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仔猪指的是从断奶到育成猪,体重达到23kg左右的仔猪。断奶是小猪生活中的大转折点。小猪依靠母乳生活,变为完全独立采食饲料,与此同时,又失去母仔共居的环境。由于这一系列的应激因素的影响。小猪的生长发育很易受到挫折,容易患病而形成“僵猪”,甚至死亡。小猪断奶后出现掉膘、减重、体质变弱、发病率高等,均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饲养断奶仔猪的一个工作任务是,使小猪断奶后食好料,少发病,少掉膘。

小猪最适宜的断奶时间

传统养猪方式中,小猪的断奶时间多为60天左右。而现代化养猪,普遍采用早期断奶的方法。实际上,小猪断奶适宜时间的确定,既要考虑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和小猪身体的正常发育,又要考虑饲养管理条件所允许的最适断奶时间。

小猪3周龄后,生长发育越来越快,母猪的泌乳量达到高峰后却开始下降。这时,在小猪的营养需要上和母猪乳中供应的营养量存在很大的差异。若小猪在1~2周龄,学会采食补料,且在3周龄后采食正常,则可以从补料中补充母乳中营养的不足。3周龄后,小猪体内自身的抗体开始产生,避过了抗体的空白期。因此,小猪在3周龄以后断奶较合适。

小猪断奶的方法

1.一次断奶法

一次断奶法,是在小猪达到预定断奶日期时,断然将母猪和小猪分开。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突然改变小猪的生活环境和饲料类型,常引起小猪的精神不安,消化不良,而且易使母猪乳头涨痛,发生乳房炎。

2.分批断奶法

分批断奶法,是按小猪的发育和采食补料的情况,将一窝内的小猪分几批断奶。体重大、育良好、吃料正常的先断,体重小、发育迟缓、有病和食料差的后断,这种方法,可照顾不同的小猪,但时间拖得长,对仔猪的管理较为困难。

3.逐渐断奶法

逐渐断奶法,是在预定的断奶前4~5天起,通过将小猪与母猪分开的方法,每天逐渐减少哺乳的次数,最后终止哺乳。这种方法的工作,虽然较为烦琐,但可以让母猪和小猪对断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以上几种方法,在不同的猪场,可按具体情况灵活采用或结合采用。如在大型集约化猪场,生产安排紧凑,饲养员工作量大,往往采用一次断奶法。但采用这种方法时,一些弱小的小猪,在断奶后往往生长不良,容易发病和死亡。断奶时体重小于5kg的猪,尤其如此。为了照顾弱小的小猪,在断奶时,可以把这些小猪集中起来,由一头泌乳和母性良好的母猪再哺育一段时间,这样既可以使工作易做,又可以使弱小的猪不受很大的影响,也不会拖长大部分母猪的哺乳期。

减少断奶应激的措施

1.断奶仔猪体重大于5kg

2.离乳时间允许超过3天,每窝中体重较大者先行离乳。

3.环境温度保持在24~28℃之间。

4.断奶仔猪依体重大小分栏饲养,每栏头数少于30。

5.避免断奶后发生下痢,应限食24~28小时。

6.每4~5头提供槽孔一个,每20~25头仔猪提供饮水器一个。

7.断奶时最好先将母猪赶出分娩舍2~3天,再将仔猪转入育成舍,既“赶母留仔”。

防止僵猪

1.僵猪产生的原因

a.妊娠母猪管理不当,营养缺乏,使胎儿生长发育受阻,造成先天不足,形成“胎僵”。

b.泌乳母猪饲养管理欠佳,母猪没乳或少乳,使仔猪在哺乳期生长发育受阻,形成“奶僵”。

c.仔猪多次或反复患病,如营养性贫血、下痢、白肌病、喘气病、体内外寄生虫等,严重地影响仔猪生长发育,从而形成“病僵”。

d.仔猪开食晚,补料差,仔猪料质量低劣,致使仔猪生长发育受阻,而形成“料僵”。

e.一些近亲繁殖或乱交滥配所生仔猪,生活力弱,发育差,易形成“遗传性僵猪”。

2.防止产生僵猪的措施和解僵方法

a.加强母猪妊娠和泌乳期间的饲养管理,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和能量的供给,使仔猪在胚胎阶段,先天发育良好,生后能吃到充足的乳汁,使之生长迅速,发育良好。

b.搞好仔猪的养育和护理,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条件,早开食,适时补料,并保证仔猪料的质量,完善仔猪饲粮,满足迅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c.及时驱虫,防止仔猪下痢等疾病的发生。对发病的仔猪要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重复感染,缩短病程。

d.避免近亲繁殖和过早参加配种,保证和提高后代生活力和质量。

防止咬尾咬耳症

咬尾咬耳症,也称“相食症”,是早期断奶仔猪中经常发生的危害很大的恶癖,其中咬尾咬耳最为常见。

原因:

a.管理因素:饲养密度过大;舍内环境差,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饮水不足;整齐度差,未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精神变态。

b.营养因素:旷物质缺乏,日粮粗纤维水平低,日粮中添加血粉。

c.疾病因素:寄生虫病会引起咬尾。

防治:

a.隔离。

b.猪舍放一些旧轮胎或空罐。

c.适时断尾。

d.补充多种纤维素、矿物元素。

e.选用优质日粮。

f.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换气,改善舍内环境。

g.定期驱虫。

断奶仔猪转入前准备

a.保育栏腾空后,应进行彻底消毒。清洁消毒一周后才能进断奶小猪。

b.保育栏要挂好保温灯,检查保温地板,确保适宜室温。

c.检查饮水器,调节好饮水器高度,确保水压,检测水质。

d.确定转入头数、体重和日龄。小猪在保育舍内尽可能保持原窝同栏饲养,尽量公母分开饲养,组群时体重差异不能超过10%以上。除病猪可混养于病猪栏以外,其它小猪原则上不混养。

转入保育舍的过度期饲养

要养好断奶小猪,关键是尽量减少饲料和环境突然改变对小猪造成的应激影响。因此,要做好断奶小猪的饲料和环境的过渡工作。

1.饲料的过渡

饲料的过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饲料类型的过渡,二是饲喂方法的过渡。

(1)饲料类型的过渡

小猪在断奶后一个月内,所采吃的饲料,刚开始时最好仍是哺乳期所吃的乳猪料,然后再转用小猪料。乳猪料投喂的时间,可根据小猪的发育和健康情况来决定。小猪断奶后,对饲料的改变和环境适应良好、掉膘少、发育良好、体重大的,可用原来所用的乳猪料2~3周,否则要推迟饲料转换的时间。小猪的日粮转换,不要太突然,要有7~10天的逐渐改变过程。不然小猪的消化器官及消化道内原先已建立好的微生物区系,由于适应不了饲料的突然改变,导致消化系统机能紊乱,肠道内的病原菌乘机大量繁殖,引起小猪下痢。日粮的转换,可以用以下方法:第一天用原来饲粮的90%,新饲料的10%,混合后投喂。以后每天减少原来的饲粮的比例,增加新日粮,至7~10天后完全按新的饲粮投喂。在转换的过程中,若发现小猪下痢严重,可适当延长饲料转换的时间。

(2)饲喂方法的过渡

小猪断奶后的第一周,由于断绝了母乳的供应,只采食固体饲料,消化系统不能一下子适应这种饲料类型的突然改变,因此,对固体饲料的消化能力也教差,加上断奶时环境改变的应激,造成了胃肠道蠕动减弱,使饲料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没有消化掉的饲料,在肠道后段,往往因病原菌的大量繁殖而发酵、腐败并产生毒素,引起小猪下痢。在这段时间内,小猪吃的越多,对饲料的消化也就越差,下痢便越严重。因此,刚断奶的小猪,不能让其吃得过饱,对断奶前开食良好的小猪,尤其是这样。断奶后一周内的小猪,应采用限量投料,少喂多餐的方法饲喂。每次投喂量以小猪可在2小时吃完为度。开始时,每天投喂3~4次,以后每天逐渐增加投料次数和每次投料量,并密切观察小猪的排粪情况。5~7天后,当小猪排粪正常时,可改用自动采食的方式投料,让小猪一天内随意采食,以保证小猪快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供应。但注意,每天都给小猪喂新鲜饲料。当饲槽中有陈旧、发霉和受粪尿污染的饲料时,要及时清除,防止小猪食后出现下痢或中毒。

小猪改食固体饲料后,需水量增加。特别是断奶初期受到很大的应激影响,渴感更严重,故此,要保证断奶仔猪每天都有清洁干净的饮水供应。一些猪场,为了避免小猪断奶后头一两天因缺水造成虚脱,用一些电解质盐类(如食盐)溶于水中让小猪饮用,对恢复小猪的体力很有好处。

2.环境的过渡

若有可能的话,断奶小猪,最好在断奶后的第一、二周内,维持原栏原窝饲养。既在断奶时,把母猪赶走,小猪留在原来的产栏内,不与其它小猪并群。待小猪对断奶适应后,才转到断奶小猪舍饲养。这样,可以避免小猪断奶后由于环境的太大变化,以及并群时与其它小猪打架而造成对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必须转换猪舍时,也应该在特定的断奶小猪舍内饲养。断奶小猪舍的环境条件和卫生条件,应与分娩舍一样,要保温和通风良好,干燥,清洁。在小猪进舍前,做好栏舍的清洁和消毒。只有在小猪断奶后,让其生活在与分娩舍差不多的舒适环境中,才能保证小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小猪刚断奶后,都有一个掉膘和体质变弱的过程。因此,在断奶初期,小猪特别怕冷,在断奶后的头两周,要特别注意小猪的保温。第一周的舍温,应比在分娩舍的最后一周舍温高2℃,以后每周降2℃,在22℃时,保持恒定直到小猪转到生长育肥舍。在保温时,还要注意舍内昼夜温差相差不要太大,要杜绝舍内穿堂风的出现。此外,还要经常保持断奶小猪舍的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具体的做法与在分娩舍时相同。

小猪并群时,应把体重、同性别的小猪放在一栏。每栏的饲养头数不能太多,以每栏15~20头为宜,宁少勿多。若同一栏的小猪,体重相差太悬殊,或饲养头数太多,必然会因群体位次排定时,出现剧烈的咬架,严重影响弱小小猪的生长发育,并造成以后栏内个体体重差异越来越大的后果。

断奶小猪的环境管理

断奶仔猪首先要受环境的影响,这个环境内容很广泛,指一切非遗传性因素如饲料、水、温度、湿度、卫生、设施及疾病的总称,这样的环境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左右,所以要用有效的管理技术大幅度提高仔猪的能力,为断奶仔猪提供尽可能好的生存环境,尽量避免不良环境的刺激,因为环境与猪能力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环境越好猪的能力越强”。

1.卫生

入舍管理对成功管理断奶仔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育成舍的卫生好坏是断奶仔猪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全进全出设备在卫生管理方面是非常必要的。全进全出式管理是把周龄相近的断奶仔猪放养在同样的猪舍,直到移动到育成舍一起饲养的方法。移动时要把猪舍内的所有的猪同时移动然后在下一群猪入舍前彻底完成对猪舍的清洗和消毒。以周为单位分娩时在断奶猪舍内循环的饲养着断奶的仔猪,所以在不影响其他猪群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清扫和消毒。所以全进全出的卫生管理缩小疾病的传播,减少腹泻,防止寄生虫的感染。于是死亡率减少了,药费支出也少了。

断奶猪舍的准备是从清扫开始的。潜伏着病菌的所有有机物质都要从地板、墙壁及器具上面清除。清扫结束后进行详细彻底的消毒。消毒时要根据制药公司的说明书用药,清扫和消毒后要把断奶猪舍空至完全干燥为止。

2.温度

温度对断奶仔猪的能力影响很大。墙和天棚的温度、地板形式、湿度、室温还有空气流通等因素的相互关联决定着适宜温度的数值。3周龄的断奶仔猪移入断奶仔猪舍时,适宜温度是28~30℃,之后每周降低1~2℃,最后达到20~21℃。这期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对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要控制断奶仔猪舍中一天的温度变化不超过1℃以上,从而降低对生产能力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发生腹泻的频率。猪热损失是由水分蒸发、热辐射、导热、对流因素引起的,其中主要的热损失是通过热辐射损失的,大约占35%。为了防止猪的过多的热损失,在墙壁和天棚上安臵隔热板,为猪的生长创造舒适环境,并且节约燃料费用。

3.通风

通风的好坏也对猪舍的环境和猪的能力有重要影响。猪舍中细菌的浓度、湿度、恶臭还有瓦斯影响着空气的质量。实际管理中要特别注意从排泄物产生的沼气和恶臭,这其中主要有以下四种气体不仅影响着猪的健康和舒适的环境,还影响着在猪舍内工作的管理者的健康:H2S、CH4、CO2和NH3。正常情况下,断奶仔猪舍的H2S浓度是10PPM以下,CH4超过5%,CO2的浓度300PPM,NH3不能超过50PPM。

另外在断奶仔猪舍空气中细菌浓度是500~10000个/m3。这个浓度随着通风量而改变,细菌数量随着排泄物和喷嚏而增加,而有效的通风能降低断奶仔猪舍内的有害气体、灰尘及细菌浓度。但是过度的通风会带来贼风,以及过度损失猪的体温。

通风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随着季节变化而不同。断奶仔猪舍的通风,冬季1~6CFM,夏天20~40CFM。注意定期检查排气扇的功能,保持排气扇的干净。

4.猪舍设施

4.1地板

在断奶仔猪舍所使用的地板材料和施工方法对仔猪的发病率、存活率等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断奶仔猪应在既暖和又干燥,无冷风、寒气和恶臭的环境中生长。有效实用的地板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地板应是防滑的非磨损的表面,以便防止因踩踏性不好或磨损,受伤及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

地板上应无锐利的角,这是仔猪易伤的原因;

诱发腹泻的细菌或虫卵无法生存;

为长期维持干燥的状态,地板上应无粪尿或水分;

地板应易于作彻底的清扫,地板材料要抗腐蚀性强,经久耐用;

用于维修的费用要少,同时地板材料要低廉。

在所有地板中,经实践证明对断奶仔猪最有效的是铁丝网地板,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给断奶仔猪提供踩踏性良好的地面,还有耐磨损性也是优良性能中的一个,再者该地板的有效空间的利用率高。空间利用率高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必人为的清除地板上的粪尿,从而这种地板比其他地板更干燥更整洁。在这种地板上饲喂的断奶仔猪长得更好更快,研究证明,铁丝网地板上饲养的断奶仔猪饲料效率比老式地板降低了9%,平均日增重升高了20%,死亡率降低了1.25%。说明一点,在铁丝网断奶仔猪舍中,应提供仔猪足够的地板面积,一般20kg 的仔猪所需要的地板面积大约是2平方尺。

4.2饲料桶和饮水器

饲料桶应该有适当的面积且功能要齐全,为便于放饲料,易于调整高度和进行清扫,同时延长饲料桶的寿命,要把自动饲料桶安装在猪栏和猪舍的前面。饲料桶至少要有2个料位,这是因为仔猪有挤在一起吃饲料的习惯。仔猪周龄越小越要增加供料次数,以便维持饲料的新鲜。饲料供应每天至少一次,周龄再大时应有能储备超过2~3日的量。高温高湿季节应注意防止饲料霉变。

饮水器功能也要齐全且要给断奶仔猪提供充足的水,不能超过20头猪共用一个饮水器。饮水器的高度和仔猪背等高,大概是30~45CM,调节饮水器的流量和水压,一般要求3mm 的水孔。随着仔猪的生长,及时调节饮水器的高度,避免浪费水的现象。断奶仔猪舍的饮水器应该分开,以便在水中投药。

5.防止有害动物和人对仔猪的影响

有效的防止有害动物,以便阻止引起断奶仔猪疾病的病原体的产生,有害动物中的苍蝇、老鼠、野生鸟类及动物会带来病原体,尤其是老鼠会破坏建筑物,咬坏防虫网和隔热材料,还会吃掉很多饲料,同时粪尿污染饲料。另外仔猪舍工作的人也会从其它地方带进病菌,如果条件允许,进入猪场前要冲澡并换衣服和鞋子,进猪舍前要脚踏消毒池。

小猪的饲养管理

小猪的饲养管理 做好保温防压工作初生仔猪在0日龄~3日龄需要温度为35℃~29℃,4日龄~7日龄为29℃~25℃,8日龄~14日龄为25℃~22℃,15日龄~21日龄为22℃~20℃。早春天气寒冷、风大、变化无常,不利于仔猪生长发育,保温工作很重要。 有条件的养猪场(户),可在舍内放置节能电热板,根据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来调节电热板的温度,保温效果好。也可在仔猪保温箱或仔猪补料栏内装设远红外线保温灯(最好是意大利进口的飞利浦养猪红外线保暖灯泡),一般用100瓦~175瓦灯泡。将灯泡吊在仔猪躺卧处,通过调节距地面的高度来控制温度。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也可用编织袋包上苯板(ps板)放在保温箱地面上,然后再垫厚草,一般厚度应在10厘米以上,但应训练仔猪养成定时定点排泄的习惯,使垫草保持干燥。 防止母猪踩压仔猪仔猪出生后,母猪踩死、压死仔猪多有发生,一般占死亡总数的10%~30%,甚至高达50%,多发生在出生后一周之内。主要原因是母猪体弱或肥胖,反应迟钝,仔猪体弱无力、产圈窄小,特别是1天~5天的仔猪易被踩压致死。具体做法:一是护理好新生仔猪,在出生后一周内,应采用护仔箱,将母仔猪隔开,每隔2小时~3小时让母猪哺乳1次;二是设护仔栏,在母猪舍靠墙的地方,用圆木或铁管在离墙和地面各25厘米处设护仔栏,以免母猪沿墙躺卧时将仔猪挤压死;三是设置护仔间,在母猪舍内用木板或砖建一个四周封闭、一边留小门(供仔猪出入)的扩仔间,定时放出仔猪吃奶,这样就大大减少仔猪被踩压的机会。在生产中任选上述一种即可。 及时补铁、补硒与补料初生仔猪普遍存在缺铁性贫血,铁是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必需的元素,又是细胞色素酶类和多种氧化酶的成分。仔猪体内的铁贮量仅够维持6天~7天,如不补充铁,一般10日龄左右即出现因缺铁而导致的食欲减退、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和生长停滞等。因此,仔猪出生后2天~3天必须补铁。一般是用牲血素肌肉注射1毫升~2毫升,也可肌注右旋糖苷铁或葡聚糖铁1毫升~2毫升。 硒和维生素e具有相似的抗氧化作用,它与维生素e的吸收、利用有关。缺硒时仔猪往往发生下痢、白肌病等,病猪多是营养中上等的或生长较快的仔猪,体温正常或偏低,叫声嘶哑,行走摇摆,进而后肢瘫痪。一般在仔猪出生后3天~5天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或维生素e注射液0.5毫升,断奶前后再注射1毫升。在仔猪饲料中,按每千克饲料添加亚硒酸钠0.1毫克。 训练仔猪从吃母乳到吃饲料,是仔猪补料中的首要工作。可锻炼仔猪的消化道,提高消化能力,为大量采食饲料做准备,还可减少白痢病的发生。仔猪开食越早越好,一般从5日龄开始即可诱饲。可用“普瑞纳”高能哺乳猪全价饲料或用北京资源9410乳猪料。把上述饲料用少量水拌湿,饲养员用手向仔猪嘴里抹,每天抹3次~4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仔猪诱食预防药(氟苯尼考、电解多维等)连用5天,可预防下痢。以后可在仔猪补料槽放上饲料让其自由采食。同时,要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需水量 较多,应保证水的供给。若饮水不足,会致使仔猪生长缓慢,或仔猪喝脏水、尿液等而引起下痢。 科学的免疫程序及药物预防早春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无常,加上仔猪抗病力弱,仔猪最易患病,除加强饲养管理外,还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仔猪出生后即注射猪瘟疫苗两个免疫剂量(超前免疫),待2小时后哺乳;16日龄颈部肌肉注射猪水肿病灭活苗1毫升;20日龄肌肉注射蓝耳苗2毫升;25日龄颈部肌肉注射仔猪腹泻三价苗2毫升;28日龄注射猪萎缩性鼻炎苗0.5毫升;30日龄注射猪伪犬病疫苗0.5毫升。 下痢是哺乳仔猪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以黄、白痢多见。引起发病的原因很多,多由受凉、消化不良、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产仔前彻底消毒产房,整个哺乳期保持产房干燥、温暖、空气清新,尤其要注意仔猪的保温。除注射疫苗外,还要用药物预防。

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目标是获得较高的断奶重,较高的断奶成活率。其管理措施主要围绕增强母猪的泌乳力而进行。一般情况下, 泌乳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品种、胎次、产仔数、营养因素、环境、 放奶技术。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必须选好品种,在母猪品种一 定的条件下,要保证哺乳期母猪的营养,改善哺乳母猪的生活和环 境条件,才能使母猪产生足够的乳汁,满足仔猪的需要。所以在饲 养上,要保证配合饲料的质量,根据母猪所带仔猪的数量加大饲料 的供应量。在母猪无乳的情况下,务必尽快使用药物催乳或其他催 乳方式,使仔猪顺利度过初生关。 在仔猪的护理和饲养上,要注意三关的管理:初生关,要给仔猪做好免疫,使其吃上初乳;补料关,仔猪生后3天就要开始补水补料,以诱使仔猪吃料,以便在21天母猪泌乳力下降时,仔猪能够用饲料 作为营养补充,为断奶做准备;下痢关,仔猪在哺乳阶段,由于消化 机能不完善和抵抗能力差,在认料过程中容易发生拉稀,发生拉稀 时要分类做好积极的治疗,药物辅助度过下痢关。 哺乳30天左右,要对仔猪进行断奶。执行断奶要根据情况决定,灵活掌握断奶原则:要根据母猪的体况、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仔 猪的认料情况进行适时断奶,以保证培育阶段的仔猪成活率,过好 断奶关。 断奶成绩包括断奶头数、断奶个体重、断奶窝重等;再加上母猪号、产房饲养员等形成断奶记录。对断奶成绩统计可以知道各饲养 员的断奶成绩,以分析饲养情况;对断奶个体重变异系数分析,可以 知道仔猪的认料状况;对断奶窝重的分析可以考核母猪的泌乳量(泌 乳量的最好考核指标是21天重)以及下痢关度过的情况。 1.从长远来看,选择采食量大的母猪作为后备母猪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吃足初乳 由于出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吸允初乳方能获得。仔猪消化佳能较弱,胃消化液缺少盐酸,而初乳的营养极其丰富,内含大量的蛋白质、乳脂,酸度较高,这样有利于促进仔猪消化道的活动,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若有弱小仔猪吸奶不足,可进行人工补喂,以便提高整窝仔猪的成活率。因此,在仔猪出生后,应当让仔猪尽早能吃上和吃足初乳。 2、保证环境温度 初生仔猪的环境最佳温度32度,1周龄内的适宜温度为25~30度,达不到条件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简易的保温室。如果是在冬季,保温室的建造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要求长1.2米,宽0.75米,高1米左右,并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可供仔猪初乳的小门。可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或用热水袋提高温度,病在保温室中间离底部0.5米处悬挂干湿温度计,以便准确掌握温度和湿度。另外,可在室内放一些松软垫草,并注意勤换。尽量使母猪和仔猪分开睡,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3、补充微量元素 铁是血红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很少,每天的需要量为7~8毫克,而从母乳中能得到的数量也有限,所以若不能给仔猪及时补铁,必将导致仔猪患上贫血症。 4、寄养与并窝

寄养是指母猪产后死亡或产后无乳,或者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乳头数时,将那些无奶吃的仔猪叫由其他的母猪哺育。并窝是指母猪产仔偏少或者所产仔猪中的部分因某些原因死亡,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将这些仔猪进行合并饲养,并窝前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 在寄窝并养前,用寄养母猪的乳汁(不提倡用母猪的尿液)涂擦仔猪全身,并选择在夜间进行混群,使母猪无法区分自产和寄养的仔猪。之后要注意观察,防止母猪拒绝哺乳或咬伤过寄仔猪。寄养与并窝的仔猪要求产期相似,最好不要超过 3~4天。 5、疾病预防 吃初乳前,可按常规剂量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小时后再让仔猪自由吃奶。另外,可给母猪服用土霉素,以防仔猪发生红、黄痢。对圈舍每日要进行清扫,使舍内保持卫生干燥,给仔猪提供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的生活环境。每日要细心注意观察,发现下痢时,要及时进行治疗。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规模猪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是高效益养猪技术的关键。根据生产实践,保育阶段的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仔猪自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都比较低,加之转群、环境、饲料变化等不同程度的应激,给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确保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1 提供全价营养日粮 1.1 适当提高饲粮能量浓度据生产实践,仔猪断奶后会出现暂时性的断奶应激,引起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可能会导致仔猪因日粮摄人能量不足而影响生长。因此,要适当提高饲粮能量浓度,一般可通过添加高能量的油脂使日粮消化能不低于l4.65 MJ/kg,同时根据仔猪对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和短链饱和脂肪酸消化率较高的特点,常在日粮中添加椰子油、豆油等来满足仔猪的能量需要。 1. 2 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应注意适当降低蛋白质水平,以消除蛋白质对整个日粮组成的不利影响。对植物性蛋白源可进行膨化、浓缩等处理以除去或减少抗营养因子。适当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可使肠道中的蛋白质腐败作用降低,减少消化道疾病。 1. 3 合理使用添加剂 1.3.1 添加有机酸仔猪断奶前胃内的酸性环境主要依靠母乳中乳糖发酵产生乳酸维持的。断奶后因形成乳酸的乳糖来源不足,添加酸化剂则有助于保持胃肠道内的酸度,激活消化酶,有利于有益细菌 (乳酸杆菌)的繁殖,提高消化能力。目前国内外应用的有机酸以柠檬酸、延胡索酸效果最好,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添加量一般为1.5%~2.0%。1.3.2 应用酶制剂酶制剂可弥补早期断奶仔猪体内各种消化酶的缺乏,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保证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降低仔猪的腹泻发病率,将外源酶与抗生素结合使用,将是养猪业中的重要发展趋势。 1.3.3 添加益生素益生素是从畜禽肠道正常菌群分离培养而得的有益菌种,其主要作用是能够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在肠道中的生长繁殖,形成肠道内良性微生态环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Pottm~(1993)报道,仔猪从出生后1~2d开始直接饲喂益生素,断奶仔猪的成活率可提高4%~5%。 1.3. 4 补充硒和维生素E 硒和维生素E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力,降低断奶仔猪的死亡率,预防仔猪水肿病和肝营养不良的发生,减轻仔猪断奶应激。实际应用时,饲料中亚硒酸钠的添加量为0.3g/t,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40~ 6og/t。 1.3. 5 应用调味剂调味剂可改善饲料中的不良气味和滋味,促进唾液、胰液和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和提高采食量。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调味剂有乳猪宝、乳猪香等,但其功效只体现在断奶后2~3周以内。 1.3. 6 添加抗生素生产实践证明:添加抗生素药物能有效抑制和杀灭进入仔猪消化道的病原微生物,增强抵抗力,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汪明等(1997)报道:在仔猪饲料中添加lOOmg/ kg泰乐菌素可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34.4%,料重比降低12.7%。

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

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 一、猪厩的建设 猪厩要求光照条件好、排水良好、既利于通风又利于保暖。隔墙高1.1~1.2米,食槽及水槽高15厘米、宽30~35厘米,设排水孔,仔猪洞高35厘米、宽18厘米、门开向仔猪间,后墙排水孔高20厘米、宽5厘米,厩门与隔墙同高、宽70厘米、内蒙铁皮防止大猪拱 爬及仔猪逃出。 二、仔猪的饲养管理 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性与生活习性: (1)生长发育快。哺乳仔猪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较快。生后 一个月,体重可达初生体重的5~6倍。生后两个月,体重可达初生 重的10~15倍。生后20天内,每千克体重每天沉积蛋白质9~14克,是成年猪的30~35倍。 (2)消化器官机能不发达。初生时胃仅能容纳乳汁25~40毫升,生后三周才增至3~4倍。生后20天前,胃液中缺乏盐酸,胃蛋白 酶也不多,对蛋白质及脂肪的消化力弱,抵抗细菌的能力弱,易患 胃肠病。 (3)神经系统机能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御寒能力又差,极 怕寒冷,易被冻死;行动不灵活,易被母猪压死。 (4)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仔猪出生后没有先天免疫力, 即体内没有抵抗传染病的抗体,只有靠初乳(母猪产后4~7天内分 泌的乳汁)从母猪体内获得母源抗体,因此仔猪出生后应让它们尽早 吃到初乳。 (5)生活习性:生后3~5天内,仔猪表现为饱吃鼾睡,四肢无力,动作迟钝。一般于吸乳后立即排泄粪尿,然后依偎母猪腹部,或者

相互堆聚睡眠。7天左右开始在圈内啃东西活动。半月左右相互追 逐嬉游。7~10天开始学吃料,25~30天基本上可以吃饱饲料。30 天以后进入旺食阶段。 2、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措施: (1)固定乳头,早哺初乳。初乳中含有仔猪所需的极为丰富而全 面的营养物质,还含有母源抗体,可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并含有 镁盐能促进仔猪排出胎粪。仔猪生后,应让它们尽早吃到初乳。同时,因母猪乳头自前向后泌乳量依次减少,从第一次哺乳开始,应 按体重由小到大将仔猪由前到后依次固定乳头,坚持2~3天仔猪就 会认定乳头吃乳不再改变。给仔猪哺乳时,应先检查仔猪乳齿是否 很好,若长应先将其剪短,以防咬伤母猪乳头及仔猪舌头。 (2)防止压死,确保成活。仔猪初生几天,四肢无力,行动迟钝,尤其寒冷季节,常喜依偎在母猪腹部或相互堆聚取暖,睡眠很沉, 常被母性差的母猪压死。一方面应加强人工护理,垫草宜短宜少另 一方面可设防压架,使母猪卧下哺乳时不紧靠厩墙。 (3)预防贫血,补充矿物质。仔猪对矿物质容易缺乏,尤其是铁 和铜。生后3~4天内,尚可依赖本身储存供应,以后从乳中所获铁、铜就供不够身体需要,会妨碍血红素的形成,导致贫血,影响生长 发育。为此,仔猪生后3~5天就要补铁、铜,可注射牲血素等制剂。 (4)给予清洁饮水。仔猪生长发育快,加之乳汁能量高,需要大 量水分。生后3~5天就要开始给仔猪喂水,否则一方面影响生长发育,另一方面仔猪因口渴饮脏水污尿而导致拉痢。若有条件可安装 自动饮水器。 (5)提早补料,促进胃肠发育。一般仔猪生后7天,开始长牙, 牙床发痒,喜啃硬物,此时为提早补料的最好时机。可用乳猪全价 颗粒料拌上点红糖,用浅盆装放在仔猪活动的地方,教诱仔猪吃食。会吃后停加红糖,随时供给仔猪足够量的乳猪全价颗粒饲料让仔猪 自由采食。提早补料不仅可以促进胃肠的发育,更重要的是补给仔 猪母猪泌乳高峰过后从乳汁中所获营养之不足,以利仔猪在哺乳期 正常生长发育。

猪各生理阶段的的营养需求与饲养管理细节

猪各生理阶段的的营养需求与饲养管理细节 1、猪的生理阶段 猪的生理阶段划分说法不一,一般猪自出生到出栏要经历乳仔猪、断奶仔猪(15-30公斤体重)、育肥前期(30-60kg)、育肥后期(60kg-出栏)几个生长阶段。 猪各生理阶段常用参数 2、猪的生长育肥规律 2.1 总体的生长 (1)绝对生长

即日增重,取决于年龄和起始体重的大小,是体重随年龄变化的绝对生长曲线,总的规律是慢——快——慢。(图) 绝对生长模式 (2)相对生长 相对生长速度——相对于体重的增长倍数、百分比或生长指数却随体重或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图) 相对生长模式

2.2局部生长 从胚胎开始,最早发育和最先完成的是神经系统,依次为骨骼系统、肌肉组织,最后是脂肪组织。(图) 相对生长模式 2.3研究生长肥育规律的意义 研究各种动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调节营养水平,有目的地控制生长,包括速度、生产性能(效率),做到优质、高效、低耗地进行畜牧生产。 3、不同阶段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

3.1乳仔猪的营养及饲养管理 仔猪培育是搞好养猪生产的基础。这个阶段是猪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物质代谢最旺盛,对营养不全最敏感的阶段。仔猪培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断奶育成率高低和断奶体重的大小,影响母猪年生产力和肥猪的出栏时间。 其目标就是尽量减少哺乳和断奶阶段的死亡率,提高育成率和断奶重,并使仔猪在断奶阶段平衡过渡。 乳仔猪的营养需要 NRC营养需要量规定,5-10公斤体重的仔猪在自由采食情况下对日粮营养物质需要量如下表: 乳猪饲料 开食补料

(1)母猪的泌乳高峰在产后20-30天,30天以后泌乳量明显减少,而乳猪的生长速度却越来越快,为了保证3周龄后乳猪能大量采食饲料以满足快速生长所需的营养,必须尽早给乳猪开食补料。6-7日龄的乳猪开始长出臼齿,牙床发痒,常离开母猪单独行动,特别喜欢啃咬垫草、木屑等硬物,并有模仿母猪行为的特性,此时开始补料效果最好。(2)补料的方法是在母猪产房内设置乳猪补料栏,留有洞口,乳猪可自由地随时进栏吃料。规模猪场母猪在高床分娩栏分娩,母子分开,可以不单设补料栏。实践证明:母子一起吃料比母子分开吃料相比较,断奶体重低得多。 (3)乳猪料应该采用容易被消化吸收的优质乳猪全价颗粒料,一头猪一生只需乳猪料十几公斤,仅占全程饲料量的二十分之一,因此不应过于考虑乳猪料的成本而采用低价的劣质饲料。 乳猪料应添加乳清粉 由于初生乳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体内缺乏各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等,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饲料中的淀粉以供给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而乳清粉中所含的乳糖能直接被乳猪吸收,转化为能量供给乳猪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乳清粉中的乳糖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能提高乳猪胃液的酸度,同时提高乳猪对饲料的消化能力。因此,乳猪料中要添加5-10%的乳清粉,日龄越小的乳猪,要求添加的量越多。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_断奶仔猪饲养管理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_断奶仔猪饲养管理仔猪饲养如何管理?下面小编就跟大家深入探讨一下关于仔猪饲养管理技术。仔猪培育在养殖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采取适当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降低发病率,促进仔猪健康生长。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是养殖户能否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也是养猪能否成功的关键。 仔猪生理特点通常体重在20 公斤以下的猪叫仔猪,仔猪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饲养管理的独特性。 仔猪的生理特点主要有: 1、胃肠容积小,功能差,酶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机能差; 2、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出生时体内没有抗体; 3、体温调节能力差; 4、生长强度高,营养需求大。 仔猪的饲养需分阶段管理和保健。

一、生产时的仔猪 1、仔猪出生后,应该一手握住其前躯,先仔猪口鼻中的黏液抠出,再用毛巾擦干其口鼻和全身的黏液; 2、如有胎儿被包在胎衣内产出时,应该立即撕破胎衣,抢救仔猪。 3、对于产出的假死仔猪,立即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或者接产员一手托住肩部,一手托住臀部,做屈伸运动,或者小猪头朝下给小猪撸气,频率和仔猪的呼吸次数一致。 4、将仔猪全身擦干净后断脐带,长度为3--5厘米,脐带的断头处涂上碘酊或者撒上“保舍卫士”,如果脐带血流不止时候,应该立即用消毒的结扎线扎紧,或者用手捏住,待到不流血为止。 5、按照猪场的要求进行仔猪个体称重,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6、新生仔猪在吃初乳前,将每个乳头的前几滴乳汁挤掉。然后在喂仔猪。 7、仔猪全部的产出后,给母猪注射“观林先锋+增免素食针(柴胡)”做消炎处理,避免炎症继发母猪不食从此导致仔猪黄痢的发生。 二、断奶后的仔猪

各阶段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2)

各阶段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1初生期 1.1提高仔猪初生重的措施 近年来,我省部分水平较高的养殖场母猪所产仔猪初生重一般保持在1.4~1.5kg/头之间,达到这样的水平要做好一系列工作。首先,必须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做起。在"二元"母猪繁殖场中选择体躯较长、四肢粗壮、腰胯宽大、乳头7对以上的个体作为后备母猪,严格遵守"饲养到8月龄,体重达110kg以上,发情两次后,第三次发情配种"的原则。后备母猪在配种30天之前先注射乙脑疫苗2次,细小病毒疫苗2次。配种后30天内限制饲料营养水平,30天以后按怀孕母猪的正常营养需要饲喂。30~80天期间根据母猪的膘情进行定量饲喂,平均采食量增加到2.5kg/天的水平;膘情偏瘦、偏肥的可据实情适当加减饲料,但给喂量范围保证在1.6~3.0kg/天。80天以后增加母猪采食量,保证每天2.8~3.0kg/头,注意钙、磷的补充和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平衡性,只要能保持均衡的膘情即达到目的。母猪怀孕的后期是胎儿增重的关键时期,初生胎儿体重的2/3是在这期间增长的,所以提高初生重的关键是抓好该阶段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母猪怀孕后期可增加饲料的投放量,但切忌为了追求初生重而过量添料,这样会引起胎儿过大引起难产,特别是初产母猪易造成胎儿死亡而引起很大的损失。母猪在预产期前1个星期经清洗、消毒后转入产房。 1.2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 初生时的技术关键在于接生、确保仔猪吃上初乳、固定乳头、防寒保暖、防压、防病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等几个方面。

1.2.1 接生 仔猪出生后,应及时擦干鼻、口和全身黏液,剪脐带(留3~5cm,并用碘酒消毒),然后放入保温箱内。接生结束后立即清除舍内胎衣和已污染的垫草,防止母猪吃掉胎衣养成咬食仔猪的恶癖。被污染的垫草不清除,污物会腐败引起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和散发恶臭,对仔猪的健康造成威胁。 1.2.2 确保仔猪吃上初乳 母猪分泌的乳汁分初乳和常乳两种。初乳主要是产仔后24小时之内分泌的乳汁,比常乳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包括:LgG、LgA和LgM、矿物质、维生素,可以提高仔猪抗病力,是哺乳仔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仔猪出生时,体内没有免疫抗体,缺乏免疫力,抗病力低。这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由于猪胎盘构造的特殊性--母猪血管和胎儿血管在胎盘上由6~7层组织(称为胎盘屏障)隔开,所以限制了母猪抗体进入胎儿体内。仔猪在初生的2小时内,肠道黏膜组织绒毛上皮细胞处于原始状态,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使体内免疫力迅速增强。而出生后36~72小时,肠渗透性发生改变,吸收能力降低,加上免疫球蛋白在初乳中维持的时间很短,3天后仔猪能够吸收的免疫物质就降至最低水平。仔猪10日龄后才能产生自身免疫抗体,但速度慢。因此,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是增强仔猪抗病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初乳中所含的镁盐具有轻泻作用,能促进胎粪排出;铁和维生素A、D的含量也是常乳的5倍以上。所以,初乳是初生仔猪不可代替的食物,如仔猪由于某些原因需人工哺乳或寄养,也应尽量设法让它吃到2~3天的初乳。 1.2.3 固定乳头

生猪饲养流程

生猪饲养流程 一.场区母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1.0、工作职责、任务与目标 1.1.1、全面负责产区内母、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按计划完成母猪分娩产仔任务。 1.1.2、哺乳期成活率95%以上。 1.1.3、仔猪24日龄断奶平均体重达8公斤以上。 1.1.4,协助本部门其他员工完成临产母猪转入和断奶母猪的转出、仔猪的转出。 1.1.5、加强防疫意识,严格遵守防疫制度,配合兽医做好日常消毒和疫苗注射工作。 1.1.6、细致做好各类原始数据的记录、统计及上报工作,并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1.2.0、工作日程 6:30-8:30 巡查、喂饲、清理卫生 8:30-10:30 治疗、剪牙、断尾、补铁等 10:30-11:30 清理卫生、饲喂青饲料、其它工作 14:30-15:00 喂饲 15:00-16:00 清理卫生 16:00-17:00 治疗、其它工作

17:00-17:30 报表 19:30-20:00 母猪、仔猪喂饲 二、产仔舍的技术操作规程 2.1.0、分娩前的准备: ①维修好产房及保温箱。 ②检查水嘴的功能是否正常,加热灯是否能正常工作。 ③产房补饲槽的清洗、消毒(聚维酮碘1:200)和空置 干燥。 ④对将进入产房的母猪用消毒药洗刷消毒干净(聚维酮碘1:200)。 ⑤产仔前一天再对栏舍和母猪进行一次彻底消毒(聚维酮碘1:200)。 2.2.0、料表投料。 诱导分娩。产前1-2天,母猪肌注氯前列稀醇2毫升做诱导分娩。 2.3.0、接产流程 2.3.1、接产物质准备 用具。夏天:宝宝爽、盆、剪牙钳、线、桶、饲料袋子等常用工具;冬天:麻袋、桶子、宝宝爽、剪牙钳、饲料袋子、红外线灯泡。 常用的药物的准备:止血敏、吉灵、塞福康、聚维酮碘等。

各阶段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各阶段仔猪饲养管理技术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各阶段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1初生期 提高仔猪初生重的措施 近年来,我省部分水平较高的养殖场母猪所产仔猪初生重一般保持在~头之间,达到这样的水平要做好一系列工作。首先,必须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做起。在"二元"母猪繁殖场中选择体躯较长、四肢粗壮、腰胯宽大、乳头7对以上的个体作为后备母猪,严格遵守"饲养到8月龄,体重达110kg以上,发情两次后,第三次发情配种"的原则。后备母猪在配种30天之前先注射乙脑疫苗2次,细小病毒疫苗2次。配种后30天内限制饲料营养水平,30天以后按怀孕母猪的正常营养需要饲喂。30~80天期间根据母猪的膘情进行定量饲喂,平均采食量增加到天的水平;膘情偏瘦、偏肥的可据实情适当加减饲料,但给喂量范围保证在~天。80天以后增加母猪采食量,保证每天~头,注意钙、磷的补充和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平衡性,只要能保持均衡的膘情即达到目的。母猪怀孕的后期是胎儿增重的关键时期,初生胎儿体重的2/3是在这期间增长的,所以提高初生重的关键是抓好该阶段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母猪怀孕后期可增加饲料的投放量,但切忌为了追求初生重而过量添料,这样会引起胎儿过大引起难产,特别是初产母猪易造成胎儿死亡而引起很大的损失。母猪在预产期前1个星期经清洗、消毒后转入产房。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 初生时的技术关键在于接生、确保仔猪吃上初乳、固定乳头、防寒保暖、防压、防病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等几个方面。 接生

仔猪出生后,应及时擦干鼻、口和全身黏液,剪脐带(留3~5cm,并用碘酒消毒),然后放入保温箱内。接生结束后立即清除舍内胎衣和已污染的垫草,防止母猪吃掉胎衣养成咬食仔猪的恶癖。被污染的垫草不清除,污物会腐败引起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和散发恶臭,对仔猪的健康造成威胁。 确保仔猪吃上初乳 母猪分泌的乳汁分初乳和常乳两种。初乳主要是产仔后24小时之内分泌的乳汁,比常乳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包括:LgG、LgA和LgM、矿物质、维生素,可以提高仔猪抗病力,是哺乳仔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仔猪出生时,体内没有免疫抗体,缺乏免疫力,抗病力低。这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由于猪胎盘构造的特殊性--母猪血管和胎儿血管在胎盘上由6~7层组织(称为胎盘屏障)隔开,所以限制了母猪抗体进入胎儿体内。仔猪在初生的2小时内,肠道黏膜组织绒毛上皮细胞处于原始状态,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使体内免疫力迅速增强。而出生后36~72小时,肠渗透性发生改变,吸收能力降低,加上免疫球蛋白在初乳中维持的时间很短,3天后仔猪能够吸收的免疫物质就降至最低水平。仔猪10日龄后才能产生自身免疫抗体,但速度慢。因此,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是增强仔猪抗病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初乳中所含的镁盐具有轻泻作用,能促进胎粪排出;铁和维生素A、D的含量也是常乳的5倍以上。所以,初乳是初生仔猪不可代替的食物,如仔猪由于某些原因需人工哺乳或寄养,也应尽量设法让它吃到2~3天的初乳。 固定乳头 仔猪出生后有自行固定乳头的习性,但是有些仔猪由于各种原因固定不到合适的乳头,往往奶水较多的乳头都被比较强壮的仔猪抢到。因此,要使仔猪生长均匀、全活全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1、吃足初乳 由于出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吸允初乳方能获得。仔猪消化佳能较弱,胃消化液缺少盐酸,而初乳的营养极其丰富,内含大量的蛋白质、乳脂,酸度较高,这样有利于促进仔猪消化道的活动,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若有弱小仔猪吸奶不足,可进行人工补喂,以便提高整窝仔猪的成活率。因此,在仔猪出生后,应当让仔猪尽早能吃上和吃足初乳。 2、保证环境温度 初生仔猪的环境**温度32度,1周龄内的适宜温度为25~30度,达不到条件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简易的保温室。如果是在冬季,保温室的建造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要求长1.2米,宽0.75米,高1米左右,并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可供仔猪初乳的小门。可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或用热水袋提高温度,病在保温室中间离底部0.5米处悬挂干湿温度计,以便准确掌握温度和湿度。另外,可在室内放一些松软垫草,并注意勤换。尽量使母猪和仔猪分开睡,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3、补充微量元素 铁是血红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很少,每天的需要量为7~8毫克,而从母乳中能得到的数量也有限,所以若不能给仔猪及时补铁,必将导致仔猪患上贫血症。 4、寄养与并窝

寄养是指母猪产后死亡或产后无乳,或者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乳头数时,将那些无奶吃的仔猪叫由其他的母猪哺育。并窝是指母猪产仔偏少或者所产仔猪中的部分因某些原因死亡,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将这些仔猪进行合并饲养,并窝前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 在寄窝并养前,用寄养母猪的乳汁(不提倡用母猪的尿液)涂擦仔猪全身,并选择在夜间进行混群,使母猪无法区分自产和寄养的仔猪。之后要注意观察,防止母猪拒绝哺乳或咬伤过寄仔猪。寄养与并窝的仔猪要求产期相似,**好不要超过3~4天。 5、疾病预防 吃初乳前,可按常规剂量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小时后再让仔猪自由吃奶。另外,可给母猪服用土霉素,以防仔猪发生红、黄痢。对圈舍每日要进行清扫,使舍内保持卫生干燥,给仔猪提供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的生活环境。每日要细心注意观察,发现下痢时,要及时进行治疗。

断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断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1早期断奶前、后仔猪饲粮的配制技术 1.1仔猪的食性:充足的采食量对仔猪的健康极为重要,为此如 何改善乳、仔猪料的适口性即成为养猪生产中倍受关注的问题。饲 料的适口性取决于滋味(taste)和气味(aroma)两个方面,前者属于 口感,后者属于嗅觉。要改善仔猪料的适口性,必须尽量模仿母乳 的香甜特点,改善仔猪料的滋味和气味。因此,在保证饲料质量的 同时,注意适口性与采食量发重要。乳清粉、乳糖、奶粉、猪油等 在改善适口性方面具有良好作用(见附表)。尽量选用新鲜原料也是 确保配合饲料适口性的基本前提。有报道,新鲜饲料经过贮藏后, 会发生氧化或霉变,不加抗氧化剂的饲料经过贮藏后,其采食量仅 为新鲜饲料的9%,如加抗氧化剂的饲料经过贮藏后影响则不大,喜 受程度相当于鲜饲料的82%。恰当地膨化、蒸气、制粒处理等,也 可提高仔猪料的适口性和可消化性。 1.2蛋白原料的选择:研究表明,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时,其 结构和功能将发生损伤性变化,出现绒毛萎缩、隐窝增生,影响养 分的消化吸收而出现腹泻。研究报道,在饲喂不同蛋白源饲粮的仔 猪中,喂乳蛋白的仔猪肠道损伤最轻;喂豆饼仔猪肠道受损最重;以 玉米替代18.3%的豆饼蛋白后,粘膜损伤得到缓解。这说明粘膜受 损的程度与日粮的抗原含量呈正相关,因此早期断奶饲料粮中豆粕 等植物蛋白饲料比例不能过高。在经济状况允许条件下应尽可能提 高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动物蛋白比例,在鱼粉、脱脂奶粉、喷雾干 燥血粉(SDBM)和喷于燥猪血浆蛋白粉(SDPP)几种动物蛋白中,以SDPP效果最佳,SDBM次之。大量研究表明,早期断奶仔猪饲粮添加 2-10%的SDPP均能提高仔猪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见附表),其中最适添加比例5-7.5%。血浆蛋白粉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原因,一方面是其易溶解吸收,氨基酸消化率高,另一方面是其含有 大量球蛋白和白蛋白,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畜 牧 兽 医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8期 摘要:生猪养殖生产各个阶段中,仔猪是最为关键的基础阶段。同时,是后期养好猪的敏感阶段。此期,能确保做到饲喂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对提升仔猪养殖经济效益而言极为重要和关键。从提升仔猪成活率,增加养猪经济效益而言,分别自哺乳仔猪养殖管理、断奶仔猪养殖管理两大方面,就仔猪饲喂管理技术做要点阐述,为提升仔猪成活率、增加生猪养殖效益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仔猪;饲养技术;管理方法 0 引言 在本地养猪业是民众脱贫增收的重要门路,养猪生产期间,仔猪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科学高效的仔猪养殖生产工作,对提升仔猪成活率,降低养猪成本,提升民众经济效益大有裨益。 1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对仔猪而言,一般哺乳期在30天左右。虽然时间有限,但是,为后期的育成影响较大,务必要引起重视,加强饲喂管理,提升仔猪成活率。 1.1 吃好初乳 初乳中,含有高质量的免疫球蛋白。刚出生3天的仔猪,及时吮吸母乳,能大大增强仔猪抗体水平,降低各种病害的感染几率。确保所有仔猪能吃好、吃足初乳,注意固定弱仔在前排乳头吸奶。前期,需做好人工的手动辅助,一般3天所有仔猪哺乳位置都能固定。 1.2 补铁补硒 对仔猪而言,铁、硒不足,会造成仔猪贫血、腹泻,继而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一般情况下,仔猪每天铁剂量的补充在7~16 mg。但是,靠母乳获取的也仅有1 mg。为此,仔猪刚出生后第3天,可尝试通过颈部肌肉注射铁复合制剂的方法得以补充,待到15天时,在补充1次,每次用100 mg。而对硒元素的补充,同样需经注射给入。出生后5日龄,用0.1%亚硒酸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1 ml。达到30日龄时,再行注射1次。 1.3 保暖防寒 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外界御寒能力不足。为此,应注意保暖防寒,避免着凉。就产房而言,地面需铺垫25 cm左右的厚草,控制产房内温度在20℃为适宜,这样一方面能保暖,另一方面厚草能起到防潮湿的目的。对产房温度的控制,也可用红外线灯或电暖风。温控如下:1~5日龄,温控在33℃。6~10日龄,温控在30℃。11~20日龄,温控在27℃。21~30日龄,温控在24℃。室温的控制,要循序渐进,避免骤高骤低。总之,适宜的温度,是提升仔猪成活率,增强其抗病能力的关键。 1.4 断奶补料 合适的断奶期,选在21~28日龄。对散养户、小规模猪场而言,建议在30日龄断奶。断奶前第五天,逐渐减少母猪供料,减少母猪泌乳,以迫使仔猪去适应吃料。 补料工作,要提前断奶很多。一般情况下,出生后1周,即可诱食。考虑仔猪喜食甜食,补料易用香、甜、脆、易消化的饲料。将选择好的诱食,前期先涂抹在母猪乳头上,诱使其习惯这些气味。后期慢慢适应,即可跟着采食食料。仔猪20日龄,依然不喜欢吃食饲料。应尝试母仔分开饲喂的方式,仔猪先吃料,间隔1~2 h后,母猪进入仔猪处给予哺乳。同时,后期对母猪采取限食,控制泌乳量,迫使仔猪吃料。2 断奶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仔猪在断奶后,面临着多种生活条件的变化。受这些应激的作用,表现出:食欲废绝、体重骤降。尤其补料晚的仔猪,上述表现症状更加明显。为顺利渡过断奶关,在饲料、喂养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都需要做出调整。整体而言,要维持原哺乳期的用料、生活和饲喂,同时能逐渐向新饲养制度、环境条件等过渡。 2.1 做好饲料过渡 断奶后,仔猪应保持半个月的原饲料喂养,以免影响食欲,诱发多种病害感染。半个月之后,调整喂料饲料。考虑到此期,处于身体发育迅速期,应多补充高蛋白、高能量、富含多纤维的维生素、矿物质的饲料。同时,注意适量补充添加剂,限制粗纤维饲料的补充。 2.2 做好环境过渡 仔猪断奶的最初几天,常表现出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为了减轻仔猪的不安,最好将仔猪留在原圈,也不要混群并窝。到断奶半个月后,仔猪的表现基本稳定时,方可调圈并窝。在调圈分群前3~5天,使仔猪同槽吃食,-起运动,彼此熟悉。然后再根据性别、个体大小、吃食快慢等进行分群,每群多少视猪圈大小而定。应让断奶仔猪在圈外保持比较充分的运动时间,圈子内也应清洁、干燥、冬暖夏凉,并且进行固定地点排泄粪尿的调教。 2.3 适量添加抗菌素 饲料中按规定标准加入抗菌素,能够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促进猪的生长发育。-般常用的抗菌素有金霉素、土霉素等。用量按猪的体重、饲料类型和卫生条件而定,仔猪每1 t饲料中添加抗菌素10~40 g。僵猪每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50~100 g,发育正常后降低到正常水平。抗菌素应连续使用,如果仔猪断奶后停喂,反而容易发生疾病。 3 结语 仔猪养殖管理工作的开展,应顺应仔猪的生长发育特点,对应优化改进饲喂管理制度,以提升哺乳成活率,确保其顺利渡过断奶期。仔猪向育成期过渡,哺乳期、断奶期是很关键的两个时期。 哺乳期,一般哺乳期在30天左右。虽然时间短,但是,对后期的育成率影响很多。围绕“提升仔猪成活率”的初衷,应做好这些工作:吃好初乳、补铁补硒、保暖防寒、断奶补料。 断奶期,面临着多种生活条件的变化应激。对此,必须要在饲料、喂养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做出优化,以保证其顺利渡过断奶期。整体而言,要维持原哺乳期的用料、生活、饲喂,同时能逐渐向新饲养制度、环境条件等过渡。 参考文献 [1] 韦玲玲,许胜男.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要点分析[J].今日畜牧兽 医,2019,35(1):62. [2] 邓卉,熊霞.仔猪饲养管理[J].四川畜牧兽医,2014,41(10): 39-40. [3] 佚名.仔猪转群前后的饲养管理要点[J].河南畜牧兽医(市场 版),2018,39(12):40.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孙素声 (黔江区邻鄂镇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重庆市 409000) ·226·

浅谈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浅谈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郑作胜 仔猪养殖是生猪生产的基础,关系到整个饲养周期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以及整个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仔猪繁育是生猪繁育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措施是饲养好仔猪的关键。 一、饲养环境 为仔猪提供清洁、消毒、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舒适环境。 1、产房、用具消毒,产房空置并保温2~3天,母猪临产前猪体擦洗干净,乳房消毒,接产人员双手消毒,为仔猪出生创造必要的卫生条件。 2、新生仔猪皮下脂肪层薄,皮毛稀疏,体温调节能力差,可致仔猪冻死、压死、饿死、腹泻。因此,建立仔猪保温箱是提高仔猪生长速度的关键措施。新生仔猪保温区温度维持在32~35℃,仔猪1周龄后开始降低温度,2~3℃/周,2月龄时开始降至到22℃。此外,还必须安装仔猪防护装置,以控制仔猪的进出,防止它们被母猪践踏和压碎。 3、在保持室温的前提下,及时通风换气,消除异味湿气,保持空气清新。 二、为仔猪提供全面充足的营养,争取较大的断乳体重 1、固定奶头,仔猪均能吃到足量的母乳

母猪泌乳时间短,泌乳量不同。一般来说,前排多后排少。新生仔猪有抢占多乳头的习惯。如果仔猪的乳头不固定,它们可能会因为争夺乳头而错过喂食的时间。有时在争夺乳头时会咬住乳头,造成母猪拒绝喂奶,导致仔猪不能吃奶。因此,需要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个别调节为辅。将新生小猪固定在前乳头上,初生体大的仔猪固定在后乳头上,有利于母猪的泌乳和仔猪的均匀发育。 2、及早补料,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 母猪产后20~30天为哺乳期高峰,40天后明显缩短。母乳满足仔猪营养需求的程度在3周时为97%,4周時为73%,8周时为28%。需要人工干预,训练仔猪尽早开始喂养,否则当母乳减少时,仔猪就不会习惯进食,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此外,仔猪胃肠功能较差,消化功能不完善,早期开始喂养可刺激消化器官的发育,改善仔猪的分泌功能,减少断奶后腹泻的发生。一般情况下,仔猪在5日龄时接受饮水训练,7日龄时开始进行喂养训练,20日龄时可大量喂养。 开胃注意事项:选用优质适口的饲料,多次保持饲料新鲜,提供充足清洁的饮用水,每天擦嘴或将仔猪和母猪分开几个小时,帮助仔猪尽快学会进食。 抓旺食:在仔猪20日龄左右,饲料中添加干酶母液、柠檬酸、维生素C或多维,可提高仔猪摄取量,减少腹泻的发生。 三、加强管理,应对各种应激,尽可能减少其对仔猪的危害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现代生猪生产中常采取在仔猪出生后2~3周、体重达到4.5公 斤以上时,就与母猪隔离的一种断奶方式。断奶到60~75日龄的猪 称为仔猪,又叫保育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又一重要阶段。保 育期内仔猪的增重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 影响。饲养管理目标:过好仔猪断奶关,降低断奶应激,控制腹泻,提 高仔猪育成率和生长速度。 1.断乳制度采用高床限喂栏分娩的猪场,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采用地面平养分娩的猪场,最好采用逐渐断乳或分批断乳,一般5天内 完成断乳工作。断乳后维持“三不变”,即:原饲料(哺乳仔猪料)喂 养1~2周、原圈(将母猪赶走,留下仔猪)、原窝(原窝转群和分群, 不轻易并圈、调群);实行“三过渡”:饲料、饲喂制度、操作制度逐 渐过渡,减少断奶应激。 2.喂食制度断奶后5~6天内要控制仔猪采食量,以喂7~8成饱 为宜,实行少喂多餐(1昼夜喂6~8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投喂 饲料量总的原则是在不发生营养性腹泻的前提下,尽量让仔猪多采食。实践表明,断奶后第1周仔猪的采食量平均每天如能达到200克,仔 猪就会有理想的增重。 3.环境制度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 清扫、洗刷和消毒,杀灭细菌。仔猪进入保育舍后,要定期消毒(每周2~3次),及时清理粪便、尿等污物,做好通风与保温工作,预防呼吸 道疾病的发生。适宜的环境温度为:断奶后1~2周,26~28℃;3~4周,24~26℃;5周后,应保持在20~22℃。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为最佳。 4.饮水制度昼夜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并在断奶后7~10天内的 饮水中加入新霉素、利高霉素、水溶性电解质等,促使仔猪采食和生长,防止仔猪喝脏水,引起腹泻。

初生仔猪一周内如何饲养管理

初生仔猪一周内如何饲养管理 据统计,仔猪出生后的损失和死亡,大部分发生在30天以内,尤其是第一周死亡的常常占到整个死亡数的6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或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发生仔猪黄痢、感冒等病而引起死亡。可见,搞好仔猪出生后第一周的饲养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是提高仔猪育成率的关键。 保湿防压由仔猪生理特点得知,猪仔相当怕冷。实践证明,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7日龄为32℃-28℃;8-30日龄为28℃-25℃;31-60日龄为23℃-25℃。其保温方法有:在产圈内建造一个简易的保温室。一般要求保温室长1.2米、宽0.75米、高1米左右即可,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一个可供仔猪自由出入的小门,小门宽0.15-0.2米、高0.2米。保温室内可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泡(250-500瓦)或用热水袋加热。在保温室的中间离底部0.5米处悬挂一支干湿温度计,以便准确掌握温度和湿度。红外线灯泡距地面30-40厘米。室内地面上放一些铡短的松软垫草,并注意勤换。仔猪经几次训练,就会习惯自动出入保温室,这样仔猪不会被冻死,又很少被压死、踩死。无论哪种保温措施,都应力求温度平稳恒定。 吃足初乳由于初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吸吮初乳方能获得,否则易发多种疾病。另外,初乳的营养极其丰富,内含大量的蛋白、乳脂,酸度较高,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故仔猪要早吃初乳,这样可以及早地获得免疫力和丰富的营养,尽快产生体热,增加抗病能力。实践证明,仔猪若吃不到初乳则很难育活,故在接产完毕后,应立刻将仔猪放在母猪腹下吃初乳。固定奶头,可防止仔猪互相抢夺奶头,出现咬牙、强夺奶头的现象,干扰母猪的正常放奶。因此,在产后2-3天内必须完成固定奶头的工作,将弱小仔猪放在前、中部,以弥补先天不足,可使整窝仔猪发育均匀整齐。将拱揉乳房有力的大一点的仔猪固定在后部。乳头一经固定,直到断奶都不会改变。如果少数弱小仔猪吸奶不足,可额外进行补喂,以提高整窝仔猪的成活率。 补充铁硒铁是造血原料,仔猪缺铁就会影响自身的造血。而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很少,只有30-50毫克,其正常生长需7-8毫克铁,而从母乳中能得到的数量也有限,每天仔猪从乳汁中仅能得到1毫克的铁,若不及时补铁,仔猪出现拉痢,生长停滞。另外,仔猪缺铁硒易发生缺硒性下痢、肝坏死、白肌病、水肿病等。因此,必须给仔猪补铁补硒。其方法有多种:(1)在仔猪生后三天内,颈部或臀部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钴注射液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也可以用铁、硒合剂如“牲血素”、“牲血宝”等,使用剂量要根据产品说明而确定。(2)将0.25%的硫酸亚铁加0.1%硫酸铜溶液滴在母猪的乳头上让仔猪食用。(3)在圈内撒上一些干净的红黏土,让仔猪自由采食,以补充铁的不足。过哺与并窝生产中有可能会出现母猪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死亡,或者母猪生后无乳,或者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的乳头数,这就要将那些无“妈”或无奶的仔猪过寄给别的母猪哺育。有时候会出现母猪产仔偏少或者所产仔猪因某些原因死亡了一部分,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将这些仔猪进行适当的合并。合并前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无论是寄窝还是并养,都要充分利用猪嗅觉发达这一特性,在寄窝并养前先将仔猪进行混味。其方法是:用“奶妈”的乳汁(不提倡用母猪的尿液)涂擦仔猪全身,在夜间进行混群,使母猪无法区分自产和寄养的仔猪。之后要注意观察,防止母猪拒哺乳或咬伤过入仔猪。寄窝与并养的仔猪要求产期相近,最好不超过3-4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