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30期“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首场报告9月29日在京举行,本刊记者采访了报告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
1问:“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质量、效益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综合国力有何变化?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始终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进程曲折艰难。
面对比以往更加复杂混沌的情况,我国坚持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并重,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导向作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投资消费促进政策的关键作用,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一是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
“十二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
总体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看起来比以前有所放缓,但这是在很高基数上实现的增长,而且是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增长。
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较,我国仍然处于绝对领跑者地位。
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上半年我国依然保持了7%的增长速度,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0%。
这充分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而不是风险源。
二是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
从要素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
从需求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2014年消费率提高到51.2%,消费需求对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2%。
从供给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2014年服务业对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8.9%。
三是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
从经济实力看,2014年我国GDP总量为10.4万亿美元,占全球比例为13.4%,牢牢占据世界第二位。
从产业竞争力看,2014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份额上升至25%,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位。
“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的转型期

“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的转型期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圆满收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新的转型期。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国家软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新的转型期。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同时还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收入分配不平等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便已经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不断催生着新的需求和挑战,要求我们在经济转型期中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全面的调整。
经济转型:从“快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从“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进行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普遍共识。
在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增长期中,大量的资源和投资被投入到了经济的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当中,这些投资的效益已经逐渐降低。
今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必须在更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通过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等方面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人民生活:从“基本保障”向“更高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人民生活的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人民对于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针对这些新的需求和挑战,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同时还需要加大对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公平和公正问题。
技术创新:要引领经济转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波技术革命的前沿地带,这也为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需要加速科技创新的转化和应用,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实现由“技术大国”向“技术强国”的转型。
什么是十二五

什么是十二五中国的“十二五”是指2011年至2015年期间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定的重要指导纲要。
这个五年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面对了国内外各种挑战和机遇,通过坚定的改革举措和科学的规划,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经济发展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国在这个五年期间,致力于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实现了稳定增长。
根据规划目标,中国GDP年均增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7.6%左右。
“十二五”规划还关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这个五年期间,中国不仅加大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还推动了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通过扩大就业,提高工资水平和保障社会安全,中国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国还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还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通过加强城市化进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中国努力减少区域差距,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同发展。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化进程,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然而,“十二五”规划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中国在这个时期依然面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同时,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因此,“十二五”规划中也包含了应对这些挑战的具体措施和政策。
总体而言,“十二五”规划是中国政府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而制定的重要指导纲要。
通过规划中的各项措施和政策,中国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
在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同时,中国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规划与中国经济发展

“十二五”时期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 十二五
“十二五”时期的机遇 十二五” 十二五
从国内环境看,“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仍能保持较快的 从国内环境看, 十二五”期间, 发展。劳动力优势、资本优势、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 发展。劳动力优势、资本优势、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 市场化不断推进。 市场化不断推进。 从国际环境看,尽管遭遇到金融危机, 从国际环境看,尽管遭遇到金融危机,但全球化的大趋势不 会改变。后危机时代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会改变。后危机时代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社会公平
(一)实现“包容性增长”,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现“包容性增长”
按照亚行的解释,所谓“包容性增长” 按照亚行的解释,所谓“包容性增长”,指的的是社会和经 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它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 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它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 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 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 享经济增长。 享经济增长。 对中国来讲, 包容性增长”最核心的问题, 对中国来讲,“包容性增长”最核心的问题,即如何改变 中国式失衡” 实现平衡发展。 “中国式失衡”,实现平衡发展。
四、深化改革 突破体制障碍 (一)改革将贯穿“十二五”发展主线 改革将贯穿“十二五”
发展新阶段决定了改革的新特点
改革要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改革要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革要促进社会进步
加强改革顶层设计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改革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改革 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回顾改革历程可以发现, 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回顾改革历程可以发现,大量改 革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自下而上的特征。但是, 革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自下而上的特征。但是,当前的经济 形势非常复杂,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 形势非常复杂,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和体制 性问题融合。在这种情况下,改革既要有全盘考虑, 性问题融合。在这种情况下,改革既要有全盘考虑,也要 有每个阶段的重点,需要统筹设计。 有每个阶段的重点,需要统筹设计。
农业十二五总结

农业十二五总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我国农业生产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达到了60.6万亿元。
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2.9%,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等畜牧业生产也取得了显著增长,满足了人民对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
其次,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大幅提高。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农艺措施不断改进。
农业技术进步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例如,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药、肥料的科学施用,机械化、智能化农业设备的广泛应用等,都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第三,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农村的经济结构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多元化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交通畅通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第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采取了一系列生态农业措施,加强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提高了灌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加强了农业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为农业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可持续发展得到重要进展。
然而,也要看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的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二五”时期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

“十二五”时期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作者:山西省统计局来源:《前进》 2016年第3期山西省统计局“十二五”时期,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局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三大突破”推动“六大发展”,统筹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全省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一)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十二五”期间,全省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发展战略,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着力在稳增长方面下大气力,做大文章,全省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9188.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802.6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1年至2014年,分别增长12.9%、10.1%、8.9%和4.9%。
2015年受主导产业需求不足,特别是煤炭等工业品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影响,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1%。
尽管如此,“十二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依然达到7.9%。
2015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018元,比2010年的26249元增加8769元。
按201 5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624美元。
(二)财政实力显著增强随着全省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全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969.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42.2亿元,年均增长1 1.1%。
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全省经济健康发展、保障民生事业等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十二五”期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0年的1931.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443.4亿元,年均增长12.3%。
十二五计划是哪几年

十二五计划是哪几年标题:十二五计划是哪几年引言:中国的十二五计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国家发展目标和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五年规划。
这个规划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
那么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是中国的十二五计划呢?本文将详细介绍十二五计划的时间范围及其特点。
一、十二五计划的时间范围中国的十二五计划指的是2011年至2015年的五年规划期间。
这一时间段对中国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阶段进入到更为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新阶段的过渡期。
二、十二五计划的目标与主要内容1. 经济增长目标十二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过去依赖投资和出口为主的模式转向以消费和创新为驱动力的新模式。
计划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年均7%以上。
2. 产业结构调整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十二五计划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计划期间,中国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高技术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
3. 科技创新十二五计划将科技创新置于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
计划期间,中国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加快构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创新体系。
4. 务实开放十二五计划提出了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目标。
中国将加快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商投资。
5. 环境保护在十二五计划中,环境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国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6. 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计划还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
其中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十二五计划的特点及成就1. 转型升级的初步成果十二五计划期间,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服务业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迅猛。
“十二五”中国医药工业发展成就综述

“十二五”中国医药工业发展成就综述(一)规模效益快速增长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3%提高至3.0%。
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8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768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17.4%和14.5%,始终居工业各行业前列。
在规模效益快速增长的同时,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产量大幅提高,在保供应、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约450亿元,较2010年翻两番。
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下,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创新成果,“十二五”期间210个创新药获批开展临床研究,埃克替尼、阿帕替尼、西达本胺、康柏西普等15个1类创新药获批生产,110多个新化学仿制药上市,中药质量控制与安全性技术水平提升,PET-CT、128排CT等一批大型医疗设备和脑起搏器、人工耳蜗等高端植入介入产品获批上市。
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代表,我国医药创新进一步得到国际认可。
(三)质量管理不断加强国家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继续推进,《中国药典》(2015版)发布执行,药品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全产业链各环节质量管理规范不断健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品GMP)全面实施。
一批优势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累计600多个原料药品种和60多家制剂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GMP要求。
(四)技术装备大幅升级“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万亿元,规模较“十一五”大幅增长,增速居工业各行业前列,促进了医药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整体跃升。
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生物催化、手性合成、调释给药等先进技术得到产业化应用,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水平提高,生物药大规模高效培养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为49.8%,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在连续下 降4个月后再次小幅回升。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陈 中涛表示,这一指数企稳回升,表明稳
增长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呈现缓中趋稳 积极变化。今年以来,面对下行压力,中国经济虽形有 波动,但势仍向好,上半年增速达到7%。回顾“十二 五”前4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
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贯穿始终。从农业看,综合生 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 “11连增”,今年有望实现“12连增”。从工业看, 一手抓化解过剩产能,一手抓改善品质质
量,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成为 新生力量。从服务业看,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 DP比重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已占据 半壁江山。从新兴产业看,节能环保、新
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背景下,中国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 间,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同步扩大市场需求和有效供给, 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011年至2 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
长8%,2014年达到63万亿元,折合10.4万 亿美元,占世界的份额达到13.3%,比2010年 提高4.1个百分点。——2014年我国人均GDP4 662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
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4.8%,产业高端 化步伐明显加快。“经过近5年的努力,我国经济持续 稳定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的成
绩来之不易,人民满意、社会认同、世界瞩目。”国家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说。改革新动能:消除体制机 制障碍,对外开放纵深拓展近日,我国第一个按照“准 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测算的省级电网
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双创”蓬勃发展,市场主体开办 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速度加快;科技创 新逐步成为发展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增长,企 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市场化改革催生经济活力。审议通过《关于实行市场准 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审议 通过《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药品等一 批商品、电信等绝大多数服务总计近60
25%,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在世界500种 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 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
过四分之一。今年上半年,这一贡献率约为30%。国 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我国已经站上了 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是一个经济大国,而是一个有 影响的经济大国。”回眸这五年,加快转
项政府定价项目陆续放开,成品油、天然气、铁路运输 等领域价格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出台《关于深化国有 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企改革大幕展开。——重点领 域改革持续发力。审议通过《深化财税
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预算管理制度和税制改革取得重 要进展;存款利率和汇率浮动区间扩大,民营银行试点 迈出新步伐;“沪港通”试点启动,外汇储备、保险资 金运用范围拓展。——以开放促改革拓展
独立输配电价体系,正式落地内蒙古西部电网。这一举 措不仅能为蒙西电网大工业降低20多亿元电价成本, 更为电力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条件。以输配电价改革为抓 手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破冰”,为我
国改革发展增添了最新注脚。“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 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用改革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 制障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 定后,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
这是辉煌的五年,这是奋进的五年。“十二五”以来特 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党 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审时度势,克难 攻坚,砥砺前行,有力实施宏观调控,积
极应对风险挑战,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改善人民生 活,实现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 定了坚实基础。发展新局面: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 国力显著增强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近期发布
2013年和2014年,我国连续两年完成减贫10 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 说:“尽管有经济下行、就业难度加大等压力,但按趋 势判断,今年再完成减贫1000万人的
目标有望实现。”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依然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即 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对“十三五”时期发展 作全面部署,全国各族人民必将万众一心
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居民刘美娟来说,刚刚过 去的“十一”令她难忘,这是她与6000多个棚改户 在新居度过的第一个国庆节。棚户区改造不仅让刘美娟 和邻居们住上了新房子,还解决了他们的
就业难题。齐齐哈尔市在推进棚户区改造同时,配套建 设了汽配城、家具建材城、农贸市场等系列工程,将创 造就业岗位近3万个。安居和乐业,这是百姓的朴素愿 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党和政府一切
增加4561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 4965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350万人。“随 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化,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得到解决,持续深化以
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央党校教授赵振华 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二五”以来特别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 置,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向前推进。
发展新空间。《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 对外发布,“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逐步走向 深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宁吉喆说: “一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改革方案相继
出台,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陆 续推出,一些多年想改未改的重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大量制度红利。”民生新福祉: 坚持公平包容共享,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对
末全国就业人员达到7.7亿人,比2010年末增加 1148万人,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就业质量逐步提 高;——2011年到2014年,全国已开工建设保障 房3230万套,到今年年底将合计开工
建设3970万套;——“十二五”前4年,城乡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快于GDP增速,收 入差距逐渐缩小;——2014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比2010年末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 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就业基础稳定、 收入同步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健全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 民生保障制度,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
、织密网,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将财政收入用于民生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持续提 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 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014年
,向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向前。 (记者 赵超 陈炜伟)
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网赚平台/ /xssl.asp /experience.asp /codelist.asp /code.asp?id=201 /code.asp?id=202 /code.asp?id=203 /code.asp?id=204 /code.asp?id=205 /code.asp?id=206 /code.asp?id=207 网络赚钱/code.asp?id=208 /code.asp?id=209 /jiaocheng.html /artlist.asp?classid=41 /information.asp /artlist.asp?classid=38 /artlist.asp?classid=47 /artlist.asp?classid=41 /artlist.asp?classid=47 /artlist.asp?classid=41 /artlist.asp?classid=33 /artlist.asp?classid=36 网赚论坛/artlist.asp?classid=32 /artlist.asp?classid=37 /artlist.asp?classid=35 /damajiaocheng.asp /experience.asp?id=41 /advertise.asp?ID=1287 /reg.asp /helpdm.asp /article.asp?id=793 /article.asp?id=782 /article.asp?id=790 /article.asp?id=788 /grow.asp /article.asp?id=776 /article.asp?id=656 /article.asp?id=631 网赚项目/article.asp?id=774 /advertise.asp?id=1327 /login.asp /article.asp?id=728 /article.asp?id=732 /article.asp?id=693 /article.asp?id=759 /artlist.asp?classid=41&page=1 /article.asp?id=647 /article.asp?id=696 /article.asp?id=757 /article.asp?id=688 /article.asp?id=716 /advertise.asp?ID=1328 /article.asp?id=548 /article.asp?id=724 /article.asp?id=743 /article.asp?id=670 /youxishiwan.asp /Rebate.asp?ID=929 /article.asp?id=682 /alimama/ /article.asp?id=678 /Rebate.asp?ID=927 /article.asp?id=694 /article.asp?id=683 /artlist.asp?classID=34 /article.asp?id=697 /article.asp?id=770 /article.asp?id=717 ty9028htvv
一核心,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为经济社会发 展提供强大动力源。——简政放权释放红利。本届政府成 立以来至今,已取消和下放586项行政审批事项,提 前完成取消和下放三分之一以上审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