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壮医针法的临床应用简述

合集下载

壮医特色疗法研究进展

壮医特色疗法研究进展

壮医特色疗法研究进展作者:关丹荧子杨晓媛沈丛贞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8年第05期【摘要】壮族聚集地主要位于广西省,当地气候常年湿热,居民易患痧瘴痹病。

壮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经过反复的实践,逐渐发展出以“外治”为主的医疗手段,由于其疗效显著,因此壮医特色疗法长期以来得到广泛应用。

文章介绍几种壮医特色疗法,总结近年来人们对于这些疗法的研究成果,并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壮医;外治;特色疗法;现代研究;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9-0035-03Abstract:The Zhuang tribesmen are mainly located in Guangxi Province, where the local climate is hot and humid all year long, and residents are predisposed to cramping. Through repeated practice in production and life, the Zhuang people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medical treatment mainly based on external governance. Because of its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the Zhuang medicine has long been widely used in therapi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everal kinds of Zhuang med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rapies,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se therapies in recent year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its development problems.Keywords:Zhuang Medicine; Surgery; Characteristic Therapies; Modern Research;Development Suggestions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现今大约有1400万人居住在广西境内。

壮医佩药疗法防治四时感冒的技术规范及临床应用

壮医佩药疗法防治四时感冒的技术规范及临床应用
民族民间医药,2013(2) :11. [5] 滕红丽,李凤珍,蒋筱,等.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
风毒病的规范技术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 5): 3-5. 作者简介: 滕红丽(1964-),女,壮族,博士,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 师。现在广西国院壮医医院工作。研究方向:中医、壮医临床诊 疗及民族药、新药研论
何种感冒,除鼻塞、流涕等共有临床表现外,还应根据其独有的
临床表现来辨证分型。下面就其辨证分型和临床表现(特有)
进行探讨。
感冒(外感)辨证分型:风寒束表、风热犯表和暑湿伤表&
风寒束表: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或浮紧;风热犯表身热显
' 著,微恶风,咽喉红肿有疼痛感,流黄浊涕;暑湿伤表:肢体酸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疗技术协作组编.中医医疗技术
手册"2013普及版)[M]. [2] 陈 攀.壮医佩药疗法概述[J]急匕方药学,2013,10(6):
105-106. [3] 王春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118例[J].中国
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 12) :295-296. [4] 卓秋玉.在临床护理中运用壮医特色外治法体会[J]冲国
收稿日期:2020-07-29 修回日期:2020-12-03
本文编辑:张慧芳
-93 -
2.3壮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壮医)诊疗中心的感冒
诊断和疗效标准,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 热、头身疼痛、全身不适等。临症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等不同证 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小儿感冒诊断和疗 效标准,凡见患儿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咽痛、扁桃体红肿 等7项指标中3项以上者,诊断为感冒一次。 2.3.1 壮医疾病诊断

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中医疗法,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近年来备受关注。

该疗法结合了针灸和拔罐两种传统疗法,通过对患者体表不同部位实施莲花针拔罐,调节人体气血,舒筋活络,以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

在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主要包括疗效观察、机理研究和临床安全性评估。

研究表明,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在治疗慢性疼痛、跌打损伤、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受到了医学界和患者的普遍认可。

一、疗效观察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疼痛疾病的治疗。

对于慢性颈椎病、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莲花针拔罐疗法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疗法还在运动损伤、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研究表明,莲花针拔罐疗法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效果。

二、机理研究针对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的疗效机理,研究表明,其主要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舒筋活络来发挥作用。

莲花针刺入人体穴位能够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组织的通透性,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拔罐则能通过负压作用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清除,缓解炎症反应,加速组织修复。

综合两种疗法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三、临床安全性评估在临床应用中,已经证实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莲花针的使用遵循严格的消毒规范,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而拔罐则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且在操作时需注意避开重要部位和血管,因此安全性较高。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莲花针拔罐疗法在使用过程中极少出现不良反应,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在治疗慢性疼痛、运动损伤、皮肤病等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莲花针拔罐疗法在应用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患者。

壮医经筋针法治疗痹症的临床研究

壮医经筋针法治疗痹症的临床研究

壮医经筋针法治疗痹症的临床研究
韦英才;梁启成;梁树勇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骨科杂志》
【年(卷),期】2005(007)002
【摘要】壮医经筋针法是壮医特色针法之一。

它根据《灵枢·经筋》篇最早提出的经筋针法,即“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结合壮族民间火针治疗痹症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一种针法。

“燔针”即“卒针”,汉朝张仲景《伤寒论》称“燔针”为“烧针”,明朝杨继州《针灸大成》称之为“火针”。

今人多以“火针”应用,但多用之于治疗瘰疬、脓疡、疣赘等病。

笔者多年来在从事壮医经筋疗法研究中采用“燔针劫刺”这一独特的针法治疗各种痹症,效果颇佳。

与传统针灸比照,具有出奇制胜之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提高。

【总页数】3页(P198-199,197)
【作者】韦英才;梁启成;梁树勇
【作者单位】中国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南宁5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6
【相关文献】
1.壮医经筋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J], 王凤德;吕计宝
2.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J], 范江华;王开龙;周宾宾;
黄永
3.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J], 吴飞;陈海艳
4.壮医经筋手法结合股四头肌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J], 袁经阳;周小华
5.滞针法配合运动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J], 李超;时国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壮医火针治疗规范

壮医火针治疗规范

壮医火针治疗一、概念壮医火针治疗是在古典十二经筋理论指导下,结合民间火针点刺术总结出的一种筋结解结治疗方法。

具有祛风毒、除湿毒、化瘀毒、散寒毒,通调龙路火路气机功效。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寒毒、湿毒、瘀毒内阻等引起的病症,如神经性头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胸椎功能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炎、梨状肌损伤、退行性膝关节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腱鞘囊肿、跟痛症等。

三、禁忌症(一)有出血性疾病者。

(二)严重心脏病患者。

(三)精神病患者,或精神高度紧张、狂躁不安、抽搐不能合作者。

(四)局部皮肤有破溃、疤痕、高度水肿及浅表大血管处禁用。

(五)孕妇、年老体弱者。

(六)过度疲劳、饥饿的患者慎用。

四、操作步骤与要求(一)施术前准备一次性针灸针,75%酒精,0.5%碘伏,75%酒精棉球,医用棉签、酒精灯。

(二)环境要求治疗室内清洁、安静,光线明亮,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三)术前护理备齐用物,说明治疗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精神安慰与鼓励,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操作。

(四)部位选择根据病症选取适当治疗部位。

(五)体位选择常有坐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等。

根据针刺部位确定体位。

(六)消毒1.针具消毒:选择一次性针灸针。

2.部位消毒:常规消毒施术部位皮肤。

3.术者消毒:术者采用七步洗手法常规清洗双手,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

(七)施术方法1.壮医经筋摸结: 运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四小指的指合力或用肘尖,对经筋循行路线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致深,由轻致重,以切、循、按、摸、弹拔、推按、拔刮、拑掐、揉捏等手法行检。

筋结分点、线、面等形状,触摸有粗糙样、小颗粒状、结节状、条索状、线样、甚至成片状,大小不一,深浅不一,以触压疼痛异常敏感为特征。

2.火针消结:根据病情选用3~10个筋结点,局部常规消毒,术者以左手按压固定查及的筋结点,右手持火针针具,将针尖置于酒精灯上烧红直至发白,迅速将针尖垂直刺入皮肤,直达筋结点,疾进疾出,不留针,每个筋结点施针3~5次。

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中医疗法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的中医疗法,其中包括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

这项疗法源自壮族医药,通过莲花针和拔罐结合进行治疗,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对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的概述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起源于中国壮族地区。

它结合了针灸和拔罐疗法,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使用莲花针进行刺激,然后使用拔罐进行吸引,以调理气血、祛风寒湿、活血化淤、调和气血为目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莲花针采用铜质制成,具有特定的形状和大小,适合于患者体表穴位的刺激;拔罐则是将玻璃罐倒置在患者体表,利用燃烧或负压产生的吸力来达到温通经络、散寒化湿的效果。

1. 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在治疗慢性疼痛中的应用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但疗效有限且容易复发。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在慢性疼痛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温通经络、散寒化湿的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慢性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等,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且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

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该疗法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祛风寒湿、活血化淤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常常给患者带来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但疗效有限且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

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减轻胃痛、腹泻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壮医技法介绍

壮医技法介绍

壮医技法介绍1.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壮药泡制成的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该疗法挖掘于民间,经研究整理提高,至今仍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治疗机理:壮医认为:“疾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

”通过药线点灸的刺激,疏通龙路火路气机,起到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等作用。

主要功效:①消炎退热。

②祛风止痒。

③通路止痛。

④消肿散结。

⑤健脾消食。

⑥健脾止泻。

⑦温经通脾。

⑧活血止血。

适用范围: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属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瘙痒者,效果较好。

常用穴位①中医针灸穴位。

②壮医经验穴位:有梅花穴、莲花穴、葵花穴、结项穴、长子穴、脐周穴、下关元穴、关常穴、下迎香穴、启闭穴、鼻通穴、牙痛穴、素髎穴、耳尖穴、止呕穴、膀胱穴等。

③龙路火路浅表反应点,即阿是穴。

取穴规律: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惟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

即:畏寒发冷取手部穴,发热取背部穴,肿块或皮损类疾病取梅花穴,肌肉萎缩者,在萎缩的肌肉上取穴,疼痛或麻木不仁者,选该部位边沿或中央点为主要穴位。

皮疹类疾病,选最先出现或最大的疹子为主要穴位。

操作:①持线: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药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2厘米。

②点火:将露出的线头点燃,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

③施灸:将线端火星对准穴位施灸。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特点:所需设备简单,一盏灯、一根线即可,点灸时仅有蚁咬样感觉,无痛苦,灸后无疤痕,无后遗症,无副作用,安全可靠,药线点灸无烟雾,无环境污染,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易于学习与推广。

2.灯花灸疗法又称灯草灸疗法,用灯心草点燃灸灼于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上以治疗疾病。

适应症及取穴:壮族民间用灯草灸治疗的疾病50多种,主要的有:消化不良:取长强、天枢、关元、足三里。

胃痛:取中、中、下脘,胃腧、脾腧、足三里。

腰痛及关节痛:灸反应点。

浅谈壮医针刺疗法及其发展前景

浅谈壮医针刺疗法及其发展前景

a n d C h i n e s e a c u p u n c ur t e i n o r i in g , 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 e o y, r me t h o d s o f t r e a t me n t ,t r e a t me n t p i r n c i p l e ,n e e d i n g ma n i p u l a t i o n me t h o d , a c u p u n c t u r e
持身体的重要条件 。如龙路瘀滞,因气为血之帅,血 为气之
母,龙路不畅 ,气机平衡失调则导致痧 症、痹症 、痛症等诸 多疾病发生,临床上运用壮医针刺 疗法 治疗 ,有逐瘀破血作
用 ,能 调 节 气 血 平 衡 , 从 而 达 到 治 疗 疾 病 目的 。
识地选 择一些工具在身上刺、戳 以治疗某些疾病 ,逐渐产生 了壮 医针刺 疗法 。1 9 8 5年 l 0月 ,考古工作者在广西武呜县 马头乡西周末年至春秋古墓 出土 了 2枚青铜 浅刺“ ,经考察 确认为医疗用针 。在对现存 的壮医 陶针 的考证表 明,其针 形 与 《 灵枢. 九针十二原》列于九针 之首的娩 针极为相似,而 陶
人 民在 生 产 、 生 活 中 经 过 反 复 的医 疗 实 践 、不 断 总 结 ,有 意
的三气同步理论 。壮医针刺运用 以 “ 气血均衡学说 ” 为理
论 核 心 。认 为 气 血 化 生 于 三 道 ( 谷 道 、气 道 、水 道 ) ,运 行 于
两路 ( 龙路、火 路) ,滋养着全身组织器官,最后 又通过三道 排出人体代谢产物,达到与 自然界的统一,完成气血 的循环 周期 ,周而复始,使人体各项机能正常运作。气 血平衡是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改进 医疗器具 : _ 4 蒙医小儿“ 巴日乎” 疗法是集 聚了蒙医一些 传 统疗 术 和 口服 蒙药 的综 合 治疗 方法 ,操 作 时使 用 的器 具 并不
统 一 , 在着 潜 在 的风险 性 , 存 因此 , 以与 现代 科技 技 术 相结 合 , 可
研 制 和开 发适 宜 d J适 用 的 日乎 ” 巴 疗法 因具 有 无副 反应 、 儿容 易接 受 的特 点 , 国 内乃 患 在 至 国际 , 来越 受到人 们 的重 视 。 者认 为应 努力 继承 、 越 笔 发展 、 规 范 此疗 法 , 使其 适 应 现 代 生活 的 要求 , 好 的 造 福人 类 , 更 为儿 童 的健 康保 驾护航 。
的辩证 施 治 。
任何 一 种治 疗 方 法 , 有 不断 提 高临 床 疗 效 , 低 副反 应 , 只 降
才 能使其 不断 进步 与 发展 。d J “ 日乎 ” 法 作 为蒙 医学 重要 ,L 巴 疗
组成 部分 , 年来在 儿科 疾病 的 防治 中发挥 着重 要作 用 。 ,L 几千 dJ
等 , 范器具 后 可更 有效 地 发挥 小儿 “ 日乎 ” 法 临床 效果 , 规 巴 疗 有
利 于推 广应用 。
4 重视 临床 、 科研 : 医小 儿 “ 日 ” 法是 实 践性 很强 . 5 加强 蒙 巴 乎 疗 的综 合治 疗方 法 。无论 哪 种疗 法都 是通 过 临床 实践 产 生和 发展 的 。 专家 调研应 用d J “ 日乎” 据 ,L 巴 疗法 挽救 了很 多 急危重 病儿 ,
了很 好 的疗 效 , 因此 , 加强 整 理 与研 究 , 救 这一 宝 贵 的蒙 医文 抢 化遗 产 , 是我 们 现代 蒙 医人必 需 应做 的事 情 。如进 行 文献 研究 、 回顾 性 病例 研 究 、 家 咨 询调查 研究 , 据整 理 、 专 根 归纳 、 复专 家 反 论证 后 , 定 更 细 的适 应 症 、 忌症 、 断 标 准 、 制 禁 诊 疗效 标 准 , 细化
并 且 在治 疗4 J腹 泻 和小 儿惊 厥方 面有 着 显著 的疗 效 ,现 在也 ,L 承担 了《 医小儿 “ 日乎 ” 法治疗 d J腹 泻技 术 推广 应用 》 蒙 巴 疗 ,D 课 题 。只有 不 断 地钻 研 , 科 学 的方 法 评价 “ 日乎 ” 法 的有 效 用 巴 疗 性, 才能够 让 这一 天然 的治 疗 方法 得到 推广 和更 广 泛 的应 用 , 造 福人 类 。
21 02年 3月 第 3期
中 国 民 簇 医 药杂 志
药物 组方 , 行蒙 医儿 科 医生 培训 , 评价 其疗 效后 才 有 可 能广 进 再
泛地 推广 这一技 术 和更广 泛 地服 务于儿 科疾病 。
疗术 》 ,95年 7月 出版 的 全 国高 等 院校 蒙 医 药学 专业 专 科 教 19 材 《 医 五疗 学》 , 加 了小 儿 “ 日乎 ” 法 的 内容 , 蒙 中 增 巴 疗 记述 了 小 儿 “ 日乎 ” 法 的适 应 症 为小 儿 “ 热症 ”“ 胆 热症 ”“ 巴 疗 肺 、肝 、 热 性 腹泻 ” “ 、高热 ”“ 呼啦病 ” 目前 , 、嗒 ; 学术 界 对此 还重 视 不 够 , 经
21 0 2年 2月 7 日收 稿
几种壮医针法 的临床应用简述△
陈 攀 李 晶 晶 方 刚 林 辰 ( 西中 医学院 , 西 广 广 南 宁 500 ) 30 1

要 : 医针 法不仅 具 有 悠 久的 历 史 , 壮 而且种 类 丰 富 , 壮 医临床 常 用的特 色治病 技 法 。 文 通过 对6 最 常 用 的 、 效 最确切 的 、 是 本 种 疗
最具 代 表性 的 壮 医针 法作 一 简述 , 旨在 让 更 多 同行 认 识和 了解壮 医针 法 , 而 为进 一 步推 广壮 医针 法的 临床 应 用奠 定 基础 。 从
关键 词 : 医 ; 医针 法 ; 壮 壮 简述
43 精确 操作 技 术 , 强培 训 : ‘ 加 目前 , 通过 对 名老 蒙 医专 家 的 调 研, 发现 他们 对 dJ “ 日乎 ” ,L 巴 疗法 积 累着 丰富 的经 验 , 但各 专 家 所选 “ 位 ” 操 作 技 术 以及 所用 方 药均 不统 一 , 针对 治 疗 的 穴 和 且 病种也 有 所不 同 。因此 , 明确 和制定 更标 准和合 理 的操作 技术 及
电脑文 献检 索迄 今 为止 ( 7 . 2 1. , 没有 检索 到有关 dJ 19 9 9~0 1 ) 7并 ,L “ 日乎 ” 法 的 文献 研 究 , 现 今 仍有 许 多 蒙 医前 辈 与临 床 工 巴 疗 但 作 者 运 用蒙 医小 儿 “ 日乎 ” 巴 疗法 治 疗 各种 d J 科疾 病 , 得 到 ,L 且
标准 操 作 流程 ,更 好地 为这 一技 术 的推 广应 用奠 定牢 固理论 基
础。
4 辨 证施治 准 确 :辨证 施 治是 蒙 医认识 疾病 和 治疗疾 病 的基 . 2
本 原则 , 指 导临 床诊 治疾 病 的基本 法则 。小儿 具有 发病 容 易 , 是
变化 迅 速 的病理 特点 , 以临床 辨证 施治要 求更 加精 确 。 不 同 所 对 的疾 病 、 同一疾 病 的 不同类 型 、 同阶段 , 要仔 细辨 证 , 不 都 并结 合 d J不 同 的体质 特点 , 定“ 日乎 ” ,L 确 巴 疗法 的治疗 方案 。在 临床 工 作中 , 只有 辨 证施 治 准确 , 用的方 药 及操作 方 法才 能 有效 的 发 所 挥 其相 应 的准确 的治 疗作 用 , 否则会 产生 不 良的后果 。 以有必 所 要 把 dJ “ 日乎 ” 法进 一 步细 化的 同时 一定 要 注重 每个 个体 ,L 巴 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