表2-1
粒子相关参数 粒子粒径/μm 粒径平均值/μm 相对颗粒数 颗粒数相对频率/ %
某标准大气尘中悬浮粒子的粒径分布
粒径区间 0~0.5 0.25 1.828×105 52.5 1 ≥0.25 100 100 <0.25 0 0 0.5~1.0 0.75 1.352×105 38.8 2 ≥0.75 47.6 99 <0.75 52.5 1 1.0~3.0 2.0 0.214×105 6.1 6 ≥2.0 8.8 97 <2.0 91.3 3 3.0~5.0 4.0 0.05×105 1.4 11 ≥4.0 2.7 91 <4.0 97.4 9 5.0~10.0 7.5 0.035×105 1.0 52 ≥7.5 1.3 80 <7.5 98.8 20 10.0~30.0 20.0 0.01×105 0.3 28 ≥20.0 0.3 28 <20.0 72 72
•表2-4 统计的大气尘粒径(0.5um以上)分布
粒径 相对频 粒径 (um) 率(%) (um) 0.5 0.6 0.8 33 31 15 ≥0.5 ≥0.6 ≥0.8 累计频 率(%) 100 67 36 粒径 相对频 粒径 (um) 率(%) (um) 1.5 1.8 2.4 3 3 2 ≥1.5 ≥1.8 ≥2.4 累计频 率(%) 9 6 3
2.1.4 污染源
• 1、室外污染源
• 室外污染源
• 室内污染源
–——两个:大气尘和大气中的微生物
–(1)大气尘 (又称“飘尘”:与沉降尘相对)——
是大气中的悬浮微粒,包括:固体尘、液态微粒,粒径
小于10μ m,是空气洁净的直接处理对象。
• 1)发生源:两类——自然发生源;人为发生源。 –自然发生源:包括:因海水泡沫作用而带入空气 中的海盐微粒(可深入内陆数百公里,90%降于海 上);风吹起的土壤微粒;森林火灾时放出的大 量微粒;植物花粉等
触最多的一种微粒。
–2)烟:包括所有固态凝结性微粒以及液态粒子和固态粒 子因凝结作用而产生的微粒,还有从液态粒子过渡到结晶 态粒子而产生的微粒;其粒径远在0.5μm以下(香烟,木材, 煤的烟等),在空气中主要呈布朗运动,有相当强的扩散
能力,在静止空气中很难沉降。
• (4)微粒的通用分类
–3)雾:包括所有液态分散性微粒和液态凝集性微粒。ISO 定义 ——“系属于气体中液滴的悬浮体的总称,在气象中
ni d i3 ni d i4 D 比面积直径: D3 2 ; 比重量直径: 4 ni d i3 ni d i
微粒的平均直径
符号
Dmod D50或 Dm
名称
模型直径
意义
算式
标本或试样中大多数的微粒的直径,是 从粒径频率分布曲 所有借频率分布算出的直径中最小的 线最高点求得 从粒径累积频率分 布曲线上50%的微 粒数(重量或质量) 处求得
至数万微生物;
2)人体外层皮肤每平方毫米可有1×106个微生物; 3)每毫升唾液中含有1×109个微生物;
4)每毫升鼻涕中含有1×106个微生物;
5)打喷嚏产生的气溶胶中(如果没有手绢一类的遮 拦),含有1×106个微生物; 6)人体分泌物中每克可含有1×102个微生物。这大约 是分泌物干重的50%。
Ds DV Dg
从对数正态分布曲线的 最高点求得
2、微粒的粒径分布
•(2)分布
•描述粒子集合体的粒径分布状况常用相对频率 •相对频率定义:各粒子的数量百分数 •定义式:
ni fi ni
式中
(式2 1)
fi — 在i粒径区间里粒子发生的频率; ni — 第i个粒径区间的粒子数(pc ); ni — 粒子总数(pc ) 。
中值(或中位)大于此直径的微粒数恰好等于小于此直 直径 径的微粒数,为粒数中值直径;大于此 直径的微粒重量(质量)恰好等于小于 此直径的微粒重量(质量),为重量
或D1
(质量)中值直径 算术(或粒数)是一种算术平均值,也是习惯上最常使 nidi 平均直径 用的粒径。但是由于作为气溶胶的微粒 D1 ni 群中小颗粒常占多数,即使重量小,也 能大大降低算得的平均值,所以在反映 微粒群中微粒的真实大小和该微粒群的 ni为各粒径的粒数 物理性质上有很大局限性 Σ ni为总粒数
微粒的平均直径
符号
D2
名称
比长度(或长度 平均)直径 比面积(或面积 平均)直径
意义
是由各微粒的投影面积除以相 应的直径的和的总数而得,即 单位长度的平均直径 是由各微粒的总体积除以相应 的断面积的和的总数而得,即 单位面积的平均直径
算式
ni d i2 D2 ni d i
D3
ni d i3 D3 ni d i2
说明:
(1)大气微生物的污染是生命微粒的污染,与洁净室空气 净化有关的主要是细菌和藻类;
(2)室外大气菌的浓度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间变化很
大。一般情况下,大气菌浓度为1000~5000pc/m3,一般可 取2000~3000pc/m3。 (3)从微生物角度上看,不论是细菌还是病毒,只有附在 载体上方可能生存,载体的大小称为微生物的等价直径,在 非洁净的普通房间,微生物等价直径在6~8μm,一般情况下 的室外为8~12μm,在洁净室为1~5μm。
–人为发生源:主要是工业技术发展造成的大气
污染,包括:燃煤产生粉尘造成的煤烟型大气
污染,燃油产生SO2等酸雾及光化学烟雾等污染。 • 2)大气尘的一般组成 组 成 矿物碎片、燃烧物的渣滓 烟、花粉 棉等植物纤维 腐败植物、皮屑 煤、碳、水泥、混凝土等细粉 金 属 微生物(藻类、菌类、病毒) 含有率% 10~90 0~20 5~40 0~10 0~40 0~0.5 极微
牧业生产及发酵、制药、食品、制革和毛纺生产等工业生产均 可造成空气微生物污染。
(4)来源于自然界——固体的土壤,液体的江河湖泊等中存在的 大量微生物,在人力、风力、水力等外力作用下,可形成大量 微生物气溶胶 。
(5)来源于人体——人类是许多场合特别是公共场所空 气微生物的重要来源; 1)正常人在静止条件下每分钟可向空气排放500个~ 1500个微生物;人在活动时每分钟向空气中排放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