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蚜灵防治油菜蚜虫试验初报

合集下载

油菜花病虫害防治

油菜花病虫害防治

油菜花病虫害防治油菜花是春天最美丽的风景之一,但是它也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护油菜花的生长和品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油菜花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油菜花黑斑病防治油菜花黑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容易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蔓延。

初期病斑呈圆形,后期渐渐扩大,并出现黑色孢子堆,严重影响油菜花的观赏价值和发展。

为了防治油菜花黑斑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清除并烧毁感染病斑的叶片和植株,以防止病菌的扩散。

2. 采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苯酚甲基硫酸盐等,在叶片上形成保护膜,有效防止病菌感染。

3. 合理管理灌溉水源,避免油菜花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

二、油菜蚜虫防治油菜蚜虫是油菜花上最常见的一种虫害,它会吸取植物的营养汁液,导致油菜花叶片黄化、矮化甚至死亡。

为了防治油菜蚜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定期检查油菜花叶片的背面,发现寄生蚜虫及时进行清除。

2. 使用生物有机农药,如菊酯类农药,对油菜蚜虫进行喷洒,有效地控制其数量。

3. 增加寄生性天敌,如瓢虫等,来帮助控制蚜虫的数量。

三、油菜花根腐病防治油菜花根腐病是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油菜花的根系腐烂,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为了防治油菜花根腐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在种植油菜花之前,进行土壤消毒,以杀死潜在的病菌。

2. 注意土壤排水,避免过度浇水,以减少土壤潮湿导致病菌滋生的机会。

3. 在种植油菜花的过程中,定期施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菌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四、油菜花蓟马防治油菜花蓟马是油菜花上常见的昆虫,会通过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叶片萎缩、残缺和畸形。

为了防治油菜花蓟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在油菜花生长初期,及时进行清除,手动抓拍并摧毁。

2. 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如苯虫脒、丁虫脒等,对蓟马起到控制作用。

3. 种植蓟马抗性强的油菜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以上的防治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油菜花的生长和品质,提高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

油菜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油菜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及时有效的防治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油菜的影 响,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 益。
防治油菜病虫害还可以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 传播和扩散,保护油菜和其他农作物的生产 和生态环境。
02
油菜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
菌核病
症状识别
油菜叶片出现褐色病斑,后期产 生鼠粪状菌核。
防治方法
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减少 病原菌积累,加强田间管理,降 低湿度,提高油菜抗病能力。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实施轮作制度,降低病虫害的寄 主数量。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油菜残叶和病株,减少病原菌的传 播。合理施肥、浇水,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 。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item1_c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以虫治虫 ,以菌治虫。
生物农药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以虫治虫,以菌治 虫。
要点二
防治时间
根据病虫害的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选择适宜的防治时间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对油菜的影响。
油菜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与反馈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对油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进 行评估,包括病情指数、产量损失率等指标。
反馈调整
根据防治效果的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 以提高油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症状识别
油菜叶片出现黄绿色斑点,后期产生白色霉层。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湿度,提高油菜抗病能力。
根肿病
症状识别
油菜根部肿大,后期根系变黑腐烂。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油菜抗病能力。
03
油菜主要虫害识别与防治
蚜虫
识别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油菜害虫,通常在油菜的幼苗期和生长初期为害。它们通常在油菜的叶片和茎上寄生,吸取 汁液,导致叶片萎缩、茎杆弯曲,严重时甚至可使整株植物死亡。蚜虫的分泌物还会滋生霉菌,导致油菜病害 。

油菜苗期主要害虫的防治方法

油菜苗期主要害虫的防治方法
:
合 肥 西郊 十 里 庙 安 徽
23
00
1 3
发 生期 常在 播种 后 到 越冬前这 段 时 期 油 菜蚜虫一般 在菜苗 顶 或嫩 叶背 面 刺 吸 汁液 使
。 ,
油 菜苗期 的 主 要害 虫 是 蚜 虫 和 菜青虫 ( 即菜粉蝶的幼 虫 )
, 。 ,

受害 叶变黄卷缩 直 至 枯萎而死 另 外 蚜 虫还 能 传播 油 菜病毒 病 所造 成 的 损 失 相 当 严 重 而菜青 虫 主 要 在 叶背 面 吃食 叶 肉 甚 至 吃尽整个叶 面 仅 留 叶 柄 嫩苗 能被 吃 光造 成缺苗 若 不 及 时防治 则会造 成严重减 产 下 面把 我们 作 物 所经数年试验 防 治措 施 介 绍 如 下 油 菜播 后 出 苗要 认真检 查 若蚜 虫或菜青 虫 发 生 株率 达 1 0
、 , , 、
.
,

,
,
,

束捆好 用

,
,
s oo pp
m 的 蔡 乙 酸 或 A T P 生 根 粉 药液 进行 5
,
秒 钟快 速 浸蘸 下 切

处 理 稍 晾等药液中 的 酒 精挥 发 后 即可 置 于 湿 草包中待插
15 x
,
将 处理 过 的
,
穗条按
,
3 厘 米的 株行距插 入 潮 湿 的基质 中 小叶者 可插得 密 一 些 插 0


在 无 风 的晴 天 中 午 可将插床两端的薄膜揭开 通 气 冬季保持床 面不结
, , , , , 。
,
,
冰 为 宜 ; 到 翌 春插穗 萌 发后 要 及 时掀去薄膜 初 夏 生根 后 施 点 粪水 盛夏 适

油菜根肿病防治试验报告

油菜根肿病防治试验报告

油菜根肿病防治试验报告徐建平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现况1、基本现状三口镇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坐落在世界著名风景区--黄山东北麓,南接黄山风景区,东依谭家桥镇,西靠耿城镇,北邻仙源镇、新明乡。

103省道和铜黄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距城区和高速入口不足4公里,总面积60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65个村民小组71个自然村,户籍人口9173人。

它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近年来,该镇结合农业资源和旅游要素,建成黄山区乃至黄山市最大的油菜花基地。

自2013年起,三口镇每年种植近3000亩油菜,主要分布在新三公路和东黄公路两侧。

油菜花盛开的时候,在笔直的柏油路上,两眼都是黄色的油菜花,花香四溢,蜜蜂蝴蝶簇拥,景色迷人。

2013年,该镇成功举办了黄山区首届油菜花旅游文化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摄影师前来摄影观光。

2018-2019年,区农业农村水利局、文化旅游体育局、财政局牵头,在103和218省道沿线及太平湖周边的9个粮油生产重点乡镇,组织实施了重点区域油菜示范区建设项目。

三口镇政府高度重视,邀请安农大专家利用唐代福固寺、明代汪氏宗祠等人文古迹和夫子湖、紫云溪、滴翠潭等自然名胜以及境内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地形地貌,结合当地油菜规模种植的产业优势,设计油菜花海创意景观,努力打造农业旅游一体化示范模式。

据统计,全镇油菜种植面积近4000亩,比上年增加1000多亩,增长30%以上。

2、自然条件三口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适中,年均气温15.5咒,年日照时间1672小时,全年无霜期约220天,年均降水量1556毫米。

二、油菜根肿病防治试验油菜是三口镇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和种植范围在当地比较广,但在油菜种植过程中,往往存在品种差、移栽技术不成熟、油菜根肿病严重等问题。

其中油菜根肿病一般会造成油菜产量和菜籽油品质严重下降,是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

该病可发生在苗期,主要侵染根系并形成肿瘤,严重影响水分和养分的正常吸收,导致油菜严重减产。

浅谈油菜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及防治

浅谈油菜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及防治

浅谈油菜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及防治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1-0121-01春季,是油菜病虫害的发生期,对油菜正常生长,稳产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季节油菜最易出现的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蚜虫、菜青虫、黄曲条跳甲等。

本人经过试验,总结出油菜病虫害的主要症状及防治如下。

(1)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据资料统计,我国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发病率为10%~80%,产量损失5%~30%。

该病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广,包括大豆、向日葵、花生、烟草和10多种主要蔬菜等。

症状:苗期在接近地面的根颈和叶柄上,形成红褐色斑点,后转为白色。

病组织变软腐烂,有白色菌丝,重者可致苗死亡。

成株期叶、茎、花、果和种子均可感病。

叶感病后初生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

病斑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同心轮纹,外围暗青色,外缘具黄晕。

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全叶腐烂;干燥时则病斑破裂穿孔。

病斑略凹陷,有同心轮纹,中部白色,边缘褐色,病健交界明显。

病害严重时,病茎上长满絮状菌丝,故称为“白秆”、“霉秆”等。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减少初浸染源。

如水旱轮作:旱地油菜的轮作年限应在两年以上,且应大面积实施;选种和种子处理:选无病株留种,筛去种子中的大菌核,然后用盐水(5千克水加食盐0.5~0.75千克)或硫酸铵水(5千克水加硫酸铵0.5~1千克)选种,外用清水洗种;也可用50℃温水浸种10~20分钟或1:200福尔马林浸种3分钟。

油菜收后深耕,在油菜抽薹期培土。

③药剂防治。

药剂种类与用量为:40%菌核净(原名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次,50%多菌灵粉剂或40%灭病威悬浮剂500倍液 2~3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500倍2~3次,50%速克灵粉剂2000倍2~3次,50%氯硝胺粉剂100~200倍液2~3次,50%朴海因粉剂1000~1500倍液。

油菜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指标及防治

油菜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指标及防治

油菜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指标及防治
作者:吴祖幸
来源:《湖南农业》 2013年第11期
安化县农业局吴祖幸
油菜菌核病在油菜开花期,叶病株率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开始喷药,可用40%菌核净(原名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次间隔5~7天,连续使用2~3次。

油菜霜霉病在初花期叶病株率10%以上开始喷药,可用50%多菌灵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
湿性粉剂500~1500倍液,每次间隔5~7天,连续使用2~3次。

油菜蚜虫的防治:苗期有蚜
株率达10%、每株有蚜1~2头,抽薹开花期10%的茎枝或花序有蚜虫、每枝有蚜3~5头时,可用50%速克灵粉剂2000倍液、退菌特粉剂1000倍液,每次间隔5~7天,连续使用2~3次。

其他虫害在一二龄幼虫发生危害盛期或当成虫、幼虫发生危害盛期时,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
甲酸盐水分散粒剂或48%乐斯本乳油,每次每667平方米用药液30~50毫升对水800~1000毫
升喷雾,每次间隔5~7天,连续使用2~3次,效果显著。

安化县油菜生产是以秋播为主,病虫害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应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充分保护和利用本地现有的天敌资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法和手段,才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油菜蚜虫综防办法

油菜蚜虫综防办法

油菜蚜虫综防办法
油菜蚜虫是油菜的主要虫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次虫害也可导致病毒病的发生。

如果防治不力,将会造成油菜减产。

因此要加强防治。

防治方法如下:
种植前选用抗虫性强的优良品种。

油菜出苗后的生长期,清除田间及附近杂草,结合间苗定苗或移栽,除去有蚜株。

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剂。

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提高植株免疫力,屏蔽害虫嗅觉感应能力。

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合理密植,提高通风透光性。

黄板诱杀。

油菜苗期,在地边设置有高出地面0.5m处涂有凡士林或机油的黄板,这样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虫。

药剂防治。

当苗期发现蚜虫时及时用针对性的杀虫剂+新高脂膜喷施防治,有效防治蚜虫泛滥为害。

(丹妮)。

油菜病虫害防治措施及对策

油菜病虫害防治措施及对策

油菜病虫害防治措施及对策作者:曾念发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6年第09期摘要:加强对油菜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既能保证油菜种植者的经济收益,又能保证油菜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该文根据往年的防治措施以及防治经验,制定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菜青虫;蚜虫一、菌核病油菜的开花期在春天,这是油菜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感染菌核病的油菜叶片上会出现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病斑,这种病斑的中心部分是灰褐色或者是黄褐色的,外圈由黄晕所包裹。

这种病害对油菜的损害极大,在发病的晚期可以将油菜的茎髓完全蚀空,使得油菜的皮层发生纵向的开裂,整株油菜便会直接枯死。

为了防治菌核病对油菜的危害,可以加强田间管理和清沟排水。

初花期每亩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 g加水50 kg喷雾防治、或者70%的甲基硫菌灵,可以有效的阻止菌核病的侵入,保证了油菜的健康成长。

二、霜霉病霜霉病在油菜的苗期到成熟期这段时间内,都有可能发病。

感染霜霉病的油菜会在叶片上出现褪绿斑点,随后斑点会逐渐的变黄,并且在病斑的背面会出现白色的霜霉,严重时可使油菜的叶片全部枯萎,严重的削弱了油菜的市场价值。

为了防治霜霉病对油菜的危害,主要是以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为重点。

可以在霜霉病发病的初期,对油菜的叶片喷施保护药剂,药剂可以选择70%的代森锰锌、75%的百菌清,对受害叶片进行药剂喷施。

如果病害发现的较晚,可以使用50%的烯酰吗啉、霉多克等进行药剂喷施。

在药剂喷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气候的变化,在降雨的时候不喷施,一定要抢晴天进行喷施,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晴天多加喷施,以免药剂被雨水冲刷掉后,无法达到杀灭病菌的效果。

三、白锈病白锈病可以对油菜的茎、叶片、角果等造成损害,油菜的叶片感染白锈病,会在叶面上呈现出浅绿色的小斑点,斑点会逐渐扩大变成黄色的圆形病斑,叶片的背面会在病斑处长出白色漆状疱状物。

油菜的花梗感染白锈病,染病花梗的顶部会肿大弯曲,形成“龙头”的性状,花瓣变得十分肥厚呈绿色,并且无法结出果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云南农业斟技 
Yunnan Nongye Keji 2012年第1期 

地蚜灵防治油菜蚜虫试验初报 
杜新雄,杨家贵,杨和团,牛文武,许金波,谢艳芬 
(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 

油菜是保山市冬季农业的主要种植作物和食用植 
物油的主要来源。蚜虫在油菜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 
是油菜病毒病的主要传播者,如果防治不力,将对油 
菜的生长和产量带来巨大影响。试验选用地蚜灵进行 
油菜蚜虫的防治,为油菜生产探索低成本、简便的蚜 
虫防治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设置在保山市隆阳区永昌街道办事处白塔 
村,海拔1 670 m,土质为砂壤土,肥力中等,前作 
水稻,有水源排灌条件。 
1.2供试材料 
试验品种:选用保山市主推品种保油7号。 试验药剂:地蚜灵,由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提供。 收稿日期:2Ol1—09—26 作者简介:杜新雄,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育种栽 培工作。 ・——卜”—・卜一— 一—+-一— 一—+_一—-卜-+・・+n+一+-+-・+一+一+ 1.3试验设计 处理面积266.7 rn ,采用稻板田直接开墒后打塘 播种,油菜种植密度l5万株/hm:。试验设2个处理 (施地蚜灵及清水对照),2次重复,每个处理用药 600 g/hm 与细沙土拌匀,均匀施人播种塘内。其它田 问栽培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1.4田间调查 根据油菜的生育期进行调查,每个处理定点调查 3个点,每点调查5株。油菜成熟期取样并进行室内 考种,调查油菜的经济性状及小区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地蚜灵防治效果比较 通过调查油菜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 
4个生育时期各处理蚜虫数量,结果表明,地蚜灵处 
理平均每5株虫口密度为103.0头,对照平均每5株 
虫口密度为1 114.6头,地蚜灵处理比对照虫口数减 
少1 011.6头(表1)。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为主的田块,采取先“封”后“杀”的方法(即播种 
出苗前施药封闭地面为主、出苗后茎叶处理为辅)进 
行化学除草。一般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喷40%乙・莠sE 
2 250 ml/hm ,或40%阿特拉津可湿性粉剂1 125 g/hm +72%都尔乳油750 ml/hm ,用水量600—750 kg/hm ,均匀喷雾,封闭地面;至玉米7-8叶期,加 保护罩在玉米行间定向喷施20%克无踪水剂3 000 ml/hm ,用水量450 kg/hm 。 对以莎草为优势的田块,采取“杀”的方法(即 茎叶处理)。在播种后45~50 d,加保护罩在玉米行 间定向喷施20%克无踪3 000 ml/hm ,或10%草甘膦 9 000~12 000 ml/hm ,或41%农达水剂3 000~4 500 ml/hm ,用水量450 kg/hm 。使用除草剂封杀杂草前 先浇水或选择降雨后,保持土壤湿润,并选择无风、 相对湿度65%以上的早晨或傍晚用药。进行茎叶处 理,一定要先定向加保护罩,尽量避免药液喷到玉米 茎叶上造成药害。 据田间调查,在禾草、阔叶杂草为优势的田块, 采取先“封”后“杀”的方法,防治效果达95%以上, 
比在玉米生育期单一喷药防治杂草效果好。 
在莎草为优势的田块,在播后45~50 d,加保护 
罩在玉米间定向喷施杀草剂,防治效果可达90%, 
比不施药只进行薅锄的田块防治效果好。玉米地膜 
覆盖田块,因地膜的阻碍作用,防治杂草效果在 
85%以上。 
对检疫性杂草应进行严格检疫,防止传人传出; 
另外,还应提高耕作管理水平,提高苗情质量,发挥 
以苗压草的作用,从而达到防除杂草提高夏播玉米产 
量的效果。 
云南农业斟技 
2012年第1期 Yunnan Nongye Keji 17 

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抽苔期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收获期全生育 一致性 生长势 整齐度 
一 (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期(d)出苗苔期成熟期苗期苔期苗期苔期 

em,
处理比对照高53.5 em;有效分枝部位地蚜灵处 
理为31.2 cm,对照为38.5 em,对照比处理高7-3 
cm;单株有效角果数地蚜灵处理为263.6个,对照为 
209.2个,处理比对照多54.4个;每角粒数地蚜灵处 理为18.7粒,对照为12.8粒,处理比对照多5.9粒; 千粒重地蚜灵处理为4.43 g,对照为3.64 g,处理比 对照重0.79 g;单株产量地蚜灵处理为21.84 g,对照 为9.75 g,处理比对照重12.09 g(表3),表明经过地 蚜灵处理的油菜,其经济性状及产量均较好。 表3油菜经济性状比较 2.4油菜产量比较 地蚜灵处理油菜单产折合为3 415.05 kg/hm ,比 对照增产1 952.55‘kg/}lm ,增133.51%(表4)。 表4油菜产量比较 3讨论 施用地蚜灵由于能有效控制油菜蚜虫的发生,油 菜生长过程中蚜虫危害较轻,植株正常生长发育,且 没有病毒病发生。而未施地蚜灵的清水对照因受蚜虫 的危害较重,植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地蚜灵处理的 油菜株高比对照高53.5 cm,单株产量比对照重12.09 g,实收产量比对照增产1 952.55 kg/hm 。结果表明, 
地蚜灵是一种高效、经济、安全、简便的油菜蚜虫防 
治药剂,可在保山市油菜种植区逐步扩大示范和推广 
应用 

参考文献: 
【1]罗雁婕,吴文伟,浦恩堂,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 
阿维菌素杀螨活性比较[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1): 
107~109. 
[2】李德友,何永福,陆德清,等.油菜蚜虫发生危害规律及防 
控技术【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5):1757~1760. 
【3】符明联,原小燕,汪铭,等.云南杂交油菜适宜种植密度及 
化肥用法用量研究[J】_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 
455-460. 
【4]李强,陈跃华,林萍,等.播期对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及经济 
性状的影响【J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1):5l~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