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ZO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研究doc资料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引言透明导电薄膜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材料,在电子器件、光伏领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进行详细探讨,旨在提供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1. 喷雾法喷雾法是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将导电材料以溶胶或乳液形式喷雾于基底表面,随后利用高温烧结、烘干或光照处理等方法制备薄膜。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优势,能够制备大面积的透明导电薄膜。
2. 溅射法溅射法是一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可通过在真空环境下将固态导电材料溅射于基底上制备薄膜。
该方法具有高控制性和高纯度的优点,能够制备出优异的透明导电薄膜。
然而,溅射法制备薄膜过程中的高温或离子轰击可能对基底材料造成损伤,需要进一步改进。
3. 热原子层沉积法热原子层沉积法是采用化学反应来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通过将导电材料的前体物质分子在基底上进行表面反应沉积,形成均匀的薄膜。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晶格质量和较好的导电性能,并且对基底的伤害较小。
二、透明导电薄膜的性能研究1. 透明性能透明导电薄膜的透明性能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透明性能主要取决于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和红外透过率。
高透过率可以提高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因此,提高透明性能是制备高效透明导电薄膜的关键。
2. 导电性能透明导电薄膜的导电性能与其电阻率直接相关。
低电阻率意味着更好的导电性能。
导电性能的好坏取决于导电薄膜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以及杂质含量等因素。
提高导电性能可以使透明导电薄膜在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3. 机械性能透明导电薄膜的机械性能直接影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异的机械性能可以提供薄膜的耐磨、耐划伤和抗拉伸等特性。
因此,针对透明导电薄膜的机械性能进行研究,对于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磁控溅射法制备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磁控溅射法制备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及其性能研究》一、引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在光电、电磁、热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其中,磁控溅射法因其制备工艺简单、薄膜质量高、可重复性好等优点,成为制备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常用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磁控溅射法制备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过程,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二、磁控溅射法制备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2.1 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材料主要包括靶材(如氧化锡、氧化铟等)、基底(如玻璃、石英等)以及氩气等。
实验设备为磁控溅射镀膜机,该设备具有高真空度、高溅射速率、低损伤等特点。
2.2 制备过程(1)将基底清洗干净,放入磁控溅射镀膜机中;(2)将靶材安装在磁控溅射镀膜机的靶材托盘上;(3)将氩气通入磁控溅射镀膜机内,调整气压至合适范围;(4)开启磁控溅射镀膜机的电源,调节溅射功率和溅射时间;(5)当靶材表面开始发生溅射现象时,基底上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开始沉积;(6)在设定的时间结束后,关闭电源,停止溅射。
2.3 工艺参数优化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磁控溅射镀膜机的工艺参数(如溅射功率、溅射时间、工作气压等),来优化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各参数的配合关系,以获得最佳的薄膜质量和性能。
三、性能研究3.1 结构性能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制备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进行结构分析。
通过XRD图谱可以确定薄膜的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等参数。
此外,还可以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薄膜的表面形貌,分析薄膜的致密性和颗粒大小。
3.2 电学性能研究通过四探针法测量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电阻率、方块电阻等电学性能参数。
同时,还可以通过霍尔效应测试等方法研究薄膜的载流子浓度、迁移率等电学性质。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评估薄膜的导电性能及其在器件中的应用潜力。
3.3 光学性能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测量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光学性能参数,如透光率、反射率等。
ZA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ZAOp/ZA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ZAOp/ZA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背景介绍: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
其中,氧化锌掺杂铝(ZnO:Al)透明导电薄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但是由于掺杂的不均匀性和低温沉积等因素,ZnO:Al薄膜常常存在电学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同时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也有待提高。
近年来,氧化锆掺杂锆(ZrO2:Zr)透明导电薄膜因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见光区较高的透过率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研究。
此外,将ZrO2和ZnO:Al同时掺杂的ZAOp/ZAO复合透明导电薄膜也被认为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因此,对于ZAOp/ZAO薄膜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ZAOp/ZAO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工艺和性能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制备工艺研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磁控溅射(DC)两种方法制备ZAOp/ZAO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并对比它们的制备工艺,包括沉积温度、沉积时间、掺杂浓度、气体流量等因素对于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SEM、XRD、AFM等手段对薄膜的微观形貌和结晶结构进行分析。
性能研究:主要探究ZAOp/ZAO薄膜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
电学性能包括电阻率、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等,通过四探针法和霍尔效应测量样品表面的电学性能;光学性能包括透过率和发射率等,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Ellipsometry仪器来测量薄膜的光学性能。
预期成果和意义:预计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探究ZAOp/ZAO薄膜的制备工艺,优化工艺参数,提高薄膜性能,增强其应用前景。
(2)通过对ZAOp/ZAO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研究,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全面的认识,为其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3)扩展ZAOp/ZAO薄膜的应用范围,拓展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领域。
ITO薄膜研究现状及应用2

ITO薄膜研究现状及应用2ITO薄膜研究现状及应用2ITO薄膜是由铟和锡的氧化物组成的透明导电薄膜。
它具有优异的透光性和导电性能,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材料。
目前,ITO薄膜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ITO薄膜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首先,ITO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
PVD方法包括蒸发、溅射和激光烧蚀等,适用于小面积的薄膜制备。
CVD方法则可以制备大面积、均匀性好的薄膜。
此外,还有溶液法和离子束辅助沉积等方法,可以制备高质量的ITO薄膜。
然后,ITO薄膜在光电子器件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导电电极,提供稳定的电流输出和高透光性。
此外,ITO薄膜还可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器件中,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另外,ITO薄膜还可以用作光学薄膜,用于太阳能电池中的抗反射层和导电镜片等。
此外,ITO薄膜在传感器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气体传感器,通过测量气体的电导率变化来检测特定气体的存在。
此外,ITO薄膜还可以用于压力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等。
此外,ITO薄膜还可以用于触摸屏和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提供灵敏的触控和柔性的制备。
此外,ITO薄膜还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ITO薄膜可以用于电刺激和电生理记录等应用。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防静电涂层和EMI屏蔽等领域,提供静电和电磁屏蔽的功能。
虽然ITO薄膜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ITO薄膜的高成本限制了其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其次,ITO薄膜还存在着导电性不稳定和薄膜厚度不均匀等问题。
此外,ITO薄膜的氧化镉含量较高,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开展工作。
例如,他们正在寻求替代ITO薄膜的导电材料,如铝锌锡氧化物(AZO)和氧化铟锡锗(IGZO)等。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ITO(Indium Tin Oxide)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具有高透明性和导电性能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太阳能电池、触摸屏等领域。
本文将从方法和研究进展两个方面介绍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首先,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蒸发法、溅射法、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法等。
物理蒸发法是将ITO材料以高温蒸发形成薄膜,常用的物理蒸发方式有电子束蒸发、溅射蒸发等。
优点是制备的薄膜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和传输率,但其成本较高,且设备复杂。
溅射法是最常用的ITO透明导电薄膜制备方法,利用高能量的离子轰击靶材,将靶材粒子气化并沉积在基底上形成薄膜。
溅射法制备的ITO薄膜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和机械稳定性,适用于大面积薄膜的制备。
溶胶凝胶法是将金属盐溶液加入胶体溶剂中,通过溶胶的胶凝和固化过程形成ITO薄膜。
溶胶凝胶法具有简单、可控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大面积薄膜的制备。
然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ITO薄膜在导电性能和透明性方面相对较差。
电化学法是将ITO前驱体溶液通过电解沉积的方式制备薄膜。
电化学法制备的ITO薄膜具有均匀性好、成本低等优点,但其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仍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有许多研究注重改善ITO薄膜的导电性能和光学透明性。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掺杂、纳米颗粒掺杂、多层薄膜等手段提高ITO薄膜的导电性能。
例如,掺杂氮使得ITO薄膜的电导率提高了许多倍。
另外,通过掺杂稀土元素或金属纳米颗粒,可以进一步改善薄膜的导电性能。
另一方面,人们还在研究如何提高ITO薄膜的透明性。
一种方法是通过控制薄膜的厚度和晶粒的尺寸来改善光学透明性。
研究表明,薄膜的晶粒尺寸减小可以有效减少散射光,从而提高薄膜的透明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ITO薄膜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控制薄膜表面的形貌和厚度来提高其抗刮擦性能和耐久性。
另外,利用纳米材料改善薄膜的耐氧化性也是一个研究热点。
ITO导电玻璃及相关透明导电膜之原理及应用

ITO导电玻璃及相关透明导电膜之原理及应用ITO(氧化铟锡)导电玻璃是一种具有透明度和导电性能的材料,由透明的玻璃基底上涂布一层氧化铟锡薄膜而成。
它的导电性能源自薄膜中的氧化铟锡纳米颗粒,这些颗粒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质。
以下是ITO导电玻璃及相关透明导电膜的原理和应用。
原理:ITO导电玻璃的导电性原理是利用其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很高的透光性和很低的电阻率。
ITO薄膜是一种高度透明的导电材料,其电导率主要由氧化铟和氧化锡的摩尔百分数以及沉积过程中的结晶度和缺陷控制。
氧化铟锡纳米颗粒之间的晶格缺陷能帮助电子从一个颗粒跳到另一个颗粒,从而实现电荷的传导。
应用:1.平板显示器和触摸屏:ITO导电玻璃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和触摸屏技术中。
它可用于制造透明导电电极,使电子信号能够在屏幕上自由传输。
ITO导电玻璃的高透明性和高导电性能使得屏幕具有清晰度和触摸灵敏度。
2.太阳能电池:ITO导电玻璃也被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中。
由于它的导电性和透明性,ITO薄膜可以作为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使得光线可以穿过电极层并和光敏材料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电流。
3.液晶显示器:ITO导电玻璃也用于LCD显示器中的透明导电电极。
这些导电电极可用于在液晶屏幕上创建电场,控制液晶的定向和排列,从而实现像素的显示和图像的变化。
4.柔性电子学:ITO导电薄膜可以被用于制备柔性电子设备。
由于其高柔韧性和可塑性,ITO导电薄膜可以在弯曲或弯折的形状下维持导电性能,因此可以用于在可弯曲或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中,如可弯折的显示屏幕和柔性电子电路中。
5.光学涂层:除了导电性能,ITO导电玻璃还具有抗反射和防紫外线功能。
因此它可以用于制备抗反射涂层和防紫外线涂层,用于光学领域中的镜片、窗户和透镜等。
总结:ITO导电玻璃是一种重要的导电材料,具有高透明性和优异的导电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从平板显示器到太阳能电池,从液晶显示器到柔性电子学,以及光学涂层,ITO导电玻璃在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范文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刻蚀液组成、刻蚀时间、刻蚀温度等参数对ITO薄膜刻蚀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刻蚀后薄膜的光电性能变化。
一、引言ITO透明导电薄膜因其优异的导电性和可见光透过性,在触摸屏、液晶显示、光电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为了满足不同器件的特定需求,常需要对ITO薄膜进行精确的图形化加工。
湿法刻蚀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成为ITO 薄膜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将详细研究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工艺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二、ITO透明导电薄膜概述ITO薄膜是一种以氧化铟(In2O3)为主要成分,掺杂锡(Sn)的透明导电材料。
其具有高导电性、高可见光透过率及良好的加工性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的制造中。
三、湿法刻蚀工艺研究1. 刻蚀液的选择与配制:选择合适的刻蚀液是湿法刻蚀的关键。
常用的刻蚀液包括酸性和碱性溶液。
本文通过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和组成的刻蚀液对ITO薄膜刻蚀效果的影响。
2. 刻蚀参数的研究:实验研究了刻蚀时间、刻蚀温度等参数对ITO薄膜刻蚀效果的影响。
通过控制这些参数,可以实现对ITO薄膜的精确图形化加工。
3. 刻蚀工艺的优化: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优化了刻蚀工艺流程,提高了刻蚀效率和刻蚀精度。
四、光电特性研究1. 光学特性:研究了湿法刻蚀后ITO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变化。
实验发现,合理的湿法刻蚀工艺能保持ITO薄膜的高可见光透过率。
2. 电学特性:通过测量薄膜的电阻率,研究了湿法刻蚀对ITO薄膜电导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度的湿法刻蚀可以减小ITO薄膜的电阻,提高其导电性能。
3. 表面形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湿法刻蚀后的ITO薄膜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刻蚀过程中薄膜表面的变化。
五、结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工艺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组分、微结构及其光电特性研究

s +o eroih6 s cas d) 3 o erod rs a tn n c c ti n 。1 ir e a ZI+ nna neee n h 4 n na n t m ne , t s n n c c ti cas d e t
i r s , d an t oye vcny 0t t t 仃of snr s adhn n e e i i tgh xgn aac cn ni h c a s n ci e e n e i i ee n t l ca s m e
cm o tna ht lt r ei ft i sa na e yXr o Psi n O e C cP Pre i o dP o er o t s0 h l r i ef m ea l db 一y z y a
Dfatn(R )Tas ii l tnMi s P T M , 一 yPo e co i co X D, nmso e r r i r s nE c o o r o E c c y( )Xr ht l tn a o er
Se r cP X S Ut ie功s l Pcoht e radf r 0 t r e Pco oy(P) l o t ieSe r o m t n o - i P b ts , r l一 b v a tP o e uP n o i tm n Mc s c raa s s w t t e 1st ke t b bi c sl n r et io r t nli h sh t f s1 e h i ye r t s u . rt u u e yso ahi m i P e x t ya l
i i t ht hnanada 30 , n c e a w e n ee t 0 , 仃o ae g r u ryi r s i d a st l C vr eg l t n e e t a n i c a sw h a a i r s ganan t eX Saa s s sht hnana da30 , i n e i ne i i . P n l i h t w e ne e t 0, wt c an lg m ys o a w l C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研究意义
2
实验方法
3
实验成果
4
课题总结
国际上关于IZO薄膜的研究
磁控溅射 脉冲激光沉积(PLD) 化学气相沉积(CVD) 溶胶—凝胶沉积 喷雾热分解
全新的制备方法:脉冲等离子体沉积法(PPD) 创新点
高能电子束
瞬间烧蚀
粒子能量大 化学计量比一致
脉冲等离子体镀膜设备原理图
PPD的特点
制备方法
IZO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射率随氧压的变化关系
氧压 (Pa) 2.2 2.4 2.6
2.8
透射率 (%) 80.7 80.9 83.7 83.9
3.0 85.6
IZO (10 wt.%)薄膜光学性能随厚度的变化关系
100
80
透射率 (%)
60
251 nm
40
324 nm
460 nm
20
582 nm 703 nm
IZO (10 wt.%)薄膜电学性能随厚度的变化关系
电阻率 (10-4·cm) 载流子浓度 (1020 cm-3) 载流子迁移率 (cm2V-1s-1)
14
载流子浓度
载流子迁移率
12
电阻率
50
3.0 40
10
2.5 30
8
6 20
30 40 50
沉积时间 (min.)
20 2.0
10 60
IZO薄膜的电阻率、载流子浓度和载流子迁移率随厚度的变化关系
IZO (10 wt.%)薄膜电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电阻率 (10-4·cm) 载流子浓度 (1020 cm-3) 载流子迁移率 (cm2V-1s-1)
7.5
载流子浓度
7.0
载流子迁移率
电阻率
6.5
40 3.6
3.4 35
6.0 5.5 5.0
0
3.2 30
3.0 25
100 200 300 400
透明导电IZO薄膜
❖ 功函数高,用于OLED
4.7 eV
5.0 eV
IZO能够减小阳极空穴势垒,提高空穴注入效率
透明导电IZO薄膜
Han-Ki Kim,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3 (2008) 652–656
IZO为阳极的OLED开启电压低,发光亮度高
报告内容
温 度 (℃)
IZO薄膜的电阻率、载流子浓度和载流子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IZO (10 wt.%)薄膜光学性能随氧压的变化关系
100
80
透射率 (%)
60
3.0 Pa
40
2.8 Pa
2.6 Pa
20
2.4 Pa 2.2 Pa
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波 长 (nm)
IZO (10 wt.%)薄膜电学性能随氧压的变化关系
电阻率 (10-4·cm) 载流子浓度 (1020 cm-3) 载流子迁移率 (cm2V-1s-1)
80
载流子浓度
载流子迁移率
60
电阻率
50 4
3
40
40
2
30
20
1
20
0
0 10
2.2 2.4 2.6 2.8 3.0 3.2
氧 压 (Pa)
IZO薄膜的电阻率、载流子浓度和载流子迁移率随氧压的变化关系
沉积时间
60 min.
电阻率 (10-3Ωcm) 透射率 (%)
IZO薄膜(In2O3:ZnO=1:3)的光电性能
60 50 40 30 20 1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温 度 (℃)
波 长 (nm)
电阻率: 1.63×10-3 Ω·cm 可见光区平均透射率:>80%
与国际研究水平对比
IZO靶材的结构
强度 (arb. units.) 211 222 400 440 622
10 wt.% ZnO
In2O3:ZnO(1:3) (47 wt.% ZnO) In2O3:ZnO(1:5) (60 wt.% ZnO)
JCPDS#060416 In O 23
JCPDS#800075 ZnO
20
IZO薄膜
In2Zn3O6 In2Zn3O6 In2Zn3O6
电阻率 可见光 (Ω·cm) 透射率
载流子 浓度
(cm-3)
迁移率
温度
(cm2/V·s) (℃)
1.00×10-3 80-85% 4.00×1020
20.0
500
制备 方法
PLD
年份
1999
6.67×10-4
90%
3.40×1020
27.0
IZO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 的研究
报告内容
31
研究意义
2
实验方法
3
实验成果
4
课题总结
透明导电IZO薄膜
目前,透明导电二元氧化物 IZO薄膜 作为ITO的替代物,正得到越来越广泛 的关注。
透明导电IZO薄膜 与ITO相比:
❖ 组分可调:多重物理化学特性。 ❖ 低温制备:塑性好,高迁移率。 ❖ 功函数高:可用于OLED。
-19 kV
工作电流
3.0 mA
脉冲频率
~ 2.0 Hz
沉积时间
20~60 min.
IZO(10 wt.%)薄膜结晶性随温度变化关系
强度 (arb. units.)
222 400
400℃ 300℃ 200℃ 100℃
RT
20
30
40
50
60
70
2θ (degree)
不同衬底温度下沉积的IZO薄膜的XRD谱图
5000-3
86%
1.47×1020
26.1
350
PPD 2010
电学性能不理想,转为研究富In含量的IZO薄膜(10 wt.% ZnO)
PPD制备IZO薄膜(10 wt.%)
PPD制备IZO薄膜的工艺条件
工作气体 工作压强
O2 2.2 ~ 3.2 Pa
基板温度
室温
工作电压
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波 长 (nm)
IZO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射率随厚度的变化关系
厚度 (nm) 251 324 460
582
透射率 (%) 91.2 88.8 88.6 85.4
703 80.7
IZO (10 wt.%)薄膜光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PPD PLD CVD Sputtering
成分与靶材一致性 好 好 好
差
化学度纯
好好差
好
沉积速率可变性 好 差 差
好
靶材可变性
好 差 很差
好
报告内容
31
研究意义
2
实验方法
3
实验成果
4
课题总结
IZO靶材的制备
普通研钵
粉末压片机
按成分配比 In2O3:ZnO 将粉末混均匀
干压成形
管式电阻炉
大气氛围 温度:1000 ℃ 时间:10 h
30
40
50
60
70
2θ (degree)
成分比为国际上主流的三种IZO :富In,In-Zn相当,富Zn
PPD制备IZO薄膜(In2O3:ZnO=1:3)
PPD制备IZO薄膜的工艺条件
工作气体 工作压强
O2 2.2 Pa
基板温度
室温~350 ℃
工作电压
-19 kV
工作电流
3.0 mA
脉冲频率
2.0 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