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麻规范化种植及栽培技术
天麻规范化栽培技术

天麻规范化栽培技术
天麻又名定风草,为兰科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
以块茎入药,有益气镇痉、平肝息风、定惊祛湿的作用。
可治头昏目眩、肢体麻木、癫痫、小儿惊风、高血压病、耳源性眩晕等症。
天麻主产贵州,云南、四川、广西亦产。
广东粤北、粤西北尚有试种。
一、生态特性
1、天麻生长与蜜环菌的关系天麻是一种无根无绿色叶片的奇特植物,其块茎常年潜入土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由于本身没有直接接收土壤营养和制造营养的器官,它主要依靠一种叫做“蜜环菌”的野生真菌来供给营养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及繁衍后代。
故培养蜜环菌是栽培天麻的首要工作。
2、蜜环菌的生长特性蜜环菌是白磨科蜜环菌属的一种腐生真菌。
在高山树林里,初腐朽的树桩、树根和倒土树干与枝桠上,常有野生蜜环菌生长,尤其在溪沟两旁湿润处最多,所以凡有野生天麻生长的地方都有野生蜜环菌。
蜜环菌最喜欢生长在??5?5―6的微酸性土壤地带。
蜜环菌的发育阶段可分为菌丝体及子实体两部分。
3、天麻的生长环境野生天麻多生长在夏季冷凉,海拔1000―1800米,年降雨量在1400―16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80%―90%,土壤湿度50%―70%,气温不超过25℃的凉爽环境。
生产实践证明,人工栽种天麻,一般在海拔800―1800米的地区均可进行,但以海拔1100―1600米的地带较合适。
如果能做到人工控制土壤温度与湿度,在海拔较低的平坝地区及室内同样可栽种天麻,在地下室和防空洞内也可栽培。
天麻喜生长在疏松、腐殖质较多、透气性好的微酸性土壤
中。
在粘土(如湿黄泥地)中生长不良。
天麻生态种植规程

天麻生态种植规程一、种植环境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pH值5.5-6.0的沙壤田地。
确保有适当的荫蔽,避免阳光直射。
二、土壤准备在选定的田地中,用铁锹挖出深35cm、宽85cm的土穴。
清除石块、树根等杂物,确保土壤疏松。
三、菌材准备1. 蜜环菌的选择:选择新鲜、健壮的蜜环菌,无病虫害。
2. 菌材培养:将蜜环菌接种在选定的菌材上,如树枝、木屑等,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四、种植方法1. 种麻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天麻种麻。
2. 种植时间:春分至清明期间,土壤温度稳定在10℃-12℃时种植。
3. 种植方式:将天麻种麻放置在菌材和木枝的中间,用腐叶土覆盖,保持土壤湿润。
五、田间管理1. 水分控制:保持土壤湿度在40%左右,生长期间需水量较大,需定期灌溉。
2. 温度调节: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地温保持在15℃-28℃。
3. 遮荫:在强光照射下,需搭建遮荫设施,防止阳光直射。
4. 防病:定期检查天麻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5. 除草: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人工除草时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害天麻。
六、收获与加工1. 收获时间:当年冬季至次年春季为收获期。
2. 收获方式:小心挖取天麻,避免损伤。
去掉泥土和残留叶,分类存放。
七、贮藏与运输1. 贮藏:将天麻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定期检查,防止虫蛀和霉变。
2.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干燥,避免潮湿和碰撞。
八、包装与销售1. 包装:天麻应使用清洁、干燥、无异味的纸箱或塑料箱包装,内衬防潮纸或塑料薄膜。
2. 销售:天麻的销售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九、质量标准与检验1. 质量标准:天麻应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如长度、直径、重量等。
2. 检验方法:采用称重、测量、观察等方法对天麻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天麻生态种植规程包括种植环境选择、土壤准备、菌材准备、种植方法、田间管理、收获与加工、贮藏与运输、包装与销售、质量标准与检验等环节。
天麻林下种植流程

天麻林下种植流程
1. 土壤准备:选择适宜的土壤进行犁地和平整,除去杂草和石块,使土壤松软透气,保证化肥充分分布。
2. 种植天麻:将天麻的种子在水里浸泡24小时,捞起晾干。
选
取适宜的天气,在一定的间距和深度下撒种,然后轻轻覆盖一层土壤,均匀喷水。
定期浇水并保持土壤湿润。
3. 病虫害防治:及时巡查,发现病虫害要立即处理。
可以选用
天然有机农药进行喷洒,也可以采用轮作、合理施肥等方法预防病虫害。
4. 管理管理:成长期间要定时进行修剪和控制植株密度,保证
氧气和阳光的渗透。
成熟后,要注意及时收成和处理,避免过期降低
产量。
5. 收获和销售:一般在天气晴朗的早晨进行收获,掐去地上部分,摘取地下真菌。
处理后,可按市场要求进行包装,运输和销售。
注:天麻种植涉及多方面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管
理和操作。
优质天麻种植管理技术

优质天麻种植管理技术探究引言近年来天麻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天麻种植管理技术不够成熟、规范化程度不高,导致天麻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着天麻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为此,应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天麻种植管理技术,促进天麻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迈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1 种子处理在早春,应选择那些顶芽丰满、健康、完好、没有受到任何病虫害的天麻,并且它们的重量超过100 克。
应在温室里进行育种,并且在箱子里放入10 厘米厚的填充料,然后分成两行,每行摆放 10~15 个,最后再覆盖 8~10 厘米的填充料。
为了获得最佳的植物生长效果,建议采取畦栽的方式。
这样,就可以同时种植多层植物,而无需添加菌剂。
植物生长完成后,还应该注意插杆、遮阴和打尖,并且要确保温度在 20~ 25℃之间,湿度保持在 50%。
此外,为了让植物更好地繁殖,建议在植物开花后的次日上午 10 时左右进行人工授粉,并且要按照植物的生长阶段来操作。
在 15~ 20 天的时间里,经过精心的授粉,种子就会完全发育。
当果实完全没有破损,手感柔软,剥去外壳时,种子会轻松掉落,颜色为淡黄。
此时,就可以采摘。
最下面的果实最早会变得成熟,所以可以立刻采摘并储存,而最上面的则要按照时间顺序收割,并定期检查。
最后,要把果实用纸袋装起来,并存放在冰箱里(4~5℃),避免长时间储存。
一般存放 30 天。
2 天麻块茎准备在秋冬两个季节,为了获得最优的天麻品质,需要仔细筛选 10~30 克的白麻和米麻,以确保它们呈现出黄白色、新鲜、无失水、无病斑、无创伤、无冻害、无腐烂等特征,同时,还要注意其体型的完整性,以及芽眼的清晰度。
除了采取种植方式之外,还应当谨慎考虑,由于无性繁殖的多代影响,天麻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因此不建议采用。
应该优先考虑使用具有良好生育能力的白麻和米麻进行播种。
天麻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天麻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一、引言天麻(Scientific name:Gastrodia elata Blume)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为了增加天麻的产量和质量,科学的种植技术与良好的栽培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天麻的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二、土壤选择与调整1. 适宜的土壤类型天麻喜生长在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弱酸性土壤中。
2. 土壤酸碱调节添加石灰或有机肥料可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其维持在6.0-6.5的范围内。
3. 土壤的改良如果土壤质地较重,可通过添加砂土、腐殖土等改良剂来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三、繁殖与种子处理1. 开展无性繁殖天麻通常通过块茎繁殖,可以将成熟的块茎进行分株,然后进行定植。
2. 种子处理与播种如果选择种子繁殖,首先需要将天麻的种子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可以包括去翅、浸泡、消毒等步骤。
然后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播种。
3. 定植密度天麻的定植密度根据土壤质量和品种选择,一般为2.5-3.5万株/亩。
四、生长环境要求1. 光照天麻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一般需要每天6-8小时的光照。
2. 温度与湿度天麻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以上。
3. 水分管理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控制好灌溉的水量,避免过度灌溉或缺水。
4. 通风与气候要求良好的通风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天麻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
五、栽培管理1. 施肥天麻生长期需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可以通过分次施肥,保证营养的均衡供应。
2. 病虫害的防治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采取生物防治等方法。
3. 除草保持天麻生长环境的清洁,定期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天麻生长的竞争。
4. 支架搭建天麻生长过程中,需要支架来支撑茎秆,避免斜伏或折断。
5. 病株的清理及时清理受病害侵染的天麻植株,防止病害传播。
六、采收与加工1. 采收时机与方式天麻的最佳采收时机为茎秆枯萎之后,可以选择整株拔起或仅采收地下块茎。
天麻规范化栽培技术

地上部分为直立茎,高约30~100厘米,圆柱形 ,具细长分枝。
3
叶
天麻的叶片为鳞片状,淡绿色或黄绿色,互生, 无柄。
生长环境
01
02
03
温度
天麻生长适宜温度为10~ 25℃,适宜温度范围为10 ~25℃,温度低于5℃时 ,块茎进入休眠状态。
湿度
天麻生长适宜湿度为60% ~80%,过干或过湿都会 影响天麻的生长。
分解吸收
天麻能够分解并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如树皮、树叶等,为其提供 营养。
吸收机制
天麻通过菌根与蜜环菌共生,利用蜜环菌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并 吸收其代谢产物作为营养来源。
03
天麻规范化栽培技术流程
栽培基地选择
气候条件
选择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植被茂密、具有较好的遮 荫条件的地方。
土壤条件
选择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或轻 质、肥沃的腐殖土。
将清洗干净的天麻块茎切成片状,晾晒至 干燥。
包装贮藏
注意事项
将晒干的天麻片进行包装,贮藏在干燥、 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受潮和发霉。
加工天麻时应注意卫生,避免污染和交叉 感染。同时,应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晾晒 ,以保证天麻的质量和口感。
06
天麻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经济效 益与前景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直接经济效益
加强合作与交流
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加 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
动天麻产业的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避免污染
栽培基地应远离污染源,确保天麻生长环境的安全。
栽培床的准备
栽培床的搭建
根据栽培面积和地形,搭建适宜 的栽培床,一般采用木条或竹条 搭建,高度控制在1.5米左右。
天麻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

天麻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天麻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镇痛、镇静、抗惊厥等药效,被广大消费者喜爱。
由于天麻比较难以种植,且对环境、土壤的特殊要求比较高,因此,天麻的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天麻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帮助大家掌握种植天麻的技巧。
天麻种植技术选地天麻生长的适宜环境一般为海拔800~1500米左右,山坡或丘陵地带。
选地时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风力较小的独立山丘或山坡,土层深厚、肥力好的利于种植。
避免种植在深海拱、石头、沙土、盐碱地或疏林地。
繁殖天麻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双翅果熟透后摘取,晒干或搓破,取种仁出种子,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繁殖时应选用健壮的种子,以发芽率高的为宜。
播种播种时间通常在气温适宜、降雨较多的春季和秋季。
播种前要把土壤松散、去掉杂草。
每亩种子量一般在6~8斤之间,播种后撒上一层薄草,增加土壤的保水性。
管理天麻对土壤有较高的肥料要求,应及时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和磷、钾肥等营养元素。
同时,应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苗木生长期一般在3~4年之间,在生长期按定期修剪、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阳光,保护植株免受害虫侵害。
收获天麻一般在秋季收获。
当荚果成熟呈黄褐色时,将整个植株拔起,晒干或蒸汽熏处理后,取出生根区及地下茎,不断反复揉搓泡水,直到泡出无色液体即可。
天麻栽培管理方法撒草保持保水种植天麻时,应坚持草保土、秸秆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质量下降。
在耕作过程中,要避免重压,防止土壤板结。
摘芽防旺长天麻生长迅速,一段时间内很难控制株高。
为了保证一定的药效,应定期摘除其未成熟的植株,以避免过分浪费。
防虫治病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喷洒有关药剂,以防止天麻受到害虫和病菌的伤害。
此外,还要注意伐株时要去除地上部分,以免过度缺水导致疾病的产生。
鉴定和化解病害要及时,若发现过多的受害植株,应及时清理,确保整个种植过程的健康性。
贴心保密防偷天麻种植过程不仅需要种植管理,还需严密防止偷盗。
天麻的种植与管理

天麻的种植与管理天麻在种植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事项需要我们去注意的,例如一些病虫害的防治,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天麻的种植与管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天麻播种期注意事项(1)菌叶拌种:①播种前先将萌发菌三级种,按每平方米用量4瓶,用清洁的铁钩从菌种瓶中取出,放入清洁的拌种盆中,将菌叶撕开成单张;②采收的天麻嫩果和将裂果按每平方米播种蒴果30~40个,将种子抖出;③将种子装入播种筒撒在菌叶上,同时用手翻动菌叶,将种子均匀拌在菌叶上,并分成两份;④撒种与拌种工作应两人分工合作,免得湿手粘去种子。
防止风吹失种子。
(2)菌床播种:播种时挖开菌床,取出菌材,耙平床底,先铺一薄层湿落叶,然后将分好的菌叶用1份撒在落叶上,按原样摆好下层菌材,菌材间留3~4厘米距离,盖土至菌材平,再铺湿落叶,撒另一份拌种菌叶,放菌材后覆土5-6厘米,床顶盖一层树叶保湿。
(3)畦播:(菌枝、树枝、种子、菌叶播种):挖畦长2米~4米,宽1米,深20厘米,将畦底土壤挖松整平,铺一层水泡透并切碎的青棡树落叶,撒拌种菌叶一份,平放一层树枝段,树枝段间放入蜜环菌三级种,盖湿润腐殖质土填满树枝段间空隙,然后用同法播第二层,盖腐殖质土10厘米,最后盖一层枯枝落叶,保温保湿。
天麻播种前要注意什么(1)菌床:选择气候凉爽、潮湿的环境,疏松肥沃、透气透水性好的土壤,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做菌床。
在播种前两个月做好菌床,床长2~4千米,宽1米,深20厘米,每平方米用菌材10公斤,新段木10公斤;用腐殖质土培养。
先将床底挖松,铺3厘米厚的腐殖质土,将菌材与新段木相间搭配平放,盖土填满空隙,再如法放第二层,最后盖土8厘米。
(2)菌种:萌发菌和蜜环菌三级种,按每平方米用4~5瓶(500毫升)袋准备。
(3)树枝:选青棡、桦木等阔叶树的树枝,砍成长4~5厘米,粗1-2厘米的树枝段,每平方米用量1~2公斤。
(4)青棡树落叶先在水中浸泡充分吸水,然后切碎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麻规范化种植及栽培技术
一.规范化种植标准
1.利用林地种植的,每亩必须保留林木110株以上;利用荒坡、灌木林种植的,应确保50%地表植被不遭受破坏,保留行间灌木林,并在行间同步种植林木110株以上。
2.按照“五必须,五有”的要求,种植1亩天麻,必须配套种植4亩菌材林。
3.打塘规格:根据各种植地块坡度、海拔、立地条件不同,打塘规格分别60cm×50 cm(亩333塘,株行距30 cm×170 cm);80 cm×50 cm(亩250塘,株行距30 cm ×190 cm);100 cm×50 cm(亩200塘,株行距30 cm×210 cm);200 cm×50 cm(亩100塘,株行距30 cm×290 cm)。
4.天麻种植要求先申报后种植,按菌材林配套建设、种植地块权属、菌材审批、良种和“两菌”使用情况等要求予以审核办理。
二.栽培工序
选种授粉栽培田间管理
三.有性栽培技术
1.选种。
种麻可收购当地野生天麻育种,也可以选择优质的人工种麻育种。
选择的种麻要求麻型短而圆,无机械损伤,无腐烂变质,顶芽饱满,环纹均匀且间距小的天麻作种麻。
2.育种。
育种可选择地面上和盆内,在地面上育种,先将湿润的土壤按50cm宽均匀铺于地面上,厚度15-20cm,中间留40cm步道,长度可根据房间而定。
将种麻按10×20cm的间距规范摆放在土壤上,要求顶芽向上,周围用泥土固定,然后覆土15-20cm。
盆内育种与地面操作相同。
3.授粉。
育种20天左右,天麻开始抽茎开花,当花芽全部分化后,通过人工平顶将顶部3-6个花芽摘除,以保证其余花芽营养丰富,生产的果实饱满。
授粉的主要技术要点:一是掌握最佳授粉时间。
花芽分化结束后,将由下而上逐渐成熟,当花芽成熟时,花瓣会自然分开,花瓣分开1-2日内是授粉的最佳时期,超过2日花瓣自然凋谢,雄蕊变黑失去活力。
二是用消毒后的竹签将雄蕊轻轻取下,放入雌蕊子房内即完成授粉。
4.收粉。
授粉后,要随时观察蒴果的生长情况,蒴果一般由下而上成熟,成熟的蒴果上面有6条突起的黑线,用手摸感觉微软,眼观透明即可采收,果成熟一个采摘一个。
天麻种子内没有营养,种子寿命极短,最好是当天摘当天进行拌种,但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播种,可将蒴果内的花粉(种子)用干净鸡毛刷到报纸或牛皮纸上,放到阴晾处晾干保存。
也可将种子用牛皮纸袋包好放于4℃冰箱恒温贮藏,贮藏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超过7天。
5.拌种。
当天采收的种子最好立即拌种,这样能最大化提高天麻种子发芽率。
具体方法是将一瓶萌发菌(市场上
有售)撕成3×3cm左右的块状,放在一个大的塑料袋内,将收集的15-20个蒴果内的花粉均匀拌入萌发菌中,一般需要4-5天时间,注意不能将拌好的种直接放在太阳光下。
6.栽培。
(1)埋材。
在预先挖好的塘内,用锄头将塘的底部挖松,将准备好的菌材顺塘放入。
技术要点:一是菌材之间以3-5cm宽为宜,中间填实泥土,不能有空隙。
二是菌材放入塘前先用清水浸泡,每根菌材砍2-3个鱼鳞口。
(2)放菌。
安放密环菌(带菌材)。
在安放密环菌(带菌材)时,密环菌一定要放在两节材交叉的锯口处,确保菌能快速感染新材,一般每塘使用密环菌半瓶,使用密环菌就不需要加带菌材了。
带菌材主要是放在两根菌材的锯口中间,保证每个锯口都能感染到密环菌即可,要求用土将带菌材填实,不留空隙。
(3)下种。
下种是将拌种后保存在塑料袋内的种子放到菌材上,促进种子生长发育的过程。
一般每塘放入半瓶带种的萌发菌即可,放入过多天麻数量增加,质量较差;放入过少产量过低,浪费土地资源。
技术要点:在下种时,一定要保证种子均匀地放在菌材上,同时带种的萌发菌不能被阳光直射,一旦被阳光直射萌以菌将失去活力。
(4)覆盖树叶。
下种完成后,用新鲜的阔叶树树叶和小枝铡成10cm长左右覆盖在带种的萌发菌上,厚度2-3cm。
(5)盖土。
最后在树叶上盖上一层15cm厚的泥土,
要求泥土疏松,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对雨湿条件充足的地区盖上泥土即可,雨湿条件差的地区用铁铲将土拍紧,天麻有性种植结束。
四.无性栽培技术
无性种植是将有性种植收获的种麻(白头)再次进行栽培后收获箭麻的过程,其栽培工艺与无性栽培大体相同。
1.埋材。
无性种植必须提前半年将材埋入塘中,并加入密环菌,埋材和放菌的程序及要求与有性栽培的一致。
2.下种。
将有性种植成熟的种麻移栽到预先埋好材的塘内。
技术要领:一是对预先埋好的材进行检查,检查材上密环菌的感染程度,如果材上感染密环菌较好,才能下种,否则不能下种。
二是下种时,要保证白头的顶芽朝上,天麻以45度放置最宜,周围用泥土填实。
3.覆盖树叶。
下种完成后,用新鲜的阔叶树树叶和小枝铡成10cm长左右覆盖在带种的萌发菌上,厚度2-3cm。
技术要领:树叶和小枝要用水浸湿。
4.盖土。
最后在树叶上盖上一层15cm厚的泥土,要求泥土疏松,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对雨湿条件充足的地区盖上泥土即可,雨湿条件差的地区用铁铲将土拍紧,天麻无性种植结束。
五.天麻常见病害防治
1.天麻常见病害有霉菌、腐烂病两种。
防治措施:一是栽培地应选择透水、透气性好的沙壤土,不要选熟地、粘土或涝渣积水地;二是培育菌材或栽天麻时发现杂菌感染的
菌材去掉不用,保持菌种纯净;三是栽种天麻时,菌材间的间隙要用泥土填实(留有空隙的地方因湿度大易生杂菌);四是栽种时加大密环菌(带菌材)用量,促使密环菌旺盛生长,从而抑制杂菌生长。
2.天麻虫害防治。
常见的天麻害虫有蝼蛄、蛴螬和白蚂蚁等。
防治方法:一是人工捕杀。
一旦发现种植地泥土或沙有隆起现象,可扒开土或沙,进行人工捕捉杀灭。
二是灯光诱杀。
可借助昆虫大多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在种植地内用黑光灯进行成虫诱杀。
三是物理诱杀。
可在种植地四周及鲜材上放几块松木板,引白蚂蚁到松木板上予以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