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_陈锦瑶

合集下载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早慧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7期摘要:目的:我们进一步的对番茄红素的提取、合成、发展、生产等进行研究。

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综合和调查番茄红素的作用、应用和发展。

结果:它是目前在自然界的植物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剂之一,可有效的法治因衰老、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各种疾病,消除人体自由基、抗癌、防癌的作用。

结论:番茄红素具有很重要的药理作用,也有许多未开发的。

需求量大,更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发展。

关键词:番茄红素;生理功能;药理作用;研究现状1名称来源1873年,Hartsen最早从Tamus L.中分离得到深红色的针状番茄红素结晶。

1875年,Millardet从番茄中获得一种含有番茄红素的粗状提取物,当时命名为Lycopersicon即番茄红素,意味着该化合物来源于番茄,而且与胡萝卜来源的胡萝卜素吸收光谱不同[1]。

2自然界的分布番茄红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在植物中,主要是那些成熟的红色水果和蔬菜,如番茄、西瓜、柿子、草莓、胡萝卜、红肉脐橙、红色葡萄柚等果实,成熟度越高含量越多。

含量最高是是番茄,约3~20mg,西瓜2.3~7.2mg,番石榴5.23~5.50mg,胡萝卜0.65~0.78mg,葡萄柚0.35~3.36mg。

在普通的番茄中,含量为3.3~7.7mg/100g。

一些特殊的番茄品种中,含量高达40mg/100g。

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在最近发现,在秋橄榄这种浆果中番茄红素的含量相当于普通番茄的18倍。

人类自身不能合成番茄红素,需要通过膳食、药物等进行补充,番茄红素吸收后可广泛分布于血液、肾上腺、肝脏、睾丸、前列腺、乳腺、卵巢、消化道等组织器官中,其中血液、肾上腺和睾丸含量较多。

肾上腺的含量为1.90nmol/g、4.34nmol/g睾丸的含量为21.60nmol/g、21.36nmol/g。

[2,3]。

3理化性质番茄果实中的番茄红素有两种存在状态:大部分为细长针状结晶状存在有色体中,呈现明亮的红色,另一小部分(10%左右)以蛋白质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

番茄红素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F 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DOI :10.12161/j.issn.1005-6521.2020.18.033番茄红素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朱原,张永英,朱海波,岳利敏,宋紫玥,吴瑞华,刘冠慧*(河北工程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38)摘要:番茄红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或保健食品预防人类慢性疾病,其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文对番茄红素具有的独特理化性质和抗氧化、降血脂、抗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以期为番茄红素在保健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番茄红素;抗氧化;降血脂;抗癌;提高机体免疫力Advances in Research on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LycopeneZHU Yuan ,ZHANG Yong-ying ,ZHU Hai-bo ,YUE Li-min ,SONG Zi-yue ,WU Rui-hua ,LIU Guan-hu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d Food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Hebei ,China )Abstract :Lycopene has extremely strong antioxidant properties ,can be used as a food additive or health product to prevent chronic diseases in humans.Its extensive biological activ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health.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uniqu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ycopene and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antioxidation ,hypolipidemic ,anticancer and immunity enhanc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lycopene in health food.Key words :lycopene ;antioxidation ;hypolipidemic ;anticancer ;immunity enhancement引文格式:朱原,张永英,朱海波,等.番茄红素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8):202-207ZHU Yuan ,ZHANG Yongying ,ZHU Haibo ,et al.Advances in Research on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Lycopene [J].Food Re -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0,41(18):202-2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31802150);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7402108)作者简介:朱原(1996—),女(满),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安全。

番茄红素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存率提高了, 并能抵抗细菌的感染 。
# I#" 防癌抗癌作用: 早在 4# 年代, 美国的医学专家就首次报道 番茄红素具有抗癌效应。后来,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多次动物实 验, 证明番茄红素确实具有预防和抑制恶性肿瘤的作用。 # I# I!" 与消化道癌危险性的相关性: 在 ")*4 J "))" 年间, 意大 利研究者采用一系列病例 / 对照研究方法, 观察了以食用番茄 的方式摄入大量番茄红素预防消化道癌的作用, 结果发现血清 番茄红素浓度与消化道癌危险性的负相关性。病例组包括经 组织学确诊的口腔癌、 咽癌、 食管癌、 胃癌、 结肠癌和直肠癌病 人, 对照组是无上述癌症的病人, 排除了年龄、 性别等混杂因素 后, 发现高番茄红素摄入与上述各部位癌症危险下降相关, 胃
万方数据
( "" N #I (& ) 。 # I# I$" 与其它癌症的相关性: 对近期诊断为胰腺癌患者的 "’ 年 前的冷冻储存血清样品进行了分析, 并与配对对照的献血者血 清样品进行了比较, 发现血中番茄红素水平与胰腺癌的发生率
[4] 呈负相关 。对黑人妇女的研究发现, 血清番茄红素浓度与宫
颈癌呈强负相关。番茄红素还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和人肺癌 细胞, 抑制作用强于 " / 和 ! / 胡 萝 卜 素, 有效浓度为 " J ’ 对人成纤维细胞 #OC1 P A。但番茄红素与肺癌的危险度不相关,
! !"# 番茄红素的其他作用: ! !" !$# 调节血脂, 预防心血管疾病: 由于番茄红素能够保护低 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破坏, 因而有可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 生。荷兰学者对心肌梗塞患者的检查中发现病人的番茄红素 含量低于健康人, 说明番茄红素与心肌梗塞的发生密切相关。 ! !" !!# 抗辐射, 保护皮肤: 日常生活中辐射、 日晒可加速皮肤氧 化衰老, 衍生皱纹、 色斑。实验证明, 辐射后的皮肤中, 番茄红 素含量减少 "#$ % &’$ , 其他成分含量几乎不变。 ! !" !"# 乳房子宫保健: 番茄红素在体外培养液中对乳腺癌细胞 有抑制能力, 比 ! 胡萝卜素强一倍以上。美国依利诺斯大学对 比研究发现, 体内番茄红素含量低的女性比含量高的女性宫颈 癌发病率高 ( 倍以上。)**) 年 #* 月 # 日 《 世界癌症研究杂志》 发表的美国 +,-./01 女子医院对 (’" 名卵巢癌患者和 ()" 名 健康女性的研究表明, 摄入较多的番茄红素可降低卵巢癌的发 病率。 "# 番茄红素的作用机制 番茄红素诸多的生物学作用, 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普遍认为, 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番茄红素研究进展及应用

番茄红素研究进展及应用

番茄红素是天然存在于番茄、西瓜、番木瓜、粉红色葡萄柚等果蔬中的一种类胡萝卜素,尽管缺乏胡萝卜素那样具有维生素A 源活性的物质,但番茄红素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其抗氧化能力是β-胡萝卜素的2.0~3.2倍,是维生素E 的100倍,素有“藏在西红柿里的黄金”之美称[1],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A 类营养素,并被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具有营养与着色双重作用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加工有利于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率,作为有益于健康的膳食及食品配料,番茄红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

1 理化性质1.1 分子结构 1910年Willstaller 和Escher 在对番茄红素的研究中指出,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异构体,并首次确定了其分子式为C 40H 56[3],分子量536.85。

1930年Karrer 等提出,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式为含有11个碳碳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烃,理论上应有2048种立体异构体,但由于空间阻碍,番茄红素分子中只有少数基团能参与异构,存在可能性较大的番茄红素顺反异构体约72种[4]。

几乎所有来源于天然植物中的番茄红素都是反式构型,此构型最耐热。

大多数食品原料中存在的番茄红素都是反式构型,人体血清中番茄红素含量为0.2~1.0 µmol/L,主要以顺式构型存在[5],长时间加热或紫外线照射可使其异构化,产生部分顺式构型。

番茄红素的顺式与反式异构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熔点、摩尔消光系数、呈色能力、极性、溶解性、最大吸收波长和生物活性的不同。

1.2 溶解性 番茄红素是一种呈红色的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可溶于脂肪、油脂、乙醚、石油醚和丙酮,难溶于甲醇、乙醇[6]。

1.3 稳定性 作为一种不饱和高聚物,番茄红素在植物体内比较稳定,经提纯分离后易于发生氧化反应,稳定性较差。

光、温度、氧气、极度pH 值、金属离子等均会影响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番茄红素的药理作用及保持其稳定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的药理作用及保持其稳定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的药理作用及保持其稳定性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防癌抗癌、保护心血管、提高免疫能力等多种药理作用,是目前国际上功能性食品成分和药品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现综述番茄红素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及保持其稳定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番茄红素;理化作用;药理作用;稳定性【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369-02番茄红素(lycopene)是植物中分布很广的一种类胡萝卜素,呈红色,因最早发现于番茄中而得名。

广泛分布于番茄、西瓜、李、柿、桃、木瓜、芒果、番石榴、葡萄、红莓、云莓、柑橘等的果实,茶的叶片及萝卜、胡萝卜、芜菁、甘蓝等的根部。

其中,以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含量为最高。

根据相关研究,番茄红素的药理功能十分丰富,包括抗氧化、抗衰老、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正因如此,番茄红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青睐,市场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用以补充番茄红素的保健新品。

但是,由于番茄红素含有大量不饱和结构,在加工储藏过程中容易发生降解和异构化,导致生理活性的降低,降解产物也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番茄红素的稳定性也成为其在食品工业推广和使用时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和对提高其稳定性的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番茄红素的生产稳定性提供参考。

番茄红素属于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A类营养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营养、着色双重作用,在保健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

1.番茄红素的药理作用1.1 抗氧化作用番茄红素的抗氧化作用功能在各项功能中得到更多的关注,科学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具有独特的长链分子结构,比其它类胡萝卜素多13个双键,使它具有强有力的消除自由基能力和较高的抗氧化能。

赵娟娟[1]等通过分别建立3种体外实验模型,检测了番茄红素对3种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羟自由基、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抗由Fe2+引发的卵磷脂脂质体过氧化的能力以及对小鼠肝组织匀浆MDA生成的抑制能力。

番茄红素的研究开发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番茄红素的研究开发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础 。
要: 番 茄红 素不仅 是一 种天 然食 用 色素 , 还具 有抗 氧化 、 防癌抗 癌 、 预 防心 血 管疾病等 重要
的 生物 学功能 , 通过 分析番 茄红 素的 结构 与性质 、 开发 现 状 以及在 食 品 中的应 用 , 为后 续研 究做 基
关键 词 : 番 茄红 素 ; 研 究 开 发 ;应 用
中图分类 号 : TS 2 0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 1 6 7 2—5 0 2 6 ( 2 0 1 3 ) 0 4—0 0 5 8 —0 4
R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t o n l y c o p e n e a nd i t s a p pl i c a t i o n i n f o o d
Ab s t r a c t :Ly c op e n e i s no t o nl y a n a t u r a l c o l o r a nt ,wh i c h ha s i nd i s p e n s i b l e b i ol o g i c a l f un c — t i o ns ,s uc h a s a n t i o xi d a n t ,p r e v e n t i ng c a r d i o v a s c ul a r di s e a s e a n d c a nc e r,e t c . Th e s t r uc t ur e a n d pr o pe r t i e s of l yc op e n e, d e ve l op me nt s t a t u s a n d a pp l i c a t i on i n f o od we r e s u mm a r i z e d,ba s i s f or f u r t he r s t u dy . Ke y wo r ds :l yc o pe n e;r e s e a r c h a nd d e v e l o p me nt ;a pp l i c a t i o n

番茄红素的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

番茄红素的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

番茄红素的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傅喆暾;袁杰;黄雄伟;张鸣【期刊名称】《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07(021)001【摘要】番茄红素(lycopene),又名茄红素,是成熟番茄的主要色素,是自然界已知的600多种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的一种。

1873年,Hartsen首先从Tamus CommunisL.berries中提取了番茄红素。

Schunck通过对番茄红素吸收光谱的研究,发现其不同于从胡萝卜中提取的胡萝卜素,于1903年将其命名为Lycopene。

1959年Forssberg最早报道了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但由于它没有β-胡萝卜素那样的β-芷香环结构,不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从而未对其加以重视。

但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它在对单线态氧的淬灭、自由基的清除、阻断亚硝胺形成、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增加免疫力、减少DNA损伤以及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等多种作用方式,起到防癌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功能和延缓衰老等作用。

目前番茄红素健康相关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越来越被世人高度重视。

本文就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概述。

【总页数】4页(P58-61)【作者】傅喆暾;袁杰;黄雄伟;张鸣【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分院,上海,200090;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9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分院,上海,200090;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9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分院,上海,200090;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9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分院,上海,200090;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相关文献】1.番茄红素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J], 潘晓威;叶剑芝;苏子鹏;周慧莲;杨春亮2.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J], 陈文静;张欢;董旭;宋建军3.西瓜中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J], 张美枝4.番茄红素的研究概况 [J], 李春生5.番茄红素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J], 韩美清;赵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番茄红素的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

番茄红素的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

综述收稿日期:2006 11 07番茄红素的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傅喆暾1,2,袁 杰1,2,黄雄伟1,2,张 鸣1,2(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分院,上海200090;2.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90)关键词:番茄红素;作用机制;保健作用;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2199(2007)01 0058 04番茄红素(lycopene),又名茄红素,是成熟番茄的主要色素,是自然界已知的600多种类胡萝卜素(car o tenoid)的一种。

1873年,H artsen首先从Ta m us Co mmunis L.berries中提取了番茄红素。

Schunck通过对番茄红素吸收光谱的研究,发现其不同于从胡萝卜中提取的胡萝卜素,于1903年将其命名为Lycopene。

1959年Forssberg最早报道了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但由于它没有 胡萝卜素那样的 芷香环结构,不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从而未对其加以重视。

但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它在对单线态氧的淬灭、自由基的清除、阻断亚硝胺形成、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增加免疫力、减少DNA损伤以及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等多种作用方式,起到防癌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功能和延缓衰老等作用。

目前番茄红素健康相关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越来越被世人高度重视。

本文就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概述。

1 番茄红素的理化特性番茄红素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熔点为172~175。

它由11个共轭双键及2个非共轭碳 碳双键构成的高度不饱和直链型烃类化合物,为脂溶性色素,纯品为无毒针状深红色晶体。

由于没有 胡萝卜素那样的 芷香酮环结构,所以不具有维生素A原活性,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可溶于脂肪、乙醚、石油醚等[1]。

大部分为全反式构型,小部分为顺式构型,因11个共轭双键都能异构化,故可以产生大约1056种不同的单或多 顺异构体,以5 顺、9 顺、13 顺型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