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选矿厂
案例2-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选矿车间硫化氢气体中毒事故

案例2: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选矿车间硫化氢气体中毒事故2005年12月18日17时45分左右,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选矿车间发生硫化氢气体中毒重大事故,造成4人死亡、6人中毒住院。
事故同时导致环境轻度污染,并造成经济损失约1787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选矿厂浮选车间生产系统中,需硫酸用于选硫作业,主要作用为调节矿浆PH值,以满足硫浮选需要。
采用的是浓度为98%的浓硫酸,添加地点在选硫作业搅拌槽,硫酸的添加采用DN80的电动调节阀。
硫酸储罐可储硫酸约80吨,采用管道自流至选硫作业搅拌槽。
12月18日17时52分,冬瓜山铜矿选矿厂浮选车间选硫作业搅拌槽硫酸添加点硫酸流量突然变大,造成搅拌槽矿浆与硫酸反应加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硫化氢。
操作工朱红星、费斌等4人在选硫作业搅拌槽附近紧急处理该问题时相继中毒晕倒,当日当班的其余9人在营救过程中又有杨平、陈军等6人先后中毒晕倒。
事故发生后,在向110、120急救中心和市矿山救护大队求助的同时,矿领导积极组织人员进行自救,10名中毒人员在社会各方配合下被迅速送往市人民医院和有色职工总院进行抢救。
与此同时,矿部相关人员迅速关闭硫酸储罐出口总阀、撤离现场所有人员并封锁了事故现场。
随后,有色公司与市安监、环保等部门组织专业人员于19日凌晨2时左右将事故车间硫酸管道紧急切断,控制了硫酸泄漏和有毒气体的产生,市环保局监测人员进入现场每半小时检测一次厂区及周边地区大气有毒气体浓度。
至19日凌晨4时,事故现场硫化氢浓度平均值为每立方米0.056-1.52mg;浮选系统加水稀释硫酸。
事故调查显示,这起重大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处于重车联动调试的加酸控制系统中的电动调节球阀定位器失灵,导致球阀处于常开位臵,使浓硫酸大量涌出,过量的硫酸与搅拌槽内硫化物矿浆瞬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导致中毒事故发生。
同时,冬瓜山铜矿建设工程和该矿安全生产工作中也存在矛盾和问题。
大型半自磨机在冬瓜山选矿厂的应用

1 概 述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 95 8 (0 8 1 _17( 10 -6 3 2 0 ) 21 0 .2 ) )
控 制分 级工艺 , 粗矿 仓下 部 采 用 8台电振 动 放 矿机 放矿 , 过皮带 给人半 自磨机 , 自磨 机排 矿端设 有 通 半
建设或改扩建中, 几乎都把半 自磨一 球磨工艺作为碎 磨工 艺的首选 。
冬瓜 山铜矿选 矿厂是 我 国第 一个采 用半 自磨机 + 球磨 机工艺 的大 型 选矿 厂 , 由中 国有 色 工 程设 计 研究 总 院设计 , 设计 处理 能力 13/ , 04年 1 .td 20 O月 投产 。 2 矿 石性质及 碎磨 工艺流 程
矿仓, 选矿厂碎磨系统采用半 自磨 + 球磨 和旋流器
李 冬, 安徽萧县人 , 副厂长 , 工程师 ,40 1安徽省铜陵市。 24 3
混入 , 混合物料 的棒德磨矿功指数为 1.8 Wht 7 46期 7
矿 业快报
20 08年 l 2月第 1 2期
人磨物料硬度发生 了较 为显著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 半 自磨产能产 生 了直接 的影 响 。 半 自磨人 磨物 料粒度 的变化 主要 是原 矿仓对物
程研究的重点内容 , 自 半 磨工艺取代了常规中细碎 、 筛分及矿石转运环节 , 使流程缩短 , 环境改善 , 投资 节省, 劳动生产率提高, 综合运行成本降低 , 因而在 近2 0年来 , 已经被广 泛应用 于各种 金属 、 贵金属 、 非
金属 及炉渣 等 各 种 矿 物 的 磨 矿 。据统 计 , 已有 40 0 多 台 自磨 、 自磨机 在世 界范 围内投人生 产运 行 , 半 随 着制 造技术 和控制 水 平 的发 展 , 国外 大 型 矿 山 的 在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地质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地质特征刘忠法1,2,邵拥军1,2,张宇1,2,周鑫1,2,周贵斌3(1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2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3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安徽铜陵244000)1 地质概况冬瓜山铜矿床是狮子山矿田内已知矿床中规模最大且深埋最深的大型铜矿床。
矿区位于扬子地台东北部,下扬子台拗繁昌—贵池凹断褶带中部,处于大通—顺安复式向斜次级构造——青山背斜的北东段。
由于多期次构造运动,使得区内古生代与新生代的地层产生了一系列浅状褶皱和断裂带。
西北侧为北东向展布的下扬子断裂带;北部为东西向展布的铜陵—南陵隐伏深断裂;南侧为木镇—南陵断陷盆地。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上统、三叠系中、下统等地层,局部地区可见第四系冲积、坡积层覆盖,与冬瓜山矿床成矿关系较密切的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下统、石炭系以及泥盆系上统等地层。
矿区构造主要为青山背斜,近东西向、南北向、北北东向断裂以及层间构造等,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青山背斜和层间构造,产于青山背斜的层间构造对本区矿体的形态及产状变化起明显的控制作用。
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与矿床有成因联系的岩体包括南段的青山脚石英闪长岩体和北段的包村石英闪长岩体。
2 矿床地质特征2.1 矿体特征冬瓜山铜矿床主要矿体为层状矿体,该矿体占矿床铜金属储量98.8%,其余见矿的均为小矿体(铜、硫、铁)。
(1)层状矿体的形态和产状该矿体位于青山背斜轴部,赋存于中上石炭统黄龙—船山组层位中。
其顶界跨栖霞组的底部,北西翼矿体底界延至高骊山组顶部。
矿体受层位、岩性以及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控制,总体上呈似层状,其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走向35°,分别向北西和南东倾斜,倾角10~25°。
沿走向与倾向均呈波状起伏,总趋势向北东倾伏。
矿体北段埋藏较深,赋存标高-780~-1 200 m,63线以北呈分支状,67~71线赋矿层位被包村岩体吞蚀。
冬瓜山铜矿开采技术

1.矿山简况冬瓜山矿床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埋深最大的一个铜矿床。
矿床位于狮子山矿区,属安徽铜都铜业股份公司狮子山铜矿的深部矿体。
冬瓜山铜矿床共有铜、硫、铁矿体140多个,其中主矿体1个(编号为I),其储量占总储量的98.8%。
主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顶界和石炭系中上统层位中,位于青山背斜深部的轴部及两翼,属层控矽卡岩型大型铜矿床。
主矿体水平投影走向长18l0 m,最大宽度882m,最小宽度204m,平均宽度500 m,最大厚度100.67 m,最小厚度l.13 m,平均厚度34m,矿体走向NE35°~40°,矿体两翼分别向北西、南东倾斜,倾角最大可达30°~40°;矿体沿走向向北东侧伏,侧伏角l0°左右。
矿体埋藏较深,赋存于-690~-1007 m之间。
矿体直接顶板主要为大理岩,矿体底板主要为粉砂岩和石英闪长岩。
矿体主要为含铜磁铁矿、含铜蛇纹石和含铜矽卡岩。
主矿体乎均含铜1.0l%,含硫19 .7%,含金O.29 g /t。
矿山设计年生产能力300万t,选用的采矿方法为“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冬瓜山1#矿体是冬瓜山矿床的主矿体,其储量占总储量的98%。
主矿体位于青山背斜的轴部,赋存于石炭系黄龙——船山组层位中,受层位控制,呈似层状产出,产状与背斜形态吻合。
矿体中部厚大、沿两翼及走向向外逐渐变薄并尖灭。
矿体走向NE35°,倾向随围岩产状分别向北西、南东倾斜,倾角缓,倾角平均20°,最大可达30°~35°。
矿体沿走向向北东侧伏,侧伏角100°左右。
矿体埋藏较深,赋存于-682~-1 000m之间。
矿体所处地段地应力高,-910m原岩应力测试点最大=38.1MPa,大于20MPa,地应力系数K>0.2,属高应力区。
矿床分布范主应力δ1围广,水平走向长度1810m,最大宽度882m,最小宽度204m。
坚持科技兴矿冬瓜山铜矿构建国内一流生态矿山

坚持科技兴矿冬瓜山铜矿构建国内一流生态矿山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埋藏在狮子山矿区千米之下,走向长1810米。
铜金属储量104.68万吨,占安徽省的40%。
该矿自1991年来坚持推进科技进步,矿山在地压控制、通风降温、循环水利用、全尾充填、采选工艺、矿山管理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深井坑采矿山。
20年来,冬瓜山铜矿已完成各类科技项目100项,承担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和省、市重点科技项目20项。
多年来,冬瓜山铜矿动员全体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干部职工,坚持科技兴矿战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八五”、“九五”期间进行的开采前期研究取得了1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在国内率先开展千米深井特大型缓倾斜金属矿床采矿方法研究;提出并开发了立式砂仓流态化全尾砂高浓度连续充填新技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较完整的深井地压岩爆监控系统;建立了由计算机集中控制的多级机站通风系统;首次在国内设计和采用10m3底侧卸式矿车和微机连锁的井下运输讯号系统;首次在国内千米深井提升系统采用钢丝绳柔性罐道和刚性罐道加柔性罐道混合配置的方式;首次在国内千米深井中采用一段直排式排水系统;首次在国内采用半自磨加球磨的碎磨工艺流程和100m3的大型浮选槽和陶瓷过滤机脱水设备;首次在国内全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系统中采用带有高浓度放砂装置的立式砂仓;首次在国内新建矿山的选矿系统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控制系统。
“十五”期间,取得了1项国际领先、3项国际先进、3项国内领先水平的7项优秀成果等。
推进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化生态矿山20年来,冬瓜山铜矿以解决制约矿山生产经营的重大瓶颈技术和深井开采关键技术为重点,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实力显着增强,为该矿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九五”、“十五”发展中,该矿坚持科研攻关,主要生产装备及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1997~1999年期间,“狮子山矿特大空区矿柱回采综合技术”的成功实施,安全回采了永久性保安矿柱,实现了34.4万吨矿柱铜资源的同步回收,回收铜金属量4000多吨,创直接经济4600万元。
开发冬瓜山铜矿资源选矿原则方案探讨

开发冬瓜山铜矿资源选矿原则方案探讨
吴熙群;李成必;罗琳;吴沛然
【期刊名称】《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冬瓜山铜矿石与冬瓜山和狮子山混合铜矿石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冬瓜山铜矿石可以与狮子山铜矿石混合进行处理.首先采用选择性起泡剂BC浮出以滑石和蛇纹石为主的易浮脉石;然后使用选择性捕收剂BJ进行铜部分优先浮选,使用丁基黄药+丁基铵黑药混合捕收剂强化铜硫混选;混合粗精矿再磨后应用BD1组合抑制剂进行铜硫分离;混选尾矿经磁选和强化浮选脱硫,获得合格铜精矿、硫精矿和铁精矿.所提供工艺为合理开发冬瓜山铜矿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
【总页数】6页(P1-6)
【作者】吴熙群;李成必;罗琳;吴沛然
【作者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研究员,北京,100044;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952.1
【相关文献】
1.冬瓜山铜矿选矿工艺流程的探讨 [J], 夏菊芳
2.冬瓜山铜矿选矿工艺的技术改造与探讨 [J], 张德兴
3.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资源开发利用原则方案探讨 [J], 吴熙群;李世伦;李成必;杨菊
4.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资源开发利用原则方案探讨 [J], 吴熙群;李世伦;等
5.冬瓜山铜矿生产地质管理方案探讨 [J], 胡正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矿山建设都有哪些做法?

日前,为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矿业绿色转型进程,自然资源部主办的全国绿色矿山现场交流会在安徽省铜陵市召开。
各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以及业务处室负责人、部有关司局和事业单位有关负责人以及矿业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150多位代表齐聚千年古铜都,共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事宜。
这是一次对近年来绿色矿山建设成效经验的大总结、大交流,既是一次经验总结会,也是一次查问题、聚共识、进一步推动工作的动员会。
各地绿色矿山建设的做法及成效丰富而充实,为与会代表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在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的大潮中,如何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品需求,同时又尽最大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破坏,是我国矿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两家国家级绿色矿山企业——铜陵有色冬瓜山矿区、铜陵海螺水泥生产线和石灰岩矿采场,深切感到,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是必然选择,是现实途径。
与会代表行走在长江南岸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的铜陵矿区间,感受到这些矿山为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付出的艰辛努力……其中一个突出印象是,安徽的矿山企业重视通过技术工艺创新,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
在世界五百强企业——铜陵海螺水泥的石灰岩矿山现场了解到,铜陵海螺水泥采取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方式,采用“剥离—排土-生态修复”一体化开采技术,石灰石矿山资源利用率达到100%。
开采过程中可做到无弃土弃石排放,保留所有未开采地段的植被;通过生产工艺和配料工艺优化,对高低品位矿石合理搭配,不仅使矿区内废石完全消化利用,还大量利用了周边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渣,年消耗粉煤灰、磷石膏等工业废渣130万吨。
更具创新意义的是,铜陵海螺公司建成了世界首套水泥窑无害化处理城市垃圾生产线,现已形成年产熟料1450万吨、水泥700万吨、余热发电4、9亿度、垃圾焚烧20万吨的生产能力。
矿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在铜陵海螺公司水泥窑城市垃圾处理控制室现场,海螺公司有关技术负责人介绍:利用水泥窑进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是海螺的专利,关键的技术在于对二恶英的处理。
铜陵有色冬瓜山铜

五年来,冬瓜山铜矿在岗职工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16614.3元到去年的41308.9元,人均收入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29.7%,职工心齐气顺,幸福指数快速攀升。
一、科学组织生产,坚持“一线工作法”
冬瓜山铜矿建设规模为13000吨/日采选生产能力,开采深度达1200多米,是亚洲最深的坑采铜矿。2005年至2010年,是冬瓜山铜矿由传统老矿山向现代化新矿山艰难转型的五年,也是矿山在达标达产征途中艰辛爬坡的五年。作为矿长,胡新付同志坚持“一线工作法”,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放弃了几乎所有的节假日、休息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尤其从去年九月份实行领导下井带班制度,他和班子成员一道吃住在井下,办公在现场,坚持三班制与工人同下井、同升井,跟班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在全矿上下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好氛围,保证了稳产高产,自2005年以来,全矿铜产量一年一个台阶,矿山主要产品产量和利润指标年年刷新。
二.强化科技举措,破解制约生产的瓶颈
在冬瓜山铜矿采矿高强度、作业高效率、经济高效益的新模式办矿中,胡新付同志坚持狠抓科技攻关,一直潜心于矿山开采技术研究、技术管理、生产组织与管理工作,主持或参与了多项重大工程项目设计、科研攻关、矿山发展规划和采掘计划编制。主持并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复杂难采深部铜矿床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的攻关,并取得了较好成果。其中,子专题《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方案及采准系统优化研究》被鉴定为国内领先,获得2007年度省科技进步类二等奖和市科技进步类一等奖;子专题《矿山充填无废开采技术研究》被鉴定为国际先进,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得中治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这些成果的取得,为实现冬瓜山矿床安全、高效、高强度和低成本开采提供了技术保障,排除了冬瓜山达产达标中“尾矿出路告急”、“提升能力制约”、“选矿指标波动”三大 “拦路虎”,解决了制约矿山生产发展的瓶颈,有力地促进了矿山各项目标的实现,2010年完成铜量32500.57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选矿厂
设计规模:矿山的日采矿能力为1 万吨,日选矿能力l.3 万吨,井巷工程量86 万m3,工程建设总投资16.7 亿元。
技术特点:大型深井矿山开采
工程简介:我院从1987 年起先后完成了该矿矿床技术经济初步可行性研
究、探采结合可行性研究、探采结合工程设计、千米深井300 万t 矿山强化开采综合技术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1998 年12 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建设大型深井矿山。
矿山的日采矿能力为1 万t,日选矿能
力l.3 万t,井巷工程量86 万m3,工程建设总投资16.7 亿元,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施工建设中,预计在2004 年6 月建成投产。
在这座国内第一个大型千米深井金属矿山的设计中,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具体有:
1、无废矿山设计。
在国内首次采用全尾矿块石胶结充填法,将冬瓜山铜矿
生产过程所产出的全部废石与选矿厂所产的85%尾矿一起回填采空区,剩余的尾矿则用来充填狮子山铜矿过去生产形成的老采空区,从而消除了尾矿库和废石场,实现了无废开采。
2、建立了完整的地压岩爆监控系统。
通过设计和科研,建立起我国第一个
较完整的深井地压岩爆监控系统,对岩爆进行预测和预报。
3、建立了由计算机集中控制、监测的多级机站组成的通风系统。
建立了一
个集中控制站,由计算机对各风机的运行进行监控,并通过调频变速来调整部分风机的风量,从而实现节能和保证有效的通风与降温。
3、首次设计和采用国内10m3 底侧卸式矿车和微机连锁的井下运输讯号系统。
5、首次在千米深井提升系统中采用钢丝绳柔性罐道千余米的主井采用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