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

合集下载

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实验报告

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水浴搅拌过程中,随着搅拌的时间加长, 以及水浴的温度升高,加入圆底烧瓶内的无 色萃取剂变成橙黄色,并且不断有气泡产生。 不同萃取剂抽滤过程所得液颜色呈浅黄 色到橙红色,程度不等,所得液经过萃取剂 润洗倒入分液漏斗,液面呈现分层,上层为 有机层,呈橙色(颜色有差别,有些萃取剂 润洗时加入偏多,该颜色仅作参考),下层为 水层,静置一段时间后,颜色逐渐变浅,为 淡黄色。 水浴蒸干加入洗脱液后,三个萃取剂得出 色素的橙色由浅入深顺序为,石油醚,乙酸 乙酯,环己烷。
2
五 实验装置图
图 a 搅拌回流装置
图 b 抽滤装置
图 c 水浴蒸馏装置
六 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 1、提取 回流搅拌法:称取 30g 新鲜番茄,捣碎,放入 100 毫升三角瓶中,加入 15 毫升无水乙醇, 装上搅拌装置和回流冷凝管,搅拌回流 5 分 钟,抽滤。残渣中加入 15 毫升萃取剂,搅拌 回流 5 分钟,抽滤。合并抽滤所得液,倒入 分液漏斗,加入几滴饱和氯化钠,摇震,静 置分层。分出提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水浴蒸干待用。
7
整个实验坐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技能不用就会很快退化,对有机实验的操作实在太 生疏,做什么事情,如果想要做好,就要事先做好足够的了解和准备。最大的收获就是可 以练习到了各种实验操作,增强了自己做事动脑的意识,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参考文献: 1、杨春文 番茄红素的提取及纯化条件的研究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23 卷第 1 期 2、侯纯明,刘德志,谢颖,李文泽 番茄红素提取及优化研究 辽宁化工 第33卷第8期
能有气泡和裂缝。氧化铝柱表面放上 0.5 厘米 黄色,一个底部是红色。
厚的石英砂,放走多余的溶剂直到液面刚刚
达到石英砂表面。

番茄红素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F 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DOI :10.12161/j.issn.1005-6521.2020.18.033番茄红素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朱原,张永英,朱海波,岳利敏,宋紫玥,吴瑞华,刘冠慧*(河北工程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38)摘要:番茄红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或保健食品预防人类慢性疾病,其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文对番茄红素具有的独特理化性质和抗氧化、降血脂、抗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以期为番茄红素在保健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番茄红素;抗氧化;降血脂;抗癌;提高机体免疫力Advances in Research on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LycopeneZHU Yuan ,ZHANG Yong-ying ,ZHU Hai-bo ,YUE Li-min ,SONG Zi-yue ,WU Rui-hua ,LIU Guan-hu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d Food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Hebei ,China )Abstract :Lycopene has extremely strong antioxidant properties ,can be used as a food additive or health product to prevent chronic diseases in humans.Its extensive biological activ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health.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uniqu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ycopene and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antioxidation ,hypolipidemic ,anticancer and immunity enhanc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lycopene in health food.Key words :lycopene ;antioxidation ;hypolipidemic ;anticancer ;immunity enhancement引文格式:朱原,张永英,朱海波,等.番茄红素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8):202-207ZHU Yuan ,ZHANG Yongying ,ZHU Haibo ,et al.Advances in Research on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Lycopene [J].Food Re -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0,41(18):202-2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31802150);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7402108)作者简介:朱原(1996—),女(满),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安全。

番茄红素稳定性研究

番茄红素稳定性研究

番茄红素稳定性研究吴宇琼【期刊名称】《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9)003【摘要】The stability of lycopene extracted from tomato with solvent was studied,firstly the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 of lycopene was determined,and then five factors includinglight,temperature,oxygen,pH,metal ions were used to test the stability of lycopene,L(2)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table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and with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s,obtained the suitable storage conditions of lycopene which were no light,no oxygen,pH neutral,room temperature,no metal ions,and no stewing.%对溶剂法提取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首先确定了番茄红素的最大吸收波长,然后分别从光、温度、氧气、pH值、金属离子5方面讨论了其对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并根据单因素实验设计L(2)正交实验表,进行正交实验,得出番茄红素的适宜储藏条件是避光、隔氧、pH值为中性,室温、无金属离子存在、无静置.【总页数】5页(P41-44,48)【作者】吴宇琼【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2【相关文献】1.番茄红素在微乳液制备和贮藏过程中构型转化及稳定性研究 [J], 王晓文;张华伟;闫圣坤;李婧;李红;张连富2.番茄红素在植物油中的稳定性研究 [J], 吴婕;摆玉芬;刘玉梅3.番茄红素油树脂的稳定性研究 [J], 王秀玲;王朝臣4.番茄红素的功能与稳定性研究进展 [J], 苏小华;鲍波;朱少平;柴星星5.番茄红素乳液稳定性研究 [J], 贾新超;焦丽娟;田洪;高伟;徐建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番茄红素实验报告

番茄红素实验报告

番茄红素实验报告1. 引言番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水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中番茄红素是其主要色素成分之一。

番茄红素在许多植物和水果中都存在,具有抗氧化、抗癌等多种生理功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证明番茄中存在番茄红素,并通过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2. 实验原理番茄红素属于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若干个双键,使其具有一定的共振特性,呈现出红色的吸光峰。

利用此特性,可以通过分光光度法对番茄红素进行测定。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溶液在特定波长下对光的吸收,来推测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3. 实验步骤1. 将新鲜番茄取皮并剁碎,将番茄碎液放入砂浴加热器中加热20分钟,使其完全破裂释放番茄红素。

2. 过滤番茄碎液,去除残渣。

取得的番茄汁即为待测番茄红素溶液。

3. 使用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为480nm,将番茄红素溶液置于比色皿中,放入分光光度计测量室,记录吸光度值。

4. 设立不同浓度的番茄红素标准溶液,并使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其吸光度值,制作标准曲线。

5.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番茄红素溶液的浓度。

4. 实验数据标准溶液浓度(mg/L) 吸光度0.5 0.1201 0.2402 0.4904 1.0106 1.4708 2.10010 2.700待测番茄红素溶液的吸光度为0.930。

5. 结果与讨论通过测量待测番茄红素溶液的吸光度,并参考标准曲线,可以得出其浓度为3.244 mg/L。

因此,在所使用的实验条件下,我们成功地定量测定了番茄红素的浓度。

同时,通过对比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的吸光度,还可以推测番茄红素在不同浓度下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然而,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首先,番茄红素的提取效率可能会受番茄的成熟度、存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和器材精确度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同时使用优质的实验器材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6.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出番茄红素并测定了其浓度为3.244 mg/L。

你所不了解的番茄红素讲解

你所不了解的番茄红素讲解
番茄成熟过程中,其颜色会发生显著变化, 在番茄成熟初期,外观颜色逐渐由绿色转变为 橙红色至红色,果实内α —胡萝卜素及β —胡 萝卜素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在完全成熟后,番 茄红素含量达到最高值,一般为类胡萝卜素总 量的64~76%。
Logo
7
番茄红素在人体中的分布
• 其实,番茄红素不仅在植物中存在,而且在还
Logo
15
• 番茄红素的几种主要
的结构式。
• 所有—反式—番茄红素 • 15—顺式—番茄红素 • 13—顺式—番茄红素 • 11—顺式—番茄红素 • 9—顺式—番茄红素
Logo
16
物理性质

番茄红素色泽为红色,熔点174℃,在
472nm处有一强吸收峰,当分子从反构变为顺
构时,颜色变浅,熔点降低,消光系数减小,
Logo
22
• 目前对番茄红素作用机理的研究还没有一
致的结论,目前普遍认为,番茄红素的作用机 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1)作为强抗氧化剂,碎灭单线态氧和清
除自由基,防止脂蛋白和DNA受到氧化破坏从 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Logo
23
• (2)促进细胞间的正常结合,当细胞发生
癌变时,细胞间的结合会变弱,而番茄红素能 促进细胞间正常结合的蛋白质的合成。
Logo
29
• 5.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
番茄红素可以最有效地清除人体内的 自由基,保持细胞正常代谢,预防衰老。番茄 红素在体内通过消化道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和淋 巴,分布到睾丸、肾上腺、前列腺、胰腺、乳 房、卵巢、肝、肺、结肠、皮肤以及各种粘膜 组织,促进腺体分泌激素,从而使人体保持旺 盛的精力;清除这些器官和组织中的自由基, 保护它们免受伤害,增强机体免疫力。印度学 者指出,番茄红素可令不育男子精子数量增加、 活力增强,从而医治不育问题。

番茄红素的研究及应用

番茄红素的研究及应用

2009年12月河套大学学报Dec,2009 第6卷第4期Vel.6 No.4番茄红素的研究及应用尹嘉敏(河套大学 农牧与生化工程学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 015000)[摘 要]本文对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概述,并对番茄红素的用途做出了展望.[关键词]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保健食品[中图分类号]TS2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116/C(2009)04-0037-05━━━━━━━━━━━━━━━━━━━━━━━━━━━━━━━━━━━━━━━━━━━前言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主要以全反式构型存在于成熟的红色植物果实中,如番茄、西瓜等,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番茄,可达3~14mg/100g,而且随成熟度增长,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含量逐步增加。

由于番茄红素没有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所以其作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比其他类胡萝卜素更好的生物活性,并且是防病的重要功能因子,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功能食品成分研究的一个热点。

1 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已完全明确,至于它的研究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

1910年Willstaller和Escher在番茄红素的研究中指出,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化学结构的异构体,分子式为C40H56,相对分子质量为536.85。

1930年Karrer等提出,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式为含有11个碳碳双键的非环状平面共轭多不饱和脂肪烃。

1941年Zechmeister等提出,作为主链含11个碳碳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烃,理论上应有211或2048种立体(顺—反)异构体,但由于空间障碍,番茄红素分子中只有少数基因能参与异构,存在可能性较大的番茄红素异构体约有72种。

研究发现,天然植物中的番茄红素绝大部分为全反结构(71%—79%),而人体中顺式结构的番茄红素比例却高得多。

在人的血液中全反式结构仅占27%~42%,而顺式结构占到58%~73%;在人的前列腺组织中,全反式仅占12%~21%,――――――――――[收稿日期]2009-11-09[作者简介] 尹嘉敏(1982-),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河套大学农牧与生化工程学院助教。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2)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2)

辽宁农业科学 2007(2):36~39 L 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文章编号:1002-1728(2007)02-0036-04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3穆 欣1,薛玉梅2,许 明2(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1; 2.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识码:B 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呈黄色到红色的类胡萝卜素(car otenoid),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中。

1875年M illardet从番茄中最早获得番茄红素的[1]粗提物,称之为Solanorbin,1903年Schunck[2]发现从番茄中提取的这种色素与从胡萝卜中提取的胡萝卜素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并将其命名为Lycopene。

随后,人们开始对番茄红素的基本化学结构进行研究,1910年W illstatter和Escher 首先提出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异构体,并确定其分子式为C40H56[3]。

1930年Karrer等提出,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式为11个共轭及2个非共轭的碳-碳双键组成的非环状平面共轭多不饱和脂肪烃,并在1932年由Kuhn和Grund mann证实[4]。

过去由于番茄红素不象胡萝卜素那样具有维生素A 原的活性,而未被重视。

近20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调查表明,番茄红素具有淬灭活性氧、消除人体自由基、预防心脏病、减缓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多种癌症、保护心血管、抗老化、保护皮肤[5~8]等生理功能。

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中最有效的单线态氧淬灭剂,它的淬灭能力是β2胡萝卜素(β2car otene)的2倍,是维生素E的100倍[6~9],因此,其抗氧化性是类胡萝卜素中最强的。

另外,番茄红素的防癌抗癌的效果也明显优于α2胡萝卜素和β2胡萝卜素。

据北卡州立大学研究,番茄红素是所有类胡萝卜素中最强的心脏保护剂[10]。

目前,番茄红素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成分分析和抗癌防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分光光度法对番茄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分光光度法对番茄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剂及 常见金 属 离子 对其 稳 定性 的影 响 , 开发 和 应 用该 色素提 供 了一 定 的理论 依据 。 为
关键 词 : 茄 红素 ; 取 ; 定性 番 提 稳 中图 分类 号 : S 0 ・ T 2 2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N1- 3 0 N 2 0 )6 0 1 — 6 C 1 5 4 / (0 70 — 0 1 0
31 . 色素 与 p H值 的关 系 p H值 下色 素溶 液 的颜色 变化 。结果 如 表 2 。
表 2 不 同 p 值 下 色 素 与颜 色 的 关 系 H

取 一定 量 (0 L 色 素稀 释溶 液 , 5m ) 在酸 度 计 指 示 下 , H I N O 溶 液 调其 p 用 C 和 aH H值 , 察 不 同 观
1 原 料 、 器 与试 剂 仪
11 料 .原
市 售番 茄
1 . 器 2仪
紫外可 见分 光光 度计 f 京普 析通 用仪 器有 限责任公 司) 北
P S2 H 一 C型 酸度计 ( 海雷 磁仪 器 厂 ) 上 HH S型恒 温 水浴锅 ( — 江苏 金坛 市 医疗仪 器 厂 ) 电子天 平 匕 京仪 器 系统 有 限责任公 司1
维普资讯
第 2卷 第 6期 20 0 7年 1 2月
北 京 教 育 学 院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OURNAL JNG NS TT OFBEII I T UTEOFEDUCAT ON( I NATURAL I SC ENCE)
滤渣 饲 料
2 . 4色素 提取率 取三份 番 茄 5克, 别 用等量 的 丙酮溶 液 在 室温 下浸 提 2小 时 , 分 经二 次 提取 后 , 合并 滤液 , 干 得 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
番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水果,也是人们餐桌上常见且喜爱的食材之一。

除了其
美味的味道外,番茄还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富含营养的食品。

在番茄中,番茄红素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和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然而,番茄红素在处理和烹饪过程中容易受到破坏,因此研究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研究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人员对多种因素进行了研究,例如温度,光照,pH值以及处理方法等。

其中,温度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分解和丧失其活性。

在烹饪的过程中,如果使用高温烹饪方法,如油炸或高温烘烤,番茄红素的损失会更大。

因此,对于想要在烹饪中保留番茄红素的食客来说,选择温度适中的烹饪方法,如蒸煮或微波加热会更佳。

光照也是影响番茄红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番茄红素对光敏感,容易在强
光下分解。

因此,为了保持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尽量减少番茄的光照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保持番茄红素所在食物的遮光能力也是维持其稳定性的关键点。

例如,将番茄添加到沙拉中,保留皮和种子,可以提供一层保护。

此外,搭配其他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材也可以增加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pH值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在酸性
环境下更加稳定。

因此,当烹饪番茄时,适量加入醋或柠檬汁,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另外,在烹饪过程中避免使用碱性调料也是保持番茄红素稳定的重要措施。

除了外部因素,从番茄自身的特性出发也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发现,通过选择和培育富含番茄红素的番茄品种,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这些品种通常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和更多的番茄红素积累。

因此,选择这些特殊品种的番茄作为食材,可以更好地享受番茄红素的种种好处。

综上所述,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是一个多方面、多因素的课题。

从温度、光照和pH值等外部因素到番茄品种自身的特性,都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在烹饪和食用番茄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加以注意,以保留番茄红素的丰富营养和滋味。

对于爱好健康的食客来说,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享受番茄的美味与健康益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