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医德思想所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

合集下载

唐代孙思邈的医德经典名篇

唐代孙思邈的医德经典名篇

唐代孙思邈的医德经典名篇唐代孙思邈的医德经典名篇——摆哈《大医精诚》哎呀,说起唐代那位了不起的药王孙思邈,他的《大医精诚》啊,简直就是咱们医德界的“圣经”!用我们四川话来说,那就是“医术要精,心要诚,才是真的好医生”。

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精”字。

孙思邈老爷子说了,学医啊,得像绣花一样精细,不能马虎。

啥子叫精细?就是要把每个病人的病情都摸得透透的,像了解自己心头那点小九九一样。

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老人还是娃儿,美还是丑,都得一视同仁,用心去看病。

这种精神,放在现在,那也是杠杠的!再来说说“诚”。

诚啊,就是心要诚,得把病人当自家人看待。

看到他们受苦,自己心里头也得难受,就像自己遭了罪一样。

孙思邈说了,医生不能光顾着自己那点名声和利益,得真心实意地想去帮病人解脱痛苦。

这种大慈大悲的心肠,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且啊,孙思邈还说了,医生去病人家里看病,不能东张西望,更不能被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迷了眼。

得专心致志地看病,不能分心。

这就像咱们打麻将一样,得集中精力,才能和得了牌。

医生看病也是这个道理,得全神贯注,才能找到病根,治好病。

最后啊,我想说,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真的是咱们每个学医的人、每个当医生的人都要好好学习的。

它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

咱们得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医德,什么是真正的好医生。

这样,咱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好了,今天就跟大家摆到这里了。

如果你也觉得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说得好,那就点个赞,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咱们一起努力,让这个世界充满更多的爱和温暖!。

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现实意义

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现实意义

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现实意义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现实意义( 和建英印台区中医医院 )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是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他一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勤于著书~一生著书80余种~其中以《千金方》影响具大~写成了《大医精诚》、《大医习业》医德专著~全面继承和总结了唐以前医德传统~比较系统完整地论述了祖国医学医德思想。

号称“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被誉为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

本文就他的医德思想及现实意义~作如下探讨:一、孙思邈医道德思想的基本内容:1、医者必须具有仁爱之心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又说“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还说“凡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说明医者首先要把人的的生命看的高于一切~必须具有高度的仁爱之心~极端重视人的生命健康~把挽救病人的生命作为医者的最高职责。

2、医者必须具有“志存救济”、“一心赴救”“普同一等”的崇高思想境界孙思邈以“志存救济”为一生追求目标~“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这种崇高思想正是孙思邈成为大医的根本动力。

他说:“凡大医治病……勿避崄隙、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指出一切必须为救治病人着想~不论有多大的困难和危险~都不得有丝毫疑虑~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以至生命~这样才是普救天下众生之大医~否则则是戕害生灵之巨贼。

孙氏又说:“若有疾危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要求医者在治病过程中~不得以贫富贵贱、男女老幼、容貌美丑、亲朋怨友、聪明愚笨、民族国籍的不同而加以区别对待~要求医者对于任何急于求治者~应该就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3、医者必须注意自身修养~仪态庄重大方孙思邈指出:“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孙思邈医德思想之管见

孙思邈医德思想之管见
中医文献 杂志
孙愚邈 医谯思想 之管迅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州, 3 5 0 1 2 2 ) 彭榕华 温长路 ’
摘要: 孙 思邈 医德思想 的核 心是“ 医乃仁术 ” 、 “ 大 医精诚 ” , 具体体现 为“ 施仁德 ” 、 “ 精 医技” 、 “ 去名利 ” 和“ 尊同 道” 等方 面。探讨孙 思邈 的 医德 思想 , 不仅 有助于我们 了解其 医德 思想的 内涵 , 而且 能唤起 当代 医务 工作者 , 使之 自
须, 而 医者 安 然 欢 娱 , 傲 然 自得 ” 这种 行 为 “ 乃 人 神 之所共耻 , 至人之所不为” 。这 种 对 工 作 极 端 负 责
和严谨的作风是当今医务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胆 大 心小 、 智 圆行 方 孙 思邈 在长 期 的医疗 实
不 畏艰 险 、 一 心赴 救 孙 思邈 视 病 人疾 苦 为 己
审谛覃思 , 不得于性命之上 , 率尔 自逞俊快 。 ” 此外 , 他 还强 调 : “ 夫 大 医之 体 , 欲 得 澄神 内视 , 望之俨然 , 宽裕汪 汪 , 不 皎不昧 。 ” 并指 出“ 病人苦楚 , 不 离 斯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中医药文化地域性分布 的社会生态环境研究” ( 1 2 Y J A 8 5 0 0 1 9 ) ; 福 建省 中青年教 师教科 研社科 A 类 项 目“ 医学人文素质教 育现状 与培养对 策研究 ” ( 闽教科 [ 2 0 1 4 1 6 4 号)
觉树 立崇高的职 业思想。 关键词 : 孙思邈 医德思想 中图分类号 : B 8 2 大 医精诚 医患关 系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4 7 3 7 ( 2 0 1 5 ) 0 3 - 0 0 2 3 - 0 3

孙思邈医学伦理思想

孙思邈医学伦理思想

对更新观念转变医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周湘涛
马家声
王志杰
锦州医学院12100l
摘要转变医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它更符合人道精神,并有利于推动医学发展,有利于节 省卫生资源。医务人员应带头转变观念,加大对新模式的宣传力度,以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关健词医学模式转变思考
Some Thoughts
on
Tra璐如rmation of Memcial
论今,劝告医者切勿相嫉,害人性命。他指出:“古来医人,皆相嫉害,扁鹊为秦太医令李醯所害,即其事也,
…不得使愚医相嫉,贼人性命,甚可哀伤”。他十分强调医者要谦虚好学,真诚相待,反对那种抬高自己、打 击同道的恶劣作风。他说“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 医,自矜已德”。他对那种偶然治好一病,便“昂头戴面”,沾沾自喜,自以为“天下无双”的妄自尊大的庸 医作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认为这种人发展下去,必将病人膏肓,不可救药。 6、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内经》中就曾提出医者必须具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广博知 识。孙思邈更是明确地提出了“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的严格要求。 他认为,《素问》、《甲乙》、张仲景的《伤寒论》、王叔和的《脉经》等医书,是大医习业必须熟悉的。其次,还要 “涉猎群书”,吸取各家之长,“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若 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认真研究医学典籍,刻苦学习前人的医 学成果,熟读其他各种书籍,直到“自首之年,未尝释卷”。他又指出,医学是“至精至微”的一门学问,不能 设想通过“至粗至浅之思”,即可有所收获。如果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就会陷入“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 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的愚蠢可笑的境地。孙思邈在精勤不倦地学习书本知识,认真总结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医德思想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医德思想

二 、 精 诚 合 一 、 术 并 重 ” 医 德 观 “ 德 的
在 中 国医 德 史 上 , 思邈 首 次 系 统 全 面 地 阐 述 了 医 德 原 孙 则 和 规 范 , 创 了较 完 整 的传 统 医德 思 想 体 系 。精 诚 合 一 的 开 医 德 观 是 孙 思 邈 医 德 思 想 的 精 髓 , 诚 合 一 , 医 术 精 湛 与 精 即 医 德 高 尚 的 有 机 结 合 , 孙 思 邈 医 德 思 想 的 核 心 , 是 其 医 是 也 学 伦 理 观 的 突 出 特 色 。他 认 为 , 生 大 医 必 须 精 诚 合 一 , 苍 医 德高 尚、 医术 精 湛 两 者 缺 一 不 可 。他 是 我 国 第 一 位 较 系 统 、 全 面 地 论 述 传 统 医 德 思 想 的 医 学 家 。 孙 思 邈 在 《 急 千 金 药 备 方》 中不 仅 有 “ 医 习 业 ” “ 医 精 诚 ” 专 论 医 德 的 篇 章 , 大 、大 等 而 且 还 将 它 们 置 于 全 书 正 文 之 首 , 在 古 代 医 德 史 上是 不 多 见 这 的 。在 《 急 千金 药 方 》 文 第 一 篇 “ 医 习业 ” 孙 思 邈 明 备 正 大 中 确 阐 述 了医 生 要 德 术 并 重 的 医 学 伦 理 观 。 他 既 论 述 了 德 术 并重的重要思想 , 又详 细 规 定 了 医生 的 知 识 结 构 和 素 质 。 在 《 急 千 金 药 方 》 文 第 二 篇 中 “ 医 精 诚 ” 是 将 医 德 与 医 备 正 大 更 术 融 为 一 体 , 为 千古 传 颂 的 医德 名 篇 。 孙 思 邈 首 先 论 述 对 成 待 医 术 应 用 心 精 微 、 勤 不 倦 。 在 这 里 , 思 邈 实 际 上 把 精 精 孙 研 医 术 看 成 是 医 德 高 尚 的一 种 表 现 , 与 诚 是 融 为 一 体 的 。 精 可 见 , 孙 思 邀 看 来 , 与诚 即 医术 精 湛 与 医 德 高 尚 , 有 机 在 精 是

孙思邈医学伦理思想体系探析

孙思邈医学伦理思想体系探析

第23卷第4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3No.4 2009年8月J OU RNAL OF H EFEI UNIV ERSIT Y OF TECHNOLO GY(Social Sciences)Aug.2009孙思邈医学伦理思想体系探析陈明华(安徽蚌埠医学院社会科学部,安徽蚌埠 233030)摘 要:高度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的医学人道主义思想是孙思邈全部医学伦理思想的基础。

从这一基础出发,他全面论述了处理医患关系的医德规范,明确提出了处理医际关系的医德规范,并首次对医社关系进行了论述,开创了较完整的传统医学伦理思想体系。

他的许多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孙思邈;医学伦理;医德;思想中图分类号:B822.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3634(2009)0420141204Exploring Sun Simiao’s Medical Et hics Ideology SystemC H EN Ming2hua(Depart ment of Social Sciences,Anhui 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233030,China)Abstract:The medical humanism which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 he value of human life is t he ba2 sis of Sun Simiao’s all medical et hics ideology.Based on t his point,he f ully discussed t he norms of medical morality t hat deal wit h t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 s,clearly p ut forward t he norms of medical morality t hat deal wit h t he relationship of doctors and and patient s,for t he first time he discussed morality of t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society.He created a more complete ideology system of traditional medical et hics.Many of his t hought s are still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wadays.K ey w ords:Sun Simiao;medical et hics;medical morality;t hought s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他以其两部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医德思想与医疗职业人格与医学专业精神

孙思邈医德思想与医疗职业人格与医学专业精神

的 1% ~ 7 2 3 %都被浪 费掉 了” ……难道这 些抗生素 滥用 、 J 大检查 、 大处方与医生 的行 为毫无关 系?我们不能借 口宏观 层次体制制度 的不 完善 , 放松微观层次具体制度的约束 , 不顾
医 生 所应 共 同遵 守 的办 事 规 程 或 行 动准 则 , 弃 一 个 医 生 所 放
医 药购 销 和 医 疗 服 务 不 正之 风 的影 响 。“ 国某 医 院 2 0 我 00年 调 查显 示 , 院住 院 患 者 中 使 用 抗 生 素 的 占 8 . % 。 中使 该 02 其 用 广 谱 或 联 合 使 用 两 种 以 上 抗 生 素 的 占 5 % ” “ 90年 至 8 、 19 20 0 2年 , 国 门诊 和住 院 病 人 的 医疗 费 中 , 查 治 疗 费 用 所 我 检 占 比例 从 2 % 上 升 到 3 .% ” “ 于 大 处 方 , 国 卫 生 费用 8 67 、由 我
孙 思邈 的 医德 思 想 在 传 统 医德 中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对 正 其
在研讨的医疗 职业人格和 医学专业精神具有一定启发 意义。
1 医疗 职 业 人 格 内涵 及 存 在 问 题
医 疗 职 业人 格是 医务 人 员 职 业 素质 的 核 心 部 分 , 医疗 是 卫 生 事 业持 续 发 展 的 重 要 条 件 。它 包 括 过 硬 的 职 业 心 理 、 健 康 的职 业观 念 、 良好 的 职 业性 格 、 湛 的 职 业技 能 。 医生 与患 精 者 是 医 疗 活 动得 以展 开 的 两 个 主 体 , 同 的敌 人 是 疾 病 , 这 共 在 个 前 提 下双 方 的根 本 利 益 是 一 致 的 , 医生 的 天 职 是 救 病 治 而 人 , 应 在 这 一 过 程 中承 担更 多 的 职 责 。我 国 4 . % 的 城 镇 理 48

浅析《大医精诚》中的仁爱理念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浅析《大医精诚》中的仁爱理念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浅析《大医精诚》中的仁爱理念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作者:张晓明来源:《卷宗》2014年第10期摘要:孙思邈是我国唐代一位杰出的医生,他行医多年,对医术和医德都有自己独道的见解。

《大医精诚》一文对医生的自律和他律进行了相关阐述,它希望从医者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能够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做到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希望通过自律的方式可以对自己一些行为进行反省以达到净化心灵,普救含灵之苦的目的,其中体现出来的”仁爱”理念也一直为世人所称道,此文由于对医德论述之深刻而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关键字:大慈恻隐;仁爱《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方》第一卷,《大医精诚》要求从医者一是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同时他也要求从医者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仁爱理念,为病人着想,这些都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孙思邈认为医生给病人治病,首先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念,无希求,在医治病人的过程当中得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要有决心去拯救人们的痛苦,要有极强的敬业精神,不得有求财的意念,也不能够有过多的欲念,要清除心灵的垃圾。

他还认为一个德艺兼优的医生,看上去应该是很庄重的样子,气度必须得宽宏,平时要堂堂正正,要不卑不亢。

给病人看病,要不论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亲疏如何,,民族如何,智力情况如何,都应该一律同样看待。

这与佛教中的记载:“今我弟子,种姓不同,所出各异,于我法中,出家修道。

若有人问,汝谁种姓,当答彼言,我是沙门释种子也。

”即所有种姓,在佛门中都是一律平等对待的。

”所体现出来的平等思想观念有某种相似性。

《大医精诚》一文说道,作为医生看到病人的烦恼,要像是自己的烦恼一样,要不避忌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要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不能产生推托和摆架子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称作百姓的好医生。

他甚至还认为要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去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思邈医德思想所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发表时间:2012-07-06T16:21:00.613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下)供稿 作者: 王红松1 周亚东2[导读] 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命内在质量和价值的关怀与重视,这也正是现代人所呼唤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质所在。王红松1 周亚东2(安徽中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 中图分类号:R-4;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5-0046-02 摘要: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命内在质量和价值的关怀与重视,这也正是现代人所呼唤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质所在。倡导弘扬孙思邈的医德思想,反思医学的功能和本质,给病人以人性的关怀,重振中国医学人文精神,目前仍然是医学高校和医务界广大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关键词:孙思邈;医德思想;医学人文精神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今陕西耀县孙原村人,世人称之为“药王”,其所著《千金药方》、《千金翼方》是中医古典中的名著,受到日本、朝鲜等国医药学家的世代推崇。在医学史上,他与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三大医圣”;在道教史上,他又与葛洪、陶弘景并称“三大道医”。他十分重视医学理论研究,注重博览群书,在《大医苍生》中提出了作为“苍生大医”的四个基本条件。特别是其著作《大医精诚》是中华医学宝典中最典范的一部医德著作,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医学人文思想与精神。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主要有一下十个方面:①医生必须以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疾苦为唯一职责,而不应有别的欲望;②医生对待病人必须一视同仁,不得因任何原因加以歧视;③医生必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敢于承担责任,一心救助;④医生不能沽名钓誉;⑤医生为病人治病要不怕脏不怕累;⑥医生诊病必须仔细准确;⑦医生要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⑧医生应替病人着想,尽量使用便宜药替代贵重药,对医方不要保密不传;⑨医生必须精研医术,切忌浮躁骄傲;⑩医生应尊重同行,互相学习,而不应互相嫉害。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命内在质量和价值的关怀与重视。医学人文精神即尊重病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关怀病人,同情病人,给病人以亲人般的人道之爱。孙思邈医德思想正是现代人所呼唤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质所在。具体地说,孙思邈医德思想中所蕴涵的中医人文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人命至重的人本精神 “崇尚生命,重视生命,维护生命健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医人文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中医强调以人为本,它不仅是治病的医术,更是治人的医道。《黄帝内经》指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这是说自然界万事万物之中,只有人的生命最为宝贵。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的思想,他说:“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其医著命名为《千金方》,“千金”两字内涵意味深长。以人为本、人命至重是中医人文精神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最突出的特征。肖纲在《劝医论》中写道:“天地之中,惟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于命”。张景岳在《类经图翼•序》中说:“医之为道,性命判于呼吸,祸福决自指端,诚不可猜摸尝试,以误生灵”。由此可见,作为医生一定要对人的生命高度尊重和倍加珍惜,须知人命关天和责任重大,决不可草率从事和等闲视之。

二、大慈恻隐、普救含灵的仁爱精神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其中包含着儒家“仁爱”、同情恻隐、助人的思想,道出了不忍之心是医者首要必备的品质,是行医救人的前提。他又说,医生若凭借医术“邀射名誉”、“经略财物”,是“甚不仁矣!”可见他对仁爱救人的推崇。祖国传统医学认识到了“仁”是医学的核心和特质,具有浓厚的人文意识。“仁”即“仁爱”,是对病人的恻隐之心、怜爱之情,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中庸》中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儒家的伦理观念对历代医家均有深刻影响,对中医人文精神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中说:“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于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将医学定位为“仁术”,赋予医学以仁爱至善的精神内涵,不仅强化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而且更加充分体现了医生职业的神圣与高尚。

三、不畏艰险、一心赴救的责任精神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凡医生治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又谓:“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相传孙思邈即使对当时人们认为有强烈传染性的麻风病人,也不趋避推托,而是积极主动的进行治疗,甚至亲自护理。他说:“予尝手疗(麻风病)六百余人,差着十分有一,莫不一一亲自抚养。”孙思邈这种视病人疾苦为己事,不畏艰辛劳累,不嫌脏怕苦,一心赴救,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医家忠于职守,献身医学事业的崇高品德。与此同时,孙思邈也对医生提出了明确的责任要求:医生要一切从病人出发,认真负责、不畏艰险、舍己忘我、全力救治,要具有以救治病人生命、解除患者疾苦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

四、详察形侯、纤毫勿失的科学精神

对于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组织来说,工作作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工作作风的好坏对事业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医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端庄的仪表和得体的行为举止,都直接影响到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和对治疗的信心,所以孙思邈告诫医生:“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要求医生在处方用药或行针时,要细心揣摩,谨慎行事,不得出差错。切忌盲目定论、轻率行事以误人性命。此外,他还强调临证之时,行为举止要得当:“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并指出“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这种行为“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这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在当今医务工作者中仍应大力倡导和必须具备的。

五、谦虚好学、尊重同道的人格精神

孙思邈认为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作为医生,要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如果“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则不会学到什么渊博的知识。医生“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等,及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他立志从医后,从不懈怠,他曾自述道:“余幼智蔑闻,老成无已。所以志学之岁,弛百金而徇经方。耄及之年,竞三余而勤药饵。酌华公(佗)之录帙,异术同窥;采葛生(洪)之《玉函》,奇方毕综。” “余早慕方技,长崇医道。偶逢一法,岂吝千金?遂使名方异术,莫能隐秘。”并且,“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揭示了骄傲自满的害处。而对于那些“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的医生,孙思邈则是嗤之以鼻,谓之为医者的不治之症。故医者必须“涉猎群书”,“博极医源”,才能成为苍生大医,救含灵之苦。特别令他痛心的是,学医的后生不认真。为帮助这些后生,孙氏不遗余力。他说:“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之可贵。自恨孤陋寡闻。所以悯其如此,忘寝与食,讨幽探微,辑缀成部,以贻未悟。有能善斯一卷,足为大医。”

在处理和协调同道关系方面,孙思邈反对“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提倡敬重同道,互相学习,对于其他医者“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孙思邈的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龚延贤在《万病回春•医家十要》中就形象地描述过一些反面的例子:“吾道中有等无行之徒,专一夸己之长,形人之短。每至病家,不问疾疴,惟毁前医之过以骇患者……”。然而就在当今社会竟然有一些所谓的“名人”,公然提出“废除中医中药”,虽说中西医学研究方向有区别,但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治病救人,所以不管从事中医或西医的医者都是同道,既是同道就应该互相尊重。

六、贵义贱利、一视同仁的平等精神

贵义贱利是孟子性善论所倡导、体现的价值观,是儒家的经典思想之一。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是一种博爱,“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不分贫富,不论长幼,就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都同样施以深切的同情与救助,这是对病人最好的关爱和尊重,是中医人文精神的最佳体现。”。他还告诫医生到病人家诊病,“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足可见我国古代良医重义贱利、一视同仁、专心救治的高尚品德。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钱、权力、地位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不可小视,所以医生如何做到贵义贱利,一视同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七、胆大心小、智圆行方的实践精神

为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并能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孙思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即“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园而行欲方”。“胆大”是指充满自信而有气度;“心小”是指要时时小心、谨慎行事;“智圆”是指遇事要随机应变,不刻板;“行方”是指心胸宽阔、不贪图名利。孙思邈认为,作为一名医生,既要敢作敢当,当机立断,又要细致周到、严谨慎独。既要灵活变通,不循规蹈矩,又要实事求是,不主观武断。在医疗实践中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这是为医者行医实践的准则。参考文献:[1]郭宏伟.古代中医人文思想与人文教育探析[J].中医教育,2008,27(6):71. [2]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993.39l,1,367,12,337,2. [3]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993.126,191,1,266,76,51. [4]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993.39l,1,367,12,337,2. [5]黄永秋.中国传统医学之人文精神考释[J].中医药学刊,2005,23(2):330.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与人文精神研究”(2008sk426)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