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菌及其主要抗生素共21页
链霉菌操作手册讲解

链霉菌室实验操作手册(2003年)第一章培养基抗生素生长因子 (3)常用抗生素及其使用浓度 (3)LB(Luria-Bertani)培养基 (3)LA (3)基本培养基(MM) (3)R5(1L)链霉菌原生质体转化时用 (4)YEME(酵母膏-麦芽膏培养基) 1L(液体培养链霉菌) (4)TSBY (1L)(液体培养链霉菌) (4)MS培养基 (5)2CMY培养基(用于井岗的接合转移) (5)YMS培养基(阿维,井岗产孢) (5)YD培养基 (5)生长因子补充物的使用浓度 (6)第二章DNA基本操作 (7)大肠杆菌质粒的抽提 (7)酶连反应 (7)DNA片段凝胶回收 (8)DNA纯化 (9)E.coil总DNA的提取 (9)链霉菌质粒DNA的小量提取(还需改进) (10)去磷酸化处理(详见分子克隆实验指南以及Takara的CIAP使用说明) (10)AT克隆(详见说明书) (10)Southern Blot (11)第三章PCR及相关技术 (13)PCR (13)PCR重组(详见《PCR技术实验指南》p429 重叠延伸技术) (14)PCR定点诱变(DpnI法) (14)第四章基因片段转移技术 (15)大肠杆菌CaCl2法制备感受态细胞及DNA转化 (15)DNA转化 (15)大肠杆菌质粒的快速检测 (15)接合转移(详见英文《手册》249页) (16)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 (16)链霉菌原生质体的转化 (17)PCR-Targeting技术中E.coli电转化感受态的制备及电转化 (17)第五章RNA操作技术 (19)链霉菌总RNA的抽提 (19)链霉菌的RT-PCR(promega RT kit) (19)第六章蛋白质基本操作技术 (21)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 (21)大肠杆菌可溶性蛋白表达及抽提(用于由IPTG诱导的表达体系): (21)链霉菌总蛋白抽提: (22)大肠杆菌目标蛋白的诱导及总蛋白检测(含T7表达系统如BL21菌株中的pET系列表达体系): (22)Western Blot (23)第七章遗传作图相关技术 (25)链霉菌孢子悬液的制备 (25)链霉菌中NF的证明 (25)孢子杂交 (25)在遗传图谱上两个标记基因之间定位新的基因 (25)第八章其他技术 (27)链霉菌菌种保藏 (27)检测链霉菌淀粉酶的活性 (27)第一章培养基抗生素生长因子常用抗生素及其使用浓度抗生素英文名称及缩写抗性基因贮藏液浓度(mg/ml)使用终浓度(μg/ml)链霉菌大肠杆菌M M2CM Y E M E L A或L B氨苄青霉素氯霉素潮霉素卡那霉素壮观霉素链霉素硫链丝菌素红霉素阿泊拉霉素Ampicillin, AmpChloramphenicol, CmlHygromycin, HygKanamycin, KmSpectinomycin, SpcStreptomycin, StrThiostrepton, ThioErythomycin, EryApramycin, Amblacathygaac或aphaadAstrtsrerm Eaac(3)IV10025(无水乙醇配)5025505025(DMSO配)10050R10102?5010510010R-2550502510-50R---50-2.5-5050-1002550505025不敏感2030-50*–表示无记录或不能使用,贮存液除特别说明外均用无菌水配制*此表仅供参考!!!*R表示不敏感*Km 和Am有交叉抗性,所以同时具有这两种抗性基因时应适当提高抗生素的量,并作好对照。
链霉素

药物说明
01
药理作用
02
药代动力学
03
用法用量
04
注意事项
06
适应症
05
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禁忌
制剂
药理作用
链霉链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药。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并破坏细 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敏感菌具有氧依赖性抗生素跨膜转运系统,链霉素可首先经被动扩散通过细胞外膜孔蛋白, 然后经此转运系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不可逆地结合到分离的核糖体30S亚基上,导致A位的破坏,进而: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无定形粉末 密度:1.98g/cm3 沸点:872.9ºC at 760mmHg 闪 点 : 4 8 1 . 7 ºC 储存条件: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食品原料分开储运 稳定性:链霉素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有吸湿性。易溶于水,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强酸、强碱条件下不稳 定。硫酸链霉素制剂外观为黄色粉末,密度0.38g/L,pH1.5~3.5,易溶于水,呈微酸性,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 稳定,碱性条件下易失效。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链霉素与双氢链霉素均可和血清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但所产生的抗体不同,因此无交叉反应,对链霉素 过 敏 者 可 用 双 氢 链 霉 素 。 然 而 有 对 二 者 均 过 敏 史 , 颇 须 注 意 。 过 敏 反 应 包 括 : 皮 疹 ( 0 . 3 % ~ 11 % ) , 可 表 现 为 斑 丘疹、荨麻疹、红斑、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天疱疮样皮疹、湿疹样皮疹、紫癜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肤 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严重过敏者反应还可并发急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休克、急性肾功能衰 竭等。
该品可引起过敏反应,以皮疹、发热、嗜酸粒细胞增多较为多见。皮疹的发生率自0.3%~10%(平均5%) 不等,多在开始治疗后7~9天发生,但以往曾接受链霉素治疗的患者可在数小时内迅速出现。最多见者为斑丘疹, 伴有痒感,一般持续5~10日后消退;少数可发展为剥脱性皮炎,停药后则于1~3日内迅速消退。较少见的皮疹 有荨麻疹、红斑、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天疱疮样皮疹、湿疹样皮疹等,亦可伴血管神经性水肿或紫癜。 经常与链霉素接触的医务工作者,药厂分装工人,以及外用该品者常可发生接触性皮炎,一般于接触后3~12个 月发生;皮疹多出现于两手、手背、眼睑、颈部等处,表现为皮肤发红、搔痒、丘疹、眼皮肿、眼睑湿疹等,停 止接触后即可消退。故该品局部应用已无人问津。该品也可导致过敏性休克,部份患者可能在特异性体质基础上 发生类似症状。患者用药剂量往往不大,大多于注射后1~2分钟出现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面色苍白,青紫、昏 迷、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较多见。该品所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其发生率虽较 青霉素所致者为低,但见诸国内报告者已不下百例,因休克而死亡者亦不在少数,已引起人们高度警惕。神经系 统:链霉......
链霉菌与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

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且成功率不高,使得抗生素的 研发面临较大挑战。
发展前景
新型抗生素研发
针对耐药性细菌,研发具有全新作用 机制的新型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
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和构建新 的生物部件、设备和系统,以生产具 有优良性能的抗生素。
联合治疗
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生素联合使用, 以提高疗效并降低耐药性产生的风险 。
临床应用
抗生素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同时, 在手术前预防感染、治疗动物感染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抗生素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被发现以来,抗生素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抗生 素不断问世,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抗生素定义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的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生素分类
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抗生素可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多种类型。
抗生素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破坏细胞膜完整性等机制, 达到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目的。
或最终产物。
共生与竞争
03
链霉菌在与其他微生物共生或竞争过程中,产生了抗生素作为
防御或攻击手段。
链霉菌在抗生素研发中地位
天然来源
链霉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是抗生素的天然来源之一 。
药物研发
通过对链霉菌的研究,人们发现了许多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为抗生素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线索。
工业生产
链霉菌易于培养且产量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的工业生产 中。
链霉菌及其主要抗生素ppt课件

链霉菌是已知放线菌中最大的族群,可 产生高达一千多种的抗生物质,许多重要的 抗生素如放线菌素、链霉素、四环霉素、保 米霉素、维利霉素、嘉赐霉素及康霉素等, 都可由链霉菌生产。一般而言,农用抗生素 具有较低毒性及残留性质,可以抑制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或者能改变病原菌的形 态而达到保护作物的效果。
8
为什么青霉素等药物在使用前要作皮试? 有些药品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维生素、碘、 局麻药、免疫调节剂、生物药品(酶、抗毒素、类毒素、血 清、菌苗、疫苗)等在给药后极易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出现 过敏性休克,为安全起见,需在注射给药前进行皮肤敏感试 验,皮试后观察15—20分钟以确定阳性或阴性反应。 尤其是青霉素极易引起过敏反应,轻者可见发热及皮疹, 重者则见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并可伴高热及全身中 毒症状,最可怕莫过于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了解是不是过敏体质和有没有药物过 敏史。可能许多人对这些都不清楚,所以,用青霉素等前都 必须作皮试,皮试有阳性反应的不能用青霉性。当然,皮试 只能反映大部分患者情况,极少数人虽然皮试为阴性,但也 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
10
2.四环霉素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是由四个乙酸及丙 二酸缩合环化而形成,可以抑制病原菌核糖体蛋白, 如四环霉素。
11
3. 核酸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含有核酸类似物的衍 生物,作用于病原菌的去氧核糖核酸合成系统,抑 制其前驱物或酵素的合成,如保米霉素。 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是由 12 个以上的碳原子 组成,且形成环状结构,通常可和细菌的 50 核糖体 亚基结合,以阻断蛋白质的合成,如红霉素。
9
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种类繁多且结构复杂,从结构上区分,大致可把农用 抗生素分为下列六大类: 1. 氨基糖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属于糖的衍生物,由糖或氨基酸与其 它分子结合而成。在植物体内具有移行性,可干扰病原细胞蛋白质的合 成,如链霉素 皮试方法及结果观察(皮内试验) a.用75%酒精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6.6cm处皮肤。 b.抽取皮试液0.lml(合青霉素50u),作皮内注射成一皮丘(小儿 注射0.02—0.03ml)。 c.等20min后,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于1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 水泡者为阳性。对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前臂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③注意事项 a.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 5min内开始。先是皮肤蜃痒、四肢麻木,gy则气急、胸闷、发绀、心跳 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 应做好抢救准备,如盐酸肾上腺素肌注;氢化可的松静滴;及10%葡萄 糖酸钙液与高渗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以及使用中枢兴奋药和抗过敏 药。 b.试验用药含量要准,配制后在冰箱中保存不应超过24h,注射器应 用lml刻度者。 c.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或停药3天以上,最好重新作皮内试验。
来自链霉菌家族的农用抗生素

2019.10药肥科技性差,是否与其对钙吸收能力差有关,值得继续观察。
2补钙的方式与时间目前猕猴桃生产中补钙形式主要是叶面喷肥和土壤施肥。
叶面肥补钙迅速、直接,土壤施钙(比如硝酸铵钙)供钙量大,但过多的钙易被固定(北方)或淋溶(南方)。
生产实践表明,叶面补钙可以克服缺钙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造成的障碍。
叶面肥的形式主要为螯合钙(糖醇钙)、硝酸钙等。
这些钙形式含钙量低,有效性下降,吸收慢(大分子,不易通过质膜),有的喷雾浓度不能高(万分之几,浓度过高会造成烧叶),建议使用氯化钙作为叶面补钙形式。
氯化钙的钙含量高,钙处于离子状态,活性高,易被吸收。
同时,猕猴桃不忌氯(或者喜氯),整个分子几乎全被吸收。
生产实践表明,氯化钙叶面施用浓度保持在0.3%~0.5%安全可行。
补钙可从萌芽后开始,叶面喷雾防治病虫害时就可加入钙肥,直到套袋。
为防止摘袋后突发黑头病,摘袋后立即用0.3%~0.5%食品级氯化钙加50倍液EM(白糖扩繁原种产生)喷果面。
需要注意的是,钙肥与磷酸二氢钾混用会降低各自有效性。
在医学上,青霉素的发现与应用,可谓人类健康史上的一次革命。
但青霉素对结核杆菌的效果并不好。
链霉素发现于1943年10月19日,是美国罗格斯大学一名叫A l ber t Schat z的博士生在著名微生物学家、抗生素之父Sel m an A br aham W aks m an的实验室里做默克公司资助的项目研究时分离得到的。
由于链霉素对结核杆菌疗效显著,很快就在美国和英国得到推广。
1952年开始在梨树上用于火疫病防治,从此打开了抗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之门。
所谓抗生素,是指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存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够干扰其他生物细胞的化学物质。
我们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都属于抗生素。
目前农业上应用的抗生素大多来自放线菌,尤其是链霉菌家族,包括链霉素、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灭瘟素、米多霉素、土霉素、新霉素、金霉素、多抗霉素、井冈霉素、农抗120等。
链霉素四环素

氨曲南
氨曲南
对G+无效
第一个全合成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构简单), 对G-,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对各种β-内酰胺酶稳定( 2位甲基,增加对酶稳定性); 不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产生交叉过敏(无相同抗原决定簇)
是抗生素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四)碳青霉烯类
亚 胺 培 南
(1)结构特点:去S为二氢吡咯环,3位S末端N-亚胺甲基, 增加稳定性; (2)使用特点:单独使用时, 受肾肽酶分解失活,需和酶 抑制剂西司他丁钠合用。
β-内酰胺环断裂
高分子聚合物
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
S RCONH CH
CN H
O
COOH
抗原决定簇 青霉噻唑基
侧链抗原决定簇
连接点
∴青霉素之间有强烈的交叉过敏反应
头孢菌素中的过敏源主要决定于7-位的侧链 ∴头孢菌素类之间、头孢菌素与青霉素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 取决于侧链是否相同,相同时有交叉过敏反应。
一、青霉素类及半合成青霉素类
Penicliins
(一)发展
Nature Penicillin (Fermentation-Derived Penicillins)
Penicillin was discovered by Alexander Fleming in 1929.
种类
天然品共7种,其中苄青霉素的含量最高,作用最强
第四代 +++
+++
++++++
-
头孢匹罗 头孢吡肟 头孢唑兰 头孢瑟利
头孢氨苄 (头孢力新,先锋IV号) Cefalexin
链霉菌的应用优秀课件

下面请大家看
这是我们运
看具体的工
用的基本介
业中的成品吧
绍,了解了吗
一般而言,农用抗生素具有较低毒性
及残留性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和繁殖,或者能改变病原菌的形态而达到
保护作物的效果。 生物农药中很大一部分
是农用抗生素,而链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
产物又在农用抗生素中占有重要地位,多
种链霉菌次生代谢产物被研制成农用抗生
素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如井冈霉素、春雷
霉素、中生菌素等在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
取得的效果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抗生素工业应用
农用抗生素
我们可是还有 很多应用的哦, 别小瞧我们,哼!
氨基糖类抗 生素
四环霉素类抗 生素
核酸类抗生 素
这类抗生素属于糖的衍生物,由糖或氨基酸与 其它分子结合而成。在植物体内具有移行性, 可干扰病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如链霉素。
⑦绿色类群,如绿色链霉菌(S,viridis)等 ⑧蓝色类群,如天蓝色链霉菌(S.coelicolor) (S.nigrificans)等
链 霉
代谢多样性
目前应用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是链霉菌的次生代谢物,如链 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丝裂霉素C、万古霉素、四环素、
菌
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新生霉素、新霉素、春日霉素、 博莱霉素、庆大霉素和井冈霉素等。这些抗生素的G+C
角蛋白酶
产酶 其他酶类
溶菌酶
青霉素V 酰化酶
我们产的 酶抑制剂哦
亮肽酶 抑制剂
唾液酸 酶抑制剂
糜蛋白 酶抑制剂
淀粉酶 抑制剂
酶类抑 制剂
弹性蛋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抑制剂
其他酶 抑制剂
链霉菌的基因组及其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研究

四、产抗链霉菌的基因工程
随着对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以及调控基 因的深入了解,人们已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改 造链霉菌使它们过量合成抗生素或改造抗生 素的结构获得新功效抗生素。
目前提高产抗链霉菌产抗水平的基因工 程所采用的主要策略与有关基因克隆实例:
已公布的链霉菌的基因组的基本信息见 Table 1:
表
从上表可见,链霉菌的基因组是目前已完成测 序的原核生物基因组中生物信息量较大的基因组之
一, 生物信息量排名第二, 比大肠杆菌 (E. coli K12 4639221bp)的基因组大近一倍;
最大的为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nt . 9105828bp)。 目前已完成测序94个细菌菌株
一、链霉菌的基因组(Genome)
2002年5月,Bentley S.D.等在英国自然杂志 [Nature 417:141-147(2002) ]以“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model actinomycete
Streptomyces coelicolor
A3(2)”为题,报道了链霉菌的模式种天蓝色链霉菌
因所控制的竹桃霉素主动外排; (4)改变核糖体靶位,如从卡那霉素产生菌卡
那霉素链霉菌(S.kanamyceticus)中分离得
到的一种诱导性卡那霉素耐药基因,
通过修饰核糖体,调节蛋白质合成,可以赋
子浅青紫链霉菌(S.lividans)、淡紫灰链霉 菌(S.lavendulae)和微小链霉菌 (S.parvulus)卡那霉素耐药性;
迄今有约500个种。它与其它原核生物相比, 链霉菌具有比较复杂的形态结构、生活周期与 遗传特性。其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丰富的次级 代谢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青霉素等药物在使用前要作皮试?
有些药品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维生素、碘、 局麻药、免疫调节剂、生物药品(酶、抗毒素、类毒素、血 清、菌苗、疫苗)等在给药后极易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出现 过敏性休克,为安全起见,需在注射给药前进行皮肤敏感试 验,皮试后观察15—20分钟以确定阳性或阴性反应。
5. 多烯类抗生素:由 25 ~ 37 个碳原子组成的大环 内酯类抗生素,含有 3 ~ 7 个相邻的双键,可与病 原真菌细胞膜上的类固醇结合,有破坏细胞膜的功 能,如治霉菌素。
6. 多肽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是把氨基酸用不同的 肽键结合,经常形成网状结构,可以抑制病原菌细 胞壁的合成,如纯霉素。
由于链霉菌属因在代谢过程,次代谢物 为抗生素,所以链霉菌属常用于生产抗生素 。相较于其他菌种,链霉菌属繁殖较缓慢, 但由于代谢过程的抗生素能抑制 其他菌种的 生长,所以时间一长,链霉菌属就会成为环 境中的优势菌种。
尤其是青霉素极易引起过敏反应,轻者可见发热及皮疹, 重者则见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并可伴高热及全身中 毒症状,最可怕莫过于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了解是不是过敏体质和有没有药物过 敏史。可能许多人对这些都不清楚,所以,用青霉素等前都 必须作皮试,皮试有阳性反应的不能用青霉性。当然,皮试 只能反映大部分患者情况,极少数人虽然皮试为阴性,但也 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
耐 心 观 看
链霉菌属 - 性状特征
好气 革兰氏阳性 不抗酸。不能运动 细胞壁Ⅰ型,以左旋二氨基庚二酸和甘氨酸
为特征性组份 DNA内GC含量为69-76%
链丝菌菌落较小而致密,不易挑取,表面呈 粉状、绒状,并有多种颜色。
古有金刚罩铁布衫炼就一身不坏之身,如今 江湖各路细菌侵袭,我们的葵花宝典是什么 呢?
1.优化次级代谢途径,提高目的代谢物产量 全基 因组研究提供了较为清晰的代谢路径信息,使得操 纵代谢途径以提高目标代谢物变得可行。 由于次生
代谢物通常来自初级代谢中间物,通常采用增加这 些代谢物前体来提高最终产物。泰乐菌 素合成途径 中, 由 ty1F 编码的大菌素转为泰乐菌素的步骤限制 最终产物表达量的提高,克隆调控ty1F 基因可提高 泰乐菌素的发酵产量[7]。基因组信息同样有助于研 究那些同属内类似的但还没完全 测序的菌株, ButlterM J 等根据S. coelicolor 的基因组信息,在其 相近种S. lividans 中构建ACT 和RED 的高产菌。
链霉菌
(Fungus)是一种真核生物。最常见的
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
母。
同学们,请问酵母菌是:线.放状线菌而的得名。它是一个
原核生物类群,在自C然.其界它 中分布很广,主要
以孢子繁殖。
预
链霉知答菌属也称链丝菌。链丝菌好气,绝大部分腐生,其基 质菌丝案,不断裂,气生菌丝分化成直的、弯曲的或螺旋状的孢 子丝,请成熟的孢子丝生成链状的分生孢子,故名链丝菌。
链霉菌可以产生多种二次代谢物,包括 各种物质的分解酵素及抗生物质。这些代谢 产物除了可用在人体的医药以及当成家畜饲 料的添加物外,在农作物生产方面,也可做 为植物保护之用 。
链霉菌是已知放线菌中最大的族群,可 产生高达一千多种的抗生物质,许多重要的 抗生素如放线菌素、链霉素、四环霉素、保 米霉素、维利霉素、嘉赐霉素及康霉素等, 都可由链霉菌生产。一般而言,农用抗生素 具有较低毒性及残留性质,可以抑制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或者能改变病原菌的形 态而达到保护作物的效果。
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种类繁多且结构复杂,从结构上区分,大致可把农用 抗生素分为下列六大类: 1. 氨基糖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属于糖的衍生物,由糖或氨基酸与其 它分子结合而成。在植物体内具有移行性,可干扰病原细胞蛋白质的合 成,如链霉素 皮试方法及结果观察(皮内试验) a.用75%酒精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6.6cm处皮肤。 b.抽取皮试液0.lml(合青霉素50u),作皮内注射成一皮丘(小儿 注射0.02—0.03ml)。 c.等20min后,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于1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 水泡者为阳性。对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前臂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③注意事项 a.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 5min内开始。先是皮肤蜃痒、四肢麻木,gy则气急、胸闷、发绀、心跳 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 应做好抢救准备,如盐酸肾上腺素肌注;氢化可的松静滴;及10%葡萄 糖酸钙液与高渗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以及使用中枢兴奋药和抗过敏 药。 b.试验用药含量要准,配制后在冰箱中保存不应超过24h,注射器应 用lml刻度者。 c.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或停药3天以上,最好重新作皮内试验。
抗生素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其以 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它不仅能杀灭细菌, 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 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一次代谢物是维持生物合成或生长过程 中所需的代谢物,至于对生命的维持不具明 显的功能,只在某些生物上产生的代谢物, 则是二次代谢物,如抗生素或色素等。
链霉菌基因工程部分简介及前景:基因的设计构建 通过设计与构建基因
,揭示基因组尤其是次级代谢基因簇信息,了解次 级代谢途径的调节 机理,为组成生物合成合成或生物合成的方法获得 终产物, 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获得优化 的设计方案。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计算模拟生物大分 子识别位点配体的结构来完成设计。
组合生物合成在链霉菌中的应用 利用获得的基因文 库信息,通过组合生物合成手段,改造调控链霉菌 的次级代谢途径,提高天 然代谢物产量,获得新代 谢物。
2.四环霉素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是由四个乙酸及丙 二酸缩合环化而形成,可以抑制病原菌核糖体蛋白, 如四环霉素。
3. 核酸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含有核酸类似物的衍 生物,作用于病原菌的去氧核糖核酸合成系统,抑 制其前驱物或酵素的合成,如保米霉素。
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是由 12 个以上的碳原子 组成,且形成环状结构,通常可和细菌的 50 核糖体 亚基结合,以阻断蛋白质的合成,如红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