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感觉系统课件
合集下载
人体八大系统PPT课件

24
消化道 消化腺
小口 肠腔 大咽 肠食 肛道 门胃
肝 脏 胰 腺
唾 液 腺
小 消 化 腺
25
口腔
牙齿 唾液腺 舌
26
牙齿的结构
27
乳牙
恒牙
乳恒 牙牙 从6岁左右开始到14岁左右结束 28
龋 齿
29
胃
暂时储存食物,还能吸收少量的 水、无机盐、酒精、药物等小分子30
肝脏
31
第五节 泌尿系统
肌腹
肌腱
6
脊柱的生理弯曲
颈曲
胸曲
腰曲 骶曲
7
婴幼儿囟门:前囟 后囟
8
婴幼儿腕骨发育的顺序
年龄(岁)
1
3 4 5
6 10
腕骨名称
头状骨、钩状 骨
三角骨 月状骨 大多角骨、舟
状骨 小多角骨
豆状骨
骨化中心出现总 数
2
3 4 6
7
8
9
第二节 循环系统
10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血液循环系统其主 要作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封 闭式的管道系统,血液在这个 封闭的管道里循环流动。淋巴 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
能活动,并影响全身组织的
新陈代谢。
43
神经活动的方式
反射 非条件反射
(先天的)
条件反射 (后天的)
44
反射弧 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45
第七节 感觉器官
46
人体跟外界环境发生联系, 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首先 要通过感觉器官的作用来实 现。感觉器官包括眼、耳、 皮肤、鼻、舌。
47
眼睛(视觉器官)
37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脑神经
消化道 消化腺
小口 肠腔 大咽 肠食 肛道 门胃
肝 脏 胰 腺
唾 液 腺
小 消 化 腺
25
口腔
牙齿 唾液腺 舌
26
牙齿的结构
27
乳牙
恒牙
乳恒 牙牙 从6岁左右开始到14岁左右结束 28
龋 齿
29
胃
暂时储存食物,还能吸收少量的 水、无机盐、酒精、药物等小分子30
肝脏
31
第五节 泌尿系统
肌腹
肌腱
6
脊柱的生理弯曲
颈曲
胸曲
腰曲 骶曲
7
婴幼儿囟门:前囟 后囟
8
婴幼儿腕骨发育的顺序
年龄(岁)
1
3 4 5
6 10
腕骨名称
头状骨、钩状 骨
三角骨 月状骨 大多角骨、舟
状骨 小多角骨
豆状骨
骨化中心出现总 数
2
3 4 6
7
8
9
第二节 循环系统
10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血液循环系统其主 要作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封 闭式的管道系统,血液在这个 封闭的管道里循环流动。淋巴 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
能活动,并影响全身组织的
新陈代谢。
43
神经活动的方式
反射 非条件反射
(先天的)
条件反射 (后天的)
44
反射弧 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45
第七节 感觉器官
46
人体跟外界环境发生联系, 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首先 要通过感觉器官的作用来实 现。感觉器官包括眼、耳、 皮肤、鼻、舌。
47
眼睛(视觉器官)
37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脑神经
运动系统和感觉系统PPT课件

21
病理反射
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 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应。
22
病理反射 Pathologic reflex
Babinski
Oppenheim
Chaddock
Gordon
23
• (二)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锥体系以外与躯体运动有关的传导通路 统称为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结构较复杂,涉及脑内许多结构,包括大 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 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 狭义:基底节(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丘脑底 核、黑质、红核
2
• 瘫痪 • 定义:(骨骼肌)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 • 原因:神经系统病变:多数(神经源性)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少 肌肉病变:少(肌源性)
3
一 解剖和生理基础 (一)运动传导通路:特点:
经2级神经元传导 锥体系
4
1、 皮质脊髓束
①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锥体细胞 内囊后肢
脑干各部
锥体交叉
24
主要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的运动、维持体态姿 势、完成半自动的刻板动作等。
在完成复杂的运动功能时,锥体外系与锥体系是不可分 割的统一体,只有在锥体外系使肢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 适当的肌张力及协调的条件下,锥体系才能支配精确的随 意运动。
锥体系损害表现为瘫痪,而锥体外系损害主要表现为不 自主运动、肌张力改变、运动(增多或减少)等,而非真 正的瘫痪。
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小脑系统各种冲动
的最后共同通路。是运动冲动到达骨骼肌的
唯一途径。
7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病变:瘫痪
8
(二) 反射
病理反射
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 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应。
22
病理反射 Pathologic reflex
Babinski
Oppenheim
Chaddock
Gordon
23
• (二)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锥体系以外与躯体运动有关的传导通路 统称为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结构较复杂,涉及脑内许多结构,包括大 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 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 狭义:基底节(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丘脑底 核、黑质、红核
2
• 瘫痪 • 定义:(骨骼肌)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 • 原因:神经系统病变:多数(神经源性)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少 肌肉病变:少(肌源性)
3
一 解剖和生理基础 (一)运动传导通路:特点:
经2级神经元传导 锥体系
4
1、 皮质脊髓束
①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锥体细胞 内囊后肢
脑干各部
锥体交叉
24
主要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的运动、维持体态姿 势、完成半自动的刻板动作等。
在完成复杂的运动功能时,锥体外系与锥体系是不可分 割的统一体,只有在锥体外系使肢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 适当的肌张力及协调的条件下,锥体系才能支配精确的随 意运动。
锥体系损害表现为瘫痪,而锥体外系损害主要表现为不 自主运动、肌张力改变、运动(增多或减少)等,而非真 正的瘫痪。
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小脑系统各种冲动
的最后共同通路。是运动冲动到达骨骼肌的
唯一途径。
7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病变:瘫痪
8
(二) 反射
感觉系统ppt课件

23
4、疼痛(pain) 系感觉纤维受刺激后的反应。 当痛觉感受器、传导径路或中枢受到伤害性刺激, 或对痛觉起抑制作用的正常神经结构受损后,都 会产生疼痛。不受外界刺激而感受到的疼痛称为 自发性疼痛,由病灶刺激痛觉结构所引起。当有 疼痛发生时,必须注意疼痛的性质、程度、频度、 分布范围、是发作性还是持续性,并注意疼痛加 重或减轻因素。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来自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10
三叉丘系
11
头面部的感觉的传导途径
头面部皮肤和粘膜感受器→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半月节
-升支(短)→-触觉→三叉神经脑桥核 -降支(长)→-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
-交叉→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 →
内囊后肢→丘脑辐射→中央后回感觉区
12
躯干和四肢触觉 传导通路
见于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小脑下后动脉 阻塞综合征)
37
内囊综合征
表现:病灶对侧偏身感觉缺失、偏盲、偏瘫 见于:脑出血
38
感觉皮层损害综合征
表现:单肢感觉缺失、浅感觉障碍较轻 刺激症状---癫痫 见于:梗塞肿瘤、外伤、炎症、寄生虫
39
40
24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30
一.周围神经损害综合征
单神经病:某一神经支配区内的感觉障碍。 如股 外侧皮神经炎
多神经病:四肢远端对称性周围型分布的深 浅感觉减退或缺失。常见药物中毒,营养 缺乏,代谢异常。
31
二.脊神经节损害综合征
表现:病变皮节区刀刺性痛,可有小水泡 常见于:带状疱疹、椎骨转移癌、结核性
的症状,如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 感觉缺失(anesthesia)、感觉减退(hypesthesia)
指在意识清楚时对刺激不发生反应或反应减弱。感觉缺 失有痛觉缺失、温度觉缺失、触觉缺失和深感觉缺失之分, 在同一部位内各种感觉均缺失,称完全性感觉缺失;若在 同一部位仅有某种感觉障碍(如痛觉、温度觉缺失),而 其他感觉(如触觉)仍保存者,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4、疼痛(pain) 系感觉纤维受刺激后的反应。 当痛觉感受器、传导径路或中枢受到伤害性刺激, 或对痛觉起抑制作用的正常神经结构受损后,都 会产生疼痛。不受外界刺激而感受到的疼痛称为 自发性疼痛,由病灶刺激痛觉结构所引起。当有 疼痛发生时,必须注意疼痛的性质、程度、频度、 分布范围、是发作性还是持续性,并注意疼痛加 重或减轻因素。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来自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10
三叉丘系
11
头面部的感觉的传导途径
头面部皮肤和粘膜感受器→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半月节
-升支(短)→-触觉→三叉神经脑桥核 -降支(长)→-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
-交叉→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 →
内囊后肢→丘脑辐射→中央后回感觉区
12
躯干和四肢触觉 传导通路
见于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小脑下后动脉 阻塞综合征)
37
内囊综合征
表现:病灶对侧偏身感觉缺失、偏盲、偏瘫 见于:脑出血
38
感觉皮层损害综合征
表现:单肢感觉缺失、浅感觉障碍较轻 刺激症状---癫痫 见于:梗塞肿瘤、外伤、炎症、寄生虫
39
40
24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30
一.周围神经损害综合征
单神经病:某一神经支配区内的感觉障碍。 如股 外侧皮神经炎
多神经病:四肢远端对称性周围型分布的深 浅感觉减退或缺失。常见药物中毒,营养 缺乏,代谢异常。
31
二.脊神经节损害综合征
表现:病变皮节区刀刺性痛,可有小水泡 常见于:带状疱疹、椎骨转移癌、结核性
的症状,如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 感觉缺失(anesthesia)、感觉减退(hypesthesia)
指在意识清楚时对刺激不发生反应或反应减弱。感觉缺 失有痛觉缺失、温度觉缺失、触觉缺失和深感觉缺失之分, 在同一部位内各种感觉均缺失,称完全性感觉缺失;若在 同一部位仅有某种感觉障碍(如痛觉、温度觉缺失),而 其他感觉(如触觉)仍保存者,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运动系统总论》课件

保护作用
骨骼保护人体的重要器官,如颅骨保护脑, 胸廓保护心、肺等。
运动功能
骨骼与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协同作用,使人 体能够完成各种复杂运动。
参与钙磷代谢
骨骼是钙、磷等矿物质的主要储存库,参与 体内钙磷代谢的调节。
03
肌肉与肌腱
肌肉的分类与功能
骨骼肌
附着在骨骼上,通过收缩 产生运动,是体内最多的 肌肉类型。
骨
成人有206块骨,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其 中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
骨连结
骨连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 。根据连结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纤维连结、软骨连 结和骨性结合)和间接连结(关节)两种。
骨骼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与心肌 同属于横纹肌,均受躯体神经支配,属随意肌。
《运动系统总论》ppt课件
目录
• 运动系统概述 • 骨骼与骨连接 • 肌肉与肌腱 • 关节与运动 • 神经系统对运动系统的调控 • 运动系统常见疾病及防治
01
运动系统概述
运动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骨以不同形式连结在一起,构成骨骼。形成了人体的基本形态, 并为肌肉提供附着,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结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旋转
指关节绕垂直轴进行的运动,如肱骨 围绕骨中心轴向前内侧旋转为内旋, 向外侧旋转为外旋。
环转
指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和旋转 复合运动,如肩关节的环转运动。
关节的生理意义及常见疾病
生理意义
关节的主要功能是运动,通过关节的运动,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同时 ,关节还具有缓冲和减少摩擦的作用,保护骨骼和软组织免受损伤。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四章感觉系统对运动控制的作用

• 肌腱振动技术:振动器
– 本体感觉反馈失真。
动物手术:切断神经传导
精度明显不如 从前,但依然 具有完成技能 的能力
肌腱振动技术:
二、本体感觉的作用
• 影响运动的准确性
– 对肢体错误位置的反馈提供了纠错的基础。
• 影响动作指令的开始时间
– 例如,伸直食指同时提踵。
• 肢体协调
第五节 前馈对动作控制的影响
optical flow
眼球
移動目標
固定目標
一、视觉信息
网球击球时,何时开始动作,何时球拍与球接触,这些信息 的获得离不开视觉信息。 当球接近人时,球距离越近,视网膜上的投影的变化率越大。 通过这种信息可以判断物体接触到视网膜的时间,即触前时 间Tc.
一、视觉信息
运动员运用视觉 信息来准确起跳。 接近40%的调整都 发生在最后一步。
人是看不清楚球的
思考题
• 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 • 中央视觉与周围视觉的区别? • 什么是触前视觉信息?对于体育运动项目
有什么用? • 本体感觉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 前馈和反馈的区别?
中央视觉
中央 有意识
损害 这是什么?(What)
外周视觉
中央和外周 无意识 无
它在哪里?(Where)
一、视觉信息
腹侧视觉系统: •有意识分析的知觉。 •只限制在中央视觉 •需要聚焦和充足的光线。 •于人体注视聚焦的物体很敏感 背侧视觉系统 •为运动的视觉控制提供知觉信息 •全视野的(接近180度), •不要求聚焦 •光线微弱的情况下也能工作。
听觉与动作控制
跑步的脚步声反映出跑步者的节奏; 球棒撞击声为棒球运动员提供棒球被击中程度的信息; 高尔夫球手通过杆头与球碰撞声音判断击球情况
– 本体感觉反馈失真。
动物手术:切断神经传导
精度明显不如 从前,但依然 具有完成技能 的能力
肌腱振动技术:
二、本体感觉的作用
• 影响运动的准确性
– 对肢体错误位置的反馈提供了纠错的基础。
• 影响动作指令的开始时间
– 例如,伸直食指同时提踵。
• 肢体协调
第五节 前馈对动作控制的影响
optical flow
眼球
移動目標
固定目標
一、视觉信息
网球击球时,何时开始动作,何时球拍与球接触,这些信息 的获得离不开视觉信息。 当球接近人时,球距离越近,视网膜上的投影的变化率越大。 通过这种信息可以判断物体接触到视网膜的时间,即触前时 间Tc.
一、视觉信息
运动员运用视觉 信息来准确起跳。 接近40%的调整都 发生在最后一步。
人是看不清楚球的
思考题
• 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 • 中央视觉与周围视觉的区别? • 什么是触前视觉信息?对于体育运动项目
有什么用? • 本体感觉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 前馈和反馈的区别?
中央视觉
中央 有意识
损害 这是什么?(What)
外周视觉
中央和外周 无意识 无
它在哪里?(Where)
一、视觉信息
腹侧视觉系统: •有意识分析的知觉。 •只限制在中央视觉 •需要聚焦和充足的光线。 •于人体注视聚焦的物体很敏感 背侧视觉系统 •为运动的视觉控制提供知觉信息 •全视野的(接近180度), •不要求聚焦 •光线微弱的情况下也能工作。
听觉与动作控制
跑步的脚步声反映出跑步者的节奏; 球棒撞击声为棒球运动员提供棒球被击中程度的信息; 高尔夫球手通过杆头与球碰撞声音判断击球情况
人体八大系统PPT优秀课件

人体八大系统
1
健康教育
人体八大系统
2
3
人体结构组成
共同完成某项 生理功能
系统
器 官
器
官
系统
4
人体的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泌尿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 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5
6
7
8
9
10
二、呼吸系统
27
神经系统的构造与功能
中枢神经
周 围
主要功能:传递“信息”
神
经
分类:感觉和运动
28
神 经 分 布 图
29
神经系统是人体各部机能的调节系统 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其调节功能
30
神经 支配 各器 官示 意图
31
五、消化系统
人体内与消化摄食有关的器官包括:口腔、 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以及 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因 此称它们为消化器官。这些消化器官协同 工作,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和对营养物 质的吸收。所有的消化器官的总和称为消 化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 支气管)和肺。 人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 氧化碳。我们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 程称为呼吸。气体交换地有两处,一是外界 与肺的气体交换(外呼吸),另一处由血液 和组织液与机体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 换(内呼吸)。
11
呼吸系统的构造与功能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负责食物的摄取和消化,使我们获得糖类 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
32
消化系统的构造与功能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肠
1
健康教育
人体八大系统
2
3
人体结构组成
共同完成某项 生理功能
系统
器 官
器
官
系统
4
人体的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泌尿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 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5
6
7
8
9
10
二、呼吸系统
27
神经系统的构造与功能
中枢神经
周 围
主要功能:传递“信息”
神
经
分类:感觉和运动
28
神 经 分 布 图
29
神经系统是人体各部机能的调节系统 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其调节功能
30
神经 支配 各器 官示 意图
31
五、消化系统
人体内与消化摄食有关的器官包括:口腔、 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以及 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因 此称它们为消化器官。这些消化器官协同 工作,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和对营养物 质的吸收。所有的消化器官的总和称为消 化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 支气管)和肺。 人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 氧化碳。我们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 程称为呼吸。气体交换地有两处,一是外界 与肺的气体交换(外呼吸),另一处由血液 和组织液与机体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 换(内呼吸)。
11
呼吸系统的构造与功能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负责食物的摄取和消化,使我们获得糖类 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
32
消化系统的构造与功能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肠
人体九大系统课件

人体九大系统
九 免疫系统
•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由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分子组成。免疫系统分为固 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 免疫。
• 人体共有三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而且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 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除异物。 •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组成
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系统常见的疾病有:肩周炎、骨关节肿胀、 关节积液、生长痛、骨质增生俗称骨刺、氟骨病、 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骨折、股骨头坏死 等。
人体九大系统
二、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
化道是指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可分为口、咽、食道、胃、
小肠、大肠和肛门。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部 分管道称为上消化道。消化腺按体积大小和位置不同
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
男性:排尿异常、脓尿、尿道分泌物、疼痛(尿道痛、 前列腺痛等)、肿块,性功能障碍等 女性: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 附件炎、滴虫病、生殖器疱疹等
人体九大系统
六、内分泌系统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 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和性腺等。
内分泌系统是神经系统以外的一个重要的调 节系统,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它的
性坏死性肠炎、克隆病等; 结肠疾病:各种痢疾、结肠炎、肠激惹综合征、结肠癌等; 肝胆疾病:肝炎、肝硬化、肝寄生虫病、肝脓肿、原发性肝
癌等,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胆道蛔虫症等; 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 腹膜、肠系膜疾病:急、慢性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九 免疫系统
•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由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分子组成。免疫系统分为固 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 免疫。
• 人体共有三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而且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 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除异物。 •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组成
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系统常见的疾病有:肩周炎、骨关节肿胀、 关节积液、生长痛、骨质增生俗称骨刺、氟骨病、 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骨折、股骨头坏死 等。
人体九大系统
二、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
化道是指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可分为口、咽、食道、胃、
小肠、大肠和肛门。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部 分管道称为上消化道。消化腺按体积大小和位置不同
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
男性:排尿异常、脓尿、尿道分泌物、疼痛(尿道痛、 前列腺痛等)、肿块,性功能障碍等 女性: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 附件炎、滴虫病、生殖器疱疹等
人体九大系统
六、内分泌系统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 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和性腺等。
内分泌系统是神经系统以外的一个重要的调 节系统,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它的
性坏死性肠炎、克隆病等; 结肠疾病:各种痢疾、结肠炎、肠激惹综合征、结肠癌等; 肝胆疾病:肝炎、肝硬化、肝寄生虫病、肝脓肿、原发性肝
癌等,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胆道蛔虫症等; 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 腹膜、肠系膜疾病:急、慢性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解剖学基础第二章《运动系统》PPT课件

2)关节的辅助结构: 适应部分关节的特殊功能需要而出现,对增加关节的灵话性和稳固性都有重要
作用,如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等。
(3)关节的运动: 关节的运动与关节面形态有密切关系,有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内和旋外及
环转等运动形式。
二、全身骨及其连结
(一)躯干骨及其连结
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和肋,共51块。它们借骨连结构成脊柱和胸廓。
在体表能看到或摸到的骨和骨骼肌的隆起或凹陷,称为体 表标志。它们对于确定内脏器官的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述
骨是一种器官,主要由骨组织构 成,坚硬,有丰富的血管、淋巴 管及神经。
(一)骨的分类
成人共有206块骨,
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 肢骨3部分。 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 和不规则骨。
短韧带包括椎弓板之间和各突起之间 的连结。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 板间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后壁,并 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各棘突之间短韧带。 故临床上行腰椎穿刺时,除穿过皮肤 和皮下组织外,还需依次经过棘上韧 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等。
3)关节: 主要有关节突关节和寰枢关节。
1.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
(1)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和尾骨1块,椎骨由椎体和椎弓两
部分组成。 椎体呈短圆柱状,椎弓呈半环形,连于椎体的后外侧,两者共同围成椎孔。所有椎
骨的椎孔相连构成椎管,管内容纳脊髓。椎弓分为连结椎体的椎弓根和宽阔的椎弓板 两部分。椎弓根的上、下缘分别称椎上、下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 孔内有脊神经通过。椎弓板上有7个突起,即向后方伸出的棘突;向左右伸出的横突;椎 弓上、下方各伸出一对突起,即上、下关节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未交叉的纤维行于脊髓前索,为 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对侧前角, 支配躯干肌。
2.皮质核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①起于中央前回下 部的锥体细胞
②下行经内囊膝部、 大脑脚底中3/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大脑皮质 到
脊髓前角 的
纤维束
大脑皮质 到
脑干 脑神经运动核
的纤维束
二 运动传导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锥体系 1.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①起于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 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
②下行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 脑桥基底部、延髓的锥体 ③在锥体交叉处约75~90%的纤维 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 行于脊髓外侧索终止于脊髓前角, 支配四肢肌
含纹状体系统和前庭小脑系统。
多条复杂的神经环路。
主要功能:
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姿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锥体外系
基底节: 纹状体(尾状核、壳
核、苍白球) 红核 黑质 丘脑底核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受损后主要表现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运动传导束受损定位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皮质型:单瘫 内囊型:三偏综合征 脑干型:交叉性瘫痪 脊髓型:截瘫或四肢瘫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脊髓前角细胞:节段性软瘫,无感觉障碍 前根:节段性软瘫,无感觉障碍
脊髓丘脑束 (前束)(侧束) 白质前连合
交叉
边上升 边交叉
丘脑 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内侧丘系 的外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要求掌握的要点:
1、在脊髓后根内侧换第二级神经元。 2、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纤维上升1-2个节段 后,经白质前联合到对侧。 3、侧索--传导痛温觉--脊髓丘脑侧束
概述
浅感觉:皮肤粘膜痛温触觉
感觉系统
深感觉:骨关节运动位置振动觉
复合感觉:实体觉、图形觉、 定位觉、两点辨别觉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感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传导通路:
感觉神经
脊神经节
交 脊髓后角 叉
脊髓丘脑侧束
中央后回 旁中央小叶后部
丘脑皮质束
躯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中处,央请后联系回网中站或上本2人/3删和除。中央旁小叶后部
行程
交叉
楔薄 Ⅱ束
核
肌 上肢、 、 躯干上部
腱 、
Ⅰ 脊神经节 下肢、
关 节
躯干下部 传入神经
后根
周围突 中枢突
内侧丘系
中线旁 下橄榄核
之间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薄束
前索--传导粗触觉--脊髓丘脑前束 4、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发 出纤维形成--丘脑中央辐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感觉传导通路
深感觉传导通路:
周围突 感受器
脊神经节
交 薄束 叉 楔束
内侧丘系
中央后回 旁中央小叶后部
丘脑皮质束
丘脑腹后外侧核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述
运动系统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束) 下运动神经元
锥体外系
小脑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
包含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 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在皮质脊髓束表现为软瘫
即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深、浅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
在皮质核束表现为核下瘫:即同侧全部面肌瘫痪和舌肌瘫痪 (伸舌偏向同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七节 感觉系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锥体外系损伤表现
主要表现:肌张力变化和不自主运动
运动减少 肌张力高
帕金森病
苍白球病变 黑质病变
运动增多 肌张力低
小舞蹈病
尾状核病变 壳核病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小脑
通过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与脊髓、前庭、 基底节、皮质等联系
主要功能: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 及协调随意运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下运动神经元
包含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 发出的神经轴突。
接受锥体系、锥体外系和小脑的冲动, 通过周围神经传递至肌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统以外的所有躯体运动的神经 系统结构。
外 后索 内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丘脑 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神经丛:单个肢体软瘫,感觉障碍等 周围神经:局部肌肉软瘫,感觉障碍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在皮质脊髓束表现为硬瘫:
即肌张力增高、肌肉不萎缩、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在皮质脑干束表现为核上瘫:即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瘫痪和 舌肌瘫痪(伸舌偏向对侧)。
③大部分终止双侧脑神 经运动核,支配双侧眼 外肌、咀嚼肌、面部肌、 咽喉肌、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④小部分终止于对侧面神 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 支配对侧的面下部肌、舌 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 I 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上下颠倒 头部为正 •左右交叉 •面积决定 于功能
丘脑腹后外侧核
躯干四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中处,央请后联系回网中站或上本2人/3删和除。中央旁小叶后部 痛温粗触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损伤症状
上升 1—2节段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皮肤 传入神经
周围突
后根
中枢突
脊髓丘系
下橄榄核 背外侧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2.皮质核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①起于中央前回下 部的锥体细胞
②下行经内囊膝部、 大脑脚底中3/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大脑皮质 到
脊髓前角 的
纤维束
大脑皮质 到
脑干 脑神经运动核
的纤维束
二 运动传导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锥体系 1.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①起于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 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
②下行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 脑桥基底部、延髓的锥体 ③在锥体交叉处约75~90%的纤维 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 行于脊髓外侧索终止于脊髓前角, 支配四肢肌
含纹状体系统和前庭小脑系统。
多条复杂的神经环路。
主要功能:
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姿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锥体外系
基底节: 纹状体(尾状核、壳
核、苍白球) 红核 黑质 丘脑底核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受损后主要表现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运动传导束受损定位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皮质型:单瘫 内囊型:三偏综合征 脑干型:交叉性瘫痪 脊髓型:截瘫或四肢瘫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脊髓前角细胞:节段性软瘫,无感觉障碍 前根:节段性软瘫,无感觉障碍
脊髓丘脑束 (前束)(侧束) 白质前连合
交叉
边上升 边交叉
丘脑 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内侧丘系 的外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要求掌握的要点:
1、在脊髓后根内侧换第二级神经元。 2、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纤维上升1-2个节段 后,经白质前联合到对侧。 3、侧索--传导痛温觉--脊髓丘脑侧束
概述
浅感觉:皮肤粘膜痛温触觉
感觉系统
深感觉:骨关节运动位置振动觉
复合感觉:实体觉、图形觉、 定位觉、两点辨别觉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感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传导通路:
感觉神经
脊神经节
交 脊髓后角 叉
脊髓丘脑侧束
中央后回 旁中央小叶后部
丘脑皮质束
躯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中处,央请后联系回网中站或上本2人/3删和除。中央旁小叶后部
行程
交叉
楔薄 Ⅱ束
核
肌 上肢、 、 躯干上部
腱 、
Ⅰ 脊神经节 下肢、
关 节
躯干下部 传入神经
后根
周围突 中枢突
内侧丘系
中线旁 下橄榄核
之间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薄束
前索--传导粗触觉--脊髓丘脑前束 4、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发 出纤维形成--丘脑中央辐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感觉传导通路
深感觉传导通路:
周围突 感受器
脊神经节
交 薄束 叉 楔束
内侧丘系
中央后回 旁中央小叶后部
丘脑皮质束
丘脑腹后外侧核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述
运动系统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束) 下运动神经元
锥体外系
小脑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
包含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 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在皮质脊髓束表现为软瘫
即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深、浅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
在皮质核束表现为核下瘫:即同侧全部面肌瘫痪和舌肌瘫痪 (伸舌偏向同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七节 感觉系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锥体外系损伤表现
主要表现:肌张力变化和不自主运动
运动减少 肌张力高
帕金森病
苍白球病变 黑质病变
运动增多 肌张力低
小舞蹈病
尾状核病变 壳核病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小脑
通过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与脊髓、前庭、 基底节、皮质等联系
主要功能: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 及协调随意运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下运动神经元
包含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 发出的神经轴突。
接受锥体系、锥体外系和小脑的冲动, 通过周围神经传递至肌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统以外的所有躯体运动的神经 系统结构。
外 后索 内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丘脑 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神经丛:单个肢体软瘫,感觉障碍等 周围神经:局部肌肉软瘫,感觉障碍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在皮质脊髓束表现为硬瘫:
即肌张力增高、肌肉不萎缩、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在皮质脑干束表现为核上瘫:即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瘫痪和 舌肌瘫痪(伸舌偏向对侧)。
③大部分终止双侧脑神 经运动核,支配双侧眼 外肌、咀嚼肌、面部肌、 咽喉肌、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④小部分终止于对侧面神 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 支配对侧的面下部肌、舌 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 I 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上下颠倒 头部为正 •左右交叉 •面积决定 于功能
丘脑腹后外侧核
躯干四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中处,央请后联系回网中站或上本2人/3删和除。中央旁小叶后部 痛温粗触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损伤症状
上升 1—2节段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皮肤 传入神经
周围突
后根
中枢突
脊髓丘系
下橄榄核 背外侧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