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工湿地景观植物营造

合集下载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概述:湿地公园是在多种活生物的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态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湿地公园的建设需要高度重视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和设计来达到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体验,以及增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于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关注。

本文将从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植物配置:(1)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应根据湿地公园的生态条件、区域特点和公园设计理念来确定,既要满足生态功能的需要,又要达到景观效果的要求。

具体而言,湿地公园环境相对潮湿,相对湿度较高,所以在植物配置上应选用耐潮、耐湿、耐阴性强的植物类型;另外,为了保证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需要合理配置针叶树、落叶树和灌木等不同类型的植物,让它们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以达到湖泊水质的净化、土壤保持和空气净化等生态功能。

(2)在配置具体植物种类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季节的植物景观效果,做到四季有景,春夏秋冬有不同花色和芳香,以此提高游客体验,也能吸引各类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保证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比如在景观营造上,选用绿柳、杨树、翠竹、水杉,红叶枫、紫叶李、黄金萱、紫色龙须花等种类,不同的花卉、灌木互相交织,形成景观特色,让游客赏心悦目,促进沟通学习。

(3)配置植物时,应注意不要过度添加,过度种植会破坏生态系统,导致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失衡。

在配置植物时,应根据自然条件和公园规划设计考虑植物数量和密度。

景观营造:(1)景观设计,又叫场地规划。

应根据城市环境、功能定位、空间要求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规划设计。

如使用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时,应根据自然状况,设置合理的小径、步道和观景点,建立有极高审美价值的生态创作。

(2)景观营造,指对于植物的摆放、雕琢、修剪、造型等一系列技术活动。

如配合某些特殊景观,规划布置由其构成的草坪、花坛、喷泉等景观象征物,创造一种别具特色、富有魅力的景观场地。

浅析湿地植物景观的造景手法

浅析湿地植物景观的造景手法

浅析湿地植物景观的造景手法作者:顾润佶钱可敦来源:《艺术科技》2020年第15期摘要: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公园是保护湿地的一种重要形式,湿地植物造景是湿地公园景观的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真山公园的实地调查,对比分析两地的植物造景,浅谈湿地植物选择原则和湿地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手法。

关键词:湿地植物;植物造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真山公园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5-00-040 引言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随着保护和进一步发展湿地的知识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到湿地的重要性,对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已成为湿地使用的一个重要模式。

植物景观是城市湿地景观开发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湿地植物选择原则1.1 选用乡土树种选择乡土树种构建公园的人工植物群落,适当引用驯化栽植的外来物种,进而提高环境的自我维护能力。

选用乡土树种进行植物造景,还可以打造植物群落的地带性景观特色,增强景观的地域性特征。

1.2 选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树种从物种多样性的角度,在植物选择方面要突出重点,并强调这片植物群落的基调,尽可能配置较多的植物种类和品种,以维护植物多样性。

同时选择能够吸引更多动物栖息在湿地的植物,从而营造一个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演替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1.3 按植物群落结构选择植物湿地植物景观配置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态学要求,以水生植物、湿生植物、陆地植物为基础造景材料,考虑到所应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合理搭配乔灌草,营造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1]。

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可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进而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

通常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由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组成,结合耐水湿的乔木类、灌木类和地被类进行植物造景。

人工湿地绿化养护措施

人工湿地绿化养护措施

人工湿地绿化养护措施引言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功能的人工生态系统,它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水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等领域。

绿化是人工湿地建设和养护的关键环节,绿化养护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人工湿地的生态效益。

本文将介绍人工湿地绿化养护的主要措施和注意事项,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1. 植物选择人工湿地的绿化首先要选择适合湿地环境生长的植物。

常见的湿地植物有芦苇、香蒲、水生菱角等。

植物选择要考虑其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且具有较强的生态功能的特点。

2. 植物布局植物布局对于人工湿地的绿化效果和生态功能起到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植物布局要遵循从湿到旱、从浅到深的原则。

靠近湿地水源的区域适宜种植水生植物,而远离水源的区域则适宜种植旱生植物。

3. 植物养护植物养护是人工湿地绿化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养护措施: - 浇水:人工湿地植物生长需要适量的水源供应,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需增加浇水频次。

- 松土:定期松土有助于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水分保持性。

- 施肥:适当施肥能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但要注意避免过量施肥,以免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4.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的常见问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 定期巡查:定期巡查湿地植物的生长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防治措施: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如喷洒杀虫剂、粘虫板等。

5. 植物更新人工湿地植物往往存在寿命限制,当植物老化或死亡时,需要及时进行植物更新。

植物更新可以通过移栽健康的植物来实现,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6. 废物清理在人工湿地进行绿化养护时,常常会产生一些废物,如落叶、水草等。

废物清理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整洁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定期清理湿地内的废物,可以防止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水质的污染。

7. 生态监测人工湿地的绿化养护工作需要定期进行生态监测,以评估人工湿地绿化效果和生态功能。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是通过合理选择、配置和组合植物种类,创造出适宜的植物环境,使公园具有更丰富的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

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到湿地公园的环境条件和功能需求。

根据湿地的种类和水分状况,选择具有抗湿性和湿地适应力强的植物品种,如芦苇、菖蒲、芦荟等。

还应考虑到植物的景观效果,选取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植物进行搭配,使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在植物的配置上,需要合理布局,根据湿地公园的地形和功能区域进行设计。

在湿地公园的边缘区域可以设置一些高大的乔木植物,起到屏蔽和隐蔽的作用;在湖泊区域可以配置些水生植物和浮萍,营造出水面上的绿色景观;在湿地公园的中央区域可以种植一些低矮的观赏植物,如紫薇、萱草等,营造出丰富的地被层次。

通过这样的植物配置,可以使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更加和谐统一。

在植物的组合上,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相互关系和生态效益。

不同植物之间的组合可以相互促进生长,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一些草本植物可以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些昆虫的重要食物来源;一些树木可以提供栖息地,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同时也为公园提供了阴凉和休憩的空间。

通过合理的植物组合,可以提高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和功能性。

在植物景观的管理上,需要定期进行养护和维护工作,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要定期修剪树木的枝条和草本植物的叶片,清除堆积在地面上的杂草和落叶,保持公园的整洁和美观。

还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适时的施肥和灌溉,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

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保证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对于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植物的选择、配置和组合进行合理设计,可以打造出具有丰富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科学的管理也是保证植物景观长期维护的关键。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将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城市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

城市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

近几年袁人工湿地已经可以看作是一种新兴的城市绿地 类型袁它的生态效益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被城市居民尧建 设者认同遥 兼顾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袁实现二者 的有效结合袁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袁还可以美化环境袁实现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遥 生态和景观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袁如 若植物配置合理尧景观设计合理袁便可以达到景色和净化并 进的效果遥 但是袁我国的湿地植物配置和植物景观设计仍存 在一些问题遥
2015 年第 7 期
现代园艺
景观设计
城市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
吴雨桦 赵人镜 严圆格
渊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袁北京
100083冤
摘 要院本文分析了我国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现存的问题袁并从空间尺度尧时间尺度和植物意境三个方面提出湿地植 物景观营造的建议袁希望实现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双赢遥
关键词院人工湿地曰景观功能曰生态功能曰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所创造出来的美感是一个层次美袁 是实的尧可 感的袁但让人所感受到的意境就是更深一层次的美袁是虚的袁 是感受出来的遥 湿地植物景观不同于陆地的植物景观袁植物 与水袁与水生植物袁与远山都是非常有意境尧有野趣的场景遥
湿地在现代社会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袁笔者在 专业的基础上袁希望通过植物的合理运用和植物造景来充分 发挥城市人工湿地的生态尧人文尧社会尧经济方面无限的价 值遥
参考文献 1 宋晓青袁叶青.浅议城市中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造[J].现代园林袁
2007渊 4冤 2 刘小冬袁郭春华.湿地公园植物造景探讨[J].广东园林袁2011渊 5冤
渊 责任编辑 张芝冤
-111-
1 人工湿地的植物景观的现存问题院
1.1 植物种类使用较少袁没有注意到多种功能 目前全球湿地植物 6000 多种袁 但实际使用的不过几十

人工湿地景观营造中植物应用的研究

人工湿地景观营造中植物应用的研究

人工湿地景观营造中植物应用的研究作者:胡卿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3期胡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摘要:本文将结合人工湿地景观中植物的功能特点,从设计、美学、生态等角度分析人工湿地景观中植物的选择、配置及发展等相关问题,从而为城市公共环境中人工湿地景观的营造提供理论支持,为丰富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提供可能。

关键词:人工湿地;景观;植物人工湿地景观是景观园林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产物,使设计将景观、生态、艺术相融合,使其在美学、生态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植物是人工湿地景观中重要的元素之一,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还起到吸附过滤杂质、净化水体等至关重要的生态作用。

因此,探讨人工湿地景观营造中植物的应用尤为重要,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营造提供资源。

1人工湿地景观中植物的选择1.1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植物选择进行分析第一,在植物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及土壤特征,尽量选择乡土植物和适应性较好的植物,保证植物在本地的长久生长。

第二,注意个别植物的季节性休眠特征,协调好各种植物的种植区域,避免大面积植物的休眠现象,确保水体净化质量。

例如水芹菜夏季休眠等。

第三,选择各种相互排斥性较小的植物,形成和谐的植物群落,保障植物的生长旺盛。

第四,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选择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能够通过过滤和吸附水体中的有害物质、重金属等物质,达到降低和分解杂质的目的,保证植物能够达到较好的水体净化效果。

例如芦苇对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的去除有一定的作用。

同时,根系发达的植物还可以起到固定、沉淀表层土壤的作用,减少泥沙随着水流游走。

第五,尽可能选择生长周期较长且较为耐寒的植物,尽量减少冬季因为植物的冻死或冬眠影响净化质量。

1.2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植物选择的分析在营造人工湿地景观时,选择植物要考虑到植物种植以后的生长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征,在适宜生长的前提下优先选择观赏性较强的植物。

人工湿地中植物选择与配置

人工湿地中植物选择与配置

人工湿地中植物选择与配置目录引言 (3)1 人工湿地植物选择的原则 (3)1.1 应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 (3)1.2 选择抗逆性强的植物 (3)1.3 净化能力强的植物 (4)1.4 具有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输氧能力的植物 (4)1.5 注意多种植物的组合 (5)1.6 经济价值和景观效果好 (5)2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及配置 (6)2.1 人工湿地植物类型及计量方法 (6)2.2 人工湿地植物种类 (8)2.3 人工湿地植物的配置 (9)人工湿地中植物选择与配置引言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吸收、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还能形成景观要素、美化环境。

但不同的湿地植物生活习性、去污能力等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湿地植物的科学选择以及合理配置是人工湿地的功能与作用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对污水处理效果和景观要素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人工湿地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适宜的湿地植物不仅可以提高污水净化效果,方便后期管理,而且能增加景观效果。

1 人工湿地植物选择的原则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受地域和自然条件影响最大、最难控制的因素之一。

同时,湿地植物的差异会显著影响湿地的净化效果,因此植物的选择对提高湿地的净化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应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环境背景,存在地域的差异和特殊性等,这些均是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设计的植物选择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最起码要使所选植物能在该地区正常生长,适合当地的立地条件。

一般地,多选用当地适宜种植和移栽的植物。

王庆海等对北京地区常见9种水生生物污染物去除能力和生活力进行研究,表明水生鸢尾应为北京地区首选人工湿地植物,菖蒲、香蒲和荻等次之,泽泻和芦竹在人工湿地中不能越冬成活。

四川地区以选择灯芯草作为净化污水的湿地植物是适宜的。

灯芯草是武汉及北纬30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较理想的水生植物,但在白泥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因不能适应当地生境而遭淘汰。

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一)设计原则
1、按照湿地的地形类型和水体结构选择植物。

湿地的地形类型有坡面草地、高原坡地、沼泽地和湿地。

湿地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湿地水池、湿地池塘、湿地芦苇沼泽、湿地沼泽等类型。

根据地形类型和水体结构选择植物,利用湿地的自然结构设计有助于提高植物的生长环境,从而改善湿地的植被结构和景观美化。

2、按照湿地植物的生长环境来设计。

不同植物的生长特征不同,在湿地植被设计中,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环境来设计,如植物的温度、光照、水分等。

如果植物生长环境条件合适,植物才可以生长良好,才能起到净化水体、美化景观、保护水环境的作用。

3、植物在湿地中的布局设计。

在湿地植被设计中,要注意植物的布局,如植物的品种设置、植物之间的变化、植物的密度等,以满足湿地生态环境的自然化和美化要求。

(二)技术要求
1、基本技术要求。

湿地植物景观设计要满足植物滋长的条件,如植物所需的水分、温度、光照等,以及湿地的地形类型和水体结构。

2、施工工艺要求。

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应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建设,如土壤的搬运、植物的种植、道路的建设、植物围墙的建设等都要按照要求进行。

3、植物补充要求。

湿地植物景观设计要注意植物的补充,一旦植物出现死亡、病变等情况,要及时补充,保证植物的旺盛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人工湿地景观植物营造
发表时间:2019-04-08T10:50:12.4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作者:林艺林
[导读] 遵循“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则,本文从植物自身的植物学特性和植物与湿地的相互关系出发
摘要:遵循“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则,本文从植物自身的植物学特性和植物与湿地的相互关系出发,分几个层面来剖析人工湿地景观植物的营造,研究如何综合景观美学和景观生态从而达到科学和美观的景观植物营造效果。

关键词:湿地;植物;生态景观;营造
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

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

因而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研究意义:对人工湿地的研究,国内大部分都停留在其净化污水的研究领域,本文从景观设计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其景观植物构成和特性,进一步认识人工湿地及其所展现的景观美,进而更好地认识自然及自然景观美。

一、相关基本概念
1.1 人工湿地
湿地(wetland)的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

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

湿地(wetland)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1.2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植物景观不仅可以净化、美化环境,植物景观本身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形体、姿态、花果、色彩等方面的展示,在植物景观设计营造中,巧妙地运用线条、空间感、质感、颜色、风格等美学原理,客观条件的理性分析与设计师主观的感性认识营造具有美学欣赏价值又能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尤其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的美感。

成功的植物景观营造不仅是静态景观的协调、统一,也应该是一种符合生态植物群落的动态可持续发展的植物景观。

二、人工湿地景观的特性
2.1生态性
人工湿地具有净化水质、维持区域水平衡、生产可利用的资源、保护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通过对人工湿地生态景观的营建,可有效地改善城市内过于单一化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促进城市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从而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一定规模的人工湿地还可以成为鸟类和其他湿地生物的栖息地。

所有的这些使得人工湿地景观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生态性。

2.2自然性
人工湿地虽为人为设计的,但其在形态和结构上都尽量模拟自然形态,以适应湿地生物系统的形态和生物分布格局,利用人工方式艺术化地表现自然美,于是便自然而然地具备了一定的自然性。

此外,存在于人工湿地中的各种生态要素,包括湿地动植物、自然气候气象因素等,都使得人工湿地景观具备了一定的自然性。

特别是人工湿地中的水域、动植物等都是自然景观的体现。

2.3主题性
主题性主要是指人工湿地的景观建设要充分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不同地方的人,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乡土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

一个成功的人工湿地景观必然是适宜于乡土并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景观,必然结合考虑当地人或是传统文化给予的启示。

此外,主题性还体现在针对具体水质指标所选用的主题植物材料以及系列特色植物材料和特色园林小品景观的应用上。

在选择湿地植物时,乡土植物应该具有天然的优势,它们具有天然的优势,它们具有成活率高、维护费用低的特点,同时又较能体现地方特色,而这种地方特色往往又是现代城市所缺少和越发重视的。

2.4特殊性
以往进行的园林设计多以陆地为主,兼以部分的水域部分,而人工湿地景观设计则是以水面及滨水环境为主,辅以部分的陆地。

人工湿地景观构成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动植物景观构成方面,湿地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是一个能够基本维持自身平衡的生态系统,无论是动物或植物种类都是自然状态下存在的,应尽量遵守湿地原有动物的食物链平衡法则以及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不要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否则会造成湿地生态系统失衡。

三、人工湿地景观植物营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考虑与生态环境和周边景色的相容性
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建时,无论是改造还是营造一个全新的植物景观,都应从整体群落出发,不能单纯地从某个物种考虑,突出植物群里美,强调远观,成带状或大片栽植,比如在营造水港沿岸的植物景观时,可以采用芦苇大面积片植,充分展示其群体美,形成优良景观。

湿地植物营造强调对群落中关键物种的保留,在引入非本地品种时也应慎重。

不仅考虑植物景观与生态环境的相容性,还要考虑与周边景色的相容性,利用远山、水面、地被等各种处于不同空间层次的景观元素,以不损害原境生态和景观为前提,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

比如西溪湿地历史上有大片芦苇荡和梅林,以及众多人文历史胜迹,由于时过境迁,整个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不可能全部恢复,
否则必然与现有景色格格不入或造成既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人工湿地景观营造时要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应以现有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规划设计将三者联系起来。

3.2营造多样的湿地环境
湿地植物景观营造中包括了一些生长在水中和湿生土壤中的水生植物,还包括在水池和湖泊边缘生长的植物。

在进行各种植物搭配时,还应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彩的搭配。

同一区域的水面植物盛花期应该有所不同。

同一花期的植物,其色彩也应该不同,保持四季景象丰富,层次丰富多样。

3.3不能追求立杆见影的效果
采用自然生态恢复的方式来营造湿地植物景观需要经历生物演替的过程,而这是一个缓慢的自然过程,任何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最有效而便捷的途径就是顺应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进行。

通过适当的人为干预,按照自然状况下的顶级群落营造,往往可以使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较快达到稳定状态,缩短营建时间。

但达到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仍需要时间的雕琢。

在演替的过程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变化的植物景观,直到形成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实现最终效果。

3.4特色植物景观营造
每个城市都有其特色和个性,在植物景观营造时,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营造出一个真正属于该地区的城市湿地景观,发现、选择该城市湿地景观最具地方特色植物景观作为重点营造。

在营造特色植物景观时,想象力十分重要,需要靠设计者对场地特色进行挖掘,并通过设计进行强化,同时也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摆脱次序、规则的束缚,反对无原则的拷贝和移植。

在设计中张扬个性才能营造有特色的湿地植物景观,才能营造有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特色湿地植物景观。

通过色差、形状等的对比避免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的单调感,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早园竹、芦苇芦荻和芒草群落,形成了很美的意境。

结束语
人工湿地景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形式,随着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作为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工湿地景观,不仅极大丰富了城市绿地类型,而且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人工湿地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植物景观,是一项综合了诸多学科领域知识和技术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和实践,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有要满足景观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人工湿地景观植物营造时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场地内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湿地景观。

参考文献
[1]郭晓瑜.城市居住区人工湿地景观设计[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2]杨晓冬,王芳.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J].林业科技情报,2012
[3]包青青.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营造―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J].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