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毛概复习(1-8章)

毛概复习(1-8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P8,P17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实践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含义及关系?P2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4、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是实事求是?P34①“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②实事求是也内在的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③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62党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相互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66-67①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②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毛概的复习提纲期末复习资料

毛概的复习提纲期末复习资料

1.2.43.58. 109. 14二.容易出现的题目:4. 10三.5. 12题容易以30分大题出现12题和谐社会容易考察以下几个方面:含义、内涵、怎样建设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本土化和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1]第一个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个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2].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两者是不同时代的产物,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历史地位是什么?书p19-20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概(中特)复习要点

毛概(中特)复习要点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考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主要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1)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1)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检验总结。

(2)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名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命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专题总结(十三)

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专题总结(十三)

视角3:阶段特征——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知识点拨
政治革新往往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一部中国近代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 一部思想解放运动史。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 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和抵制侵略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 建反侵略性质。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 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接受(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针对训练
1.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 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 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答案 B 解析 “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为上奏的核心,意在也要像日本 那样,派幼童出国学习制造船炮等法,“师夷长技”,故本题选B项。A项和C 项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材料中的官员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与洋务运动 的局限无关,故排除D项。
2.(2019·全国Ⅲ卷·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 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 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 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批判的是儒家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材 料信息反映了陈独秀主张个人权利,反对国家至上,故A项错误;题干中陈独 秀立论的基础就是西方民主,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 革命后,故D项错误。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P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答: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P3 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科学内涵是?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P1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答:实事求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P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答:“邓小平理论”P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是?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P27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答: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P2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答:一切从实际出发P2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答:实事求是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35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答:五四运动P36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由谁提出来的?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哪一年提出来的?答:1927年,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P3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革命的动力是?基本的动力是?主力军是?答: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P41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答: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毛概期末复习

毛概期末复习

毛概期末复习范围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它的具体运用,却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

2、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选择: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概复习提纲

毛概复习提纲

毛概复习提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是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次会议(论新阶段)报告中。

2、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的时间是(中共七大)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第一个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5、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把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及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1.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3、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继续土地革命、党的七大、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之后4、发展的标志分别是什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45年党的七大,遵义会议。

5、“三大优良作风”是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合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6“两个务必”是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39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教师用书)-2023高考历史【正禾一本通】高三一轮总复习高效讲义(

第39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教师用书)-2023高考历史【正禾一本通】高三一轮总复习高效讲义(

第39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教师用书)-2023高考历史【正禾一本通】高三一轮总复习高效讲义(湘教版,老教材老高考)一、引言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根本原因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到中国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

二、马克思主义到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革命的产物,中国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是留学欧美的学生和华侨。

1919年,中国青年学生在北京发动了“五四”运动,运动中的一些学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接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正式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进行领导革命的尝试。

初步实践表明,中国的情况不同于欧洲,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

1920年代,延安马列学院成立,开始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学院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原著出发,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政党成为国家主权机构的核心。

中国展开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了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中国化不断深入。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步入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8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再次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当代意义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试要求上交一篇论文,论文主题在以下十个主题中任选一
个。这些主题不一定是论文题目,可以再具体化。
主题:
1、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端
2、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结合
4、中共苏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的贡献
5、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的基本经验
6、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比较
8、邓小平南巡讲话与马克思第二次飞跃的实现
9、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点的选择
10、论小农文化心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论文要求:
1、不少于2000字;
2、交打印稿(时间限在5月底,具体时间再议,大家早些做好准备)
3、电子稿发到heyicheng2006@126.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