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前磨牙解剖形态

合集下载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生理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生理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一、牙体解剖生理---牙齿的演化特点:1.形态:单---同形牙---异形牙2.数量:多---少3.替换:多牙列----双牙列4.牙根:无----有5.附着:端生---侧生---槽生6.部位:分散---集中一、牙体解剖生理---概论分类功能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组成牙位记录发育牙齿的分类牙齿的组成与功能牙位记录牙体应用术语牙体长轴: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假想线。

线角:两个面相交。

点角:三个面相交。

外形高点:牙体轴面上。

接触区: 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称接触区或邻接处。

牙冠表面解剖标志---突出牙尖:锥体形舌隆突:半月形(前牙舌面近颈缘)结节:小突起(牙冠上釉质过度钙化)嵴:细长形(牙冠表面)切嵴边缘嵴牙尖嵴三角嵴轴嵴颈嵴斜嵴横嵴牙冠表面解剖标志---凹陷窝:不规则凹陷沟:细长形凹陷--发育沟:两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相融合;--副沟:发育沟以外的沟。

点隙: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交汇处或某些发育沟末端形成的点状凹陷。

裂:钙化不完全。

斜面:组成牙尖各面牙齿的发育萌出:牙冠出龈到咬合接触。

萌出顺序:乳牙,I---II---IV---III---V 下I最早,上V最晚。

恒牙,上颌61243578或61245378下颌61234578或61243578下6萌出最早,发育最早,上8或上7最晚。

萌出规律:1.明确的时间和顺序2.左右对称同时萌出3.下颌早于上颌同名牙4.女孩略早于男一、牙体解剖生理---牙体形态外部形态(1)各牙齿代表的外形(2)上下同名恒牙对比(3)乳牙特点及与恒牙对比(4)牙体应用解剖(5)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牙髓形态(1)髓腔的解剖标志(2)根管系统(3)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4)恒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5)乳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中切牙形态:近中缘、切缘---直---似直角远中缘、颈缘---突---略圆钝解剖结构:唇面---发育沟:2个,切1/3明显---外形高点:颈1/3,颈嵴舌面---舌窝、切嵴、边缘嵴、舌隆突邻面---切嵴在牙体长轴唇侧,接触区切1/3离切角稍远切端---唇侧为缘、舌侧为嵴牙根---圆三角形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尖牙形态:圆五边形,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较长---90°远中缘、颈缘---突---略圆钝解剖结构:唇面---唇轴嵴、发育沟明显---外形高点:中1/3与颈1/3交界舌面---五嵴一突二窝(远中舌窝大)切端---四嵴、四斜面牙根---卵圆三角形,根最长,冠根1:2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唇-五边形,近中>远中斜缘----颊尖略偏远中,舌尖偏近中(牙合)面-窄长,颊舌径>近远中径,较直或偏颊侧解剖结构:颊面---颊轴嵴、发育沟明显---外形高点:颈1/3,颈嵴舌面---外形高点:中1/3邻面---近中沟,近中颈部凹陷,接触区近(牙合)缘偏颊侧(牙合)面---两尖,两点隙,三条沟牙根---多有分叉牙齿的解剖形态---下颌第一前磨牙形态:(牙合)面-卵圆形,颊舌径≈近远中径,偏向舌侧唇侧-近中<远中斜缘----颊尖略偏近中,解剖结构:颊面---颊轴嵴---外形高点:颈1/3,颈嵴新月形舌面---舌尖特小,短而圆钝,仅为颊侧1/2---外形高点:中1/3邻面---颊尖顶位于牙体长轴上(牙合)面---横嵴,近中窝小、远中窝大牙根---扁单根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第一磨牙形态(冠):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解剖结构:颊面---两尖,近中尖略宽---颊轴嵴,近中明显---颊沟(中1/3)---外形高点:颈1/3舌面---三尖,近中宽大,卡式尖---舌轴嵴不明显---远舌沟---外形高点:中1/3(牙合)面:牙齿的解剖形态---下颌第一磨牙形态(冠)---长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偏向舌侧颊面---2.5尖,近中颊最宽,远中尖最窄---颊轴嵴,远中不明显---颊沟(中1/3),远颊沟---外形高点:颈1/3舌面---两尖,大小相近---舌轴嵴不明显---舌沟---外形高点:中1/3(牙合)面:外形---复杂长方形,4点角---5尖,颊尖低圆,舌尖高锐,近中颊尖最大,远中尖最小---4边缘嵴---5三角嵴,远中颊尖最长,远中尖最短---窝沟点隙---中央窝,近中窝(小)---3点隙---5条发育沟(4条起源于中央点隙)(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远中颊沟下7---田字形---C型根下6---尖嵴窝沟斜面最多下5---三尖型,两尖(H/U),畸形中央尖最多见下4---前磨牙中体积最小的,横嵴下3---近远中斜缘交角>90°下1---全口牙体积最小,舌窝及边缘嵴不明显,形态最对称,切嵴靠近牙体长轴上123---解剖特征--舌隆突上3---近远中斜缘交角≈90°,颈嵴颈中1/3上4---前磨牙中体积最大的,牙尖远中斜,近中沟牙齿的解剖形态---乳牙解剖特点1.体积小,牙冠短小,乳白色2.颈嵴突出,冠根分明3.乳磨牙干根短,根分叉明显4.上III牙尖偏远中5.下颌乳前牙舌面边缘嵴和颈嵴均较恒前牙明显6.下IV四不像7.下V颊侧三尖等大,尖窝不清晰8.乳中切牙宽冠宽根9.6>7>8(恒牙),IV<V(乳牙)牙体应用解剖(一)切牙上颌--邻面接触区和2舌窝顶端为龋病的好发部位;--1牙根较圆且直,拔除时可用旋转力;--2牙根常有弯曲;--2外形常有变异或先天缺失。

口腔解剖结构

口腔解剖结构

口腔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与解剖生理特点1口腔的局部解剖和生理特点1.1口腔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向外界;经咽门与咽部相延续。

两侧为颊。

上壁为腭。

下壁为口底。

上下牙弓将口腔分为两部分:口腔前庭及固有口腔1.1.1口腔前庭界于牙列、牙槽骨、牙龈与唇颊之间的潜在腔隙。

上下界为唇、颊黏膜移行至牙龈转折处。

前面称唇沟,两侧称颊沟,统称前庭沟。

唇系带:前庭沟正中线扇型或带状黏膜皱襞。

颊系带:前庭沟尖牙及双尖牙区的扇型或带状黏膜皱襞。

腮腺导管口:两侧正对上颌第二磨牙颊黏膜上乳头状突起。

1.1.2唇唇(lips):上唇、下唇之间为口裂,两侧联合处形成口角。

上唇上界至鼻底,两侧以鼻唇沟为界。

唇由皮肤、肌肉(口轮匝肌)、黏膜三层组成。

上唇皮肤中央有人中沟、人中嵴;唇部皮肤向黏膜移行部称唇红缘,唇黏膜现露于外面部分称唇红。

1.1.3颊位于面部两侧,形成口腔前庭外侧壁。

颊肌和黏膜之间,有薄层脂肪,称颊脂垫,其尖端正对翼下颌皱襞(翼下颌韧带)前缘。

1.2固有口腔前方及两侧以牙列为界,上方以硬软腭为顶,下为口底,向后延伸至咽门,中间为舌所充满。

1.2.1腭硬腭(hard palate)和软腭(soft palate)分隔口鼻腔。

腭前2/3为硬腭黏膜,呈粉红色,牢固附着骨面上,角化层较厚腭中缝、切牙乳头(incisive papilla)。

、腭皱襞切牙孔(incisive foramen)有鼻腭神经血管束通过。

腭大孔(greater palative foramen):有腭前神经血管束通过。

软腭黏膜:与硬腭黏膜相连续,呈幔状,后端游离,中份有悬雍垂,两侧向下外侧形成舌腭弓、咽腭弓,之间为扁桃体。

1.3舌味觉语言咀嚼吞咽舌体:舌背、舌腹舌缘、舌尖。

舌根:人字沟、舌盲孔。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1.4口底范围:舌、口底黏膜之下,口底肌肉之上,下颌骨体内侧与舌根之间。

1.5牙周组织结构:定义: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齿的支持组织。

下颌第一前磨牙标准尺寸

下颌第一前磨牙标准尺寸

下颌第一前磨牙标准尺寸
下颌第一前磨牙,也称为第一恒牙,是口腔中的重要牙齿之一。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标准尺寸是大致相同的,通
常是长约8-9毫米,宽约7-8毫米,高约9-10毫米。

这些尺寸是根
据口腔解剖学和牙齿形态学的研究得出的平均值,实际尺寸会因个
体差异而略有不同。

此外,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尺寸也受到种族、遗
传因素和个体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在口腔医学和牙科治疗中,了解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标准尺寸对
于制作义齿、牙套以及进行牙科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精确测量
和了解标准尺寸,牙医可以更好地进行牙齿修复和矫正,以确保牙
齿的功能和美观。

除了尺寸之外,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形态和解剖结构也对牙科诊
疗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牙齿的尺寸、形态和结构有助于牙医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防牙齿问题。

因此,对于牙医和牙科学生
来说,深入了解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标准尺寸以及相关知识是非常重
要的。

总之,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标准尺寸是成年人口腔解剖学中的重
要参数,了解这些尺寸有助于牙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也会对牙齿尺寸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临床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

【1牙的分类】1. 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1)乳牙:6? 8个月至两岁半T萌出;6? 7岁至12? 13岁T脱落。

2)恒牙:6岁T萌出和替换,替代乳牙。

2. 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3.根据牙在口腔内的位置分类:前牙、后牙)【2牙的功能】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3牙萌出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左右成对萌出;下颌牙萌出早于上颌同名牙;女性同名牙萌出早于男性。

【4萌出顺序】乳牙:1T 2 T 4T 3T 5恒牙:(注:最晚萌出的恒牙是上颌第三磨牙)上颌:6T 1T 2 T 4 T 3T 5 T 7 或6 T 1 T 2T 4T 5 T 3T 7下颌:6T 1T 2 T 3 T 4T 5 T 7 或6 T 1 T 2T 4T 3 T 5T 7上颌乳中切牙:胚胎第14周开始钙化,1.5月牙冠完成,10月萌出,1.5岁牙根完成。

【5 X牙X面的解剖特点+图示】【6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1. 切端及牙合面2.1唇颊舌面突度前牙唇舌面及后牙颊面的突度均在颈1/3,后牙舌面的突度则在中1/3。

①正常的突度,可使食物对牙龈起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牙龈健康。

突度过小或无突度,牙龈将受食物直接撞击而受伤;反之,若牙冠突度过大,牙龈失去食物的按摩作用,可能产生失用性萎缩。

②牙冠颈1/3的突度,还可扩展龈缘,使其紧张有力。

2.2邻面突度前牙及后牙邻面突度分别在切1/3和牙合/3处。

前后牙接触区呈椭圆,前者切龈径大于唇舌径,后者相反;4、5近远中及6近中的接触区在近牙合缘偏颊侧,6远中及其余牙的接触区近牙缘中1/3。

①可防止食物嵌塞,防止龈乳头受压萎缩及牙槽突吸收降低。

②维持牙弓完整稳定,利于分散牙合力,对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牙、牙周组织的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③初萌时邻面点接触,有利于生理性调整;磨耗后小斜面接触,有利于咬合稳定。

)3. 楔状隙①邻间隙充满龈乳头,可保护牙槽骨和牙冠邻面。

2.牙位记录及牙体应用名词和表面解剖标志(一)

2.牙位记录及牙体应用名词和表面解剖标志(一)
FDI记录法
55 54 53 52 51 61 62 63 64 65 85 84 83 82 81 71 72 73 74 75
乳牙列
第四节 牙体解剖应用名称 与解剖标志
教学要求:掌握
(一)牙体一般应用名词 (二)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一、牙体解剖一般应用名词
⒈ 中线 ⒉ 牙体长轴 ⒊ 接触区 ⒋外形高点 ⒌ 线角与点角 ⒍ 牙体三等分
下中 侧 尖 第 第 第 第 第
第二前磨牙
切切
一 二 一二 三
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 第三磨牙
牙牙 牙前 前 磨 磨磨 磨 磨 牙 牙牙 牙牙
CD
8
7
6 5
6 表示左上颌第一磨牙(6B)
4
3
2 表示右下颌侧切牙(2C)
2
1
二、Palmer记录法
恒牙:与部位记录法一致 乳牙:用ABCDE表示
(A) 上 (B)
TSRQP ONMLK
四.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FDI)
为适用于计算机输入, 用两位阿拉伯数字来 。 十位数代表牙的上下 左右位置,个位数字 即可表示一特定位置 的牙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面,区分上下。
二、部位记录法
(一)乳牙
(A) (B) (C) (D)
乳中切牙 乳侧切牙
(A) 上 (B)
乳尖牙 第一 I I II III IV V


V IV III II I I II III IV V
(C)
(D)
下乳 乳 中侧 切切 牙牙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三、乳牙与恒牙
㈠ 乳牙
正常乳牙有20个,上下左右各5个。 从前往后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
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 乳牙自出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出齐。
乳牙萌出时间:生后6个月~两岁半
乳牙萌出时间(单位:月)
upper
I II III IV V 8 9 18 14 24
lower 6 7
9
10
12
6
12
16
㈡ 恒牙
恒牙共28-32个,上下左右各7-8个。 从前往后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
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切牙和尖牙称为 前牙,前磨牙和磨牙称为后牙。 恒牙自6岁开始萌出,第一恒磨牙最早 萌出,称六龄牙。
㈢ 乳牙与恒牙的替换
6-12岁之间,乳牙逐渐脱落,恒牙逐渐 萌出,恒牙和乳牙发生交替。此时牙 列中既有乳牙,又有恒牙,称为混合 牙列期。
第三节 颌 面 部
一.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
1、界线:上:鼻底;下:颏唇 沟;两侧:唇面沟。 2、标志: 1)口角:在34 34之间; 2)人中:由鼻中柱延伸至唇红 端的纵行浅沟。
处,上颌第三磨牙腭侧,腭中缝至龈缘水 平距离中、外1/3处的粘膜凹陷。深面为腭 大孔,腭前神经经此穿出。是腭前神经阻 滞麻醉的表面标志。
二.口腔的组织器官:
㈠. 牙齿:
牙齿由牙冠、 牙根、牙颈 以及牙髓腔 组成。
显露于口腔中的部分为牙冠,埋于牙槽窝 内的部分为牙根,牙冠与牙根交界的部分 为牙颈部。牙冠包括唇颊面、舌面、颌面、 近中面及远中面五个面,牙冠形态因功能 不同而异。上下颌前牙及前磨牙为单根牙 (上颌第一前磨牙多为双根牙),磨牙均 为多根牙。

【儿童口腔医学PPT】 乳牙及年轻恒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儿童口腔医学PPT】  乳牙及年轻恒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一 乳牙牙体形态特点
1.色泽:乳牙牙冠颜色呈微青白色或近白色, 较恒牙白。
一 乳牙牙体形态特点
2.大小: 乳牙均小于同类恒牙。 乳磨牙牙冠的近远中径大于其继承
恒牙的近远中径。
一 乳牙牙体形态特点
3.牙冠外形 乳前牙(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
外形基本类似于其继承恒牙。 第一乳磨牙外形介于恒磨牙和恒前磨牙之
三、牙髓
乳牙牙髓细胞丰富,胶原纤维较少且细。 随年龄增长与牙根吸收而胶原纤维增多。
乳牙牙髓中部的血管粗细相混,边缘部血 管细。
乳牙牙髓神经特点
牙髓神经分布比恒牙稀疏,边缘神经丛少, 组成腊施柯夫神经丛的神经纤维也少。
自腊施柯夫神经丛进入牙本质细胞层的神 经纤维甚少,进入前期牙本质的神经纤维 更少,达矿化牙本质内的神经纤维尤不明 显,这是乳牙感觉不如恒牙敏感的因素之 一。
乳牙髓腔形态较恒牙复杂,侧支根管多而 乱。由于乳牙存在生理性吸收,故难以获 得详细的资料。
乳牙的髓腔形态与牙的外形一致。但相对 于恒牙,乳牙的髓室大、髓角高、根管粗 大、髓腔壁薄、根尖孔大。
随年龄增长,由于磨耗使乳牙牙本质暴露, 可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髓腔变小
乳前牙冠髓情况
上下颌乳切牙和上颌乳尖牙的冠髓腔多偏 向近中和唇侧
乳牙共20颗,分为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 牙。
乳牙记录表示方法
乳牙临床记录符号常用英文字母或罗马数 字表示。分别记录为A、B、C、D、E或是I、 II、III、IV、V。
口腔流调时常用两位数标记法表示各牙。 第一个数字代表该牙所在之区,右上区为5, 左上区为6,左下区为7,右下区为8。第二 个数字代表该牙在牙列中的位置,从乳中 切牙至第二乳磨牙,分别为1、2、3、4、5。

乳牙的解剖形态及

乳牙的解剖形态及

乳牙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
局部
全身
有利于恒牙的正常萌出及正常的恒牙列形成
➢ 乳牙过早丧失使继承恒牙过早或过迟萌出
➢ 乳牙的根尖周病使继承恒牙过早萌出
➢ 乳牙的根尖周病影响继承恒牙牙胚,形成忒奈氏牙
(Turner’s teeth)
➢ 乳牙对恒牙的萌出具有一定诱导作用
有利于儿童的发音及保护心理
现易磨损 ✓ 乳牙釉柱比恒牙釉柱少,也比较平直 ✓ 了解釉柱排列的走向有利于修复牙体时窝洞的制备,
避免留有无抗压力的游离釉柱
乳牙的组织结构特点
牙釉质(enamel) ➢ 物理性及组织结构特点 ✓ 乳前牙釉柱:
切角部:釉质自釉牙本质界起,放射状贯通釉质 全层,到达牙齿表面
牙颈部:釉柱排列方向为水平形、斜向切缘牙尖、 斜向根尖
➢ 下颌乳磨牙多为远中根比近中根先 吸收,上颌乳磨牙的颊侧远中根和 腭根比近中根易吸收
乳牙的牙根吸收
➢ 活动期:牙根与骨组织吸收,结缔组织溶解 ➢ 稳定期:结缔组织增殖,局部牙根与骨组织
也可增殖 ➢ 如果稳定期,牙根与牙槽骨发生骨性粘连,
形成低位乳牙(submerged deciduous tooth), 即低于咬合面,处于下沉状态,有碍于继承恒 牙的萌出 ➢ 骨组织吸收是由于破骨细胞 (osteoclast)的作用,牙的溶解靠 破牙细胞(odontoclast)
➢ 初期炎症经过适当治疗是可以消除的。这是临床上 保存活髓疗法的有利条件。
➢ 由于牙髓抵抗力强,炎症也容易被局限呈慢性过程; 牙髓组织疏松,根尖孔大,血运丰富,因而感染也 易扩散,应及时作保存活髓治疗。
乳牙的组织结构特点
牙釉质(Enamel) ➢ 有机质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