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剂的复配及使用

合集下载

最新盐厂用絮凝剂使用方法及工艺

最新盐厂用絮凝剂使用方法及工艺

盐厂用絮凝剂使用方法及工艺:一、使用方法:1、絮凝剂的使用浓度一般为0.08-0.1%,盐矿使用一般配成0.1%浓度,配制时可先加入少量水,当聚合物溶解后再补加所需浓度的水量,因为聚合物配制较高浓度时溶解速度能加快。

2、配制的具体操作如下:往溶解罐中加入定量的水,开启搅拌,将干粉均匀地撒入水的漩涡四周。

搅拌速度约为200 转/min,应注意避免干粉颗粒进入水中后互相粘连结团。

一般来说,夏季搅拌 45min,冬季搅拌 60min 即可全部溶解。

3、溶解聚丙烯酰胺的水为常温自来水即可,适当提高温度能加速溶解,或在偏碱性 (PH 值为 8-9)时能加快溶解速度。

水温不要超过 50oC,因为水温过高时聚合物会产生热降解,也将影响使用效果。

4、干粉状的PAM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可放2年以上,但配成溶液后不宜存放,溶液保存时间 24h。

二、絮凝剂在制盐厂的应用:2.1.流程说明2.1.1 一级反应桶对原卤的处理1)一期卤水净化工程一级反应桶对原卤的处理高硝卤连续泵入原卤桶(T-110A/B) 。

通过原卤泵(P-110 )将原卤分批泵入一级反应桶(T-121 ~T-123 ),在一级反应桶( T-121 ~T-123 )开始搅拌前,通过石灰乳泵(P-185)加入来自石灰乳存储桶(T-184 )的石灰乳。

在搅拌结束前,通过一级絮凝剂计量泵( P-171 )添加来自一级絮凝剂配置桶(T-171 )的一级反应絮凝剂。

关闭搅拌器进行泥浆沉淀。

沉淀后,卤水通过卤水泵(P-121 )泵入二级反应桶( T-131 ~T-133 ),沉淀的泥浆由一级反应泥浆泵( P-151/152 )泵入一级反应泥浆桶(T-151 )。

整个过程结束后,反应进行了一个循环,并为下一个循环做好准备。

每个循环过程持续约 16.2 小时。

由于有三个反应桶,所以每个桶可以在 5.4小时内交换一次来自 T-110A/B 的原卤。

举例来说:当 T-121 澄清时, T-122 正在添加絮凝剂溶液, T-123 正在添加石灰乳。

絮凝剂的复配及使用

絮凝剂的复配及使用
在水处理中不管运用的是单一絮凝剂还是复配絮凝剂有需考虑: 实验结果向实际运用推行中成本与处理效果之间的调试。通常在达到 处理要求的基础上选用最少的投加量这是达到处理目的的基础上最 节省成本的。这种方法也普遍使用在各个水处理单位。
1.单一絮凝实验 由表 1、2 及图 1 可知: 1)FeCl3、PAC 其絮凝剂对悬浮物的去除率皆大于 95%。 2)絮凝剂 FeCl3、PAC 其悬浮物去除率都呈先增后减,有其处理
最效果最佳。FeCl3 投加量为 0.03g(即 0.05g/L)时处理效果最佳, 其去除率为 98.38%、PAC 投加量为 0.04g(即 0.067g/L)时处理效果 最佳,其去除率为 98.72%。
3.09
97.94
6
0.06
0.10
4.19
97.21
实验组
表 2 PAC 实验数据记录表
絮凝后上清液平均 FeCl3 投加量 g FeCl3 投加浓度 g/L
浊度 NTU
去除率%
1
0.01
0.017
4.46
97.03
2
0.02
0.030
3.70
97.54
3
0.03
0.050
2.90
98.07
4
0.04
实验组
表 1 FeCl3 实验数据记录表
FeCl3 投加量 g
FeCl3 投加浓度 g/L
絮凝后上清液平均 浊度 NTU
去除率%
1
0.01
0.017
4.57
96.96
2
0.02
0.030
3.09
97.94
3
0.03
0.050
2.43

絮凝剂制备系统操作规程(3篇)

絮凝剂制备系统操作规程(3篇)

絮凝剂制备系统操作规程1. 操作准备1.1 确定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并仔细检查其数量和状况。

1.2 检查操作区域和设备的清洁情况,确保无杂质污染。

1.3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

1.4 打开通风设备,确保良好的通风环境。

2. 原材料处理2.1 将所需的原材料按照配方要求准确称量,避免误差。

2.2 将称量好的原材料倒入预先准备好的容器中,注意避免杂质的混入。

2.3 对于粉状原材料,使用搅拌设备进行充分混合,确保均匀分散。

3. 溶液制备3.1 将准备好的容器放置在称量台上并固定好。

3.2 按照配方要求,逐一加入原材料,先加入溶剂,在搅拌的同时加入其他溶质。

3.3 使用搅拌设备将原料充分混合,搅拌时间和速度要按照要求控制。

3.4 检查溶液的外观和颜色,确保没有明显的变化或异常。

4. 绮凝剂制剂4.1 准备好绮凝剂制备设备,包括滤纸、过滤瓶和真空泵等。

4.2 将制备好的溶液倒入过滤瓶中,并使用合适的滤纸进行过滤。

4.3 打开真空泵,将过滤瓶与泵管连接,进行真空过滤。

4.4 检查过滤后的液体,确保无杂质和悬浮物。

5. 绮凝剂包装5.1 准备好绮凝剂包装设备,包括包装容器和密封装置等。

5.2 将过滤后的液体倒入包装容器中,确保容器干净和密封完好。

5.3 将包装容器放置在密封装置中,并进行密封操作。

5.4 检查密封好的包装容器,确保无漏气和杂质进入。

6. 清洁和消毒6.1 关闭搅拌设备和其他操作设备,将余下的原料和废液妥善处理。

6.2 将使用过的容器和设备进行清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

6.3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确保卫生环境。

7. 记录和归档7.1 按照公司规定的记录格式,将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7.2 将记录归档,并存放在指定的地方,以备后续审查和追溯。

8. 安全操作8.1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8.2 如发生事故或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

絮凝剂溶液的配制方法

絮凝剂溶液的配制方法

絮凝剂溶液的配制方法
对于制备絮凝剂溶液,以下是一种常用的配制方法:
首先,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絮凝剂粉末、纯净水、磁力搅拌器、容量瓶、称量仪器等。

然后,在一个干净的容器中,称取适量的絮凝剂粉末。

根据所需的浓度和使用量来确定粉末的重量。

一般情况下,建议按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来配制溶液。

接下来,将粉末缓慢地加入预先称量好的纯净水中。

同时,启动磁力搅拌器以确保絮凝剂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注意避免剧烈搅拌,以免产生过多的气泡。

继续搅拌溶液,直到絮凝剂完全溶解并均匀分散在水中。

此过程可能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具体时间取决于絮凝剂的种类和粉末的溶解性。

一旦溶液均匀稳定,停止搅拌。

然后,使用容量瓶将絮凝剂溶液转移至所需的容器中。

在转移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产生气泡或溢出。

最后,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测试。

例如,可以使用pH计来测量溶液的pH值,或使用试剂盒来检测溶液中的絮凝剂浓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絮凝剂溶液在配制完成后需要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并放置于阴
凉干燥的地方。

此外,配制过程中要遵守安全操作规范,避免直接接触絮凝剂粉末和过量摄入。

这种配制方法只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具体步骤和操作细节可能因絮凝剂的种类和使用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操作前最好参考絮凝剂的使用说明书或相关专业指南,以确保配制的溶液质量和安全性。

常用絮凝剂的使用方法

常用絮凝剂的使用方法

常用絮凝剂的使用方法1.调制絮凝剂:根据水体的特性和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并按照厂家建议的比例将絮凝剂溶解于适量的清水中。

一般来说,絮凝剂的浓度为0.1-1%。

2.混合搅拌:将溶解好的絮凝剂液与待处理的水体充分混合搅拌。

搅拌的时间和速度取决于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处理目标,一般为10-30分钟。

3.静置沉淀:停止搅拌后,让水体静置一段时间,使其内部的颗粒悬浮物沉降到底部。

沉淀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脱泥处理:将底部的沉淀物进行脱泥处理,通常可以使用排泥机、污泥脱水机等设备进行处理。

脱泥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5.脱水处理:对上一步中脱泥后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以减少体积和重量。

常用的脱水设备有带式脱水机、离心机、压滤机等。

6.出水处理:经过上述处理后,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已经得到有效去除,但可能仍然含有一定的溶解物、微量杂质或残余的絮凝剂。

此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使用活性炭吸附、砂滤等方法进行过滤,以达到出水水质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絮凝剂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不同水体的污染程度、水质要求和处理工艺等都会对絮凝剂的使用量、混合搅拌时间等参数产生影响。

同时,应注意合理控制絮凝剂的浓度,避免过高或过低造成效果的降低或浪费。

此外,在处理高浓度、难处理水体时,可能需要采用多级絮凝剂或组合使用不同类型的絮凝剂,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总之,絮凝剂的使用方法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和处理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其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提高水质。

絮凝剂ab剂使用注意事项

絮凝剂ab剂使用注意事项

絮凝剂ab剂使用注意事项使用絮凝剂AB剂是为了使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团块,便于后续的过滤或沉淀处理。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剂量控制:使用絮凝剂AB剂时,应根据水样的特性和所需的凝聚效果合理调节剂量。

肯定的是,过量使用剂量无法提高絮凝效果,反而容易引起剂浆的回溶或沉淀物的再分散,从而导致浊度反而增大。

而如果剂量不足,则无法有效凝聚水中的悬浮物。

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剂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2. 搅拌:絮凝剂AB剂应与水样充分混合。

搅拌的目的是将剂剂和水样充分接触,使其发挥效果。

在搅拌过程中,应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避免过长的搅拌时间或过高的搅拌速度造成剂剂的分解或沉淀物的再分散。

3. pH值调节:絮凝剂AB剂的絮凝效果与水样的pH值有关,不同的絮凝剂AB剂对pH值的要求也不同。

因此,在使用絮凝剂AB剂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pH值的调节。

一般来说,pH值在6-9范围内,絮凝效果较好。

但是,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絮凝效果,所以应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调节。

4. 温度控制:絮凝剂AB剂的絮凝效果还与水样的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絮凝效果越好,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结块过程过快,影响效果。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控制水样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5. 结果判定:使用絮凝剂AB剂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效果判定。

通常可以通过目测、浊度计等方法来评估絮凝效果。

如果絮凝效果不理想,可以适当调整剂量、搅拌时间等参数,以提高效果。

6.注意安全:絮凝剂AB剂可能含有化学品,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使用时应戴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设备,并避免与皮肤、眼睛等直接接触。

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容器、工具等,避免污染和风险。

7. 贮存条件:絮凝剂AB剂的贮存条件也需要特别注意。

一般情况下,剂剂应贮存于干燥、通风、避光、避寒的环境中,避免剂剂受潮、暴晒等。

同时,还应注意剂剂的保质期,并及时更换。

剂剂的变质会影响絮凝效果,甚至会导致水质的恶化。

絮凝剂的配制和投加

絮凝剂的配制和投加

絮凝剂的配制和投加
通常将固体絮凝剂溶解后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投入水中,溶解池一般配以机械搅拌装置,即以电动机驱动桨板或涡轮搅动溶液加速药剂溶解。

絮凝剂投加设备包括计量设备、药液提升设备、投药箱、必要的水封箱以及注入设备等。

中小规模的混凝处理系统的絮凝剂投加一般使用计量泵投加方式,人工调整和自动调整都能很容易地实现。

计量泵本身带有调节器并刻有显示流量的标度,利用调节器调节柱塞行程就可以以调节药液投量,泵直接自溶液池内抽取药液送至投药点,插入原水管内的加药管切口与逆水流方向成60o。

实际生产中自动投药系统很多,其中比较准确的是根据加药混合后形成的矾花特性和沉淀或澄清后出水浊度等情况来调整絮凝剂的投加量。

其原理是利用以脉动值换算理论为基础的絮凝粒子检测技术,使用光学原理测定絮凝粒子的粒径、密度等特性,同时利用电极测定能反映水中胶体颗粒脱稳程度的电流信号,综合利用以上两种控制信号调整絮凝剂的投加量。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实际运行情况,有时还要结合沉淀或澄清后出水浊度的高低来对絮凝剂的投加量进行调整和控制。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使用方法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使用方法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使用方法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是一种常用的有机絮凝剂,它主要由多聚丙交联聚丙烯酰胺及其它
组分组成,具有良好的凝聚和吸附能力,抗化学性质良好,分散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良好,在水溶液中容易析出,还具有良好的抗热力和抗衰老性能。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具有高活性,安全性、抗冷凝性高和失活反应慢等特点,在节能、低成本、抗冷凝、抗老化、延迟凝聚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配制及使用:首先将清水加热至沸腾,接着加入聚丙烯酰胺
絮凝剂,用可手动或机械方式搅拌均匀,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一般搅拌30分钟保证其能充
分溶解,使用完毕之后记得及时清洗干净,方面下次使用;如果做到及时加入,可以增加
抗冷凝性能。

2、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稀释方法:在正常情况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以10-20倍的
清水混合搅拌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絮凝效果,但如果水分较少,可以适当增加配比;如果
水分较多,可以适当降低配比。

3、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应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主要用于不定形悬浮体的吸附处理,例如海水中的有机物吸附,废水的沉降处理和悬浮物的澄清、膜分离、色素的固定吸附。

因为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耐酸、碱等化学抗性,经加热仍具有很强
的抗氧化能力,因此它也适用于废液中的模糊排放处理,特别是对经萃取的有机污染源进
行“多把手”的综合处理。

4、安全须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添加剂,但因其乳状性质和潜
在的分散性,施工中仍须注意安全防护。

生产时,为了保证运输安全,要选择容易可以运
输的重量较轻的容器;使用过程中,应该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剧烈碰撞,以防聚合物絮凝
剂长期起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后,打开搅拌器快速搅拌(250r/min 左右)1 分钟、中速(150r/min 左右)搅拌左右 5 分钟、慢速(50r/min)搅拌 10 分钟,搅拌完毕将 烧杯取下置于试验台静置 10-20 分钟。观察整个絮凝过程的实验现象。
静止后去其上清液置于,去 6 支标有对应序号的 50ml 的比色管 中,测其浊度。选其浊度去除率较好者的 FeCl3 投加量作为复配总量。
1000ml 烧杯 6 个、250ml 烧杯 3 个、50ml 比色管 6 支、1ml、 2ml、5ml、25ml 移液管各一支、洗耳球、玻璃棒。 2.实验药剂
10 g/L FeCl3、10 g/L PAC、1 g/L PAM。 四 实验方法及步骤 1.水样采集
以学校“栖霞凌波”湖水为处理水,取其水流扰动较大处水样 15~16 L 。 2.原水浊度测定及 FeCl3、PAC 投加量的确定
1.单一絮凝实验 由表 1、2 及图 1 可知: 1)FeCl3、PAC 其絮凝剂对悬浮物的去除率皆大于 95%。 2)絮凝剂 FeCl3、PAC 其悬浮物去除率都呈先增后减,有其处理
最效果最佳。FeCl3 投加量为 0.03g(即 0.05g/L)时处理效果最佳, 其去除率为 98.38%、PAC 投加量为 0.04g(即 0.067g/L)时处理效果 最佳,其去除率为 98.72%。
在水处理中不管运用的是单一絮凝剂还是复配絮凝剂有需考虑: 实验结果向实际运用推行中成本与处理效果之间的调试。通常在达到 处理要求的基础上选用最少的投加量这是达到处理目的的基础上最 节省成本的。这种方法也普遍使用在各个水处理单位。
97.86
5
6:1
2.57:0.043
3.63
97.58
6
8:1
2.67:0.033
4.05
97.30
图 1 FeCl3、PAC 投加量与絮凝去除率关系图
图 2 复配 FeCl3、PAM 投 PAC、PAM 投加量比与絮凝去除率关系图
五 实验分析 在同一原水、相同的水温、pH、水力条件下可得:
1.33:0.067
6.65
2
3:1
1.50:0.050
2.69
3
2
4:1
1.60:0.040
5.34
4
6:1
1.72:0.028
6.35
5
7:1
1.75:0.025
1.88
95.58 98.21 96.44 95.78 98.75
6
9:1
1.8:0.020
1.57
98.96
表 4 复配(PAC+PAM)实验数据记录表
1)悬浮物的去除率不随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有最适投 加范围及最佳的投加量。
2)在相同投加质量下,复配絮凝剂对悬浮物的出率效果由于单 一无机絮凝剂对悬浮物的出率效果。
3)其浊度测量值存在波动性及不确定性,可能由于浊度仪运行 不稳定、上清液取样时的扰动、比色皿润洗擦拭不当等原因造成。
4)絮凝剂复配时没有固定质量(固定体积),导致复配实验操 作错误。 六 思考
其原水浊度测定值为 150.32 NTU,根据浊度分别设定 FeCl3 和 PAC 投加量均为 1ml、2ml、3ml、4ml、5ml、6ml。 3.无机絮凝剂 FeCl3、PAC 的絮凝实验
1)以 FeCl3 为絮凝剂
将 6 个 1000 ml 的烧杯依次编号,均加去 600ml 原水样。将其置 于六联搅拌仪平台上,调整好搅拌桨位置高度在烧杯中心位置。调整 完毕,往烧杯顺次投加设定的 FeCl3 的量。
3.09
97.94
6
0.06
0.10
4.19
97.21
实验组
表 2 PAC 实验数据记录表
絮凝后上清液平均 FeCl3 投加量 g FeCl3 投加浓度 g/L
浊度 NTU
去除率%
1
0.01
0.017
4.46
97.03
2
0.02
0.030
3.70
97.54
3
0.03
0.050
2.90
98.07
4
0.04
3)絮凝剂投加量小于 0.033g,PAC 的对悬浮去去除效率较 FeCl3 高;絮凝剂投加量大于 0.033g,FeCl3 的对悬浮去去除效率较 PAC 高; 2.复配絮凝实验
1)FeCl3、PAM 复配 复配液总投加量为 3ml。由表 3、图 4 可知:悬浮物的去除率 不随 FeCl3、PAM 的投加量比的增加而呈线性变化,而呈现上下波动 形 态 。 其 悬 浮 物 去 除 效 果 最 佳 的 FeCl3 、 PAM 质 量 投 加 比 为 1.75:0.025( ×10-2/g ),其去除率为 98.96%;去除效果最差的 FeCl3、 PAM 质量投加比为 1.33:0.067( ×10-2/g ),其去除率为 95.58%; 其去除率皆大于 95%。
实验组
表 1 FeCl3 实验数据记录表
FeCl3 投加量 g
FeCl3 投加浓度 g/L
絮凝后上清液平均 浊度 NTU
去除率%
1
0.01
0.017
4.57
96.96
2
0.02
0.030
3.09
97.94
3
0.03
0.050
2.43
98.38
4
0.04
0.067
2.95
98.04
5
0.05
0.083
复配液总 PAC+PAM PAC+PAM 投 絮凝后上清液平均
实验组
去除率%
投加量/ml 投加比
加比/×10-2g
浊度 NTU
1
2:1
2.00:0.010
1.57
98.96
2
3:1
2.25:0.075
2.68
98.22
3
4:1
2.40:0.060
2.06
98.63
3
4
5:1
2.50:0.050
3.21
0.067
1.93
98.72
5
0.05
0.083
2.39
98.41
6
0.06
0.10
2.51
98.33
表 3 复配(FeCl3+PAM)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 复配液总 FeCl3+PAM FeCl3+PAM 絮凝后上清液平均
去除率%
组 投加量/ml 投加比/ml 投加比/×10-2g
浊度 NTU
1
2:1
2)PAC、PAM 复配
复配液总投加量为 3ml。由表 3、图 4 可知:悬浮物的去除率 基本随 FeCl3、PAM 的投加量比的增加而降低。其悬浮物去除效果 最佳的 PAC、PAM 质量投加比为 2.00:0.010( ×10-2/g ),其去除 率为 98.96%;去除效果最差的 PAC、PAM 质量投加比为 2.67:0.033 ( ×10-2/g ),其去除率为 97.30%;其去除率皆大于 97%。 3.综述
双电层和电中和等到机理,失稳定性,生成微絮粒的过程称为凝聚。 凝聚生成的微絮粒在架桥物质和水流的搅动下,通过吸附架桥和沉淀 物网捕等机理成长为大絮体的过程称为絮凝。
随着对水处理要求的提高及处理污水的复杂性,单一的絮凝剂已 经满足不了需求。研制复配型絮凝剂已成为新型絮凝剂研发的热点之 一,本实验用单一的无机絮凝剂与无机-有机复配絮凝剂对同一水样 经行处理;探究其处理效果之间的差异及最佳的复配比值。 三 实验器材 1.实验器材
水的净化可使用各种絮凝剂。在絮凝剂中,能使水中泥沙、悬浮 颗粒物等聚沉的物质叫絮凝剂。按化学成分絮凝剂可分为无机絮凝剂 和有机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以铝盐系与铁盐系应用较多,如硫酸铝、 氯化铁、氯化铝、聚合氯化铝等(PAC);有机高分子分子絮凝剂有 聚丙烯酰胺(PAM)、聚丙烯酸钠(ASAP)等。
水中胶体颗粒微小、表面水化和带电使其具有稳定性,絮凝剂投 加到水中后水解成带电胶体,与其周围的离子组成双电层结构的胶 团。采用投药后快速搅拌的方式,增加水中胶体杂质颗粒与絮凝剂水 解成的胶团的碰撞机会均等和次数。水中的杂质颗粒在絮凝剂的作用 下首先失去稳定性,然后相互凝集成尺寸较大的颗粒,再在分离设施 中沉淀下去或漂浮上来。促使絮凝剂迅速向水中扩散,并与全部废水 混合均匀的过程就是混合。水中的杂质颗粒与絮凝剂作用,通过压缩
实验一 絮凝剂的复配及使用
一 实验目的 了解絮凝剂的使用现状,掌握絮凝剂的配制和使用方法。 利用实验室提供的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进行复配。比较单独
使用同一种絮凝剂和不同絮凝剂复配使用的处理效果之间的差异。 将不同种类的絮凝剂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复配,并通过对比用用
对于废水的处理效果来得到不同絮凝剂之间复配的最佳比。 二 实验原理
2)以 PAM 为絮凝剂 实验步骤同以 FeCl3 为絮凝剂的絮凝实验一致,观察实验现象。 4.复配絮凝实验 1)FeCl3+PAM 复配实验 实 验 步 骤 同 以 FeCl3 为 絮 凝 剂 的 絮 凝 实 验 一 致 。 其 絮 凝 剂 FeCl3:PAM 投加比为:2:1、3:1、4:1、6:1、7:1、9:1。 2)PAM+PAM 复配实验 实 验 步 骤 同 以 FeCl3 为 絮 凝 剂 的 絮 凝 实 验 一 致 。 其 絮 凝 剂 PAM:PAM 投加比为:2:1、3:1、4:1、5:1、6:1、8:1。 5.实验记录及数据整理分析 四 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由实验数据可整理得:表 1 FeCl3 验数据记录表、表 2 PAC 验数据记录表、表 3 复配(FeCl3+PAM)验数据记录表、表 4 复 配(PAC+PAM)验数据记录表;由表 1~4 可绘制图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