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点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感受社会生活?(P3)①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②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③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④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⑤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2、感受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P4)①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P5)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阳阳老师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问题的完整答案应该和P7“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这个问题合并。
由于这样笔记会比较乱,我还是按照框题分开来。
4、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几种?(P5相关链接)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阳阳老师说明】这一部分的相关链接选择题有时会考查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1、什么是社会化?(P7相关链接)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P7)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3、★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P7)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亲社会行为有哪些表现?(P8)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5、★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P8)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框 我与社会备课资料 新人

我与社会知识点一感受社会生活1.社会生活绚丽多彩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知识点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结点”与“大网”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社会关系确定人的身份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出题点一感受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例1】中学生浩轩每天都会观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动态,他也经常和爸爸一起交流社会热点问题,并时常为社区建设提出好的建议。
这说明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会()①更加认真学习②关心国家发展③认为社会中只有美好的事物④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剖析】本题考查对感受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题干材料中浩轩每天观看《新闻联播》,经常和爸爸一起交流社会热点问题,说明他关心国家发展。
浩轩为社区建设提出好的建议,说明他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②④说法正确;①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社会中不仅有美好的事物,也有不好的事物,③表述错误。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精品课件-第一课第1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课件

2019/4/28
22
小结
人
民
当
家 作
※人家民的是主国 人
主
的
法律确认
国
保障权利
家
2019/4/28
1 我国的国家性质 2 现阶段人民的构成 3 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动摇
4 公民和人民的区别 △
1 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
2 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立法保障 司法保障
23
巩固练习:
1.在巴基斯坦人质事件中,中国政府要求 巴方政府要保证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这里 的“中国公民”是指:
人民的地位: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平等地享有管理
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2019/4/28
3
我国国微图案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分别代 表了什么?整个国微图案体现了什么?
我国的国家性质:
党
人
众
民大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国家。
革命传统 和民族精神
我国国体
工人阶级 2019/4/28
保障公民不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权利
保障公民参与民事诉讼的合法权利
阅读教材(P6)案例 (1)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被抚养权、受教育权
(2)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 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2019/4/28
没有得到家庭、学校、 社会的保障。
16
结论:
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
家庭 学校 社会 他人 法律 保障 保障 保障 保障 保障 ──最重要、最有效的是 法律保障!
A.在中国拥有财产的人 B.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 C.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D.从小在中国长大的人
2019/4/28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2文化与经济、政治优质教案+导学案课时合集(含预习案习题及答案)

【教学设计】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一、教材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分析: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值观目标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三、教学重点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自学探究。
以课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集体讨论。
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六、课前准备1、材料搜集与整理2、导学案的印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的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文化、经济、政治三者的关系,我们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探究活动一: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1)你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吗?(2)也许有些内容难以归类.你的理由是什么?(3)你和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吗?探究提示:(1)经济活动包括: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二框导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二、学习重难点1、怎样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三、知识准备1、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如何?经济、政治和文化是____的三个基本领域。
____是基础,____是经济的集中表现,____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____、____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____。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有哪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____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____、培养各种____、提高劳动者____越来越重要。
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____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____。
反对文化____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____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怎样?我国应该如何对待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____,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____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____,越来越成为____竞争的____。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____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____、不竭的____和强大的____。
四、学习内容(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课堂探究:经济决定文化,所以文化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超越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教学设计

3. 近代前期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这些抗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概念。统一多民族国家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由多个民族共同构成,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国家形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繁荣与进步的必然要求。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措施及边疆开发,以及近代前期清朝丧失领土和主权的历史事件。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我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地图、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视频:播放相关历史事件的短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过程。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亲身参与历史事件的模拟。
3.测试评价:在课堂结束时,进行简要的测试,检验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近代前期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抗争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作业评价:
1.认真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仔细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对于答题正确、思路清晰、字迹工整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答题错误、思路混乱、字迹潦草的学生,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的答案和解释。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一课 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远古时期,人类与山川、鸟兽以及草木为伍,敬畏和依赖大自然,认为只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才能“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而逐步形成了“天人合一”理念。
这表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哲学智慧C.哲学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人类与山川、鸟兽以及草木为伍,敬畏和依赖大自然”,讲的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天人合一”理念,表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不符;C项说法错误;哲学思维并不都是人类的情感体验,D项说法错误。
2.面对频繁发生的地震,人们不可避免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人们能否遇到地震?如何把地震的损失降至最低?这表明(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B.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C.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面对频繁发生的地震,人们不可避免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表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题意不符;B项颠倒了哲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3.学习了《生活与哲学》之后,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更加科学、活跃。
以下是几位同学学习之后的感受,其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②哲学比较神秘,一般人是不能掌握的 ③哲学博大精深,需要在实践中去理解和应用 ④哲学学好了,其他学科自然也就学好了A.①④B.②③D.①③,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①正确,排除②;哲学理论抽象,需要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③正确;④说法绝对。
4.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
第一课 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

中国的老子说:宇宙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王夫之说:宇宙是由“气”组成的物质实体; 西方的赫拉克利特说:火是世界的始基; 《圣经》上说:宇宙是上帝创造的; 马克思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
为什么要学哲学?
结论1: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 正确地看待自然,指导人们正确 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战争、瘟疫、贫困 ……世事纷纭,岁月沧桑,我们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
甲:下雨好极啦! 乙:下雨糟透了!
——狂妄之徒,你竟然坏了祖上规矩!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体现了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引 起质变的哲理。
成语典故中的哲学寓意
“过犹不及”--- 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度”
“郑人买履”--- 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 “刻舟求剑”--- 否认事物的运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 决定作用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的起源)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功能)
1、对于“哲学”,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能否用一些关键词描述一下?
2、你能说出一些你所了解的哲学家吗? 对于这些哲学家,你了解他们的思想吗?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毕达哥拉斯
卢梭
笛卡尔
叔本华
尼采
康德
黑格尔
杜威
萨特
罗蒂
【要点详解】
哲学
智慧
【提示】哲学≠智慧 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 而是追求智慧之学。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从哲学的本义上看(是什么)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从哲学的功能上看(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