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原理和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电视原理6.ppt

2. 闪烁感觉
对于周期性的脉冲光源,人眼还有一个称之为闪烁感觉的 特性。也就是说,当脉冲光源的重复频率不太高时,人眼会跟 随光源的变化产生一明一暗的感觉,即闪烁感觉。脉冲光源的 重复频率提高时,这种闪烁感觉会随之减轻。当重复频率提高 到一定值后,闪烁感觉可完全消失,这时人眼感觉到的不是一 闪一闪的脉冲光源,而是亮度恒定的不闪烁光源。不引起视觉 闪烁感的光源最低重复频率通常称为临界闪烁频率。由经验公 式得到,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约为46Hz。
三、混色方法 利用三基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来获得彩色的方法称为
饱和度的大小用百分制衡量,100%的饱和度表示彩色光 中没有白光成分,所有谱色光的饱和度都是100%;饱和度为 零表示全是白光,没有任何色调。
色调和饱和度合称为色度,它既说明了彩色光的颜色类别, 又说明了颜色的深浅程度。
二、三基色原理
人们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 定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彩色。具有这种特性 的三个单色光叫三基色光,而这一发现也被总结成三基色定理, 其主要内容如下:
例如,白光就是一种复合光,自然界中最大的白光光源是太 阳,太阳光的光谱是连续分布的,包含有380nm~780nm范围内 的所有波长成分。几种单色光混合在一起会形成复合光,如红、 绿、蓝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会产生白光。同样,混合光也可以通 过某种方式被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二、物体的颜色
物体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 发光体的颜色由它本身发出的光谱所确定,如白炽灯发黄 和日光灯发白。 不发光体的颜色与照射光的光谱和不发光体对照射光的反 射、透射特性有关。如绿叶反射绿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而呈现绿色;绿叶拿到暗室的红灯下观察成了黑色。
• 彩色电视基础 •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 • 电视接收技术
电视原理第4章数字电视制式课件

传输的电视信号也是高比特率的数码脉冲串;
4.1 数字彩色电视制式概述
• 电视接收机,从接收到视频放大、色度解 码、音频放大等所有过程均为数码流的处理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数/模或模 /数转换, 仅在显像管激励终端经数/模转换为负极性图 像信号(数字电视机可以直接接收),扬声 器功率推动终端经数/模转换为正弦波音频信 号,使显像管(CRT)荧屏显示高清晰画面, 扬声器还原出近似临场的立体声或丽音效果。
4.1 数字彩色电视制式概述
• 4.1.1 多极化的传输标准
•
所谓数字电视,就是将图像画面的每一个像
素、伴音的每一个音节都用二进制数编成多位数
码,并以非常高的比特率进行数码流发射、传输、
接收的系统工程。也就是说在数字电视这个系统
工程中发射台发射的电视信号是一种高比特率的
数码脉冲串;空中或有线电缆(光缆、光纤)中
推销。我以前也是这个心态。实质上这个工作是能体现一个人能力和 价值的。也可以说是赚钱最快的职业。
鲁力 15:53:22 就是那
96李金龙 15:56:26 你接触社会多,跟学生又走得近,真正在他们大学过程中,多给他们
一些建议。有些学生真的出来之后一点目标都没有。我以前,至少还 有点目标,就是一定要去卖电脑。呵呵
• 4.1.2 通用的压缩编码标准
编码器
模拟电视 信号输入 模/数转换
信源 编码
信道 编码
信
道
模拟电视 信号输出
数/模转换
信源 解码
信道 解码
译码器
4.1 数字彩色电视制式概述
•
为实现数字电视广播和通信,必须解决数字电视信
号的传输问题。由于传输通道的限制,数字电视直接用
PCM编码传送是不现实的,主要是传送码率太高。为了
数字音视频技术讲义第四章 数字电视系统原理

• MPEG于1988年成立以来,先后建立了用于活 动图像及相应音频压缩编码的标准系列,包括 MPEG-1、MPEG-2和 MPEG-4等。
• 由于输入图像格式的多样化, MPEG-1规定了 统一信源输入格式:SIF和中间格式:CIF。 • *逐行扫描,有25帧/秒和29.97帧/秒两种格式。 CIF每帧352像素×288行(亮度),176像素 ×144行(色度)和SIF:352像素×240行(亮 度),176像素×120行(色度)。 • 编码的“序列头”要给出SIF的标志信息,解 码 器 按 相 应 的 格 式 解 码 。 next*
• 视觉掩盖效应 :对视觉惰性的研究表明, 人眼对图像细节、幅度变化和图像的运 动并非同时具有最高的分辨能力。 • 视觉对图像的空间分解力和时间分解力 的要求具有交换性。
• 采用运动检测自适应技术:对静止或慢 运动的图像降低其时间轴抽样频率;对 快速运动图像降低其空间的抽样频率。
• 视觉对图像的空间或时间分解力的要求 与对幅度分解力的要求也具有交换性。 • 视觉对图像的幅度误差存在一个随图像 内容而变的可觉察门限函数,低于门限 的幅度误差不被觉察,在图像的空间边 缘(轮廓)或时间边缘(景物突变瞬间) 附近,可觉察门限比远离边缘处增大3~ 4倍。 这就是视觉掩盖效应 。-
• MPEG-4(ISO/IEC 14496)则是基于模型 /对象的第二代压缩编码技术制定的国际 标准,它以视听媒体对象为基本单元, 采用基于内容的压缩编码。
• MPEG-4采用I-VOP(帧内编码画面)、PVOP(前向预测编码画面)、B-VOP(双 向预测编码画面)三种帧格式表征不同 的运动补偿类型。-
• MPEG-1是1992年以ISO/IEC11172文件制定的,它 的码率约为1.5Mb/s、用于数字存储媒体的活动图像 及其伴音的编码标准。其图像格式的清晰度较低, 例如用于PAL352×288pel、25帧图像的压缩编码。 • MPEG-2则是用于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和高清 晰度电视(HDTV)的视频压缩标准。
数字电视的 T S包和 T S流的组成与功能ppt课件

5.3 数字电视的TS包和TS流的组成和功能
• 5.3.1 TS包链接头 • 5.3.2 TS包适配域 • 5.3.3 TS包净荷
• TS固定长度188字节,4字节包头和184字节净荷
188 bytes 4 byte TS header
184 byte ayload
13 bit packet identifier=PID 1bit transport error indicator
• (5)包标识符PID
• PID是识别TS包的重要参数,用来识别TS包 所承载的数据。在TS码流生成时,每一类 业务(视频,音频,数据)的基本码流均 被赋予一个不同的识别号PID,解码器借助 于PID判断某一个TS包属于哪一类业务的基 本码流。
• (7)适配域控制
• 标志TS包是否有适配域存在,如果存在, 在其内部是否有净荷存在。
• (4)TS包长度固定,188字节,有效净荷 184字节。
2、节目映射表PMT
• PMT表包含了与单路节目复用有关的节目信 息,典型的构成包括1路视频ES流,2-5路音 频ES流,1路或多路辅助数据。
• 进行TS流复用时,各路ES流被分配了唯一的 PID,ES流域被分配的PID值间的关系构成了 一张表,称为节目映射表PMT。
• 是包中的第一个字节,TS包以固定的8bit 的同步字节开始,所有的TS传送包,同步 字都是唯一的OX47,用于建立发送端和接 收端包的同步。
• (2)包差错指示
• 用于从解码器向分接器指示传输误码。若 这个比特被设置,表示此TS包中所携带的 净荷信息有错误,无法使用。
• (3)净荷单元起始指示
•
3、当地节目插入
1、同步和定时
• 在数字压缩编码系统中,由于每个图像的 数据是不同的(图像的编码方法和复杂程 度不同),这样不可能从图像数据的起始 部分直接获取定时信息。
• 5.3.1 TS包链接头 • 5.3.2 TS包适配域 • 5.3.3 TS包净荷
• TS固定长度188字节,4字节包头和184字节净荷
188 bytes 4 byte TS header
184 byte ayload
13 bit packet identifier=PID 1bit transport error indicator
• (5)包标识符PID
• PID是识别TS包的重要参数,用来识别TS包 所承载的数据。在TS码流生成时,每一类 业务(视频,音频,数据)的基本码流均 被赋予一个不同的识别号PID,解码器借助 于PID判断某一个TS包属于哪一类业务的基 本码流。
• (7)适配域控制
• 标志TS包是否有适配域存在,如果存在, 在其内部是否有净荷存在。
• (4)TS包长度固定,188字节,有效净荷 184字节。
2、节目映射表PMT
• PMT表包含了与单路节目复用有关的节目信 息,典型的构成包括1路视频ES流,2-5路音 频ES流,1路或多路辅助数据。
• 进行TS流复用时,各路ES流被分配了唯一的 PID,ES流域被分配的PID值间的关系构成了 一张表,称为节目映射表PMT。
• 是包中的第一个字节,TS包以固定的8bit 的同步字节开始,所有的TS传送包,同步 字都是唯一的OX47,用于建立发送端和接 收端包的同步。
• (2)包差错指示
• 用于从解码器向分接器指示传输误码。若 这个比特被设置,表示此TS包中所携带的 净荷信息有错误,无法使用。
• (3)净荷单元起始指示
•
3、当地节目插入
1、同步和定时
• 在数字压缩编码系统中,由于每个图像的 数据是不同的(图像的编码方法和复杂程 度不同),这样不可能从图像数据的起始 部分直接获取定时信息。
数字电视C1ppt-PowerPointTemplat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1
数字电视概述
•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模拟电视原理 •数字电视的发展
2
数字电视基本原理
▪视频压缩原理 ▪MPEG-2视频编码及测量 ▪MPEG-2音频编码及测量 ▪MPEG-2系统及其测量 ▪数字调制基础 ▪数字电视的纠错编码原理
3
数字电视相关标准
•DVB-S标准及相关测量 •DVB-C标准及相关测量 •OFDM技术 •DVB-T标准及相关测量 •ATSC和ISDB-T标准及其 测量 •我国的数字电视标准
❖ 1926年,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开创 了电视技术研究的先河。
❖ 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并 进行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试验播发电视节目。
❖ 1936年11月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位于英国市郊的亚历山大宫 的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开始正式播出。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正式开播 的电视台,人们把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端。英国正式开播的电 视在开始时仍为机电系统,4个月后被电子系统取代。
(270Mbit/s~800Mbit/s,信道传输必须压缩)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电视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 电视是人类进行信息传播变革中影响最大的研究成果。 ❖ 电视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最先进研究成果的集合体。 ❖ 早期电视和数据传输是两种不同系统,现在电视和计算机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课程安排-2
❖ 数字电视基本原理
▪ 视频压缩原理
—第5章
▪ MPEG-2视频编码部分及其测量—第4,6,11章
第1章电视机ppt课件

为了达到兼容的要求,各种彩色电视制式在处理信号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共同点为:
• 都传送一个亮度信号Y和两个色差信号R-Y与B-Y。
• 为了实现兼容,要对两色差信号信号叠加,合成彩色电
视信号。
1.亮度信号
根据三基色原理可知,由红(R)、绿(G)、蓝(B)三基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
在目前所用的电视制式中,将图像分解成575×766≈44万个像素。 图1-3 传真照片的像素
2.光电转换 光电转换由摄像机来完成,摄像机的关键部件是“摄像管”,其作用
是将图像的光信号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摄像管的种类很多,但主要结构 和工作原理大致相似,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4所示。摄像管内电子枪发射出 的一束电子射线投射到光电靶上,该电子射线叫做电子束。
图1-11 色度信号的频谱图
(3)频谱间置 由于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的频谱不连续性并且具有相等的间隔,因此,
可以将色度信号与亮度信号的频谱相互错开使其相加,则可在不增加带宽的 前提下同时传送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两个信息。
为了实现频谱间置,在无线电技术中采用了“移频”技术,即将色度信 号的频谱向高端移动,移到亮度信号频谱的间隙中间,再与亮度信号相加, 具体方法是:选择一个“副载波”,使副载波频率落在亮度信号频谱的间隙 中间,再将色差信号调制在该副载波上以后与亮度信号叠加。如图1-12所 示。
第二节 黑白电视信号 一、光电转换与图像信号
1、图像的分解 如图1-3所示是报纸上的一幅黑白传真 照片,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整幅照片 是由很多深浅不同的小光点组成,光点 的深浅代表该点图像的亮度信息。我们 把组成图像明暗不同的小光点称为像素, 像素是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
通过对传真照片的比较可看出:单 位面积上的像素越多,它所提供的细节 越丰富,层次越多, 看起来越清晰,反 之越粗糙。
《数字电视DTV》课件

《数字电视DTV》PPT课件
数字电视(Digital TV)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广播和电视业 务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本课件将介绍数字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优势和 应用场景、技术原理、标准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什么是数字电视?
1 定义数字电视
以数字方式进行广播和电视传播
2 数字电视的发展历程
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过渡和发展
数字电视的优势和应用
数字电视的优势
高清晰度、多频道、交互性强
数字电视的应用场景
家庭娱乐、教育、广告、新闻等领域
数字电视的技术原理
传输技术
数字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压缩技术
减少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解码技术
解码收到的信号并转换为视频 和音频
数字电视的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
国内和国际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的国际化
国际合作和互通的发展趋势
数字电视的未来发展
1
数字电视的挑战和机遇
2
内容创新、技术革新、市场竞争
数字电视的未来趋势
超高清、智能化、个性化服务
总结
1 数字电视的重要性
提供更好的视听体验和多样化的服务
2 数字电视的未来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增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术不断进步
数字电视(Digital TV)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广播和电视业 务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本课件将介绍数字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优势和 应用场景、技术原理、标准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什么是数字电视?
1 定义数字电视
以数字方式进行广播和电视传播
2 数字电视的发展历程
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过渡和发展
数字电视的优势和应用
数字电视的优势
高清晰度、多频道、交互性强
数字电视的应用场景
家庭娱乐、教育、广告、新闻等领域
数字电视的技术原理
传输技术
数字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压缩技术
减少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解码技术
解码收到的信号并转换为视频 和音频
数字电视的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
国内和国际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的国际化
国际合作和互通的发展趋势
数字电视的未来发展
1
数字电视的挑战和机遇
2
内容创新、技术革新、市场竞争
数字电视的未来趋势
超高清、智能化、个性化服务
总结
1 数字电视的重要性
提供更好的视听体验和多样化的服务
2 数字电视的未来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增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术不断进步
电视原理介绍PPT课件

因而会造成相互的干扰。
亮色增益差
亮度信号的能量主要分布在整个频带的低、中频 部分,而色度信号的能量分布在频带的高频部分。
由于信道的线性不是很好,导致亮色信号的增 益不一直,产生色饱和度失真。 亮色延时差
亮色信号通道的带宽不同,产生传输延时不同, 虽然进行了补偿,但仍有差异,造成亮度和彩色图像 位置的不重合,形成彩色镶边图像。
由于带宽太宽,无法在现行制式的电视频道中传送。
将亮度信号经4:3时间压缩后,成为30MHz带宽;将 两个色度信号经4:1时间压缩后,也成为30MHz的带宽; 然后用MUSE(多重亚取样编码)技术实现4:1的压缩,亮 度和两个色差信号的带宽都是8.1MHz的带宽。
由此构成的电视广播制式称为Hivision制式,在24MHz 带宽的卫星频道中调频广播。
很高,进行反复的存取后不会失真。
(3) 数字电视稳定可靠 数字电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稳定可靠。
(4) 数字信号易于与其它信号链接
数字电视信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容易 进行处理。
6.1.3 数字电视的发展
1、 模拟彩色电视的问题
三大彩色电视制式 NTSC制:美国、加拿大、中美州、南美州、日本等 PAL制:英国、西欧国家、中国等 SECAM制:法国、中欧国家、俄罗斯等
对PAL制有 fSC= (283+3/4) fH+25 = (283+3/4+25/ fH) fH 取q = 4,则有: fS =4 fSC=(1135+100/fH) fH =(1135+4/625) fH n=1135.0064 1135 满足正交结构 fS = (1135+4/625) fH=17.734475MHz 满足抽样定理
亮色增益差
亮度信号的能量主要分布在整个频带的低、中频 部分,而色度信号的能量分布在频带的高频部分。
由于信道的线性不是很好,导致亮色信号的增 益不一直,产生色饱和度失真。 亮色延时差
亮色信号通道的带宽不同,产生传输延时不同, 虽然进行了补偿,但仍有差异,造成亮度和彩色图像 位置的不重合,形成彩色镶边图像。
由于带宽太宽,无法在现行制式的电视频道中传送。
将亮度信号经4:3时间压缩后,成为30MHz带宽;将 两个色度信号经4:1时间压缩后,也成为30MHz的带宽; 然后用MUSE(多重亚取样编码)技术实现4:1的压缩,亮 度和两个色差信号的带宽都是8.1MHz的带宽。
由此构成的电视广播制式称为Hivision制式,在24MHz 带宽的卫星频道中调频广播。
很高,进行反复的存取后不会失真。
(3) 数字电视稳定可靠 数字电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稳定可靠。
(4) 数字信号易于与其它信号链接
数字电视信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容易 进行处理。
6.1.3 数字电视的发展
1、 模拟彩色电视的问题
三大彩色电视制式 NTSC制:美国、加拿大、中美州、南美州、日本等 PAL制:英国、西欧国家、中国等 SECAM制:法国、中欧国家、俄罗斯等
对PAL制有 fSC= (283+3/4) fH+25 = (283+3/4+25/ fH) fH 取q = 4,则有: fS =4 fSC=(1135+100/fH) fH =(1135+4/625) fH n=1135.0064 1135 满足正交结构 fS = (1135+4/625) fH=17.734475MHz 满足抽样定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MPEG-2音频编码部分及其测量—第7章
▪ MPEG-2系统部分及其测量 —第3,9,10章
▪ 数字调制基础
—第12章
▪ 数字电视中的纠错编码原理 —补充
4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课程安排-3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 数字电视相关标准
▪ DVB-S标准及相关测量技术 —第13,14章
▪ DVB-C标准及相关测量技术 —第15,17章
8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数字电视概述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1.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2.模拟电视原理 3.数字电视的发展
9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1、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尼普柯夫圆盘
黑白电视
彩色电视 数字电视电视源自发展❖ 50年代,首先黑白电视 ❖ 60年代末,彩色电视 ❖ 80年代,D2MAC尝试对传统模拟电视改变,但没有成功。 ❖ 日本和美国尝试HDTV传输,但最终也没有获得期望的成功。 ❖ 90年代初,在演播室中使用未压缩的CCIR601数字电视信号。
❖ 1929 年11月18日,Zworykin示范他的全部电子电视接收 器。
V.K.Zworykin
1939 年前后使用的电视显象管和摄像管
13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电视的诞生-3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 1925年,英国的贝尔德(J.L.Baird)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 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当时画面分 辨率仅30行扫描线,扫描器每秒只能5次扫过扫描区,画面本身仅有 2英寸高、1 英寸宽。
❖ Jerry Whitaker著,曹晨等译,《数字电视技术》: 高清晰度数字视频原理与应用(第三版),电子工业 出版社,2002年。
6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考核方式
❖ 实验实习:40%(2次) ❖ 期末考试:60% ❖ 考试方式:开卷 ❖ 记分方式:百分制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7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12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电视的诞生-2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 理论基础:1908年,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夫 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视技术的理论基础。
❖ 1923年,美籍俄国人兹沃尔金(V.K.Zworykin)发明静电 积贮式摄像管,后来又发明电子扫描式显像管,这是近代 电视摄像术的先驱。
•DVB-S标准及相关测量 •DVB-C标准及相关测量 •OFDM技术 •DVB-T标准及相关测量 •ATSC和ISDB-T标准及 其测量 •我国数字电视标准
3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课程安排-2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 数字电视基本原理
▪ 视频压缩原理
—第5章
▪ MPEG-2视频编码部分及其测量—第4,6,11章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levision
上海E交ma通il:大学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教师简介
❖ 主讲:张文军教授
❖ 学科和研究方向:
▪ 数字电视无线传输 ▪ 数字媒体处理 ▪ 网络流媒体 ▪ 数字影视制作与内容保护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电视的诞生-1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 基石:1883年圣诞节,德国的P.Nipkow发明 “尼普柯夫圆盘”
▪ 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图像传送的实验。每幅画面 有24行扫描线,图像相当模糊。
“尼普柯夫圆盘”上螺旋形排列着一 些孔洞,当这个盘子旋转时,通过每 个孔洞可以浏览一幅图像的一行,光 线透过这个孔洞照在这幅图像便完成 了一次行扫描,硒光电池将图像的反 射光转变成电信号,下一个孔洞顺序 扫描紧挨着的那部分图像,直到完整 的图像全部被扫描。
(270Mbit/s~800Mbit/s,信道传输必须压缩)
10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电视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 电视是人类进行信息传播变革中影响最大的研究成果。 ❖ 电视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最先进研究成果的集合体。 ❖ 早期电视和数据传输是两种不同系统,现在电视和计算机
▪ OFDM技术
—第18章
▪ DVB-T标准及相关测量技术 —第19,20章
▪ ATSC和ISDB-T标准及其测量 —第21,22,23章
▪ 我国的数字电视标准
—补充
5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教材与参考书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 Walter Fischer, Digital Television-A Practical Guide for Engineers,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4.
❖ 1926年,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开创 了电视技术研究的先河。
❖ 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并 进行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试验播发电视节目。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1
数字电视概述
•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模拟电视原理 •数字电视的发展
2
数字电视基本原理
▪视频压缩原理 ▪MPEG-2视频编码及测量 ▪MPEG-2音频编码及测量 ▪MPEG-2系统及其测量 ▪数字调制基础 ▪数字电视的纠错编码原理
3
数字电视相关标准
•DVB-S标准及相关测量 •DVB-C标准及相关测量 •OFDM技术 •DVB-T标准及相关测量 •ATSC和ISDB-T标准及其 测量 •我国的数字电视标准
趋于融合。
❖ 95年以后数字电视时代,电视和数据服务已经完全融和 在一起。
❖ 信息化时代的海量数据: ▪ GSM:9600bit/s ▪ UMTS:2Mbit/s ▪ ISDN:2x64kbit/s ▪ SDTV:270Mbit/s ▪ HDTV:800Mbit/s
11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2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课程安排-1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1
数字电视概述
•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模拟电视原理 •数字电视发展
2
数字电视基本原理
▪视频压缩原理 ▪MPEG-2视频编码及测 量 ▪MPEG-2音频编码及测 量 ▪MPEG-2系统及其测量 ▪数字调制基础 ▪数字电视纠错编码原理
3
数字电视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