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论文

合集下载

人体结构与功能论文 肝脏

人体结构与功能论文 肝脏

肝脏的结构功能与疾病作者:包钰莹指导教师:武枫林摘要:肝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也是最大的腺体,它的形状呈不规则的楔形。

它的功能非常多,包括分泌胆汁,参与糖,蛋白质,脂质,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还具有解毒,防御和强大的再生能力。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

同时它也是一个脆弱的器官,药物和酒精都可能导致肝病的发生。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一度非常普遍,尤其是乙型肝炎,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防治这种疾病。

肝脏是我们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了解它,爱护它,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关键词:肝脏,结构,功能,疾病一,肝的结构肝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我国成年人肝的重量男性为1230~1450g,女性平均为1100~1300g。

成人肝重1~1.5kg,约为体重的1/50,幼儿相对较大,约为体重的1/20。

肝的血液供应极为丰富,活体的肝呈红褐色,质地柔软而脆弱,受外力冲击时易破裂。

肝除分泌胆汁参与消化吸收过程外,在体内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激素等物质的代谢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肝还有解毒及防御等功能。

[1]肝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左右4缘。

肝分膈面和脏面。

膈面与膈穹窿完全一致,肝与膈间有冠状韧带相连。

镰状韧带将肝分为左、右两叶,肝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

脏面有略呈“H”形的沟。

左侧纵沟窄而深,其前部有肝园韧带,是由胎儿期静脉闭锁而成;后部有静脉韧带,是胎儿期静脉导管的遗迹。

右侧纵沟阔而浅,其前部有一容纳胆囊的凹窝称胆囊窝;后部为腔静脉窝,有下腔静脉通过。

连接左、右纵沟中份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左右肝管、门静脉左右支及神经、淋巴管等出肝处。

肝的背面借“H”形沟分四叶;左纵沟左侧为左叶;右纵沟右侧为右叶;肝门前方为方叶;肝门后方为尾状叶。

肝上界一般在两侧的第5肋与锁骨中线交点的连线上。

下界在右侧与右肋弓一致,在腹上区约在剑突下3cm。

肝的位置随呼吸而有改变,平静呼吸时,肝上下界升降可达2~3cm. [2]二,肝的功能肝脏的血流量极为丰富,约占心输出量的1/4。

真实人体解剖实验报告(3篇)

真实人体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人体解剖标本的观察,加深对人体各器官、组织结构的认识。

2. 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描述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解剖标本2. 显微镜3. 解剖图谱4. 实验记录本五、实验方法1. 观察人体解剖标本,了解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

2. 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了解组织细胞的细微结构。

3. 根据观察结果,描述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六、实验内容(一)头部解剖1. 骨骼结构:观察颅骨、面骨等骨骼结构,了解其形态和功能。

2. 神经系统:观察脑、脊髓、神经等神经系统结构,了解其形态和功能。

3. 感觉器官:观察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了解其形态和功能。

(二)颈部解剖1. 颈部肌肉:观察颈部肌肉的形态和分布,了解其功能。

2. 呼吸系统:观察气管、支气管等呼吸系统结构,了解其功能。

3. 颈部血管:观察颈动脉、颈静脉等颈部血管,了解其功能。

(三)胸部解剖1. 胸壁:观察胸壁骨骼、肌肉等结构,了解其保护功能。

2. 呼吸系统:观察肺、支气管等呼吸系统结构,了解其功能。

3. 心血管系统:观察心脏、血管等心血管系统结构,了解其功能。

(四)腹部解剖1. 腹壁:观察腹壁肌肉、筋膜等结构,了解其保护功能。

2. 消化系统:观察胃、肠、肝脏等消化系统结构,了解其功能。

3. 泌尿系统: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结构,了解其功能。

(五)盆腔解剖1. 盆壁:观察盆壁肌肉、筋膜等结构,了解其保护功能。

2. 生殖系统:观察子宫、卵巢、睾丸等生殖系统结构,了解其功能。

3. 直肠:观察直肠结构,了解其功能。

七、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描述方法,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八、实验讨论1.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基础学科,对于学习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解剖学英文作文

人体解剖学英文作文

人体解剖学英文作文Human Anatomy。

Human anatomy is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human body. It is a complex and fascinating subject that has been studied for centuries by scientists and physicians alike. The human body is composed of several different systems, each with its own unique functions and structures.The skeletal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ystems in the human body. It provides support and protection for the body's organs and tissues. The skeletal system is made up of bones, cartilage, and ligaments. The bones are the rigid structures that make up the framework of the body. They are connected by joints, which allow for movement.The muscular system is responsible for movement and posture. It is made up of muscles that are attached to thebones by tendons. Muscles can contract and relax, allowing for movement of the body.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muscles in the human body: skeletal, smooth, and cardiac.The nervous system is responsible for controlling and coordinating the body's activities. It is made up of the brain, spinal cord, and nerves. The brain is the control center of the body, and it receives and processes information from the senses. The spinal cord is a long, thin bundle of nerves that runs down the back and connects the brain to the rest of the body.The circulatory system is responsible for transporting oxygen, nutrients, and waste products throughout the body. It is made up of the heart, blood vessels, and blood. The heart is a muscular organ that pumps blood throughout the body. The blood vessels are the tubes that carry blood to and from the heart. The blood is the fluid that carries oxygen, nutrients, and waste products throughout the body.The respiratory system is responsible for exchanging gases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environment. It is made upof the lungs, trachea, bronchi, and alveoli. The lungs are the organs that take in oxygen and release carbon dioxide. The trachea, bronchi, and alveoli are the tubes and sacs that allow for the exchange of gases.The digestive system is responsible for breaking down food and absorbing nutrients. It is made up of the mouth, esophagus, stomach, small intestine, large intestine, and anus. The mouth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and it is where food is chewed and mixed with saliva. The esophagus is the tube that connects the mouth to the stomach. The stomach is a muscular sac that mixes and grinds food with digestive juices. The small intestine is where most of the nutrients are absorbed,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is where water and electrolytes are absorbed.In conclusion, human anatomy is a complex and fascinating subject that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how the body works. Each system in the body has its own unique functions and structures, and they all work together to maintain homeostasis. Understanding human anatomy isimporta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scientists, and anyon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more about the human body.。

亨利·格雷与《格雷氏解剖学》

亨利·格雷与《格雷氏解剖学》

70中国卫生人才 2021.06 CHINA HEALTH HUMAN RESOURCES职场■人文CAREER 亨利·格雷与《格雷氏解剖学》文/ 刘 蕊 ① 吴宇衎 ① 李 曈 ②*《西塞尔内科学》《格雷氏解剖学》《黄家驷外科学》……这些以作者名字来命名的“冠名教科书”的编撰者通常都是中外医学史上声名显赫的医学大家。

一直以来,他们将医学的新知识、新技术传递下去,旧知识、旧技术虽然被新理论、新技术所代替,但留载史册的医学家不该被后人遗忘,“冠名教科书”刚好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因此,本刊在“人文”栏目刊登“冠名教科书”系列文章,旨在介绍医学历史,展现医学家事迹,彰显教科书的内容与价值,达到传承医学历史、牢记医家贡献的目的。

编者按《格雷氏解剖学》(Gray's Anatomy ),全名为《亨利·格雷人体解剖学》(Henry Gray's Anatomy of the Human Body ),是解剖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合理的主题安排及精巧的绘图而广泛流传,成为众多医学生的指路明灯。

那么,亨利·格雷是什么人?这本书的出版与再版又有怎样的故事呢?亨利·格雷亨利·格雷(Henry Gray ,1827—1861)出生于英国伦敦贝尔格莱维亚(Belgravia )。

1845年,格雷进入圣乔治医院医学院(St. George'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学习,对解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校期间就发表了多篇论文。

1849年,格雷毕业后,在圣乔治医院(St. George's Hospital)担任外科医师。

其间,格雷对出版解剖学书籍有着浓厚的热情。

1858年,格雷出版了《解剖学:描述与外科用书》(Anatomy:Descriptiveand Surgical ),这本书正是《格雷氏解剖学》的前身。

人体解剖学知识:透视自身——心理学的人体解剖学视角

人体解剖学知识:透视自身——心理学的人体解剖学视角

人体解剖学知识:透视自身——心理学的人体解剖学视角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类身体结构的学科,它通过观察、研究和分析人类身体各个部位的结构和功能来探究人体的构造和运作机制。

而心理学是探究人类心理过程、行为和体验的学科,它通过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意识等心理过程来描绘人类的心理结构和运作机制。

虽然人体解剖学和心理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但是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关联。

从人体解剖学角度探究人类心理结构人类的思想、情感和人格特质是人们对心理结构最熟悉的概念。

但这些复杂的心理过程都是由脑和其他身体部位的相关结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

在人体解剖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智力和情感的形态、位置、大小、连接和功能方面变化的外在特征。

比较明显的例子包括头盖骨上额叶的位置和大小与认知能力和注意力的关系、延髓与大脑的神经链接与情绪控制之间的关系。

人体解剖学通过研究身体结构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

比如,一些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蛋白质可能对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疾病起着关键作用。

这些物质的变化可能导致不同的神经活动和人类行为的表现。

因此,可以说人体解剖学对理解人类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心理问题和疾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心理学角度深入探究人类身体结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受制约于身体结构。

比如,腰部以下的运动神经元和部位,向所有人体部位都提供了反馈。

当人在运动和体验其它身体感觉时,这可以帮助人们感知自己的身体和运动,并且有助于调节情感的稳定性和认知功能。

此外,身体感的神经系统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也有很大的关联。

人们可以通过身体感受来识别和响应躯体的疼痛,同时借此也会对自己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研究显示,放松技术、瑜伽和冥想等充分发挥了身体和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们帮助人们控制疼痛、改善身体感官并缓解压力和焦虑等。

结论心理学和人体解剖学是两个相互经验丰富的学科。

身体中的神经、肌肉系统、血流等部位的功能和组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心灵的工作机制;而理解和应对人类的情感和行为,也需要建立对身体结构的了解。

人体解剖实验报告案例(3篇)

人体解剖实验报告案例(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人体主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剖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器材1. 人体解剖标本2. 解剖刀、镊子、解剖剪、解剖针、解剖板等3. 实验记录本、铅笔、绘图工具五、实验内容1. 人体骨骼系统解剖2. 人体肌肉系统解剖3. 人体内脏系统解剖六、实验步骤1. 人体骨骼系统解剖-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的整体结构,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观察颅骨、脊柱、骨盆、上肢骨、下肢骨等部位的结构特点。

- 通过解剖刀、镊子、解剖剪等工具,对骨骼标本进行解剖操作,了解骨骼之间的连接方式。

2. 人体肌肉系统解剖- 观察人体肌肉标本的整体结构,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观察头颈肌、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等部位的结构特点。

- 通过解剖刀、镊子、解剖剪等工具,对肌肉标本进行解剖操作,了解肌肉的起止点、神经支配、血管供应等。

3. 人体内脏系统解剖- 观察人体内脏标本的整体结构,了解内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观察心、肺、肝、脾、胃、肠等器官的结构特点。

- 通过解剖刀、镊子、解剖剪等工具,对内脏标本进行解剖操作,了解器官的形态、位置、功能及相互关系。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人体骨骼系统解剖- 通过解剖观察,了解到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如支撑、保护、运动等。

- 解剖操作过程中,掌握了骨骼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关节、韧带、骨间膜等。

2. 人体肌肉系统解剖- 通过解剖观察,了解到人体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如运动、维持姿势、调节体温等。

- 解剖操作过程中,掌握了肌肉的起止点、神经支配、血管供应等。

3. 人体内脏系统解剖- 通过解剖观察,了解到人体内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如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等。

- 解剖操作过程中,掌握了器官的形态、位置、功能及相互关系。

小论文生物结构和功能相统一人体某些器官的结构特点及相对应功能1000字

小论文生物结构和功能相统一人体某些器官的结构特点及相对应功能1000字

小论文生物结构和功能相统一人体某些器官的结构特点及相对应功能1000字概述:人体结构与功能主要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通常将人体全部构造分成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神经、内分泌、肌肉;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如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神经、内分泌、肌肉运动等生理功能的特点、发生机制与条件及机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

本文主要讨论人体的组成、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以及人体功能的调节这三个部分。

1、人体的组成人体由骨骼、肌肉、组织、器官和运动、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组成。

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细胞之间存在着非细胞结构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叫组织。

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叫做器官。

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它的功能相适应。

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叫系统。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八大系统的作用:※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软骨、关节和骨骼肌等构成。

起支架、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组成,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而组成。

在体内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它控制和调节个器官、系统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人体环境的统一。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多种腺体组成。

通过分泌不同的激素(雄性、雌性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对整个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殖起到调节作用。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淋巴管组成。

它将消化系统的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送到全身器官的组织和细胞,同时将他们的代谢产物及C02运送到肾、肺、皮肤排出体外。

以保证人体的新陈代谢不断。

生理学教学论文10篇

生理学教学论文10篇

生理学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直观图示法在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1直观图示教学法的应用1.1要化抽象为形象在学习静息电位的特点是“内负外正”时,学生觉得很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

教师先用白粉笔在黑板上画个圆,表示细胞,再引导学生说出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把K+和Na+分别标在细胞内和细胞外,然后强调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最大,再提问:“K+在安静状态下如何流动?”学生答“:从高浓度一侧转移到低浓度一侧。

”这时教师用箭头将K+从膜内指向膜外。

接着教师讲授:随着K+外流,有机负离子A-也随着外流,但细胞膜对A-不通透,所以K+流向了膜外,而A-被阻止在了膜内,因此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

1.2要化静态为动态机体细胞代谢需要的O2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环境获得,而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又可以通过呼吸系统排到体外。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单纯的讲述学生难以理解,但以画图的形式动态展示这部分内容时,可化难为易,使学生轻松掌握该知识点。

通过对呼吸系统代谢过程的演示,学生掌握了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教师在边讲解边画出箭头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随着教师的语言和手中的粉笔而转移,使气体在肺部和组织处的气体交换动了起来,而将O2和Hb的化学结合和解离过程写在表示血管的地方,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这两者在何处结合何处解离,而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也一目了然,CO2运输也是如此。

这样化静态为动态,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组织细胞如何获得O2和排出CO2,而且将含O2丰富的血管画成了红色,含CO2较多的血管画成了蓝色,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1.3巧妙寓疑于图学始于思,思源于疑。

思是学生发展智力的核心,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疑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和立足点。

在用直观图示法进行教学时,设置问题非常重要,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记住解剖生理知识,更主要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思想促使医学的发展 摘要:人类健康一直是人类发展过程很受关注的话题,它伴随着人的生老病死,人类总是在不断发展中完善医学的内容,在自身思想觉悟中将医学提升至更高水平。特别是哲学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医学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从而使得人类健康问题得到时代性的解决。 自人类产生以来,与之俱生的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医学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经过了漫长复杂的道路,其发展受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制约,更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哲学思想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经历着从最初的眼睁睁看着命运的抉择上升至能很好地掌握人的生老病死。这是一个很漫长、很漫长的路程,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就是哲学思想的不断发展和不断深入到医学领域,人们根据这些看待问题的方法和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创造里程碑似的高度。 (1)“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这一理论在医学上的应用。 当人类刚处于进化边缘,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怎么去保护自己的生命,怎么去延长自己的生命。面对自然界的病魔,他们有的只是静静地看着它们的到来,苦苦地经受它们的折磨,然后便是恋恋地结束在地球上的活动。 之后过渡到奴隶社会,出现一些人,他们留心观察到身边的病人有偶然之间好转的,于是很仔细地探究问题得以解决的方法,最终使得“中药”的萌芽诞生。炎帝神农氏养生思想的最大贡献, 是开创了中华民族医药学的先河, 是中华医药学的始祖之一。在原始社会早期, 人类多穴居野外, 茹毛饮血, 生活环境恶劣, 疾病很多, 人的生命往往非常短暂,医药学的创立和运用, 为人类健康和长寿奠定了科学的基石。据《帝王世纪》云:“ 神农、、、、、、尝味草木, 宜药疗疾, 救夭伤人命。《 路史·补三皇木记》云:“神农、、、、、以赭鞭鞭草木, 始尝百草, 始有医药。”《 路史·外记》 亦云: 炎帝神农氏“ 磨唇鞭茏,察色鼻星, 尝草木, 而正名之。审其平毒, 旌其燥寒, 察其畏恶, 辨其巨使, 厘而三之, 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问七十毒, 极含气也。” 炎帝神农氏通过无数的尝试, 逐渐认识到某些植物对人体有益, 某些植物对人体有害, 某些植物可以治病。通过与自然、与疾病的无数的斗争中, 不断探索实践发现、发明和总结了医药知识与经验。开创了中国医药学方面先河。他的杰出贡献和献身精神为世人所敬仰, 故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药物学方面专著, 称为 《神农本草经》。炎帝神农氏及先民们掌握了许多动植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和功能后, 能有效地对疾病进行治疗, 因而, 把药物学与临床治疗逐渐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种以医药学积极预防和妥善治疗为特点的中国传统中医理论思想, 在炎帝神农氏及先民们已露端倪, 为中华药学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炎帝神农氏健身( 养生) 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宝贵财富。特别是为了完成他的养生服务于民的思想。他“ 始尝百草, 始有医药, 为民治疗, 采药到湖南炎陵县, 在尝毒草而崩葬于长沙荣乡之尾。”同时这种为民族的生存, 为后人的健康而献身的精神, 是炎帝神农氏养生思想的升华和结晶。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体现, 为世人学习的光辉典范。 从哲学上说,这是一种就具体事物具体对待的思想一点体现。就是这一小小的留意,医学的以从不存在走进了人类的生活中,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好的影响【1】。 事物的发展总是很复杂,对于处在人类思想并不完善的时代,人类就身边的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长期的困惑使得封建迷信思想产生,它能给一些问题带来我们人类能够接受、并且很好接受的答案,使得一时间这种蛊惑人心的思想得到空前发展,哲学的地位被遗留在世外桃源的避世人心里。在这段时间,医学也被封建思想占据大片江山,人们总是愿意相信从巫婆道士口中说出的妖言妖语,接受他们的毫无道理可循的治疗。碰巧的是,有些病只要病人心态好,就会随着时间推移得到治愈,无知的人们还以是鬼妖离去,相信巫婆道士的“高见”,从而促使这种思想更加根深蒂固,在人们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当然,无道理可循的方法始终不会使疾病得到解决的,问题的暴露使得一些有唯物思想的人又开始想这些问题。他们并不相信这些疾病是由于根本就不存在的鬼神所导致的,他们相信问题的答案一定在自然界中,于是他们就某些病人的共同病症进行整合,逐一分析其中的问题所在,不断地在身边发掘。特别著名的名医李时珍,就是在具体的世界里寻找问题的答案,找到了许多治疗疾病的草药,为医学的发展做出来突破性的贡献。后来的医学发展都遵循这一哲学理论。 (2)“事物之间总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理论在医学上的突破。 唯物辩证法认为, 物质世界不是彼此隔离、各自孤立的事物和现象的偶然堆积, 而是由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事物和现象所构成的统一整体。这种普遍联系观存在的,并按其固有规律不断发展着的。【2】以前,当医学不发达的时候,人类的健康问题只停留在表面症状上,结果导致有些病并不能完全治愈,有的甚至使病人死亡。这使得许多医生都很苦恼,为什么会这样呢?明明就是这样的症状需要用这个药啊?人们迷茫了。此时,哲学上的事物之间总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被独创性地应用到医学上,医生从各个层次研究病因,病人的生活习惯、其它病对该病的影响等等都被考虑在一起,全面性地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使得许多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治愈。近年来,内分泌研究的新成就为这一客观真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进一步证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神经和内分泌这两大机体的调节系统是各自独立的,‘它们在机体机能调节的方式、速度、范围上都显著不同。前者通过反射活动, 释放神经质对机体进行调节, 其特点是扭速、精确, 但持续时间短暂。后者通过释放激素, 经血液输送到组织维#∃% 而起作用, 而与神经调节比较起来较缓慢, 不及神经调节精确, 但持续时间长。近年来, 生物学家们已经开始认识到,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不再象以前所碱想的那样是截然分开和严格划分的。其实, 它们的共同生脚功能是能合成和释放某些扩散不同距离的特异性化学物质, 其间的联系密切不可分割。【3】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技术方法,但移植器官短缺严重制约了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因此开展异种器官移植研究是世界公认的解决器官短缺重要途径之一。于是医学家们综合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理论在自然界中寻找替代品。功夫不负有心人,人们通过研究发现,猪的器官和人的器官相似度很高。由于猪器官大小及功能与人体器官比较一致且容易繁殖等因素,国际上把猪作为人体异种器官移植来源的首选动物。而在此项领域中,基因工程猪又因具有解剖、生理及形态学上与人类器官相似的优势而备受青睐。目前,处于相关研究领先地位的美国哈佛大学已培育出2O多代基因工程猪【4】。 (3)“量变到质变”在医学上的应用。 青霉素作为第一种抗生素,它的发现是人类医药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众所周知,它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偶然发现的。青霉素药效是通过抑制细菌的转肽酶,阻止细胞壁合成中的黏肽交联,使细胞壁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细菌破裂死亡【5】。青霉素对生长旺盛的细菌作用强,对静止状态下细菌作用弱或无效,因为前者需要不断合成新的细胞壁,而后者已经合成的细胞壁不受青霉素的影响。青霉素对哺乳动物毒性极小,因为哺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也不含有黏肽。在青霉素的致死浓度下,有些“顽固菌”并不死亡,而且其形态正常,但其子代对青霉素很敏感。因为受青霉素抑制的合成细胞酶具有黏肽水解酶活性。近年来,B·内酰胺类的药物具有时间依赖性杀菌作用,24 h给药时间内血清中抗生素的药物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6】。由于青霉素能杀菌,一时间,抗生素滥用成风,起初,它的疗效很好,几乎是百用百见效。随着某些病人长期的使用,药效变得越来越小,有的甚至失去药效,医学界又再一次陷入困惑。哲学上的量变最终导致质变的理论又再次帮助了医学。最后跟随这个理论的线索,人们发现,当长期使用青霉素,会使得细菌等产生抗药性,再次感染人的时候,青霉素对细菌的杀伤力就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就没有什么作用了。从哲学角度来看,长期的病菌接触青霉素的药性,没有死去的病菌会在体内产生一些抗药性,当长时间的积累,就会使的变异菌种基因组相关基因得以表达产生永久性抗药性,而且是百分百的抗药性。 对于某些疾病,通过短时间治疗以及小剂量的药物是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偶有好转也只是在量变上解决表面的症状。我们需要的是通过长期治疗,从量变达到质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因此营养与饮食的调配很重要【7】。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疾病。 (4)“矛盾论”在医学上的功效。 很多情况下,当某些人患有同样的疾病的时候,接受同样的治疗,有的人能很快康复,有的人需要长一点的时间,甚至,有一些人会出现恶性的现象,增加了健康的危险程度,这种恶性的现象在医学上有个专有名字称作药物过敏。药物过敏是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机体对药物 产生的一种免疫应答反应。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瘙痒、低烧、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口唇、眼睑及外生殖器等部位肿胀,呼吸急促和窒息感)、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各种皮疹及瘙痒最为常见,以过敏性休克及剥脱性皮炎最为严重。【8】从哲学角度来说,这种药物过敏就是矛盾的体现,由于事物的矛盾性普遍存在,使得在医学上像过敏现象备受关注,医学上会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克服这种矛盾,从而健全了医学,为人类的健康作出重要贡献。就拿我们身边的事例来说,当我们患病毒性感冒的时候,医生给我们实用抗生素之前会使用小剂量进行过敏检测,一旦发现有过敏症状便改用其他医药,防止大剂量的抗生素对人体造成严重的过敏反应。这样就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从某种程度上讲,现在医学上的器官移植存在排异性就是人类个体之间的矛盾。虽然我们人类同属于一个种群,人体的构造看似相同,一遭矛盾的普遍存在原理去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我们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基因、器官功能强度等等。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我们很多器官移植是无法实现永久性解决问题的。例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就是肺移植术后慢性排异反应【9】。它的组织学特点:小气道的纤维增生以及瘢痕形成进而阻塞细支气管,可同时伴有血管内皮的增厚以及硬化。国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在生存期超过5年的肺移植患者中,有50%以上的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在肺移植术后3年,死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占全部死亡比例的30%【10】。 总的来说,医学的发展使得人类的健康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哲学的思想有促使着医学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相信哲学的思想能够继续在医学上取得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小华;贾芩苓;《炎帝神农氏养生思想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