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课件
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版数字教材版)'第一章

1.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 民族性是哲学的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世界无产 阶级共同的哲 学。
19世纪中叶的西 欧,资本主义比 较发达。
2.历史背景
哲学把无产阶级 当作自己的物质 武器,同样,无 产阶级也把哲学 当作自己的精神
武器。
3.阶级斗争
法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德 国西里西亚纺织工 人起义表明工人阶 级已经开始作为独 立政治力量登上历 史舞台。
哲学与具体科学
辩证关系: 通过两者的比较,更清楚的理解为什么说哲学是世界观
(1)哲学与具体科学都以世界为对象,不同的是,任何自然科学或社会 科学都是以世界(自然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为对象,所研究的问题是具体 的,限于特定的领域。哲学以人与世界的总体为对象,所研究的问题和 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并不限于个别领域。 (2)其次,具体科学只研究对象本身,而不研究作为研究主体的人与对 象的关系。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不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而是 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3)最后,具体科学表现为关于某一领域的某种具体知识,哲学则表现 为一种智慧。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又极为密切。哲学不能脱离科学。
3.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 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 地根植于实践中。
科学对哲学发展的本质 关系是促进的。
科学比技术具有较 大稳定性,哲学则更 具有更大稳定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 重视总结、概括和反 思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两个 命题
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力求在现代科学和 哲学成就的基础上, 使二者达到完美的
两个成因
第一个成因是取决于人类活动的特点 和哲学的本性。人与世界的关系不同于动 物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最为普遍。哲学基本问题的 产生就是源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第二个 成因是取决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可超越 性。只要是哲学,只要以哲学的方 式思考, 那么,就都要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都会以不同方式 直接或间接、鲜明或隐 蔽地表明自己在这一问题上所奉行的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PT课件

第一节 哲学的对象和历史演变
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对哲学对象的具体理解是不 同的
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通过人们的哲学思考而逐渐明 确起来的
在不断明确和不断深入探讨其特定对象的过程中, 哲学实现了其从古至今的历史演进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智慧之学” 从词源学上看,哲学(古希腊文φιλοσοφια—拉丁文 philosophia—英文philosophy)就是一种给人智慧、 使人聪明的学问,就是一种智慧之学 东西方古代哲学家都认为,智慧即知识,追求智慧就是 追求知识,具有智慧就在于拥有知识并善于运用知识 哲学既追求人类赖以安身立命的普遍性知识,又从总 体上教导人们善于追求和运用知识
(2)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
用“天人关系”来表达人与世界的关系,致力于“究天人之际”, 并在天人关系中着力于对人生的探索,力求达致“天人合一”的 “天地境界” 把宇宙和人生都视为生生不已的过程,提出了天地、道德、性命、 礼义、体用、理气、知行等一系列辩证互补的范畴、也要求人们 以这样的辩证智慧去对待内外、人己、义利、仁智、道器、理欲 等矛盾关系,并由此阐发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革故鼎新的发展 观、刚健有为的人生观、知行合一的实践和认识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主讲人: 汪信砚 教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哲学观是关于哲学的哲学,是对有关哲学本身的一系列 问题如哲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功能、基本问题等等 的反思 不同的哲学观对哲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功能、基本 问题等等的看法是各不相同的,它们使得哲学史上的各 种哲学理论相互区别开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种 变革就是从哲学观的变革开始的
西方古代哲学的鲜明特点是从对象世界本身去探寻世界万物的统 一性,因而它不仅经常对客观世界本身直接作出断言,而且它所 理解的本体往往是表现于经验中的某种具体存在物,因此,即使 是古代的本体论哲学,也只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某种朴素的反思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一种幽远而绵长的钟声回荡在我们灵魂的上空,招引着我们不断前行,那就是信念和信仰的力量。
20世纪人类生存体验从总体上讲,20世纪是“一个机械的世界,一个由工艺和技术制造出来的物质的世界,一个用各种语言来加以传递并且也是所有事物都变了形的信息洪流的世界,一个传统生活方式已无法维持下去的世界。
对于这个世界,人必须努力去加以忍受,去扩大自己生活情感,而人们对这个新的世界的忍受,却滋生了忧郁、荒谬、无聊、孤独、焦虑、绝望的情绪和情感,这是一种过去的世纪不常有的生存体验。
在现代社会,一方面是物质的极大的充裕与富足,另一方面则是精神的极度空虚与无助。
这就是20世纪的世界。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身体被从中间分裂开来,创伤性地分割为畜牲般的物质主义以及变幻莫测的理想主义,要么太缺乏理想,要么太异想天开,要么与骨骼分离,要么膨胀为堕落的情欲。
”(特里·伊格尔顿)人类在20世纪的生存体验,就是烦恼与焦虑,就是人类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
现代社会既是一个商品的社会,市场的社会,又是一个技术的社会,信息的社会。
商品社会、市场经济是以欲望为基础的社会,欲望是维持并推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强大动力,人们在欲望的支配下去创造财富,占有财富,这就是尼采所说的“权力意志”的作用,市场经济把人类的欲望魔鬼奇迹般大呼唤出来,但又无法控制它,人们既受欲望的指使和支配,又受欲望的折磨和控制,这就是人类的精神世界、人类的心灵出现了恐惧和折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危机;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人类生存在技术世界和信息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社会竞争激烈,这就是人类精神始终在极限边缘上挣扎,这就是人类精神危机的技术原因。
现代社会的特征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概括:这就是:只有技术而没有思想,只有快感而没有美感,只有欲望而没有灵魂。
技术使我们强大,金钱使我们富有,思想使我们高雅,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人类只有技术的强大和金钱的富有,却失去了思想的高雅,灵魂的迷失,意义的缺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教学课件

演讲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教学讲义
教学目的:
1、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
3、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4、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5、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弄清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3)中国的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06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一定的思维方式总是寓于一定的理论内容之中,而一定的理论总要展现出某种品格。
(一)科学性
(二)革命性
(三)实践性
(四)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3、要能够回答“三个问题”:
(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变化,其本质变没变,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代替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变没变;
(2)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遇到挫折,其前途还光明不光明;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05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行了充实和完善。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2)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列宁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

绪
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为 马克思主义产 生提供了经济、 生提供了经济、 社会历史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珍妮纺纱机极大提高了效率 蒸汽机作动力马克思主义基原理概论思政部 蒋乐蓉
绪
论
产业革命引起了社会关系,特别是阶级关系 产业革命引起了社会关系, 的新变化 无产阶级 矛盾 矛盾 矛盾 资产阶级 工人运动 迫切需要革命 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政部 蒋乐蓉
绪
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政部 蒋乐蓉
绪
论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创立 第 一 阶 段
马克思故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政部 蒋乐蓉
绪
论
创立 第 一 阶 段
付诸实践 并发展
第 二 阶 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政部 蒋乐蓉
绪
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政部 蒋乐蓉
绪
论
绪 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着重了 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教学要点 •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首先在 一国胜利的学说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政部 蒋乐蓉
绪
论
创立 第 一 阶 段
付诸实践 并发展 第 二 阶 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19世纪40年代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ABCD)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资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2.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康德、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费希特。
3.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费尔巴哈英国古典经济学:5.英国古典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完成于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6.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傅立叶、圣西门、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除上述理论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与自然科学的进步密切相关7.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简答: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①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想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课件

二、市场经济时代如何开出“科技”:《资本论》观点
验证第二条结论的文本:
1.实体经济领域利润率下降趋势、土地等领域利润率上 升趋势,使得资本时空布局无法完成,无法完成科技创 新
——《资本论》第二卷396页
二、市场经济时代如何开出“科技”:《资本论》观点
验证第一条结论的文本:
1843年,鸦片战争为英国商业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新 的市场,给予当时已经存在的蓬勃扩展,特别是棉纺织业 的扩展以新的借口。“我们怎么会有生产过多的时候呢? 我们要为三亿人提供衣服。” ……人们怀着扩充生产时具 有的那种热情,投身于铁路的建筑;……人们尽可能多地 认股,这就是说,只要有钱足够应付第一次缴款,就把股 份认购下来;至于以后各期股款的缴付,总会有法可想!当 以后付款的期限来到时,……诱人的高额利润,使人们远 远超出拥有的流动资金所许可的范围来进行过度的扩充活 动。不过,信用可加以利用,它容易得到,而且便宜。银 行贴现率低……国内一切证券交易的行情比以往任何时候 都高。因此,为什么要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呢?为什么不 大干一番呢?(《资本论》第三卷,p458-459
二、市场经济时代如何开出“科技”:《资本论》观点
市场经济中资本要完成时空布局问题
二、市场经济时代如何开出“科技”:《资本论》观点
古典主义经济学:自由市场机制能够完成 具体:金融领域、技术创新领域、产业领域、 商业领域、土地经营领域,都是自由竞争均 衡,利润率相同,不会使得社会资源过度集 中到某一个领域,导致循环不畅。 原因:抽掉了所有领域的社会因素,各个领 域变得相同了
一、引言:科技的双重作用
科技的双重作用 正面作用:生产力、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负面作用:环境、各种全球性问题 负面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问题,关键在于 社会问题。 运用什么制度,能够将科学技术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A.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 A.没有考究人们活动思想动机 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 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神生活的过程
B.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
C.承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 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
不适合
经济 基础
阻碍 作用 生产力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上层建 筑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 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 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 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从而 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
君主专制制
君主制 二元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 约旦、摩洛哥
政体
共和制
总统制
半总统制 议会制
严格的三权分立 法国、韩国 不严格分权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国体是国家的本质,政体是国家本 质的表现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 国体服务;国体与政体之间不是简单的 一一对应关系。
国体
决定 服务于
政体
内容
形式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社会形态的结构: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 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经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 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定的社会形态总要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呈现 出来,因此,社会制度也被视为社会形态的同义语。 * 根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分为五种社会 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 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