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pt课件

.
ABI
Diabetes
*
.
脉搏波
*
.
多普勒血管超声
*
.
CTA
CTA
*
.
MRA
*
.
经导管血管造影
.
*
经皮氧分压
ABI、Dupplex、CTA、MRA和经导管动脉造影不能反映动脉慢性闭塞后末梢血供情况 反映末梢血供的指标 足趾绝对收缩压 末梢氧饱和度 经皮氧分压 皮温
TABLE 非侵入性血管检查
*
.
Revascularization的反指征
缺乏目标血管 没有合适可用的大隐静脉 足中后部出现不可逆性坏疽 这些情况血运重建可能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这些患者治疗应该选择内科药物治疗和大截肢
*
.
Revascularization
血管腔内介入主要用于血管病变比较局限,特别的近端大血管狭窄 现代导管、支架和球囊技术的发展,已经使血管内介入可以做到小腿动脉,球囊扩张甚至可以做到足背动脉 血管搭桥手术适应所有需要血运重建的情况并且维持疗效时间长于血管内介入
85*
27.56
60*
49.19
66.67**
0
20
40
60
80
100
脑梗死 冠心病 主动脉钙化 颈动脉内膜斑块
ABI>0.9 ABI<0.9
* P<0.01
** P<0.05
患病率 (%)
*
*
.
治疗症状性 PAD
康复训练 Programs call for at least 3 months of intermittent treadmill walking three times per week. Exercise therapy has minimal associated morbidity and is likely to improve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profile 内科药物治疗 Pentoxifylline: The results of postapproval trials, found that it does not increase walking distance to a clinically meaningful extent. Cilostazol: The use of this drug is contraindicated if any degree of heart failure is present due to concerns about arrhythmias Others 预防性足护理 All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PAD should receive preventive foot care with regular supervision to minimize the risks of developing foot complications and limb loss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手术治疗
搭桥手术
通过建立新的血流通道,绕过狭窄或闭塞的血管 段。
血管移植术
将自体或人造血管移植到病变部位,恢复血流。
截肢手术
在无法挽救的情况下,切除病变严重的下肢,以 保全生命。
05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预防与 护理
Chapter
预防措施
控制血糖
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糖尿病下肢 血管病变的关键,患者应遵循医 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监测 血糖。
日常护理
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 下肢血管检查,以便及
时发现病变。
注意足部卫生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 免感染。
选择合适的鞋袜
穿着舒适、透气的鞋袜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
坐。
避免损伤
尽量避免足部受到损伤 ,如不小心受伤应及时
就医。
康复训练
01
02
03
04
下肢肌肉训练
通过进行下肢肌肉训练,增强 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血液循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01
深入了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发现
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
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的研究
02
针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的研究是未来
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建立完善的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体系
03
建立完善的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体系,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
治疗和预防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THANKS
感谢观看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概述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症状与体征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评估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预防与护理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科研进展与展望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

通讯作者:许宾,Email:xubin@。
收稿日期: 2012-08-11短篇论著・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刘继红,许 宾(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老年科,上海 200240)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20名,分别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眼底血管检查分为大血管病变组(MA)和微血管病变组(MV)及MA+MV组,比较它们与无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以下指标上的异同:性别、空腹血糖水平(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脂(TG)、病程、血压、体质量指数、吸烟与否。
结果 MA组、MV组、MA+MV组的FPG、HbA1C、LDL、TC、TG、病程、血压、吸烟人数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HDL则显著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而3组间的差异则并无显著性(P>0.05)。
相关性分析发现,MA 与MV存在相关性(χ2=6.3,P<0.05)。
结论 临床医生应了解以上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积极防治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当患者出现MA或MV其中之一时,应积极全面检查预防其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老年;大血管;微血管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BStudy on risk factors of vascular complic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LIU Ji-hong, XU Bin(Department of Geratology,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vascular complic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thods】320 diabetic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s MA,MV, and MA+MV by COFI and retinal vascular check. Compared some indexes with elderly diabetics without vascular complication.【Resluts】 Indexes of diabetics in these three groups ,such as FPG、HbA1C、LDL、TC、TG, course of disease, blood pressure and smok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On the contrary, HD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ree groups have no significant(P>0.05). 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MA and MV (χ2=6.3,P<0.05).【Conclusion】The risk factors this study referred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to prevent vascular complic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Key words:diabetes; vascular complication; agedness; great vessels; capillaries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达10.6% 和8.8%,总体患病率已达9.7%。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杂 。而血糖 水平 的标 准差 ( D—B ) S G 可作 为估测 血糖 稳定性的简易评估 参数 , 具有一定 的使 用价 值 。在 正常 生理状态下 , 机体依赖神 经 内分 泌系统精 密调节 使 F G及餐后 血糖 ( B )的波动 幅度很小 。本 研究 B PG 结果 显示 ,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 变组 F G、 b l P H A c较普 通糖 尿 病 组 有 所 升 高 ,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但 P 00 )在 l ii 关 回归 分 析 中 , b 1 .5 , o s c相 gt H A C未进 入 方 程 , 明 H A C不 能 直 接 反 映 血 糖 波 动 情 况。 而 表 b1 DR E R等 提 出血 糖 的标 准 差 能 够反 映血 糖 变 动情
见表 1 。
2 1 两 组 病 程、 压 B组 病程 较 A 组 明显 升 高 . 血
( 0 0 ) B组患者 收缩压较 A组延长 ( 0 0 ) B P< . 1 , P< . 1 , 组患者舒张压较 A组 升高( 00 )见表 1 P< .5 , 。
・
Hale Waihona Puke 39 0 8・广东医学
21 0 1年 1 2月 第 3 2卷第 2 3期 Gu n d n a g o gMe i l o r a D c 2 1 ,V 1 2 o 3 dc u n l e . 0 1 o.3 ,N .2 aJ 表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比较 i±5
散特征 , 比较两 组的血 糖波动 。所有 患者均 于测 血糖
1 1 一般 资料 .
收集 2 0 0 9年 1 月至 2 1 1 0 0年 1 0月我
院内分泌科 住 院的 T D 2 M患 者 8 O例 ( 4 男 5例 , 3 女 5 例 ) 诊断符合 19 , 99年 WH O糖尿病 分型与诊 断标 准 , 年龄 3 7 5— 4岁 , 病程 1 3 ~ 0年 , 行眼底 检查和 2 4 h尿 微量 白蛋 白测 定 , 根据是 否合并微 血管并发 症分为未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概述

DKD的病理生理特点可分为五期
1期:肾小球高滤过,肾脏体积增大;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中风(stroke); 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微血管病变(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视网膜病(retinopathy); 神经病变(neuropathy); 肾脏疾病(nephropathy).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P
糖尿病眼病 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 白内障 屈光改变 虹膜睫状体炎 高血糖所致血管病中最特
异的表现
危险因素
病程长(Duration of diabetes)
血糖控制不佳(Lack of
appropriate glycemic control)
高通透性、血液高黏滞性、血小板高活性有明 显的抑制和逆转作用。适用于早期,后期无作 用。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生成药物
Intravitreal injections of anti-VEGF agents, either as an aptamer (pegatanib) or as antibodies (ranibizumab and bevazicumab), have been shown to cause the regression of choroidal and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and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vascular leakage. These compounds are injected into the vitreous cavity of the eye on a repetitive basis. pegatanib哌加他尼纳 ranibizumab雷珠单抗(乐明睛LUCENTIS ®) bevazicumab贝伐单抗(安维汀AVASTIN®) aflibercept阿柏西普(Eylea®)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Doppler、MRA、CTA发现异常均需另一项检查证实 动脉导管造影发现异常为确诊检查
Treatment to PAD
治疗原则 无症状,检查来自现异常,基础治疗 有症状
基础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的,长期基础治疗
基础治疗后部分改善,增加内科药物治疗
内科药物治疗无效后手术干预
1.4
0.1 截肢
脉或脑血管疾病; 约75%的间歇性跛行PAD患者死于 心脑血管事件。
英国的一项队列研究1,自1988年开始, 随机入选当地医学中心年龄在55-74岁 的患者共1498例,在随访5年后,下肢 溃疡及截肢的发生率结果。
* TASC, 跨大西洋外周动脉疾病诊断治疗 多学会专家共识
1. Schmieder FA, Comerota AJ. Am J Cardiol. 2001 Jun 28;87(12A):3D-13D. 2. Gyrd-Hansen D,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996;26:1172-81.
新确认的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多隐匿性发展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
绝大部分罹患病人没有或仅轻度症状,病变发展
过程相对良性
严重时导致坏疽 足病伤口或溃疡愈合困难 糖尿病PAD常常有特定的解剖类型,它可看着是
血管树的提前老化
累及血管多是下肢广泛性动脉病损,而近端血管
损伤程度相对较轻
糖尿病患者PAD越重,心血管事件死 亡风险越高
美国1:ABI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及 死亡风险呈显著负相关 中国2:ABI≤0.4组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 亡风险分别为ABI 1.00–1.4患者的4倍和13倍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微血管病变

微量白蛋白尿的意义
• 1型糖尿病:提示早期糖尿病肾病
• 2型糖尿病:在初次诊断时可能已存在,且是 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相关危险因素 • 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意味着需要心血管疾病的 筛查,并提示要强化治疗干预
影响白蛋白排泄的因素
白蛋白排泄的一过性增加
• • • • • • •
运动 月经期间 妊娠 血糖控制差 尿路感染 高血压 心力衰竭
• 使用阿司匹林 • 激光治疗
强化治疗
DCCT – 1型糖尿病 • 一级预防组: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性减少76% • 二级预防组: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性减少54% UKPDS – 2型糖尿病
• 良好的血糖控制: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性降低20-
30% • 严格的血压控制: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性减低34%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 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我国现行采用分期标准是1985年第三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通过推荐的。
正常的视网膜
黄斑
视盘
非增殖性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硬性渗出
严重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片状出血
棉絮状渗出 斑块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
激光治疗-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适用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和伴有高危因素的非增殖性 视网膜病变(伴有视网膜大量出血、静脉呈串珠样扩 张、大面积毛细血管无灌注及视网膜广泛水肿)
激光治疗-局部光凝治疗
适用于伴有黄斑水肿的患者
激光治疗前的准备
• 检查视力、眼压、角膜、瞳孔、晶状体检查 及散瞳情况下详细的玻璃体和眼底检查 • 近期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野检查
5
2 1
47
1
脂联素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438・ 医学综述2008年2月第l4卷第3期Medical Recapitulate,Feb 2OO8,Vo1.14,No.3 脂联素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左黎昀(综述),李 兴(审校)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太原030001)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08)03-0438-03
摘要:脂联素是脂肪细胞特异性的一种血浆激素蛋白,具有减轻胰岛素抵抗及抗炎、抗动脉粥样 硬化的特性。循环脂联素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1型糖尿病循环脂联素 水平是升高的,这可能与其病程及残留胰岛8细胞的功能有关。脂联素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 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无论在1型还是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肾病期循环脂联素水平是显著升高 的;循环脂联素水平在重度视网膜病变组显著高于轻度或无视网膜病变组。循环脂联素水平、糖尿 病病程与重度视网膜病变独立相关。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循环脂联素水平升高,这种变化趋 势可以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脂联素;糖尿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RelationshipBetwee ̄Adiponectin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ZUO Ⅵ仉, Xing. (Department ofE ̄twlogy,Second HospitalAffiliated to Shanx Med/ca/Un/vers/ty,Ta/yuan 030001,c ina) Abstract:Adiponectin was all adipocyte-specifie plasma hormone.It had properties of reducing insulin resis— tance,anti—inflanmmtory and anti—atheroselemsis.Reduced adipon ̄tin level was all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iI1山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分析例数Mean±SD年龄17254.54±12.9病程(年)1726.18±5.24BMI16823.84±3.59腰臀比1640.91±0.06空腹血糖16611.45±5.91餐后血糖14714.78±5.09糖化血红蛋白1589.51±2.30C空腹1441.82±1.71C餐后1444.4±3.49
表2社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分析入院时应用未用出院时应用未用二甲双胍58(33.7)114(66.3)20(11.6)152(88.4)胰岛素增敏剂10(5.8)162(94.2)1(0.6)171(99.4)阿卡波糖12(7.0)160(93.0)24(14.0)148(86.0)磺脲类91(52.9)81(47.1)21(12.2)151(87.8)非磺脲类促泌剂17(9.9)155(90.1)17(9.9)155(90.1)胰岛素26(15.1)146(84.9)一针6(3.5)166(96.5)两针115(66.9)57(33.1)三针1(0.6)171(99.4)四针12(7)160(93)
3讨论近年来社区糖尿病的防治以成为工作的重点。
本组病例,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为9.51%,提示控制不佳。在用药方面入院时磺脲类用药占52.9%,其次为双胍类占33.7,而出院时胰岛素使用率占88.6%,其中使用两针患者占66.9%。结合患者的体质指数,增敏剂用量极少,考虑与增敏剂费用贵有关,另一方面,二甲双胍用量也不多,但从平均年龄54.54岁来看,并不是双胍的禁忌,而相对于体质数23.84kg/m2而言,根据2000年WHO西太地区肥胖症特别工作组建议BMI超过23kg/m2为超重[1],
故二甲双胍使用应属于合理范围。住院患者平均病程为6.18年,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并不是太差,而胰岛素使
用率较高。需关注社区医院胰岛功能的评价方法,己利于为患者的用药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综上所述,根据本调查结果来看,社区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从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上进一步提高,且社区提高相应指标的检测水平,从而为糖尿病社区防治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1.AnuuradE,ShiwakuK,NogiA,etal.ThenewBMIcriteriaforAsciansbytheregionalofficeforthewesternpacificregionofWHOaresuitableforscreeningofoverweighttopreventmetabolicsyndromeinelderJapaneseworkers.JOccupHealth2003;45:335-343.(2011—06—16收稿)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江苏省大丰市第二人民医院(224100)夏云摘要将77例T2DM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率≤30mg/d)、微量白蛋白尿组(为30~300mg/
d)及临床白蛋白尿组(≥300mg/d)。结果:不同蛋白尿组之间在病程、血压、肌酐、TG、HDL、脂蛋白(α)、UACR及DR变发
生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DR患者中DN发病率亦明显升高。结论:DN与病程、血压、血脂、UACR等因素有关,病程、UACR增加是DN、DR的重要危险因素。关键词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危险因素
本文通过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初步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1对象与方法选自2006年3月-2008年2月我院T2DM患者共77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5例,病程1周~25年,年龄28~82岁。排除疾病引起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A组,尿白蛋白排泄率≤30mg/d),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为30~300mg/d)及临床蛋白尿组(C组,尿白蛋白排泄率≥300mg/d)。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抽血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尿酸、TG、TCH、LDL、HDL、脂蛋白(α),并留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浓度,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UACR)。由眼科专家作眼底镜检查,并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指南》中推荐使用的美国眼科协会和国际眼科协会2003年通过的分期标准,将上述患者分为NDR及DR。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率
的比较用卡方检验。2结果正常蛋白尿45例,占58.44%,DN32例,发病率
为41.56%,其中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占25.97%,临床白蛋白尿12例15.59%。不同蛋白尿组之间在病程、血压、Cr、TG、HDL、脂蛋白(α)、UACR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R22例,其中有15例合并有DN,且随着DN的进
展,DR率显著增加,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亦明显升高。见表1,2。3讨论美国Savage等对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表明,蛋白
尿是增加DR、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病变患病率的独立相关因素〔2〕。DN病已成为欧美等西方国家人群中终末期肾衰的
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致命的主要原因,主要见于病程较长、病情较重、长期高血糖症以及伴有高血压或有吸烟嗜好
·23·实用糖尿病杂志第7卷第4期JOURNALOFPRACTICALDIABETOLOGYVol.7No.4的男性病人。Mogensen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3〕:Ⅰ期(高功能期),肾小球滤率(GFR)增加,尿白蛋白排泄率表1不同蛋白尿组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x±s)A组B组C组例数(男/女)45(26/19)20(11/9)12(5/7)年龄(岁)57.22±11.8857.31±12.1757.00±11.49病程(年)6.09±5.919.2±5.8111.4±3.84*BMI(kg/m2)24.99±3.2225.96±3.3524.63±2.09收缩压(mmHg)121.78±10.98139.38±18.05157.09±27.76*舒张压(mmHg)75.84±7.9279.95±10.0887.76±11.27*糖化血红蛋白(%)9.15±2.229.11±2.459.48±1.46肌酐(umol/L)60.01±25.7780.27±51.79106.7±90.30*尿酸(umol/L)310.29±84.5328.5±89.53364.0±84.74TG(mmol/L)1.79±1.242.38±2.23*2.40±1.96*TCH(mmol/L)4.74±0.884.76±0.954.92±1.88LDL(mmol/L)2.11±1.372.61±0.68*2.78±1.14*HDL(mmol/L)1.28±0.861.25±0.201.07±0.29**脂蛋白(α)(mg/L)130.67±30.45245.16±27.20*453.50±89.33**UACR(mg/g)19.98±29.5777.07±99.41*437.00±209.39**DR例数(人)778DR发生率(%)15.5635.00*66.67**注: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UAER)正常,肾脏体积增大;Ⅱ期(静止期),GFR正常,运动后UAER增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Ⅲ期(早期DN)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Ⅳ期(临床DN),出现大量白蛋白尿,GFR正常或减低;Ⅴ期(终末期肾病),GFR明显下降,出现
肾衰竭,大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最早证据〔4〕,临床蛋白尿期,此期干预治疗能延缓但不能肾功逆转能衰竭的进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后天致盲的首位原因,影响因素众多,防治难度大。在失明的糖尿病患者中有85%左右是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Wirta等观察了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发现尿微量白蛋白、胰岛素治疗、空腹血清HDL-胆固醇、糖尿病病期OGTT2h血糖值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的早期视网膜病变独立相关,而年龄、BMI、收缩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均不是预测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变量。〔5〕国内外许多研究提示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6〕,本研究中正常蛋白尿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15.56%,糖尿病肾病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为46.88%,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显著增加。
表2NDR及DR组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x±s)年龄(岁)病程(年)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肌酐(μmol/L)TG(mmol/L)NDR54.65±12.184.88±1.279.33±1.95128.73±12.2877.86±11.1265.26±22.301.87±1.61DR60.93±10.2510.87±6.28*8.92±1.49131.96±11.7979.75±10.4579.18±52.98*2.03±1.48表1例数(人)TCH(mmol/L)LDL(mmol/L)HDL(mmol/L)脂蛋白(α)(mg/L)UACR(mg/g)DN例数(人)DN发生率(%)NDR554.77±0.872.66±0.711.18±0.34181.41±16.4228.41±63.841730.91DR224.71±1.222.42±0.871.16±0.44329.69±64.26*133.88±28.41*1568.18
*
注:与NDR组比较,*P<0.05
参考文献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六版2004:797.2.周从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药品评价
2011;8(7):40.3.宁光.内分泌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第1版
2011:351.
4.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1548.5.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1560.6.樊萌,刘罡.初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
性.四川生理学杂志2002;28(2):88.(2011—05—27收稿)
低血糖症10例分析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563003)王雪梅摘要回顾我院10例低血糖症病人临床资料。结果10例低血糖症病人引发低血糖的病因与降糖药物选择、未及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降糖药物剂量有关,老年人发病症状多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结论选择合适降糖药物,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低血糖症的发生。关键词低血糖症;及时调整将血糖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