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特点_副本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的课程。
它的特点包括:
1. 多维度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应对压力、自我认知等。
这些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各个方面保持心理健康。
2. 实用性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实用的心理健康技能,让他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应对自如。
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实际练习和案例分析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3. 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各种方式,如课堂讲解、讨论、小组活动等,强调心理健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逐渐意识到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4. 个性化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个性化教学,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人需求和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可
以帮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涵和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课程。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更强调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协调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在于其全面性、发展性和主体性。
它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涵盖了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体验,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成长。
在课程中,教师会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识别和调节情绪,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会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心理调适技巧,如放松训练、自我暗示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心理测验等。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还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课程。
它通过全面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种专门为学生设计的课程,旨在帮助他们了解并克服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这种课程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注重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和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强调学生间的互助和支持。
在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如何对自己和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给予关心和支持,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课也非常注重实践操作。
在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到一些实用的心理健康技巧和方法,同时进行一些实际的练习和活动,以便更好地应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其独特的特点为学生们提供了一
个更好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并克服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变得愈发重要。
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应当涵盖多个方面,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人群的特点。
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应当逐步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程重点可以放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等方面。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
进入中学阶段,课程内容可以逐渐深入和拓展。
中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青春期的身心变化等挑战,课程应着重于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情绪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沟通与合作等。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感受和应对方式,互相学习和借鉴。
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心理测试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学会调整。
在大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能力。
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挑战,需要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明确的人生目标。
课程可以包括性格与职业匹配、恋爱与婚姻心理、职场心理等内容。
通过讲座、工作坊、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除了在学校教育中设置系统的课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还应当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部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培训和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社会教育方面,可以通过社区活动、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等途径,向广大民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
例如,在社区举办心理健康咨询活动,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居民解答问题;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心理健康科普文章和视频,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
心理健康教育课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它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注重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情感的表达和调节方式,掌握有效的情感管理技能,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校园生活中的各种情感问题。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注重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自尊自信,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课注重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症状,掌握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提高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心理健康意识和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是一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课程。
它的特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课程体系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应涵盖丰富的内容。
首先,自我认知是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也能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改进。
其次,情绪管理不可或缺。
情绪如同天气,时而晴朗,时而阴霾。
教导学生识别和理解各种情绪,如喜悦、愤怒、悲伤、恐惧等,并学会恰当地表达和调节情绪,有助于他们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再者,人际交往技巧的培养也极为关键。
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是不可避免的。
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解决人际冲突,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压力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现代生活节奏快,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
教授他们如何识别压力源,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时间管理、放松训练等,能够减轻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身心健康。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分层设计。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课程应以趣味性和体验性为主。
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他们初步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例如,可以开展“情绪脸谱”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绘制不同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然后与同伴分享。
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应更加注重系统性和深入性。
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如“自我探索”“情绪调节秘籍”“人际交往的艺术”等。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和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课程应侧重于压力应对和生涯规划。
可以提供压力管理的培训,如冥想、运动减压等方法,同时开展职业性格测试和职业探索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简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点及意义

简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点及意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在于: 1.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其中。
2.强调情感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层面,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注重实践和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实践和体验为主要手段,通过模拟情境、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意义在于:
1.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行为和思维等方面的问题,提高自我的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3.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 1 -。
心理教育健康活动课特点

心理教育健康活动课特点
《心理教育健康活动课的特点》
心理教育健康活动课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课程,其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心理教育健康活动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情绪、认知和行为,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心理教育健康活动课注重实践性教学。
课程中设置各种实际操作和互动环节,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应对问题的能力。
再次,心理教育健康活动课注重个性化教学。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心理教育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最后,心理教育健康活动课注重综合学科融合。
课程内容涵盖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理论,使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之,心理教育健康活动课的特点是多方面的,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实践性教学、个性化教学和综合学科融合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体验性
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 特征,主实效取决于学生以 主体的角色,产生何种心理
体验以及体验的程度
生成性与预设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在活动前有所预设, 在活动中也要灵活处理。学习
是学生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主体性
创设情境、设计活动时,必 须从学生自己的经验出发, 以促进原有经验发生转化, 生成新的理解。
• 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 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 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 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 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 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心) 9.当不幸降临的时候(心理承受方法)
心育课程内容探索(上海市)
初二年级内容(自控) 1.镜中的我(悦纳生理变化) 2.青春的快乐与烦恼(认识青春期心理) 3.交往心态PAC(人际交往) 4.学会说“不”,学会自我保护(抵御能力) 5.不下苦功何有乐(意志培养) 6.开发大脑有诀窍—发散性思维和突破定势(思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学习辅导; (2)人格辅导(自我意识、情绪情 感、意志品质、人际效与沟通以及群 体协作技能); (3)生活辅导(休闲消费、社会交 往与生活适应等); (4)升学与职业发展指导; (5)青春期教育与性心理辅导。
课程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生收获了什么?
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 法,达成学生心理健 康的教育目的。
一是对主题中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对相近概念、交 叉概念的厘清和辨析; 二是对某一年龄段学生发展性心理特征的准确把握。 例如:初二年级《明星光环的背后》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 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 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 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 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环境课程中融合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心理
体系 型 活动课程中整合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的提高具体教育意义
的经验,才属于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的范围。
“人人心育”的可能性
共情
咨询有效的三 大要素
卡尔·罗杰斯
真诚
无条件 积极关
注
人生而具有自我实现 的倾向。如果移除了障碍, 人自然地会发展为成熟的、 充分实现自我的个体。就 像橡树籽成长为一株橡树。
——卡伦·霍奈尔《在物理教学中巧用 “题外话”提升学生的 课堂注意力》
小学语文
• 转换有意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磁生电”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 得出电磁感应条件后,可以穿插讲法拉第 是如何十年磨一剑的故事;或者在讲授安 培定则知识时,插入“安培的会走路的小 黑板”的小故事,让学生在这些科学家的 故事中体会到坚持、专心的力量,实现有 意注意向无意注意转换,既松弛紧绷的神 经,又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体系
1 • 大拼盘式
2
• 理论体系演绎式
3
• 校本开发专题式
4
• 模块化的弹性结构式
心育课程内容探索(上海市)
• 小学阶段目标 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培养他们开
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 初中阶段目标
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 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 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与教学特点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蔡佳
大纲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
人人心育
心理健康的实质
福建师大 叶一舵 版本
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
中小学 钟志农 版本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钟志农等
讨论
大家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发展到今天,课程被 归纳为6种含义: (1)学科和教材; (2)学科活动; (3)学习经验; (4)教学计划; (5)预期的学习结 果或目标; (6)文化再生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小学低年级 • 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 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 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 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小学中、高年级
• 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 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 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 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
心育课程内容探索(上海市)
• 高中阶段目标
培养高中生更为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 性、果断性和自制力,能以更为成熟的自我意 识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学习、人际交往、情感 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面对升学或就业,具 备选择专业或职业和克服压力的能力。
心育课程内容探索(上海市)
一年级内容(适应)
1.祝你成为小学生(角色意识) 2.这是我们的校园(适应环境) 3.和老师、同学手拉手(适应群体) 4.课堂是知识的海洋(适应课堂、激发兴趣) 5.和好习惯交朋友(行为习惯) 6.校园“红灯”与“绿灯”(纪律意识) 7.克服不安、孤独、恐惧(防范心理困扰)
三年级内容(乐学)
1.头脑越练越聪明(动脑习惯) 2.智斗难题真快乐(挑战难题) 3.情绪气象台(认识情绪) 4.让自己更快乐(调节情绪) 5.让我也来“露一手”(自信心) 6.当小朋友难过的时候(学会关心) 7.愉快的假日生活(学会休闲)
心育课程内容探索(上海市)
四年级内容(自信)
1.开放自己、表露自己(开朗心态) 2.让大家喜欢我、需要我(期望自我) 3.同学进步我高兴(排除嫉妒情绪) 4.巧学苦练无难题(学习方法) 5.集体成败牵我心(集体意识) 6.“绝招”大比示(表现自我) 7.再也不说“我不行”(排除自卑)
力技巧) 8.告别母校,迎接挑战(情感与进取)
心育课程内容探索(上海市)
高一内容(适应) 1.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集体意识) 2.让我们敞开心扉(开朗性格与人际沟通) 3.开发你自己(潜能发掘) 4.读书要诀(科学用脑) 5.怎样与异性交往(性心理与得体的异性交往方
式) 6.如何欣赏、说明和拒绝他人(人际交往技能) 7.假如你要改变自己(行为方法) 8.职业兴趣是成功的动力(择业指导)
会的情怀)
讨论
大家谈
你认为自己可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了吗? 你最想给你的孩子们上什么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呢?
谢谢参与!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心育课程内容探索(上海市)
初一年级内容(独立) 1.驾驭中学的学习生活(学习方法) 2.众人拾柴火焰高(自我价值) 3.做一个快乐的人(乐观开朗的心态) 4.我是谁(自我认识) 5.兴趣温度计(兴趣培养法) 6.如何诊断行为习惯(自我测量) 7.自我改变有妙法(行为矫正) 8.筑起防范恶习的城墙(杜绝对烟酒毒赌的好奇
共情
咨询有效的三 大要素
卡尔·罗杰斯
真诚
无条件 积极关
注
心理健康的实质
心理健康作为一种心理机能状态, 其最终的规定性是个体与其存在的内 外环境能保持一种正常或良好的适应。 因此,适应就是心理健康的本质。
大纲
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
中小学 钟志农 版本
➢ 选题的随意性 ➢ 内容与素材的重复性 ➢ 课程设计思路的主观性: (1)儿童、青少年的智能发展训练明显地被淡化或弱 化了。 (2)学生成长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带有年龄特征 的人格发展危机明显被忽略。 ➢ 活动主题与理念的模糊性:
心育课程内容探索(上海市)
高三内容(奉献) 1.关心社会的心理需求与功能(确立个人潜能最
深的激发源) 2.人生发展计划(人生指导) 3.把握高三(合理运筹时间) 4.掌握系统学习律(学习方法) 5.如何调节应试情绪(松弛、系统脱敏) 6.推销你自己(面试技巧) 7.条条道路通罗马(择业指导) 8.告别母校、迈向人生(培养报答母校、报效社
什么是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
获得的关于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素质提高方面的全部 教育性经验(含种族经验
外显性
内隐性
和个体经验)。其中,
心理
“教育性”规定了“经验”
健康 教育
独立 型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中整合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环 境课程
的性质,只有那些对中小 课程 融合
心育课程内容探索(上海市)
二年级内容(合群)
1.我爱我班(集体意识) 2.谦让、友善朋友多(交友意向) 3.知识越学越有趣(乐于学习) 4.告别“小粗心”、“小拖拉”(行为习惯) 5.谁的发现多又好(观察与注意) 6.做活泼、守纪的好学生(自我控制) 7.克服厌学、依赖、交往障碍(防范心理困扰)
心育课程内容探索(上海市)
• 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 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 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高中年级
•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 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内涵:
(1)主体:班级学生;
(2)立足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3)切入点: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及其 需要;
(4)主线:培养学生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