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种植技术大全
天麻种植技术方法

天麻种植技术方法天麻(scientific name: Rhizoma Gastrodiae)是一种地生兰科植物,常见于中国、日本、朝鲜等地。
天麻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能够用于治疗头痛、失眠、急慢性肝炎等疾病。
天麻的种植技术与方法对于提高天麻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天麻的种植技术方法。
1. 地块选择与准备: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坡地作为天麻种植地块。
在选好的地块上进行耕作,深翻土壤,除去杂草和根系,并进行平整。
然后根据土壤条件进行酸碱度调节和有机肥的施用,以提供天麻生长所需的养分。
2. 种子处理:天麻的种子较难发芽,需要进行适当的种子处理。
首先将种子进行清洗和浸泡,去除种皮上的外部物质。
然后进行石灰水浸泡,浸泡时间为6-8小时。
最后将种子在温暖的地方晾晒,待种子充分干燥后即可用于种植。
3. 播种与管理:天麻的主要繁殖方式是通过种子进行播种。
在适宜的季节(一般为春季),将种子均匀撒在准备好的地块上,然后用土壤轻轻覆盖,厚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
播种后要保持湿润,避免干燥和浸水。
同时加强除草工作,以保证天麻的正常生长。
4. 病虫害防治:天麻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对于常见的病害如叶斑病、立枯病和顶斑病,可以使用适当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对于常见虫害如蚜虫和蓟马,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这些防治措施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有效。
5. 管理与栽培:天麻的生长周期长,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栽培。
首先要定期进行除草和松土,保持土壤通气性和养分供应。
其次要注意适度浇水,避免过度干旱或过度湿润。
此外,还要注意定期施肥,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6. 收获与加工:天麻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5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的收获和加工。
天麻的地下块茎可作为药材收获,并进行加工制成成品。
收获后要进行清洗和晾晒,待块茎充分干燥后,可进行切片或研磨成粉末,并进行包装储存。
天麻栽培技术

天麻栽培技术一、引言天麻(学名:Gastrodia elata Bl)是一种珍稀的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天麻的栽培技术,以帮助种植者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天麻的种植。
二、土壤准备1.选择合适的土壤:天麻适宜生长在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建议选用酸性土壤或中性土壤。
2.土壤处理:在土壤准备阶段,应该进行杂草清除、施肥和翻耕等工作,以确保土壤的良好质量。
三、种子选取和播种方法1.种子选取:种植天麻的种子应选取成熟、完整的种子,以确保良好的发芽率。
2.播种方法:将种子均匀撒在准备好的土壤上,并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
四、苗期管理1.温度控制:维持稳定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的生长范围内。
2.光照和湿度:提供适量的光照和湿度,避免干旱或过度湿润。
3.施肥:在苗期适时施肥,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
五、移栽和定植1.移栽时机: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植株生长状态,将幼苗移栽到预先准备好的固定位置。
2.定植方法:在定植孔中放置幼苗,并填充适量的土壤以固定幼苗。
六、生长管理1.灌溉:保持土壤湿润的同时避免积水。
2.剪枝:及时修剪枝叶,促进天麻的生长和分枝。
3.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如发现任何病虫害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七、收获和储存1.收获时机:待天麻充分成熟后进行收获。
2.收获方法:将植株整株拔起,并清洗干净。
3.储存方式:将收获的天麻晾晒至充分干燥,然后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八、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天麻照片2.种植记录表格3.天麻的相关研究文献九、法律名词及注释1.植物新品种保护法:指保护新品种植物的育种者的权益以及促进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应用的法律。
2.农药管理法:指对农药的生产、管理和使用进行规范和监督的法律。
3.生态环境保护法: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法律。
天麻栽培技术

天麻栽培技术一、引言天麻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神经保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因此,天麻的栽培技术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天麻的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二、选地1.土壤要求天麻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适宜的土壤PH值为6.5-7.5,有机质含量在2%-3%之间。
2.气候要求天麻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
同时,天麻对光照要求较高,在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阳光。
三、施肥1.基肥在种植前应进行基肥施用,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可使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混合施用。
每亩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100-150公斤。
2.追肥在天麻生长期间,应及时进行追肥。
可选用复合肥或尿素、磷酸二铵等化肥进行追肥。
每亩用量为复合肥50-75公斤,尿素15-20公斤,磷酸二铵30-40公斤。
四、灌溉天麻对水分要求较高,但不能过度灌溉,以免引起根部腐烂。
一般来说,每隔10天左右浇一次水即可。
在干旱季节和高温季节需要增加浇水次数。
五、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1)白粉病:喷洒50%多菌灵可有效控制。
(2)根腐病: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并注意排水。
(3)叶枯病: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有效控制。
2.虫害防治(1)蚜虫:喷洒50%敌敌畏乳油可有效控制。
(2)红蜘蛛:喷洒40%氧化乐果可有效控制。
(3)叶甲:喷洒40%敌百虫可有效控制。
六、采收和加工天麻的采收时间一般为秋季,当地面上的叶子开始枯黄时即可采收。
采收后应及时清洗和晒干,以便于保存和加工。
天麻的加工方式有多种,如切片、研粉等,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加工方式。
七、总结天麻的栽培技术涉及到选地、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和改进。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才能获得更好的产量和质量。
天麻栽培技术

天麻栽培技术天麻(Scientific name: Gastrodia elata)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护野生天麻资源,天麻的人工栽培技术日益重要。
本文将介绍天麻栽培的准备工作、育苗、土壤要求、肥料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以帮助栽培者获得更好的产量和质量。
一、准备工作1. 地块选择: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栽培,可在平地或丘陵地区栽培天麻。
2. 清理准备:清除杂草、残留植物和根茎,确保土地整洁。
3. 器具准备:准备土壤翻耕工具、播种工具、水肥施用工具等。
二、育苗1. 种子筛选:从成熟、有萌发力的种子中选取种子。
2. 浸种: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12小时,使其吸水膨大。
3. 播种:准备育苗盘,播种时按照规定深度将种子均匀撒在育苗盘中。
4. 光照控制:在播种后的第二天开始,给予适量的光照,以促进种子的萌发。
5. 温度控制:保持室温在20-25摄氏度,增加种子的发芽率。
6. 湿度管理:保持育苗盘内适度的湿度,避免过湿或过干。
三、土壤要求1. pH值:土壤pH值应在5.5-6.5之间,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不适合种植天麻。
2. 质地:土壤质地以壤土或砂壤土为佳,既保持了良好的排水性,又具备了一定的保水能力。
3. 肥力:土壤应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并提供良好的通气性。
四、肥料管理1. 基肥施用:在种植前进行基础施肥,一般施入有机肥和磷钾肥。
2. 追肥施用:根据天麻生长的需要,在生长季节适时进行追肥,可以使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复合肥。
3. 施肥方法:将肥料铺散在地表后轻轻耙入土壤中,然后深度沟施或叶面喷施。
4. 施肥量控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天麻的生长需要,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五、病虫害防治1. 疫病防治:定期巡视,发现病害及时进行病害防治,可采用药剂喷洒或病害部分剪除等方式。
2. 害虫防治:常见的害虫有蚜虫、叶螨等,可采用农药喷洒、黄板诱虫等方法进行防治。
天麻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天麻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一、引言天麻(Scientific name:Gastrodia elata Blume)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为了增加天麻的产量和质量,科学的种植技术与良好的栽培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天麻的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二、土壤选择与调整1. 适宜的土壤类型天麻喜生长在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弱酸性土壤中。
2. 土壤酸碱调节添加石灰或有机肥料可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其维持在6.0-6.5的范围内。
3. 土壤的改良如果土壤质地较重,可通过添加砂土、腐殖土等改良剂来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三、繁殖与种子处理1. 开展无性繁殖天麻通常通过块茎繁殖,可以将成熟的块茎进行分株,然后进行定植。
2. 种子处理与播种如果选择种子繁殖,首先需要将天麻的种子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可以包括去翅、浸泡、消毒等步骤。
然后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播种。
3. 定植密度天麻的定植密度根据土壤质量和品种选择,一般为2.5-3.5万株/亩。
四、生长环境要求1. 光照天麻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一般需要每天6-8小时的光照。
2. 温度与湿度天麻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以上。
3. 水分管理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控制好灌溉的水量,避免过度灌溉或缺水。
4. 通风与气候要求良好的通风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天麻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
五、栽培管理1. 施肥天麻生长期需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可以通过分次施肥,保证营养的均衡供应。
2. 病虫害的防治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采取生物防治等方法。
3. 除草保持天麻生长环境的清洁,定期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天麻生长的竞争。
4. 支架搭建天麻生长过程中,需要支架来支撑茎秆,避免斜伏或折断。
5. 病株的清理及时清理受病害侵染的天麻植株,防止病害传播。
六、采收与加工1. 采收时机与方式天麻的最佳采收时机为茎秆枯萎之后,可以选择整株拔起或仅采收地下块茎。
天麻的种植与管理方法

天麻的种植与管理方法天麻由于露天栽种容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大。
为确保天麻的高产、稳产,生产中多采用室内栽种。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天麻的种植与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天麻的种植与管理方法一、天麻的适生环境(1)海拔天麻在我国的十几个省市均有分布,一般在海拔300~1900米的地区,均可种植。
最适宜海拔600~1200米。
从广意上讲,只要能人工控制其温度和湿度,无论南方、北方,高山或平原均可种植。
(2)温度温度对天麻的生长影响较大,当地温达到10℃~12℃时,天麻开始萌动生长;地温达到15℃以上时,生长渐趋旺盛;20℃~25℃时,为天麻生长旺盛期;地温超过30℃时,天麻几乎停止生长,冬季休眠期地温要控制在2℃~5℃。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通过人工措施,一般均可种植。
(3)湿度天麻生长期的湿度一般要求土壤50%~80%的含水量。
根据经验,挖出种植的土壤“手捏成团,松手即散”。
这样的含水量一般在60%左右,正适宜天麻生长。
含水量过大,易造成天麻腐烂或蜜环菌生长过旺侵蚀天麻,形成反消化现象,所以天麻生长“宁旱勿涝”。
(4)土壤天麻适宜生长在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沙质壤土中,PH值在5~6.5之间,有条件的可选择森林里的黑囟土或绿豆粒大的河沙、黄沙、麻骨石沙等,其次为沙质土壤,杜绝使用黏土。
(5)地势在山区,大麻适宜生长在5~10度的半阴半阳坡,丘陵区适宜栽种于北坡,通过人工搭阴棚等措施,不论山地或平地,均可种植。
二、种植场地的选择:因天麻生长几乎不需要阳光,所以室内、室外、地下室、窑洞、防空洞、山洞、路边、坡边、院边、树林、竹园等一切闲散地,有一定通风条件的均可种植。
不宜种植天麻的地方有(1)黏土地(2)盐碱地(3)水洼地(4)菜地(5)有杂菌的地方和高肥地。
三、天麻的种植季节和发育规律:天麻种植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法。
(1)有性繁殖:是采用天麻人工授粉的杂交实生种子进行繁殖。
种植穴的规格是长50厘米、宽50厘米,深40厘米,从每年的4月下旬到6月下旬播种,经过5~6个月的生长期,当年11月底或次年3月翻窝,即可产出第一代种麻(米麻)。
简述天麻的栽培方法

简述天麻的栽培方法
1.地点选择:选择土壤疏松、湿润并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天麻
适宜生长在半阴湿的环境中,所以选择遮荫条件较好的地方。
2.种植时间:天麻一般于春季或秋季进行种植,温度在15-25
摄氏度时生长最佳。
3.育苗:先将种子在盆栽或育苗盆中播种,一般每平方米播种
量为2-3克。
然后盖上一层细沙或覆盖半纸花盆,在湿润的条
件下发芽。
4.移栽:当幼苗长至10-15厘米高时,根部移栽到地块中,间
距大约在15-20厘米左右。
5.管理:保持土壤湿润是栽培天麻的关键,但切忌过度浇水。
在夏季要加强遮荫,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同时及时除草,保持整洁。
6.施肥:种植过程中,定期施用有机肥料,如鸡粪、牛粪等,
并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对植株造成伤害。
7.病虫害防治: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如花叶螟、红蜘蛛等害虫,可通过喷洒农药或采用生物制剂等进行防治。
8.注意收获:天麻一般需要栽培3-4年左右才能收获。
在地上
部分逐渐枯萎后,将块茎挖出,经过清洗、晒干等处理后即可入药或加工。
天麻的栽培技术

天麻的栽培技术天麻,又称天麻草、地老虎,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天麻栽培技术的掌握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天麻的栽培技术,包括适宜的生长环境、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一、适宜的生长环境天麻适宜生长在日照充足、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环境中。
它对温度要求较高,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夏季过热的气候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天麻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耐水湿,要避免种植在排水不良的土壤中。
二、种植方法1. 土壤选择:天麻喜欢松软、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值6.0-7.5。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充分的耕翻和整理,以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
2. 种子处理:选择高质量、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可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菌的侵害。
处理后的种子需晾干后方可种植。
3. 播种与管理:将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撒播在准备好的土壤上,然后轻轻覆土,以保护种子免受紫外线的照射。
在苗期,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水渍过多。
除草工作也非常重要,可以避免杂草竞争养分。
在天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施肥和排水措施,以确保植株的健康生长。
三、病虫害防治天麻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并提高产量。
1. 病害防治:常见的天麻病害有根结线虫病、炭疽病等。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轮作、撤去病株、土壤消毒等。
定期巡视,如发现病害,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虫害防治:常见的虫害有有害昆虫和蚜虫等。
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天敌昆虫、杀虫菌等进行控制;化学防治则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
四、收获与贮存天麻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的秋季,当天麻的地上部分黄枯时即可收割。
收割后,将地面残余部分整理干净,将根部和地上部分分离并加工。
对于天麻的贮存,一般可以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进行贮存,以确保其质量不受影响。
结语:本文详细介绍了天麻的栽培技术,包括生长环境的选择、种植方法、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外天麻种植技术
选择好场地,挖深40厘米,宽60厘米,长70-100厘米的土坑,地整平后铺盖一层干树叶,在树叶上覆盖一层细土,然后摆放一层菌棒,间隔6-10厘米,每隔10厘米呈八字形摆放菌枝,然后在菌枝和菌棒间摆放菌种,然后用细土填平间隙,再用细土覆盖4-6厘米,加铺一层树叶。
第一层放好后,以同样的方法放好第二层。
室内天麻种植技术
一、挖土穴:挖一个深35公分,长1米宽2米的土穴。
二、配料:(1)、把沙子和锯末按体积比1:1的比例用水拌至手抓成团,手松即
散的程度。
(2)、选用长80公分左右、直径3—5厘米粗的木棍(冬天落叶木最
好)(3)、选用阔叶林树叶(干的)用水拌湿。
三、种植:把配好的料,铺在土穴里要10公分厚,然后把木棍按行距15——20
公分的距离依次排开,把菌种与树叶、麻种拌均匀然后撒与木棍与木棍的中间,
完了之后盖上一层3公分的沙子与锯末配料,用手按实。
四、为保持水份蒸发可在上面盖上一层3公分的树叶。
五、在以后管理过程中就看最上层的覆盖物如果干就洒水,不干就不用管理,水
分尽量不要太大。
六、天麻适应生长温度为10度至28度,其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光合作用。
七、采收及加工:等天麻生长周期到100天后,扒出麻块用水洗净,大小分开依
次用锅蒸熟,晒干即可出售。
天麻种植技术光盘和书籍:
《cctv7农广天地光盘——天麻栽培技术》正版VCD光盘
天麻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楠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下块茎药。
天麻作为药用在我国有多年历史。
天麻对人体保健有重要作用。
天麻含有12种化学成分,主要是天麻素。
人工栽培的天麻,天麻素为0.4%。
野生天麻则外为0.2%左右。
可见,人工栽培的天麻的质量优于野生天麻。
本片介绍了人工栽培天麻的技术。
一、天麻栽培的基本原理。
二、天麻的人工栽培。
1.菌材准备。
2.选地建池。
三、无性栽培、有性栽培。
四、当年温湿度管理。
五、冬季管理。
六、天麻收获。
《农业种植光盘——天麻栽培技术》正版VCD光盘
天麻的人工栽培(上)
天麻的人工栽培(下)
天麻栽培要科学
菜老师教你种天麻
老贾和他的‘天麻经’
《cctv7农广天地光盘——乌红杂交天麻种植技术》正版光盘
天麻是一种中药材,对大脑神经有明显的保护、调节作用。
天麻是一种多年生、寄生、易养的植物。
本片向您介绍:采集野生红天麻乌天麻、乌天麻杂交育种。
《天麻栽培技术(修订版)》正版图书
《天麻栽培技术(修订版)》由西南农业大学与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长期从事药物种植研究的专家共同编著,周昌华、韦会平主编。
第一版于1994年出版以来,受到读者欢迎,已发行17万册。
作者根据10年来天麻栽培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
内容包括:天麻的生物学基础、天麻共生真菌及其培育技术、天麻种源及其繁殖、天麻栽培技术、天麻的病虫害防治和天麻的收获及加工。
内容系统翔实,技术先进,文字通俗易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药材种植者、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和中医药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天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天麻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天麻的生物学特性
一、天麻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二、天麻生长发育规律
第三章天麻栽培与共生真菌
第一节共生萌发菌与天麻种子萌发
第二节蜜环菌与天麻栽培的关系
一、蜜环菌的形态特征
二、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
三、蜜环菌与天麻的关系
第三节蜜环菌的识别与采集
一、引种
二、野生菌种的采集
第四章天麻的栽培技术
第一节菌种的分离和培养
一、培菌的设备条件
二、蜜环菌一级母种的培养
三、二级原种的培养
四、三级栽培种的培育
五、蜜环菌菌种的保藏与提纯复壮
六、菌枝的培养
七、菌材的培养
八、菌床的培养
第二节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技术
一、种子园的场地选择
二、箭麻的选择与定植管理
三、人工授粉技术
四、种子的采收
五、播种栽培技术
第三节天麻无性繁殖栽培技术
一、种源的繁殖
二、种源的选择
三、栽培时期的确定
四、栽培场地的选择
五、栽培用窖的准备
六、下种伴栽技术
七、天麻栽种后的田间管理
第四节特殊环境条件下栽培天麻的技术
一、室内箱栽和池栽
二、防空洞、地下室、菜窖、甘薯窖栽培天麻
三、代料、袋栽
第五节天麻病虫害防治
一、虫害
二、病害
第六节天麻的收获及加工炮制
一、收获
二、加工技术
三、炮制
《中国天麻栽培技术大全》正版图书
内容提要
《中国天麻栽培技术大全》在概述部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天麻的地理分布、国内的栽培状况、药理作用及发展应用前景。
在随后的章节里,全面地介绍了天麻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蜜环菌和萌发菌的特性、菌种制备方法和分离培养技术,为天麻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通过新老栽培技术相结合,为读者开拓了天麻栽培方法的新视野。
最后,《中国天麻栽培技术大全》详细地介绍了天麻的采收和加工技术,为天麻增产增值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可操作性极强,适合食用菌栽培行业人士及加工厂工作人员阅读。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天麻的特性
第一节天麻的植物学形态特征
第二节天麻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蜜环菌、紫萁小菇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蜜环菌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紫萁小菇
第四章蜜环菌、萌发菌菌种的制备
第一节建菌种厂
第二节菌种的制作和保藏
第三节菌枝和菌材的培养
第五章蜜环菌、萌发菌的分离培养技术
第一节菌种分离培养技术
第二节蜜环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第三节紫萁小菇菌种的分离培养方法
第六章天麻栽培技术
第一节天麻的有性繁殖技术
第二节天麻的无性繁殖技术
第三节天麻的经验栽培法
第七章天麻的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天麻的主要病害
第二节天麻的主要虫害
第三节天麻的防旱、防涝、防冻害
第八章天麻的收获与加工技术
第一节天麻的采收
第二节天麻的加工
附录食用菌术语
主要参考文献
《天麻高产栽培技术》正版图书
内容提要
《天麻高产栽培技术》介绍了天麻药用食用历史、栽培研究和种植概况、天麻的植物学特征、天麻的生物学特性、紫萁小菇和蜜环菌、天麻栽培方式与技术、天麻病虫鼠害防治、天麻收获与加工、天麻的真伪鉴别与市场行情等内容,尤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天麻的生物学特性、规范栽培技术和市场信息,可供广大天麻种植者、经营者及相关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天麻的药用历史以及栽培研究与生产概况
第二节天麻的药用价值
第三节天麻的种类和类型
第四节天麻的栽培特点
第二章天麻的植物学特征
第一节天麻的块茎
第二节天麻的花茎和叶
第三节天麻的花
第四节天麻的果实与种子
第三章天麻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天麻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天麻种子的特性
第三节天麻块茎的生长
第四节天麻花茎的生长
第五节天麻的开花与果实发育形成
第六节天麻的无性繁殖
第七节天麻的有性繁殖
第八节天麻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紫萁小菇和蜜环茵
第一节紫萁小菇
第二节蜜环菌
第五章天麻高产栽培方式与技术
第一节天麻田间高产栽培
第二节天麻箱式高产栽培
第三节天麻室内高产栽培
第四节北方日光温室天麻高产栽培
第五节天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六章天麻病虫鼠害防治
第一节天麻病害的防治
第二节天麻虫害的防治
第三节天麻鼠害的防治
第七章天麻收获与加工
第一节天麻的采收与贮藏
第二节天麻的加工
第三节天麻的贮藏与运输
第八章天麻的真伪鉴别与市场行情
第一节天麻的真伪鉴别
第二节天麻的市场行情
《cctv7农广天地光盘——天麻栽培技术》正版VCD光盘+《农业种植光盘——天麻栽培技术》正版VCD光盘+《cctv7农广天地光盘——乌红杂交天麻种植技术》正版光盘+《天麻栽培技术(修订版)》正版图书+《中国天麻栽培技术大全》正版图书+《天麻高产栽培技术》正版图书+快递=1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