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用什么特效药
硅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合 措施 防 治 。但 随着 人 们 对农 药残 留 的 危 害 、 原 病
菌 抗 药 性 出 现 导 致 防效 下 降 以及 环 境 污 染 等 问题 的认 识 逐 步 加 深 , 种传 统 的 防病 措 施 已引 起 社 会 这 的 普 遍 重 视 , 且 在 应 用 上 逐 渐 受 到 限 制 , 多研 并 许
.n. 2 均匀铺在装有 2 mL P A, 0 D 直径为 9 m 0 m的 条新 的思 路 和方 法 。这 一领 域 的研 究 在 国内外 已有 溶液 o r1 培养皿 中。随后将灰霉菌 菌碟接于培养基 中央 ,5 2 ℃下 些 研究 报 道 ,现 已在 某 些植 物病 害 ,如水 稻 稻瘟
米【 收稿 日期]0 0 1 - 0 2 1- 2 3
[ 者 简介 ] 敏 (9 8 )男 , 徽 省 肥 西 县人 , 作 廖 17 一 , 安 硕士 , 州职 业 技术 学 院农 艺 系 讲 师 , 宿 主要 从 事 生 态 环 境 教学 与研 究 。
【 关键 词 】 硅
草莓
灰 霉病 防治
【 图分类 号 】42 【 中 ¥3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 编号 】09 83 (010 — 14 0 10— 54 21 )2 07 — 3
草 莓 灰 霉 病 ( o yi cn ra 是 一 种 由半 知 菌 但其作 用机 理一 直存 在争 议 , B t t iee ) r s 尚未完 全清楚 。本研究 属 灰 葡 萄 孢 菌 引 起 的真 菌病 害 ,寄 主 范 围 广 泛 。 可 采用 硅 酸钠 处理 草 莓果 实 。以观 察 硅处 理对 草 莓灰 危 害 许 多 重 要 的 作 物 , 其 在 大棚 生 产 的蔬 菜 及 草 霉病 的控制 效用 , 探讨其 控病 机理 。 尤 并
几种杀菌剂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效果

n 品种为丰 )
12 试验设计 .
试 验在杭州市 植保 站病 虫观测 圃的 四联 栋
表1
各药剂对草莓叶片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大棚 内进行 。 验设 5%农 利 灵 1 0 倍 、 %嘧霉胺 1 0 试 0 0 3 5 0 0 0 倍 、 % 佳乐 1 0 倍 、 %好速净 70 、 %速克灵 1 0 4 施 0 0 7 0 5 0倍 5 0 0 5 倍 、 %秀安 1 0 倍 、 %万 霉 灵 1 0 倍 和 2%凯 润 3 0 5 0 0 6 0 5 0 0 5 0 0 倍8 种药剂处理 , 对照药 剂为 2%立佳欣 50 , 5 0 倍 并且作空 白 对照 , 复 3 , 3 个小 区 , 重 次 共 0 随机区组排列 。采用小 喷雾 器 手动喷施 , 0 年 3 2 26 0 月 7日第 1 次用药 ,d ( 月 3日) 2 7后 4 第
22 各药剂对草莓果实灰霉病 的防治效果 .
表 2 明, 表 药
后 7 凯润防治效果最好, d 其次为秀安和施佳乐 ; 药后 1 d 4 凯
润 防效治效 果最好 , 其次 为万 霉灵 、 克灵 、 速净 、 速 好 秀安 、 施 佳乐 、 利灵 、 农 嘧霉胺 , 对照立佳欣 最低 。 23 各 药剂对其他 生物 的影 响 . 24 各药剂对 草莓 的安全 性 . 产量 和质量 没有影 响。 各 药剂 对草 莓 的煤污病 和 根 据 目测 结 果 , 未发 现 试验 红蜘 蛛 的发 生没有影 响 , 对其他 生物也 没有影 响。 药剂 对草 莓有 药害 现象 , 明各 药剂 对草 莓 安全 , 说 对草 莓 的
孟 飞, 徐福寿, 张莉丽 (江 杭 市 保 , 杭 3 2 浙 省 州 植 站浙 州 10 江 0) 0
草莓灰霉病白粉病解决方案

摘要:草莓最常见的病害是白粉病和灰霉病,这一期为大家介绍白粉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以及用药方案。
名称:白粉病病原:羽衣草单囊壳[Sphaerotheca aphanis(Wallr.) Braun.],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生育时期:一般10月中上旬初发,至12月下旬盛发。
最初发生在匍匐茎抽生及育苗期,保护地栽培发生更严重。
温度条件:发生适温20℃左右。
湿度条件:相对湿度80%以上。
其他环境条件:往往在经历较高的相对湿度以后出现发病高峰,遮光可加速孢子的形成。
种植在塑料棚、温室或田间的草莓,湿度大利于发病,低温也可发病,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菌源时易大流行。
传播途径:北方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上或塑料大棚瓜类作物上越冬;南方多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分生孢子先端产生芽管和吸器从叶片表皮侵入,菌丝附生在叶片上,从萌发到侵入需24h。
每天可长出3~5根菌丝,5d后再侵染出形成白色菌丝丛状病斑。
经7d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梗及果实。
(1)叶片受侵染初期在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白粉,叶缘也向上卷曲变形,叶质变脆;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最后病叶逐渐枯黄。
(2)叶柄受害有一层白粉。
(3)花蕾受害不能开放或开花不正常,花萼萎蔫,授粉不良。
(4)果实早期受害,幼果停止发育,其表面明显覆盖白粉;后期受害,果面裹有一层白粉,着色缓慢,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严重时整个果实如同一个白粉球,严重影响浆果质量。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2)清理棚内或田间的上茬草莓植株和各种杂草后再定植。
(3)不要过量使用氮肥,栽植密度不要过大,果农之间尽量不要互相“串棚”,避免人为传播。
(4)发现病枝、病果,要尽早在晨露未消时轻轻摘下装进塑料袋烧毁或深埋。
草莓灰霉病生物防治方法简介

烟台果树2020-2(总150)专题论坛草莓灰霉病生叩防治方法简介陈丽锋(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农业农村局,昌乐262400)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草莓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莓;灰霉病住物防治灰霉病是草莓栽培过程中发生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时造成果实腐烂,直接降低草莓的品质和产量。
该病在露地、大棚和温室栽培中普遍发生,在设施栽培中尤为严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目前草莓灰霉病以化学防治为主,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杀菌剂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同时产生农药残留、污染环境、危害人们健康等问题,因此用生物技术防治草莓灰霉病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途径。
1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1.1发病症状灰霉病主要危害草莓的花和果实,也危害叶片、果柄和叶柄。
花器感染灰霉病后,萼片及花托形成红色斑块,进而花瓣出现浅褐色病斑,花器无法正常发育。
果实染病后,初期会呈瞅渍状灰褐色坏死,然后慢慢变深,直至整个果实腐烂,最终形成灰褐色霉网覆盖其上。
叶柄及果柄染病,初期为暗黑色油渍状病斑,常环绕一周,湿度高时,产生灰白色菌丝,严重时病斑颜色逐渐加深,直至萎薦、干枯川。
1.2病原菌种类目前发现的草莓灰霉病致病菌有灰葡萄抱(^Botrytis cine r e a)、草莓葡萄抱(B/?agariae)、卡罗莱纳葡萄胞(B.caroliniima)、中华葡萄生葡萄抱(B.sinoviticola)和苹果葡萄抱(B./?iaZi)|2|5种,女中以灰葡萄抱的研究较多。
2草莓灰霉病的生物防治生物躺一方面是直接利用减甦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微生物,另一方面是用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次生代谢产物和抗生素来防治病害微生物,还有一种是利用植物源活性物质来防治病害微生物。
2.1真菌防治目前研究较多的防治灰霉病的真菌有20多种,其中以木霉和酵母菌为主。
Sutton冋发现,哈茨木霉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明显。
植物灰霉病用什么药?灰霉病特效药

植物灰霉病用什么药?灰霉病特效药灰霉病是作物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常在露地或保护地作物种植中发生。
随着农作物多年连作现象的普遍出现,灰霉病的发生频率也逐年增多。
那么,植物灰霉病用什么药?现将灰霉病的特效药介绍如下。
灰霉病特效药主要有:嘧霉胺、腐霉利、乙霉威、异菌脲、福美双、菌核净、啶酰菌胺、氟唑菌胺。
(1)嘧霉胺:通过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从而阻止病菌侵染,并杀死病菌。
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内吸和熏蒸作用。
对灰霉病特效,目前已有抗性产生。
对茄子、豆类、大棚樱桃等敏感,容易出药害。
(2)腐霉利:主要是抑制菌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内吸性好,低温高湿条件好。
(3)乙霉威:药剂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与多菌灵有交互抗性。
与多菌灵有负交互抗性,也是多菌灵抗性灰霉菌会对乙霉威很敏感。
一般不作为单剂使用。
(4)异菌脲:广谱触杀型杀菌剂,对孢子、菌丝体、菌核同时起作用,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在植物体内几乎不能渗透,属保护性杀菌剂。
本药剂对灰葡萄孢属、核盘属、链孢霉属、小菌核属、丛梗孢属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5)菌核净:杀菌内渗作用,持效期长,对灰霉病主要在防效。
茄子黄瓜防治3000倍以上,其他1200倍以上。
(6)啶酰菌胺:是于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剂,对孢子的萌发有很强的抑制能力,且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巴斯夫出品,你懂的。
重点在防效,持效期很长,灰霉病发生的情况下,需要复配其他治疗铲除性的嘧霉胺等等使用。
(7)氟唑菌胺:SDH抑制剂,还没用过,从作用机理看,应该也是保护作用为主,对霜霉病疫霉病效果突出。
【本人结语】植物一旦染上灰霉病,便会导致病苗枯萎致死,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灰霉病的特效药,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莓高清病害图谱!(经典收藏)

草莓⾼清病害图谱!(经典收藏)⼀、草莓青枯病草莓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菌引起的⼀种季节性较强的细菌性病害,多见于夏季⾼温时节,⼀般在草莓育苗圃及定植初期较易发⽣。
发病时植株下部叶⽚1-2⽚开始凋萎脱落,叶柄下垂、变为紫红⾊,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突然失⽔,仍为绿⾊但未变萎蔫,叶⽚似烫伤状。
根系外表⽆明显症状,但将根冠纵切可见根冠中央呈现褐⾊,湿度⾼时可挤出乳⽩⾊菌液,严重时根部变⾊腐败。
防治措施1、实⾏⽔旱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轮作。
2、提倡营养钵育苗,减少根系伤害;⾼畦深沟,合理密植,适时排灌,防⽌积⽔,防⽌⼟壤过⼲过湿;及时摘除⽼叶、病叶,增加通风透光条件。
3、加强肥⽔管理,适当增施有机营养、磷钾钙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活化⼟壤,调节⼟壤pH值。
4、药剂防治:育苗前⽤,60%三氯异氰脲酸⽚剂1000倍液喷洒地⾯。
发病初期,可⽤72%农⽤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或氟哌酸600倍或可杀得2000倍液淋根或、灌根。
展开剩余93%欢迎添加天宝农技服务平台草莓群微信号:159********,交流了解更多草莓专业种植技术。
⼆、草莓疫霉果腐病草莓疫霉果腐病在我国普遍发⽣,由于草莓植株矮⼩,茎叶、果实接近地⾯,为病害的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浇⽥地发⽣尤其严重。
该病是由恶疫霉或苹果疫霉、柑橘褐腐疫霉和柑橘⽣疫霉这三种真菌引起的。
在草莓根、花穗、果穗、蕾、花、果及叶上均可发⽣。
根发病由外向⾥变⿊,⾰腐状。
早期地上不显症状,中期植株⽣长差,略显短⼩,到开花结果期如遇⼲旱,则植株失⽔萎蔫,浆果膨⼤不⾜,⾊暗⽆光泽,果⼩、味淡、汁少,严重时死亡。
叶、花序和果穗染病呈急性⽔烫状,迅速变褐⾄⿊褐⾊死亡。
青果被害,病部产⽣淡褐⾊⽔烫状斑,并迅速扩⼤蔓延⾄全果,果实变为⿊褐⾊,后⼲枯、硬化如⽪⾰。
成熟果实染病,病部稍稍褪⾊、失去光泽、⽩腐软化呈⽔浸状,似开⽔烫过,产⽣臭味。
防治措施注意检查草莓果实,发现果⾯上有⿊褐⾊⽔渍状病斑出现时,就要叶⾯喷洒800倍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溶液,或500倍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溶液,或500倍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溶液,或600倍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溶液,或2500倍52.5%噁唑菌酮·霜脲氰⽔分散粒剂⽔溶液,或2000倍50%嘧菌酯⽔溶液,或200倍40%三⼄磷酸铝可湿性粉剂⽔溶液,每7-10天叶⾯喷洒⼀次,连续喷洒2-3次,均匀喷湿所有的叶⽚和果实,以开始有⽔珠往下滴为宜。
草莓灰霉病药剂试验研究

韦坤玲 兰有存
广西 贺州 5 4 2 8 0 3 ) ( 贺州市八步 区莲塘农业技术推广站 摘 要: 本文通过进行不同浓度和种类 的药剂试验, 小区和大区实验结果均表 明: 2 0 %乙蒜 ・ 丁子香酚 WP杀菌剂对草莓灰 霉病的防
治效果最好 , 药效 明显高于其他杀菌剂, 且药效 时间长 , 同时对草莓的生长安全 , 可作为理想的药剂应用于草莓灰霉病的防治。 关键词 : 草莓灰霉病; 药剂试验 ; 防治效果
一
2 . 2 冬季管理技术
2 . 2 . 1 修 剪 薄皮核桃冬季修剪优于春季修剪 。核桃树对修 剪时间要求 很严, 最 佳 时期 在果实采收后 至 叶片变黄 以前进 行修剪为主 ,且 修剪量不 要太 重 。薄皮核桃树形 以疏散分层形和纺锤 形为主 。幼树和初果期树主要是 疏闻过密枝、 交叉枝 、 重叠枝 , 控制和利用 二次枝 、 短截和 改造徒长枝, 剪 除背下枝 、 下垂枝和病虫害枝 , 达到树 冠内枝条 能均匀分布 即可 , 以互不 影响为修剪原则 成龄结果树修剪的重点是调整生长与结果的关系。对 树冠外 围生长旺盛的二次枝进行短截或疏 除, 清 除内膛过密枝 、 交叉枝、 重 叠枝 , 细弱枝和 病虫害枝; 晚实薄 皮核桃修剪 时注意疏 除 内膛密 集的 细 弱枝 , 必要 时疏除 一些过密 的大枝 , 有计划 的培 养结果 枝纽, 保持丰产 树势 。对辅养枝则 以利于主侧枝生长 为原 则进行 处理, 清除长势强的背 下枝 。 2 . 2 . 2 树干涂 白 幼树树干涂 白相 当重要 , 涂 白可 防治天牛 、 腐烂病 、 干腐病 、 日灼、 冻 伤、 牲畜啃咬等。 涂 白配方为: 水 l 8份 、 盐 i份、 石灰 6份 、 油0 . 3份、 石硫 合剂 l 份。 2 . 2 . 3 水 肥 管 理 般 优质薄皮核桃浇水有 3 个关键 时期 , 上 冻前 、 发芽前、 果实膨大
《草莓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降解》

《草莓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降解》一、引言草莓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
然而,草莓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病害的威胁,其中灰霉病是影响草莓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
嘧霉胺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常被用于防治草莓灰霉病。
然而,嘧霉胺的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其在环境中的残留问题,进而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研究草莓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降解机制与效果,对于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菌种:草莓灰霉病菌;(2)药物:嘧霉胺;(3)实验所需的培养基及其他试剂。
2. 方法(1)将草莓灰霉病菌分别在不同浓度的嘧霉胺溶液中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实验手段测定菌体内嘧霉胺的降解速率;(3)采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等技术,研究菌体中与嘧霉胺降解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情况;(4)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并验证降解酶的属性及功能。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不同浓度的嘧霉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体内嘧霉胺的降解速率逐渐加快;(3)通过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成功克隆到与嘧霉胺降解相关的基因;(4)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出降解酶的属性及功能,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
2. 分析(1)嘧霉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同浓度下抑制效果有所差异;(2)菌体对嘧霉胺的降解能力与培养时间、药物浓度等因素有关;(3)通过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找到了参与嘧霉胺降解的关键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其降解机制提供了基础;(4)降解酶的属性及功能分析为理解嘧霉胺在菌体内的代谢途径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讨论与展望1. 讨论(1)草莓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降解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药物浓度、培养时间等;(2)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能可以实现菌体对嘧霉胺的高效降解,为降低农药残留提供新思路;(3)深入研究嘧霉胺在菌体内的代谢途径及关键酶的属性与功能,有助于开发新型、环保的农药替代品;(4)在农业生产中,应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莓灰霉病用什么特效药?
内容提要: 草莓灰霉病在我国各草莓栽培地区都有发生,20世纪70年代后发病逐渐加重,特别在南方采果期正
值春雨时节发病更为严重,常造成实腐感病品种的病果率在30%左右,严重的可达60%以上,对草霉产量、品质影
响很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草莓灰霉病用什么特效药吧!
草莓灰霉病在我国各草莓栽培地区都有发生,20世纪70年代后发病逐渐加重,特别在南方采果期正值春雨时
节发病更为严重,常造成实腐感病品种的病果率在30%左右,严重的可达60%以上,对草霉产量、品质影响很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草莓灰霉病用什么特效药吧!
草莓灰霉病症状
草莓灰霉病多从花期开始发病,病菌最初从将开败的花或较衰弱的部位侵染,使花呈浅褐色坏死腐烂,产生灰
色霉层。叶多从基部老黄叶边缘侵入,形成“V”字形黄褐色斑,或沿花瓣掉落的部位侵染,形成近圆形坏死斑,
其上有不甚明显的轮纹,上生较稀疏灰霉。果实染病多从残留的花瓣或靠近或接触地面的部位开始,也可从早期与
病残组织接触的部位侵入,初呈水渍状灰褐色坏死,随后颜色变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叶柄发
病,呈浅褐色坏死、干缩,其上产生稀疏灰霉。
草莓灰霉病特点
草莓灰霉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随病残体或菌核在土壤内越冬,通过气流、浇水或农事活动传播,温度0~
35℃,相对湿度80%以上均可发病,以温度0~25℃、湿度90%以上,或植株表面有积水适宜发病。空气湿度高,或
浇水后逢雨天或地势低洼积水等,特别有利此病的发生与发展。另据调查,平畦种植或卧栽盖膜种植病害严重,高
垄、地膜栽培病害轻。
草莓灰霉病防治
1、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移栽或育苗整地前对棚膜、土壤及墙壁等表面喷雾,进行消毒灭菌,并配合喷
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
2、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或滴灌节水栽培,选用紫外线阻断膜抑制菌核萌发,开花前期、开花坐果期和浇水前喷
药防治,促进果实发育,重点保花保果,协调营养平衡,防治草莓畸形发生,使草莓丰产优质,浇水后加大放风量。
使用霉止70~100倍液进行喷雾。
3、发病处理方法一旦发病,应及时小心地将病叶、病花、病果等摘除,放塑料袋内带棚、室外妥善处理。发
病后应适当提高管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