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蛉人工大量饲养繁殖技术研究进展.1pptx

合集下载

2.7动物的繁殖(课件17页ppt)

2.7动物的繁殖(课件17页ppt)





选择一种感兴趣的卵生动物。了解它的繁殖过程。
动物的很多活动是为繁殖做准备的
求偶
交配
筑巢
产卵
孵卵
育雏
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猫 和 狗 的 繁 殖 方 式 与 蚕 一 样 吗 ?
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观察周围的动物,你认为哪些也是哺乳动物?说说你的理由。
调查人类有哪些行为会毁坏动物 的“家”。
请保护我们,给我 们一个温暖的家吧!
蚕是怎样出生的?
它们又是怎样出生的?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动物的繁殖
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与蚕相似?
蛇的蛋 草蛉的卵
蝴蝶的卵 蚊子的卵
哪些与蚕不同?
探索一 说一说哪些动物也是靠产卵繁殖后代的?

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么 是
昆虫、鱼类、鸟类一般都是卵生动物。







动物繁殖的方式有哪几种? 1.卵生
2.胎生
其他的繁殖方式
克隆
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出生:1996年7月5日 死亡:2003年2月14日
卵胎生Βιβλιοθήκη 人类繁殖后代 的方式是哪一 种呢?
人类的家
生活在大自然的动物,生宝宝前 一般都会给自己建个 “家”。
查阅资料,了解几种自己感兴趣 的动物一般选择在哪里简“家” 呢?

畜禽繁殖技术 第六章 繁殖生物工ppt课件

畜禽繁殖技术 第六章  繁殖生物工ppt课件

马 非发情季节的母马,每日注射雌激素5-10mg,连续10-15天,总剂量为75-150
mg,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发情周期。
牛 可从产后2周开始,采用孕激素处理10天左右,每头牛再注射PMSGl000IU,即
可诱导发情。或者采用牛初乳20mL,同时注射新斯的明10mg,在发情配种时再肌注LH l00微克,可诱发80%-90%的母牛发情并排卵、受胎。
畜禽繁殖技术 第六章 繁殖生 物工
课题1 发情控制技术
【目的要求】
1.熟悉同期发情、诱导发情和超数排卵的概念、意义。 2.了解同期发情、诱导发情和超数排卵的机理。 3.明确期发情、诱导发情和超数排卵的方法。
【基本内容】
1、诱导发情技术 2、同期发情技术 3、超数排卵技术
【重点难点】
1、诱导发情的方法 2、同期发情的方法 3、超数排卵的方法
(三)超数排卵技术
应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发母畜卵巢的多个卵泡同时发育,并排出具有 受精能力的卵的方法称为超数排卵,简称“超排”
1、超数排卵的意义 哺乳动物的初生卵巢上含有20万-40万个卵母
细胞,但在自然条件下仅有数十个卵母细胞得l~AiE常发育并排卵。为了提 高动物的繁殖效率,应用超排技术可以使每次排卵数由1-3个增加至10-20 个:,或经过超排处理后,人工由母畜卵巢回收卵母细胞并培养成熟,使之 受精形成早期胚胎,以开发卵母细胞资源,充分挖掘优良母畜的繁殖潜力, 加速品种改良。
(2) 改变光照期
羊 母羊是由长日照过渡到短日照后开始表现发情的,在春、夏季利用人工缩短
光照时间,模拟秋季的光照期,每日光照8小时,黑暗16小时,一般在处理后7—10 周开始发情。
马 在马厩内离地面2.5m高处悬挂200-400W灯泡,从日落开始延长5-6小时的

捕食性瓢虫规模化繁殖中人工饲料的研究进展

捕食性瓢虫规模化繁殖中人工饲料的研究进展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3,64(04):24-31·植物保护·瓢虫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多食亚目Polyphaga 瓢虫科Coccinellidae,可大致分为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三大类[1]。

捕食性瓢虫是许多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与其他天敌昆虫相比,具有种类多、食性广和捕食量大等优势,因而在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可以通过人工饲料规模化繁殖捕食性瓢虫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实现病虫害等综合治理。

研究、开发和利用适合捕食性瓢虫繁殖的人工饲料,能够节约成本并能更好地实现捕食性瓢虫的规模化繁殖。

1捕食性瓢虫人工饲料的研究概况1.1研究历史瓢虫人工饲料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人工饲料配方的研制来看,瓢虫的人工饲料研究始于1958年。

斯米尔诺夫等利用猎物干粉等组成成分配制人工饲料,并成功繁育了多种捕食性瓢虫。

近年来,《昆虫人工饲料手册》[3]和Handbook of Insect Rearing 等著作收集了一百多种天敌昆虫人工饲料配方和配制方法,对饲养方法及饲养器具规格等都作了详细叙述。

《天敌昆虫饲养系统工程》[4]《天敌昆虫扩繁与应用》[5]和Comparison of Artificially Uersus Naturally Reared Natural Enemies and Their Potential for Use in Bio-捕食性瓢虫规模化繁殖中人工饲料的研究进展史爱民1,吴道琴1,李荣秀1,邝丝琪21.云南推动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2.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要:捕食性瓢虫是许多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与其他天敌昆虫相比,具有种类多、食性广、捕食量大的优势,其开发和应用前景广阔。

人工饲料的研究工作是实现捕食性瓢虫大规模繁殖的基础,研发并利用人工饲料进行高质量、规模化繁殖捕食性瓢虫对于推动天敌昆虫产业化、农药减量化和害虫防治有重要意义。

人工饲养蜜蜂幼虫技术的研究进展

人工饲养蜜蜂幼虫技术的研究进展

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人工饲养;幼虫;基础研究;药效评估;风险
评价
中图分类号:S8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3- 91 39 (201 0) 1 2- 00- 0032- 03
Adva nce s on Te chnology of Hone ybe e La rva e Re a re d in Vitro a nd its Applica tion
蜂王与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雌性蜂, 但由于幼虫期间发育空间、阶级和日龄的不同,哺 育蜂会给以蜂王幼虫和工蜂幼虫不同成分的食物[6], 蜂王整个幼虫期都食用蜂王浆 (royal jelly,RJ),而 1 ~3 日 龄 工 蜂 幼 虫 食 用 的 是 工 蜂 浆 (worker jelly, WJ)。两者中主要成分的比例不同,后期工蜂幼虫的 食 物 为 蜂 蜜 、 花 粉 等 组 成 的 拟 工 蜂 浆 (modified worker jelly,MWJ)。Brouwers 等[7]发现蜂王幼虫食物
蜜蜂以其具有授粉高效性、采集专一性和种群社 会性等优势在许多农作物授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 而,一些农药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伤害采集 蜂,而且对蜂群中的幼虫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自然 蜂群中添加杀虫剂来研究其对采集蜂和幼虫的影响 时,实验产物易储存于巢脾上影响蜂群繁殖,同时还 受到外界蜜源冲淡杀虫剂剂量的影响。
病敌害是发展养蜂生产的重大障碍之一,蜜蜂特 别是幼虫更易感染疾病,一旦感染将导致蜂群群势下 降、生产能力降低,用药物进行治疗容易损害幼虫而 被清理。因此,许多学者开展了抗生素治疗蜜蜂幼虫 疾病药效的试验,但这些研究都是在自然蜂群中进 行,容易受到哺育蜂的干扰,而幼虫一旦死亡,将被 立即清理,难以得出精确的试验结果。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2)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2)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4.在干旱的年份容易发生蝗灾,俗称旱极而蝗,你知道什 么原因吗? 蝗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旱的生活
B.蜜蜂 D.家蚕
2.蚕茧代表家蚕的(c )
A.卵期
B.幼虫期
C.蛹期
D.成虫期
3.中药蝉蜕是蝉在发育中蜕下的( C )
A.皮肤
B.骨
C.外骨骼 D.甲壳
4.发育不经过蛹期的昆虫是( A )
A.蝉
B.蜜蜂
C.菜粉蝶 D.家蚕
3.外骨骼的功能是什么? 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应陆 地生活
昆虫蜕皮是生长的需要。蝗虫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当蝗 虫生长到一定阶段,蝗虫的外骨骼限制了它的生长,必须将原来的外骨 骼脱去。蜕的皮是外骨骼。
(3)从蝗虫的食性、生殖特点、发生时期等方面分析,蝗虫危害农作物 的时期是哪个时期?控制蝗灾的最好时机是什么时候?
成虫具有群集、迁飞的习性,危害和本科植物,易形成蝗灾。 蝗灾发生后, 会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 蝗灾控制最好在幼虫期。
完全变态
变 态
发育经过卵
幼虫
蛹 成虫四个时期
发 育
不完全变态
发育经过卵 幼虫 成虫三个时期
一、昆虫的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二、昆虫的发育
变 不完全变态
态 发育经过卵 、幼虫 、成虫三个时期 发
育 完全变态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 、成虫四个时期
1.哪种昆虫的发育方式与其他三者不同?
( A)
A.蝼蛄 C.斑碟
合并同类项
蟋蟀
蝈蝈
蚱蜢
活动三:通过以上课件的演示,比较:
1.果蝇与蝗虫的发育过程有何区别?
果蝇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并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明显。

2.7动物的繁殖 课件

2.7动物的繁殖 课件

研讨探究
研讨二
我们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是哪一种呢?
一分钟了解胎儿
拓展延伸
了解动物的家
生活在大自然的动物,生宝宝前一般都会给自己建个“家”。查阅资料,了解 几种自己感兴起的动物,看它们一般选择在哪里建“家”。
拓展延伸
1、我知道的动物“家”
(1)在树上建“家”:大部分鸟类会在树上筑巢,比哪喜鹊、织布鸟等。也有一些昆 虫在树上筑巢,如马蜂。 (2)在树洞里建“家”:一些鸟类和善于爬树的动物会把“家”安在树洞中,比如啄 木鸟、松鼠。也有一些动物会经常出没在树洞中,比如蛇、蝙蝠、蚂蚁等。 (3)在山洞中建 “家”:狮子、老虎、狼等大型哺乳动物通常在山洞中筑巢繁殖后代, 当然,山洞也是一些蛇和蝙蝠经常出没的地方。 (4)在地下建“家”土壤中的动物通常会在地下建“家”比如蚂蚁、蟋蟀,一些哺乳 动物也会在地下筑巢,比如老鼠、兔子等。 (5)在地上隐蔽处建“家”:一些生活在草原或丛林中的动物,会在隐蔽的草丛、树 丛中用干草、树枝等材料筑巢哺育后代,比如野鸡、野猪等。 还有在沙滩上产卵的海龟,在悬崖峭壁筑巢的老鹰,在地上挖浅窝的鸵鸟等,动物建 “家”的本领五花八门。








新知探究 探索二 蝙蝠是目前已知唯一会飞行的胎生哺乳动物。
蝙蝠
新知探究 探索二 哺乳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幼体而得名。
哺乳动物
新知探究 探索二
点拨 胎生动物都是哺乳动物,但并不是所
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吗?
新知探究

探索二
卵胎生
点拨 卵胎生动物的胚胎受到母体的保护,



绿纱精灵——草蛉

绿纱精灵——草蛉

绿纱精灵——草蛉作者:未来有趣来源:《课外生活·趣知识》2020年第12期今天介绍的这位朋友叫草蛉。

草蛉家族可是昆虫纲脉翅目中的一个大家族呢。

草蛉的身体多是翠绿色的,长着两对透明的翅,一双五彩斑斓的眼睛,很是好看。

当然这指的是长大之后的草蛉,小时候的草蛉可完全不是这样。

草蛉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变换好几个模样,真是变化多端的昆虫啊。

草蛉是益虫,虽然小时候的草蛉长得有点吓人,但人家真的是战斗力超强的益虫。

小时候的草蛉还有专门的名字,叫蚜狮,每天能吃掉近百只蚜虫。

一个幼虫期下来,草蛉能轻松消灭七八百只蚜虫。

草蛉的虫卵也很有特色,它们一个个被丝吊着垂挂在树叶或枝条上。

大家如果看到它们,一定要好好地保护这群可爱的益虫小精灵啊。

草蛉的画像你见过草蛉吗?快根据介绍给它画张肖像吧!草蛉草蛉為捕食性昆虫,属于昆虫纲的脉翅目。

形态特征草蛉的体形比较细长、身体大多为草绿色,触角细长,呈线状,有两对翅。

草蛉有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有金属光泽。

草蛉的蜕变卵草蛉的卵在昆虫界是比较特殊的,它通过一根细长的丝与植物相连,挂在丝的另一端,就像是绑着线的小球。

草蛉的翅膀膜质透明,脉纹细且多呈网状,上有毛刺。

幼虫草蛉的幼虫期分为三龄,随着龄期的增加,体形不断变大。

草蛉幼虫跟父母长得完全不像,别看它小时候长得丑,但它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捕蚜虫小能手,所以被称为“蚜狮”。

小怪物变绿精灵蛹的外观呈黄绿色,椭圆形,一般在12mm左右。

茧的顶部有一个圆盖,草蛉在羽化时,用头部顶盖而出。

成虫幼虫蜕去体外透明的胶质膜,经过一段时间后展开双翅,变成美丽的成虫。

自我保护遇到危险时,草蛉会释放一种化学气体来驱赶天敌,保护自己。

以虫治虫经过四个阶段的成长,草蛉成虫的捕虫能力有了更大的提升,能够大量地捕食多种农业害虫。

现在人们开始人工养殖草蛉用于治理农业虫害。

使用草蛉后,害虫消灭率能达到80%。

昆虫繁育技术实验报告(3篇)

昆虫繁育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昆虫繁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昆虫的人工繁育技术,包括昆虫的饲养、繁殖、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提高对昆虫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1)昆虫:选取适合人工繁育的昆虫种类,如家蚕、家蝇、果蝇等。

(2)饲养器材:饲养箱、饲养瓶、温度计、湿度计、饲料、清水等。

(3)实验工具:剪刀、镊子、酒精棉球、试管、培养皿、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1)昆虫饲养1)将昆虫放置在饲养箱或饲养瓶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根据昆虫种类,准备相应的饲料,如家蚕饲料、家蝇饲料等。

3)定期清理饲养环境,保持清洁卫生。

(2)昆虫繁殖1)观察昆虫的繁殖周期,了解其繁殖习性。

2)根据昆虫繁殖习性,进行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

3)收集昆虫卵,进行孵化。

4)观察幼虫生长发育情况,适时进行饲料更换。

(3)病虫害防治1)观察昆虫饲养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情况。

2)根据病虫害种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3)定期检查防治效果,调整防治策略。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成功饲养了多种昆虫,包括家蚕、家蝇、果蝇等。

(2)掌握了昆虫的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自然交配、卵孵化等。

(3)了解了昆虫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成功防治了多种病虫害。

2. 实验分析(1)昆虫饲养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

实验中,通过调整饲养环境,确保了昆虫的正常生长。

(2)昆虫繁殖技术对于昆虫的人工繁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人工授精、自然交配等方法,提高了昆虫的繁殖效率。

(3)病虫害防治是昆虫繁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实验中,通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昆虫繁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对昆虫生物学特性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饲养了多种昆虫,掌握了昆虫的繁殖技术,并有效防治了病虫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蛉人工大量饲养 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草蛉属于脉翅目草蛉科,常见种 类有:大草蛉、丽草蛉、叶色草蛉、 中华草蛉。在我国分布范围广, 种群 数量大,主要捕食农、林害虫,如食蝽 类、蚜虫类、螨类、介壳虫、粉虱等 微小昆虫,是一类很有利用前景的捕 食性天敌。采用室内人工饲养技术大 量繁殖天敌是提高生物防治的重要手 段,其中人工饲料的配制是天敌扩繁 中一个关键问题。
二、饲料配方
A1:生鸡蛋(蛋黄和蛋清) 40 克、啤酒酵母30 克、蜂蜜20克, 蔗糖10 克,抗坏血酸0.1 克,水100 毫升,搅拌均匀,贮于4 ℃ 左 右的冰箱中备用。 成虫饲料配方: B1: 猪肝粉10 克、蜂蜜20 克、啤酒酵母10 克、水100 毫升。 B2: 猪肝粉10 克、蜂蜜20 克、啤酒酵母10 克、琼脂1 克、 水1 0 0 毫升。 B3: 猪肝粉10 克、蜂蜜20 克、啤酒酵母10 克、山梨酸0 . 15 克、水1 0 0 毫升
四、饲养条件和方法
温度25 一27 ℃ , 相对湿度60 一70 % , 光照15 小时。幼虫词养在 1.2 x 7.5 厘米的指形管中, 管口蒙上两层或三层纱布。每管养一 头幼虫. 每天更换饲料一次。用约0.8 x 0.6 x0.4 厘米塑料海绵浸 吸适量饲料, 保持饲料不外流, 可以减少幼虫取食时被粘死。饲 料一般放在近指形管口的地方, 指形管以平放为宜。对照则用蚜 虫喂养。为了防止供试幼虫在孵化后有可能取食同类的卵或幼 虫而影响试验准确性, 我们将接近孵化的卵装入指形管中, 每管 装一粒, 以保证整个幼虫期除了取食供试的饲料外,不取食其他食 物。将同天羽化的成虫集中饲养, 使之充分交尾, 喂给供试饲料。 第三天按雌雄配对分养在8.5 x 15.5 厘米的玻璃筒中, 每筒一对成 虫, 筒上部蒙上纱布, 筒下部以铜纱盖为底。每天上午添加饲料 一次, 并检查记载产卵数, 下午在纱布上加饮水6 一8 滴。饲料B 1 和B2用2 X l x 0.3 厘米的塑料海绵吸附, 粘在玻璃筒上部壁上。饲 料B2则切成约1.5 x0.6 x 0.4 厘米小块供食。
二、实验结果
一、各代幼虫的结茧率和蛹的羽化率
二、各代成虫产卵前期、产卵率、雌雄寿命 及卵的孵化率
三、一至七代产卵百分率
结论
1982年草岭人工饲料的研究 1982年草蛉人工大量饲养繁殖技术研究
用幼虫人工饲料(啤酒咋母25 克, 蛛蜜切克, 熊糖10 用幼虫人工饲料(啤酒酵母25 克, 蜂蜜10克, 蔗糖10 克,和成虫 克, 热子粉20 克, 抗坏血酸0 . 1克,水t50 毫升) 鱼子粉 20 人工饲料( 啤酒酵母25 克, 蜂蜜15 克, 蔗塘15啤酒酵母 克, 抗坏血酸0 . 1克,水150 毫升) 和成虫人工饲料( 克, 干 25 瓜子粉15 克, 蔗塘15 克, 干鱼子粉15 克, 水15 0 毫升) 代, 克, 蜂蜜15 克, 水15 0 倦升) 述翻饲养中华草蛤10 连续 叶色草蛤7 代, 各代都以饲养蚜虫若为对照。拭验结 饲养中华草蛉10 代, 叶色草蛉7 代, 各代都以饲养蚜虫者为对照。 果表明人一}几饲料饲养这两种草姊各代的平均发育 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这两种草蛉各代的平均发育历期, 历期, 幼虫孵化率、成活率、结茧率、化蛹率汝成 幼虫孵化率、成活率、结茧率、化蛹率及成虫羽化率、雌雄比、 虫羽化率、雌雄比、产卵期等都‘, 饲以蚜虫的基 产卵期等都与饲以蚜虫的基本相似。成虫都能正常交配, 并产 本相似。成虫都能正常交配, 并产下大量的卯。如 下大量的卵。如中华草蛉各代平均单雌产卵量为780 粒, 多的 巾华草蛤各代; }之均单雌产卵量为7 80 粒, 多的个体 个体为12 833粒。叶色草蛤单雌产卵量有的达8 “ 拉, 但 为12 8 粒。叶色草蛉单雌产卵量有的达844粒, 但各代平 均单雌产卵量为427.9 粒, 比饲以蚜虫的少2 18 . 5 校, 且自第三 各代平均单雌产卵最为4 2 了.9 粒, 比饲以蚜虫的少2 18 . 5 校, 且自第三代包, 代起, 蛹重也有明显的减轻。 蛹玉也有明显的减轻。
材料和方法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所用中华草蛉系1 9 7 7 年6 月至9 月分三批采自河南新乡市 郊玉米田和棉田。其雌虫平均体重为6.3 一11.2 毫克。按5 雌 1 雄的比例分养在玻璃筒中, 用成虫人工饲料B1喂养, 其所产 之卵供试验用。 幼虫: 第一代供试的幼虫是由田间采回的成虫所产的卵孵化 的, 以后各代的幼虫都是由人工饲料连续饲养孵化的。 成虫: 供试成虫来源有二: 一是由人工饲料喂养羽化的, 一是 室内用蚜虫喂养羽化的。前一类成虫主要是指人工饲料连续 饲养的各代成虫, 后一类成虫仅用于成虫饲料B 1 、B2、B 3 的对比试验。
人工饲料饲养中华草岭的成虫雌雄比、两性寿命、产卵期和产卵量
饲养代数
雌雄比
两性寿命(天)
人工饲料 雌 雄 蚜虫 雌
雌虫产卵(天)
人 工 饲 料
11
单雄平均产 卵量(粒)
人 工 饲 料
794.8
人工饲料
蚜虫

蚜 虫
蚜 虫
1 2 3
1:1 1:2.3 1:1.1
1:0.8 1:1 1:1
76 (71-77) 54 (50-57) 103 (76-117)
三、方法步骤
供试猪肝粉由鲜猪肝绞碎后、在70 ℃ 左右 的烘箱中烘干, 然后粉碎过100目筛, 装瓶备用。 配方B2是先将琼脂煮化(注意补足因蒸发而减 少的水分) , 稍冷却加入蜂蜜、猪肝粉和啤酒酵 母, 搅拌均匀, 注入培养皿中凝固即可, 其厚度 大约0.4 厘米。配方B3是先将水煮沸, 加入山梨 酸, 用玻璃棒搅2-3 分钟, 注意补足因蒸发而减 少的水分。稍冷却加入蜂蜜、猪肝粉和啤酒酵 母。配方B 1 和B 2配制后在冰箱中保存, 配方 B3 因加防腐剂山梨酸故未冷藏。
卵置于小培养皿内, 初孵幼虫即置于指形管( 大小为2 X 6 厘米) 内单头饲养, 预蛹(茧) 和蛹( 以透过茧见到一小团黑色末龄幼虫皮为准) 仍保留在原管观察, 成虫配对后, 单对饲于马灯罩内, 罩盖尼龙纱布。室温基本控制在25 一27 ℃ , 相对湿度在70 一75 %左右, 并另在管、皿内加冬青叶片保湿。将人工饲料以滴卵法制成人工假卵饲喂 幼虫和成虫, 各代都另设处理饲喂蚜虫(温室饲养或田间采集, 以棉蚜、烟蚜为主, 辅 以菜蚜、苹果黄蚜等) 作为对照。逐日观察记载, 并更换一次饲料。
59
35
32
23
208.7
47 44
55 35
41 26
51 95
48 32
802 806
397.3 195.3
4
5 6 7 8 9 平均
1:1.4
1:0.5 1:0.5 1:0.8 1:1 1:1 1: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8
1:0.5 1:0.8 1:1 — — 1:0.8
63 (51-76)
67 (50-59) 47 (31-61) 60 (50-70) 41.5 (38-45) 66.5 (62-71) 64.2
37
62 90 47 66 103 61.7
28
24 100 42
7
20 67 40
58
41 41 58 53 58 50.7
35
15 70 44
795.3
879 780.3 859.7 672.5 570.7 780.0


863 599
— —
44.1
— —
30.7
— —
38.1
— —
733.5
1 . 试验结果表明, 用人工饲料饲养这两种草蛉的幼虫都能正常生长发 育、结茧、化蛹和羽化。成活率高, 成虫能正常繁殖后代, 产下大量的 卵。用人工饲料饲养中华草蛉的与以蚜虫做饲料的相比, 连续饲养10 代, 两者基本没有差异, 可以应用于大量繁殖饲养。但对叶色草蛉主要 存在的问题是自第三代起, 蛹重明显减轻, 雌虫产卵量明显减少, 分析原 因主要是幼虫人工饲料的营养尚不如蚜虫, 应进一步试验应用。 2 .这两种人工饲料的成本还是比较经济、取材也比较方便. 与国内一般 配方相比较,主要是以鱼子代替猪肝。1 9 8 0年初步试验, 我们使用的是 鲜鱼子, 但取材有局限性, 且不易保存, 而改用没有加盐的干鱼子, 饲养 效果相仿。草鱼、青鱼、巴鱼等鱼子均可。关于成虫人工饲料, 曾用牛 奶90 毫升、面粉25 克, 干鱼子粉20 克、蔗糖20 克、水80 毫升配制, 但 对叶色草蛉不很理想, 而改用现在的配方。现在的幼虫和成虫配方成分 基本相似, 为了配制方便全都用幼虫的配方即可。 3.由于人工饲料是半流质状态, 我们曾以棉球和塑料海绵小块为载体饲 养幼虫, 但容易粘住初龄幼虫致死,同时饲料易于腐败变质, 制成人工假 卵可解决这些问题, 幼虫取食较为正常。 4 .饲养繁殖条件很重要。室内温、湿度以取暖电炉( 或制冷降温) 及电 炉蒸发水汽虽基本上控制室温和相对湿度在25 ℃一27 ℃ 和70 一75 % 左右, 但有时由于停电等原因,室内处于22 ℃ 以下和近30 ℃ , 相对湿度 变幅也较大, 致使试验受到一定影响, 但同时都有饲以蚜虫者为对照, 以 资分析比较
二、实验结果 二、实验结果
一、试验方法 一、试验方法
1980年10月下旬自本院法桐树上采回中华草蛉越冬型成虫, 置25 一28℃ 温度下, 11月下旬解除滞育开始交配产卵, 叶色草蛉系棉田内采回成虫, 室内繁殖两代的越冬茧,置于2 7 ℃ 下, 解除滞育后饲养。分别于产卵盛 期时开始试验, 并称为第一代 人工饲料的配方: 幼虫为啤酒酵母25 克, 蜂蜜10 克, 蔗搪10 克, 鱼子粉( 未 盐过,下同) 20 克, 抗坏血酸0.1 克, 水15 0 毫升。成虫为啤酒酵母25 克, 蜂 蜜15 克, 蔗糖15 克,干鱼子粉15 克, 水150 毫升。先将干鱼子粉碎, 过100 目筛成细粉。上述配料搅拌均匀,置于5 ℃左右冰箱中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