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合集下载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ppt课件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ppt课件
才能进行计算和比较。
3 生产者的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质只有采取商品之间即物与物之
间相交换的形式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
创立奠定了基础。
2 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
基本经济形式:自然经济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 商品经济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二因数
使用价值 价值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 某种需要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 差别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社会属性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生产力水 平提高
氏族间交换 剩余产品
产品被私 人占有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 奴隶社会
• 首个阶级剥削社会 • 奴隶主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 • 普遍使用金属工具,大量使用奴隶进行协
作劳动,首次出现城乡分离和体脑分工
奴隶主贪 欲增大
对奴隶进行野 蛮奴役和残酷 剥削
对自由农民和小 手工业者不断增 加兵役苛捐

的 条 件
私有制
劳动是生产 者的私事
社会劳动
矛 盾
私人劳动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产生商品拜物教的必然性
1 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只有采取商
品的形式才能进行交换,人类劳动的等同性 只有采取同质的价值形式才能在交换中体现 出来。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价值规律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事物和行为所产生的评价和认可的准则和标准。

它反映了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主观评价和价值追求。

价值规律的形成是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阶级在人们的认知和追求上有着不同的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1.经济方面的价值规律:经济领域的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必然产生的规律。

其中劳动价值规律是最基本的规律,即物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此外,还有价值转移和价值再分配的规律,以及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等规律。

2.政治方面的价值规律:政治领域的价值规律主要涉及国家和政权的建设与维护。

它包括权力制衡、民主法治、公正正义等原则和价值观念,以及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和约束等。

3.社会文化方面的价值规律:社会文化领域的价值规律主要涉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化事物的评价。

这包括审美观念、艺术创作、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等。

4.道德伦理方面的价值规律:社会成员在行为上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这包括公平正义、诚信守信、助人为乐、孝敬父母等道德行为的规范。

二、价值规律的要求:1.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价值规律要求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理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性。

2.公正和平等原则:价值规律强调公正正义和平等原则的遵守,要求人们在行为和分配上不偏袒其中一方,尊重每个人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3.彰显人的尊严和自由:价值规律要求人们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要充分彰显每个人的尊严和自由。

这包括思想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4.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价值规律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保证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5.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价值规律要求人们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多样性,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鼓励包容性思维和行为。

总结起来,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道德伦理等多个方面。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思考1: 不同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把自己
生产的产品相互交换?
因为社会分工的差异,每个商品生产者不 可能生产自己生活所需的一切产品.
思考2: 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之所
以需要进行交换是因为什么?
因为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思考3: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从哪里来的?
经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而成.
什么是价值?
•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 中的无差别的一般 人类劳动,即人类 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发 展 (历史发展顺序)
商品经 济
总和
商品生产
商品交换
私有制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小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私 有制为基础) 社 会 主 义 商 品 经 济
现代商品经济
(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
商品交换是用一种商品换取另一种商品
产生条件
商品经济:直接以 交换为目的的经济 形态,是商品生产 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小组成员:
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⑴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有形商品:产品呈现在市场上的具体 形态,满足消费者某一需求和特定的 形式 无形商品:软件、电影、音乐等 可以数字化的商品
⑵商品必须是用于交换
直接的物物交换 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能同别的产品交换的产品 就是商品。 —— 马克思
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特 有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 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格 的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考1: 不同的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
因为它们有价值.
思考2: 什么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

①有利于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 ②是遵循价值规律的
体现
③能够确保企业免遭市场淘汰 ④能够提高产品的市
场占有率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D
B.②③④ D.①②④
5.右图描述的是某 商品在半年中的价 格走势。对该图理 解不正确的是 () A.该商品很可能供不应求 B.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C.该商品的消费需求可能受到抑制 D.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的生产规模
该种商品的生产,从而改变供求关系;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时,会使商品生产者减少或
停止该种商品的生产,从而改变供求关系。
价格上涨
买者之 间竞争
供不 应求
获利 增加
生产 扩大
生产 缩小
获利 减少
供过 于求
卖者之 间竞争
价格下降
该图都说明了什么?
⑴供求与价格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2)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关系(生产决定交换,交 换反作用于生产);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4)价值规律的作用一; (5)价格的调节作用;(6)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大蒜价格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提示:(1)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农产品 定价机制,建立透明公开的信息渠道,以稳定物价, 打击投机行为,保护农民利益。 (2)生产者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认清市场的供求状 况,及时调节生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由于2008年大蒜价格回落,很多蒜农不种蒜了,大蒜
[例2] (2009·浙江高考改编)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
臣们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
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
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PPT课件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PPT课件

商 品 是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 是劳动产品 不一定用于交 换 人类永恒范畴
自然物品 不是劳动产品 不一定用于交 换 (特殊除外) 永恒范畴


用于交换 历史范畴
有用性(有使用价值)
联 系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 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 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的关系
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一方面,具体劳动创造出了能被人们所利 用的具体形态,即商品的使用价 值。 另一方面,抽象的劳动又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成了商品 具有价值的原因。
辩析三: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辨析 正确。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对错 所以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作为商 品,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辩析四: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错误。A、有些物品,虽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有 使用价值,如空气、阳光等; B、有些劳动产品,虽没有用于交换,不是商 所以,没有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品,但具有使用价值,可满足劳动者自身的需要,如 农民留作自己食用的粮食、蔬菜等; C、有些劳动产品,即便在生产时花费了大量 劳动,但因保管差,成为废品而没人要,不能成为商 品,则既没有价值,也没有使用价值。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小组成员:
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⑴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有形商品:产品呈现在市场上的具体 形态,满足消费者某一需求和特定的 形式 无形商品:软件、电影、音乐等 可以数字化的商品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一、引言商品经济是当代社会最为普遍的经济形式之一,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核心规律。

本文将从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理解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二、商品经济的定义和特点商品经济是指在市场交换中,通过生产和流通产生的一切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的总和。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商品经济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

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能力,而价值则是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的量度。

2. 商品经济的生产、交换和消费都是在市场上进行的。

市场是商品流通的载体,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的配置。

3. 商品经济的生产和流通是社会分工和合作的结果。

在商品经济中,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的组织和协调,实现了高效的资源配置和优化的产出。

4. 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自我推动的作用。

商品经济通过激发人们的生产欲望和消费需求,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三、价值规律的定义和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一种客观规律,它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价值规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1.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时间是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而且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

2. 商品的价值与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不一致的。

商品的价值以劳动时间为度量,而交换价值则以商品的价格为度量。

商品的交换价值在市场上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决定。

3. 商品的价值是相对的和相对稳定的。

商品的价值是通过相互之间的比较和交换来确定的,同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对稳定。

四、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影响1. 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交换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交换是以价值为基础的,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交换的基本方式和规则。

2. 价值规律调节了资源的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资源的配置,使资源流向效益最大化的领域。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马原简答题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马原简答题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马原简答题
价值规律是指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客观规律性。

它是指导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的生产、流通和交换过程,它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动力和纽带。

2. 价值规律调节着商品生产的规模和结构。

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生产和供求关系,使得社会生产能够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的组织方式具有指导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价值规律推动着生产资料集中化和劳动过程的社会化,形成了现代工业生产的基本形态。

4. 价值规律对经济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经济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动科技进步。

总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对经济发展、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商品经济是指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在商品经济中,人们通过生产和交换商品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商品流通。

1.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差异反映了生产这些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差异。

价值规律使得商品可以进行交换,并且在交换中实现价值的转移。

2. 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中的基本交换形式。

它指的是在交换过程中,参与交换的两个商品具有相等的价值。

在等价交换中,每个交换参与者都能够获得与自己所提供的商品价值相等的商品。

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中实现价值转移的方式。

3. 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商品经济中商品交换的过程。

它包括商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环节。

在商品流通中,生产者通过生产商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商品通过交换流向消费者。

商品流通的目的是实现价值的转移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商品流通是相互关联的。

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和交换比例,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形式,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过程。

这些基本原理共同构成了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举例来说,假设有两个商品A和B,它们的价值分别由生产它们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如果A的价值是10个劳动时间单位,B的价值是5个劳动时间单位,那么在等价交换中,A和B的交换比例应该是1:2。

这意味着一个A的价值等于两个B的价值。

在商品流通中,生产者生产A和B,通过交换将它们流向消费者,实现了价值的转移和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总结起来,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商品流通。

这些原理揭示了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形成和交换的规律,对于理解和分析商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要性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 有者——交换从必要变为现实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 和封建社会有所发展,但不占主导地位,这 一阶段的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资料私有制和
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使用
价值为目的,是一种简单商品经济。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
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 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科技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价值量的决定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在考察商品的价值量时,要弄清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简单劳动:那些不需要经过系统学习和专门训练就能从事的劳 动。 复杂劳动:需要经过系统学习和专门训练的劳动。 对于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不能简单地按劳动时间的长短来确 定价值量。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抽象劳动
劳 动 二 重 性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价值量的决定 马克思: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
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价值量的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如下图所示: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价值量的决定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 能力或效率。它通常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 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 间表示。
利润增加
价格上涨
供不应求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的消极后果: 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 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 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



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
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
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
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 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 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 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 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 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 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 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主要内容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 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
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 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成为普遍的经
济形式。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需要的 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 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 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价值
价格
价值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价格 以价 值为 中心 上下 波动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 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 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初次分配, 效率优先) 供过于求 追 加 投 资 价格下跌 利润下降 减 少 投 资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关系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 和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
马克思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称为 “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 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 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
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介绍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 论依据。 第三,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
本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1)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交换 (2)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私人劳 动产品VS社会需求 (3)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售卖是否顺利。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 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 盾。
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 社会资源的浪费。
三、以私有制基础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 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 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社会分工体系中某种商品的生产
私人劳动: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生产
三、以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 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 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小, 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
的。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
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产生了交换的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 性,反映的是人与物之间的物质关系,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 要的,而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 社会的需要的。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 动,即人类体力与脑力的消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