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学常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升初文学常识大集结 1PPT讲稿思维导图知识点归纳总结[PPT白板课件]
![小升初文学常识大集结 1PPT讲稿思维导图知识点归纳总结[PPT白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fdfd4cf5335a8102d220f8.png)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 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 杜”。
3、中唐 诗魔:白居易 诗鬼:李贺 诗豪:刘禹锡 郊寒岛瘦:孟郊(诗囚)、贾岛(诗奴、诗僧) 贺知章(诗狂) 4、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三)散文 1、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 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为主,讲 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2、古文:与骈文相对而言,内容充实、长短自由、质朴 流畅,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思想。 (四)古文运动 代表:韩愈、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唐的韩愈、柳宗元, 宋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总有一款PPT 适合您
【最新出品\精心整理\倾情奉献\敬请珍惜】
文学常识
一、中外文学常识 二、中外名著阅读
一、中外文学常识
1 古代文学著名作者及相关作品 1 传统文化小常识
1 中国现代作家及作品 1 外国作家作品
(一)古代文学著名作者及相关作品
关于神话
1.中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2.我国“四大神话”是? 3.希腊神话:几位英雄——普罗米修 斯、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帕尔修 斯;几位权贵——宙斯、赫拉、波塞 冬、哈得斯、雅典娜、阿波罗 4.北欧神话:奥汀、索尔 5.日本神话:伊邪那岐、伊邪那美、 天照大神、月读命、建速须佐之男命 6.印度神话:梵天、毗湿奴、湿婆
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 、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 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 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诗佛”之称。
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 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 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 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 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 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 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 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 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 作的题材也不宽。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八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好课件)

专题八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2. 填空。 (1) 在京剧脸谱中,包拯是 黑 色脸,关羽是红
色脸,曹操是 白 色脸。 (2) “文房四宝”指的是 笔 、 墨 、纸 、砚 。
专题八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中的脸谱文 化和书法文化。(1)脸谱指的是在传统戏曲中, 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呈现形式,脸谱的颜色显示 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红色脸谱象征忠心、 耿直;黑色脸谱象征性格严肃,代表猛智;白色脸 谱代表奸诈多疑,含贬义;绿色脸谱代表莽撞、 冲动。然后再根据戏剧人物的特点来选择。(2) 在熟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知道“文房四宝”指 的是笔、墨、纸、砚。
专题八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专题八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文学常识
现当代著名作家 (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创作了 巴金 “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等小说,是 中国现代著名语言大师。小学阶段学过他的 文章有《海上日出》《鸟的天堂》。
专题八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现当代著名作家
鲁迅
(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代 表作有《少年闰土》《狂人日记》《阿Q正 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鲁迅一生的写照。小学阶段学过他的文 章有《少年闰土》《好的故事》。
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等。小学阶段学过 他的文章有《蜜蜂》《蟋蟀的住宅》。
专题八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外国作家
(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 屠格涅夫 作家。代表作品有《罗亭》《贵族之家》
《前夜》《父与子》等。小学阶段学过他 的文章有《麻雀》。
专题八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外国作家 (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 雨果 《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小学阶段学过他的文章有《“诺曼底号” 遇难记》。
小升初语文—百科知识PPT课件

24、男女年龄雅称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至3岁) 龆年(8岁) 幼学、垂髫(10岁) 及笄(女子15岁) 破瓜(女子16岁) 弱冠(男子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半百、知命、天命(50岁) 艾老(50岁以上) 花甲、耳顺(60岁) 古稀(70岁) 杖朝、耋(80岁) 米寿(88岁) 九秩、髦(90岁) 期颐(100岁) 茶寿(108岁) 百十(110岁) 上寿(120岁)
2021
13
17、中国十大才子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好逑传》 《平山冷燕》《玉娇龙》《西厢记》 《 琵 琶 记 》《 花 笺 记 》《 斩 鬼 记 》 《三合剑》
2021
14
18、我国“古书第一”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的典籍《永乐大典》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系统性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
2021
17
20、古典名著
二十八字诀: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两拍赞古今,聊斋史书西厢镜。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东周列国志》《西游记》《三国演义》 《水浒传》《桃花扇》《红楼梦》《官场 现形记》《儒林外史》《***》
2021
18
三言两拍赞古今,聊斋史书西厢镜。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今古奇观》《聊斋志异》《史记》 《西厢记》《镜花缘》
小升初复习——百科 知识大全
2021
1
1、民间四大传说
白蛇与许仙 孟姜女寻夫 牛郎织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升初语文第23天文学常识名著课件小升初语文第23天文学常识名著课件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23.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有个因打死人被迫到五台山 出家,又在东京相国寺看菜园时结识林冲,并为救护林冲大闹野猪林的 人物,这个人英勇豪爽,精中有细,他就是_鲁__达_,绰号 花和尚 ;在《 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虽然鲁莽,却粗中有细的人,他曾大呵三声吓死 曹将夏侯杰,呵退百万曹军,智擒严颜,智取瓦口隘,
6.《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 ,这个英雄是关__羽__。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
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 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 。
7.“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
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 是 青梅煮酒论英雄。
3.“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 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林黛玉 之手。
4.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 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红楼梦 》。
5.“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
诸葛亮 。
A.刘备
B.刘禅
C.刘邦
D.刘季
(2)“空城计”是哪位人物策划的?( B ) A.周瑜 B.诸葛亮 C.司马懿 D.马谡
(3)“官渡之战”发生在哪两位君主之间?( B ) A.曹操 刘备 B.曹操 袁绍 C.曹操 孙权 D.刘备 孙权
(4)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A ) A.卧薪尝胆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草船借箭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23.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有个因打死人被迫到五台山 出家,又在东京相国寺看菜园时结识林冲,并为救护林冲大闹野猪林的 人物,这个人英勇豪爽,精中有细,他就是_鲁__达_,绰号 花和尚 ;在《 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虽然鲁莽,却粗中有细的人,他曾大呵三声吓死 曹将夏侯杰,呵退百万曹军,智擒严颜,智取瓦口隘,
6.《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 ,这个英雄是关__羽__。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
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 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 。
7.“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
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 是 青梅煮酒论英雄。
3.“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 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林黛玉 之手。
4.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 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红楼梦 》。
5.“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
诸葛亮 。
A.刘备
B.刘禅
C.刘邦
D.刘季
(2)“空城计”是哪位人物策划的?( B ) A.周瑜 B.诸葛亮 C.司马懿 D.马谡
(3)“官渡之战”发生在哪两位君主之间?( B ) A.曹操 刘备 B.曹操 袁绍 C.曹操 孙权 D.刘备 孙权
(4)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A ) A.卧薪尝胆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