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蚜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栽培技术

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栽培技术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年第12期油菜在中国种植面积较广,且是南方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无论是从蔬菜作物还是油料作物来看,市场对于油菜均有着很大需求。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制约油菜品质和产量的因素较多,而影响最大的则是病虫害影响。
近几年随着油菜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控技术的不断推广,使得油菜种植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在油菜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要从播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控等几个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油菜的产量和品质达到预期目标。
基于此,本文将以油菜种植为出发点,探寻油菜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控技术,希望能够为广大种植人员提供些许参考建议。
1油菜病虫害防控策略分析1.1菌核病菌核病是油菜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之一,菌核病的发病时期通常为每年的3~4月,该疫病与气温以及田间的湿度存在密切联系,春季气温回升且降水量增多,田间以及空气中湿度较大,这就为菌核病的传播与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
菌核病会产生大量的病菌,这些病菌会随着风力以及降水蔓延至农田当中,并对油菜造成感染。
菌核病会对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且主要会对油菜的叶柄以及叶片等部位造成危害。
通常情况下油菜在感染菌核病后会出现黄褐色或者暗褐色的斑点,此外一些油菜会出现轮纹,并产生一些灰白色的霉菌层。
菌核病对于油菜产量的危害较大,通常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进行防治:首先,由于菌核病与田间湿度存在很大联系,所以应当做好田间的排水沟工作,尤其是降水较多的月份还要防止涝害;第二,在油菜开花期要及时清除田间枯萎的油菜叶,尤其是由于菌核病而脱落的病叶,为了防止传染至其他健康油菜,更应当及时清除,此外,在田间的杂草中可能也存在菌落,通过及时清理杂草不仅能够有效防止菌核病传播,而且还能够提升田间的通透性。
第三,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控,乙烯菌核利等药剂对于菌核病能够起到防控作用。
1.2霜霉病霜霉病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除油菜外,很多农作物均会感染霜霉病。
油菜蚜虫的防治方法

油菜蚜虫的防治方法油菜蚜虫是危害油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喜欢汁液丰富的嫩叶和嫩芽,特别是在春季早期容易大量繁殖,严重影响油菜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产量。
因此,防治油菜蚜虫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防治方法,帮助农民和园艺爱好者减少蚜虫的危害。
1. 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法主要利用天敌、中性微生物等天然敌害因素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对油菜蚜虫而言,天敌包括杏仁虫、金龟子、瓢虫等,它们可捕食油菜蚜虫,控制其数量。
为了提高天敌的利用效率,可以在种植油菜前,增加引入天敌的数量,并增加天敌的生存环境。
同时,也可采用一些中性微生物制剂,如鲍氏杆菌、芽孢杆菌等来进行喷洒,它们可以杀灭许多有害菌和昆虫,并补充和增强土壤细菌的数量。
2. 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是使用化学药剂来杀灭油菜蚜虫。
经过多年的研究,已有许多高效的杀虫剂可供使用,如敌敌畏、毒死蜱等。
但是,化学药剂的使用应遵循国家规定,不能滥用。
同时,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在操作时必须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
化学防治法可借用人工点位、雾化、喷洒等方式进行,也可以使用昆虫诱杀器等设备来控制蚜虫的数量。
3. 农艺防治法农艺防治法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农艺措施,保持油菜健康的生长状态,增强其抗虫能力,从而预防油菜蚜虫的侵害。
农艺防治法包括种植时间的选择、保持适宜的栽培密度、采用适合的基肥和追肥等。
此外,在油菜防治中,还要注意及时清除枯叶和杂草等生长物,以保持油菜的通风和光照。
同时,在发现虫害后及时进行喷洒或清除虫源,防止虫害扩大。
总之,针对油菜蚜虫的防治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可以有机结合运用,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只有通过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地保持油菜的生长和产量,减少虫害的危害。
油菜一生巧防蚜

油菜一生巧防蚜
油菜蚜虫威胁着油菜的一生,如果防治不力,会给油菜生产带来很大损害。
因此,在油菜的各个生长期防治蚜虫显得十分重要。
1、苗期:蚜虫多在叶背吸食汁液,造成菜苗生长停滞,甚至死亡,这时要狠治、根治。
可用40%乐果1000倍液或2。
5%溴氰菊酯3000倍液多次喷杀。
苗期在移栽前两天凌晨露水未干时还应喷药一次,移栽前最好将秧苗放在40%乐果2000倍液中浸2—5分钟,以防蚜虫随苗带入大田。
2、越冬期:如果秧苗带蚜虫移栽至大田,则萝卜蚜的若蚜就会埋伏在心叶内越冬,桃赤蚜通常躲伏在贴近土面的菜叶背面过冬。
这时可用40%乐果100毫升兑水75公斤,或用5%马拉硫磷乳剂800倍液防治。
3、抽薹期:3—4月间油菜开端抽薹,蚜虫先汇集到主枝的花蕾内为害,以后随分枝抽发而发散到各个分枝的花蕾、花梗、菜荚上为害。
通常在主枝孕蕾初期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治,也可用0。
5公斤洗衣粉和1公斤尿素兑水100公斤喷杀。
4、开花结荚期。
此时蚜虫大多群集在花蕾、花梗或菜梗上吸食汁液,造成有花不结荚,或荚内种子不丰满。
可用20%灭菌酯800倍液或2。
5%溴氰菊酯2500—3000倍液防治。
油菜主要病虫防治方法

油菜主要病虫防治方法盐津县油菜的主要病害有油菜霜霉病、菌核病和病毒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猿叶甲和跳甲等。
其中霜霉病、菌核病和蚜虫的危害最重,假如防治不力,对油菜产量损失可达20%―30%。
一、霜霉病 1、发生危害特点:油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当空气潮湿时叶背长出一层象霜一样的霉层。
2、防治方法:除了加强农业技术措施外,主要是药剂爱护。
发病初期,选用43%大生富悬浮剂600―800倍液;已经发病后,选用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二、油菜菌核病1、发生危害特点:油菜菌核病又名油菜菌核软腐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
主要危害油菜的茎、叶、花和菜荚,以茎秆受害损失最大。
油菜在开花结荚时,经常一株一株发病枯死,剥开下部茎秆,里面有很多像老鼠屎一样为菌核。
2、防治方法:实行以毁灭菌源,增加植株抗病力量和重点施药爱护的综合防治方法,掌握油菜菌核的发生和为害。
三、油菜蚜虫1、发生危害规律: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和桃蚜两种。
这两种蚜虫都以成、若蚜密集在油菜叶背、茎枝和花;轴上刺吸汁液,破坏叶肉和叶绿素,苗期叶片受害卷曲、发黄;植株矮缩、生长缓慢,严峻时叶片枯死。
油菜抽苔后,多集中危害菜苔,形成"焦蜡棒',影响开花结荚,并使嫩头枯焦。
2、防治方法:防治油菜蚜虫,应以药剂防治为主。
应抓住3个时期施药:第一是苗期(3片真叶);其次个时期是本田的现蕾初期;第三个时期,在油菜植株有一半以上抽苔高度达10厘米左右。
四、跳甲和猿叶甲1、发生危害规律:跳甲又称跳格蚤,为害油菜的主要是黄曲条跳甲。
成虫、幼虫都可为害,幼苗期受害最重,经常食成小孔,造成缺苗毁种。
2、防治方法:跳甲和猿叶甲可一并防治,重点防治跳甲兼治猿叶甲。
药剂用40%巨雷乳油800―1000倍液,20%好年冬乳油800―1000倍液或4.5%宝绿宝乳油1500倍液。
油菜蚜虫巧防治

油菜蚜虫巧防治
蚜虫是油菜的主要虫害,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同时还是油菜病毒病的传播者,如防治不力,将会给油菜生长和产量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在油菜的各个生育期进行蚜虫防治十分重要。
1、苗期早治育苗移栽的油菜在苗床期,直播油菜在5叶期前,其叶片嫩绿,易受蚜虫危害。
苗期蚜虫多聚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造成菜苗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油菜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3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
进行育苗移栽的油菜在移栽前两天喷药1次,以防蚜虫随苗带入大田。
2、越冬期普治萝卜蚜的无翅成蚜和若蚜喜欢潜伏在油菜心叶内越冬,桃赤蚜喜欢躲在贴近地面的油菜叶背面越冬,这些都是开春后蚜虫暴发的基础。
因此,在油菜越冬期要全面普治1次蚜虫,油菜开盘前后,亩用40%氧化乐果乳剂80~100毫升,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75公斤,或用5%马拉硫磷乳剂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抽薹期狠治在油菜抽薹期,蚜虫主要从主枝的花蕾开始危害,以后逐步危害到分枝的花蕾、花梗和角果。
因此,从抽薹始期开始就要及时狠治蚜虫。
一般可在主枝孕蕾初期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或0.5公斤洗衣粉和1公斤尿素对水10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4、开花结角期重治开花结角期,蚜虫大多数群集在花蕾、花梗、角果、叶片和枝梗上吸食汁液,导致油菜枯萎、开花不结角、角果不充实,对油菜产量影响较大,应在蚜虫危害始期进行重治,以防治其爆发和蔓延。
一般可用20%灭菌酯800倍液,或2.5溴氰氯菊酯2500~3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亩用0.5公斤洗衣粉加磷酸二氢钾0.2公斤对水100公斤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浅谈油菜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油菜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本文将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油菜病虫害,并探讨防治措施。
首先是油菜病害方面。
油菜病害主要包括黑腐病、白菜疫霉病和蚜虫等。
黑腐病是油菜上的常见病害,其主要症状为叶片出现黄化,并逐渐出现黑腐斑点。
白菜疫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其特征为菜叶上出现灰白色霉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
油菜还容易受到蚜虫的侵害,蚜虫为油菜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吸取油菜的汁液,导致油菜生长受阻。
对于黑腐病的防治,可以采取合理施肥、适时疏水、合理种植密度等措施。
合理选择抗病品种,及时发现病害发生,并采取科学有效的药剂进行喷洒,以减少黑腐病的发生。
对于白菜疫霉病的防治,可采用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
及时清除油菜田间的杂草,并加强病虫生物防治,以控制疫霉病的发生。
对于蚜虫的防治,可采用春季防治、夏季监测和秋季防治的综合措施。
春季防治主要是通过早期收割寄主植物、田间清耕和清除油菜田间的杂草来控制蚜虫的繁殖。
夏季监测主要是通过田间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蚜虫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药剂喷洒。
秋季防治则是通过寻找并清除油菜田间的越冬寄主植物,控制蚜虫的越冬繁殖。
其次是油菜虫害方面。
油菜虫害主要包括菜青虫、菜黄螟和油菜蛾等。
菜青虫是油菜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吃食油菜的叶片,导致油菜叶片残缺不全,生长受阻。
菜黄螟是一种常见的油菜害虫,其幼虫会在油菜叶片上钻入破坏,导致油菜叶片部分或全部枯萎。
油菜蛾是油菜的另一种常见害虫,其幼虫会钻入油菜的茎部,导致油菜的茎部受损,严重时会导致油菜倒伏。
对于菜青虫的防治,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策略。
生物防治可以选用菜青虫的天敌,如瓢虫、食蚜虫等,进行田间释放,以控制菜青虫的繁殖。
化学防治可通过使用菜青虫的专用药剂进行施药,以及采用合理的施药技术,如轮作、阶段施药等,以减少菜青虫的发生。
油菜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 种植技术

油菜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种植技术油菜作为我省重要的油料作物已成为广大农民经济来源的主要方面,但在种植过程中常会由于气候因素、品种问题、土壤原因导致病虫危害,因此,对油菜种植的大部分地区危害比较大,本文即将对病虫害的防治情况进行简单的说明。
油菜是喜冷凉,抗寒力较强的作物,河南属北亚地带与暖温带过渡型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因此我省部分地区选用油菜花作为经济作物,并逐渐成为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
然而,由于地理因素及气候影响,病虫害防治仍是农民种植油菜过程中的大问题,因此做好油菜病虫害防治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根据我省地区的具体气候对油菜种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一、种植油菜病虫害主要发生原因即环境因素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影响1.天气天气原因常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泛滥,如在春秋两季干旱,常会引起蚜虫的发生,相反,其他时间阴湿比较重,蚜虫的生长也会得到抑制,损害也比较轻。
不同的气候也会造成不同病虫害的发生,桃蚜的适温领域不如萝卜蚜广,因此秋后病虫害以萝卜蚜居多。
2.降雨降雨多寡是影响油菜花病虫害的重要因素。
如油菜花在开花期降雨达5毫米则会发重病,1至3毫米则发病较轻,1毫米以下发病很少。
同样,湿度也是引发油菜发病的主要原因,如湿度超过百分之八十则有可能引发油菜花的病菌传播。
3.湿度和温度在播种时注意栽培条件,气温在6至16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低于百分之九十、光线较弱等情况都会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侵扰。
同样在湿度较高、低温多雨等情况下生产也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
病菌活动的温度范围在10至30摄氏度[],而最适宜的温度为20至2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百分之45至75发病较快,低于百分之25也能孢子也能萌发引起发病,超过百分之95则会抑制病情的发作。
又因病菌能够借助风雨传播,因此注意防范,及时做好农业措施会使病虫害的防治达到最好效果。
简单了解一下油菜病虫害主要发生的气候条件及降雨和湿度对油菜花生长及病虫害滋生的影响,我们再来具体看一下在油菜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危害及防治办法,这里我们尽量采用最为经济的防治方法,针对油菜地常见病虫害进行分析应对。
油菜蚜虫的综合防治

名言露珠只是在它自己,小小球体的范围里,理解太阳。
——泰戈尔油菜蚜虫的综合防治钱咏梅(罗平县植保植检站,云南罗平 655800)1 蚜虫的发生1.1 蚜虫的种类我国油菜蚜虫有3种,即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是为害油菜最严重的害虫。
萝卜蚜、桃蚜在全国都有发生,其中又以萝卜蚜数量最多,甘蓝蚜主要发生在北纬40°以北,或者海拔1000 m 以上的高原、高山地区。
1.2 蚜虫的为害油菜整个生长期都会受蚜虫的为害。
但是不同栽种区,虫害盛期有差异。
冬油菜区,幼苗期蚜虫最猖獗;春油菜区,盛花期最猖獗;暖冬年份,春冬油菜受蚜虫威胁大。
蚜虫常以成蚜和若蚜群集于油菜叶背、心叶、茎枝和花轴为害,刺吸汁液。
叶片受害,初期形成褐色斑点,后期卷缩变形生长缓慢,严重的慢慢卷缩枯死;油菜茎枝和花轴受害,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或发生畸变,开花结荚明显减少,荚果发育缓慢或停止,受害严重的茎枝枯死。
油菜抽薹后多集中为害菜薹,影响开花结荚,并使得嫩头枯焦。
1.3 蚜虫的发生规律在整个油菜生长期,无翅胎生雌蚜虫为害最猖獗,次之为有翅胎生雌蚜虫。
温湿度对蚜虫的生长繁育产生很大的影响,通常在高温30℃以上,5℃以下抑制蚜虫的生长发育,一般高温35℃持续4 h,90%的蚜虫将致死。
相对湿度在50%~80%最适宜蚜虫生长。
在油菜开花前期主要以萝卜蚜、桃蚜为主,后期以甘蓝蚜为主,为害油菜最严重。
萝卜蚜以成、若蚜在油菜或其他蔬菜心叶内越冬,第二年3月份开始活动,在整个生长季节进行孤雌胎生生殖,直接产生仔蚜为害。
条件适宜时,4~5 d 即发育完成。
随着虫量增加,又不断产生有翅蚜迁飞为害。
油菜接近成熟时,转移到其他十字花科夏季蔬菜上为害,秋季油菜出苗后,又迁回为害,直至越冬。
桃蚜通常以卵在油菜、蔬菜心叶及核果类树梢或腋芽处越冬,第二年4月下旬迁入菜地,然后又转入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及烟草、马铃薯、大豆等作物上为害。
秋季有翅蚜迁往油菜上为害和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龙镇油菜蚜虫综合防治
蚜虫是九龙镇油菜主要虫害,在九龙镇全镇辖区均有发生,冬春干旱严重时,在缺乏灌溉条件的山地油菜上虫害较重。
蚜虫危害主要发生在油菜抽苔至成熟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不当会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
在九龙镇受9月份油菜播种以后,相继会出现上一个月以上的干旱天气影响,当年度油菜蚜虫比较容易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将会以虫口密度大为特征的大面积发生,对油菜籽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蚜虫的防治已成当前油菜抗旱保产的有效措施之一,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
1、蚜虫形态特征
蚜虫俗称蜜虫、腻虫、油虫等。
隶属于半翅目(Homoptera),包括球蚜总科Adelgoidea和蚜总科Aphidoidea。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热带地区分布很少。
油菜蚜虫主要有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又称菜缢管蚜)(Lipaphis erysimi)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3种。
甘蓝蚜的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mm,具翅2对、足3对、触角1对、浅黄绿色,被蜡粉,背面有几条暗绿横纹,两侧各具5个黑点,腹管短黑,尾片圆锥形,两侧各有毛两根。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5mm,无翅,具有3对足、1对触角、体呈椭圆形、体色暗绿,少被蜡粉,腹管短黑,尾片圆锥形,两侧各有毛2根。
箩卜蚜的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6mm,具翅2对、足3对、触角1对、体呈长椭圆形,头胸部黑色,腹部黄绿色,薄被蜡粉,两侧具黑斑,背部有黑色横纹,腹管淡黑,圆筒形、尾片圆锥形,两侧各有长毛2-3根。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8mm,黄绿色、无翅,具足3对、触角1对。
躯体薄被蜡粉,腹管淡黑,圆筒形,尾片圆锥形,两侧各有长毛2-3根。
桃蚜的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mm,头胸部黑色、腹部绿、黄绿、褐、赤褐色,背面有黑斑纹。
腹管细长,圆柱形,端部黑色;尾片圆锥形,两侧各
有3根毛。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mm,体全绿、黄绿、枯黄、赤褐色并带光泽,无翅,具足3对、触角1对,腹管和尾片同于有翅胎生雌蚜。
2、生活习性蚜虫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油菜叶背面、嫩茎、花蕾和花朵上,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阴,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枯死。
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发生,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干物质的积累。
由于迁飞扩散寻找寄主植物时要反复转移尝食,所以可以传播许多种植物病毒病,造成更大的为害。
3、发生环境油菜蚜虫适于温暖,较干旱的气候,春秋两季气候温暖,最适于它们的生长繁殖,所以一般春末夏初和秋季为害严重。
蚜虫的繁殖力很强,1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当5天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时,便开始繁殖。
一只雌蚜能产70-80只小蚜虫,最多能产100只以上。
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1个世代需10天,在夏季温暖条件下,只需4-5天。
气温为16-22℃时最适宜蚜虫繁育。
特别是在干旱的条件下,能引起大发生。
4、危害症状群体集聚在叶背及心叶,刺吸汁液,使受害的菜叶发黄、卷缩、生长不良。
嫩茎和花梗受害,多呈畸形,影响抽薹、开花和结实。
菜蚜也是病毒病的传播者,使产量损失更严重。
5、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油菜生育期间,清除田间及附近杂草缺断蚜虫食料,结合间苗定苗或移栽,除去有蚜株,防止有趐蚜的迁飞和传播繁殖为害。
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剂。
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
(2)黄色板诱杀蚜虫
油菜苗期,在地边设置黄色板,方法是用0.33m2的塑料薄膜,涂成金黄色,再涂1层凡士林或机油,张架在高出地面0.5m处,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
(3)生物防治注意保护蚜茧蜂、草青蛉、食蚜蝇以及各种瓢虫等蚜虫的重要天敌。
(4)化学防治在苗期有蚜株率达10%,虫口密度为每株1至2头,抽薹开花期10%的茎枝花序有蚜虫,每枝有蚜虫3至5头时开始喷药。
①化学防治。
苗期有蚜株率达10%,每株有蚜1~2头,抽薹开花期10%的茎枝或花序有蚜虫,每枝有蚜3~5头时,用下述药剂防治:每亩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1000~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20%灭蚜松1000~1400倍液,50%马拉硫磷l000~2000倍液,25%蚜螨清乳油2000倍液,10%二嗪农乳油1 000倍液,50%辟蚜雾可湿粉3000倍液,50%久效磷乳剂2000~3000倍液,40%水安硫磷乳剂1 500倍液,或2. 5%敌杀死乳剂3000倍液,10%歼灭(氯氰菊脂)乳油2500-4000倍液,25%快杀灵(辛氰)乳油1250倍液,5%锐劲特乳油2000-2500倍液,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30克加百虫灵0.45%可湿性粉剂30克,或每亩用吡虫啉5%乳油80—100毫升兑水40—50公斤。
②种子处理。
用20%灭蚜松可湿粉1千克拌种100千克,或用甲基硫环磷、杀虫磷、呋喃丹拌种,可防苗期蚜虫。
③栽培防治。
用银灰色、乳白色、黑色地膜覆盖地面50%左右。
有驱蚜防病毒病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平县强化对油菜蚜虫的防治》2010-1-29作者:罗平县植保站刘克书责任编辑:李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